儿童文学教案设计十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4-02-08 18:01:56

儿童文学教案设计

儿童文学教案设计篇1

目前的语文教育界,对儿童文学文体知识缺少了解的语文阅读教学现象普遍存在。在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共同编著的,与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配套使用的新课标教案《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七年级上册)中,《皇帝的新装》ab两套教案存在不尽完美的地方。

方案a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第一课时,通过朗读和放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线索,得出结论“爱――织――看――穿――揭――议”。之后,分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第二课时的设计之一,是通过“品味文章重点词语或语段”,来理解文章主题:“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该教学设计从多方面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但在解读这篇童话的主题方面则因童话文体知识的运用不足而分析不够深入。设计者只是从理清故事线索,品味词语或语段的角度来感悟童话的主题,缺乏结合童话文体特征的具体深入的分析引导,因此对这篇童话的内涵解读不够深入。

方案b也存在类似问题。方案b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第一课时,通过朗读和复述课文(“要求抓住重点情节、重点人物的重点语言复述,并注意模仿人物说话语气”),理清故事情节。第二课时,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故事中的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你怎样理解故事的内涵?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预期结果)“故事的主人公是皇帝,这是一个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极端奢侈、不务正业的皇帝。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批判了说假话的世风。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戳穿了骗局,揭示了真相,意在教育我们要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然后,教师依次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自由发言。最后小结学生发言,布置作业。该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但在如何解读这篇童话的主题方面也因童话文体知识的运用不足而分析欠佳。设计者让学生通过朗读和复述课文来理清故事情节,进而领会童话的内涵。这一设计同样欠缺结合童话文体特征的具体详实的“导学”,难以让学生自己探究到文本的深刻内涵。

中小学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儿童文学体裁除了童话以外,还有儿歌、儿童诗、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尽管儿童文学的这些体裁与民间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有的甚至是借鉴的体裁分化过渡而形成,但儿童文学体裁却有着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必要的儿童文学文体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对相关教材的恰当处理,准确把握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根据学生(儿童)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去感受、发现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有趣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郑轶彦,重庆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高师儿童文学教育研究及教学。

儿童文学教案设计篇2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1、分班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千方百计使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真情关爱留守儿童,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

二、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长、主任和班主任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档案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有专人负责管理。

3、确保“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开展帮扶活动

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老师和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共同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5、建立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6、注重心理辅导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要与学生多谈心,着重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规范校内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皖发〔xx〕32号)、《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民生办〔xx〕1号)和《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皖教基〔xx〕6号),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考核工作在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由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协调办”)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条 考核的原则是:注重实施效果,力求客观公正;简化考核方式,量化考核指标;实地抽样验证,统一规范操作;公开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条 考核以日常常规工作考核和年终阶段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四条 考核工作实行百分制,对照考核指标逐项进行测评打分,扣分以事实和实证材料为依据。

第五条 考核指标主要分领导机制及制度建设情况、政策性保障措施出台和落实情况、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及其完成情况、软硬件建设情况、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情况等五个方面。

(一)领导机制及制度建设情况

成立留守儿童协调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相应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和执行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并实行了有效的分级督查、考核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建立了信息系统;按要求及时准确报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有关信息。

(二)政策性保障性措施出台和落实情况

结合实际制定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考核办法。

(三)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及其完成情况

制定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执行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四)软硬件建设情况

留守儿童之家内部建设情况符合省定标准,具体参见《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皖教基〔xx〕6号)。

(五)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情况

1.日常管理到位:明确专门人员;健全工作制度;落实管理职责。

儿童文学教案设计篇3

用儿童立场来进行scratch教学设计

用儿童立场来进行scratch教学设计,就是以儿童的认知为起点,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经验、情感等来进行scratch教学设计。按照皮亚杰关于认知阶段的划分,小学生的认知处于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其认知特征主要表现在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的发展上。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让scratch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寻找并准确定位课堂的切入点。例如,在《初识scratch》一课中,鉴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为让学生们对scratch软件及功能有基本的认识,在新课导入设计中,可用“键盘控制小猫运动”的脚本作为新课导入,从儿童立场的角度出发,让每个学生通过操盘“上、下、左、右”键实现对屏幕上小猫的运动操作。通过这样基于儿童立场的设计,让学生们直接操作以形成对scratch软件直观的认识,避免了传统程序设计教学中枯燥讲解软件基础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们对scratch软件学习更有认同感和求知欲。

用儿童立场来引导学生进行scratch的探究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在scratch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儿童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脚手架,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来有效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例如,在《穿越迷宫》一课中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导学案,通过导学案来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

请你认真观看老师制作的动画,动手尝试并试着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整个动画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四大步骤。

1.设置起点:小猫通过跟随我们的鼠标在迷宫里前进,一开始小猫所处的起点位置大概是x=____,y=____。

2.小猫行走:小猫在穿越迷宫时,为了使小猫能跟随鼠标一起前进,我们应该在重复执行控件中使用____控件模块中的____控件,并加上移动控件。

3.障碍判断:当小猫撞墙(碰到障碍物)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____控件模块当中的____控件来侦测障碍物。碰到障碍物,小猫会后退几步,该怎么实现?

4.成功穿越:小猫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迷宫的终点抓到小老鼠,我们应该使用____控件模块当中的____控件来侦测小猫是否碰到老鼠。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通过简单观看《穿越迷宫》动画程序还不能够立即来分析这个比较复杂动画程序的整体架构和制作步骤。而导学案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了整个动画程序流程结构,另一方面也有效引导学生们去分析和实践探究。对于整个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进一步彰显,同时探究和解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

用儿童立场来引导学生进行scratch的数字文化创作

以往信息技术课程大多反映的是成年人对信息素养的理解和依此对儿童的要求,主要满足的是成年人的需要,而不是儿童的需要。用儿童立场来引导学生进行scratch的数字文化创作则正是以儿童的需求为主――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动画等数字文化为主线,将信息技术的学习紧密融合在数字文化的创作之中。

例如,在学生们熟练掌握scratch动作、外观、控制和侦测模块控件的基础上,设计一个《设计小游戏》的主题活动课程内容,让学生们分组来进行创作。并给学生们一些导向问题:游戏是使用鼠标还是键盘来操作?舞台背景大概有几个?人物角色有几个?通过这些问题,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彰显,并能够有效来协助学生创作构思。通过各自实际的游戏互相体验评价和游戏至scratch网络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与人交往、协作创新和自我表达的能力。教师还可抓住契机,对学生程序设计进行评价。

用儿童立场来引导学生进行虚实互动

以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局限于对计算机中应用软件的实践操作,学生虽然也很感兴趣,但终究属于虚拟场景。在最新的scratch教学单元中,引入arduino主控板及相关的传感器作为内容的延伸,开创性地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由虚转实。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独特的心理特征,使他们对于动手操作实践所习得的知识技能比之利用鼠标、键盘等在计算机里学习使用应用程序更感兴趣。儿童与成人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无穷的想象力,随着arduino硬件平台的引入,学生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奇思妙想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学习不再只是被动接受,更可以是主动创造。通过arduino主控板、传感器、led与直流电机等扩展硬件,学生们能让计算机与真实世界产生交流、互动,甚至可以操控或改变周围事物,真实体会信息技术改变世界的现实,也感受到信息技术学科的现实意义。

在教材中通过arduino板、光敏电阻与s4a可实现名为《机灵的小老鼠》的案例。通过编程将光敏电阻对于光线变化的回馈值作为程序运行的输入值,随着光线的强弱变化,配合场景的明暗转换,能将一只小老鼠晚上觅食、白天退回洞中的情境生动创设出来。看似简单的情节却充分体现了其中的儿童立场,场景设计具有儿童画风格,内容设定具有儿童故事情趣,结构搭建符合儿童动手能力,程序设计适合儿童理解能力。通过案例实施,学生们既了解了计算机对现实世界操控的基本原理、获得了软硬结合的实践体验,又能在实践过程中体验童真童趣,完整地实现了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各个维度的训练。

