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培训交流发言材料十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4-02-27 17:57:15

法治培训交流发言材料

法治培训交流发言材料篇1

一、传授解题技巧

材料分析题不同于一般的简答题,并不是学生熟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就能“一举突破”的。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要点在于围绕材料进行解答,但又必须“有理有据”,即所说内容一定要和课本相关联。而大部分学生不会解答材料分析题的原因就在于不会从材料当中提取出与课本知识相呼应的有效信息。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们展开训练。

1.捕捉材料有效信息

很多学生一看到材料分析题就一脸茫然,不知从何入手,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不会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无法概括材料所要表达的重点。为此,笔者给学生传授了一些提取有效信息的技巧。在平时的作业练习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入了图表、文字等不同类型的材料分析题。例如,笔者在课堂上就以“2013年某市的经济产业图”为例对学生展开训练,让他们先审标题,明确这一材料与“经济产业”有关。然后再看注释,明确图表每一项内容,找出一、二、三产业各自所代表的图例。接着引导学生审内容,对图表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出该市的产业结构,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要点。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再对图表材料心生畏惧,反而在解题过程中游刃有余。

2.规范答题模式和方法

事实上,不同题型的材料分析题会有一些常见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因此,笔者也会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例如对于材料设问为“上述材料说明(反映)了什么?”的题目,笔者不仅要让学生说出材料本身反映了什么,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进一步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其进入深入挖掘。例如,材料反映了某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破坏得十分厉害,学生就不能只回答表象,还要说出对该市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再比如有关“建议类”的题目,即根据材料要求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对这类题目笔者引导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一要有针对性,二要多角度提建议。例如,根据材料为某市构建和谐社会建言献策,对这类题,学生就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国家、个人等诸多角度审视材料提出合理建议。类似“认识类”的题目,笔者鼓励学生不仅要表明观点,还要说明原因和启示。学生只有掌握类似的解题技巧和答题模式,答题的时候才不会毫无头绪。

二、培养分析能力

笔者深刻地意识到,仅仅传授给学生一些解题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方面材料类型多种多样,内涵十分丰富;另一方面学生从根本上缺乏材料分析能力,既无法对材料进行概括,也无法提取出其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因此,还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材料分析能力。为此笔者在班上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1.开设新闻时事课

笔者在合理安排课时的前提下,每节课抽出五六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回顾近期发生的“大事件”,并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看完新闻以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发表自己的感想,笔者从旁引导。例如播放了某品牌奶粉不合格的新闻,笔者就引导学生根据必修一经济生活和必修二政治生活对该新闻进行点评。学生很快就能联系到有关维护消费者权益、市场经济盲目性及国家宏观调控等经济生活内容,以及政府职能、和谐社会构建等政治生活内容对该新闻进行点评。

2.开辟“时事论坛”

法治培训交流发言材料篇2

关键词:精听;泛听;模仿;练习

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就是听说能力。

现代外语教学思想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学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在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评价中,听说能力是重要内容。而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普通人才所提出的英语水平要求中,英语听说能力也是重点。

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听说能力呢?笔者以为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锻炼提高。

一、精听

(一)巧选范本

精听的第一步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必须选择合适的好材料。学中文,都选择普通话,学英文,也要选择“英语普通话”。“英语普通话”即标准英语,其定义是:“居住在伦敦和英国东南部受过教育的人听讲的话,以及其他国家和地方的人按此方式讲的话。”这里的“话”其所指并不是人们在表达和交流思想时的用词,而是运载和描述那些词所用的语音和语调。

英语标准发音是在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典范发音。英语是rp(received pronunciation)。很多人称它为bbc英语或牛津英语。在选择听力材料时通常也要注意选择如bbc新闻的标准英语。但英语有许多变体,目前被接受较广的是美国英语,因而voa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由于voa还专门推出了慢速英语——专门为非英语国家的、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提供。

如今网络上的英语音频材料很丰富,有很多可以下载英语听力资料的网站。如:听力特快网站 /">listeningexpress.com/,沪江英语网站/down/。在找这些音频资料的同时,最好要找到对应的听力原文。

努力听懂精听材料。听力基础差的学生不要追求高难材料,要从基础的适合自己水平的听力材料入手。简单地对音素、词和句子进行听力辨认训练是必需的(文秋芳,2003:20) [3],因为你听到的声音,只是你所理解的东西。尤其是当你本身对单词的读音把握不准时,更容易出现错误。

(二)精练细想

在聆听精听材料时,要利用好其听力原文。第一遍听,把握大意,能听懂多少是多少。当第二遍听时,利用视听双感官,边听边看听力原文,听完后,将生词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学会其读音,及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通常,词汇量是妨碍听力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力,2006:146) [1])。既提供标准读音,又具备上下文的精听材料称得上是拓展词汇库最好的途径之一。理解通篇文字后,对照听力原文听第三遍,充分理解全文意思,做到音义完全匹配。第四遍听,舍弃听力原文,仅用听觉感官再次理解此英语声音材料。第五遍听,调动耳、眼、口三方功能,边听边看听力原文,边紧随原声模仿朗读。跟读有利于听说能力的提高。

