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教学范文10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11-16 17:24:09

大学化学教学

大学化学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大学化学教学

随着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推进,大学生们对“三个倡导”已经熟记于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等各个方面,是公民个人的基本价值追求,是公民应遵循的最根本的道德规范。在大学化学类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精选教学素材及案例,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教育,通过“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成效。

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还指出:“要利用各种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的讲话为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和核心区域,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能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到自身的职业发展空间,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命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我国正处在社会改革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全球化浪潮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和交融,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容易引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公民层面价值观来正确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指导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解决当前社会日益严峻的道德危机。因此,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前进和时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化学类课程是大学的化学、化工、食品、生物医药等专业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一般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开设。这一阶段正是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人生角色重要转换期,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化学课程中蕴含丰富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教育的素材及案例,教师如何有目的地将化学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脱离现实的困境,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大学化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要求化学教师深入挖掘教育资源,拓展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与时俱进地充分发挥化学教学的德育功能。

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举例

结合化学课程的特点,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课程教学中,精选与课程相关的典型素材和案例,并将其应用到讲课中,引导学生对价值问题的关注和思考,适时地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促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爱国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紧密结合,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伟大发明,极大推动了世界科技、文明、经济的发展。结合教材内容以史育人,介绍我国历史上化学家的科技成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例如,结合绪言课中的化学发展史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用树皮、碎布等废旧材料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优质纸张;介绍我国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石油的用途,第一个提出了“石油”的科学名称并沿用至今;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结晶,经鉴定它的结构、生物活性、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为探索生命的起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轰动了全世界。1971年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又完成了分辨率为2.5埃的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鉴定,1981年又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是世界上首次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合成的具有与天然转移核糖核酸相同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转移核糖核酸,标志着我国在人工合成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方面,继续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把爱国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习动力,增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二)敬业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它是公民的基本从业素质。对于学生而言,敬业就是热爱所学的专业、专心致力于自己的学业和对未来事业的不懈追求。敬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勤奋学习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和实践技能,不畏艰难积极进取,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在化学课中可穿插介绍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的感人事迹: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数千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出了能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了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历尽千辛万苦,不惜以身试药,曾因实验中长期接触有毒溶剂得了中毒型肝炎;再如,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内容时,可介绍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的艰辛过程:为了得到纯净的镭,居里夫人历经3年零9个月锲而不舍的工作,从数吨重的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测定出镭的原子量。居里夫人曾说:“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把敬业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敬业精神对个人成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励学生用敬业精神指导个人学习行为,做到不畏艰难,刻苦学习,提高学习自觉性。(三)诚信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公民的为人之道和立身处事之本。诚信教育就是培养学生遵守承诺,言行一致,实事求是。讲诚信的人具有高尚的人格力量,也是事业成功的保障。教学中可引入诚信缺失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懂得不讲诚信对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例如: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有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河南的“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等,这些触目惊心的诚信缺失事件都涉及到利用化学品掺假造假,其结果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伤害,甚至致人死亡。更令人震惊的是问题产品中有些是消费者信任的品牌产品。这些商业运作中的诚信问题,引发了社会诚信危机。[2]化学实验是化学课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寻找诚信教育的切入点。例如: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常出现个别学生不按照实验要求操作,伪造或修改实验数据,抄袭实验报告等情况。对此要及时教育学生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完成实验。教师要采取一定的监督检查措施,评定实验成绩时,要注重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降低实验结果准确度在成绩评定中的比重,防止学生为得高分而修改数据等。把诚信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强化了学生诚实守信、诚恳待人意识,弘扬了我国社会一贯推崇的传统道德,有助于学生建立表里如一的高尚道德人格。(四)友善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友善”指公民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睦共处。友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他者的尊重与宽容,互爱互助,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同时也要善待社会、善待自然。教师可结合化学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友善观念。化学实验一般2至3人一组,教师要求同组学生合理分工,做到实验中仪器试剂共用,相互配合,互帮互助。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锻炼合作沟通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团结协作,谦虚礼让,建立同学间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化学理论课中包含很多友善对待大自然、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关系的实例。例如:在学习塑料等高分子化合物时,介绍“白色污染”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作用;在学习硫及其化合物时,介绍酸雨的形成以及酸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学习石油时,介绍工业废气、汽车尾气、雾霾的来源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通过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例,教育学生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要用友善的态度对待自然、改造自然、关爱自然。把友善教育融入化学教学中,有助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团结、宽容的新型人际关系。

三、化学课堂教学与师德建设的有效促进

高校的主体由教师和大学生构成,教师是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大学生是学校和教师的培养对象和工作重心。高校化学教师既是化学专业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教师要先受教育,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才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的责任。在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融入大学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备课和授课,自主学习,自我改进,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作为修身的基本遵循,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并将师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增强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坚定了理想信念,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勤于教书,精于育人,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同时,教师的人格魅力得以提升,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教师用自己的高尚情操感染和启迪学生心灵,以此达到课堂教学与师德建设的有效促进。

四、结语

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人,心中必然装着国家民族和社会,必然会自觉地把国家、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必然会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作为,成为一个敬业、诚信、友善的人。[3]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注重把学习活动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探索,也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探索。这种新探索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成效;这种新探索能够在课堂中积极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积极构建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的新型课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2]王翠华.友善价值观:大学生成人的重要之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0):72-76.

大学化学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obe理念;大学化学;课程改革

一、obe理念下的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一)obe理念内涵分析

obe理念的全称是成果导向教育,这种教学理念自1981年被提出后相继成为美英等国的教育改革理念[1]。2013年被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可。它在大学化学课堂中主要表现在课程的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环节的设置几方面。并且在课堂中需要保障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善。这种教学理念已覆盖我国二十多个工科专业。

(二)大学化学课程定位

大学化学课程作为工科专业必须要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中包含了许多化学的基础知识,要求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帮助化学与工科之间构建起学习的桥梁。

(三)obe理念下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obe理念是成果导向教育,在这个基础上加强教育改革,提升专业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可以满足国家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诸多院校的工科专业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技术人才,在obe理念下对课程进行改革,任课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创新性,从而培养更加优秀的创新人才,满足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授课方式单一

目前大学课堂授课方式较为单一,教师大多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为学生传递教学信息,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课堂讲解的内容,但大学化学课时偏少,课堂中如果讲解的东西较多,较为复杂,那么学生学习的质量差,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无法增强学生的创新力,只学习新知识,不利于学生构架知识网络,而课堂中讲解较为复杂的知识,学生理解困难,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不利于实用型人才培养。

(二)学习模式简单

传统的大学课堂授课仍旧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学生拓宽自身的视野[2]。学生在课堂中丧失了主体地位,缺乏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味地被灌输理论知识和公式定义,却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不利于学生就业和对课题的研究。学生单一的学习模式,不利于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无法为社会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

(三)考核方式陈旧

大学对学生的考核模式仍以闭卷期末考试为主。这种测评和考核模式十分陈旧,并且对学生的评价是片面的。教师要求学生会做题,可以应试,但当其在今后就业和实践中遇到问题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拓宽他们的视野,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三、obe理念下的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在obe理念下开展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应合理地筛选教材,教师明确好课程目标,学生做出课堂知识要点总结,教师调整授课方式,做到因材施教[3]。教师与学生优化学习模式,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也要努力提升自身水平,构建起更多维的教学考核测评方式,便于学校培养专业型人才,从综合素养及创新能力两方面打造高级的技术型人才。

(一)合理选择教材,调整授课方式

一般来说,大学化学这门课程是为非化学化工类专业所开设的,目的在于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物理化学,便于帮助学生巩固自身基础知识。因此,要如何选择教材,需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教材要贴近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学校研究的偏好。选择的教材要贴合未来研究方向,要更具有参考性和实用价值,保证学校发展趋势与教材实用性协调一致。除了教材以外,教师还要不断调整自身的授课方式。特别是对于大学化学课程来说,作为一门较为基础的课程,其中涵盖了很多原理和公式,但涉及的课程和学时比较少,因此教师想要完成原定的教学计划需要调整自身授课方式。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再做单一的授课,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讲授相关原理和公式时,教师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将初高中学习的化学知识引申到大学化学的知识点,让学生从熟悉的知识体系中学到新的知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不论是对知识点的温习,还是对知识的记忆、巩固和理解,需要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调整授课方式,可以让教师完成原本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教学与科技相融合,特别是对于大学化学课程来说,该门学科包含化工、高科技石化、电子等行业知识,为了让这门复杂学科不同知识点相融合,教师需要兼顾知识点,并对重合部分进行整合,保证化工专业教学占据课程的主体地位,还要让学生学习到更为全面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让学生成为更加全面的化工人才。