儿童文学教案设计篇4

一、 儿童观

(一)儿童有一百种语言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是瑞吉欧教育方案的核心儿童观。这里的“一百种语言”是指儿童多种多样的认识、交流的表现手法和学习方式。即儿童是借助100种各具特色的方式或者符号系统(绘画、雕塑、音乐、建造、戏剧表演等)来表达他们的思维、认识和态度的,它们可以利用任何一种形式来记录、理解和表现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所经历的记忆、想法、预测、假设、观察和情感,并运用多种方式、多角度进行最后的问题解决。

(二)儿童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

在瑞吉欧人的眼里,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生来有学习知识的强烈愿望,有各种各样的好奇心,他们渴望与他人和周围的环境联系,儿童积极主动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发展。他们在入学之前就已拥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二、 教师角色

瑞吉欧人喜欢一种隐喻:“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其含义是指教师对幼儿的倾听、关注,并且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与幼儿对话。

(一)教师是儿童的倾听者

在瑞吉欧幼儿教育中,“倾听”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把“倾听”儿童放在教师角色的中心地位。“倾听”的意思是“努力追随儿童正在发生的学习活动并加入其中”,去认真倾听儿童的语言、观察其行为,理解儿童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策略。

在瑞吉欧教师总是寻找机会倾听儿童的谈话、记录谈话,并认真对待这些谈话,努力理解儿童语言背后所蕴含的真实意愿。这不仅表达了教师的态度,而且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学习方式,引导儿童进行学习。这样,“倾听”既丰富了倾听者,又丰富了讲话者。

(二)儿童活动的合作者和伙伴

在瑞吉欧,幼儿教师和儿童的关系是通过儿童的方案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在方案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儿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以使活动顺利进行,从而形成了教师的参与者和伙伴角色。在瑞吉欧的幼儿教育体系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权威人物,而是儿童的尊龙凯时最新的合作伙伴,是“更有能力的其他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动的关系,而互动的内容就是儿童的活动本身。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了儿童。

三、 环境创设

瑞吉欧人把环境视为教育儿童的重要因素,把环境看作是除了班级两名教师之外的“第三位教师”。而且这位“教师”为了胜任工作,它必须是“有弹性”的,即幼儿与教师可以不断地对它进行修正,“以便维持符合时代的潮流,并回应幼儿与教师们的需要,让它们与幼儿一起成为建构自己的主角”。

瑞吉欧人认为,优质的教育

需要有理想的学习空间,所以在空间的设计上,不论是装潢设备的品质、空间的规划还是建筑物本身都考虑颇多。凡是参观过瑞吉欧学校的人都有一个明显、深刻的体会,即瑞吉欧的整体空间环境特别吸引人,营造出了一种舒适、温暖、愉悦的气氛以及令人感到快乐的情境。在瑞吉欧的学校中,没有一处无用的环境。在这里,幼儿与同伴、幼儿与不同的成人或成人之间经常碰面,就会生发出更多的想法与点子,促成更多的教育活动;幼儿的教室与其他空间设施、广场虽相隔一段距离,但也都与其相连接,每间教室被区分成两个紧邻的空间,主要是考虑让幼儿可独处或与老师在一起;校园内的所有墙壁都是会“说话”与“记录”的,因为它们是幼儿或教师作品临时或永久性的展示空间。

四、课程——方案教学

儿童文学教案设计篇5

关键词:卡通;图案;童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174-01

一、卡通的历史

(一)国外卡通的历史

“卡通”一词是由英文的“cartoon”音译而来,主要是指漫画,动画片。卡通这种艺术形式最早是起源于欧洲。在17世纪,英国的报刊、杂志上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类似于现今漫画的插图,但是由于当时缺乏专职的卡通画家和固定的风格,所以此时的插图还不是真正的卡通画。随着报刊出版业的发展,到了18世纪初期出现了专职卡通画画家,卡通画的风格也已经定型。这时期的卡通画的题材主要取材于社会风俗、政界名流,并以幽默、讽刺含蓄风格居多。20世纪初,彩色印刷术的发明使彩色漫画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到了1928年闻名世界的华特·迪士尼创作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利汽船》,1937年又推出第一部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从此大量的卡通电影像雨后春笋般不断的涌现出来,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二)中国卡通的历史

20世纪初期,国外卡通电影的突飞猛进也促进了中国动画的发展。如万氏兄弟在1926年拍摄的我国最早的动画片《大闹画室》,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卡通电影中,证实了中国动画同样具有迷人的魅力。20世纪60年代初由张光宇先生担任造型设计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征服了很多的观众,获得极高的国际荣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动画的制作十分活跃。如国产动画大片《宝莲灯》,长篇动画《哪吒传奇》均采用中国民间传奇故事为题材,并借鉴欧美动画的技术和制作,为中国卡通电影作出了又一次的大胆尝试。现今卡通电影在中国已有80多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中国的卡通电影不断壮大,消费市场潜力十足。

二、童装设计中运用卡通图案的意义

(一)追逐时尚的心理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孩子们也比以前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家长们对儿童服装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以前的童装仅仅追求实用性、功能性并不强调流行时尚。如今的童装和流行的距离越来越近,童装也和成年人服装一样追逐时尚元素。这些变化都对我国童装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消费者的需求开始直接影响企业的设计和销售,企业只有按照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来设计童装款式才能受到市场的欢迎。而图案往往是童装设计的主角,精美的图案会带来强烈的视觉惊喜,使平淡无奇的服装成为佳作。装饰卡通图案的童装产品正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现在卡通图案在童装设计中逐渐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满足儿童文化、生活的产品之一。

(二)娱乐功能

我国政府自1978年推行“优生优育”和“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的政策以来,独生子女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独生子女平时缺少玩伴,父母又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一起玩耍。那么在这种特定的生长环境中,这些孩子平日的主要娱乐就是看卡通电影和卡通漫画。此时这些形象丰满、造型可爱的卡通形象也已经作为图案装饰在童装设计中。这些可爱的卡通形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当儿童们看到自己所喜欢的卡通造型出现在服装上时,就会因为喜爱服装上面的卡通图案而希望自己拥有这件服装。很多卡通图案都还有很丰富的故事内容,他们一起陪伴这些儿童成长。也正由于卡通和儿童之间有着如此亲密的关系,才保证了装饰有卡通图案的童装能够顺利发展。

(三)教育功能

随着家庭消费中儿童产品消费比率的不断增加,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教育,这种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的变化,有力带动了装饰有卡通图案的童装市场。装饰有卡通图案的童装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的媒介之一。这些卡通图案通过简单的造型,反映着精彩的大千世界,成为儿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例如:一些儿童通过服装上装饰的卡通图案,认识了田野里的玉米、花生、大豆、等植物。还有一些儿童也是最早从卡通图案中了解到平日生活中看不见的老虎、豹子、梅花鹿、大熊猫等等。这些儿童通过自己所穿的服装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所以,装饰有卡通图案的童装才能在儿童和家长中深受欢迎。

三、卡通图案运用在童装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卡通图案要不断的推陈出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表现形式的丰富化,单纯写实的动物图案已经不受儿童及其父母的欢迎,所以夸张变形的卡通图案在现代童装设计中广泛应用,受到了家长和儿童的追捧。例如,米老鼠、kitty猫、喜洋洋、哪吒等卡通形象。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每天有非常多的纹样、图案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童装设计师如果只是简单的把这些卡通形象以模仿和再现的方式生搬硬套的装饰在现代童装中,那这款童装就会显得浮浅、庸俗,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所以再经典的图案也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

(二)卡通图案设计应把儿童的安全放在首位

卡通图案设计不能为了追求新颖的造型而损害儿童的身体健康,一件童装如果款式新颖、图案别致但是却存在安全隐患,那么再漂亮、再美观也是不可取的。所以在设计卡通图案时最好少用或不用那些容易扎伤儿童的金属、塑料等产品。

