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发展趋势十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4-02-27 17:52:06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煤炭产业 发展趋势 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能源需求强度下降,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煤炭需求减弱,煤炭供需失衡矛盾日益突出,生产和利用环境约束加剧,煤炭发展空间受到压缩。同时,国际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宽松,国内煤炭产能过剩局面已形成,进口煤对国内市场冲击加大,煤炭发展形势严峻。

一、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趋势

(一)规划管控不断强化,行业监管更为严格

按照“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总体要求,依据煤炭资源禀赋、市场区位、环境容量等因素确定煤炭产业发展格局。加强煤炭铁路运输通道建设,完善西煤东运通道,到2020年全国煤炭铁路运输能力达到30亿吨。

严格履行煤炭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严肃处理违法违规建设生产行为。新增产能项目审批收紧,各地不得核准新建30万吨/年以下煤矿、90万吨/年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矿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规模不得低于《煤炭产业政策》规定的最低规模。在建项目管理日趋严格,防止“未批先建”和“批建不一”等现象,严肃处理在建违规项目,严格控制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商品煤质量管理不断加强,严格限制高灰分、高硫分煤炭开发,严控不达标的商品煤远距离运输。

(二)煤炭需求保持低速增长,产能过剩压力长期存在

我国已进入传统能源稳步发展与新能源加快开发并存的新时期,太阳能、核电、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替代作用逐步增强,对煤炭挤压效应将逐步显现,煤炭需求将进入长期低速增长期。预测2015年、2020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分别为39亿吨和42亿吨。到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近十年来我国煤矿建设投资加速增长,“十五”期间建设投资仅2253亿元,“十一五”期间建设投资达到1.25万亿元,是前55年总和的2.6倍。“十二五”期间,超前建设产能和资源整合产能将会陆续释放。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国现有煤矿产能40亿吨,在建煤矿产能10亿吨以上,还有部分违规建设煤矿产能。“十三五”期间,即使淘汰一批落后产能,难以解决煤炭产能过剩问题。

(三)行业竞争更为激烈,煤价长期低位运行

煤炭经济下行态势已持续3年,众多煤企经营压力剧增。特别是今年以来,煤炭产销量下降、价格下滑、库存居高不下,企业利润大幅减少,煤企亏损面已超80%以上。煤炭企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具有一定发展潜力但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将被优势企业收购兼并,煤质差、成本高等缺乏竞争力的煤矿将会陆续退出市场。

从秦皇岛煤价波动情况来看,5500千卡/千克的动力煤价格由2011年最高点的86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420-450元/吨,但受煤炭需求低速增长、煤炭产量严重过剩、库存居高不下、运煤通道逐步缓解、进口煤冲击等因素影响,稳定煤炭市场价格难度较大,“以量补价”、“让利不让市场”的传统市场竞争模式难以为继,预计未来煤价将长期处于低位。

(四)清洁高效成为主流,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国家将按照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原则,加快发展煤炭清洁开发利用技术,鼓励煤矸石等低热值煤和劣质煤就地清洁转化利用。

加快煤炭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新建项目布局,东部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煤矿项目;中部地区(含东北)按照“退一建一”模式,适度建设资源枯竭煤矿生产接续项目;西部地区加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力度,重点围绕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级大型煤电基地和现代煤化工项目用煤需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煤矿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新建配套煤矿项目。同时,按照“上大压小”的总体思路,严控增量、优化存量,发展先进、淘汰落后,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继续淘汰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淘汰9万吨/年以上、30万吨/年以下煤矿。

二、保障煤炭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的能源资源特点是“多煤、贫油、少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煤炭作为基础能源的地位难以改变。为帮助煤炭产业早日摆脱困境,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控煤炭生产总量,减轻煤企税负负担,早日实现煤炭市场的供需平衡。

(一)调控煤炭生产总量,保持供需基本平衡

煤炭产能过剩实质是违规产能过剩,即擅自扩大产能(超能力)、未批先建、批小建大。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的通知》明确提出,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制止未核准先生产、未取证就生产,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因此,建议国家调控煤炭生产总量,保持供需基本平衡,使煤价回归到合理水平,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

(二)利用市场化手段,尽快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是优化煤炭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是控制煤炭总量的重要举措。按照《做好2015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要求,2015年全国将淘汰煤矿1254处,淘汰落后产能7779万吨/年,淘汰落后产能约占2014年原煤产量的2%,产能过剩现象将仍然存在。建议加大淘汰落后产能步伐,注重使用经济手段,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避免出现依靠行政手段淘汰落后产能而造成“越淘汰越多”的尴尬局面,确保不符合政策要求、规定和安全生产的煤矿尽快退出市场。

(三)鼓励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自2012年6月以来,煤炭行业持续走低,煤炭价格低位运行,众多煤炭企业亏损严重。建议加快推进煤炭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煤、电、运一体化经营,促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煤炭行业生产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经营开发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早日成功走入国际市场。

(四)加快建设安全高效煤矿,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和发展水平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安全高效煤矿达到800处,产量25亿吨/年,约占全国产量的64%。建设安全高效煤矿是煤炭生产发展的方向,采煤机械化是安全高效煤矿的核心,推动煤矿机械化建设是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主要措施,也是降低煤矿事故总量、改善作业环境、减少井下工作人员的重要手段。但还有一些开发方法、技术及装备落后的中小型煤矿,存在效率低、安全风险高、资源采出率低等问题。建议加大安全高效煤矿建设,积极研发适合中小型煤矿综合机械化改造的技术及装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避免造成资源损失,降低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提高行业发展水平。

(五)积极支持转化项目,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

由于煤炭市场供求失衡、煤炭价格持续下滑,导致煤炭企业经营困难逐渐加大,并迟迟未见好转迹象,亟须企业找到新的发展增长点。目前来看,煤炭增产的可能性很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效不断提高,煤炭需求量逐渐减少,整个煤炭产业结构将彻底发生转变。建议国家加大对投资能力强、综合实力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支持力度,积极支持资源利用效率高的煤化工项目,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用,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六)加大税收减免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当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难以改变,市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受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影响,煤炭销售更加困难,煤炭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和发展压力,企业税负过重成为突出问题。据悉财政部目前正在研究将煤炭增值税税率由现在的17%调减为13%,若能下调,必将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建议尽快将煤炭增值税税率降到合理水平,尽快取消铁路建设基金,坚决遏制各种乱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煤矿机械;发展现状;趋势;新型工业化;举措