(二)优化学习模式,明确学习产出

从obe理念入手去优化大学化学课程的学习模式,要铭记“知识要点、能力要点和素质要点”,使它们融会贯通,做好课堂知识结构的框架整理,加强该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避免课程的独立性和边界性,让不同学科的知识相融合,知识点之间可以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构建企业课程的有机组织,并且在脑海中形成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知识框架。教师去优化教学模式,也要让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4]。不再是原先简单的基础知识的堆积,而是要让知识能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框架结构,由此让学生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框架,可以帮助自身提高学习能力,拓宽视野。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获得创新力和创造力,将学到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各门学科中去,在未来就业和研究中起到帮助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大学化学课程后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创造力,用于实现人生价值。在遇到与课堂相似的情况时,首先要进行案例分析,在自主探究后分析案例并进行方案设计,在教师和成员讨论下,完成论文的撰写,并对论文进行介绍和讨论。这种创新多元化的授课模式可以模拟现实情况,让学生在讨论和研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师转变自身授课位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从更高层次的角度来看,将大学化学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其他学科中去,例如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让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提高综合素养,让学校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

(三)重整教师队伍,加强测评方式

重整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对新型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让教师在课堂中承担辅助作用,对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充分理解,在课堂中可以不断进取,用创新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术氛围[5]。除了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健康的进步和成长。想要重整教师队伍,构建起新型的教师团队需要教师在专业领域中积极交流和创新,挑选专业领域中学习能力和创新水平拔尖的教师,确保教师团队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教学氛围,其次还要对教师团队进行考核和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具有创新精神,提升obe理念在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影响力。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意味着教师需要对课堂考核形式进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客观全面地展示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也无法体现学生身上的创新力以及思维的多样性,不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水平技术人才。改变考核方式,不再注重考试和分数,而需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从综合素质的角度考核学生的实践力和创新力,用更加多元化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除了通过课后考试,还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不能单一地从最终的考试去了解学生学习成果,还要看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度以及平时的学习效率,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全方位地投入到课堂中去,还要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力和综合素质,以此培养出高质量的化工类应用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obe理念下开展大学化学课程改革,可以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进步对课程进行持续的改善。从教材选择、教材的大纲编写、教师团队的筛选与重整以及授课形式和授课内容的选择上进行合理改革,调整课程的考核方式,让课堂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在摸索过程中不断实践,完善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果,发挥大学化学课程在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琼.工程教育中推行obe模式的问题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7(04):72-76.

[2]梅运军,黄岚,胡纯,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下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03):609-615.

[3]郭兵,林秀珍,徐平如,等.obe思维导向的问题启发教学法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22(05):104-107.

[4]苏邵.基于obe理念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2018(34):102-103.

大学化学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具体化。其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被普遍认为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越来越成为大学教育者不容回避的关键问题。大学化学实验作为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又与相应的化学理论课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联系密切。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积极促进作用,实验课也是衡量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事实上,化学教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忽略实验教学重要性,其次课程内容设置老套,实验内容落后,教师授课方式不能与时俱进,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未能充分和现代科学技术充分结合。目前,社会对大学生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应需要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越来越多,围绕培养高素质大学生这一中心目标。大学化学实验应该在现已取得的教学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改革为起点,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扩大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和创造技能,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从试图从大学实验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入手,结合笔者自己的实验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提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改善我国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为培养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化学人才尽绵薄之力。

1设立实验室小组,改进实验室管理模式

设立化学实验室教学小组:小组成员由学院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教学老师以及课程的助教构成。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药品耗材的管理工作,教学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工作,助教辅助官人人员和教学教师的工作。实验管理人员成为专职人员,也可以多个实验室共用一个专职人员,以节约开支为首选,配备一到两名助教(研究生)可以辅助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结合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实验室耗材实行数据化管理,力求做到对实验室的药品、试剂、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准确的判断实验室的日常消耗。针对破坏仪器,浪费药品的学生,建立系统赏罚制度,做登记处理,可以采用罚金赔偿模式,对学生进行反思教育,因为良好的化学实验技能素养对化学学科的大学生来说,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每年设立专门的日期,组织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进行参观,让学生熟悉基本的大学化学的实验环境,熟悉安全工具如灭火器,沙桶以及急救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办法,并嘱咐安全工具不准移动和挪用。

2利用新型沟通技术组织学生,实行分组制教学

世界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在加速变革,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的沟通方式早就脱离了早期的面对面交流,借助高科技的沟通方式日益增多。首先,以班级的学习委员或者班长作为核心成员,紧跟现代的互联网沟通技术,建立qq或者微信群,一方面方便学生在课下和老师沟通联系,另一方面有利老师发放相关通知或者作业。其次,结合手机互联网的无孔不入以及现在大学生普遍成为低头族和手机控这一现实,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日益稀少。大学化学实验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协同性很强的学科,比如很多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操作比如搭建实验管路,比较繁琐,需要统一分工,互相协作。所以化学实验是促进学生、老师交流的最好时机。实际中,多人一组无法让没一个人在实际中实践,防止部分同学偷懒,直接使用他人的实验数据,所以比较合理的方案是两到三人构成一组,互相配合,相互协作,既提高了实验效率又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协同作用的必要性。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教师职责

有句话说,兴趣使最好的老师,教师作为一门课的领路人,理应扮演好这一角色。知识在专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老师首先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熟悉满足教学需要的学科专业理论,并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充实教学内容,这是实验教学发展的基础。其次,教学从来不单单是专业知识的传授,与教师综合能力密切相关,比如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对问题的认知能力,理解力,甚至教师的个人魅力。所以,除专业知识意外,教师应该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喜欢、热爱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寓教于乐,丰富传授知识的模式,讲课做到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幽默风趣,充分利用实验课程的特殊性,在实验中,加强师生互动交流,走入到学生中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人才来适应社会需求。具体来说,第一点,教师对每节课在实验课之前,针对本次实验的实验内容,筛选出本节实验课的预习关键词,将次关键词告知给学生,学生以此关键词作为起点,有重点的预习实验。第二点,教师要重视提前板书 讲课的必要性,很多有机化学的实验课老师认为有教材,学生只要按照教材走就可以,实际上,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讲课对于促进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建立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两条纵线,两条纵线一一对应起来,这样学生们就明确自己每一步实验操作的意义,而不是机械式的操作。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作进一步的互动,由于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化学实验还存在着时间的问题,对某些特殊的化学实验,可以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比如在实验流程设计方面针对一些对水分比较敏感的反应,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仪器药品的洗涤,之后放进烘箱烘烤,然后老师再开始讲解实验流程,这样老师在讲完之后,学生在开始动手做实验,统筹的利用了时间,另外还能让学生们加强对这一实验的理解。

4强化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增加实验心得作为成绩考核项,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

实验报告方面,主要分成三大部分,第一各方面是提交预习报告,基于老师提出的预习关键词,学生做参考教学材料,了解实验的实验目的和方案,对实验建立清晰的认知,明确实验所涉及的基本仪器、相关操作,实验内容,试剂耗材的基本性质及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而撰写预习报告,俗话说书读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带着关键词撰写预习报告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实验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实验课是按照,两人一组,协同进行的方案进行,所以实验过程中,一人观察实验现象,另外一人对实验现象进行文字整理,分工合理,减少手忙脚乱。第三,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对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并且回答教材后面的思考题,在实验报告的末尾,附上本次实验的实验总结和心得体会,旨在让学生在本次验结束后,再次回忆本次实验方案流程,加深对实验过程中何种药品,各种仪器以及各种操作的印象,然后对本次实验作出总结性的结论工作,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心得部分,大部分同学都对自己的实验过程有了较好的理解,对相关的操作也有较好的总结,比较有意义。很多同学在这一部分也会加入一些个人情感方面的言语,比如感谢老师的付出和指导之类的,这些积极的言语对教师在接下来的教课工作有促进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成绩判定主要由学生的预习报告(30%),课堂实验结果(40%),以及实验报告(30%)三部分的成绩构成,跟实验报告结合起来,三部分成绩的构成和合理分配,能够准确地反映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5丰富课程设置,实验课题设定多样化