因为,一方面可以训练标准语音语调;另一方面听力材料中出现的一些惯用搭配,可以以语块结构记忆,用于说写,形成语感。

二、泛听

(一)听己所好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 认为最好要让学生听他们自己想听的内容(the best methods are therefore those that supply 'comprehensible input' in low anxiety situations, containing messages that students really want to hear. (stephen krashen,1988)泛听材料可以结合个人兴趣,有人喜欢唱歌,有人爱看电影,也有人钟情于体育比赛。这些兴趣都可以转入学习外语听说的兴趣。另外要让学生听各种形式的英语,多接触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语言。例如电视节目,日常交谈等,不拘一格。听力的提高来源于交际性的、综合性的材料,而并非那些强迫听的,完全正确的东西。(improvement comes from supplying communicative and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not from forcing and correcting production.(stephen krashen,1988)

对于兴趣浓厚的内容还可以选择半精听。歌曲配上歌词,影视节目配上字幕对白,音文结合,内容听全。

(二)广种博收

泛听时,只听一遍,精力主要放在内容上,但不忽略语言形式,无需听懂每一个词,只要能懂大意,把握中心即可。

多泛听各方面的材料有助于增加英语语言或时事政治方面的背景知识,这对听力理解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中国学生非常缺乏背景知识。 (李力,2006:146) [1])。要真正提高听力水平,还需要学习者在实际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渐地提高听力感知的敏感性和丰富语言的社会文化知识。(文秋芳,2003:20) [3]

三、勤练口语

(一)勤于模仿

中国学生听力能力不强的原因还在于语音知识的不足。(李力,2006:146) [1])。英语教学方面专家许国璋老师曾强调英语学习的突破口在于听说。听说的突破口在朗读。而朗读的突破口在语调、语音。对读音的掌握最好的方法是模仿。录下你想学的单词或发音,然后把你模仿跟读的声音录入磁带,辨别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当你能听懂时,你就能理直气壮地说英语。如果你只听自己明白的词,那你的词汇量就不会增加,还会因此而误解讲话者的意思。所以学习中应尽量多地模仿。

有时也可以有意选择听自己不感兴趣的语篇,不去在乎语篇的内容,而把精力全部集中在辨别、聆听每个词的发音上,边听边模仿。

(二)练习说话

不少学生因为自己说得不好就拒绝开口,这样就永远不会说得很好。不管你的口语有多糟,只要你开口说,通过练习来改进,总有一天会成功。大胆地开口,大声地说英语,这样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努力从错误中学习,从学习中纠正错误,从训练中学习,从学习中得到培训,日积月累,不断提高。

你的声音就像你的工具。你可以读、写、记英语,但如果你不会磨砺自己的工具,你的口语水平就不会得到提高。你在课外说得越多,你的口语水平就提高得越快。这包括大声朗读,运用新单词,用英语交谈、提问、演讲,听自己的录音。一开始时可多用英语进行简短的会话,慢慢地增加长度和深度。

(三)交流升华

交流就是准确地交换各自的观点。能听到对方说的话,却不明白对方要表达的意思。这就不是交流。通过交流,就把英语学习从英译汉的练习转化成一种有用的技能。交流是任何语言的终极目标。若某人必须把所听到的一切统统翻译成中文才能理解,那他的英语水平就会停留在最基础的等级上。

语言学家的实验证明,能够在当天多次运用学到的单词会帮助记牢新单词。很多中国学生英语课下课后就不再说英语,这是很不好的习惯。我们可以自己创设情景,用新单词口头造句,自己说给自己听。对于很多内向的中国学生,这值得一试。

不少学生开始学英语时,感到很困难、进展缓慢或令人沮丧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时学生应树立信心和增强毅力至关重要。满怀信心,相信自己即将成功,必然会帮助你渡过难关。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拥有出色的听说能力要花很长的时间,太急躁了反而会令人生厌。学习是苦根上结出的甜瓜,不断提醒学生明白这一点。《论语》里说,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学生要自己从中发掘乐趣。宁可学得慢一点,也要扎实一点,围绕精听、泛听,勤练口语三个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切切实实自我培养听说能力,促使英语应用技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力 陈治安 蒋宇红 主编,《策略·风格·归因——学会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法治培训交流发言材料篇3

关键词:“双语”教师;实效性;语言环境;愿教;爱教;乐教

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理科“双语”教育要取得高质量效果,必须有合格的高素质的理科“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而合格的“双语”教师必须熟练掌握两种语言――母语、汉语,并熟悉所授课(数学、物理、化学等)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中实施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理科素质能力有所提高。故对提高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理科“双语”教师的专业教学的实效性作了一些尝试性的探析。

