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十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04-09 06:20:28 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版权声明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1

姚乾文

4月22日至26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清华伟新教育扶贫项目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专题培训”活动。短短几天的培训学习,让我真切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对成就孩子健康人生的现实性和重要意义。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在培训过程中,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心理健康专家教授做了精彩的讲座,虽是视频讲座,却是实时的,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通过理论学习、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从专家们的讲座中,我深深地认识到,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嘴头上说说,也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就能实现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学校日常活动就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感受一:和谐的团队精神,助进步;

感受二:认识心理健康重要,促发展;

感受三:提高自身素质,助成长;

感受四: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感受五: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通过这次培训,我觉得学校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对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培训工作。向老师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及方法,并要求班主任和老师在自己班内尝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扩大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2

2013年8月23日“有幸”参加了3013年江苏省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班,“走运”聆听了江苏省委教育纪工委蒋书记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受益匪浅,体会颇多。

一、重新认识了“健康”、“心理健康”

蒋书记在报告开始前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是健康?”培训班的老师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我也思量着健康的标准:应该是一种积极且持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表现为身心无恙、品行端正,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和谐……但是听了蒋书记转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的定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还是让我自惭形秽。这也让我觉得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仅停留在关心学生的“身”“心”方面,还应该在大学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去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当然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显然是一门庞大复杂的系统学问,不可能紧靠辅导员一人之力就能解决,它需要学生本人、学生家庭、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各方的合力才有可能解决。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之一,在倍感荣幸之余也有些许压力,担心自己能力有限,误人子弟,虽然这份担心有点夸张,但是作为辅导员老师还是应该力求尽善尽美,严格要求自己,在辅导学生前扪心问一下,自己凭什么去辅导学生,这样才会更加有责任使命。让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辅导同时,自己也快快的成长起来。当然短时间内成长的快,也就意味着成长伴随的“痛苦”来的也越加猛烈,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多学习,多锻炼,争取让自己有能力、有方法去为学生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与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我在做兼职辅导员老师前,在学生工作岗位历经班长、协会主席、学工处助理,加起来已经4年多了,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积极肯干、身心健康的人,却一直没能有机会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遗憾之余多了一份庆幸,庆幸的是接下来我将担任学院心理自助中心的指导老师,对于这份熟悉但并不擅长的工作,相信我还有很长的学习之路要走,因此肩负重任,所以更需加倍努力,在这里也悄悄许下一个愿望,争取在未来的时间里通过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能够更加专业的去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方面的困难之余也多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回到报告来,其实听了蒋书记的报告,我还是体会颇多,辅导员老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之一,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育人技能外,更需要的是辅导员老师本身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辅导员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刚刚入学的新生同学们眼中,辅导员老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权威者--甚至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因此辅导员老师的言谈风度、待人接物……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所以,辅导员老师更需要有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这也是不久的将来和新生同学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包括我在内,期许每一位辅导员老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身的人格,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更好的去“辅导”学生。假如有一天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在一起有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不是一种紧张、如坐针毡的感觉,我想这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辅导员老师了。

二、诱发学生心理波动的原因

正如报告中蒋书记所说,我们的学生目前正处于一个“高压”社会,来自竞争、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甚至是家庭、恋爱……各方面的压力,学生在大学校园里面会遇到各种不可测的变数,引发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上升,也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是啊,我也是亲身经历过的人,身边也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同学让我意识到这一点,在大学校园里面正是这些不可测的变数是诱发学生心理波动的主要原因,在报告现场淮海工学院的辅导员老师分享的两个案例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审视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个人也是存在着些许不足,还是刚才说的那句话,让自己快快成长起来,吃点苦、受点累不要紧,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误人子弟”。所以辅导员老师们,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了。

三、辅导员要有“品”:谦虚、随和、公平……

不管是处理好辅导员老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还是处理好学校事务、学生之间的关系来说,都必须谦虚、随和、公平又不失严格……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其他问题时,要有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一些商量、多一些沟通,或者和学生经常性的多一些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辅导员老师更需要心胸宽广一些,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胸怀,甚至要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学生的批评,宽以待人,多一些理解、关怀和友爱之心。这样在给学生做好示范的同时也会使做人做事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育人同时自己也要学会减压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3