引言

从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的基础性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的构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我国煤矿机械的相关配套设备逐渐完善,国内的煤矿行业基本上采用了机械化操作,不仅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效率,为我国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动力,保障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在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国外相比煤矿机械设备研发起步阶段较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多数核心煤矿机械研发技术依赖国外,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了压力与威胁,竞争力相对不足。因此,我们要全面认清当前我国煤矿机械发展面临的现状,从而更好地促进煤炭行业发展。

一、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煤矿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不足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在煤炭上的需求量必然增加,同时我国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各行各业对于煤炭的消耗量也一定程度上增加。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与化工原料,其生产量在我国处于紧缺的状态。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许多煤矿的机械设备处于超负荷运转,直接增加了煤炭事故的安全隐患。尽管我国的煤炭行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煤炭的单产量不高,煤矿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的能源紧张,造成能源价格上涨的趋势。

(二)煤矿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不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智能化的机械操作在煤炭行业得到推广与实行。智能化的推行一方面减少了操作者的直接接触,保证了其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本行业的不断革新。智能化不仅是新技术普及的必然趋势,而且是煤炭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由于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的限制,我国煤矿机械的智能化程度不高,很多煤矿机械的智能化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化,不仅使我国的煤矿设备的生产能力受到制约,而且不利于我国煤炭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三)煤矿机械设备的适应性较差

目前,我国大多数使用的煤矿机械设备都是自主研发与生产,在煤矿机械设备的设计中重视理论轻实践。加之我国煤矿的矿区情况各异,煤矿机械的设备与矿区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导致生产的煤矿机械设备在一些矿区使用存在问题。这些煤矿机械设备在理论上性能优秀,但到实际工作中却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甚至出现故障问题无法使用。这就造成我国煤矿的生产能力不足、效率低、安全性能差,直接导致我国的煤炭的供应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二、我国煤矿机械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煤矿机械设备功能综合化

目前,我国煤矿机械设备功能相对单一,因此,不仅增加了成本开销,而且不利于操作人员的使用。未来,我国煤矿机械发展将会功能综合化,一台设备多种功能集一身。例如煤电钻功能与凿岩机械功能的综合、单体液压支柱与顶梁功能的综合等。煤矿机械设备功能综合化的实现,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操作,提高了煤炭的生产效率,而且有利于把分散的煤矿矿区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与操作,从而实现煤炭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二)煤矿机械设备的智能化、集成化

在当前能源紧张与国际能源备战激烈的情形下,我国只有实现煤矿机械设备的智能化、集成化操作,才能更好地化解国内外所面临的挑战。煤矿机械设备的智能化、集成化是指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研发高性能的设备,把人工操作的流程由机械操作代替,把分散的操作程序集中简化到一定的步骤,实现煤矿机械设备自身的高效性。同时,注重煤矿机械设备体积与外形等设计,把笨重的机械设备尽可能的简便化、轻便化,从而降低运输压力,保障机械设备自身的使用寿命与功能。

(三)煤矿设备的国产化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常用的煤矿机械设备实现了自给自足。但是对精度高、能力强、技术尖端的设备仍不能实现国产化,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炭行业的现代化水平。为此,未来我国的煤矿机械设备国产化势在必行。同时,在煤矿机械国产化的过程中要考虑其人性化设计与实际的实战性能,切实实现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现代化、国产化,以期更好地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服务。

三、改进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举措分析

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搞好煤炭行业事关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改进我国煤矿机械设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需要加大对煤矿机械设备的投入力度,增加煤矿机械设备科研经费,定点培养研发人员,为煤矿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与物质保障。其次,以科学技术为龙头,形成一个煤矿机械设备创新的部门,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适时研发与跟新设备,从而更好地适应矿区生产发展的需要。最后,要加强操作人员的操作与养护知识的学习,把使用与养护统一结合,从而延长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与性能。通过以上三点措施,可以切实提高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水平,从而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尊龙凯时最新的技术支持与物质保障。

四、结语

煤炭行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煤炭行业对煤矿机械设备提出的新要求,不仅是对我国科学技术的考验,而且是促使煤炭行业自身革新的重要契机。我们要化困难为动力,切实把煤矿机械设备研发落到实处,只有加大对煤矿机械设备的投入力度,确保科研经费与人员的到位,才能推动我国煤炭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推动煤炭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岩.我国煤矿机械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价值工程,2013,04:28-29.

[2]翟正成.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2:22.

[3]徐振普.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117.

[4]郭孝先,宫龙颖,荆建宽,张振林.市场引导下我国煤矿钻孔与凿岩机械的发展趋势[j].矿山机械,2011,06:12-19.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篇3

一、煤炭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煤炭与gdp之间的相关性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发展过程中煤炭消费巨大,经济与煤炭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保持着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增长与煤炭生产与消费增长的全过程(如图1所示),不难发现,两者增长速度变化趋势非常接近,波动周期也基本趋同,具有较大的相关特征。根据国家统计资料的数据,本文对gdp增速与煤炭消费增速这两组历史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从1953~2010年,我国经济与煤炭消费增速之间的相关系数平均约为0.5左右。在“一五”时期,由于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高达95%以上,煤炭消费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关性密切,相关系数高达0.84,经济对煤炭的依赖性较强。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煤炭消费与国民经济的相关系数降低,为0.54。这一时期,由于产业技术进步,经济结构优化、节能工作的加强、能源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我国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的比重逐步下降,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开始增大,经济增长对煤炭消费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二)gdp煤炭强度与煤炭生产力水平

万元gdp煤炭强度指国民经济每万元gdp平均所消耗的实际煤炭数量,是综合反映经济发展对煤炭相互关系的核心量化指标,用以体现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gdp煤炭综合生产力水平指单位煤炭消费创造gdp价值的综合能力,反映经济系统中煤炭生产力综合水平,定义为gdp总量与煤炭消费量的比例,与万元gdp煤炭强度的互为倒数。图2显示我国历年万元gdp煤耗强度和gdp煤炭综合生产力水平(gdp以2005年不变价计算)的变化情况。从趋势来看,我国万元gdp煤耗强度在近20多年里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指标由1985年的万元gdp消费1.97t煤下降到2010年的0.72t煤,25间的平均值约为1.24t煤。相反gdp煤炭生产力水平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每吨煤0.51万元上升到2010年的1.38万元,25年间煤炭综合生产力水平平均值约1.01万元。