化学实验这一学科对实验的安全教育和实验操作的要求比较严格。我校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学年,虽然大部分的学生在大一阶段,接触了一些关于化学实验操作方面的基础培训,但是,通过作者几年的实验教学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基本操作依然存在很多技能不规范的问题。对此,开设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前,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认知学习,将安全教育作为所有实验课进行的前提,并且应该重点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旨在让学生熟悉实验室常见装置,常用试剂如易燃试剂,有毒药品,腐蚀性药品,让学生们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后期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授课模式告别单一的教师念书的枯燥教学模式,采可以取可视化的教学如ppt或者视频展播的模式,对常见的基本实验操进行介绍,让学生认知常见玻璃仪器,比如烧瓶,各种冷凝管等,对相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用途等建立初步的印象;对一些有机化学实验常见的操作比如分馏,减压蒸馏,薄层分析,柱层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丰富实验课程的设置,按照培养目标分成三大部分:第一,开设基础技能训练型的实验课程,如像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伏安特性曲线等仪器的观摩和使用操作说明,让学生独立实践操作,老师及时发现并纠正部分学生的不规范和错误操作,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实验仪器和掌握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第二,结合化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有选择性的开设实验课,比如常见的亲电取代,亲电加成反应基于有机化学课程开设的理论内容,在实验选题方面选择性的对一些重要反应,比如取代反应,叠氮反应等设置相应的课程,可以加深学生相关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对相关的反应做进一步的认知,同时,将相关的实验操作都穿插到整个实验课中,让学生在无形之中,熟悉掌握所有的实验操作。第三,设计部分开放性实验,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化信息工具查阅文献,设计并制定实验方案,这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定的课程的模式,相对于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这些开放实验的开设,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既能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能够胜任将来复杂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丰富实验课题的内容,结合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重点,合理的设计实验课题,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通过对大学化学的实验室管理、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的考核办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让实验室管理更加便捷,充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共同提升。当然,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有机化学实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进福.改革工科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j].化学高等教育,2006,1:33-35.

[2]姚利民.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3,8:60-64.

[3]谢和平.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国高教研究,2017,3:1-5.

[4]周光礼.教学改革如何制度化[j].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5.

[5]孙海翔.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10):129-130.

[6]王云平.国外大学实验室管理及其对国内开放实验室的启示[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0,27(3):149-151.

大学化学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大学化学教学;教学作用

一、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在如今这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教学内容在不断拓展,教育体系也在向着信息化的方向转变,大学化学区别于高中化学,不再是以理解化学知识为目标,更多的是针对化学观念与化学实践技能为目标来进行培养,所以知识较为生涩难懂。在大学化学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可以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化学的实践能力。教师应为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学生课堂的活跃度,深化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日后发展当做重点工作完成,让学生在日后的社会工作中有着更强的岗位适应性[1]。

二、多媒体在大学教学中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模式现代化的进程,然而伴随着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广泛使用也随之出现了问题。(一)盲目替代其他教学模式。一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时,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盲目讲授课件中的内容,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情绪,一旦多媒体发生故障一些教师将无法进行授课,忽视了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提高。多媒体教学模式虽然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优势与教学特点,但也仅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方式,在多媒体教学模式刚刚兴起的时候,许多学校为了加快学校对媒体教学模式的适应性,要求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随着多媒体应用的逐渐普及,一些教师对于多媒体的便利性开始滥用,课堂讲授完全由课件代替,彻底放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变成了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互动,缺少了师生之间的问答,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下降变成单纯地记忆与理解,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利于教学[2]。(二)课堂内容过多。多媒体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传递大量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但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一些教师为了教学进度而节省教学时间,在课堂学习中加入大量教学内容,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的教学会大大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学生的课堂思维敏捷度跟不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错误。同时,在课堂上将大量的知识内容传递会占用大部分的教学时间,知识无法充分吸收,也感受不到课堂应有的学习氛围[3]。这样做降低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学生处在被动的状态里,知识盲目的接受,阻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能力与对知识的理解。

三、多媒体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大学的化学由四个学科组成,知识设计范围广泛且较为抽象,宏观微观,定向定量都有涉及,如继续采用化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板书的形式将知识展现出来,学生将很难把抽象化的化学知识进行形象化的理解,学生只能看着板书听教师的讲解来进行想象,单凭这样的模式,学生很难结合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模型,难以深刻有效的理解所学知识,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来讲授这些知识时,将会把讲授的这个过程变的更为生动,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中的真实案例以及动态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生不用在单凭想象建立具体模型,将所要学习的抽象化知识变的更为具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使知识的讲授由“静”变为“动”,使学生更容易将抽象化的知识进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4]。(二)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在课堂时间内将大量的教学信息讲授给学生。而多媒体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课堂中需要的大量相关资料等教学内容,放入教学课件中,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就可以接触到大量生动的学习内容,省去教师在课堂上写板书的时间,有效提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有机化学这部分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复杂的分子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新知识,有效提高了教师在课堂授课时的时间利用率,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时间也更为紧凑。(三)改善教学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进行板书时,不能将板书的内容带到下一堂课中,导致每堂课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板书却需要重复书写,极大的浪费了教师的教学时间与学生的学习时间[5]。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已经用过的课件进行修改与补充,来减少重复备课与书写板书的时间,使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精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进而有效的提升课堂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物理化学这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重复利用课件中的压缩因子图与胶体模型,免去了课堂中的重复板书,同时也让学生更直观的去学习物理化学这部分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将教学时间与教学质量提高。

四、结语

媒体教学方式应用在大学化学中推动了现代化教学的进程,极大程度丰富了学生在课堂所学习的知识,但多媒体教学不应该被滥用,使用多媒体教学应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解决了许多传统教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师所要学习和掌握的,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育的优势,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更愿意学习,促进学生高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自娇.大学化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j].云南化工,2017,44(12):115-117 119.

[2]陈娜,王道林.多媒体技术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才智,2015(12):101-102.

[3]慈成刚,何丹凤.多媒体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2012(18):128-129.

[4]郭彩红,李兰,谢川,陈华.多媒体技术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03):115-116.

大学化学教学范文篇5

智慧教育无疑是当前备受关注的教育理念之一,但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大部分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一方面学者们积极探讨智慧教育概念起源、内涵与特征[1,2];另一方面当前的研究则不断构建智慧教育研究的理论体系与组织框架[3–7]。实际上目前关于智慧教育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文献中关于智慧教育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其一便是将智慧教育追溯至1997年钱学森提出的“大成智慧学”[1,8]。另一种说法便是起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并将智慧地球的理念融入各个行业,衍生出一系列智能化的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解决方案,其中就包括智慧教育[4,9]。其实从ibm的智慧教育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智慧教育更侧重于利用当下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来分析利用信息从而做出更佳的决定、预判问题和提前解决以及协调资源高效运作,进而推动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因此大部分学者[6,10,11]更倾向于接受黄荣怀、祝智庭等从教育信息化认识智慧教育的观点。黄荣怀教授[8]认为的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的观点,而祝智庭教授[12]从教育信息化角度提出智慧教育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然而正如郭红霞[13]在做相关文献研究综述时指出的那样,当前关于智慧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相对丰富,技术方面研究较少。在有限的智慧教育理念实践研究中大多数集中在中小学智慧课堂、电子书包的建设,相关研究属于黄怀荣教授提出的智慧教育第一境界“智慧教育环境”[8]。在大学课堂中关于智慧教育新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相对较少[14],一线教师实际操作缺乏相应指导原则和可借鉴的案例。本文以工科大学化学课程为例,基于大学化学课堂特殊的学情分析,从教学问题分析-利用智慧教育理念与方法解决问题的逻辑,总结智慧教育在一线课堂的实践经验。