(三)卡通图案内容要积极健康

儿童对卡通图案的热爱实际源与对自然的热爱。儿童天生喜欢漂亮、可爱、色彩鲜艳的图案,所以卡通图案的内容应该是清新自然的。设计师不宜把那些恐怖、可怕、肮脏的图案和造型运用到童装中,如凶猛的野兽、骷髅、魔鬼等,以免对儿童的思想造成不良的影响。

(四)卡通图案要做到形式和功能的统一

运用卡通图案为设计元素,对童装进行装饰时,不但要了解这个卡通图案是否能起到良好的装饰作用还要充分了解所选取的卡通造型的教育和文化内涵,要做到形式和功能的统一。如:很多卡通图案不仅拥有精美的图案还包含着一些典故,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还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这种教育功能通过儿童们穿用服装而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让穿着者在穿着的过程中逐渐了解这些故事、典故。设计师所选用的卡通图案的造型与童装的风格、功能联系的越强,传递给儿童的信息准确度就越高,给儿童的感受也越自然。

总之,现代童装设计中运用卡通造型为服饰图案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有卡通人物、卡通动物、卡通植物等。这些卡通图案造型可爱、色彩鲜明、内容丰富,把其运用在童装设计中,使现代童装更为丰富、生动、更具有视觉吸引力。而且卡通图案给现代童装设计很大的启发,让设计师们从儿童的角度,儿童的方向去展开思考。这些可爱的卡通图案不仅可以丰富设计师的想象力,还能激发设计灵感。让设计师们勇于打破童装设计的规矩和束缚,大胆创新、打破传统,创作出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民族品牌童装。

参考文献:

[1]金玉,侯东昱.服饰图案设计与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6.

[2]崔玉梅.童装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2.

[3]尚笑梅.童装款式设计1[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9.

[4]吕红.卡通产品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3.

儿童文学教案设计篇6

关键词:瑞吉欧;幼儿教育;学前课程

1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的主要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吉欧幼儿教育逐渐走向国际社会,其教育理念非常丰富,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1科学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

在瑞吉欧看来,儿童是社会成员之一,是社会文化活动的继承者、参与者与创造者,儿童拥有自己的文化与权利。他们能广泛运用、创造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并通过不同的媒介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与看法。他们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及经验。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马拉古齐形象地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和说话的方式,如语言、绘画、雕刻、泥工、建造、肢体动作等等。”[1]26瑞吉欧人认为教育要在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实施,应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及经验出发,让儿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在重“教”之时,更应重“学”,以学定教。根据幼儿的行为反应决定主题进行的时间与空间。幼儿教师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权威者、知识与技能的拥有者,儿童也不是被教育者,儿童的行为引领着教师的教育,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

1.2注重关系的建立

在瑞吉欧学校,教育者与儿童、家庭、社区公民在一个和谐、民主、文明的世界中对话,民主参与与合作是他们实施幼儿教育的砝码。教育者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中关注、关心每一个儿童,但并不是孤立、片面地看待儿童。关系是幼儿教育长远发展的枢纽,促使幼儿与他人建立关系并及时、有效、良好的互动,是幼儿完成教育目标、走向世界的基石。幼儿与教师即使有社会角色及社会地位的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校与家长、社区人员建立起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学校的关系。意大利人坚信,个人———“我”只有在团体———“我们”中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之间建立集体协作的关系,通过认知冲突的发生与解决来共同进步。

1.3教学记录的影响力

在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教学记录是其重要的教育精髓之一。教师通过持续、细心地观察幼儿,与幼儿耐心地交流,通过幼儿作品、文字、声像资料等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资料收集与记录。在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使用多种符号表征世界的方式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与诠释,不断反思与总结幼儿的优缺点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并对自己及幼儿的发展做出评价与展望,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幼儿,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拓宽教学思路。记录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而且可以促使师幼互动,促进家园共育。

1.4生成课程和方案探究

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的设计强调团体中心、关系与互动中心,构建孩子与教师、成人一起游戏、工作、对话、创新的课程模式;强调为孩子提供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自由、自主地建构自己的文化。瑞吉欧幼儿教育取向认为,“与幼儿共事,是由三分之一的确定以及三分之二的不确定和新事物构成的。”[2]方案课程在重结果的同时,更重过程。以“课程就是所发生”的为课程观,立足于儿童的生活和兴趣,倡导教育应当“引导人去探索知识”,“变得更自由、更有创造力”[3]190。其课程资源来源于生活,是在即时的情境、突发的事件中生成,是教师与幼儿对话、探究、合作的结果。方案课程在横向上将认知、情感、技能等多种领域加以组织和整合,纵向上不断地生成新的主题与方案。

1.5工作坊是儿童成长的乐园

瑞吉欧教育中,“环境是儿童的第三位老师”。环境创设以家庭社区、文化折射、年龄发展、时间与空间、尊重使用者、评估更新为原则;坚持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环境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环境是最佳的“记录”方式之一的价值取向。瑞吉欧的工作坊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收集了幼儿的各种学习作品,而且收集、记录着老师及家长们研究学习的各种成果。马拉古奇说:“工作坊是幼儿双手和心智探索的空间,是课程整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功能更多,所以‘工作坊是激发幼儿的地方’。”[4]137-140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孩子们聚在一起,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互相接近,一起游戏、对话,享受童年的乐趣。

2瑞吉欧教育理念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开发的启示

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启示我们,要在中国文化的视角下,在我国先进、优秀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势的学习并吸收其教育精髓,从中获取灵感,得到感悟。

2.1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

我国幼儿园教育课程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秉持“以教定学”的主旨,课程实施以教师为中心。课程设计目标化、成人化、知识化;课程内容以教材为主,小学化倾向严重;课程实施机械、死板、非游戏化;课程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教师是教材内容的“搬用工”,儿童对教师更多的是害怕与服从。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与关注儿童”。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通过幼儿园课程来实现的,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5]。课程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完整人格为目标,将计划性与生成性结合;课程内容游戏化、生活化,同时具有兴趣性、启蒙性、安全性、适宜性、可探究性、整合性;教学活动生动、有序、以学定教。

2.2注重关系的建立,构建家园、社区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在瑞吉欧,学校与家长、社区建立对话、合作、共同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瑞吉欧学校的课堂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允许“错误”观点的存在,是儿童和教师发表各种不同观点的场所。在我国,由于教师专业素养及幼儿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其“关系”的建立及家园、社区一体化的课程模式的开发不容乐观。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及社区公民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其社区及社会文化建设带来的相关益处;家园及社区关系的建立被功利化;社区发展的重心只在文化建设上。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家长、学校、社区共同管理的关系;提高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的“儿童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幼儿园文化的建设中来,使其在成员合作中找到平衡点,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平等、和睦,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自由发展,逐渐壮大;将自身文化渗透到学校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及社会文化中,为孩子建立幸福、快乐的家园。

2.3在记录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在我国,教师的记录面临着巨大挑战。教师队伍发展缓慢,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幼儿园班额较大,教师难以记录幼儿的成长经历;教育任务的繁重,使得教学记录流于形式;家长的参与度低,其记录的效度难以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模糊。由此可见,各方面的制约使得教师教学记录的意义难以显性。因此,我们应通过记录及观察的方法去研究教师与儿童的成长及发展。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加快学前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的实践-反思精神。其次,缩小幼儿园班额,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观察、记录幼儿成长的点滴。再次,规范幼儿园的管理。再者,让更多的老师、专家、学者参与到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最后,规范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给教师一个公平、民主、和谐的工作及学习环境。