(三)gdp煤炭弹性系数

gdp煤炭弹性系数反映煤炭增长随经济增长变化的大小,即单位gdp增长速度所对应的煤炭增长速度。gdp煤炭生产和消费弹性系数指标值越大,说明经济增长对煤炭的依赖性越大;指标值越小,说明经济增长对煤炭的依赖性越小;当gdp煤炭弹性系数出现负数时,表明经济发展对煤炭的供应和需求出现下降趋势,经济增长对煤炭的依赖性减弱。煤炭的生产弹性系数等于煤炭生产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的比值,反映gdp增长一个百分点煤炭生产增长的速度。煤炭的消费弹性系数等于煤炭消费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的比值,反映gdp增长一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增长的速度。

二、煤炭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一) 煤炭开发gdp贡献率

煤炭开发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分为煤炭开发对gdp总量的贡献率和煤炭开发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两种。(1)煤炭开发对gdp总量的贡献率,定义为煤炭开发行业增加值总量与gdp总量的比值。(2)煤炭开发对gdp增量的贡献率,定义为煤炭开发行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的比值。

(二)煤炭利用gdp贡献率

煤炭利用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分为煤炭利用对gdp总量的贡献率和煤炭利用对gdp增量的贡献率两项。(1)煤炭利用对gdp总量的贡献率,定义为煤炭利用行业工业增加值总量与gdp总量之比。(2)煤炭利用对gdp增量的贡献率,定义为煤炭利用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煤炭利用行业分散众多,本文仅选择电力、冶金、化工、建材行业作为主要的煤炭利用行业进行分析计算,而上述4个行业消费的煤炭占全部煤炭的85%以上。

(三)gdp煤炭贡献率

gdp煤炭贡献率为煤炭开发对gdp的贡献率与煤炭利用对gdp的贡献率之和,体现煤炭对gdp形成的总贡献率。各年份gdp煤炭(总量)贡献率和gdp煤炭(增量)的贡献率统计结果参见图6数据。平均取值后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gdp煤炭(总量)贡献率和gdp煤炭(增量)贡献率的平均值分别在15%和18%左右。3.4单位煤炭开发的综合经济指标在计算gdp煤炭贡献率的同时,本文专门对我国煤炭开发过程中历年吨煤综合经济指标进行了测算。这些指标包括吨煤gdp贡献值,吨煤产值,吨煤利税总额等,各年度指标参数及发展趋势详见图7和图8,由此可知,2010年数据显示,我国吨煤开发对gdp贡献值为334元,吨煤利用对gdp贡献值为1687元,吨煤gdp总贡献值约2022元,吨煤开发上缴国家利税总额54元。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逐渐开始向绿色的清洁能源转型,但是在现阶段,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消耗还是煤炭资源,并且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依旧起着十分关键的影响。煤炭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和动力的同时,同样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出口这种化工原料同样也可以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能源消费中,其中有七成以上依旧是煤炭资源的消费,虽然我国也在积极的开发和引进其他的资源消费,比如我国正在大力开发和进口的天然气和石油等能源,煤炭能源的所占的比重可以说有所降低,但是通过我国能源部门数据的分析和预测,直到2020年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依旧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需求量依旧在23亿吨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煤炭能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依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煤炭价格大致上处于非常良好的趋势,但是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我国逐渐的加大了对煤炭能源的开采力度,使我国的煤炭资源产量出现了过剩的现象,另外,由于国家对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在2010年以后,煤炭的价格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波动,价格良好的上涨势头也已经终止,但是煤炭企业的经营思路还主要依靠过去的经验,依旧以价格上涨为出发点,对于财务风险的把控能力非常薄弱,只要一出现价格下跌的情况,那么么天气也很容易出现亏损的现象,甚至在煤炭价格上涨的阶段,一些煤炭企业还是会陷入亏损的境地,这都可以很好的说明煤矿企业在财务安全意识方面的疏忽。因此对煤炭价格波动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两者的关系进行细致科学的研究,并进一步提出科学的经营模式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价格波动与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的关系

煤炭价格的波动对煤炭企业财务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二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如果煤炭价格处于良好的上升趋势,那么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平均值也将出现明显的上涨势头,这时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会明显的出现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二者是互为反比的关系。第二方面,当煤炭的价格出现下降的趋势时,此时的煤炭企业的业财务风险的平均值也会显现出走低的势头,而在煤炭企业产品处于上升的情况下,此时的财务风险的平均值也会随之降低。

三、价格波动对煤炭企业进行融资产生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和煤炭企业的投资活动两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2012年,我国的煤炭行业对各煤炭企业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得出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对从2006至2012年的某些煤炭企业公司所进行的投资情况得到的资金进行平均计算,然后使之与当年的煤炭企业所产出的商品的价格进行环比,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如果煤炭企业的产品价格处于良好阶段的几年中,那么煤炭企业在投资方面就可以有更多的资金, 其中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这类适合作为长期资产的投资项目是煤炭企业进行投资的主要对象,在投资支出的比例中,这类项目的投资大概占据了九成左右的现金支出,由此可见,企业长期资产的投资在煤炭价格的短期波动下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变化。其次,对于对煤炭价格对煤炭企业的融资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稳定的先进支持对于煤炭企业大量的投资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随着煤炭价格的不断上升,煤炭企业通过一系列的资金筹备手段获得的资金流入也会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虽然在某些阶段煤炭企业的筹资步伐较小,但这样的趋势得到了大体的保持。虽然各煤炭企业的筹资方式多样化,但是银行贷款始终是个企业最为主要的融资手段。换句话说当煤炭资源的价格持续走高,市场较为有利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将会得到更多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在煤炭企业进行大量投资的基础上可以促进煤炭企业产能的稳步提升,为能源市场提供更多的煤炭能源,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当煤炭企业需求量低于能源的供给量时,煤炭的价格将产生下降的趋势,即将步入到价格的调整阶段。而通过前期吸收到固定资产以及长期投资项目中的大量的资金,另外由于煤炭价格的持续走低,煤炭企业的也会面低收入降低的风险,进一步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难题,使煤炭企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价格波动与煤炭企业相关的财务指标的关系

通过在2012年对煤炭行业的调查数据的显示,一旦煤炭产品的价格出现波动的情况,各煤炭企业的财务指标同样会随之变动,这些财务指标不仅是一个煤炭企业偿债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同时也是煤炭公司财务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煤炭企业的产品出厂价格环比指数和企业的财务安全出现了显著的方向关系,而这个关系和正常的逻辑关系是不一致的,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煤炭价格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越低,然而事实上是煤炭价格越高,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往往会越高,而关键的原因还是在于投资的失控。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煤炭市场 分析预测 “电厂” 解决对策

