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调研十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4-02-27 17:52:01

煤炭产业调研

煤炭产业调研篇1

【关键词】煤炭产业 现状 可持续发展 限制因素

一、引言

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加深,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使得能源行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减,国家对能源的监控力度也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煤炭产业,生存压力不断上涨。同时,煤炭行业在黄金时期的不合理开发后遗症逐渐显现,许多矿区地表塌陷严重、环境恶化速度不断加快、安全事故频发、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有必要对煤炭产业进行调研,并针对煤炭开发的缺陷制定相应的举措来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煤炭产业现状

我国陆地面积宽阔,煤炭资源丰富。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基础,但是随着煤炭产业规模的扩大,矿区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煤炭开发管理的粗放性,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我国煤炭资源量迅速缩减;国家对煤炭产业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煤炭行业的盗采、滥采现象严重,国家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护;对煤炭产业的安全管理不重视,导致煤炭开采安全问题频发。以上都制约了我国煤炭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我国煤炭产业特征

当前我国的煤炭产量和保有储量居全球首位,且具有以下特征:

(一)大部分煤炭资源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占到了3/5以上,云南周边占到了1/5,其余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从煤质角度出发,东北平原和云南地区与的瓦斯含量普遍较大,华北平原则含水层较发育。

(二)我国煤炭的主要消费市场为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发达地区的电厂以及钢铁企业,而煤炭的主要产地集中于北方和内地,因此煤炭销售时运输路线长,且运输途径主要以铁路为主,部分辅助以水运。

(三)我国煤炭开发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虽然经过了多年的技术改造,但是开采依然以现场人工操纵机械为主,缺乏对自动化应用的推广,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简陋,配套设施不齐全。

(四)我国煤炭企业分布各地,规模不等的煤炭企业数以百计,缺乏统一的市场竞争机制和控价机制,因此行业竞争混乱,煤炭企业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且煤炭市场的恶性竞争往往导致煤炭企业以牺牲安全系数为代价降低生产成本换取市场,带来的是更多的安全事故。

(五)煤炭市场周期性波动,煤炭销售目标企业为电力、冶金和化工等重工业,此类工业生产呈现季节性变化,因此煤炭市场的价格和销量也呈现季节性波动,相比夏季,冬季的煤炭销售量更大。

(六)由于国家对煤炭生产经营的限制较多,从采矿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到安全许可证等证件的取得都需要很高的企业综合条件,因此进入煤炭行业的障碍较高,行业壁垒限制了煤炭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四、制约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目前制约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煤炭行业生产的对象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的煤炭资源。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燃料,而且也是具有多种用途的有机原料。它在地球上的赋存量是有限的。据估计,按目前消费水平,煤炭最多够用300年左右。因此说煤炭资源不可再生性的特点严重的制约着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煤炭开采浪费惊人,目前煤炭回采率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煤炭在我国能源产业和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是我国首屈一指的战略性能源。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还是相对贫乏。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煤炭资源浪费却是惊人的。

(三)污染严重

煤炭的过度开采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矿区周边地表塌陷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甚至对居民点住房和其它建筑造成了损害;矿区的水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许多矿区的水源不达标,居民用水不得已从其它区域引进,或是只能引用净化水厂的水源,增加了用水成本,对农业灌溉也造成了极大的限制;空气污染也是矿区污染的主要方面之一,矿区附近空气粉尘浓度大、气味刺激,同时增加了浓雾、酸雨的产生几率,干扰了生产、生活。

(四)人才结构不合理

当前煤炭企业的管理层主要由工作年限长的现场操作人员晋升,因此对现场技术业务熟悉,有助于对煤炭生产进行现场管理,但是由于普遍缺乏系统性的管理培训和理论教育,因此管理层素质偏低、管理方式过于随意,造成了煤炭系统生产盲目、管理粗放的现状,难以进行精细化的市场运作和管理,企业竞争力低下,员工缺乏凝聚力,同时在引进技术人才时,容易被原有的低素质管理者所排斥,使得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降低,造成了企业的不断退步,因此煤炭产业很难有以管理优势获得成功的企业,只能依靠能源占有量维持运行,从而使得煤炭产业缺乏自主的定价权。

虽然诸多的缺陷和限制因素导致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难度非常大,但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障社会进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需要我们继续探索促进煤炭产业发展的措施。