一、加强理科“双语”教师汉语言环境的实效性

语言环境是促进“双语”教师教学的要素。我们所培训的“双语”教师基本上汉语水平不高甚至很差,会一些日常用语及简单的交流,而对理科上的汉语专业术语及用词知道不多少。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教学中多创造机会。

1.多练听力与阅读

其效果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经常让“双语”教师通过电视、广播、视频资料听些与专业有关的术语的材料,并让其通过书籍、报刊、网络来阅读相应的专业资料。

2.口语交流

应注意加强课堂、课下的师生互动,相互开口,不能只说日常用语,更重要的能用汉语表达专业术语、专业句子,并提出专业问题,达到学以致用。

3.语言的正确性

平时还多注意“双语”教师的语音、语调的正确性,口头表达与书写上用词、字的正确性,理解上的正确性,必须扩大他们词汇量的储备。

二、加强理科“双语”教师所用教材的实效性

教材是进行成功教学的有效载体。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理科“双语”教材随着新教改新课标的推行,相关配套教材几乎没有,相应的辅导资料更缺乏了。对此理科“双语”教师培训用的教材应满足:(1)教材必须反映其专业特点和需求;(2)教材必须与专业接轨,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3)教材充分考虑“双语”教学的具体情况――有新疆民族化、乡土化的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符合少数民族学员的心理规律系列的教材;(4)教材和其他课程间的协协调。必须握把好、选择好教材,不能因急需而盲目使用汉语版教材及资料来充数,这样他们才愿意去看、愿意去阅读、愿意去领会、愿意去理解、愿意去分析教材。

三、加强理科“双语”教师从教态度的实效性

“双语”教师是办好“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双语”教师业务水平、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教学质量,建立优良的“双语”师资队伍,是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前提。下面通过三方面来进行论述。

1.愿教――解决“双语”教师生活中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双语”教师在教学上从使用母语到汉语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母语的保存和利用问题、民族感情、民族心理、民族意识等方面,我们应该让其理解“双语”教学中,母语教学是汉语教学的基础,掌握母语是“双语”教学的关键,只有建立在母语基础上的“双语”教学,才是真正符合实际的“双语”教学――解决思想上认识上的问题。其次,宣传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师培训力度和支援力度加大了:“双语”教师的培训费是全额拨付,同时生活费、伙食费和交通费等也给予一定的补助――解决生活经济上的问题。再次,国家采取多种形式的培养和培训模式来提高“双语”教师的质量:使受训的“双语”教师学会使用学科教材,熟练专业教学用语,会教,教得好,提高汉语水平和运用汉语表述专业知识的技能;实现在岗进修为主,外出学习为辅,轮训与培训结合的原则――解决其教学能力问题。更让受训“双语”教师明白增强自身竞争力,能给自己带来许多利益、好处和本领。只有这样从自身内心深处去愿意从事“双语”教学,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爱教――提高教学能力

“双语”教师必须具备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学业精湛。故当好教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双语”教师则更难――自然地运用流利的汉语传授学科知识。首先开展双向互动交流学习,提升“双语”教师培训效果。加强“双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因“双语”教师来自不同的地区学校各有所长有利于促进教与学;加强与教师沟通,结合与所教科目进行有计划的说课、开展汉语授课教学能力竞赛来提高其所教学科的授课环节、方法、应变能力等;加强受训“双语”教师与学科间的相互交流,来弥补培训教材的不足,如,在学科专业课中开设“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并在指定学校进行相应学段的听课与实训,接受一对一的培训指导。其次,利用好援疆计划,请援疆专家授课,解读新课标、教材和讲授教学法;观摩名师的课、观摩实践课、参与评课指导等来保证培训“双语”教师的管用、实用性。再次,对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提高了相应奖励标准,在绩效上给予倾斜并在其“双语”教学能力上进行定期考核,进行不定期的专业知识和汉语基本功的学习提高,使其教学能力大幅度的得到提高――新疆基层中小学“双语”教师成为一个令人羡慕、受人尊敬的职业。

3.乐教――发挥“双语”教师的能动性

首先受训“双语”教师相对年龄都较大,家庭的责任也较大,为了学好第二种语言――汉语,起早摸黑在教室、过道、校园内朗读、阅读、背诵相关汉语资料;在下面三三两两地讨论组织模拟课堂使用的小故事、小片段、小情境来丰富自己的汉语词汇量及熟练程度。其次,利用手中不多的钱去购置物件来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任务;也有人在路上、教室、宿舍里在寻找废旧物品,并用这些物品亲手做成自己上课用的道具。也有人在电子阅览室查找自己备课用的相应资料来充实自己的备课内容。再次,总是能看到少数民族受训“双语”教师围着学科老师问这问那的,或围着其他学科汉语学生讨论着、争论什么,氛围非常融洽,不再有民族之分,只为学好知识、应用好知识,发挥自己能力和专长。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教学岗位上发挥才能和能动性――乐教。

参考文献:

[1]李儒忠,何向红.新疆双语教育研究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09.