引言

在2012年全年中,我国煤炭市场呈现出了全面低迷的态势,市场交易量持续稳定,价格不容乐观,但也相对稳定。进入2013年以后,我国的煤炭市场由于受到宏观经济企稳回升,有相对好转的趋势,煤炭价格也有了小幅度的回升。由于环保等各方面的考虑,我国对火电的投资有所下降,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煤炭市场。我国为了缓解火电企业的亏损压力,临时对煤炭价格进行了干预,但从好的方面来看,电煤价格并轨对合同煤价的影响可能不会太大,部分煤炭订货会已经开始实践电煤价格并轨的政策。因而,我国“电厂”管理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只有认清煤炭市场的发展形势,适时调整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才能促进我国“电厂”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煤炭市场现状分析

(一)2012年煤炭市场分析

由于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形势呈现出了极不乐观的形势。我国煤炭市场的供求形势比较宽松,国际煤价持续走弱,相对来说我国沿海地区用户的采购积极性有明显地提高。无论是从动力煤来说,还是从炼焦煤来说,国际市场煤炭价格的降幅都大大高过了国内,进口煤炭的价格优势明显增大,进口煤炭的数量持续高位运行。2012年,我国为了缓解火电企业的亏损压力,临时对煤炭价格进行了干预,并限定了渤海地区的市场煤价。而对于一些重点煤炭企业,国家制定政策实施电煤合并同价,从而导致煤炭消费者对煤炭价格的下降有着十分理想的预期。总之,在2012年中,我国煤炭市场呈现出了全面低迷的态势,市场交易量持续稳定,价格不容乐观,但尚且未出现暴起暴落的现象。

(二)2013年煤炭市场预测

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呈现积极趋势,但是回升的力量并不太强,由此预测煤炭市场的需求会保持稳步增长,但是不会有太大的幅度。2012年末的积极数据变化显示除了我国经济市场开始回稳,为2013年我国经济的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必定也会使得2013年我国的经济整体环境呈现转好趋势。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煤炭产能超前的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国家对于“火电厂”的投资相对减小,而且在今后可能会越来越少,新增加的装机数量也有所减少,从而电煤需求也减弱了。而相对来说,进口煤炭仍然保持着高位,国家抑制的煤价出现了反弹,沿海市场国内煤炭供应量相对减少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煤价的反弹。但从好的方面来看,电煤价格并轨对合同煤价的影响可能不会太大,因为在2012年底我国部分煤炭订货会已经开始实践电煤价格并轨的政策,因此,综合上述分析并结合合同煤价、市场煤价的情况来看,2013年全面煤炭价格可能会较2012年下跌五个百分点左右。

二、我国“电厂”企业的解决对策

(一)正确看待煤炭市场的发展趋势

我国“电厂”企业在发展中应该结合市场的需求,正确看待煤炭市场的发展趋势,通过对煤炭市场的发展分析可见,当前我国煤炭行业呈现电煤市场维稳运营和焦煤价格继续回升的状态。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复苏使得我国各行业发展呈现繁荣态势。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发展还很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量大面广,差距就是潜力,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秦港电煤价格继续持平,产地煤价格连续四周持平,矿难事故影响复产进度。焦煤市场继续回升,铁路城市轨道建设等继续拉动钢材市场需求预期,支撑焦煤价格回升。“电厂”企业就此应该做出适时的战略调整,迎合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好有利资源带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积极推行国家制定的政策

从我国“电厂”煤炭采购状况来看,由于一些重点煤炭企业积极推行国家制定的政策,实施电煤合并同价,从而导致煤炭消费者对煤炭价格的下降有着十分理想的预期。我国“电厂”在采购煤炭方面呈现库存下降的趋势,而日耗煤炭量却呈现逐渐上升的势头。因此,当前我国“电厂”的采购量有所回升,电煤降幅有所减小。

(三)提高自身的采购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港口煤价支撑相对还是较弱的,但是实际上,我国的电煤消耗和去库存情况来看还是较好的,全国重点电厂库存天数已经降到了一个相当低的点。而随着去库存的进一步发展,煤炭股的弹性会逐渐增大。

为了规范火电厂的煤炭采购工作,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促进廉政建设的进程,需要根据国家和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响应的采购管理办法。设立专门的监察审计部门,并由调运部门、燃料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进行监督,负责对职责范围内的煤炭采购业务和人员进行管理。坚持党组织同一辆到、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结语

通过分析2012年煤炭市场的发展行情,预测2013年煤炭市场的发展趋势,已经基本了解了煤炭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大的煤炭市场背景,充分论证了我国“电厂”的经营发展,具体总结了我国“电厂”的采购管理模式,无论对我国煤炭市场的稳定发展,还是对“电厂”的采购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丽平;程冠群;卢祥通;我国煤炭市场分析及钢铁企业对策;煤炭经济研究[j] ;2009; (01) :15-16;

[2]张辉;迎难而上硕果盈枝 拨云见日砥砺奋进——2012年山西煤焦领域大盘点·2013年煤炭市场形势初预测[j] ;山西煤炭;2013; (01) :24-25;

[3]构建卓越采购能力,成功实现采购集约化管理——推行领先采购管理模式的挑战与对策[j]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11;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煤炭资源;洁净煤技术;国际化;综合化

一、世界煤炭资源状况及开发趋势

过去10年,世界煤炭贸易量呈逐年增长态势,2011年世界煤炭贸易总量为11.4亿吨,世界煤炭贸易以硬煤贸易为主,硬煤贸易在世界硬煤总产量中的比重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0%增长到2012年的接近14%。在2030年前,世界硬煤贸易量将继续平稳增长,预计到2030年世界硬煤贸易总量在世界硬煤总产量中的比重将达14%。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煤炭工业也进入了全球化时代。

二、中国煤炭资源状况及开发趋势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储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截至2012底,全国煤炭保有查明资源储量1145亿吨,约占全球总储量的13.3%。我国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低变质、中低变质的煤种所占比重较大,肥煤、焦煤和瘦煤等主要炼焦配煤少,优质炼焦用煤则更加短缺。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相比,我国煤田构造复杂,煤层埋藏深,适宜露天开采的煤炭资源少。从分布面积和区域看,我国煤矿以中等和复杂构造为主,简单构造类型的煤矿主要分布在晋陕蒙规划区。同时,中国煤炭主要储产区和消费区逆向分布,全国煤炭供应运输距离较远。

目前中国煤炭资源开发正稳步推进大煤矿、大集团、大基地、大物流建设,即“四大”建设。一是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提升小煤矿办矿水平。二是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发展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全国煤矿企业数量控制在4000家以内,平均规模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三是有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保障煤炭稳定供应。以大型煤炭企业为开发主体,加快陕北、黄陇、神东、蒙东、宁东、新疆六大煤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晋北、晋中、晋东、云贵四大煤炭基地建设。四是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建立煤炭应急储备体系。