2大学化学教学中智慧教育理念的实现途径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单纯地对智慧教育坐而论道是远远不够的,关键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智慧教学的理念与平台去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即智慧教育的实现途径。2.1大学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以笔者所授的大学化学课程为例,这是一门针对全校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本身涉及到较多的概念理解以及公式应用,旨在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能够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分析一些化学现象,进一步地用化学学科知识、思维和方法迁移应用解决未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问题,从而提升化学素养。然而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会接触化学的系统学习,因此这样一门课程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效果欠佳。另外在本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我们主要采用了直接讲授的模式,对于知识点基本遵循ppt呈现内容、情境问题(新知识点引入)、解释以及举例说明每个重点、反复强调重点、最后概括总结的步骤和逻辑讲述(知识构建)。这样的教学模式优点非常明显,教师对于课堂和教学节奏的控制程度高,对于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组织条理性好。然而弊端也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本属于被动接受,主动参与程度低,另外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学习缺乏有效且及时的反馈途径。基于这样的分析,作者认为这门课程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缺乏主动性主要表现在两点:其一学生在课后很少或者几乎不会花时间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上,因此所谓的慕课、微课等先进教学模式在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情况下都会变成存储的数据而已;另一方面学生课堂内参与程度也不高,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提问响应者只有少数几位学生,课堂例题练习时大部分学生都不动笔。(2)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个教与学的信息不对称对于教师而言至少体现在两个层次,第一对于所教的知识点教师不知道学生掌握了哪些以及还有哪些不清楚,第二则是对于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教师不知道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没有掌握。2.2问题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解决方案拟定。其实这两个问题在大学化学课堂长期且广泛存在,然而受各方因素制约一直缺乏有效且高效的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解决方案,一些学者尝试从教学模式[15]、教学方法[16]到试题形式[17]等不同角度推动大学化学课程的改革。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互联网科技、云存储以及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针对课堂互动和教学信息统计分析的智慧教学平台如雨课堂、微助教、蓝慕云等应运而生,为我们课堂革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解决方案。在本门课程中我们基于智慧教学理念,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尝试对传统的直接讲授模式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便是尽可能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根据建构主义理论[18],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就要求教学中讲台不再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争取做到每位参与者都有可能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至少兼任导演与演员的双重身份。另一个方面便是提高对课堂学情的掌控度,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及时了解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构建程度,有哪些地方没有明白,有哪些学生没有明白,然后针对课堂中的学习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重点。这样即使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班由于其学习情况的差异,课堂的教学节奏、不同重难点讲述的时间都是不同的,整个课堂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适配性。2.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出于以上目的,在大学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微助教”智慧教学平台对传统直接教授模式具体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设计(图1):(1)将传统直接讲授教学模式中的例题讲解改为全员参与的随堂练习。以前在讲授例题的时候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促使师生间互动,然而效果不佳,一道判断题一大半的学生既不选对也不选错。至于稍微复杂的计算题或者应用题学生们有的看ppt内容的切换、有的看教师在黑板上的推导,极少数学生会拿出笔和纸跟着演练。遇到课堂积极性稍微高点的班级也总是少数几个积极分子的表演。通过将例题改为习题后,一方面通过手机答题的方式增加了新鲜感,学生不会那么排斥;另外一方面应用平台可以记录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将此作为课堂参与的考核,对学生有一定的鞭策督促作用,因此随堂练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通过课堂习题和师生互动合理调控教师在课堂内一个教学节段讲述的时间长度。一般情况下,一堂45分钟的课会讲述1–2个知识点,而根据传统的直接讲授模式也就是说学生会连续不断地听教师从旧知识回顾、新知识引入、例题讲解、重点归纳唠叨至少20分钟甚至更长乃至贯穿整个45分钟。实际上让学生在这么长时间段一直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是相对比较困难的,而5–15分钟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时间长度[19]。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微课的时间长度一般都控制在5–7分钟,因为时间过长后面的时间内学习者的注意力不会那么集中。这实际上为我们在什么时候切换师生在课堂的角色提供了一个借鉴,在课堂中我们将一个知识点的教师独立讲述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一堂课中教师每个独立讲述时间之间我们会穿插课堂习题和师生互动。以上两方面主要都是利用智慧教学平台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3)提供有针对性的师生讨论。在学生通过手机app做完习题以后,接下来我们并不是直接讲题,一般会让部分学生站起来讲述他是怎么思考的。学生们戏谑地将课堂上的“针对性点名”总结成了一句流行广告语“哪里不会点哪里”,也就是说,做错的学生要把他们错误的思路暴露出来让全班同学引以为鉴。当然这样的操作还主要得益于智慧教学平台能够及时便捷地反馈学生答题情况,让课堂的教学信息更加透明。另外像计算题这样的题型在以前的课堂最多只能抽一位学生起来代表全班同学作答,教师根本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通过微助教平台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拍照上传,教师可以在1–2分钟的等待时间内通过电脑检查30–40名学生的完成情况,总结出学生的典型错误思路。(4)针对性地对知识点进行强调、阐释与归纳总结。在传统讲授模式中,我们对于一个知识点的解释几乎是固定的,也就是拿着一本教案不管哪个教学班级教师都会按部就班说完该说的话。当采用了智慧教学平台后,在引入知识点之后我们没有立马就解释,而是让学生完成精选的习题,而习题中一般都包含了对该知识点不同层次的理解。当学生完成习题后,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层次理解发生偏颇,这样我们会将学生犯错最多的地方着重强调和解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同的教学班实际上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如在笔者所带的四个教学班学习“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这个概念后,完成了一道相应习题,除了正确答案外,另外三个选项都是针对概念中不同定义理解的考查,如图2所示,不同班级不仅学习效果(正确率)差异大,就连认知难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随堂练习后的讨论以及针对性的讲解与强调我们都会根据不同教学班具体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讲述重点。这实际上是利用智慧教学平台解决我们设定的教学难点和学生真实的学习难点可能不一致的问题。2.4教学评价与反馈。对于本次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我们从两个层次进行了评价与反馈,第一就是是否解决或者改善了我们起初提出来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和教学过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二就是通过这样的改革是否能在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第一个问题我们主要通过微助教平台提供的分析数据和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调查采访来评估。从微助教平台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几个教学班级的出勤率都达到98%以上,课堂习题的参与率基本都在85%以上,具体参与率与相关习题难度和习题形式有一定关系,但是对于上传的课件学生的查阅率只有4%左右。从学生最后的调查中也有90%的学生直接反馈感觉改革后的课堂更加有趣,自己上课更投入了。由此我们认为借助微助教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后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但是对于课后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不大。至于课堂教学信息对称性方面,从图2中已经可以看出信息处理与反馈是这类教学工具的优势。因此本次改革对于我们最初分析提出的问题是有较大的改善。我们还对比了教学改革的班级与传统课堂班级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虽然不及格的学生少了一两个,但是通过智慧教学的班级平均成绩只提高了一两分,然而期末考试成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而在有限的教学班级内我们暂时没有发现教学改革后对最终考试成绩有显著提升。

3智慧教育实践总结

大学化学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大学化学;微型化模式;实践探讨

目前,从我国的大学化学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实验并没有得到相关的重视,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我国的传统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阻碍了化学实验的更好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大学化学实验的方式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后发现,微型化模式的实验非常适合大学化学的实验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检验化学理论的学习情况。

一、微型化模式大学化学实验产生的原由

化学实验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试剂、不同大小的化学容器、各种仪器。但是随着近年来化学实践设备与材料价格的不断增长,各大高校的化学实践的预算也在不断的增长,在无形中加大了各高校的预算。各高校的化学实验室限制了对学生开放的时间,这也从根本上影响了高校化学的教学质量。另化,化学实验中各种试剂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易燃、易爆、易腐蚀、有毒等等,这些危险一不小心就会危害到学生的健康和实验室的环境。要想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运用微型实验模式是非常好的举措。化学微型化实验模式是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的研究者开发的一种针对化学的实验方式。所谓的微型化学实验就是把所有的仪器转为小型的,在试验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化学试剂也只是原来试剂的10%或者更少。由于试剂的剂量较之前的减少了许多,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液体、废物也会相应的减少,不但保护了实验室的环境还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微型化化学试验有利也有弊。见下图。

