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十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4-02-27 17:56:58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篇1

2011即将成为过去,新的2012年已经微笑着向我们招手。为了应对新的一年中新的挑战,继续发扬我们协会的优良传统,将我们俱乐部建设成为校级优秀社团,为此我们智能俱乐部特制定了2012年工作计划:

一:首先要认真总结2011年的各项工作,无论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分析,继续保持有益的一面,防止错误和失误的再次出现。对俱乐部各部门的工作,做一个科学性的总结报告,对部门中的优秀个人作出表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对部门中个人失误较多的个人作出严批评。在经济理财方面,财务部要把2011年的各项开支作个如实的总结性报告。各部门要充分讨论并制定现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

二:统筹宣传部和外联部等各个部门,充分做好招收新会员的相关准备工作。宣传部要把作出体现我们协会性质及优点的宣传海报作为工作供电。制定详细的现场招新计划。

三:招新工程完成后,积极准备新会员培训工作,届时召开俱乐部干部公开选拔大会。

四:开展智能俱乐部技能的各种培训活动,主要分为智力竞赛、软件、硬件和结构的开发创新。开始培训基础时三个组集中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板块时,三个组分开学习。管理层做好教室和教员的安排工作。组织部,对人员到场情况作出准确、客观记录。宣传部,做好每次活动的摄影和后期的总结报告工作。培训一段时间后,组织进行技能比赛,包括焊接和编程等基础的应用,对优胜者作出奖励。

五:活动部积极联系其他协会,举办联谊活动等。

六:统筹实验室,进行家电维修、家电保养技巧等有益社会的实践活动。

七:定期举行干部会议,对工作进行总结和计划安排。

八:到学期后期,安排相关部门完成各项总结报告,并提交到院团体联合会。

九:召开学期干部会议,对学期工作进行总结,干部提交工作报告和下一年工作计划。

智能俱乐部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篇2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 多元智能结构

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心智性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的核心并不在于解答问题的能力,而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实践能力。人类智能至少可以区分为八个方面,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人类不仅具有彼此相对独立的八项智能,而且智能组合是千差万别的,如同三元色可以组合五颜六色一样,人类各项智能的组合使得个体的智能结构千差万别。笔者认为,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社会职业类型的多样性和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教师应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学生的智能差异,注重激发学生的强势智能,设法提升学生的弱势智能,培养以强势智能为核心,其他智能均衡发展的具有健全智能结构的应用型、实践型高职人才,从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效率,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下介绍笔者在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心得。

一、与财务管理课程目标相关的多元智能结构

财务管理是高职院校财经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涉及经济、会计、管理、统计、金融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背景,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公司理财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作为高职财经会计类课程中最具综合性特征的核心课程,笔者认为高职财务管理课程在课程目标的设定及教学实践中应坚持多元化,构建学生与财务管理能力相关的多元智能结构,达到综合性的课程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能力结构完善的财务管理人才。

自我认知与自然观察智能体现为:作为企业团队的重要成员之一,财务管理者应具备耐心、细心、理智、团队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等情感特质,这些情感特质的培养要体现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工作方法,更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财务管理岗位对语言文字智能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外财务沟通方面,具体为通过财务报告、各种财务公告、投融资协议等形式与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交易,实现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教学的目标之一是锻炼学生使用规范的财务语言进行财务分析、财务总结并提出书面报告的能力。财务管理岗位对数学逻辑智能的要求是各种财务模型的分析应用,包括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投资品的财务估价、现金流量分析、预算制定等,该项智能关系财务管理者的分析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是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人际关系智能体现为公司的财务管理者协调内外部人际关系的能力。对内体现为财务制度沟通和财务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的传播。

二、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设计

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活动,教师应首先更新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智能结构差异,设计多种多样的、构建学生均衡智力结构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对教师作用的弱化,相反,这一教学观念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精心备课,更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帮助者、指导者、和激励者等角色。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方式的转变是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高职财务管理的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所在。以下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多元智能培养下的财务管理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多元性

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课程目标的多元性。根据财务管理工作过程和岗位要求,笔者为财务管理课程设计了多元课程目标,包括态度情感目标和财务智能目标两大类。态度情感目标联系着自我认知、自然观察及人际关系三大智能结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智能禀赋差异,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着力开发态度情感智能,并将智能开发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相联系,形成财务管理岗位特有的态度情感因素目标。例如,笔者设法让学生明白,财务管理意义上的沟通能力关键应注重诚信、独立、信息的标准化等。

财务智能目标联系着语言文字智能与数学逻辑智能。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特别注重训练学生使用规范的财务管理语言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包括语言简练、流畅、概念准确。例如,在文字表达方面,笔者要求学生制订规范的财务计划,包括编制简单实用的全面预算报告、资本预算报告、责任报告等。数学逻辑智能的培养包括各种数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模型的使用、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及财务决策。当然,财务智能目标关键在于财务决策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方面,笔者设计了财务管理沙盘训练法,在培养学生财务管理全局观和决策力方面卓有成效(多元智能结构与财务管理课程综合培养目标联结如表1)。

表1 财务管理综合课程目标与多元智能结构

(二)教学内容整合化

根据系统性原理,一个人要想获得对某一工作领域深度的了解,就势必不能局限于单一学科的范围。因此,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实践,首先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化、系统化、项目化的整合。传统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是按学科划分的,课程内容不但背离实际的工作过程,而且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达不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在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教师应超越学科的限制,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笔者通过多年的财务管理教学实践,对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整合,将整体课程内容分为7大项目、28个子项目和5大实训项目。所有的大项目、子项目和实训项目都针对具体的多元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系统化、整合化的课程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化

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实践,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体来说,教师必须强化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准备的要求较高,但在教学过程中,则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比较高。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均要求教师课前根据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精心收集及编写财务管理教学案例,设计实践训练项目。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能训练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分析判断能力、实务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总结能力等,实现多元智能均衡发展的要求。对于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笔者的经验是,首先,必须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甚至个别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老师以观察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出现,并尽可能少参与。老师的主要职责是观察、总结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学生的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并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帮助和引导。最后要让学生自主总结,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和实践分析报告,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点的碰撞辩论。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

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活动要求作多元教学评价。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完全相同的智能,个人可能有较高的某种智能,却不一定有同样程度的其他智能,正因为如此,每个学生的学习类型及智能各具特色,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化的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在财务管理课程学习过程中,与财务管理能力相联系的智能结构的发展同样是不均衡的,因此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当然不能单一化。对于教学评价,笔者的经验是,采取“一高一低”的教学评价原则。所谓“一高一低”,就是对同一学生采取两个评价标准,即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应该发展一项强势智能,对其强势智能采取较高的评价标准,对于其他智能采取较低的评价标准。例如,有的学生语言表达特别强,对其数学运算能力等其他方面可以采取较低的评价标准,但是,即使较低的评价标准,也要求学生具备最基本的能力,这样才符合智能结构均衡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财经金融系培养的毕业生在公司经营实践领域充分发挥了财务管理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1]郑博真.多元智能统整课程与教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56.