三、对我国煤炭资源开发战略的思考

根据世界煤炭资源状况及开发趋势以及我国煤炭资源状况及开发趋势,从全球视角,对我国煤炭资源战略地位、方针、布局、途径、举措进行探讨。

(一)科学认定我国煤炭资源战略地位。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动摇。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我国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我国能源资源的赋存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据预测,203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仍不会低于50%。煤炭资源为经济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由于经济增长强劲,一些工业如电力、化工、汽车及交通运输、建筑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相对较大,引发煤炭需求量增长,煤炭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同时,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集中,主要是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且煤质优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

(二)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战略方针。国家在《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科学布局、集约开发、安全生产、高效利用、保护环境的发展方针。此方针全面概括了我国煤炭资源布局、开发、生产、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需要全面、认真贯彻执行。但是,在清醒认识我国煤炭资源战略地位的同时,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从全球视角分析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战略方针,国内尤其要重视保护性有序开发、安全高效可持续开发、清洁环保绿色开发;国外要坚持中国煤炭企业“走出去”的四个方针,即坚持贯彻“利用两种资源,面向两个市场”的方针,坚持“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繁荣世界煤炭工业”的方针,坚持“积极稳妥、发挥优势、重点突破、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政策引导、统筹规划、配套服务、控制风险”的方针。我们可以归纳为“一体两翼”方针,“一体”即国家提出的方针;“两翼”即“一翼”是国内保护性有序开发、安全高效可持续开发、清洁环保绿色开发;“另一翼”是中国煤炭企业“走出去”方针。

(三)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战略布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战略布局要牢牢树立“二三”布局意识,“二”即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三”即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

我国煤炭企业,要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走出去”。世界优质煤炭资源能够提供我国短缺煤种,平衡国内煤炭资源需求,保障资源安全和稳定供应,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走出去”能够促使我国煤炭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国家依据煤炭资源实际赋存情况和现实开况,提出开发总体布局,即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但是生产与消费布局矛盾, 运输瓶颈制约,另外,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煤炭的科学合理利用,使得在煤炭资源开发战略布局时,需要结合资源地布局和经济发展布局,有效解决煤炭的运输、转化问题。煤炭资源运输、转化是煤炭资源开发战略布局的关键点。因此,“中煤东调,西煤中调”、“西电东输”、“西气东输”成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新的战略布局。

(四)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战略途径。中国煤炭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首先,要对企业自身的国际化能力进行衡量,并依据企业自身的实力,研究适合企业自身的跨国经营方式;其次,要对拟进入的国外煤炭市场进行周密研究;最后,煤炭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必须遵循国际化经营的客观规律,并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对于走出去有多种途径可供选择,通过对外投资方式走出去;依靠核心技术走出去;利用资源勘探方式走出去;采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走出去;通过贸易方式走出去等。

参考文献: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篇7

(一)我国煤炭企业外部存在的销售风险

第一,我国煤炭市场行业相对集中,主要为钢铁、电力、建材、化工、冶金等重要工业产业,钢铁与电力既是我国煤炭消耗大户也是促进国内煤炭行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煤炭产量的提高。煤炭消费市场的相对集中导致煤炭销售渠道过于单一,煤炭供需双方多存在常年合作关系,煤炭生产企业在供需双方的博弈中显得较为被动。就国内而言,受经济放缓的影响,耗煤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减弱,供需双方市场角色的转化影响了煤炭行业市场竞争的良性发展,即外部销售风险加大。第二,未来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将大大缩减煤炭市场需求。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新能源,新技术的倡导势必会对能源消耗结构带来较大变化。此外,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能源结构调整步伐,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水电工程,核电、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不断投入运转,高效、清洁、环保能源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结构的趋势,而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势必会呈下降趋势。

(二)我国煤炭企业内部存在的销售风险

第一,国内很多煤炭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成本、流通成本、管理费用过高和产品质量波动等问题。部分煤炭生产企业常年依靠销售数量及销售额的增长来获得“规模效益”,而忽略煤炭产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煤炭企业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销售业务人员缺乏现代市场观念和市场导向意识,对市场风险未能及时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缺乏市场开拓能力。面对严峻的市场考验,往往不能提出创新销售理念,不能适应市场营销工作方式的变化趋势。第二,煤炭市场情况复杂,煤炭企业对于市场和客户的关注度不够。由于缺乏对客户的了解,部分煤炭用户恶意拖欠煤炭企业货款,或盲目压低价格,损害了煤炭企业的经济利益;再加上个别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完善,未能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划分,未将回款计划落实到具体人员,使得部分销售人员为了追求个人业绩,盲目追求销售数量,先发货后结算,导致煤炭企业应收款项大幅度增加,资金周转出现严重困难,增加企业坏账风险。

二、防范煤炭企业销售风险的对策思考

(一)高度重视煤炭销售工作

任何行业的经营都必须以销售为基础,尤其是煤炭行业,必须认真审度市场变化,提高销售市场占有率,同时降低销售风险才能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保障。首先,煤炭企业要成立市场营销部门专门对市场行情及财经政策密切关注,准确的预测市场变化趋势,并调整销售方向,为企业生产做良性指引,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主动性;其次,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已经是企业获取各方面市场信息的有利载体。煤炭企业因产品销售区域广,合同期限长等特点,要充分做好网络信息建设工作,并加强与其他煤炭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掌握煤炭市场的发展动态,准确定位销售市场方向,降低销售风险;再次,对企业在未来可能出现的销售风险要高度重视,并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对客户划分信用等级,同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降低坏账损失,并按照当期经济形势走势,对销售风险等级进行调整,使其尽可能的符合市场经济走势,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主动性。

(二)创新销售理念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只有创新销售理念,改变传统销售模式,才能为企业迎来新的销售局面。煤炭企业面临严峻的销售局面,更需要突破传统的以单纯追求生产及销售数量的销售理念的束缚,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产品质量为支点。并不断与时俱进的创新销售理念,才能开拓新市场,稳住已有市场。面向用户,实现企业的可利用资源最大化。首先,要全面推进品牌战略,打破传统的混煤销售的主营模式,开拓以商品煤为主的品牌销售模式,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好煤加工辅助生产工作;其次,销售人员要树立精品销售意识,树立“按经济效益最大化调整产品结构、营销结构”的新观念。