参加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 感受颇多。先听了韩老师,陈老师的关于心理健康这门课的设置,教法,耿老师的学校心理案例等。他们都通过不同案例结合理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过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体实施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还要针对学生关键时期的心理变化进行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这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好后面的培训课程,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4

关键词:煤矿职工培养;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在新形势下,煤矿职工的生产环境产生较大改变。为能够使煤矿作业能够适应企业的变化,需要对煤矿职工开展职工培训工作。从而使煤矿职工的思想更加稳定,提升队伍凝聚力,更好地展开管理工作。

一、对煤矿职工开展培训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煤矿行业属于高风险作业,煤矿企业规模较大,人员复杂,生产任务繁重。煤矿职工一方面要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正常,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另一方面,煤矿职工还要保卫企业员工的人身和利益不受侵害。因此,在保卫工作中,煤矿职工有时候会遇上不轨之徒,在搏斗中可能出现意外。因而煤矿职工应该有时刻准备战斗的觉悟。所以,要重视对煤矿职工进行职工培训的开展工作。进而树立起岗位的正确价值观,并培养良好的奉献精神。

二、新形势下对煤矿职工开展职工培训及心理健康工作的方法

综上,笔者对煤矿职工开展培训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为促进煤矿职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煤矿企业应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加强对职工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加强职工培训素质培训

为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的新变化,使企业的煤矿作业提供更好的服务,需要对煤矿职工加强职工培训素质培训。首先,要提升煤矿职工的能力水平。对煤矿职工进行岗位培训,纠正其错误的岗位认知,提高岗位认同感、责任感。使煤矿职工能够树立全新的工作观、价值观,忠于职守,正确处理企业中的各类安全事件。其次,落实煤矿职工的职工培训工作。同时,还要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学习,确保每个煤矿职工都熟悉应急预案的开启方法。最后,健全职工培训管理制度。主要是对职工培训的培训工作、考核方式进行规范。以健全的制度保证职工培训工作的开展,切实解决煤矿职工的思想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二)人性化展开职工培训工作

在煤矿企业中,职工群众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培训工作的开展要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地开展工作。其一是统一煤矿职工的思想。煤矿职工是企业职工群众的重要部分,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煤矿职工也应当和其他的员工一样,应该得到尊重、认同。而保卫人也应正视岗位的内在价值,忠于职守,爱护岗位。其二,关爱煤矿职工。每个人的性格、境遇有所不同。因此,在职工培训工作中,要基于煤矿职工的思想状况、工作状态进行。对于煤矿职工的诉求,要在合理范围内给予正确回应。最后,通过职工培训激励煤矿职工。对于存在思想偏差的煤矿职工,要了解其思想问题。进而从政治角度与煤矿职工交流,纠正其错误认知,使其克服自卑、不安分等思想,重拾信心。煤矿职工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问题时,要尽量提供合理帮助。工作认真、业绩显著的个人,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科学化开展职工培训工作

在职工培训工作中,要注意科学化开展工作,提高效率。首先,职工培训工作的机制要进一步完善。负责职工培训工作的部门,应该结合煤矿职工的思想问题,制定可行的培训方案。在培训投入方面,要加强网络信息化,提高软、硬件水平。在运行方面,要深入研究和发现潜在的问题看,在问题出现苗头时解决在基层,避免问题扩大化。其次,开展职工培训工作要灵活。如果使用简单粗暴的培训方法,可能适得其反,引发煤矿职工抵触心理。思想的形成、改变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不是一蹴而成。因此,在职工培训工作中,要注意培训艺术,引导性地去改变煤矿职工的思想。最后,发挥表率作用。管理人员要以身表率,起到模范作用。进而以自身去影响员工。并构建良好的思想、工作氛围,促使煤矿作业更上新台阶。

(四)创新煤矿培训管理对策

要促进煤矿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树立“以史为鉴”的培训观念、树立“理论结合实践应用”的培训观念,创新煤矿职工培训目标,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来阐述。

1.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

传统的培训观念并没有给员工带来良好的培训结果,而为了立足于新阶段的煤矿市场,煤矿企业必须科学合理创新职工培训观念,结合煤矿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员工需求,从管理模式、培训内容等方面进行培训观念的创新,打破员工的惯性思维,实现煤矿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树立“以史为鉴”的培训观念