2.4以方案课程为主,预制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瑞吉欧教育之所以创造出自己的国际之路,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教育者可以拥有自己的教育内容、方法及体系,他们可以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也可以不遵循任何国家预设的课程内容框架。其课程的主要运行形式是方案活动,主题的开展以“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为主,预制性与生成性相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师对生成性的方案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对课程的预制性与生成性把握不准,找不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不断地学习、同化、吸收、借鉴国际上先进、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构建弹性课堂,促进幼儿智慧的成长。鼓励教师学习生成课程理论,处理好幼儿的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提高教师在生成课程实施过程中驾驭生成性与预设性关系的能力;鼓励家长及社区人员为生成课程的实施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完善教师培养及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保障幼儿园、家长、社区及专家、骨干教师的协作机制。

2.5科学、合理地创设幼儿园环境,凸显民族文化特色

儿童是环境的产物,瑞吉欧课程的内容主要来源是儿童周围的环境,来自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来自他们的各种活动[6]。“工作坊”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精髓,代表着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文化特色及人文情怀,代表着人类基础生活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的特质。在我国,活动室就是工作坊的缩影,记录着教师与幼儿的成长经历,记载着我们的文化精髓,寄托着国家及民族的希望。然而,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幼儿及家长的参与;以视觉刺激为“美与教育”的象征,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被淹没;重视物质环境创设,忽视精神环境创设,对环境的理解片面;追求昂贵、时尚的教育资源,乡土教育资源被边缘化。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幼儿为本、归还幼儿、家长、社会人员的主动权、参与权、自。根据各地发展差异、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幼儿园课程思路,进行地域课程资源开发,完善课程结构,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促进课程与生活、课程与社会的联系[7]。既重视物质环境的建设,又重视精神环境的建设,活动室的建设避免“唯美的误区”“文字的误区”和“结构的误区”[8]。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具有教育性、环保性、适宜性的幼儿园文化,使园内环境自然化、多元化、民族化、生态化、生活化、动态化。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卡洛琳•爱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埃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等译.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

[5]郑益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j].文教资料,2011(28):138.

[6]李从军.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课程模式述评[j].教育论坛,2015(320):297.

[7]朱从琴.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园本课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17.

儿童文学教案设计篇7

关键词:特殊教育;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155-03

家庭支持服务是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提升家庭照料特殊儿童能力的一种服务形式。家庭支持服务意味着专业支持、资源、服务、财政补助以及其他形式的帮助。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残障人士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高校纷纷开办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同时相应的社会服务和专业实践也开展起来。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只限于特教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教班或各级各类康复中心等几种形式的专业见习与实习,这极大地影响了特教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影响特教师范生择业和从业的竞争力。为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激烈的院校及专业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除传统的服务与实践形式外,将特殊儿童自然生活和生长的家庭作为师生双方见习、实习、科研的基地,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专业的支持,是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完善和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选择。

一、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的必要性

1 是培养应用型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需要

特殊教育是实践性、操作性相当强的专业,对于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地方性教学型大学的特殊教育专业而言,至少在本科和专科层次的人才教育方面都面临着培养操作型和实践型特教师资的问题。为了凸显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临床性,必须不断拓展专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形式,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并将其作为优质的专业实践基地。

2 是搭建特殊教育理论和实践沟通桥梁的需要

家庭是每个人自然的成长及教育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影响是长久的和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在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品质的培养、人格的塑造等方面都有着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家庭教育具有自然性和浸润性等特点。从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的角度来审视特殊儿童家庭时,不难发现,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中涉及的早期干预、行为矫正、个别化教育、家校合作等理论都可以在其间找到鲜活的例证,所以特殊儿童家庭是沟通特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桥梁。在开设特殊师范教育专业的高校所在的城市,一定活跃着特殊儿童及其家长的身影。因此特殊儿童家庭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专业实践基地而言,具有自然性、群众基础广泛等特点,这是将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作为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实践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和有利条件。

3 是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拓展专业服务领域、提升社会服务品质的需要

一方面,目前国内高等特殊教育师范生的培养大多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模式,特教专业师生接触特殊儿童的机会很少,由此导致他们严重缺乏特殊教育临床教学和管理的相关经验;另一方面,目前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得到的社会支持相当有限,各种特教资源,尤其是公益性特教资源稀缺。在研究领域,研究者关于特教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方式与途径的探讨几乎都集中于特殊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班级、残疾人联合会下属的康复机构或私立的康复训练机构等,关注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对特教师范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尚不多见。但是随着“家校合作”“家庭支持”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高等特殊师范教育应进一步关注特殊儿童家庭,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特教专业服务。对于开设特殊教育专业、但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特殊儿童教学实践基地的高校来讲,更应采取多种措施,激励特教专业师生深入特殊儿童的家庭,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家庭支持,拓展专业服务领域,提升社会服务品质。

二、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1 家庭支持服务的对象

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家庭支持服务的对象主要是6~12岁有多种特殊教育需求的各类有身心障碍的儿童及其家庭。特殊儿童的发展是其生理、心理及人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全人、全生涯的发展。因此,对于有足够师资力量和专业知识储备的高等院校来讲,可以把服务对象向两端延伸,将3~6岁处于早期干预阶段的特殊幼儿以及处于职业教育阶段的特殊青少年及其家庭作为家庭支持服务的对象。

2 家庭支持服务的形式

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时,应尊重、遵循特殊儿童及其家庭自然生活及成长的社会生态环境,强调以个案儿童、个案家庭为中心。因此,“到宅服务”是比较理想的支持服务形式,即以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师生为主体的专业人员直接深入特殊儿童的家庭,利用高校丰富的诊断评估资源,教育康复的教材、教具和特殊儿童家庭的玩具、学具等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训练,对其家长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3 家庭支持服务的内容

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开展家庭支持服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访谈

即特教专业的师生深入个案学生家庭,与其家长交流和沟通,以此了解某一时期该生在教育训练、人际互动、身心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家长此间的问题、困惑以及收获体会。在总结双方以往交流互动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拟订下一阶段的家庭支持服务计划。家庭访谈应贯穿于为家庭提供专业支持服务的始终。每次访谈都应作周密的安排,做到目的明确、内容针对性强,并作好记录和整理。

(2)家长咨询

家长咨询是指个案儿童的家长向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的师生提出问题、以求得到解决问题的服务方式。在咨询服务中,特殊儿童家长往往关心下列问题:教育特殊子女的方法、技能、态度;孩子的学习、康复状况;针对专业人员所设计的教育方案的问题与疑惑;寻求专业人员在理念和态度上的支持;等等。特殊教育专业的师生应尽力解决家长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教给他们教育特殊子女的正确方法和技能,为家长营造倾诉的环境,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家长咨询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书信和面谈等多种方式进行。

(3)家长培训

家长培训是指以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的师生为主体,对特殊儿童家长进行教养态度、教养理念和教养方法等方面的专门训练,以此提高他们的教养能力,增强家庭支持服务的效果。家长培训可以将若干个家庭集中起来,统一培训,也可以每个家庭逐一进行。培训课可既包括理论讲授、经验分享式的交流,也可以进行现场示范和观摩式的指导等。此外,在培训地点、时间的选择与安排等方面也应作详尽的规划。

(4)个训指导

个训指导是指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的师生深入个案儿童家庭,直接为其提供一对一的教育服务。在家庭支持服务的过程中,特殊儿童家长最关心、最关注的是其子女的成长与进步情况。但是受自身文化水平、时间、精力以及特殊儿童障碍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不能独立、科学地为其子女做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训练。因此,以特教师生为主体的家庭介入式个训指导,在直接对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是争取家长支持与信任及巩固和深化双方合作关系的切入点。

三、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的步骤

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应树立“促进特殊儿童发展、提高家长教养能力、提升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质和打造特殊教育实践与研究平台”的观念。整个支持服务过程要经历组织动员、接案、诊断性评量、召开个案会议、拟订服务计划、执行支持计划和总结评量等步骤。