(三)建立煤炭企业销售风险控制体系

销售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是保障煤炭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现阶段煤炭行业转变经营模式,开拓战略市场,稳步发展的关键。煤炭作为一种社会资源,资源配置及使用情况完全由市场需求所决定,市场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决定了煤炭企业面临着较高的销售风险。因此,为了更加科学的规避风险,必须建立完善的销售风险控制体系,使企业的营销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通过风险管理来减少和避免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结束语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篇8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 环境污染 改善 经济

中图分类号:x196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归纳可分为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环境污染的加剧,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第二种观点是经济增长对环境有益,二者之间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第三种观点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环境兹涅茨曲线假说,该假说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存在着先恶化再改善的过程。三种观点分别使用于不同的环境及背景。针对近五年来平顶山市大气环境质量与经济的整理,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二者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材料:大气自动监测分析仪。

(2)方法:可吸入颗粒物采用beta射线法。

2 监测结果分析

2.1 工业生产总值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环境污染是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发展的产物。在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起步与发展的初期,环境质量开始恶化;当城市和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污染治理技术随之提高,新兴工业代替传统工业,技术改造与结构调整,环境污染可能会逐渐降低。2006年—2010年平顶山市工业生产总值与环境空气质量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06年至2010年期间,平顶山市pm10年均浓度/工业生产总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06年至2008年期间下降幅度显著,自2008年起至2010年无显著变化。so2年均浓度/工业生产总值2007年较2006年略有升高,2007年—2009年期间,呈显著下降趋势,之后2010年比值有所反弹升高。

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加快经济的建设,同时兼顾大气环境的治理,是可以做到可持续性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可以实现“双赢”的。

2.2 平顶山市单位污染物排放量在河南省、全国所处的水平

从理论上讲,经济增长既不是环境的天然盟友,也不是环境的天然敌人。经济系统向环境系统汲取原材料和能源以及各种服务的同时将废弃物返回环境系统,经济快速的增长往往对环境具有负面的影响,因为它常常伴随着工业扩张、城市化和不断开发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同时增长也为改善环境创造了条件。为了细化平顶山市空气环境质量与经济的关系,比较工业废气的排放情况与工业生产总值的关系,其中2006年—2010年平顶山市工业生产总值与工业废气排放情况见表2和表3。

平顶山市so2排放量/工业生产总值显著高于全国及河南省水平。平顶山市so2排放量/工业生产总值自2006年至2010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与河南省及全国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下降幅度最大,之后下降趋势放缓。全国、河南省及平顶山市so2排放量/工业生产总值的结果见图1。

平顶山市烟尘排放量/工业生产总值显著高于河南省和全国水平。平顶山市自2006年至2010年呈现出先下降后持平趋势。全国、河南省及平顶山市烟尘排放量/工业生产总值的结果见图2。

从图1及图2可以看出, 2006年至2010年期间,随着工业生产总值的增加,平顶山市so2排放量/工业生产总值及平顶山市烟尘排放量/工业生产总值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平顶山市的so2排放量/工业生产总值和烟尘排放量/工业生产总值显著高于全国及河南省水平。

2.3 平顶山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问题

2.3.1 万元产值煤炭消费量情况

平顶山市因煤建市,是中国煤炭工业城市及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大气污染类型为煤烟型。其2006—2010年工业废气排放与煤炭消耗情况见表4。

从表4可知,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平顶山市so2排放量/煤炭消耗量水平明显低于全国so2排放量/煤炭消耗量水平,2006年至2010年平顶山市so2排放量/煤炭消耗量和全国so2排放量/煤炭消耗量总体均呈下降趋。

比较一下平顶山市及全国万元产值煤炭消耗量,结果详见图3。

从图3可知,2006年至2010年间,平顶山市万元产值煤炭消耗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即使下降,其万元产值煤炭消耗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全国的万元产值煤炭消耗。这主要是由于平顶山市煤炭资源丰富,在产业结构布局时依托优势资源,市区东、南、西及北部均有大中规模煤炭利用企业。

2.3.2 主要行业:电力行业废气排放与国内同行业排放比较

依托煤炭资源,平顶山周围有许多煤炭利用火力发电企业,如市区的东面有平顶山市鸿翔热电公司,市区的西南部有姚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市污染物排放情况与发电量情况见表5。

从表5可知,平顶山市和全国so2排放量/万千瓦时均呈下降趋势,二氧化硫2006年至2007年高于全国水平,近3年来单位污染物排放低于全国水平,下降趋势放缓,全国烟尘排放量/万千瓦时整体呈下降趋势,平顶山烟尘排放量/万千瓦时2006年至2009年呈下降趋势,2010年有所回升,烟尘单位污染物排放量均高于全国水平。

3 结论

(1)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是可以协调发展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搞好大气环境的治理,是可以做到可持续性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可以实现“双赢”;随着经济的发展,平顶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呈现出改善的趋势;

(2)平顶山市的pm10年均浓度/工业生产总值及so2年均浓度/工业生产总值显著高于河南省和全国的水平;

(3)平顶山市单位煤炭消耗量显著高于全国水平。说明平顶山市工业结构中以能源为主的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平顶山市煤炭消耗量多,充分考虑平顶山市的能源结构污染问题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4)平顶山市电力系统单位污染物排放下降幅度近年来有所放缓,二氧化硫低于全国水平,烟尘高于全国水平,说明平顶山市电力行业比较集中,经过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后有明显改善,由于在平顶山市城区布局有装机容量超过28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今后需提高技术,更新工艺,调整能源结构,提高环保管理水平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201.

[2] 谢贤政,万静,高亳洲.经济增长与工业环境污染之间关系计量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3]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8).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篇9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前景

一、我国煤炭行业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前几年,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集约化水平较低,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外煤炭市场的变化,我国煤炭生产量全面年过剩,根据未来发展的趋势,现正处于转型改革阶段。

(一)煤矿能源在我国能源使用中占主要地位

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的国情特点决定了我国煤炭将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我国既是全球第一的产煤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因此,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重要支柱产业。建国后,我国投资建设了相当规模的煤矿、煤矿配套工程项目和煤矿装备项目,形成了煤炭资源勘探、煤矿生产、煤矿建设、煤炭设备制造、煤炭科研、煤炭教育等比较完整的煤炭工业体系。煤炭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二)近几年来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导致煤炭价格下降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最快时期就是“十一五”时期,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一是煤炭工业发展理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二是煤炭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三是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四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五是煤炭产量大幅增加;六是对外开放水平提高;七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八是煤炭行业在保障国家煤炭供应的同时,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但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发生逆转,煤炭价格大幅跳水,企业效益大幅下降,行业调整加剧。