[2]李儒忠.双语教育十论.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09.

[3]祁进玉.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及发展趋势,2003(4).

[4]王嘉毅,周福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东乡族为个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法治培训交流发言材料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说能力

一、培养合训学员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及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关于加强和改进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的意见》强调:“明确教学目标,突出能力为本。英语课程教学必须突出学员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培养,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交流。

为切实抓好听说教学,使学员在学习工作中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首先应明确大学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听力理解能力

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二)口语表达能力

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较高要求: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二、合训院校英语听说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听力教学

第一,学生层次水平不一,教材中的听力语料难以适宜所有人。现行的听说教材中的语料为英美国家原汁原味的语料,有助于学生接触地道的英美文化。在对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听说能力有较大提高的基础上;另一部分英语底子较为薄弱的学生则对听力感到十分吃力。一是语速相对较快,容易使其失去听的信心。二是对相关文化背景、口语化地表达了解较少,对于如何培养这部分学生听的兴趣是一个挑战。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存在“机械听、互动少”的表现。此外,学生的语感不强及心理因素阻碍听力的提高,也导致了课堂参与度不高。

第二,学生用于自主学习的资源少。课本中的听力语料,及课堂上老师的讲授,无论是在难度上,还是在涉及的知识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听力的稳步提高还有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若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语料,更有助于结合自身实际水平开展学习。而语言实验室和网络资源的相关条件还有所欠缺,使得学生用来自主学习的资源相当有限。

第三,课堂教学时间和学时安排有限,难以满足语言能力不断提升的需要。现有的学时安排强调培养传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远高于对听说能力的关注。而课堂中老师的教学也偏重于传统的授课方式,着重训练学生的读写应试技巧,很多情况下记住了单词就等于掌握了全部内容。听说课堂还缺乏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二)口语教学

第一,学生在口语中存在的问题。因学生自身水平所限,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语音语调标准流畅,对原汁原味的语言接触少,欠缺流利表达。其次是尚未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部分学员往往摆脱不了中式英语的习惯,难以很好地用英语进行交流。最后是语言积累不足,由于词汇量限制,对有效表达形成障碍。

第二,教材中针对口语训练的安排较少。听说教材中针对口语的训练内容占的比例较少,有的则难度较大,在学生词汇量不足的情况下阻碍了其开口的积极性。而教学安排的形式有时也仅限于回答问题。这样对一部分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能进行一定的训练,而基础薄弱的同学依然不敢开口。

第三,不作为考试内容,部分教师忽视对口语的有效训练。因为口语不作为考试要求,对于口语能力的评价也没有固定的标准。课堂上老师对口语的训练设计的较少,口语训练这部分内容很可能被一笔带过。

第四,班级容量大,大部分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机会少。

三、提高合训学员英语听说能力的途径

(一)提供真实地道的语料,营造语言交际环境

教师应结合课本中的语料,结合社会实际及学生的平均水平,努力探索用于课外自主学习的听力资源,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逐步促使其听说能力获得提高。教师应着重于寻找真实地道、原汁原味的语料,使学生不仅对英美文化有一定直观的了解,同时潜移默化提高听说能力。好的语音语调是进行有效听和说的前提,要努力加强学生对标准语音语调的掌握,为其创设一个语言交际的环境。

(二)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应不断地反思听说教学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制定好教学的进度和内容等。在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地多说多练。听说教学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单一的讲授或机械的练习。要尽可能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综合运用个人发言、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形式。

(三)重视文化导入,辅助听说教学

在结合课本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英美等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法律和风土人情等方面文化的导入,使学生掌握一些体现英语民族特定的思维和表达习惯的俚语、比喻、典故等。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英语报刊、观看英语电影和收听英语广播等方式来不断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

(四)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

正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所指出的:“设计大学英语课程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软件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五)加强鼓励引导,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在课堂中加强对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的鼓励引导,多肯定他们的细微进步,帮助其改进学习策略。教师应尽力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减少紧张对听和说造成的障碍,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教育部高教司,2007.

法治培训交流发言材料篇5

[关键词] 成人英语;口语训练;课堂教学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中外交流的桥梁,是保持交际渠道畅通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更是国际商务交流与合作的最直接的形式和最重要的环节。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公司与世界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商业合作、职工培训以及生产技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趋密切,这就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的英语应用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公司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在境外进行流利口语交流的能力,公司职工培训中心承担了涉外人员口语培训任务,在英语口语培训与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逐步积累了一些英语口语培训的经验,掌握了一些成人英语口语培训的特点。

1 学员的层次特点

1.1 这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大部分是3年前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由于离开学校的时间比较短,对于在学校阶段所学的英语知识有一定积累,口语交流比较敏感,词汇量比较丰富。

1.2 精力旺盛,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段。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

1.3 对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加之在工作中需要英语口语的学习和实践,主动性强,学习目的明确,自觉性和学习兴趣自然也会随之提高。