1 组织动员,作好总体规划

在正式进入特殊儿童家庭以前,应作统筹规划,选派本专业的骨干教师作为家庭支持服务的直接负责人,由这些教师组织动员其他教师和同学,组建个案支持小组,并向他们解释家庭支持服务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2 确定个案家庭

家庭支持服务以各类特殊儿童自然成长和生活的家庭为基本单位。开展该项工作之初,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发放传单、开展调查、与其他特教机构联合举办家长会等途径,与本地区特殊儿童家长及家庭广泛接触,向他们宣讲家庭教育、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高等院校与家庭合作的意义、内容和具体方式等。在家长与个案小组师生充分沟通后,并在自愿提交申请书的基础上,经现场调研,再确定某一家庭为支持服务的个案家庭。

3 评量特殊儿童个案及其家庭的多方面需求

家庭支持服务应以个案家庭的需求为突破口,只有真正了解了他们的需求,才能达到为其排忧解难的目的,家长和整个家庭才愿意长期合作,否则家庭支持服务往往会因为缺乏实质内容而流于形式,导致双方的合作关系不能坚持长久。为此,需要采用多种标准化或非标准化的方式,全面了解个案儿童及其家庭的教育、医疗、康复和经济等状况,尤其是要了解作为直接教养者的父母等人的需求。对个案家庭的评量应由特教专业师生组成的个案小组负责,若条件允许,还可以吸纳当地的医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康复训练师等社会人士,共同组成诊断评估小组。同一小组内的不同成员对个案家庭需求的某一侧面作分评量,最后由小组负责人整理、统合评估结果,在此基础上,制订出较为科学合理的个别化家庭支持计划。

4 召开个案家庭诊断研讨会议

评量结束后,为了整合多方面资料,全面透彻地了解个案儿童及其家庭的需求,个案小组负责人集本组成员、个案小孩的家庭成员、参与评估或后继服务的社会人士及相关的行政领导等,召开个案家庭社会支持需求研讨会,深入分析个案儿童及其家庭生活和生存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明确所需支持协助的种类、程度和各支持主体之间的协作方式,最终形成一份家庭需求诊断报告书。

5 拟订个别化家庭支持计划

诊断研讨会议结束后,个案小组应着手拟订个别化家庭支持计划。其内容包括:个案儿童生理状态、心理表现、学业成就、社会适应等方面发展水平的简要描述;促进个案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资源及其利用方式;家庭支持服务的目标、程序和日期;家庭支持服务的种类、强度、频率和实施方式;各类支持的实施场所和环境要求;家庭支持服务的起始时间和限定期限;各支持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以及相互协作的方式;经全体人员确认并签字后,该计划方可实施。

6 实施家庭支持计划,做好总结评量

个别化家庭支持采用循环推进、长期追踪的方式实施。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和相关社会人士首先分别介入个案家庭,为其提供个别化的支持服务;学生2―3人一组介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全程参与针对家长的教育咨询与辅导、针对个案儿童的评估、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设计并实施教学等活动;随后教师和相关人员逐步撤出该个案,由学生小组独立承担相关的教育服务;特教教师选择第二个家庭并为其提供服务;第二组学生介入,教师指导他们逐步参与各项服务活动,教师和相关人员逐步撤出此个案,由第二组学生独立承担相关的支持服务……由于特教专业的招生规模一般都较小,学生人数很少,如此循环几轮后,所有的学生都可被分配到相应的个案家庭了。至此,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便由点及面地真正开展起来了。对于教师而言,还需要定期巡回指导各学生小组和个案家庭,了解他们彼此间的问题与困惑,即时给予分析和解答,对家庭支持的成效进行及时评量与总结。

四、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盈利与公益问题

针对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究竟要不要或应不应该向家长收取一定费用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应该秉持公益、义务的原则开展服务。向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持服务,受益的并非只是服务的接受者,作为服务提供者的特教师生,在此过程中也会在专业情感、专业理论、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获益,这种收获是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的。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的初衷是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为特教专业的发展搭建一个平台,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2 家庭支持服务与其他专业实践形式之间的关系

家庭支持服务只是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师生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而已,它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但绝不能取代特教学校、康复训练机构等其他途径的实践形式,它们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应将校内、校外、家庭、和康复机构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充分结合起来。

3 支持主体的角色定位

作为支持服务主体的特教师生,在提供专业支持、与特殊儿童及其家长互动的过程中是服务的提供者,是家庭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切忌抱一种居高临下的“专家”姿态对其指手画脚,应该在充分尊重其原有生活和生存状态的前提下,积极倾听他们的意见,理解并尊重其文化习俗,通过对话解决彼此的矛盾和分歧,构建若干他们所需、自己可为的自然和社会支持系统,发挥好自己在特殊儿童与家庭、特殊家庭与学校、特殊家庭与社会互动中的纽带作用。同时应处理好与家庭其他支持主体的关系。

儿童文学教案设计篇8

一、评估指导思想及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两纲”实施情况进行阶段监测评估。通过阶段监测评估,了解中期监测评估后2006-2008年全县“两纲”实施情况,掌握妇女儿童发展目标的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提出建议,推动“两纲”全面实施,促进2010年终期目标如期实现。

二、评估内容

(一)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人口情况、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财政年增长速度、财政预算内教育和卫生经费、妇女儿童事业经费的投入及增长速度等。

(二)组织领导情况

各级党委、政府及成员单位对实施“两纲”的重视程度,建立性别平等和儿童优先发展工作机制的情况;出台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情况,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经费投入情况;为妇女儿童办实事情况;妇儿工委组织建设、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工作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三)“两纲”重点、难点目标落实情况。

1、妇女纲要主要包括:(1)妇女与经济:妇女就业再就业,妇女的社会保障尤其是生育保障,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情况。(2)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和正职女干部数量,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和正职女干部数量,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计生、民政、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情况,各级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的比例,女性进“两委”的比例,女后备干部的比例等情况。(3)妇女与教育:小学适龄女童、初中阶段女童、高中阶段女性入学率,高等教育女性毛入学率,成人妇女识字率,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与男性之间差距。(4)妇女与健康:孕产妇死亡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流动人口妇女卫生保健,预防控制妇女艾滋病,妇女生殖健康等。(5)妇女与法律:男女平等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与妇女有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妇女人身和财产权利,妇女土地权益等。(6)妇女发展与环境:妇女参与环境保护及决策,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自来水普及率等主要指标。

2、儿童纲要主要包括:(1)儿童与健康:婚前医学检查率,出生缺陷,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儿童患艾滋病数量,儿童卫生保健教育。(2)儿童与教育: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城市3-6岁儿童入园率,农村儿童学前1年受教育率,小学、初中学生辍学率,高中阶段学生入学率,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受教育情况。(3)儿童与法律保护:健全和完善儿童法律法规政策,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在诉讼中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4)儿童与环境:改水改厕,儿童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残疾儿童康复,孤儿、弃婴康复、养护和教育等主要指标。

(四)各级妇儿工委及其办公室机制建设情况。

建立完善宣传培训、示范工作、监测评估、督导视察、表彰激励等工作机制,加强分性别统计和妇女儿童数据库建设,落实妇女儿童事业经费投入和妇儿办机构设置、人员、工作经费、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三、评估方法

坚持自查与检查相结合,在各乡镇、各成员单位自查基础上,市妇儿工委将于11月份统一组织对各乡镇、各成员单位进行检查评估。检查主要采取查阅材料档案、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现场考察、评议反馈等方法进行。检查结束后,各组形成检查评估报告,召开汇报会进行汇报。

1、查阅材料、档案。包括:县、乡妇儿工委和成员单位汇报材料,各成员单位实施“两纲”工作档案材料、年度“两纲”监测统计数据报表、推动“两纲”重点问题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目标职责分解书、成员单位“两纲”实施方案、监测评估资料、有关部门批文、有关制度规定、有关文件材料及实施“两纲”宣传报道资料等。