[2][美]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8.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篇3

关键词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创新能力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当下应用型高校已经把创新项目的实践工作提升到非常重要的高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题和研究,以本科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科研素养。本文将结合一个具体的家用报警器项目,探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经验。

1 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提出

目前arduino是比较成熟的单片机平台,接口众多,各种配件较为齐全,开发调试和部署都非常方便。已经出现非常多的使用arduino来作为智能家居开发基础设备的应用,家用报警器就是其中一个应用价值比较大的切入点。近年来andoid智能手机平台也是比较成熟的智能终端开发开放平台,android手机上的应用开发数不胜数,已经成为现在社会信息技术的一大热点,越来越多的传统业务和传统应用开始迁移上手机平台,并且出现了很多突破性的技术应用 。

指导老师与学生多次讨论、查阅资料后,选择成本低廉、开放性好的arduino作为主力开发平台,加上外购若干传感器设备,再配合目前最为热门的智能手机应用开发,一个智能家用报警器的初步设计方案就成型了。

另外,arduino单片机模块连接wifi模块,并可通过android智能手机客户端查看当前室内环境的相关数据。利用arduino单片机及android手机,以极低成本方式实现家居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环境数据异常时的自动报警。

2 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环节

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需要合理安排计划进度、人力分配,各个成员的分工配合,不同技术方向上的知识准备和攻关。在本项目中,学生会用到很多专业知识,比如arduino原理、c语言、android系统平台、java语言和数字式传感器的原理等,对于团队中一些还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大学生来说,还是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努力研究。

作为一个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除了设计上的创新考虑,在具体项目运作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项目管理要求。一个具体的实际动手团队项目,对每个学生而言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不同起点的学生怎么分工、协作,怎么充分利用每个人的特长,如何分工研究项目的关键技术,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操作问题。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做到了紧张有序,每个人都得到了充分锻炼。

此外,实施环节中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注意事项。比如,购买项目设备往往需要事先仔细确认各项技术参数是否准确,部分关键组件开发还需要有备份方案,有些开发上的技术风险需要尽可能有第二手准备,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对项目整体预算的控制能力。这些方面都需要指导老师做一定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一起顺利实施整个项目。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比较注重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领导能力和合作精神。

3 科研训练计划的思考

智能家用报警器项目涉及到arduino开发、android手机开发、各种数字传感器开发等知识和技能,利用arduino和android手机实现智能家用报警器,且成本极为低廉,是一次非常好的创新实践机会。指导老师把握住了整个项目的整体方向和技术路线,特别是技术风险,此外还有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把控,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和努力下,团队共同完成了报警器的制作,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整个项目从预研、立项、设计到实施,在学校里完成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这对于在校本科生来说,是个非常难得的实践机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研究实践使学生真实地体会了科学研究的苦辛与快乐,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主动对问题的好奇、探究以及对未知的执着追求精神。对于教师来说,也可加强教师和本科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促进高校教师科研指导队伍的建设。在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低年级学生,有可能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立项难度就显得有些大。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尚未接触足够多的专业技术课程,知识面和动手能力上略显不足。本项目中要进行android开发,需要学生已经具备面向对象编程、软件工程、java开发、手机开源操作系统的知识基础,以及针对arduino的开发,也需要单片机原理和c语言的基础知识,对于大部分新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创新团队组建时要考虑新生和老生搭配。

其次,对于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相对而言,写作科技论文和项目研究报告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个优秀项目的结题并不能只考虑产品的物理实现,还要考虑如何完整地总结项目研究过程和演示项目成果。这次创新项目中普遍发现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科研论文撰写的能力以及演示项目成果的能力,后续也需要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锻炼。

4 结语

实践证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和重要环节。通过参加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机会,大学生能够尽早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培养了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科研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海霞,郭培红.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6).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篇4

[关键词] 知识资本无形资产富有竞争力的文化隐形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竞争的焦点正逐渐从有形资源的竞争转向技术知识等无形资源之间竞争。知识资本不仅成为企业竞争与发展最为稀缺的资源,也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谁真正拥有知识资本并有效管理和利用,就能发挥其巨大作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一、我国企业知识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知识资本正确认识。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对知识资本仅理解为企业的人力资本,即企业员工的知识、经验、创造力和留守企业的承诺和动机等。然而,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关系资本和组织资本组成,是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帐面价值之差,是形成公司竞争优势的知识资源并在现有的财务上未记录的那部分资源。

2.投资不足,人力资本增值度低。培训是提高企业员工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据资料统计,员工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等级,技术革新者的人数就增加6%,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管理人员,因能创造和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则有可能降低成本39%。

3.核心人才的可替代性差。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做法过于单一,对企业的关键性岗位没有合理地安排接班人,形成过分依赖少数人才的现象,当这些人离职后,带走企业的知识、经验和对外的社会关系,从而造成知识、技术断层,企业对外关系网络的瘫痪。

4.隐性知识技能未得到很好总结、推广和保存,造成人力资本重复投资、效率低下也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所忽略的。没有对好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和保存,使得继任者需要重新摸索,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5.激励制度陈旧。很多企业的激励制度存在着问题。如过分强调物质方面的外在激励因素;没有认识到诸如增大授

权、绩效认可、公正、公开的晋升制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等精神方面的内在激励因素的作用。

二、提高我国企业知识资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1.加强对智力资本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在1994年瑞典skandia保险公司就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份智力资本报告,成为智力资本研究领域的里程碑;而我国企业几乎没有进行智力资本报告方面的尝试。因此,应深入研究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报告的理论,以便为实践提供指导。应弄清不同行业的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差异和进行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实证研究等,从而为我国知识资本管理活动打下基础,为国家制定智力资本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为如何充分发挥企业智力资本作用的提供指导。最后,企业应该积极地学习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报告方面的知识,力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而智力资本研究本身就来自于实践。

2.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开发。未来社会谁拥有知识资本的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人力资本将成为企业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和最有价值的要素。首先,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因而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丰富员工的知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培养知识创新的人才,是知识资本管理的前提。其次,应加强知识和人才的管理,要实现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再者,要精明地运用内部资源,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及科技人员的智囊作用和聪明才智,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有效激励制度应是:激励重点不再以金钱刺激为主,而是成就、成长以及物质激励相结合的综合激励模式;激励的方式强调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组织激励的有机结合;激励时间效应是将对员工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起来,强调激励手段对员工的长期正效应。总之,我国企业对员工必须改进传统的激励方法,应以报酬、个人成长与发展、有挑战性和成就感的工作、和谐轻松工作环境为重点激励因素,要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相结合。

4.构建富有竞争力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竞争背后的无形之手,对企业知识资本积累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成功的知识资本管理需要以富有竞争力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作为文化基础,而富有竞争力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应是具有统一性、独特性和创新性的文化,它是体现企业价值观统一、和谐的体系。统一性要求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不但要与当地文化传统和员工价值观相一致,还应是整个企业统一发展目标的体现;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之所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其是作为企业的个性而存在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必须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应在分析整合不同的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提炼出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应具有创新性,能够指导企业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坚持创新、改造自己、追求卓越才是先进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的内涵。

5.构建和谐的企业内外部关系。企业要圆满完成目标任务,仅靠周密的计划、正确的决策、合理的组织以及严格的控制是不够的,还需要充分理顺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促进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企业内部需协调的关系包括:企业与股东的关系、职工之间关系、部门之间关系等;企业外部关系包括:与消费者的关系、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与新闻界的关系、与企业周边环境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曾洁琼:《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现状与前瞻》,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0月第3卷第10期

[2]孙冰杨刚:《如何建立企业核心员工管理的有效模式》,科技资讯,2006 no.36

[3]王晓艳苏白云张瑞:《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3月第3期

[4]贾建立:《浅议如何加强对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管理》.西部煤化土,2006年第2期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篇5

关键词:改革;干部教育培训;十;党校

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0-0145-02

党的十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大会,同志在报告中提出了很多新任务、新要求、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报告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将深化改革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改革”二字在报告中出现86次,成为热词,显示出我们党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也更强烈地奏响着当代中国真正的好声音。作为一名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党校工作者,心情振奋、感触良多。如何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职能作用,大力助推改革进一步深化,是每一个党校人收看完十开幕式后深深思索的问题。

一、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积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

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要坚定。报告总结工作客观实在,列举的辉煌成就让每一个人感同身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社会生产力等等都迈上一个大台阶,举世公认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样的历史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当然,在肯定改革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回避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等重要领域的改革还需深入推进,细到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这些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一些影响着民众幸福感的问题亟须解决,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越是在改革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越是要高度重视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坚持理论学习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对党员干部的一个基本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因此,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关系到党的先进性。“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就没有政治上的成熟”,只有学会从本体论的角度,全面、系统、辩证地思考问题,才能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复杂情况。而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党校的作用不容忽视。新的历史时期对党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党校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的要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自觉地推进党校事业发展的新跨越,推进党的工作取得新突破,推进改革深化取得新进展。党校要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训党的干部,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提高学员的素质和能力,使每一个党员更加坚定改革的决心与信心,清楚地认识到:发达国家用几百年取得的发展成果,我们用几十年就迎头赶上,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来不及解决的问题,而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不是实行了改革,恰恰是改革的程度还不够深、力度还不够大、涉及面还不够全。