1.4 学员较集中小班授课,可以兼顾到每一个人,口语交流的效果比较好。

2 口语培训课程设置

口语是一种利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要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基本的语法结构、熟练并灵活的使用各项语言要素,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听力理解能力和通过阅读和拓展性思维训练来获得的逻辑思考和表达能力。口语教学的目标和主旨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语言知识的转换能力。即通过听、读,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的加工和重组,然后输出,从而完成语言交际的全过程。

“听”和“说”都属于口语,听在说之前,是进行大量的语言储备的必经阶段。而开口说话,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是听的必然结果。基于这样的教学原则,针对学员的具体情况和公司对于这次培训的要求和总体目标,我们把这次口语培训课程设置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英语听力这部分课程由我们聘请的加拿大外教承担,教材选用的是何其莘教授主编的《英语中级听力》和《英语高级听力》。

《英语中级听力》内容新颖,录音以标准的美音或英音为主,声音清晰。教材形式活泼多样,涉及了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全书的课文按录音材料的难易程度编排,循序渐进,为学生的后续听力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英语高级听力》录音材料主要选自美国国内电台和电视广播节目。内容涉及重大国际事件,重要新闻报道,专题采访,世界各国(以美国为主)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也有益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部分:基础口语

口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致力于培养学员的口头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养戚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要培养学员能够用简单而基本正确的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训练学员思维清晰,表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基于这样的目标,我们选用的教材是根据公司员工的实际英语水平而编写的英语培训教材。这本教材的最大优点就是,切合员工的实际水平,既有针对不同场景所设置的基础口语会话,又有结合公司各个生产特点,工艺流程,机械设备的专业英语词汇和文章。

由于学员的口语表达能力差距较大,为了使每个学员都能有所收获,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口语培训,口语交流至少应该包括两个层次,较低的一个层次是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用语,另一个较高的层次是自己思想的自然表达。基于这样的设置,在口语课程中,学员在学习每课相关的场景表达法后,我们还会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周围发生的具体情况创设相关话题,让学员进行交流和表达,如汶川地震,奥运火炬传递,端乍节,缅甸热带风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鸟巢,水立方等)。

3 口语培训课的特点和体会

3.1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设计者。而学员的角色主要是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活动。师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友好的。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口头交际也将会变得活跃。

3.2 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口语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加大学生的口语实践量。教师在教学中,口语活动设计的科学、合理,不但会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也有助于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口语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3.3 重视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多媒体技术能非常容易地做到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传播,不仅使英语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和学习兴趣,创造了生动活泼的、形象逼真的语言环境,进一步完善了语言交际的视、听、说教学的特点。同时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

法治培训交流发言材料篇6

一、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外语教学的目标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的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因此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1.语法运用能力(gramma tical competence);2.社会文化运用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3.语篇运用能力(discours e competence);4.策略运用能力(strategical competence)(canale & swain, 1980)。语言的交际能力不仅表现在口头上,也表现在书面语中。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语音、词汇和语法),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在口头上、书面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过去,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外语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点,不太注意言语技能的发展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外语教学中大面积的“聋哑”。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没有按教学大纲要求全面完成外语教学所应该完成的任务,结果是语言知识点越讲越深,越讲越细,语言学习成了语法分析,学生的实践活动受到限制。这种缺少学生参与的语言教学活动是难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并不排斥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正相反,语言知识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第一要素,是形成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不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何以进行听说读写?何以交流信息?但是,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言语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练习或实践的过程,这就好比弹钢琴,知道指法而不练习,肯定学不会弹钢琴。

新教材采用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路子,并辅以一定的知识传授,不仅仅让学生懂得了语言知识,而且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扩大语言的输入量,采用循环式教学的方法

人们根据对儿童母语习得的研究发现,语言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一定的语言输入量。输入量要大于输出量,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输出能力。新教材在语言输入量方面大大超过了旧教材,而且这种输入是立体式的,有视觉的,也有听觉的。丰富的听力和阅读材料不仅大大地扩大了学生自然接触语言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语感,而且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旧教材的一个明显缺陷是语言知识复现率低。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出现一次,难得再见,力求一步到位,结果却事与愿违。这种违反认识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做法,使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也苦,学习效率低。新教材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螺旋式或循环式教学方法,区分教学目标的层次,以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逐步让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语言项目。遗憾的是,目前多数教师并没有领会这一点,词汇和语法往往讲得太多,而且要求过高,输入多少就要求输出多少,使不少学生难以对付,造成学生对英语的畏难情绪。同时,教师感到课时不够用,不免要让学生多做作业或加班加点。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又回到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因此,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很重要,一定要贯彻实施,同时,以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为当务之急。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外语教学思想认为语言学习就是学习一套系统的语言知识,因此,教师只要一支粉笔一张嘴,把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以此为出发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发展运用英语的能力。