二、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现状及建议

(一)我国煤炭行业安全问题依然严重

前几年由于煤炭供小于求,一些煤矿最求利益最大化,忽视安全管理,近年来煤炭行业的安全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是前几年随着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煤炭企业为了追求高产量,很容易把安全问题给忽视了。其中主要表现在:1.整体水平低,创新能力弱;2.煤矿安全科技投入不足;3.能源发展形势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空间;4.技术与装备落后。

(二)关于煤矿安全问题的建议

长期以来,由于煤炭企业技术人才大量流失、科研机构不健全、安全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创新服务能力弱、信息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导致煤矿企业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尤其是中小煤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低,基本上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事故隐患治理技术研究、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监控以及灾害与事故监测与预警。重点研究瓦斯煤尘爆炸动态监测、预警技术;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矿震等煤矿突发性动力灾害预测技术;采掘工作面、采空区自然火灾连续监测与控制技术;矿井水害的预警技术,提高对煤矿灾害事故的监测与预警能力。

2.开展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增加煤矿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煤矿科技创新的投资机制和激励机制,努力拓宽科技投入渠道,形成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及全社会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强政策性引导,形成科研院所与企业、与社会的联合协作机制,实现技术资本、人才资本、产业资本的优化组合,逐步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3.加大整合矿井的安全监测。前几年由于小煤窑技术水平有限,安全监管不到位,屡屡发生事故,并且小煤窑生产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因此,山西率先开展资源整合,一方面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另一方面为煤炭企业集约高效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的产业政策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应鼓励大规模煤矿企业收购小规模企业。但是随着煤炭行情走低,一些整合矿井资金有限,安全投入有限,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

4.加强煤矿安全科技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煤矿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人才,建立各级煤矿安全生产专家队伍。推动有关部门对从事煤矿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吸纳高素质人员进入煤矿安全生产科技领域。注重煤矿安全生产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法规和安全技术培训,并建立相应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制度。

三、煤矿发展前景

随着煤炭市场供过于求,市场疲软日趋加剧,市场竞争日趋完善,在市场面前,那种人人平等,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也会逐渐的成熟,煤炭行业的生产经营将逐渐的趋于市场化、正常化、利润平均化,以往通过行政干预的手段,促使煤炭行业获取暴利的时代,将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成为历史,但这并不就是说煤炭行业就此低迷下去,作为现阶段中国最主要能源它将来的前景仍是广阔的。对于未来煤炭行业走势,有几方面应高度关注。

1.煤炭需求增速将长期回落。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增速已进入换挡期,经济增速下降和结构调整将导致用煤需求逐步减弱。

2.煤炭产能将长期过剩。目前预计国内煤炭产能过剩10亿t左右,前些年新建的矿井陆续进入投产期,这些矿井产能大、效率高,投产后将进一步加重产能过剩,去产能需要很长时间。

3.进口煤将长期大量存在。从世界煤炭格局和国内需求分析,进口煤有产能保障和成本优势,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将是长期过程。

4.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家鼓励新能源,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未来新能源占比将会快速上升。

5.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煤炭需求。综上判断,这次行业调整将会持续较长时间,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改善。煤炭企业必须强化管理、加快调整,尽快走出经营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包括煤炭在内的能源需求增长明显加快,目前煤炭市场属于结构性过剩,并不是总量过剩,随着消费市场的增长,积压的煤炭会在一定时间内被市场消化掉。煤炭行i面临巨大发展机遇,其发展具有诸多有利因素: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煤炭行业在能源供应中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巩固了其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地位;国家积极的产业政策保障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等。

煤炭产业要依靠转型升级,化解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煤炭产业向燃料与原料并举的方向发展,加快洁净煤技术创新步伐,通过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发展新型煤化工等方式有效化解已经形成的相对过剩产能;要进一步调整产能结构,合理控制产能释放时序,科学规划下一阶段的产能建设和生产秩序;要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依靠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挖潜增效,提高企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乃至国别界限,加快混合所有制在煤炭产业的科学构建,促进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顺畅流转;要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借助资本市场改革和回暖的良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投融资活动,提高企业效率效益,促进产业复苏。

四、结束语

煤炭产业发展趋势篇10

关键词:煤炭企业集团;战略成本管理;价值链;成本动因分析

作者:张佳,张士强,张金泉(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90)

煤炭企业集团在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已基本得到确立,成为煤炭行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实施者[1]。煤炭企业集团是以实力雄厚的企业为核心,各类煤炭企业以一定的纽带,组成的企业联合体,集团中的组成单位具备各自的独立法人身份。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煤炭企业集团一般处于投资和利润中心地位,通过制定和实施目标导向的发展战略管控成员企业,因而多选择战略管理的管理方法。战略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维系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是成本,这种成本不同于传统的成本,而是将成本的管理和战略的环境、规划和实施结合起来,即为战略成本管理,因而企业集团成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主体。

战略成本管理的理论发展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即克兰菲尔德(granfield)模式、罗宾·库柏模式和桑克(shank)模式,其中当属桑克模式最具代表性,桑克在《战略成本管理》的专著中,将战略成本管理具体化为战略定位分析、战略价值链分析和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本文依据桑克模式,试图梳理煤炭企业集团实施战略成本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研究文献的演进路径,进一步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煤炭企业集团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中的战略定位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全局谋划,找到成本管理的切入点,使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适应,战略成本管理中,成本的定位上升至战略高度,在煤炭企业集团职能分工中,战略制定权限集中于集团公司,因而集团公司成为战略成本定位的主体。伴随煤炭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定位也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征。在构建初期,煤炭企业集团认为煤产品属于大众化的无差异产品,将战略定位于低成本和高质量战略,同时将集团的成本管控从生产扩展到投融资和物流环节,这也与战略成本管理理念更为契合。同时由于煤炭生产的材料消耗中变动费用比例小于固定费用比例,成本弹性系数大,采取这种低成本的战略在当时也为成本挖潜提供了巨大的潜力[2]。随后煤炭企业集团延展产业链,对煤产品进行深加工,出现产品多样化和精细化的发展趋势,至此煤炭企业集团的差异化战略定位正式形成。进一步运用ahp分析煤炭企业集团战略定位,发现煤炭企业具备推行差异化战略的财务、技术、决策优势,关键问题是解决产业选择和产品定位[3]。当今煤炭行业正在遭遇低迷的市场环境,企业经营困难,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将为企业集团寻求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战略定位研究方法的使用上,运用swot分析法,得出煤炭企业集团的经营优势为煤炭产品成本向下游转移和延伸能力;劣势是煤炭行业成本高,核算项目并不完备;存在的机会有国家的资源政策和增长的煤炭消费需求,同时面临来自国际产煤国的冲击、天然气的替代作用和煤炭企业议价能力不足的威胁,经过对比分析,劣势大于优势,而机会大于威胁,建议实施劣势-机会(wo)战略[4]。战略定位中的swot、矩阵分析、产品的生命周期等方法属于粗略分析,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需要更为精确化的战略定位,熵值法、战略群组思想方法的运用较具代表性。根据煤炭企业的特点设置主营业务收益率、资本增长率、掘进机械化率和矿井储备量等技术指标,使用熵值法计算熵值确定权重建立模型,以此评价煤炭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5];运用战略群组的思想,在研究大量煤炭上市公司经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阶层聚类分析,以销售额代表集团规模,将净资产收益率、收入净利率和每股收益率作为基本指标,进行ward(离差平方和的方法)计算,得出战略距离、定位方向和战略改变三个结构变量,通过变量的变化规律刻画企业在战略群组视角下的战略定位与企业绩效的显性关联[6],该模型检验的结果,煤炭企业集团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企业要贴近所属群组的典型战略来定位,定位方向上要偏向于群组存在的方向,同时战略改变要考虑内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战略定位是煤炭企业集团战略制定的前提,随着企业经营环境愈加复杂,煤炭集团对产品的认识水平不断加深,加之战略定位理论的发展,战略成本经历了低成本向差异化的过渡,企业的发展方向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在战略定位研究中,规范研究居多,近年来也趋向实证研究,但对于差异化战略实施的效果缺乏实例的评判。