自信,是我们能更好地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改革过程中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则是在为这一前提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扎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切实发挥党校职能作用

深化改革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改革至今,从一开始就挑战着人们固有的思想藩篱、触动着既得利益者的筋骨,无可避免地会伴随一些“微词”产生。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难啃的“硬骨头”都被剩下了,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当对这些“硬骨头”进行改革攻坚时,既得利益者势必会利用优势话语权百般阻挠,媒体公众在对改革抱着热切期望的同时,也会带着挑剔的目光审视改革者呈现出来的阶段性汇报。面对人们迫切地追问“怎么改?”“改什么?”,报告给出了主攻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回应人民的强烈期待,对于改革者本身来说,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审慎,需要更大的勇气与担当。

越是在改革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越是要扎实推进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发挥党校的职能作用。“党校姓党”,党校就是要把理论武装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政治任务,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把能力培养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着力点,不断整合培训资源,积极拓宽培训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培训干部。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水平决定着办学水平和培训质量,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是党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党校在教学水平提高上都应进一步深入探索。一方面,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加快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外出培训、基层实践等方式开阔视野,快速更新知识储备,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只有教师素质提高了,培训质量才能提高;另一方面,还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邀请名师、专家以及理论功底浓厚且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到党校进行讲学、授课,将先进的理念、最前沿的知识、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传授给学员,指导学员运用到工作中去。与时同时,优化“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提高学员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夯实理论基础,拓展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以需求为导向,按照分类别、分层次的原则设置教学班次、教学内容和课程,贴近实际,贴近学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狠抓学风建设,将良好的学习风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真正使党的干部成为打得了硬仗的好干部。

小平同志讲,“大政方针确定以后,干部就成为事业成败的关键”。改革的过程中,顶层设计者确定改革的方向、制定改革的措施,而各单位各部门则承担着如何将这些措施顺利贯彻、准确执行的责任,这也是能否保证改革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一步。当改革的措施、方法推行不下去、执行不到位时,就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拿出更大的勇气与智慧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深化改革考验着每一个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也检验着我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真正效果。

三、深入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大力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深化改革的指向和坚实基础是人民群众。“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同志的坚定表达,鲜明地阐述了这样的理念:改革只有一个指向——人民,改革必须具有坚实基础——群众。改革关系着人民的利益,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社会发展的最突出矛盾入手,制定改革的措施、方法,确定改革步骤的轻重、缓急,目的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而人民的参与和创造、群众的肯定与赞誉又是对改革最大的推动,每一步改革发展任务的落实,每一步社会转型阵痛的克服,都离不开广大群众。改革的继续深化推进,只有争取到更广泛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才能最大范围地凝聚共识,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力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的是人民,靠的也是人民,这是十报告给我们的重大启示。

越是在改革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越是要深入探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力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必须积极深入地探索干部联系群众的方式途径。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是党校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标志。同志曾经强调,要特别重视对演员进行“四个教育”,即“忠诚教育、尽职尽责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拒腐防变教育”。党校的党性教育体现了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必须要将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学的全过程。在加强党性教育的同时,党校还要更加主动地创新培训干部的方式方法,优化教学布局,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培养学员的素质与能力。党校可以通过在企业、社区、农村等地设立特色实践教育基地等形式,在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的同时,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群众,进行示范教育、实地学习、访贫问苦,切实感受群众所思所想、了解关心群众所忧所虑,培养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正确态度和深厚感情,最大限度地争取广大群众对改革的理解和认同。这不仅是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体现,是建立和谐干群关系的需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

媒体监督、微博议政、群策群力表达的都是人们对伟大祖国走向复兴的热切期望,触动一小部分既得利益者以换取最大多数人的群体利益,需要的是获得更广泛群众的支持。如何充分利用“最大的红利”来激发出人民群众“最大的潜力”,关系到改革能否取得良好成效,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则要为改革攻坚克难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十上同志所做的报告,字字重于千钧,句句饱含深意,科学指引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也奏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军号角。在重大战略机遇期面前,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职能和作用,将大力助推改革的进一步全面、深化。只要党的每一个工作者立足本职本岗,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各项改革措施,必将开创出科学发展的又一番新境界!

参考文献: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篇6

一、研究背景分析

(一)智慧审计平台建设的社会背景分析 我国财政部继2008年3月《积极推进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应用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之后,又了《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通用分类标准(征求意见稿)》。2010年,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和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正式。2011年,财政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年,首批试点单位推进实施xbrl。2012年我国所有上市公司均已提交xbrl年报实例文档,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告已全面实施xbrl。随着xbrl网络财务报告的普及和发展,基于xbrl系统下的审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关注,其跨平台的报送方式,标准的实例文档为智慧审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数据保障,xbrl网络报告方式将彻底改变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方式,也为智慧审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标准的审计数据文档。基于xbrl视角下的现代计算机审计,必将在审计流程、审计技术、审计软件及审计结论与报告等方面逐步对审计工作进行规范。智慧审计平台的建设,将更好的解决传统计算机审计的各种不足,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智能性。

(二)智慧审计平台的技术背景分析 与传统的计算机审计相比,智慧审计更强调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实时性和自动化的智能分析和判断能力。智能审计平台能自动收集全社会的会计信息,并对数据资源进行查询、分析、智慧追踪、智能分析,其实施过程更讲求数据量的大小和数据资源的标准化配置。xbrl标准化的数据文档和云计算大资源池技术的不断完善,为智慧审计的审计数据资源池建设提供了技术保证。云计算基于互联网,由一系列可以动态升级和被虚拟化的资源组成,这些资源可被所有云计算的用户共享并且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访问。还可以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智慧审计平台的建设可应用云计算资源池技术,运用我国xbrl分类标准,按统一要求将xbrl实例文档存储到相应的会计数据资源池中,审计数据的使用者从会计数据资源池中查找所需的审计数据,运用专业的审计技术方法,进行持续审计,稽核相应的审计数据,并对审计数据进行动态追踪,及时的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修补问题,实现最大程度的实时、快速、持续的智慧审计。

二、xbrl发展对智慧审计平台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xbrl的发展为实现智慧审计提供了数据保障 xbrl是基于互联网设计的,可实现跨平台数据报送,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使用的网络报告语言,它将会计准则与计算机语言相结合,用于非结构化数据,尤其是财务信息交换的最新公认标准和技术。通过给会计数据添加特定的分类标签,使得计算机能够“读懂”财务报告,并通过统一的、标准的内置验证机制,使计算机能够自动分析会计数据。xbrl拥有自身的统一标准和应用规范,将原有的非结构化财务报告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信息标签,来改善信息的定义和交换。xbrl技术框架包括xbrl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xbrl分类标准(taxonomy)和xbrl实例文档(instance),xbrl的应用有助于实现财务报告的编制、分析和汇总,实现计算机对会计信息的统一识别,提高会计数据的可追踪性,为实现智慧审计提供了标准的网络财务数据。

(二)xbrl的发展为智慧审计提供了跨平台的数据追踪接口传统计算机审计的最大问题是数据的标准化问题,由于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实现交互,传统的计算机审计必须对会计管理软件所使用的后台数据库、数据库结构等多种信息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并将审计系统固化在会计信息系统下完成计算机审计,软件共享性差、设计工作量大、运行成本高。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大数据理念的不断深入,xbrl标准实例文档的不断完善,企业间可以将xbrl标准实例文档存储于云计算资源池下,建设可共享的审计数据资源池,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间实现资源池的数据对接,审计软件通过审计数据资源池的数据链进行数据追踪,格式的标准化使得企业内部、不同企业间实现信息自动查询,通过打通信息交互的通道,实现对审计数据的追踪、验证。云计算和xbrl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会计报告以标准文档存储于统一配置的企业会计信息资源池中,并将各资源池数据进行数据链接,实现跨平台数据的整合与互访,充分利用各项商务智能数据分析技术,建设风险导向型的审计模型,进行智能分析,提高审计实时风险预警能力和管理决策功能。xbrl网络财务报告的应用,审计部门借助xbrl的标准实例文档对财务报告进行在线审计,并下钻至明细分类信息,实现跨平台的数据追踪,自动获取审计证据,生成审计工作底稿,智能编制审计报告。审计部门利用智慧审计平台来提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达到高效、智能的数据追索能力。