二、大学化学实验微型化模式的有利条件及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化学实验的微型化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高校化学教学的发展。微型化模式的实验不仅华为可以运用高校的化学教学实验,还可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领域中。(一)化学实验微型化模式节省了实验费用。高校化学实验室运用微型化模式后,化学实验所涉及到的相关消耗品都有了相关的减少。微型化模式的化学实验把原本需要运用的化学试剂缩小到了原有的10%,这也从根本上节省了目前原本的化学试剂的费用。高校的化学实验经费和单位消耗量的减少,有利于学校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的进行化学实验。从一定的角度上来看,微型化模式有利于化学的教学。(二)化学实验微型化模式下实验更加安全。化学实验微型化模式的试剂的剂量只有原剂量10%,就学生角度而言,比运用全剂量的试剂更加的安全。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剂量较少,大大降低了实验过程中由操作不慎而引起的燃烧、爆炸、中毒的危险性。由于做实验所运用的剂量减少,实验室存储的化学试剂总量也会减少许多,更有利于实验室的安全。(三)化学实验微型化模式下可减少污染。化学实验微型化模式下各种化学试剂减少的同时,化学实验中所产生的各种气体、液体、废物总量也明显的减少,这也间接的影响了环境,由于各种废物的减少,对环境也起到了保护作用。另外,对在实验室中做实验的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是一种保护。例如:甲基橙的制备实验中,需要用到原料苯胺,苯胺的毒性较大,在合成的过程中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气体,对环境的污染也非常的大。甲基橙的制备实验运用了微型化改进后,不但有利于环境的改善,还减少了整体的污染。另外,学生在进行化学微型化实验的过程中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化学实验微型化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校化学实验微型化模式有许多的优点,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发现化学实验微型化模式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高校化学的微型化实验的仪器会较正常的实验小,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对需要的化学剂量加以掌握是比较困难的。其次,化学微型化模式下的化学药物使用量较小,对于某些有偏差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计算量的影响是有其较大的误差。最后,微型化模式没有相关的配套说明,在具体的实验过程里,教师需要有足够的经验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这对于教师来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化学实验在微型化模式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可以节省实验成本、提高安全上存在较大的优势。但是,科学实验是非常严谨的,微型化实验模式下不可能取代所的实验。我国高校的教育发展速度不断的加快,微型化实验模式会成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而且正在慢慢的影响着我国高校化学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玉琴.微型化实验在高校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9(05):92-93.

[2]姬建俊.基于微型化实验的化学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07):93.

大学化学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化学;课程德育;实例;实施策略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坚持立德树人”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完成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基本原则之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努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等,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1]。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中对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素质要求包括“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爱国、诚信、守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协作精神;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等等”[2]。新近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化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提出了化学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较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等工作的人才”[3]。因此,大学阶段的高等化学教育理应肩负起立德树人,培养高层次合格专业人才的时代重任。对此,高等化学教育工作者有着清醒的认识,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和工科化学教学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品德教育与化学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明确了德育教学目标,提供了诸多德育教学案例[4–7]。然而,时代在发展,学生特点和教学方式在变化,高等化学教育面临着挑战,在大学化学课程中进行课程德育实践也理应顺势而为。如何切实做到“不但教书,而且育人”,如何把大学化学专业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对于当前信息技术和时代大潮不断冲击下的大学化学教学是充满挑战的课题。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从国家层面对未来人才培养规格的“顶层设计”出发,对大学化学课程德育的内容进行了设计,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介绍了课程德育新实践,同时对有待完善之处做出了展望。

1课程德育内容的设计

化学作为重要的自然科学门类,其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战胜自我的历史。化学学科发展的轨迹蕴含着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启示的丰富案例,为课程德育提供了良好契机。笔者通过自身教学实践,对照人才培养规格,整合教学案例,突出新时代特点,设计了5个方面的德育内容,并把这些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应用于教学实践。1.1爱国主义情操教育。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旧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列强侵略和欺凌。在动荡艰苦的岁月中,我国科学家力学笃行,不计个人得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实践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老一辈化学家正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爱国科学家的缩影,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报国心切、以身许国的民族精神。例如,有机化学家曾昭抡先生在抗战岁月里,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坚持教学科研[8]。物理化学家唐敖庆先生根据国家需要参与创建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化学系,为我国理论化学事业和吉林大学化学学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9]。物理化学家傅鹰先生提出“应当将我们的(研究)兴趣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并且身体力行将自己在胶体和表面化学领域的理论造诣应用于石油开采、矿物加工等工农业生产实践上[10]。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徐光宪先生坚持“立足基础研究,面向国家目标”的研究理念,接受有关稀土元素分离提纯的国防科研任务,提出了稀土串级萃取理论,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和应用大国的飞跃[11]。回顾老一辈化学家的生平,他们往往既是治学严谨的科学家,又是诲人不倦的教育家,他们将科学报国的理想,落实到平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通过点滴小事感染着学生。在绪论课中,可以把以上老一辈化学家作为我国化学二级学科的代表人物加以介绍,既可以使学生对各二级学科产生形象而深刻的印象,又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此外,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教师在为学生讲授老一辈化学家光辉事迹的同时,也是对自身师德修养的一种鞭策和鼓舞,这对于摒弃浮躁、潜心治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协作精神教育。随着人类科学进程的不断发展,科学研究中学科内部交叉、学科与学科之间交叉的特征日益突出,发扬恪尽职守、相互协同的团队协作精神,开展科研攻关显得愈发重要。老一辈化学家在团队合作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三家单位在上海协同研究,发扬顾全大局、攻坚克难、不计名利的团队合作精神,成功实现了世界上首个牛胰岛素晶体的人工全合成[12]。同一时期,全国多个省市的科研机构集体投入到疟疾防治药物的研制中[13]。作为对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现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屠呦呦先生在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中提到,“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14]。当前我国的科研条件和水平早已今非昔比,但是所面临的世界范围内的科研竞争压力更加巨大。因此,坚持发扬敬业乐群的团队协作精神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到组成团队参加科技创新,再到毕业论文阶段的协作攻关,处处都可以体现团队合作精神,这也为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融入团队、高效工作奠定了基础。笔者目前主持的校级“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团队成员包括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通过定期组织科研组会和不定期组织团队活动等形式,实现了他们在学习经验、学习资源和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分享和协作,团队成员的事迹和成果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精神教育的生动实例。1.3社会责任感教育。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工作者在潜心探索自然奥秘的同时,应该积极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和社会影响力来服务社会。换言之,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应该是科学工作者所具备的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诺贝尔奖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奖项。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他对人类社会的回馈。比利时工业化学家索尔维资助举办索尔维物理学和化学会议,致力于支持和发展在物理学、化学及其交叉领域的研究,同时还面向社会大众开展围绕科学前沿的科普讲座[15]。诺贝尔和索尔维都经历了“潜心科学研究−利用科学技术创造财富−反哺科学和社会事业”这样一条路径,他们的光辉事迹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值得科学工作者学习。当然,人的能力有大小,不是所有的科学工作者都具备资助科学和社会事业的经济实力,但是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社会作用。例如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6];美国化学家鲍林于1954年因在化学键研究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因在推动核大国缔结禁止核试验条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的人生经历是科学家的科学贡献和社会贡献兼顾的典范[17]。相反,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合成氨领域的杰出工作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但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却盲目地投入到为德国军方研制化学武器的任务中,这一行为严重地损害了他作为著名科学家的良好声誉[18],他的矛盾人生值得我们警醒。我们应该谨记,无论贡献大小,对社会的回馈和奉献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是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我们也应当明白,把自身的聪明才智和社会影响力奉献给人类的正义和进步事业,是每一位科学工作者应该恪守的准则。1.4创新创业精神教育。人生没有坦途,科学研究更没有坦途,如何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荣誉不自满是考验我们每个人的难题。许多化学家的事迹为我们揭示了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居里夫人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位女性科学工作者挑战自我、不断进取的史诗[19];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化学家下村修虽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但是通过自身努力、积极进取,在艰苦条件下从事研究,最终获得了科学研究上的成功[20]。这种对于科学研究的执着追求和不断挑战自我的创新创业精神值得所有科学工作者学习。纵观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他们最缺乏的恐怕就是这种挑战自我的创新创业精神。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所采取的相应教学策略是,在理论课上坚持启发性原则,教学内容上适当“留白”,要求学生通过课后阅读或查阅文献资料解决问题,使之体验探索的艰辛和随之产生的成就感,实验课上面对学生由于基本操作不过关所产生的失误和失败,不放松、不放弃,即使远超过了授课时间,也要求其反复练习。有过这样经历的学生在实验报告上曾经写下如下的感言:这次课让我学会了坚持。此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授课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介绍著名科学家的奋斗事迹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追踪优秀学生的成长轨迹开展朋辈教育等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在创新创业精神教育方面收到成效。1.5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教育。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承科学知识,更在于使学习者获取创造科学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科学教育过程中重视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教育相当重要。化学学科的每一次重大创新都充满了大胆猜测和小心论证:如拉瓦锡氧化学说的建立、维勒实现尿素的人工合成、阿累尼乌斯电离理论的提出,……,这些化学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无不向我们昭示着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思辨精神之于科学创新的可贵。即使在科学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的今天,化学学科“大厦”的建造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例如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已经填满,是否意味着元素发现之旅的终结?元素铌和钨的电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三大规律相悖的现象如何解释?化学学科能否建立起类似物理学中万有引力定律的统一规律来解释纷繁复杂的物质结构和性质?这些话题都可以作为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素材,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换言之,高等化学教育中应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被现有知识所束缚,做“怀疑派的化学家”。