2、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听取县、乡妇儿工委及有关成员单位“两纲”实施情况汇报。汇报材料应包括:“两纲”主要目标进展情况及达标分析和判断,贯彻市、县妇女儿童工作会和办实事情况,近3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策略措施,实施“两纲”的主要经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妇儿工委及其办公室的自身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等。

3、现场考察。考察县、乡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办公室建设、有关妇女儿童发展的硬件设施建设情况等。

4、检查评估情况汇报。县妇女儿工委召开会议,专题听取各组检查评估情况汇报,由评估检查组组长反馈意见,肯定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下步工作改进建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两纲”实施任务,确保“两纲”目标如期实现。并形成书面的检查评估报告,报县妇儿工委办公室。

四、评估步骤

主要分为自我评估、开展县级监测评估、开展统计监测评估、撰写阶段监测评估报告、迎接市级检查评估、利用评估成果等步骤。

五、组织方法

县监测评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检查评估和统计监测工作,研究解决监测评估中的重要问题。专家评估组在监测评估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对各成员单位实施“两纲”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统计监测组提供的资料和调查材料进行分析,负责写出阶段监测评估报告。监测统计组在监测评估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根据“两纲”确定的目标,制定和完善监测评估指飚和方案,搜集、整理有关数据和资料,写出统计分析报告。联络员小组负责收集交流本单位妇女儿童工作的情况和信息,上传下达,协助分管领导做好两纲评估工作。

六、检查评估时间

为迎接11月份市妇儿工委的“两纲”检查评估,县妇儿工委将于10月下旬组织检查评估组,对各乡镇、各成员单位“两纲”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七、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年阶段检查评估是推动“两纲”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两纲”阶段检查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检查评估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自查、自评工作。县“两纲”监测评估领导小组负责2008年阶段监测评估的组织工作,县妇儿工委办公室具体承担协调服务工作。县直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及各乡镇负责组织本单位的自查自评工作。

儿童文学教案设计篇9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对外界环境产生好奇心,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多样化,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和辨识能力,能够对物体的某些表面特征产生感性认识,对鲜艳的色彩、新奇的图案、漂亮的造型和奇特的配饰极为注意,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对服装的选择有了自己的主见。

2感性化与服装设计

感性是指凭借感官认知的第一印象,基本上由个人感情决定,是基于人的身体感觉而产生的情感冲动和欲求。在服装的选择上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出受体的感性表达,日本原田昭教授指出“21世纪将是一个以感性科学为基础的时代,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建立在更主观的因素上。”服装设计的感性化就是以受众的意识、个性、审美、心情、舒适为重点,从生理、心理、物理三个方面建立起新的设计模式,将顾客的感受和意向转化为设计要素,以趣味设计、体验设计的形式进行情感表现,风格独特的服装已超越了单纯的“穿”的本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聚焦于幼童服装功能与可用性,注重产品形式的设计,已难以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顾客对产品的选择逐渐从基于理性指标转向基于感性指标,不仅仅是服装的透气、舒适与保暖等要素,还要表达思想,彰显个性,时尚化、个性化、差异化将是童装发展的方向。

3幼儿服装设计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感性化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由品性和游戏精神,不拘泥于任何现状和世俗状态,表现出鲜活的活力和自由的创造力,如斯蒂芬•贝莱所言:“趣味是设计产品中最人类化、最直接、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因素。”幼儿服装的趣味性表现出活泼、天真、机智、可爱、动感、童趣甚至诙谐与幽默,在满足实用的同时,受众会有新奇、有趣、联想等感性认识,并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和难忘的体验,会对产品释放微笑,是人性化、个性化、情感化、感官化的系统设计,满足现代人追求轻松、幽默、愉悦的情感需求,极大的激发消费者的占有欲和表现欲。

4幼儿服装设计的趣味性原则

4.1安全性原则

服装设计的安全性一般是指服装的各组成元素不能对儿童的生理产生伤害,包括面辅料、款式造型、颜色图案、配饰等。安全性是幼儿服装设计的首要因素,因幼儿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他们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乐于尝试,但还没有分辨安、危的能力,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从生理上,儿童皮肤娇嫩敏感,抵抗力和免疫力差,身体尚未发育完全,所以任何潜在的问题都有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比如镶钉在服装上的铆钉、亮片、珠子、绳带都有可能造成儿童误食、划伤、窒息、拖拽等危险。可以选择对皮肤刺激性小,面料柔软结实,并易于打理的棉、麻、竹纤维、天丝等天然和人造纤维的绿色环保面料,安全舒适,弹力、抗菌、防静电、防紫外线等具有科技含量的面料已成为国际幼儿服装面料发展的新潮流。面积较大的图案不能影响服装的透气性,图案的材质和形成上,可以选择贴布绣、拼布或蕾丝拼接等方式,以减少劣质塑料溶胶的使用。目前,我国儿童服装安全系列标准主要有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强制性标准和gb/t22705-2008《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gb/t22702-2008《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gb/t22704-2008《提高机械安全性的儿童服装设计和生产实施规范》三项国家标准,对服装的设计、材料、部件、生产和检验的技术内容和考核方法作出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为儿童服装消费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4.2功能性原则

产品的实用价值体现在满足受众特性需求上。幼儿服装功能性主要指护体掩体、保暖防热、便于贮物、耐脏耐磨,甚至防水防火等,是童装最基本的使用价值。一件漂亮且趣味十足的服装,如果不适合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缺少实用性,也只能成为搁置柜中的鸡肋。趣味性设计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要,是对服装的完善、美化、修饰和强调,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体现了感性化、装饰性、艺术性、时尚性以及原创性,是为了提高幼儿及其父母的购买欲和表现欲,故趣味性设计必须是建立在实用基础上,将趣味性设计元素和设计理念有机的融合到整个服装中,使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形成和谐效果,不能画蛇添足,更不能影响服装的实用功能,如冬衣保暖、夏衣透气、内衣吸汗吸湿、外衣抗拉耐脏。图1小背包设计可以巧妙地将实用、装饰融为一体,具象造型的小背包可爱实用,在前面的包带上缀上1~2粒扣或一个小拉链就成了小马甲,独具匠心的设计应是孩子与家长的共同喜爱。趣味性设计还必须从实用的角度考虑制作技术,服装结构、制作工艺的科学性以及技术上的可实现性。切记,功能是服装的保障,趣味是服装的提升。

4.3易用性原则

易用性以人机工程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就童装而言,易用可理解为方便穿脱、方便洗涤、方便识别等。幼童一般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属于半自理状态,有时我们会发现孩子穿衣困难,或者里外、前后穿反。这一般是服装的易用性差,比如款式太过复杂;儿童头大,但领子设计的太小;儿童肚大,但衣服偏瘦、紧身。幼儿的衣服更换频率高,如孩子不小心尿裤子了、饭菜洒衣服上了、玩游戏把衣服弄湿弄脏了等等,易洗免烫快干型服装更实用。方便识别性指的是服装的前后、上下、里外便于儿童辨别,趣味性设计作为一种标志,迎合了孩子的这种需要,识别的功能性更强。感性化的设计把这些需要用趣味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服装某些易脏、易破的部位设计成可拆卸、可替换式,服装的胸部和膝部设计成多组不同图案、不同质地、不同工艺、不同厚度的活动部件随服装出售,这样既方便洗涤,减少劳动量,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符合环保低碳原则,同时能提高孩子对服装的喜爱和穿衣的乐趣,家长也能根据季节、场合需要选择不同部件,可谓一举多得。连衣裙之类,将衣袖、裙子甚至领子设计成拆卸组合式,这样就能得到图4所示连衣裙、背心裙、短上衣、短裙、背心5种样式,方便儿童按喜好或环境需要自由搭配,领子也可用作腰带或配饰,趣味十足。只有基于易用性,趣味性才会更出彩、更鲜明,趣味性的应用其实也是易用性的一种拓展。