(三)xbrl视角下智慧审计平台的优势分析 在传统的计算机审计过程中,因系统的标准不统一,很难制定与审计智能化相配套的标准体系,信息系统可追溯能力弱,跨平台业务协调性差,严重制约了审计信息化向纵深方向发展。xbrl的发展使会计报告有了一整套标准的实例文档,通用的标准分类、内容和元素清单,能实现智能化的识别、核对、选择、分析、储存、交换各种会计数据。云计算技术下的xbrl会计信息可集合跨部门、跨企业的会计数据于一体,通过建设集中统一的数据库分析平台,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可更好的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的优化配置,智慧审计软件通过会计数据动态资源池实现会计数据的跨平台数据追踪,实现跨平台的智慧审计。

三、xbrl视角下智慧审计平台建设方案

(一)智慧审计平台建设的设计构想 智慧审计平台需要连接各企业、行业及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会计数据的审计中心,其建设的目的主要是满足审计监督、审计鉴证、审计评价等审计工作需要。智慧审计平台建设首先从审计客户的需求出发,整合会计信息资源,设计智能化的审计工作流程。其次是智能审计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智慧审计平台的建设能满足审计业务转型升级的要求,满足各行业对审计需求的变化和审计处理技术的发展,能将各个部门信息贯穿起来,对全社会的会计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最后是对智慧审计平台总体构建的设计,包括技术规范、数据标准、模型设计、内部控制的评价等,保证其设计标准的先进性和可扩展性。

(二)智慧审计平台建设的设计要点

(1)建立以xbrl为基础的标准审计程序。审计工作过程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和审计终结阶段。制定标准的审计程序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提高审计评价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减少单纯依靠审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来进行审计而产生的审计风险。xbrl下的网络会计报告具有标准的实例文档,对文档资料能实现有效的控制和追踪,可对会计数据进行有效的验证,查询交易的明细记录,为实现智慧审计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标准审计程序的制定对于制定审计标准化工作流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有了更科学的评价依据。

(2)建立以xbrl为基础的审计工作底稿分类标准。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xbrl的实施,为注册会计师制定标准的审计流程,查找审计轨迹,进行审计部门协同作战,共享审计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审计工作底稿是连接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具有统一分类标准的审计工作底稿为提高审计质量及后续审计提供数据参考,为减少审计工作重复性提供资料保障。具有统一分类的审计工作底稿具有标准的格式规范和数据稽核关系,为智慧审计平台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提供统一的标准口径,为评价审计工作质量,进行审计数据的后续索引提供可靠的依据。

(3)建立以xbrl为基础的审计报告标准分类体系。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根据审计目标不同,审计报告的格式、要求和审计证据的详细程度也不同。建立标准的、逻辑关系严谨的审计智能报告分析体系,建设标准的审计报告指标,为评价审计工作质量和业绩提供可靠的评判依据。标准的审计报告体系可更方便、准确的对信息进行验证。基于不同审计目标的标准审计报告实例文档,能恰当的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标准化的审计报告体系有利于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科学的审核和验证,按照审计的要求,确定数据审查范围及进行数据的逻辑对比和数据追踪,出具标准化的审计报告,为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化、标准化、智能化,保证审计报告的规范性、准确性有着可靠的评判标准。

(4)建设以xbrl为基础的内部控制标准。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础,作为智慧审计平台,每项业务控制系统实质上都是由若干必要的控制环节及针对其制定的控制组成的。企业的业务流程、各节点的风险控制环节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作为智能审计平台,对xbrl标准实例文档应建立专业的数据勾稽关系和数据风险控制指标评价体系,方便注册会计师进行数据查询、对比、分析,建设标准化的内部控制数据校对链。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说服力主要取决于有效的程序控制,因此智慧审计平台审计要点应在计算机内部程序控制和应用控制上,保证系统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流、政策流、业务流进行综合测评,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有效性。

(5)建立以xbrl为基础的审计数据追踪链。云计算技术下的数据资源池很好的解决了企业各种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不足问题。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利用xbrl提供的动态实例文档,对会计数据资源池提供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的数据查找,在此基础上,作为智能审计平台,应建立以xbrl标准实例文档为基础的智慧审计数据追踪链,运用审计常用的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平衡公析法、趋势分析法、账户分析法、账龄分析法等审计复核技术,进行跨平台综合测试,获取系统、有序、彼此联系、可追踪的、具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进行科学的整理、分析和评价,形成系统的审计证明材料。智能查证企业会计数据并进行风险控制,不同来源的数据可相互验证,可进行数据的深入挖掘,实现审计数据的智能分析。审计数据追踪链功能的建设有利于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智能的数据风险控制,实现“全方位”的智慧审计。

四、xbrl视角下智慧审计平台优化配置

(一)建设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审计数据资源池 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及时性、相关性和数据量的大小。计算机审计取得审计证据的途径主要通过审计数据平台,建设一个数据量大、相关性高、及时性强、可追踪的审计数据资源池是实现智慧审计的基础。基于xbrl下建设的审计数据资源池具有标准的实例文档,数据可追溯性强。云计算架构下的智慧审计平台数据池可以集合全社会的会计数据资料,将全社会的会计信息存储于不同的虚拟服务器群上,通过分布式处理技术解决群系统的协同管理,实现数据共享,较好的解决了审计数据统一认证、审计分析、数据搜索等审计证据的收集工作。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审计平台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整合、数据资源的安全认证技术、审计数据的流程化管理等手段,把审计数据资源池按照不同的区域、机架、网段进行分类,智慧审计平台对不同的虚拟化资源进行统一智能优化,实现可智能管理的审计数据资源池。由原有以企业个体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整合为以全社会会计资源整合的大数据会计信息资源池。利用智慧审计平台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不断的优化数据资源,实现高层次的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审计数据资源池。

(二)建设以现代审计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审计平台 计算机审计信息处理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审计应用类、软件技术审计应用类、编码技术审计应用类、空间技术审计应用类、通信技术审计应用类、网络技术审计应用类和微电子技术应用类。xbrl下的会计数据存储具有规范的、标准化的格式,可以对数据进行明细描述,数据元素的查找有着清晰的数据链。建设xbrl视角下的智慧审计平台,集合先进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审计技术中强大的数据存储、检索和数据挖掘能力,利用商业智能技术及多维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切片、钻取、挖掘等多角度立体分析处理,发挥计算机空间处理技术优势,建设一个集审计数据挖掘系统、专家审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一体的智慧审计平台。

(三)建设以各种专业审计为一体的综合型智慧审计平台 按照审计目的和内容不同,审计可分为以对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会计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合法和有效性所进行的财政财务审计和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经济效益审计。审计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审计工作过程所使用的方法、审计指标体系、审计所需追踪数据的要求也不同,但在审查过程中它们又是相互配合,灵活运用。作为智慧审计平台,应能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指标体系,深入挖掘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使审计活动全过程能彼此沟通、相互验证、实现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到报告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建设一体化综合性的智慧审计平台,利用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的共享性,有利于制定审计工作标准体系,合理设计智慧审计的工作流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四)建设以xbrl为基础的智慧审计模型 强大的数据资源池为智慧审计提供了数据保障,智慧审计平台应将审计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充分融入到平台中,充分发挥审计平台的智慧数据处理能力,应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具有标准格式的大型数据库,保证资源池数据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应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审计数据监测指标和模型的构建,推广应用系列智慧审计软件。积极开展审前调查和数据追踪,增强审计的时效性,为数据分析、风险控制、科学决策提供更全面、及时的服务。