2课程德育的实践

将以上设计的德育内容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是有效实践课程德育的关键问题。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到教学形式,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探索。下面是结合笔者的课程德育实践,提出的两点实施办法。2.1教师讲授。教师讲授是实施课程德育的主要形式,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在课程知识点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适度地将话题引向德育内容。例如,在讲授胶体界面化学时介绍傅鹰先生的生平,引出老一辈化学家以身许国的爱国事迹,借以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讲授有机合成和天然产物化学时,介绍老一辈科学家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实现结晶牛胰岛素人工合成和发现青蒿素的实例;在讲授电负性和杂化轨道理论等知识点时,介绍鲍林在世界和平运动中的贡献,引发学生关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的思考等等。这一过程要注意夹叙夹议,并适当“留白”。同时还应把握德育内容的时代性和趣味性,除了介绍经典的人物和事件之外,要不断补充鲜活的实例,做到常教、常新,并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手段,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德育内容,避免简单说教。此外,作为课程德育的主导者,教师应该做到言教和身教并重,用自己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感染学生。德育也不仅仅局限在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在课后辅导答疑、指导毕业论文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都可以进行德育,“润物细无声”是德育的更高境界。2.2学生自我教育。要想获得较好的德育效果,只依靠教师的讲授很显然是不够的。通过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朋辈教育的重要途径。笔者检验学生自学效果、巩固学生自我教育和朋辈教育成果的方式包括开展学生课堂演讲和课程短文撰写。特别是对于一些能够培养学生思辨精神的德育内容更适合于通过演讲和撰写来实施。例如,可以针对与课程相关的热门社会话题,如“我们恨化学”的广告、对二甲苯(px)公众事件、转基因食品等,引而不发,教师讲授点到为止,留给学生去查找资料、进行讨论,之后开展课堂演讲和短文撰写。探讨与科学相关的人文话题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笔者学生的课堂演讲和课程短文中不乏针对“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等开放性问题的讨论。此外,还应鼓励学生针对教师讲授内容进行讨论和发挥。例如有学生发现在写入教科书的诸多基本化学原理中,中国科学家做出的贡献只有徐光宪的“n 0.7l”规则一例,以此为契机撰写了关于徐光宪先生生平的短文并做了阐发;有学生对教师讲授中提到的居里夫人生平产生了兴趣,撰写了相关短文并对女性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讨论;有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侯氏制碱法”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讨论。以上的材料准备和成果汇报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部分学生发表的演讲或撰写的短文,一旦向全班学生公开,甚至通过教学平台向校内外公开,必然会引起更大范围的反响,这种同龄人之间的朋辈教育获得的德育效果会更持久。

3结语

大学化学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师范生;化学实验技能;实验教学能力

1研究的必要性

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年轻教师的职责,同时还被新时代赋予了教师职后培训的新使命,需要承担“国培”、“省培”等很多项目的实施.做好这些工作,需要高等师范院校密切了解基础教育.化学学科具有“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化学实验教学在中学、大学均具有独特而不容忽视的作用.近年来,许多师范院校的相关研究显示:种种改革举措的实施对提升高师生化学实验综合能力效果并不显著.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是提高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增强人才培养效果的基础[1-2].顾明远先生也曾提出:“当前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大学和中学的衔接”[3].回顾新课程改革,中学化学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等方面均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尤其是实验的内涵日渐丰富.课程改革直接对中学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势必对高师院校化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学习的终极目标应是“学以致用”,但高考制度改革和招生规模盲目扩大及其他一些因素,导致高师生的化学实验技能仍为薄弱,尤其与中学教师所需要的实验教学能力并不相符合.因此,研究大学与中学在化学课程尤其是实验上的衔接有着现实意义.

2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2.1高中化学实验设置及实施现状

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无论人教版、苏教版和鲁科版,一方面沿袭将实验分散于对应专题的一贯做法,如人教版、苏教版和鲁科版化学1和化学2各种类别的实验总数分别高达58、96、107个之多[4].另一方面,均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单独设置《实验化学》选修模块.这些设置既突出“实验是化学的核心”学科思想,又以系统化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深化认识.当前高考对实验的考核仅以选择题和实验问答题形式考核基础内容,甚少涉及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优化,同时因教学时间、设备、师资配置等多方面原因,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大程度依旧呈现“带学生观看实验视频、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旧面貌,教材设置的实验虽多,但很多实验只看视频或教师讲解实验并不直接操作,学生印象不深,实验能力并不能提高.因此纵然课程设置再科学合理,化学实验再增强了灵活性,但皆因缺乏对化学实验能力的评价,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不行,综合实验技能更谈不上.

2.2高师化学实验设置和实施教学现状

高师实验课程体系在设置、内容、开课时间上过多依附于理论课程,过分强调课程的独立性,对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结合重视不够;实验技能的训练则单纯依附教师,方式过于单调,实验活动形式单一;理论课数量多于实验课,学生缺乏足够的操作训练;部分实验内容陈旧或重复出现,实验手段缺乏时代气息;按部就班的实验报告册,诱导学生滋生懒惰情绪,扼杀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优化方面的求知欲;高师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化学实验设备,但局限于课本上的演示或验证性实验,没有发挥其应有功能,导致未来的中学教学陷入“两难境地”—-学的无用,用的未学.调查发现高中教材中出现的先进仪器如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元素分析仪、核磁共振仪、反渗透膜、熔点仪、数字密度计等,中学老师自己都不认识、不清楚.同时,与中学构建校本课程的现状相比,高师的统编教材教材建设相对滞后,实验内容与中学化学实验的联系更是极为薄弱,未能体现培养“化学教师”这一根本目标和师范特色.

3实验教学优化改革

无机化学实验是高师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与中学化学实验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是中学与大学化学的衔接课程,是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实验创新能力的基础课程,是学好化学实验的关键.目前的无机化学教材内容详尽丰富,覆盖面全,但与现行中学化学实验内容相比,仍有较大出入[5].因此,紧密结合中学化学相关实验内容和教学模式开展高师无机化学实验改革很有必要[6].

3.1做好学情及教学分析

当前师范类化学专业的学生,高中时选学的是理化生综合,而大学里不仅要学习多门化学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化学教学论.未来的中学化学教师工作要求他们要将两者完美结合.通过调查与访谈,大一新生多数觉得无论是实验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与高中都大相径庭,适应困难.同时,高师院校配备的实验老师基本上都是学科的专业老师,在实验教学上比较侧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和验证实验的结果,直接把实验步骤给出,原理一讲,学生只管做实验,得结论;缺乏教学理念,对需要创设什么样的实验教学情境,学生喜欢什么,这个实验有什么用,可以采用什么不同的实验方式和实验活动,缺少思考;缺乏实验过程的引导,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分析、处理方法,教师引导较少.从实验能力上看,大学教师老是抱怨现在的大学生实验态度、基本操作、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报告书写等能力表现差,其实说到底,大学实验老师并不了解新课改及高考环境下学生在化学实验上达到何种水平,忽视了两阶段化学实验间的种种“脱节”.这些事实同时影响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提升.究其原因,中高考制度改革、大学扩招难逃其责;而两阶段从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到老师教学方法上均差别迥异,无形中延长了新生的适应期.因此,深入了解新生之前的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实验能力、兴趣等,制定相应的措施是帮助高师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化学实验学习的根本.