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参与实践活动才有可能将他们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最终发展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个实践过程必然以学生为中心。新教材设计了许多学生活动的练习,如pair work,group work,classroom discussion,等等,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降低教师的作用。相反,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具备听说读写的技能和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还需具有一定的活动组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单一的讲解型向教练性或导演型转变,这是对教师素质的严峻挑战。

四、听说读写,全面发展,阶段侧重

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和情感,互通信息。这种交流形式不仅有口头上的,也有书面上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新教材克服了旧教材在技能培养方面的单一性,重视全面发展。课文以单元形式出现,每个单元都有四项技能的训练。

有的教师认为新教材只重视口头语言。其实,新教材的读写训练占了很大的比重,有步骤地进行读写训练正是新教材的特色。比如,pre-reading,note-making,summary writing,等等,这些都是旧教材所无法相比的。在初中课本中听说训练的比重大些,它恰恰反映出语言学习的规律,而高中教材加强了读写技能的训练,符合教学大纲所阐述的阶段侧重的原则。

五、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相结合

法治培训交流发言材料篇7

一、转变教学观念,确定教改方向

建国以来,中学英语教学发展坎坷,特别是十年动乱,更使英语教学降低了质量。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一直走"语法翻译教学法"的路子。课堂上教师采用"讲解翻译朗读作题"的教学模式。语法知识被视为教学核心,教学以讲解词汇、语法和分析课文中语言点为主,把语言作为理论知识来教;课堂上学生的听说机会很少,教师以汉语为教学语言;师生之间的交流基本上是用汉语进行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能背出一系列语法条条,但却连最简单的常用语也听不懂和说不出。初中三年花费数百学时,学得的却是"聋哑式"英语。

究其原因,主要有:(1)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观念陈旧落后。部分教师英语语言素质较低,不具备最基本的听说能力,难以胜任听说教学。(2)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中考和高考试题比较重视语法和书面知识,不设听说内容。在这根“指挥棒”的影响下,教师不得不采用“讲解翻译朗读作题”的模式,"肢解"课文,做句子的分析和翻译,大搞"生词开花"和"题海战术";重视语言知识、却忽视了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3)教材的限制。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从指导思想和编写体系都受到结构主义语法教学理论的影响,对语言的功能重视不够,课本中脱离语境的句型操练较多,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练习较少;阅读量有限,生词率较高,语言材料的复现率较低,给听说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4)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因素。教师在课堂上就知识讲知识,学生被动地机械背诵模仿。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兴趣索然。大多数学生语音不过关,他们付出了努力,所学得的却是"聋哑英语",导致大部分学生知难而退,放弃英语学习。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中学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是"聋哑外语"。针对这一点,我们确定了教学改革方向,并提出了中学英语课应采取"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交际型英语教学模式。这种设想基于以下观点:(1)普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有声的,任何有声语言总是以口语为第一性;书面语是口语的文字记录,是第二性的。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口语始终处于首位。因此,教学要“听说领先”。但是,口语具有出口即逝,难以捕捉的特征,又决定了外语教学中一定要"读写及时跟上",以便将口语固定下来,巩固听说教学的效果。(2)社会语言学认为,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本质功能,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因此,语言教学应该以教给学生如何使用这种交际工具为主。语言知识的学习是为更好地使用语言工具,发挥其交际功能服务的。语言知识的学习要服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二、把教师培训做为外语教改的根本措施

旧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英语素质、组织能力以及教学设备的要求较低,教师只要掌握一定的词汇,具备基本的语音和语法知识,带上课本和粉笔就可以上课。新式的英语教学对教师要求比以往高,特别是要求教师本身要具备较强的听说能力,否则就无法治愈学生的"聋哑症"。

1990年实验开始时,实验校的十一名英语教师中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一人,大专学历的一人,中专学历的九人,而且大多数教师是电大或函授毕业的,在校期间没有受过正规的听说训练。因此,他们的口语水平都不能适应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为了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首先从教师培训入手。

教师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离岗集中培训;二是在岗边教学边培训。自1990年起,我们每年抽出4-6周的时间进行离岗培训。在这期间,东北师大实习生来实验校顶岗实习,教师则离岗集中时间系统地学习教学法、精读和听说等课程。由于实习生顶岗带班,教师可以安心学习,同时也为实习生创造了一个全面管理班级的实践机会。集中培训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1)学习当代的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通过学习,教师们充分认识到外语是学习文化知识、获取信息和国际间交往的重要工具;当前国家改革开放需要大批懂外语的人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势在必行。经过学习,外语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以下变化:一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观念转变;二是由传统的只教知识向既教知识又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观念转变;三是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转变。通过培训,教师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了事业心,从而为教改实验奠定了思想基础。(2)学习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篇和实践篇,教师了解了国内外英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以及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开扩了眼界。教师们认识到,英语教学法是研究英语教学规律的科学,对外语教学实践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另外,精读课和口语课的学习,使教师们增长了英语专业知识,特别是听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3)详细分析和研究了现行教材,学习了各种课型的处理方法和组织课堂教学艺术。培训中,教师们大练基本功,人人投入口语、简笔画和教材三功训练。教师们努力作到发音正确、口语流畅,用英语进行教学。备课时切磋教法,研究教材中的难点、重点。每位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内容、独立设计各种形象逼真的简笔画进行交际性教学,驾驭教材的能力大大提高。