五、实现煤炭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一)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煤炭是初级产品,原煤生产利润空间有限且非常得低,由于受到煤炭赋存条件的制约,特定煤炭企业的煤炭产品品种相对稳定,且调整余地不大。要想长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对原煤进行深加工。

(二)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推进资源回收利用

在做大做强煤炭主干产业的同时,还可以围绕煤炭来生产各种配套产品和服务,如锚杆、重介质粉、浮选剂、油脂、胶带、大量消耗性产品以及机电修配、机械加工等行业。

(三)积极探索发展接续产业

接续产业是煤炭企业的二次创业。煤炭企业发展接续产业,必须把握好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第一要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找准行业切入点,注重行业的长期发展,避免急功近利的投资和是乱投资;第二要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第三要坚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努力争取国家的支持。

六、结语

虽然当前煤炭市场的发展存在许多的缺陷,但是随着国家对煤炭市场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市场对煤炭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活动正在逐步规范,煤炭质量和生产安全性正在逐步提高,但是当前煤炭市场处于下行区间,因此煤炭企业的生存压力会进一步增大,煤炭企业的管理需要更加的精细化,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同时,为了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煤炭产业链延伸、环境治理、煤炭开采技术提高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制定适合国情的煤炭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举措。

参考文献

[1] 韩梅,王安建,王高尚,李瑞萍.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资源循环再利用问题思考[j].资源与产业,2006(04).

[2] 杜雅琴,李新国,尚玉琴.煤炭开发与使用中的环境问题[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s1).

[3]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06).

[4] 欧新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j].煤炭企业管理,2005(05).

[5] 濮洪九.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化改革,加强自律 全面推进煤炭工业协调健康发展[j].煤炭企业管理,2005(05).

煤炭产业调研篇2

一、晴隆县煤炭产业发展前景及分析

晴隆县煤炭资源贮量大、分布广、煤种全。由于地形地貌特殊、人口、文化素质、资源环境、交通等因素制约,导致我县煤炭产业发展滞后,有证煤矿产煤大多集中在中部地区,南北偏少,发展极不均衡。但是,通过近年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和今年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深化改革等激励措施拉动及县委政府出台整合煤矿产业发展措施推动下,我县煤炭产业的发展空间将较为广阔,煤矿产业将会逐步一改以往有证煤矿少、规模小、耗能污染大、产出低、综合开发利用率低且发展不均衡的状况。煤炭产品通过水、陆均可运输出境销售,交通极为便捷。今年,虽然受道路设施改善及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我县各煤矿企业亦可望产煤160至180万吨,到“十一五”期末,各煤矿产煤将递增至350万吨左右,“十二五”将突破500万吨。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二、晴隆县煤炭税费征管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县自强化煤炭税费征管、开征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以来,由于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措施有力,通过政策引导,煤炭产业发展较快,煤炭税费及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逐年递增。,各煤矿累计生产煤炭140多万吨,实现销售120多万吨,缴纳煤炭税费、调节基金近1.5亿元。较大地推动和保障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我县的征管体制和机制却与煤炭产业的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尚处于雏形,各项征管措施有待健全和完善,无规范、统一、按程序审批的煤炭税费、调节基金征管机构,虽有县人民政府常务纪要明确的兼管机构,但是随着煤炭产业的发展,该机构由于受职责权限、执法主体、执法依据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已不能有力地打击非法运输煤炭销售而偷逃煤炭税费、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的违法行为。加之我县煤炭验票站设置尚不健全,设置的煤炭验票站现仅有砂锅验票站、沙汆验票站、箐口验票站、173验票站、竹塘验票站。偷运煤炭的投机商可通过光照湖、高速路口、箐口、320线、安谷乡和紫马乡等乡镇边界自由出入县境。同时,验票站值班人员为国税、地税、煤炭局派驻工作员及聘用人员参杂值班,人员文化程度、业务素质、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多部门领导、多部门管理,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并且,现有着我县交通设施的进一步改善,水运、陆运、铁运的综合开发利用,势必推动煤炭产业的迅猛发展,煤炭产量到“十一五”期末可望达到350万吨,“十二五”期间将突破500万吨。在煤炭产量递增之际,煤炭运输出境口亦将增多,征管工作难度将会更大,原明确的征管方式、征管体制和机构已远远满足不了煤炭产业的发展。因此,筹建新的、完善健全、高效、执法主体明确和程序合法的煤炭税费征收管理机构已成必然。