培训机构应以历史事故进行案例培训,引起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积极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在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应通过事故本质挖掘出生产存在的问题,客观总结分析事故发生的规律及原因,不断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知度,并有针对性的增强培训力度,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发生率。“以史为鉴”是以历史事故案例为基础进行的培训,其对员工的生产工作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时,还能将事故中涉及的重要的安全生产信息传递给员工,以规避生产隐患。

(2)树立“理论结合实践应用”的培训观念

传统的煤矿职工培训就像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仅将相关知识以填鸭式灌输给职工,偏重于以理论为核心,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口头传输完成培训目的,而培养出的员工并未接触实际现场,行动及保安情况为能实际应用。在当代新经济形势下,培训强调了认知式与体验式的有机结合,按照培训要求,应从技能、行为、知识等方面进行员工的综合培训。

现代煤矿企业的培训是对传统培训模式的一种创新,对员工进行高水准、高层次、全方位、多元化的培训,能够让员工在培训过程中自主获取新信息、掌握新技术及新知识。在培训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应用”的培训观念重点强调了应用。在新兴培训模式下,该观念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其创造创新,培养了员工的创新精神。

2.创新煤矿职工培训目标

除了树立必要的培训观念外,还应创新煤矿职工培训目标,以发展的理念进行培训活动,让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时代迅速变迁,为了企业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煤矿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强调了员工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另外,每次培训结束之后都需要加强培训反馈,凸显出培训效果,并规划培训目标,进行建档。煤矿企业只有提高员工的技术知识水平,跟上时展的步伐,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形势下,煤矿企业正面临经济发展受限制及生产事故频发的严重问题;因此,经济市场对煤矿企业的企业管理、职工综合素质、设备及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更多新要求。煤矿企业若想在本行业市场上稳健发展,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其中,对员工培训的创新应作为企业创新的重点。因此,煤矿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不断创新煤矿职工的培训管理内容,以培养优秀员工为目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高伟. 关于煤矿职工安全健康管理问题的思考[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5,12:48-50 54.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5

听了本次心理健康的专题系列讲座,使我更进一步理解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听评课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6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二,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7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构建。

分类号r395.6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高等学校既是培养输送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塑造面向21世纪人才的重要基地,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和发展时期,社会变革的冲击、学习的压力、业余生活单调、就业压力、自我调适能力不强等因素造成心理负担过大;另一方面,我们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加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奇缺,使得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远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大学生们面对的许多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发生明显的心理疾病和人格缺陷,甚至于会产生抑郁、厌世自杀等现象。实践表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广大老师是完成这项光荣使命的主力军。

这项任务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但目前高等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不甚理想。这主要因为我国心理学曾一度出现的断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现在从事咨询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德育教育工作者,他们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基础还相对薄弱。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心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对这项工作的日益重视,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正在稳定和壮大。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全国性正规培训体系有待完善,各地方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性,东部强于西部;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培训教材和培训强度尚须规范;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配备不够;支撑经费问题有待落实。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势必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因此,在肯定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提高和明确认识构建这支队伍重要性、迫切性和不可替代性。构建一支以少量精干、训练有素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2关于构建全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几点思考

2.1提高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树立人力资源开发和综合素质开发的新观念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1]。2001年3月,教育部把心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政府工作中,并强调了建设好这支队伍的重要性[2]。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构建工作,最重要的是观念更新,提高认识,注重落实。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看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从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高度,深刻理解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新形势下,高校德育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拓展,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认识上去,才能为开展这项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才能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目前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还不够稳定,一部分是政府行为,一些人员被临时安排做这项工作,导致这项工作由于缺乏连续性而易于半途而废。另有一部分人由于领导不重视,在职称和专业发展等方面没有适当安排,觉得干这一行是废力不讨好,工作没有出路,就丧失信心。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有些领导同志没有看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认为,主管领导应当树立人力资源开发和综合素质开发的新观念,要把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当作人力资源来开发,通过系统的规划、培训、教育,使之得以继续完善和不断发展。特别是要稳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他们大都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2.2必须建立科学、规范、有效和全国统一的培训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构建的另一个问题是提高质量。这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全国性的正规培训工作,包括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和考核程序等。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意识的启发、能力的提高和内在素质的综合开发过程。只有将两方面结合起来,这项工作才能富有成效,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建立具有与时代精神相呼应的培训机制,培训课程要“求新、求活”,解决受训者工作所需要的实际问题,在进行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技巧。