3.2促进实验教师教学观念转变

戴安邦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是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同时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7]”.大学教育以自学为主,但学生始终需要教师适当的指导.当前高等师范化学教育多侧重于个人实验操作技能熟练程度的培养,而中学老师需要的是实验教学技能的应用,两者有显著差异.因此,应进一步转变大学实验教师的教学思想,在重视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结合教学论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融入实验的教学功能.实验老师应明确高师生是未来中学教师的主力军,实验教学着眼于未来,保证在未来的中学教学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化学教师应树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实验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信息,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3.3调整并规范实验教学体系

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师范教育提高学生对未来中学教学工作的适应性,科学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至关重要.我们提出“三层一线”实验教学体系,即化学实验基础、综合提高实验和专业研究实验3个层次,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线;化学专业实验课设置应多于理论课;多角度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努力使实验体系和内容趋于科学和完善.

3.3.1重视基本操作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的重点是熟练而规范的操作,这是后续化学课程顺利进行及提高实验技能的保障.传统的“典型示范、动作分解、反复练习和及时纠错”的规范化操作意识及基本训练应确保,保障大型实验仪器的选择、组装和系列实验的操作都能准确有序,为实验创新能力发展奠定基础.影响实验教学效果重要的因素是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应该具有先进性和综合性,实验方法则应以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为主[8-9].科技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值得探讨.目前我们采取的方法有: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课前仔细观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相关视频,并自行整理要点儿,初步熟悉基本操作;鼓励学生录制个人实验视频,课下反复播放寻找失误之处,并借助重复练习来矫正;鼓励学生交流优秀实验视频,方便日后在中学教学中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中征集“规范实验操作”的策略和方案.

3.3.2引导学生创新实验

高考对实验的考核除了仪器应用相关的基础操作,主要是实验的纠错、改进、设计和评价,对教师而言自主创新和设计新实验的能力必不可缺.在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自主增加设计性明显的综合实验,并削减重复性、验证性实验,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好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多为“课前仓促预习、课堂照本实验、课后教师评阅”,“注入式”教学,危害极大.河北工业大学提出的无机实验课教学模式[10](见图1),体现了探究式教学理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实验过程均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操作检验,教师负责组织、指导、建议、评价并汇总,值得借鉴.

3.3.3规范实验技能考核

常规的实验评价机制过多侧重基础知识的书面考核和基本操作的规范考核,缺乏最重要的“实验过程跟踪评价”.实验能力的评价问题通过综合评定实验成绩的机制可得以解决,即兼顾多种成绩但调整其比重,如笔试成绩15%、平时实验成绩55%(其中预习30%)、期末实验操作成绩30%,督促学生重视实验过程.

4完善实验教学方法

新课程对中学教师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达到新课程目标.教师运用扎实的化学学科知识和娴熟的实验技能,结合一定的实验策略,运用观察、操作和思维三种相互影响和交叉的心理活动,去解决某个特定的化学实验问题,提高实验教学能力.同时,采取与中学老师互动讨论学习的方式,如开学初邀请优秀的化学老师给新生讲解高中化学实验考试、实验教学的要点;定期请中学老师参与学生实验课,给学生做演示实验和常见的改进实验,指导学生注意事项;带领学生参与中学化学实验课,观察中学生在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熟悉中学实验教学环境,提升实验操作和教学技能.

5结语

大学教育是中学教育的延续,中学是师范生的回归之处.中学实验教学水平影响着高师化学新生基本实验技能,而高师生毕业时的实验技能会在中学化学教学起决定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中学化学老师的实验教学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等师范的教学改革也在深入进行,研究两个阶段教学工作的衔接,对提高师范教育质量将会产生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树永,张剑荣,陈六平.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措施初探[j].大学化学,2009,24(4):24-28.

[2]黄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z2):55-56.

[3]余立.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志华,张义建,沈良,等,浅谈新课标下高师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大学化学,2007,22(6):35.

[5]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无机化学实验[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梁华定,陈素清,林勇强.从中学化学实验看高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j].台州学院学报,2012,34(6):63.

[7]杨宝华,张爱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检验医学教育,2009,16(1):37-39.

[8]任玉杰,吴海霞,胡方,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7,22(5):11-13.

[9]赵朝晖,邹汉波,梁红,等.化工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83-85.

大学化学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改进;实验课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着眼于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求实态度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化学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目前,学校教学方式偏于传统,主要分为基础知识讲解和基础实验技能。老师讲述理论知识,实验课本中包含全面详细的实验原理,仪器药品,过程,思考与讨论。学生只需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课程,撰写报告。实验报告是老师对学生课程评价最重要的部分,逐渐学生对实验课程变成了“依葫芦画瓢”,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理解学科技术和方法。本文从高校的教学特点及现状,以有机化学实验思考,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学习客观实际,对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提出了一些体会和建议。

1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配置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一般包括无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等,本校有机化学实验数量和学分上均最高,表1是本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设置,共安排了16个实验,在安排上可以看出老师的初衷,分为基础操作实验和合成实验,由简到繁,每一个合成实验都包含了一个新的化学反应,希望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理论原理。但个人认为课程过于追求实验的全面性,从表中可以看出所有的实验都是以回流、蒸馏为基础,加以重结晶提纯,减压抽滤展开的一系列有机物的合成,参与几个实验便可以掌握实验的要点,其他实验即变为机械重复,并且每一个实验至少6个小时,耗时长,容易引起实验热情疲劳。如果减少实验内容,改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增加思考,实验可能更好。

2有机化学实验体会

通过对本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思考和分析,总结出以下体会:(1)通过实验学习,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原理和实验条件。以表1中的乙酸正丁酯实验为例,乙酸和正丁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正丁酯,加过量乙酸,采用水分分离器分离生成的水。实验前需要做好理论预习及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想,试验完成后也常对试验过程进行回忆,总结失误,并将原理和试验过程图像相结合,通过对不同反应的有机实验学习,使得化学反应过程及结果不只停留在书面和推理中,而是直观地的感官认识和理解,之后遇到同类型试验有时甚至没做实验也能推测化学反应过程的景象。(2)实验课程侧重于流程式的完成相关实验,学生缺乏主动性。实验课堂包括对理论知识的讲述和对实验器材操作的演示,教材对药品规格的使用,步骤有详细的论述,规避了很多错误的细节。即使有理论实验的提示,因缺乏严谨求真的态度,依然会存在意料之外的实验结果。以表1中的8-羟基喹啉合成实验为例,即便书本中已经列出了实验步骤,因为水蒸气蒸馏也会发生偏差,如果能分析自己的蒸馏方式与成功实验的差别在哪里,如何通过控制水蒸汽发生器的温度防止回流达到实验成功,将思考融入在实验当中,学会思考也能达到实验的目的。(3)因教学设施条件等影响,学校的实验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实验课程的要求,教师只能选择通过已有的设备、药品仪器进行讲解,同时需要考虑经济性。为节省药品的使用量,教师会提前删改复杂实验的操作内容,保证实验的安全和可操作性。以表1对硝基苯甲酸实验为例,因为反应速度随着硫酸的浓度和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老师对实验流程步骤进行了修改,选取5~10ml,沸腾至全部溶解,不溶则继续加2~3ml,而且严格控制加酸时间。因为没有对实验的修改进行更深的思考,即便能够理解整个过程,有从实验体会上依然会差很多。(4)课程容错机制较差,学生实验错误就不能得高分。实验成绩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成绩则是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评价,实验报告成了实验成绩的主导部分。学生逐渐为了撰写优秀的报告,不去注重实验过程,更看重实验结果。预习报告变成了“抄写”,学生对实验报告思考讨论开始通过查阅寻找标准答案,追求完美的实验数据。笔者认为实验报告需要更注重“思”,思应该包含对实验过程的疑问与分析,对实验缺点的改进,教师应该更看重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思想学习的过程,这样能更好的鼓励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动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进建议

大学化学实验的目的不仅是需要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正确和熟悉地学会实验操作技能,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应侧重于学生掌握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分析问题,主动解决问题。(1)优化实验评分标准。实验评分时不只追求实验的正确性,总结实验的失败原因也能达到实验的效果。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不全、环境条件、药品污染都可能是实验失败的原因,操作不当就会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例如分析中的滴定实验,溶液的滴加速度会对最后的实验现象产生很大的影响,半滴的滴加与否是需要通过多次反复操作练习来掌握滴定技能。学生若能够总结提炼失败的实验。主观,客观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方法,提交合理真实的实验报告并在以后的实验中改进,笔者认为才是化学实验真正的内涵。(2)学生实验课程分层设置。不追求学生完成实验的数量,改为追求质量。针对学生的情况开展深度不一的教学,部分学生只需完成基本化学实验,针对部分有兴趣且有精力的同学可对其实验的各个环节提出更高要求,如自己完成实验原理学习,独立编制实验过程方法,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总结等。(3)拓宽实验室使用和管理方法。例如设立学生实验室管理员助理,让合适的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使其能沉下心去好好的学习,能协助实验室老师开展日常教学,甚至在部分时候可以让学生试讲实验课。(4)鼓励学生课余参与各类研究活动。鼓励以后愿意从事化学专业的研究并有相关天赋的同学参与到学校各教研室的各类研究项目中,或给与题目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设计实验工具。使其学会查找阅读各类中英文献,会设计基本的实验,学习如何撰写科技论文,了解熟悉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研究及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5)构建开放型实验教学。建议学校设立开放型实验室和更多的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既能夯实化学实验理论基础又能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针对有机化学实验耗时、危险系数高的因素,与虚拟平台合作,提供更安全、开放、绿色化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学习,使得教学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

[1]赵华绒,秦敏锐,蔡黄菊,等.如何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在探究型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02):153-156.