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口语训练

英语作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语言的最本质功能是交际功能。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目前的英语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交际性要求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语言知识是通过语言训练获得的,而不是教师作为理论教给学生的。学生们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也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培养出来的。因此,语言实践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没有语言交际实践活动,就不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于是,我们将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讲解翻译朗读作题"的"聋哑"模式转向"介绍操练实践巩固"的交际化教学模式。

在"介绍"这一环节里,教师是讲课者又是示范者。要求教师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简明清楚地介绍新的语言材料,并做出示范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操练和实践。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花大气力研究、琢磨如何创设情境。现行的教材给课堂的交际化,在内容和情境上带来了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对那些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脱离语境的语言材料加以改编、灵活处理,创设直观、真实、可行的情境。某些课文难点比较集中,就采取适当方式分散难点,进行知识渗透。让学生在不太困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使用语言。此外,通过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丰富多彩的表演,也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创造参与活动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在"操练"这一环节中,教师既是指挥者又是组织者。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对所介绍出的语言项目进行训练。首先是机械性训练,然后是有意义地训练,最后是交际性训练。

在"实践"这一环节中,教师是指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操练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交际情境试着独立使用所学语言;同时教师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控制,在言语交际中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巩固"这一环节中,教师是助手和评判员。教师要让学生做一些笔头练习,将使用的语言记录下来,强化记忆前面所学的内容,训练学生读和写的技能。从而达到"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目的。

可见,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不仅回答问题,还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活跃。新鲜的教学模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地防止了学生大面积掉队。

由于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了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1990年开始实验时,有人担心:搞教改,重视听说,会不会影响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从1990年秋到现在的七个学期期末考试中,实验校学生的平均成绩都高于对比校。七个学期成绩分别高于对比校5.3分、15.7分、11.9分、15.4分、20.4分、7.7分、7.3分。1994年5月我们对全县三所四年制初中学生进行了英语听力测试,结果是:实验校学生平均分为87.27分,优秀率为52%。对比校学生平均分为78.71分,优秀率为18%。另一所学校的平均分为64.19分,优秀率为零。1993年县市级英语竞赛中一名学生获一等奖;两人获二等奖;二人获三等奖。中考有一名学生得满分,列全县第一。一名学生在全省英语竞赛中获第十名。1993年两名学生获全国"冰凌花"英语竞赛二等奖。

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教师的英语素质和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现在11名英语教师都获得了英语大专毕业的学历。一名教师正在读英语本科。1991年全县外语二级教师考核大赛上,实验校参赛的四名教师列前四名。1991年校内"百花奖"大赛中,三名教师获优秀奖;一名获优良奖。1992年一名教师获市级英语教学能手称号。1993年三名教师获县级优秀课;三名教师获市级优秀课。一名教师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四名教师的论文被评为县、市、省级优秀论文。

法治培训交流发言材料篇8

关键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高中政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53-01

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以为以下三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学习环境和谐宽松,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良好的心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安全,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扣帽子、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如有的学生认为: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有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防止列强的入侵。但有的学生不同意此看法,认为是消极性为主,造成中国的与世隔绝,从而落后挨打。对待这个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

2.想方设法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冲动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加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能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2.1教师应要善于旁征博引,用引人入胜的事例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思想政治课较为抽象、趣味性差,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往往不能取得内在的一致和契合,学生往往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更谈不上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必须想尽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以及国内外重大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等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作好心理铺垫。

2.2教师应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质疑、解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把知识一筒子倒净的习惯做法,要善于针对所学的知识设立疑问,制造学习障碍,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如讲"商品"时,不是直接提问"什么是商品",而是采取迂回式提问:(1)一提到商品,同学们很自然会想到商店里香脆的牛肉面,可口的饮料、笔挺的西服。那么,他们是怎么来的?他们又将到哪里去?(2)大自然中和煦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3)医院里给重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4)你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具体,要传授的知识水到渠成,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和创新性等要素也都得到了训练。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1一人当一次"教师"。有计划的安排指导学生每四人一组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处理教材,搜集材料,强调学生要在解决"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问题时,除了按照教材讲述之外还要继续追问"还因为什么"、"还应该怎么样",让学生在课本外进行再思考。然后进行组内试讲,每节课给一个学生10分钟的上课机会,"老师"必须简明扼要的讲清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等问题。最后,教师总结。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深刻。