4.4直观性原则

3-6岁的儿童选择衣服靠感性,一眼看中,父母很难改变他们的主意。幼儿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决定了其看待事物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只看他们认为最突出、最漂亮、最直观的地方,可能是图案色彩,也可能是款式、配饰,还可能是某个局部细节,以他们的感受能力和表达方式来描绘他们心目中的事物。因此,幼儿服装的趣味性设计应从幼儿生理、心理出发,注意直观性和简单性,在幼儿比较关注的部位如色彩、图案、领子、扣子、口袋等进行重点设计,体现感性化吸引幼儿及其父母的注意。

4.5益智性原则

幼儿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求知欲很强的时候,有专家说智力的30%是在幼儿时期开发的。但幼儿的注意力、耐久性都不能保持较长时间,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以及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是幼儿容易接受的,服装作为一种开发与培养儿童智力的途径和工具,国外设计师早就有“寓教于衣”的设计观。在服装中加入最简单的字母图案、阿拉伯数字图案、文字图案以及花草、动物、人物图案,童话、神话故事图案,有趣的图案、鲜艳的色彩可以加强幼儿对色彩的辨别力,丰富想象力,以此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服装作为一种学习工具与途径,设计感要鲜明,富有情趣,言简意赅,便于识别与学习,如此才能满足幼儿好奇、爱学、爱动的心理特点。另外,加入益智性元素的设计,也会提高服装附加值。

4.6文化性原则

儿童文学教案设计篇10

关键词:中职幼儿师范生;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活动设计;活动实施;培养方法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教师每天必须精心设计准备的最主要的学习活动形式。集体教学活动是专门的教学活动,是针对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对幼儿开展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需要事先加以规划;一般由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活动实施两部分组成。幼儿园教育活动涉及幼儿教育的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个领域的活动设计一般都包括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几个部分。有数据显示,由于不清楚或不了解幼儿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会出现以下问题影响活动设计与实施,影响活动实施的有效性:①目标宽泛、笼统;②幼儿操作材料准备不充分、较单一,使用方法不恰当、不合理;③活动内容的安排过多或过少;④对教学活动情境不能恰当设置,致使各个游戏活动的层次衔接不合理、活动过程小学化;⑤语言使用成人化;⑥对幼儿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兴趣等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大量研究显示教师专业知识是影响儿童游戏活动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自己设计的游戏活动是否适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游戏活动的材料在应用过程中是否达到预设目标。对游戏活动过程的处理不恰当或不好,就会变成变相的作业。幼儿园教育从不同领域帮助幼儿教师系统建立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科学认识,数学教育是科学领域中的一方面,科学和数学作为认知领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归类、排序和发现规律等抽象认知活动最集中的领域。学科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在于帮助儿童概念化的理解新的知识,而在于帮助儿童对活动环境中的知识进行认识、命名和探索,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将已有的学科知识或生活经验转化为儿童的心理分析,通过幼幼、师幼互动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每一个幼儿教师都会面临五个领域中任一领域的内容。针对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居多,有必要探讨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法。中师生的幼儿教学能力训练是基于校园学习环境,针对学生难以把握如何在借助游戏材料的活动过程中诱导儿童产生自发的经历体验,提醒儿童如何用自身的经验去交流、验证问题假设。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活动方法的选择、怎样引入、如何把握各个环节的分析,都存在局限。目前关于在职幼儿教师集体教学能力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培养中师生的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能力的研究尚且不足。本研究根据教材《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适当调整内容,通过针对性训练,从数学知识的核心价值、目标与内容入手,对幼儿、幼儿活动内容、幼师生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科特点、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生理特点,遵循幼儿数学教学原则,利用模拟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采用半程示范法代替全程示范法,训练师范生创设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数学学习游戏环境的能力、寻找游戏契机恰当介入幼儿活动能力,潜移默化评价儿童的能力,影响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各类活动中发现数学的能力。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凉山民族师范学校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共326人为研究对象,样本整体的教育背景以及训练方法相同,其中少数民族(其中彝族学生居多)占67%、男生占3.7%。并从中随机选择31名(女)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其中汉族10人,少数民族21人,少数民族占比67.7%;抽取的样本的差异不会影响研究结论。

2.研究材料

(1)研究典型案例。师生共同研究收集的教学活动设计,观摩教学活动课案例视频。丰富的案例呈现了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分析体会应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动作水平、心理水平出发,围绕活动内容、运用创设的活动情境,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方式,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自我管理。结合课例与视频研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让学生观摩、交流、思考、分析各个环节,提出自己的设计想法及原因,通过同课异构,拓展幼师生数学集体活动设计的视角与深度,体会自己所起的作用是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2)模拟课堂训练。从幼儿园课本《数学》中选择一些内容,做好“数学集体教学活动设计”,选择实验班的学生按每组4~5人组成模拟课堂教学。在仔细观摩比较成功的教育案例后,先试讲活动实施的某个教学环节,再试讲自己或别人编写的成熟活动设计。在试讲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再进行试讲。通过这种训练,细化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从中获得反馈意见,促进改进和提高。(3)师范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记录和评价。评价自始至终贯穿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在学生教育实践活动(见习、实习)中观察记录,和学生及时交流讨论,让学生充分体会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载体,以游戏的口吻、以游戏的情景来开展游戏活动。注意幼儿活动的设计与有效实施,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从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开始,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慢慢地“悟出”,从而使儿童成功体验游戏的趣味活动,这也是儿童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了解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与互动,教师语言要“儿童化”,以儿童为中心,通过自我活动教育来促进儿童的发展,同时帮助儿童形成应有的品德。(4)《教育实践活动手册》。该手册包括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实践过程中的部分作业(课堂实录、活动设计、感悟等),能够帮助了解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实际状况。提醒在活动设计时应着眼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要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还要加强幼儿教育理论学习,关注儿童、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强调已有的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生理、心理、性格特点。(5)问卷调查。根据研究情况和研究进程,通过训练过程中教师的讨论、分析、交流,形成问卷调查,并在训练的不同阶段分别对幼师生及其指导教师进行调查。调查问题的结果选项分三个层次:“能、恰当”“能、不恰当”“不能”;调查表的指导语常为:“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设计中,活动内容的选择是()”。3.数据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学生的幼儿活动设计、模拟课堂教学训练过程、实践过程的观察记录、实践手册、汇报课、问卷调查。

二、研究结果

1.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跟踪调查、实习汇报课的展示以及《实践活动手册》填写内容的分析结果

根据所在班级活动内容、幼儿生活实际与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规范完整、较合乎幼儿实际的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根据材料分析以及问卷调查中的“自评”“师评”结果显示(见表1):有明确的流程、较恰当的“活动内容”、较准确的“活动目标”、较好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合理,注意了游戏环境设计、材料与活动内容的一致性。游戏活动材料较充分,能抓住游戏活动过程中的某些契机及时提问、引导,结合有趣教学细节的预设与生成,使游戏活动生动有趣地进行,通过幼幼、师幼互动让幼儿触摸到可预见的活动效果,实现活动目标,充分感悟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其中,“自评”“师评”的数据是幼师生教育实践结束后的自我评价和实习期间的43位指导教师问卷调查选项结论。

2.研究典型案例对中师生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和教育素养训练的作用

学习活动设计案例、观摩幼儿活动教学视频,体会幼儿教育是让幼儿的讨论、操作替代教师的“一言堂”,让幼儿的结论代替教师的总结,帮助他们讨论、归纳、整理获得的零散、点滴的经验,促使幼儿将获得的信息同化或顺应到其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实现幼儿知识的自我建构。通过实践跟踪材料以及训练过程分析发现(见表2),幼师生能根据学前数学知识和儿童实际思考活动设计,能根据问题情境设计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思考其中的合理性;经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将知识的特征与事物的联系鲜明地凸显出来,体会到如何组织活动有利于幼儿主动、自主学习,怎样关注幼儿的心理、生理、性格等特点;体会幼儿教育是在“做中学”里直接感知经验、在“玩中学”里感知实际操作经验、在“生活中学”里亲身体验感悟生活的真谛。