五、结论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处理技术的发展,数据化应用向智慧化应用迈进成为必然的趋势。xbrl的发展为智慧审计提供了统一的、跨平台的标准数据文档,是注册会计师开展智能审计的技术基础,智慧审计平台的建设将彻底改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将审计工作从原有的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从事后审计扩展至实时审计、从现场审计向远程审计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

[本文系浙江省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云计算下台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架构及应用研究”(编号:1202ky14)和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基于云计算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研究”(编号:2014b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吕志明:《基于xbrl的审计流程再造》,《财经问题研究》2011

年第3期。

[2]刘玉廷:《推广应用xbrl 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研究》2010年第11期。

[3]陈留平、赵顺娣、魏雯、刘艳梅:《对接型xbrl网络财务报告审计模型的构建研究》,《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篇7

(一)课题的界定

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

训练策略:训练策略就是体育教师给1-6年级健美操社团学生制定健美操训练的具体实践方案,以小组合和短套路作为健美操教学的主要教学手,结合健身、身体功能训练等的方法制定的锻炼周期计划。根据锻炼者的身体需要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以生理学为理论依据,以体检数据为基础,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身体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提高健美操艺术展现为根本目的,以训练策略的形式,以此为出发点,掌握其方法和手段,培养运动习惯以便达到增强学生在健美操比赛的实力为目的。并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抗压力和抗困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比赛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健美操社团训练策略的实践研究就是通过以社团实施训练策略,在健美操社团课中运用小组合、短套路为教学基本手段,并结合身体功能训练的具体动作,即固定时间、练习次数等进行在课堂当中进行实践锻炼,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健美操的专项身体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美操的展现能力。基于对教育目标、结合“立德树人”的理论基础并将德育和美育教育融入到训练策略的事实上,一个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课题研究随之确立。

(二)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原则论述的一个核心是要创设情感融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由学习。

2.“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等。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全面发展各种智能的生理基础,具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根据力量训练的特点,可使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等得到充分发展。

3.“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关于培养“真善美的活人”和“爱满天下”等思想,就明确地指出了“培养怎样的人”的正确方法,而“生活教育”、“民主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思想则指出了“怎样育人”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在南湖小学1-6年级健美操社团学生中开展。

(一)研究目标

1.梳理总结系统的健美操训练方法和策略。

包含健美操社团授课教案、小组合、短套路健美操教材开发、社团训练的实践安排、社团训练的进度、提升健美操队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以及健美操社团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技巧梳理等。

2.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健美操组合的教材和提升健美操队员的身体素质的锻炼方法。

(1)自编小学乙组健美操动作组合教材开发。

(2)自编小学甲组健美操动作组合教材开发。

(3)提升健美操队员健美操基本素质的方法。

(二)研究内容

1.通过组建对健美操社团学生进行训练策略的实施,形成健美操教学案例,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训练策略的练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形成学校健美操动作组合教材,教学内容坚持学生主动探究,重视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2.探索提升健美操素质的具体实施方法。

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健美操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找到合适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借鉴健美操教学领域已经取得经验和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提炼我校健美操小社团的实践操作体系。

2.调查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我校学生对健美操这项运动的认识程度,以及通过课题实践研究后学生对健美操的再认识。

3.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集体和个体的不断提出计划、组织实施、反思修正,总结评价,使课题在行动中得到深入,取得实效。

4.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健美操社团的行动研究,探索我校健美操社团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

三、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20年9月开始,到2021年6月结题。

(一)准备阶段(2020.09――2020.10)

(1)构思、规划、制订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2)实验前调查分析,与教研组同事组织讨论、分析有关健美操社团建设中的实践策略有关的素材及因素,发掘已有的健美操社团的经验,收集、提炼第一手资料。并建立组织、查阅文献、寻找理论依据。

(二)实施阶段(2020.11-2021.04)

(1)1-6年级选拔喜欢、热爱具备健美操体质的学生,组建健美操社团。利用健美操社团创编各个组别的组合动作或短套路,形成健美操训练教材;根据健美操队员基本素质要求,制定提升健美操身体素质的身体功能训练方法。

(2)在健美操社团课堂实践中逐步融入音乐、健身、历史等文化元素,多角度多视野的拓宽学生练习健美操的方法。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和谈话法,对学生在训练过程的感受进行调查。

(3)创设健美操社团展示的人文校园环境,通过开展健美操展示比赛活动营造出锻炼的良好氛围。

(4)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类研讨活动(包括实验论文随笔交流、做调查分析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总结和交流研讨,为下一步探究提供范例和有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加强开展中途实验研究。

(三)成果形成阶段(2021.05――2021.06)

(1)撰写研究报告,将一年的研究过程进行梳理,总结经验以利用下一年的更深入的研究。

(2)逐步完善《健美操社团组合动作》教材,装订成册。

(3)逐步完善提高健美操社团学生健美操专项素质的锻炼方法。

(3)撰写训练策略的教学论文集教育案例,编印成册。

(4)形成健美操训练的实验对比数据,建立学健美操队员的成长档案,包括运动成绩成长档案和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成长档案。

四、预期成果形式

1.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

2.形成《健美操社团组合动作》教材;

3.提高健美操队员专项身体素质的方法集。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篇8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教育部批准成立、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有南山、学府大道两个校区。美术系位于学府大道校区,轨道交通、公交干道汇集于此,航空、水路、公运、铁路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可供选择。美术系现有教师45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24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市优秀女园丁1人、市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1人;同时,在四川美术学院、美国马里兰州大学以及法国、韩国等聘有客座教授。现开设有美术学、美术学(中国画与数字艺术)、美术学(插画与三维动画)、公共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空间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美术学(应用美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学生1472人(其中,先后赴韩国交换学习学生22人,赴中国台湾交换学习学生4人)。

美术系专业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充裕,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学场地面积154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近2000平方米;有专业图书、画册、期刊、光盘和软件共计4000余册(件);有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30余个;现有市(校)级教学团队共5个、精品课程共6门,承担了教改项目共25项,获教学成果奖共11项;有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共2个,承担了市(校)级科研项目共近50项;教师的作品和论文参加市级以上展览和公开发表近700幅(篇),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100项,教学论文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教师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主编(著)教材、作品专著60本(部),其中《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被全国20余所高校选用,共出版10万余册。

美术系学生作品在众多省(部)级及以上专业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演”、“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中国美协‘未来之星’大奖赛”、“重庆•长江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赛”等赛事,获奖共近60项、省(部)级奖200余项;同时,美术系每年都要举办“学生作品年度展”、“毕业作品展”、“学生社团作品展”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高校服装专业优秀毕业作品联合展演活动,中央二台、人民网、中国教育网、搜狐网、新浪网、凤凰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几十家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美术系学生工作以“抓常规、浓学风、重规范、强素质、促就业、创品牌”为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积极围绕专业教学,着力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夯实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争做有孝道、有理想、有理论、有理念、有理智的美术学子,促进学生情商培养和提升,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广告公司、室内装饰公司的设计总监、项目经理和业务骨干,有的成为了基础教育行业专家并多次在全国和市级美术教学竞赛中获奖。近几年来,先后有数十名学生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

二、2016年拟招生专业介绍

公共艺术 [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能对室内外空间进行装饰艺术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构成基础、建筑基础、数码图形处理(3dsmax、cad、photoshop)建筑制图与测绘、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工程概预算、工程材料与工艺、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公共设施设计、餐饮空间设计、陈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公共景观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装饰雕塑、3d场景漫游、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从事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住宅空间以及园林景观等设计工作,也能从事相关领域的施工管理工作。