受教育部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工作司的指导和委托,我校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的专家教授与全国同行一道成功地制定了一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编写了详细的教学大纲。由社政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基础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评估、变态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学等5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用书和8本学生用书,供全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用。从2001年9月起,由教育部社政司主办,天津市教委和我中心协办,先后举办了6期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骨干教师高级培训班”,来自全国29个省市214所普通高等学校的364名学员接受了培训。培训班聘请国内著名专家主讲5门骨干课程,取得了成功,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和广大学员的高度评价,为全国培养和输送一批学术骨干,在全国初步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的地区在培训学员回去工作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还参与了我国自行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的讨论和初测等工作。许多老师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回到各自学校相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有的教师作为组织者甚至发起全省范围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这是在全国高校推行规范化培训的一次有效尝试,其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

对于教师的岗位培训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特别注意针对在职教师、骨干教师和主管领导等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在培训总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不同标准,提出不同要求、完成不同的科研和实践课题。可考虑分为骨干教师培训和全员培训。全员培训指针对全体教师的培训。之所以要搞全员培训是因为心理健康需要全体教师(而不仅仅是专职教师)的参与。全员培训分为一级培训、二级培训和三级培训。三个级别的定位不同,培训内容各有侧重,要突出了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边远地区或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的高校可采取组织专家到当地开展培训的工作方式解决。

2.3以科研为先导,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整体队伍素质

心理问题本来就是一个复杂问题。技艺不精、措施不当或教师道德水准不高,预期效果往往达不到,无法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无论是科班出身的心理学教研人员,还是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干部,都需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断提高科研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能力,这是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的本质和要求。为此,一方面要加强业务训练,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技能;另一方面,由于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要长期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工作量极大,在教师压力增大的时候也必须通过自我成长训练和自我调适等方法进一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调整好心态和情绪,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包括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高尚的情操、坚定的信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洁身自好,不断提高理性思维,把理智与情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技术性、艺术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2.4要坚持非常规发展和超时空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队伍构建还要尽可能采取特殊手段,寻找有效途径,运用非常规方式来实现工作的新突破。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要加大对骨干教师培训力度,多渠道筹措经费。包括严格选拔、选送优秀的骨干教师参加国内高层次的培训和学术交流,开阔视野,为培训高水平的专家型队伍做重要积累。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选派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国外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开展较深层次的研讨,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优势,来缓解供学矛盾,克服时空局限和经费紧张,来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目前我国高校都已建成了条件良好的校园网点,实现了“校校通”,这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提供了确实的保障。此外,也可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发达地区和高校的优势,对口支援欠发达地区和高校,帮助他们进行培训,以便尽快改变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局面。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8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

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指出“高校应按学生数的一定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同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备兼职教师”。而受限于实际发展现状,除个别师范类院校配备了专业师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数高校情况则均不容乐观。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一线引导者,其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胜任能力对于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辅导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对于大部分非科班出生的辅导员来说,未经过专业的、系统的心理学课程学习,往往对其存在一定认识误区。例如,有人认为心理教育跟思政教育相似,都是将调皮捣蛋、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单独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就能彻底改变学生,使其健康。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不是仅靠谈心就能解决问题,它需要通过较为长期系统的专业性干预,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与成长。这一过程的介入就需要辅导员具备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有相关心理学专业素养作为基础。

(二)现在的大学生更加追求个性和自我价值

因此,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可以帮助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处理学生问题,切实走进学生内心,有利于其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有助于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洞察其心理异常状态,做到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尽可能避免学生因心理异常发生极端安全问题。

(三)部分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数有限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中,由于师资等各学校实际状况层次不齐,部分院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较为紧张。很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往往也都是一两名专职教师来统筹,二级学院辅导员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在这样一种教育体系下,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成长的直接管理者和引导者,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提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由于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提升相关的培训也日益增多。但对于大多数辅导员来说,他们不是专业的心理学科班出生,所以这种非系统性的培训效果有限,在具体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