2煤炭企业集团价值链分析

在战略成本管理中,价值链是企业提供产品的各个环节中价值增值的过程,是形成成本竞争优势的源泉,因而战略成本管理重视价值链分析。煤炭企业集团为巩固战略地位,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也开始通过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分析来识别成本优势。内部价值链分为主链和辅链,主链是煤炭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辅链是非煤产业的经营;外部价值链主要指产业价值链,包括跨区域资源战略、建立“校企所”(高校-煤企-研究所)的战略联盟等。经过分析,提出价值链优化的建议:强化开采和加工主业,对主业生产过程进行作业成本优化,不增值作业予以减少;依托集团资源、技术和营销优势,科学规划并向非煤产业延伸;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展煤炭深加工,以增加煤炭附加值;利用资源、技术、资本优势,投资开发海外煤矿、对外出售煤矿技术与煤炭机械以及承办工程和输出劳务;实行采选分业、产融结合、发展新兴产业和退出部分产业等对策;建立“校企所”(高校-煤企-研究所)的战略联盟等[7-9]。

随着研究的深入,价值链研究方法不断得到衍生和发展,构建煤炭企业集团“价值网”的设想和运用价值树的思想为较为典型研究方法。价值网是以股权或契约为纽带,由煤炭企业集团牵头,组织起供应商、经销商和其他合作者、甚至是竞争者为节点,运用电子市场平台,联合各自价值链形成网状组织结构。当发生煤炭交易发生时,各网点联动,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10]。运用价值树的思想,就是将煤炭企业集团的作业链、资金链、供应链、管理链综合为价值树,对价值系统进行模块划分,通过分析成本的影响因素,提出开发成本、回采率、生产外包、产品加工、组织管理、循环经济等作为价值树成本控制关键点[11]。此外,亦可运用战略协同理论评价价值链延伸的效果,分析煤炭企业集团价值链的横向扩展形成的组织协同效应、无形资产协同效应和业务协同效应产生1 1>2的竞争优势[12]。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关煤炭企业集团的价值链分析文章大多关注企业具体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上的活动,使用的多是案例分析的方法,而对于整个链条的统筹分析较少。另外煤炭企业集团的价值链的研究落后于其他行业,特别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因而煤炭企业集团价值链分析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3煤炭企业集团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是成本发生的决定性原因,成本动因分类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前者是由企业的基础经济结构决定的成本动因,属于战略性动因。后者是与作业程序相关的成本动因,属于战术性的。集团层次决定的成本动因往往归属于结构性成本动因,而执行性成本动因往往发生在企业集团的成本或者利润中心。从研究来看,煤炭企业成本动因的研究多集中在煤炭生产,而对于战略成本动因的研究相对较少。

煤炭企业结构成本动因分为规模、尊龙凯时最新的业务范围、经验、技术、自然条件、矿井设计等,煤炭企业集团的各种经营活动,企业的并购、集团拓展经营范围、创新工艺、优化矿井设计、政府减低税负等均属于煤炭企业结构成本动因,都能有效的控制成本[5]。

执行性成本动因主要包括生产作业、全面质量管理、员工参与、关系管理等,大多与煤炭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煤炭企业机械化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具备了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条件。利用成本动因法先将煤炭生产过程分为十大作业,各项作业划归为作业库管理,把财务会计记录的成本费用先按照资源库分类核算,后将资源库中核算的成本归集,根据识别的成本动因率分解到各作业库中,最后分配到最终产品上。实施这一过程需要煤炭企业集团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予以保障,建立集团—煤矿—作业中心三级机构,集团公司为战略中心,负责决策,煤矿为利润中心,负责成本控制,各作业中心是成本中心,负责执行[13]。在构建作业成本库时,将每个成本动因视为成本库的解释变量,而相同动因的成本库可以合并,如总结出的煤炭生产动因有巷道进尺、掘进进尺、采煤吨数、提升次数、排水量、运煤吨数等,通风和开拓都是以巷道进尺为成本动因,可以合并两个作业的成本库[14]。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作业预算的思想,即将预算节点分为开拓作业、采煤作业、安全作业、机修作业。成本动因分别为巷道进尺、采煤吨数、巷道面积、机修小时,建立成本节点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反映成本动因以确定成本发生额。

除上述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外,根据煤炭资源赋存和煤炭井下作业条件等行业特点,煤炭企业还存在重要的安全成本动因,它兼具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的特点。

综上所述,由于煤炭行业早期属于典型的生产加工行业,成本动因分析在煤炭生产活动中以作业成本法某一中间步骤的形式出现较早,研究较多,但以独立成本动因形式分析、研究较少。对结构性成本动因的研究,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作为价值链延展解释因素出现的,单独从成本驱动因素的角度研究也很少。当今多数煤炭企业集团已不再是单一的生产加工,跨国界、跨行业、跨区域生产经营已成为常态,成本动因更趋多样化、复杂性。因此,。各项成本动因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和交互机制、煤炭企业集团与煤炭企业相比成本动因的差异性等,仍需要大量实证研究予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