美术学[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透视与解剖学、素描人物、色彩人物、色彩风景、雕塑、传统油画语言、油画风景、素描人体、油画人体、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主义绘画语言、超现实主义绘画语言、照相写实绘画语言、综合材料、综合创意、当代艺术思潮、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山水、中国古代造型艺术考察等。选修教师教育方向课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课堂教学技能、美术教师公招应试技巧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编辑、艺术机构管理,以及美术宣传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电脑辅助设计、图形创意、版式设计、商业摄影、插画设计、网页与界面设计、标志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动态广告设计、型录设计、书籍设计、文化海报设计、设计概论、世界平面设计史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能够从事广告策划与设计、印刷品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商场商品陈列设计、网页及新媒体设计、商业摄影及设计管理等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本科 非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时尚艺术设计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造型基础、设计色彩、设计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工艺、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服装设计思维训练、成衣设计、立体裁剪、服装材料与面料再造、创意服装设计、时尚摄影、针织装设计、化妆造型、服装展示设计、平面纸样结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概论等。

就业岗位:毕业生具备设计造型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适应服装服饰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从事服装、服饰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等工作,也能在相关时尚设计领域从事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

三、2016年录取规则

1.考生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

2.重庆市考生认可重庆市统考成绩,其它省(自治区)考生认可我校组织的美术专业校考成绩。

3.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文化成绩÷文化成绩总分×30 专业成绩÷专业成绩总分×70)排序,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2016年招生计划(暂定)

专业名称

重庆

三校生

美术本科(非师范)招生计划

备注

重庆

江西

山东

陕西

山西

福建

广西

美术学

 

37

 

 

8-10

 

 

 

大一下期末可申请转专业;重庆三校生限招服装设计与工艺类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

 

80

10-15

15-20

7-10

15-20

 

8-10

公共艺术

 

81

10-15

15-20

 

15-20

7-10

7-10

视觉传达设计

(时尚艺术)

10

27

 

 

 

 

8-10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篇9

关键词:会计能力 会计教育 胜任能力

一、国外职业团体的研究

(一)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就开始此类研究,并于1967年了《职业知识框架》,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必备知识的范围。1968年,aicpa了《会计职业的院校教育准备》,并两次进行更新。20世纪9()年代中期aicpa启动了远景项目(aicpavisionproject)。该项目从影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人力资源和职业规范等因素人手,归纳出注册会计师的核心价值、核心服务及核心能力,提出注册会计师应具备包括交流与领导能力、战略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消费者与客户和市场的关注、综合信息演绎能力、技术能力等在内的5种核心能力。并在此项目基础上,于1998~aicpa了《新财务职业的能力模式》。1999年,aicpa了《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该框架包括了会计行业普遍适用的能力,并为会计教育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该框架列示了包括功能性胜任能力、个人胜任能力和广泛的经营视野等3类核心胜任能力。功能性胜任能力包括决策模型、风险分析、计量、报告、研究、技术;个人胜任能力包括职业行为、解决问题、人际交往、领导能力、沟通、项目管理、技术;广泛的经营视野包括战略性/批判性思维,行业/分部视野,国际性/全球牲视野,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视野,市场技术。aicpa的委员会提出当前的鉴证服务需要的能力分为高机会(highopportunity)的能力和低机会(lowopportunity)的能力两种,共19项能力。低机会的能力包括会计和审计准则、行政管理能力和管理审计风险;高机会能力包括:分析性技能、企业咨询技能、企业知识、工作能力、沟通技能、对客户的业务流程的理解、效率、智力能力、学习和恢复活力、营销及销售、模型构建、人的发展、关系管理、回应及与时俱进、技术、验证。高机会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提供新兴鉴证服务打下很好的基础,而低机会的能力在提供现时的鉴证业务时很重要,但却无法应付未来新兴鉴证服务。启示:一名优秀的注册会计师须重在掌握核心能力,会计教育应由知识型教育转向技能型教育,对会计能力的研究越来越详细。

(二)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研究及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的研究在内部审计方面,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于1999年了《内部审计能力框架》,该书从全球内审职业、内审知识、职业未来、最佳实务、胜任能力及胜任能力评价等角度,分析了能力发展的要求,认为能力包括知识、经验、技能、任务、执业标准,技能又分为认知技能和行为技能。启示:内部审计师的能力框架中对技能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胜任能力及其评价提到重要位置。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于1999年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管理会计领域过去发生、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其成果反映在《哪些更重要,哪些不重要:1999管理会计实务分析》。启示:对会计能力的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

(三)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研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1996年了国际教育指南修订版第9号(ieg9)《预备教育、专业胜任能力评价及职业会计师的实践要求》,将会计教育和实践的目标定位于使会计师能为职业界和社会做出贡献,提出会计教育应使会计师具备持续学习的技能以及对变化的适应性,同时还将会计人员的能力划分为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提出宽基础的会计教育;此后,ifac的教育委员会于1998年了名为《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师职业入门方法》的讨论稿,讨论了“胜任能力”这一概念,介绍了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2001年,ifac又了修订后的讨论稿,旨在为ifac的会员提供指南,以运用这些方法来评估会计人员的能力。针对管理会计师的能力需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fmac)于2002年了第12号研究报告:《管理会计实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及管理会计师的胜任能力档案》,对能力及胜任能力进行界定,并对什么是有能力的管理会计师进行阐述。在总结各职业团体研究经验的基础上,ifac2003年的《国际教育白皮书》(iep2)《成为胜任的会计师》指出,会计教育和培训的目标是培养有能力的职业会计师。ifac提出,能力(capabilities)包括:态度(如职业行为和价值观)、行为技能(如行为能力)、广阔的企业视野(如战略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功能性技能(如风险分析)、技术知识(如审计)、智力能力(如知识、理解力、运用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评价能力)。ifaceaig,与职业会计师相关的核心实务领域至少应包括财务会计与报告、审计与鉴证(内部和外部)、管理和成本会计、税务、财务管理、一般管理、11技术、公司治理与伦理。职业团体也可视具体情况向现金管理、清算与公司重整、财务分析、组织与物流、公司理财、经管责任与控制、股东报告、战略规划与决策支持等方向拓展与核心实务相关的核心知识是胜任能力的基础,要达到既定业绩目标,职业会计师至少还需具备一些素质,如正直公正、行为技能、广阔的经营视野、职业技能技术水平及智力等。职业团体可扩展能力需求,如分析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人际和交流技能等。除了核心知识之外,职业会计师至少应具备法律、经济、数量方法、营销和行为科学等相关知识。ifac指出,知识、技能和态度分别适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考试、模拟现场、口试、自我评价、直接观察等)。启示:会计教育应使会计师具备持续学习的技能以及对变化的适应性,同时将会计人员的能力划分为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提出宽基础的会计教育。引入胜任能力的概念,并提出胜任会计师应具备的能力范畴。

(四)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as)的研究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as)于1986年就开始运用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研究注册会计师的能力框架,并于2000年了《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列示了各领域职业会计师所需的147项能力。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于2004年了《特许会计师能力图》,同年又了《候选特许会计师能力图:cas职业能力的理解》,从胜任能力和胜任领域两个层面设计会计师的能力图。cica为特许会计师通用的胜任能力包括道德行为和职业观(如保护公众利益、正直与公正、独立、保密等)、个l生特征(如自我管理、创新、适应能力等)及职业技能(生成计划和信息、检验计划和信息、交流、问题解决等)三部分,提出特许会计师的6个特殊胜任领域:组织有效性与控制和风险管理、财务、税收、鉴证、业绩评价、信息及信息技术等。

(五)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研究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澳大利亚特许会汁师协会(icaa)、注册会计师协会(ascpa)与新西兰特许会计师协会联合发起了职业会计师胜任能力的研究,其最终成果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职业会计师基于胜任能力的标准》,提出了职业会计师的人际技能、组织技能、分析与构造技能以及理解技能。此后。icaa-~ascpa专门针对注册会计师的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1999年了《注册公司审计师能力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启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研究也是注重会计技能的研究。