对于辅导员来说,培训的目的是增强技能,将其切实地应用到学生的具体管理和具体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当中,而不是为了做研究也不是为了搞理论创新。所以他们更需要的往往是能解决具体实践问题的能力提升培训。而目前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阐述较多,且很多理论的阐述与辅导员实际工作关联度不高,与日常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联系不够紧密,这些都可能导致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培训大多呈间断性,缺乏系统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成长与提高过程,这其中就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同样是一个系统性过程,需要制定长期的、完善的培训计划。而目前大多数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中,各高校和单位大多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实际状况设置培训计划,随意性较大。往往会出现一个系统性内容培训间断性进行的情况,或者培训时间被人为性缩减的状况。这就导致辅导员很难获取系统性心理健康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的提升。

(三)缺乏健全的辅导员心理培训机制

调查和访谈发现,目前辅导员在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类培训,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核心胜任力培训时,往往会面临时间、制度上各种困境。如各高校很多辅导员大多只是分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此之外,也要负责其他一系列的学生管理工作,往往很难从日常工作中抽取较长时间参加比较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此外,高校和相关部门对如何培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培训什么,如何培训等有关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化成长中的关键问题仍未形成有效共识,缺乏合理规范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培养机制。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的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认为要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应从其自身核心胜任特征入手,健全相关培训机制,切实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能力。

(一)提升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

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的提高可有效地加强其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切实提高遇到学生心理问题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具体而言,辅导员首先要对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方面的科学基础知识进行学习掌握,在具体的理论知识学习中,要注意心理学和教育学齐头并进,初步具备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其次,辅导员要深入学生群体当中,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在不断与学生接触的过程当中,通过不断解决学生实际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自己解决、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辅导员应确立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风格

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风格是指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机智、独立性、成就导向和自我调整方面所具有的特征表现,它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心理辅导效果有重要影响。所以确立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风格也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首先,辅导员要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价值方向。事实上,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本就是一个助人助己的过程,是一份具有高尚情操的工作。所以在这份工作中,辅导员要明确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以及要实现的自身价值。其次,心理辅导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辅导员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力,由于大多数辅导员本身的非科班性,在实际的心理辅导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这时就更需要辅导员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释放自己的压力,用良好的态度和热情去面对学生、面对工作。

(三)建立健全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培养机制

任何一项工作要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完善的成长和培训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同样,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核心胜任力的提高也不例外。相关教育部门或者机构应探索建立专门的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机制,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际发展趋势和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并且相应地形成专门的考评制度,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的方式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避免间断性培训、非系统性培训、非专业性培训等情况出现。从而,整体上从选拔、培训、考核与激励等各个环节规范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培养。

四、结语

辅导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进一步健全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势在必行。因此,从知识水平、工作风格、人格特征、机制建设等方面探索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的方法,发挥广大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保驾护航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林海,金福安,陆居怡.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研究综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5):73-77.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9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专业化

中小學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时期,随着身心的发育,特别是随着学业压力的加大,中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源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资源力量比较薄弱,所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素质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特殊的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他们既需要具备系统而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需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并拥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下面从一般教师的专业素养基本构成来具体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讲,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咨询与辅导、精神卫生学、社会学等广博且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从专业能力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既需要具备突出的观察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一般能力,还需要具备教学能力、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心理活动策划和组织能力等特殊能力。在专业性向方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乐群、友善、幽默、心理健康的个体,用自己积极的性格和情绪感染学生,能够传递正能量。在专业情意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对心理健康教育怀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应该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中的问题

2.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但实证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配置存在“两少一多”,即专业人员少,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数由教导处工作人员、班主任、政治课教师转岗过来,其中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是“身兼两职或多职”。不少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至多是转岗过来之后参加了一些短期或专题的培训,但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训练做根基,仅靠一朝一夕的培训难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有的把心理活动课变成了纯粹的游戏课;有的教师则像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让学生去背诵各个心理名词和概念……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被大打折扣。