[2]彭敬东,马学兵.综合性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施[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259-263.

[3]严华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和改进[j].科技资讯,2014,12(29):198.

[4]吴世新.试析学生化学实验失败的原因[j].咸宁学院学报,2004,(03):107-108.

[5]丰九英,高利军.普通本科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4,42(14):206-207.

大学化学教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化学类;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目标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除了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还需要具备发现、分析和综合性的解决复杂化学和化学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家国情怀和国际化视野,能在化学、化工、制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领军人才的能力并敢于担当。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本科四年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的检验[1]。本科毕业设计能够有序、高质量的进行,需要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然而,在近五年的毕业设计管理过程中发现,在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中,对毕业设计(论文)虽然一直在持续改进,但在化学类毕业设计(论文)情况并不乐观,学生和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管理效果不理想,设计和论文质量不高[2]。化学类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与其他专业不同,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文献、跟导师讨论后确定实验方案,并长时间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数据分析并撰写论文。整个过程需要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全程参与[3]。学生需要积极思考,根据教师任务书设计实验方案,阅读文献,翻译文献,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并分析数据,撰写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和毕业论文撰写并答辩。教师需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并未学生提供实验平台,为学生购买仪器、试剂,付测试费,为学生下达任务书,对学生的论文翻译、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阅、修改,并评阅其他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1~2篇。毕业设计管理人员需要及时通知教师上报课题、对课题进行审核、组织学生和教师双选,设定开题报告、论文翻译、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的截止时间,并在截止日期之前督促教师和学生完成相应工作,最后整理归档毕业设计(论文)所有资料。以上环节,若果有一方不配合,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进程将会被限制[4]。根据近五年化学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借鉴其他院校和专业在毕业设计(论文)上的新举措,提出一些改进本科毕业设计的建议措施。

1现阶段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首先是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不够重视。毕业设计安排在四年制学习第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区别于以往的集中教学和课堂教学,毕业设计是一学生一导师。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每天监督指导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所以部分学生思想松散,认为毕业设计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的进入实验室,甚至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就是走形式。再加上部分学籍有异动的学生本身就经常拖沓,其他学生也效仿拖延,浪费了做毕业设计(论文)大量宝贵的时间。其次是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研究生复试和学籍异动生的重修补考冲突。本科学习的最后一学期也是毕业择业的高峰期,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实习[5];考研复试也在三月底四月初进行,近几年复试的权重也越来越大,学生非常重视,也就忽略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进程。再有就是毕业设计(论文)中表现出的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差,外文阅读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不强,直接用研究生的部分数据,避难就易,只求通过等问题。(2)教师方面目前,高校的多数教师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繁重,部分教师还承担产业研发工作,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时间偏少,精力投入不够。也有部分教师觉得知道本科毕业设计有困难,一是觉得本科毕业设计耗时耗力,工作量却很少;另外,本科生进实验室时间较短,很难出成果,科研实验室本身就比较拥挤,还要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试剂、仪器,花费精力为本科生修改论文。也有部分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指导、评审等程序不够严格,对于平时表现不积极如很少进实验室的学生也予以通过并在导师评分时打出高分,影响了其他导师所指导学生积极性。也有部分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中后期才发现学生学习、毕业设计存在困难,到了毕业设计(论文)截止日期学生的相关工作迟迟无法完成,教师只能请研究生帮忙,争取让学生顺利毕业,但是其实内心多有不满,在下一年毕业设计课题申报时不肯再指导本科生。(3)管理方面学院对于教师指导学生缺乏有力的奖惩措施,对教师是否填报毕业设计课题,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业务明确说法,根据教师意愿自愿填报。学校对于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量认定为仅仅相当于一片科研论文通讯作者的1/5,学院层面也缺乏鼓励措施。另外,对学生也没有提出明确具体要求,缺乏对毕业设计提出全面的质量要求和合理的成绩评定办法。指导教师多数情况对学生没有要求,缺少过程性监督检查。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过于宽松,分析2015年之前三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情况可知,共有200多名学生做本科毕业设计,除一位同学自愿放弃外,其他同学的毕业设计全部通过。由于学院不够重视,毕业设计线上管理操作基本由毕业设计秘书一个人完成,包括需要进行质量把关的开题报告的审核评价和毕业设计答辩的意见录入等重要环节。由于毕业设计秘书工作量大,对单个学生的情况无法全面掌控,评价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另外,目前毕业设计由导师打分(40%),评阅教师打分(20%),答辩小组打分(40%),大部分分数权限在教师手里,教师给自己学生分数都在35分以上,答辩小组打分也比较中庸,拉不开成绩看,所以学生总成绩缺乏一定的客观性。

2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和成效

从2015年期起,鉴于化学类毕业设计(论文)(论文)的现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人数较少,生师比小于1∶1,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本科生导师,为本科生定制并发放实验记录本,实现学生从大一开始接受导师一对一指导,接触科研前沿信息,培养专业兴趣,通过导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新训练计划等实现大学四年科研连贯性。学生经过前三年的积累,完成了对所学专业和所做的科研项目的深入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素材,对毕业设计(论文)消除了恐惧感,对于毕业设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构思,能够更好地开展毕业论文。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了解学科前沿信息,拓展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通过不断地构思和践行研究方向的实验方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近几年,学校和学院对本科生教学和本科生培养越来越重视,学校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毕业设计等环节,学院每年为本科生导师单独划分工作量,学生在本科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或者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导师有相应的工作量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2)实施本科毕业东南大学从2015年开始全面实施本科生毕业,并提供知网和维普系统供学生使用。达不到院系要求的比例要求不得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学生为了能够顺利参加答辩,提前开始毕业论文的撰写,文献综述部分也更加仔细的阅读、分析、总结。通过实施,让学生认识到学术不端的严重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3)学校和学院层面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东南大学2017年出台了《东南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从选题、成果形式、指导教师的职责与作用、对学生的要求、答辩、成绩评定等方面具体规范了毕业设计(论文),并且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导师的工作量,对于获得院级、校级和省级毕业设计(论文)的导师额外奖励工作量,对学生和导师提出了更加明确的任务和要求,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学院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管理毕业设计相关事宜,根据工作计划及时提醒学生、指导教师和系主任完成相关流程,加强过程性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以上政策的实施,学生的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和国际化视野都得到了提升。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近三年共有225名学生参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两项,省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一项,校级优秀毕业论文6项,院级优秀毕业论文45篇。基于本科毕业论文以第一作者在jacs、am等国际期刊10篇,以第一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取得突出成果。毕业生毕业后,50%以上到国内一流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到国外一流大学出国深造率超10%,其他学生进入到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南京朗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3结语

提高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需要学校、学院从各方面为导师和学生提供制度保障,提高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渗透到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去,持续不断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设计和研究,从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有获得荣誉感和满足感,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大学四年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通过化学类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性训练,使学生能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勇于创新,引领未来,具有成为领军人才的潜力,实现化学类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华南,李芬,曹小华,等.化工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一体化模式探索[j].广州化工,2020,48(16):203-212.

[2]陈旭升,刘中美,周丽,等.依托科研课题探索和实践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8,9(38):140-142.

[3]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4]华宇鹏,孟根其其格.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5(10):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