(六)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的研究

acca在其制定的职业发展手册中提出了一个技能框架,以帮助会员针对特定的能力分析培训需要。依据会员所承担的角色不同,会员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增加或删减特定的能力。该能力框架将能力分为以下四大类:人员管理及领导才能、个人更有效的工作、商务管理和技术。以上每一种能力都可以按照从1到的水平来进行评估。其中l代表基础,2代表中级,3代表高级。

(七)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研究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1999年了《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国际指南》。该指南旨在为各国制定注册会计师资格要求和教学大纲提供―套国际标准该指南说明了对于想获取职业会计师资格的人士在教育、胜任能力、实践经验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指南中包括的《职业会计师教育的国际教学大纲》对职业会计师应接受的基础教育及职业教育进行了规范,包括三大类,分别是:(1)组织和商业经营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五类知识点:经济学;数量方法和商业统计;一般经营政策和基本组织结构;管理功能和实务、组织行为、营销功能、国际商业原则;经营管理和战略。(2)信息技术。其_体包括以下内容:经营系统中信息技术的概念;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商务系统的内部控制;商务系统的开发标准与实务;信息技术采用、实施与运用的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模糊逻辑及电子商务。(3)会计和会计相关知识。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基础会计、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职业和国际会计准则;高级财务会计实务;高级财务报告原则;管理会计――基本概念;管理会计――进行计划、决策和控制的信息;税务;企业法和商法;审计基础;审计――高级概念;企业财务和财务管理。

二、国外会计公司、学术团体的研究

(一)国外会计公司的研究

普华、德勤、安永等国际会计公司也都直接或间接进行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研究。1989年,当时的“”联合了《教育的展望:会计职业成功的能力》白皮书,提出了成功的会计师应具备的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技能指沟通技能、智力技能以及人际关系技能,应具备知识包括一般知识、企业与组织相关知识以及会计与审计知识。白皮书对现行教育体制中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表示了担忧,呼吁美国会计学会成立一个委员会来解决这个问题6这份白皮书对美国会计教育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近年来,各大会计公司都十分关注cfo的发展趋势,如普华永道1997年发表的《cfo:公司未来的设计师》指出,由于环境的变化,传统的cfo已无法适应全球化经营和跨国竞争的要求,未来的cfo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基本技能主要与专业知识、技术和控制有关,这是cfo的最低要求,操作能力包括战略思考、创新、企业风险管理和变革、团队精神、训练能力和领导能力等;德勤咨询与商业周刊委托机构“研究国际”(researchinternational)形成的调研报告《授权cfo》(2003年)认为,cfo不仅扮演管家角色,而且是战略伙伴。各会汁公司从不同的角度对未来成功的cfo的能力做出分析。启示:成功的会计师应具备的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技能指沟通技能、智力技能以及人际关系技能。cf0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

(二)国外学术团体的研究美国会计学会(aaa)回顾了美国1925年到1985的会计教育和会计实务于1986年形成了贝德福德报告(thebedfordreport)――《未来会计教育:为日益拓展的职业做准备》报告指出,会计教育的实质没有改变,即教师仅仅是教学生簿记和进行技术训练,而没有教他们如何解决问题、处理人际关系和沟通的技巧,会汁专业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怎样进行逻辑性思维以及怎样解决问题。还指出,会汁功能已超越传统领域,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应目前的新环境,强调大学会计教育应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教学的过程不仅应该确保学生可以学到会计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具备能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这种分析须是创新性的,而且应与较高的标准相适应。并提出建议:把学生引向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成为终生学习型的人);把会计教育看成是信息发展和进行经济决策的工具。美国会计学会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鼓励教师要摒弃课程式的、被动式的教学,而转向更加积极活跃式的教学,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合作式的教学互动是这个新方法的关键。1990年,aecc发表了《会计教育的目标:立场公告第1号》。该公告认为,会汁教育的目标应当为会汁毕业生成为职业会计师做好准备,而不是使其在进入会计职业界时已经是职业会计师,会计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要终身学习。公告指出,会计教育应定位在“为日益拓展的会计职业做准备”,并对会计教育的目标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阐述。公告指出,会计毕业生必须具备沟通技能、智力技能、以及人际关系技能,应具备一般知识、企业与组织相关知识以及会计与审计知识。除了关注教学模式和强调厚基础的教育之外,aecc还发行了一系列的会计立场公告(position statements),如《第1门会计课程:立场公告第2号》。公告强调会汁导论课程(introductoryaccountingcourse)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应当了解会汁信息在经理人员、投资者、信贷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时所发挥的作用,应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会计的作用,应提高分析性技能及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

(三)国外学者的研究美国20世纪80年代开启了会计教育改革的新时期,而这一改革是由一系列针对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的批评意见引起的。这些批评意见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不具备进^、会计职业所需的一系列能力。b|oom和idebessay(1984)认为:会计教育应该主要围绕基本原则进行,而不是试图传授所有技术领域的知识。bloom和debessay鼓励会计教育方法的改革应从程序性和技术性的教学方法向概念性和问题式方法转变,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应包括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批判式的思维,人际关系及书面和口头的交流技巧。p0rter和mckibbin(1988)及carnevale,gainer和mehze(1990)的研究表明,学生缺乏雇主所要求的智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whitney(1992)认为学校教给学生的知识过于陈旧,教育界应重新审视课程的设置以使学生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企业环境。随着贝德神神福德(thebedford)委员会

和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的一系列报告、目标和说明书的,会计教育者很清楚地了解到改变和重新构架整个课程体系的必要性。教育者逐渐认同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但是会计教育者和实务者在如何改革上存在分歧。min(1987)指出会汁教育的概念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的巨大分歧,他认为两种方法都适用,发展的趋势可能是两者的融合。baldwin和lngram(1991)认为,不管是采用哪种方法,会计基础课程都需要改革,应让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相关的和有用的会计信息。针对美国会计学生数量和质量下降的趋势,他们建议对会计基础课程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彻底的更新,以吸引有着很好的推理和分析能力的学生选择会汁专业。may,windal~llsylvestre(1995)的调查研究表明会计教育者在改革的必要性这一点上达成了广泛的一致,但是在改革的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调查结果再次强调会计教育内容中应包括更多的交流技巧、人际关系和职业道德。jordan和lclark(1995)和wilson~ibaldwin(1995)等人也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会计教育内容和模式的改革。albrecht和sack(2000)的研究成果《会计教育:设计课程以渡过危机重重的未来》对会计教育界和职业界影响较大,他们认为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存在较大问题:会计课程内容过于狭窄,过于关注技术规则及职业考试;会计教学过于强调课堂讲授和记忆,教学过程过于依赖课本,缺乏创造性的学习。他们总结出传统的会计教育过于强调学术知识方面;而对能力的运用方面关注不够oalbrecht和sack指出:会计教育要强调基本原理,基础原则的教育和技能的培养;强调高水准、宽口径的课程,而非深入的专业教育;应教会学生如何寻找答案及如何学习。他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降低对讲稿和教科书的依赖;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口头和书面的沟通能力的训练;通过小组作业形式让学生加强合作,以培养其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邀请企业界人士参与会计教育;适当安排课外活动,如实习、专业研究、在职学习等。franciscoc和keuy(2002)研究了会计教育中技能要素发展的重要性。美国伊利诺大学会计系根据会计职业界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需求而进行的有关改革是教育

三、结论

一名合格的会计师不是指他拥有多少会计知识,而是指他能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否解决相关的问题,是否具备解决相关会计、财务问题的能力。因此会计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这种能力,而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的会计知识。应当教育学生如何成为一个会计师,而不是将学生训练成为―个会计师,因为光凭训练是无法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具有胜任能力的会讲师。学校教给学生的知识过于陈旧,教育界应重新审视课程的设置以使学生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企业环境,会计教育内容中应包括更多的交流技巧、人际关系和职业道德。会计教育方法的改革应从程序性和技术性的教学方法向概念性和问题式方法转变,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应包括会汁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批判式的思维,人际关系及书面和口头的交流技巧。会计教育要强调基本原理、基础原则的教育和技能的培养;强调高水准、宽口径的课程教育,而不是深入的专业教育;主要应教会学生如何寻找答案及如何学习。要大力进行能力培养课程的开发,着重培养学生应对解决社会上的各方面问题的能力。