2.2优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

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提出要“协调发展”,“按照‘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原则,加强城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和城乡均衡化发展。”从通知颁发至今,五年已经过去,师资分配方面依然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和学校差距: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明显不足,弱于城市学校;一般学校弱于优质、重点的学校;私立学校弱于公办学校;小学和初中弱于高中。师资配备的不均衡直接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差异,也影响了教育公平的推进。

2.3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机制不健全

(1)教师队伍的管理不够规范。在编制、职称晋升、待遇等问题上没有建立顺畅的管理通道和有效的政策激励,没能解决教师们关心的基本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一项工作,需要教师们格外付诸精力、热情和心血。如果在教师队伍的管理方面,缺少激励政策,就很可能导致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不稳定,甚至会造成极为难得的优质师资的流失。

(2)缺少资源共享机制。心理健康教育极具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教师们不断的探索、研究,共同切磋,互通有无。特别是很多一线教师的专业背景不足,就更需要彼此合作,组成“专业学习共同体”,建立共同的学习愿景,借助集体的智慧谋求共同提高。然而现实的情形是,很多几千人的学校往往只有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单打独斗,孤军奋战”,不能像其他教研组、课程组那样,大家一起商量、共同研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发展的脚步。

(3)职后培训质量不高。一是大部分培训是专题式培训,比如“沙盘技术培训”或“情景剧在活动课中的应用”,而系统性的培训比较少。对于很多“非科班出身”的教师来讲,支离破碎的片段式培训,不能解决其专业功底差的问题,导致其只能掌握皮毛,无法掌握其精髓,所学的“技术”难以灵活运用。二是群体性培训多,针对性培训少。不能根据教师们的个性化需求“量身打造”。由于参加培训的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学科基础各有差异,这种忽视差异,一刀切的培训效果不佳。

3优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对策

3.1抓好职前培养工作

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就要从职前培养抓起。可以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或心理咨询专业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方向,开设教育学、学校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法等课程。另外,要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水平。

3.2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管理制度

教育管理部门要完善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科。同时,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评聘标准,吸纳有专业背景,接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师范毕业生进入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争取新入职人员均能持证上岗。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想办法解决从业人员的编制、待遇等问题,并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评价制度,以此来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工作质量。

3.3借助自我反思和“学习共同体”促进专业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三分工作、七分学习”。有两种主要的成长途径:一是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进行专业性的审视和反思,通过教育案例、教育心得等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再思考,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我思故我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种是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校内可以跟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班主任、其他学科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在校外,则可以同其他学校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体中“共同愿景、合作文化、共享机制”等思想精华,可以增进成员之间的协作及信息交流,在互动中分享甚至创生知识,实现思维碰撞,促进专业智慧的提升。同时,在分享和互动中,改变过去冷淡疏离的现状,变同事为伙伴,相互支持、相互鼓舞,满足教师的自尊感和归属感。

3.4改进职后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改进培训:第一,变“群体式”培训为“分层式”培训。培训之初,对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专业水平进行科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参训教师进行分层:哪些教师需要进行系统专业理论的补习、哪些教师需要进行实践技能的提升,以提高培训目的性和针对性。第二,变“讲座式”培训为研讨式培训。讲座式培训缺少培训双方的互动和交流,受训教师参与积极性低。研讨式培训,改变了辅导教师和受训教师的角色关系,彼此可以在平等的地位上,提出困惑、分享经验,实现思想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第三,拓展培训的内容和操作方式。内容上由单一的心理学理论拓展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咨询室建设、团体心理活动的组织。操作方式上则可以根据培训内容灵活选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通过教学观摩、听课评课的方式,咨询室建设可以通过现场参观、经验介绍的方式等。

总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成效,优化教师资源是重中之重。這其中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教师群体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姜涛,安海燕.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教育导刊,2011(11):57-59. 

[2]裴娜.浅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吉林省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8):52-55. 