法治培训交流发言材料篇9

1. 选择恰当的听力训练材料

开展高中英语听力训练,听力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听力水平,精心挑选听力素材。

首先,要选择难易适中的听力材料。听力材料太简单,既浪费时间,也达不到训练的目标;听力材料太难,则会打击学生的信心,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英语教师所选的听力材料既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听的信心,达到这一要求,教师要保证听力训练材料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听力内容中的大部分单词和语法知识应是学生学过的;二是听力训练材料的语速要适中,而且保证读音清晰;三是教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听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实行分层训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听力材料。如果条件不允许,所选材料要适合大部分学生,而且使材料呈现逐步深入的趋势。

其次,要选择真实化、多样化的听力材料。学生对贴近自己生活的学习内容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而且英语听力材料中的对话内容大都来自于生活中真实的交际情景。因此,在为高中生选择听力材料时,应尽量贴近他们的生活,而且涉及的范围要广泛,如师生对话、家庭对话、体育活动、购物、打电话等,这些内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听力训练兴趣,同时也能通过具体的、真实的语境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2. 教给学生必要的听力技巧

做任何事情,只要找对了方法,就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也是如此,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听力技巧,就能够使听力训练和测试变得容易。具体来说,在高中英语听力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听力技巧,第一,速记。在播放听力材料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材料后的问题,并用自己看得懂的方式简单记录下每个问题的重点,这样学生在听材料的过程中,也会用速记符合或缩写形式记录下与题干有关的信息。第二,抓住关键词。听力材料中会出现有关人名或人物身份、地名、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材料的关键词,有时能帮助学生串联起整个听力内容,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第三,推断和预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已知材料中推断和预测未知的内容,已知材料包括问题的题干和选项,虽然每个问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但是其他干扰选项在听力材料中也会提到,因此,学生要将问题的题干和选项结合起来考虑和推理,这样才能够尽可能完整地预测出听力材料中的未知内容,而且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会有侧重点。第四,学会取舍。学生在听力训练或测试中,经常会遇到没有听清或者听不懂的内容,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告诉学生要果断放弃,平静好心情认真听以后的内容,最后再根据已掌握的内容来推测没用听清或听懂的内容。

3. 扩大和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任何一门语言都有具有社会性特点,而这一特性又决定了社会文化背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熟悉了英语的相关文化知识,将会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和表达。因此,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在高中英语听力训练中,学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材料中的单词都能听清楚,但是连成句子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产生这一问题的很大原因是他们对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再加上,听力训练或测试中,学生看不见说话的人,完全凭借声音信号来获得信息,缺少了表情、神态、动作以及周围环境的帮助,要比面对面的交流中对听力的要求高得多。因此,培养高中生英语听力能力,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了解英语国家政治、历史、地理、经济、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知识的机会,扩大和丰富他们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增加他们的信息储备量,以便弥补英语听力中关于文化差异方面的信息。

总而言之,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英语教师要认识到这项教学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并坚持学习和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夯实听力基础,掌握听力技巧,逐步提高英语听力水平,进而促进他们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唐玉平. 抓住要领有效听力――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方法的初探[j]. 文理导航, 2012(11).

法治培训交流发言材料篇10

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语文,关键要做好听说读写这四个环节。首先是听。激发听觉,从机而引发学生思维,耳朵,是我们人感知事物或获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全面感觉器官。正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就是眼睛的感知范围都不如耳朵广。故此,我们得好好地利用耳朵的功能服务于大脑,从而更多更广地吸取材料,充实情感,满足思维。从听觉获取的信息材料中体验作品的美。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时间都使用民族语言,所以加强听的训练犹为重要,只有在听懂汉语的基础上才能加强其他训练。教师在上课时多加强听的训练,比如放课文录音,多提问题,多交流等。

其次是说的训练。注重口语训练与课文内容的复述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口语的训练和复述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口语,即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用语。我认为对少数民族学生就要特别注重口语训练,比如礼貌用语教育,日常交际示范,优先提问等方式。在训练学生说过程中,结合课文说训练目标:清楚、简洁、条理、连贯、得体,逐步提高要求。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每个学生都会主动地动脑筋、爱发言、勤回答,说话的机会多了,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第三是读的训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必然手段,也是获取书本信息的首要方式。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很广的知识。对于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反复思考、仔细读,则可使我们的大脑对已初步感知的内容形成越来越牢固地记忆。从而积累丰富的知识,成为一位智慧的人,课堂阅读的方式很多,有范读、领读、齐读、分角色读,也可以默读、诵读,还可以大声地旁若无人地朗读。对于阅读材料而言,可以是诗歌、散文、报刊、杂志、名人保篇、格言佳句,也可以是某文章中某几句优美的言辞或极富哲理性的语句。我在教学中常激发学生们去阅读如《红楼梦》类似的古典名著,这些文学作品乍看似与初中教学内容无关,其实书中某些事物、人物的心理活动、外在形象、社会背景,以及古建筑物的美学构思,都描写得相当深刻的。通过读的训练即培养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感,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写作文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