智能会计基础实训报告篇10

校企合作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和发展趋势,西方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渐推行并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型”、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还是日本的“企业教育”,均为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案例。做好校企“双元”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对于现代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具有重要意义。西方国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较为成熟,多元主体参与其中[1]。我国在探索现代学徒制时以政府、企业、学校一方牵头多方协同及校企“双元”培养模式为主。财会类专业难以找到特定的服务行业,各企业财会类人员岗位占比较少、人员需求量不高,导致专业就业相对分散[2]。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时,应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导,面向行业和企业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

二、构建科学有效的校企“双元”育人机制

校企“双元”育人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中的一大困境是尚未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共合作、共育人、共管理”全面合作机制。1.校企共合作。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建立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研判,与合作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专项项目。为有效促进深度产教融合,实现企业服务学校人才培养、产出成果促进企业发展,校企双方应整合资源、挖掘共赢点、搭建平台,形成长效合作机制[3]。一是整合资源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学校购入所需平台、设备等,建设现代化企业办公区域;企业师资和“师傅”入驻,进行工作制度和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建设,实现员工在学校办公学习、学生在工作中实践学习。二是搭建平台建设产业学院,充分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将企业需求融入高职财会类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人才培养延伸至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企业服务、学生创业、员工培训等方面。2.校企共育人。校企“双元”育人应体现教育性和职业性。构建“工学贯通”“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有效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为想要提升学历的学生进行教育保障。结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岗位适应性和综合能力。聚焦新技术新要求,校企共建双师教师实践基地,培育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强化师资技能培训、社会培训、技术应用创新与成果转化,支撑新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3.校企共管理。在校企“双元”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实践中,通过签订专项协议、三方协议、师徒协议、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等,在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中,以学校为主导单位,企业全力配合各项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划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彼此分工明确,提升管理效率。学校作为主导的管理方式,在以企业的生产实际引领教学的“双元”育人模式中,有利于保障人才培养的连贯性、统一性和有效性,激发校企双方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4]。

三、以行业企业发展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

(一)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对应性

数字经济下,会计职能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技术由传统财务向智能财务转型[5],导致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不利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运行。学校应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分析学生就业方向,专业建设对接行业企业需求、课程体系对接职业岗位、教学过程对接业务流程、教学内容对接工作任务,形成“行业企业—岗位—业务—教育”四链闭环衔接,通过教学组织、课程建设与开发、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思政育人、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内容,打造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当下,财会行业企业全面升级转型,企业财务呈现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财务自动化体现为利用设备和机器,预先编制好流程及程序,在人工干预较少的情况下,自动地完成部分或全部财务操作。财务实时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共享所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财务数据及时、动态、对称同步。财务数字化是财务信息化的进阶,业务转化为数字,利用智能化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财务智能化是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延伸应用,包括可视化、机器学习、语言处理等技术。会计信息管理源于会计,专业人才具有很多的岗位选择,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呈现“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专业人才就业首岗面向传统会计核算和大数据业务财务技术人员,向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维护、销售岗位迁移。未来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发展,其中目标岗位包含会计信息主管、会计主管和erp工程师,发展岗位包含首席财务官、信息技术总监和财务经理。数字经济下,企业财务业务大致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四个环节。第一,基于企业内外部会计业务和经济业务信息,以及其他数据源通道,通过业务分析、会计核算等进行信息采集。第二,通过数据清洗确保数据的有效性,通过数据挖掘等方式发现存在的问题,根据业务发展与数据情况建立业务数据算法和模型。第三,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工具进行问题分析,并呈现可视化数据分析结果。第四,撰写如企业投资分析报告、财务报告等相关数据分析报告,为企业的风险管控、预算编制、纳税规划等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新形势下,会计信息管理专业需要培养懂业务、擅分析、能设计、助管理的人才。首先,要熟悉经济业务和会计业务的流程与发展过程,并能厘清业务与数据的关系,搭建数据分析框架。其次,要掌握数据分析技术,根据实际问题运用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展开分析,针对分析结论提出指导性意见。然后,要具有信息系统设计和数据可视化设计的思维,使信息的传达明确、有效。最终,要服务管理决策,能够依据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三)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如下三个层面的支持[6]。1.会计学课程。会计信息管理不能脱离财务会计,要熟悉企业经济业务和会计业务的流程及处理,能够完成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生成和企业纳税申报等业务工作。此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主要有财务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等,核心课程主要有企业财务会计、智慧化税费申报与管理等,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智能出纳业务操作、云财务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等。2.数据管理技术课程。对数据的管理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能够使用工具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二是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维护与信息安全管理。此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主要有统计基础、数据库基础、财务大数据基础等,核心课程主要有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业财一体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大数据技术在财务中的应用等,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信息安全与管理等。3.决策管理能力课程。面对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升级转型,会计信息管理人员更多的要向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服务,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要求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此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主要有管理会计基础等,核心课程主要有管理会计实务、企业内部控制等,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智能化成本核算与管理、erp管理会计岗位技能训练、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等。

(四)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校企“双元”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校企双方深化产教融合,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及教材,企业挖掘工作岗位任务与技能,有机融入课程体系,教师编写课程讲义、开发相关配套教学资源,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建立数智化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校中厂”“厂中校”和产业学院,增强实践教育应用。

(五)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打造

校企共同进行师资团队建设,利用各自优势,增强师资建设的产教契合度,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协商校企共同制定双师师资管理办法,完善双导师制,明确职责和培养任务,规范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办法。有计划引聘校外行业名师、企业兼职教师,优化“双师型”教学团队结构。依托双师教师实践基地等平台,校企教师双向交流培养,综合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校企“双元”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特点为学校、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双重教育和管理,校企共同组建学工团队,建设“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分阶段实施教学[7],实现教学现场化和“教、学、做”一体化。第一阶段为第一学年,企业与学校联合招生,签订学生、企业、学校的三方人才培养和招工招生协议,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理论和技能课程,包括财务会计基础、管理会计基础等职业基本能力课程,高职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综合素养能力和技能课程,思想道德与法制等思想政治素养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企业师傅入驻学校,进行学生管理和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建设,通过企业参观、个人发展规划等途径,帮助学生体验核算处理、财务分析等岗位工作要求,推进校园文化与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的融合,帮助学生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第二阶段为第三学期到第五学期,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和产业学院,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基于典型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把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活动作为课程核心,将工作任务与知识学习相结合,校企共同开发、教授工作技能指导课程。以企业师傅入校或学生入企业的形式,积极探索校企轮换弹性学习模式,由学校教师主要承担企业财务会计、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由企业师傅主要承担智能出纳业务实操、云财务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等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学生半工半读,学练结合,为过渡到工作岗位做准备。第三阶段为第六学期,学生进入学徒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轮岗培养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由企业考核,双向选择就业。校企共同落实好实训工资、津贴、学费、社保、安保等工作,打通用工、就业渠道,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良性机制。学徒期结束时,学生应修满毕业规定的最低总学分,并取得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初级)、大数据财务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结语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受到高度关注与认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对会计信息管理等财会类专业有着重要意义,学校应探索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具备“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校企双方还应共同制定双元考核与评价方案;制定适用于现代学徒制的学分制管理机制,职业资格证书互通认证,科学合理设置学校修读、校企交替与企业轮岗等课程的学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学徒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水平,全面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永胜.破解现代学徒制开展困境的新思考[j].成人教育,2019(04):60–66.

[2]于晓平.高职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17):109–110.

[3]王玉龙,郭福春.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样态与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21(02):40–45.

[4]张函.校企合作不合伙——“单主导”模式破解现代学徒制“两冷”难题[j].科技视界,2020(23):76–78.

[5]区永亮.人工智能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纳税,2021(35):74–76.

[6]赵彩霞,吴杜,雷国琼.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