[3]李涛,王萍萍,刘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在职培训的几点思考——以长春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例[j].继续教育,2015,29(12):28-29.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10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立项课题(2015b119)研究成果。

b844.2

2016年8月中旬,主席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这使得心理健康行业在国内达到了从所未有的高度,对心理健康研究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目前,我国心理健康行业分为两大类,一是医院和社会上的精神或心理治疗,其队伍建设主要从精神卫生的角度着手,培养适合开展精神和心理疾病治疗的专业人员;二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其队伍建设主要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着手,培养能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业人员。在这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应结合转型发展需要,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随着相关文件出台,国内部分高校开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其得到较好的发展。但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其更关注专业学科师资建设,基本完全忽略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存在师资配备短缺、工作内容繁杂、等问题。

(一)师资配备短缺

调查表明国外高校专职心理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大致为1:400,而国内高校大致为1:10000,师资严重短缺。而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情况更令人担忧,一般院校只配备1名专职教师或用兼职教师顶替,这直接制约了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工作内容繁杂

新建本科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事务繁杂,涵盖了思政教育、专业教师及行政人员等各方面,例如兼顾了资助工作、学生日常管理或公寓管理等工作,这对于心理健康师资队伍明确个人角色身份产生负面影响。

(三)缺少学习培训机会

在转型过程中,大部分高校重视专业学科发展,重点培专业教,基本忽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养。大部分师资是通过短期培训,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后直接上岗,实际工作技能极为欠缺。而在工作中缺少连续培训和督导,导致工作水平低下或者工作状态倦怠。倘若整体工作队伍得不到持续发展,前景将十分堪忧。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

通过调查了解以及实践工作经验,认为在新建本科院校应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所谓专业化, 是指一个普通职业群体, 在一定时期内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和相应的专业地位, 成为专门职业(专业化职业)的过程。

一支专业技术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在学校领导层面应加强重视,转变观念,树立人力资源开发和综合素质开发的新观念,建立师资队伍长足发展的新平台。其次应建立明确的政策保障,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对师资队伍产生激励作用。

(一)加强外出学习培训

关于外出学习培训,应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从形式看,有纯理论培训、体验式培训、以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的培训等等。从内容上看,有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分学派的培训、就某一疗法的系统培训、大杂烩式培训(有很多培训内容,但每个时间都不长)等等。从时间上看有长程培训和短程培训。不管是何种培训,都要明确参加培训的目的和期望,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收获学习内容。

(二)活跃内部交流提高

外出学习培训机会是有限的,学校无法满足所有的教师外出学习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内部学习交流提高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共享外出学习培训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个体觉察能力。新建本科院校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能力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最基础的能力就是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何获得这项能力,首先必须初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及来源;其次了解相关文件要求;再次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最后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形成特色的方式方法。在新建本科院校中,这普及性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为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铺开局面。因此可以通过师资队伍的研讨、交流等方式提高,旨在培养一支能独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的师资队伍。

2.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技能

作为教师,最核心的能力教学和研究,比如自如地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灵活而有效的感染能力,严谨务实的科研能力等。在新建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较为年轻,较难有效地把控教学内容和过程,导致教学质量滞后。在设定培训交流方案时,应注意三方面交流:一是邀请教学能力强的师资力量前来指导;二是强化团队内部听评课制度;三是组织开展集体备课,逐步培养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3. 心理咨询技能

心理咨询技能是师资队伍里最难掌握的一项能力。由于外出学习心理咨询技能机会较少,而在实际工作中对这项能力的需求较多,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一是集中对某咨询技能基础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二是由外出受训教师对校内其他教师展开咨询,通过体验加深对某咨询技术的理解和感悟,可以促进自我成长;三是校内教师相互开展咨询,初步掌握某咨询技能的基本步骤,可以促进其对此咨询技能的运用。通过这种不断重复交流巩固的训练,能加快教师对心理咨询技能的把控。

(三)建立督导制度

所谓督导是指在培训实习阶段, 由资深心理咨询师对培训对象的专业操作状况加以监督、指导和评估的过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督导贯穿在心理咨询师专业化发展的全过程, 一方面确保专业技能得到训练;另一方面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在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中,由于师资缺乏,督导力量基本空白,这将促使心理健康师资队伍走向灭亡。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也应建立完善的督导制度,一方面逐步加强队伍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促进队伍长期有效发展。

三、小结

不管是何种形式建立的高校,教书育人始终是主要目标。在教育的宗旨下,育人应更显其作用,特别是心理育人,更能体现出教育的魅力。专业技术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这将教育带入一个全新的局面,不仅应关注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发展,更应关注其心理层面的健康发展,才能构和谐健康社会。

参考文献:

[1]夏春娣.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