3.模拟课堂训练对中职师范生的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训练的作用

通过模拟训练,幼师生能根据幼儿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学习风格,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分析思考自己编写的教学设计。能推敲活动内容,但不能恰当把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影响活动目标的制定;学习分析活动过程的合理性,注意了活动情境与提问设计,让幼儿感知和体验具体操作以及贴近生活常识的语言与经验,保证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试讲-自评-互评-师评-反思-修改-总结”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教学能力的要求,进行较规范的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由于师范生能力的局限性,存在着“盲点”“误区”,这种操作技能的模仿训练,结合课堂实录进行反馈、观察和评价,将学生不正确的语言、行为和活动设计用另一种方式更正,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着显著的效果。

4.教育实践活动对中职师范生的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训练的作用

教育实践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形式。在实践活动中观摩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分析调查发现(见表3),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幼师生能针对幼儿所在班级,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设计出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方案,使活动灵活有效地开展。由于幼师生教学理论知识较薄弱,实践经验少,对幼儿不甚了解,教学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影响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实际效果。教育实践对培养未来的年轻教师形成幼儿园教学能力是及时有效的,有双向促进作用。

5.收集整理、观察反思,感受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对师范生幼儿教学能力的预测作用

在幼儿游戏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里,观察调整或改变幼儿的探索和游戏方式,是感悟和体验到优化活动设计方法和有效实施的关键。幼师生通过有效观察儿童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困难(如常见的错误、概念混淆、先入之见、直觉认识、知识难点),以幼儿的认知水平思考、分析、整合,运用观察所得的信息对活动整体进行反思,针对性地调整活动方式,引导幼儿自发参与游戏活动,及时分析评价幼儿,反思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来自我检测并诊断活动设计的合理性,使优秀的教学设计得以固化、不足得以纠正,并在分析中学会活动设计、学会教学,有效地提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三、分析与讨论

1.课程“幼儿园数学教育”与幼儿园《数学》教材的学习,以及师范生数学集体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关系

进行学科领域的教学,先要弄清楚学科知识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学科知识和教育原则,选择适当的游戏规则和方法,寻找与核心知识相连的游戏材料和游戏情境进行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有助于了解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知识,正确把握幼儿园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要求以及幼儿年龄特点,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重点和难点,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是做好活动设计的基础。弄清楚这些核心知识经验可以帮助教师确立活动目标和重点,教学更灵活,更有力地支持儿童的学习。活动材料要适宜,游戏过程、结果会不确定,对每一种游戏结果都给予赞许,只要注意保障儿童是有兴趣地快乐参与。将相关的专业课程与幼儿教育课程适当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明确以实践为导向,形成新的课程模式,使教学设计更适应于教学活动实际的动态要求。

2.以典型案例学习、观摩、分析、研讨为切入点,运用模拟课堂教学进行训练,培养中职师范生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

典型教学案例呈现了教师的实际幼儿教学过程,幼儿教育强调个性化的教育,共同研究和观摩优秀活动设计与实施,体会到生动有效的学习情境设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及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只要观察和解读儿童的行为就能判断儿童需要的经验和发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去接触学习材料和内容,获取材料信息和认识特征。根据学生基础、能力情况,将学生适当分组,针对性地选择需要掌握的教学技能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如试讲活动实施的某个教学环节(“活动开始”或“活动展开”)。注意同课异构,而试讲情况由教师和其他同学分别记录,并对试讲记录进行共同分析、讨论,对汇集的问题、矛盾、疑惑及产生的想法进行交流、思考,讨论对策,在共同备课的过程中,做好能集中反映蕴含着教育理论的活动设计,同样内容可以多次修改,对比训练,为教育实践奠定基础。

3.加强教育实践(见习、实习),培养师范生幼儿活动

教学实际操作能力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针对实践情况将集中见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合理延长时间,充实实践内容,同时加强实践指导(除本校指导教师外,幼儿园还安排教师指导)。儿童在六岁前的发展速度比其他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快,呈现出的儿童个体差异也更加突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幼儿在科学的教学活动中得到的积极影响:好奇心满足的快乐感、同伴协作的幸福感、尊重信任的归属感,同时也体会到交流过程中对游戏活动的贡献,从中体验到责任、独立与自信。让幼师生懂得幼儿在学习同一概念或同一关系时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在教学设计中可创设适应不同层次幼儿学习的材料,达到掌握幼儿活动设计的一般过程模式,从而实现师幼双方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知识内容和教育理论知识的特殊整合。

4.切实体验幼儿园教育,提高师范生幼儿活动教学实际操作能力

依托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在见习和实习中,学习观摩老教师的活动教学课,尝试实际操作,切实体验感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合理性、恰当性。在创设开放、结构简单、有趣的、适合儿童实际的游戏情景里,抓住随机生成的游戏契机,即“小事件”,巧妙不留痕迹地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认知水平提问,引导幼儿向活动预设方向进行,体验到优化活动设计的方法和有效实施的关键之处,从而促进每一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单独的,游戏互动中涉及很多生活经验、知识核心经验等。注重整合教学,选择孩子喜欢和擅长的学习方式,关注知识与各个领域活动的多元渗透和整合,满足了不同水平孩子的需要。要真正学会确定活动目标、巧用活动材料,完成听课报告、规范的活动课设计,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四、思考与建议

1.提高指导教师应对训练幼师生教学能力的策略水平,胜任指导工作

教师在指导时应考虑幼师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幼儿学科知识、幼儿教育理论知识等,如集体教学中的“游戏性”。一方面,教师应当相信幼师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抓住机会用足够时间自主思考完成活动设计与实施;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协助幼师生掌握基本教育专业技能和与幼儿交流的规范的基本方法,向幼师生传授有效的应对策略,如研究儿童学习过程中学科核心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引导幼师生避免使用消极的、无效的应对策略,如灌输、回避、退缩、放任等;慎重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如命令、处罚等;引导幼师生明白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都是影响儿童学习的要素。给予幼师生温情耐心及时的指导,充分发挥幼师生的想象力,有意识地训练幼师生的教育感知和理解能力,增加成功设计和实施的体验,同时观察从教行为变化和训练进展,鼓励和强化积极行为,减少逃避训练行为。共同了解幼儿数学知识,认识幼儿教育特点是不要书本、不是成人的缩影、与小学不一样。

2.提高幼师生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积极改善幼师生的发展环境

儿童3~6岁的健康成长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必须及时消除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利因素,这是“幼教”的专业性决定的,是其他任何一方所不可替代的。大部分学生是来自西部偏远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生活环境艰苦、视野狭窄随性,人生价值观、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思想有差距,在活动目标和内容确定、教具学具的准备和处理、语言的使用等容易趋于“小学化”。他们虽然思维活跃、性格开朗、热爱生活,但缺乏兴趣的持久性和求知欲。作为未来幼教工作者的摇篮,有必要创设良好的发展和学习环境,开阔眼界,进行专业能力培养。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方法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内在学习动机,重视知识学习,在情感上支持、抚慰、关爱他们。教师应积极了解幼师生的内心真实想法,疏导释放内心冲突。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给他们提供一个积极、开放、和谐、有趣的支持环境,关注和爱护他们,激发积极的认知心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多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勇于探索思考,改善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幼师生会受到定势逻辑思维的影响,前后逻辑的不同会造成指导的障碍,要使他们正确理解幼儿教学是“儿童讲解、教师倾听过程”,牢记以儿童为本,以儿童发展中的敏感内容代替预设内容,以多维答案替代唯一答案。指导教师要了解幼师生的实际想法,蹲下来用心交流,潜心学习,加强实践。

作者:辜义敏 刘海英

参考文献:

[1]张慧和,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钟玉,吴永杰.幼儿数学教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