三、调研建议

1、拟设立晴隆县煤炭税费征收管理局

调研组通过到兴仁调研及参照州内产煤炭县征管机构设立情况,一致向县人民政府呈报我县煤炭税费征收管理机构名称拟设为“晴隆县煤炭税费征收管理局”。归口县物价局管理,规格为正科级事业机构,业务上接受税费、基金征收部门的委托和指导,代表县人民政府负责全县煤炭税费、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工作。该机构下设办公室、执法大队、监控中心、财务及票据管理股、10个煤炭验票站(砂锅、沙汆、波秧、紫马、箐口、173、竹塘、长流、光照渡口、茶际);暂定编制80名,由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其中,事业编制70名,工勤人员10名;领导职数:设局长1名,副局长3名,纪检组长1名,股级负责人14名。

2、明确煤炭税费征管执法权限

煤炭产业调研篇3

一、新常态下煤炭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煤炭企业下游市场需求减少

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煤炭消费增速将由前十年的年均10%左右回落到年均3%左右,煤炭消费总量和质量控制制度以及一系列政策环保政策的不断出台,更是使得主要消费地区进一步减少了煤炭消费。一是大气污染治理要求限制煤炭消费。国务院明确要求,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到2017年,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5%以下,这些政策的严格实施,在很大程度挤压煤炭消费的增长空间。二是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火电负增长。如2015年1-8月,水力发电量增长5.7%,核电增长33.9%,风电增长23.5%。8月份,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3.7%,连续14个月负增长。

(二)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黄金十年”煤炭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6年以来,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27万亿元,截止2014年底,累计新增煤炭产能30亿吨左右,在建产能超过10亿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煤炭公告产能32.6亿吨/年,同期全国煤炭产量38.7亿吨,超出公告6.1亿吨。煤炭出口国的产能也连年递增,未来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量仍将维持增长势头,短期内不会改变。

(三)煤炭企业内部恶性竞争严重,用户压质压量

在宏观经济疲弱的形势下,煤炭价格下行压力依然很大,特别是煤炭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在神华、潞安等煤炭巨头降价之后,中小煤企和贸易商为了维持原来的销售量只好进一步降价,下游用户也会借机进一步压价,国内煤炭市场将继续陷入“中小矿价格比大矿低――大矿降价抢市场――中小矿又再将价格降到大矿的价格之下”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市场煤价不断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难以控制。

(四)煤矿开采成本差距大,部分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

中东部煤炭企业受开采条件限制,采掘深度增加,搬迁成本高,产品售价普遍高于用户通过其他渠道采购的价格,以郑州地区郑煤集团前三季度为例,采煤成本387.83元/吨,而市场电煤平均含税售价277.89元/吨,每吨亏损109.94元,发往省外的价格比其它煤矿高50元,更无法与西部及内蒙地区煤炭企业抗衡,不具备竞争优势。另外,部分煤炭企业受开采地质条件所限,产品比较单一,煤层赋存不稳,预计采碴较多,煤质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客户要求和环保要求。

二、新常态下煤炭企业营销策略的优化

(一)强化产品品质控制

质量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立身之本。在当前煤炭市场白热化竞争时期以及企业优质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不利情况下,企业必须克服困难,坚定产品质量第一信条,强化产品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质量控制,对全员进行产品品质教育,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对参与生产和物流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从人入手提高产品质量,重塑煤炭企业在行业内的优良口碑和品牌形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优化产品结构

在当前煤炭市场整体供给大于需求的基本面下,要着重研究市场结构供需关系,根据当前煤炭市场需求情况,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结构性供需状况较好的产品比例,压缩结构性供给严重失衡产品比例,通过调结构来减轻市场竞争压力。如,煤炭企业可以加大投资,进行洗煤厂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升级,扩大洗煤产品比例,减少洗煤产品比例,提高盈利能力;也可以根据部分省市新出台的环保政策或重点用户的特殊化煤质需求,研发生产煤炭新产品,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打入新的细分市场。

(三)完善价格体系

完善价格体系,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按照产品质量标准和行业及地区情况,细化产品价格体系,把价格制定精准程度做到极致,避免因定价不准确造成的市场份额丢失或定价过低造成的损失。

第一,针对煤炭铁路运费对煤炭市场影响较大这一现实因素,研究制定块煤和末煤的分区域定价策略,可以实行两种或多种区域价格,适当降低运距较远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挂牌价,抵消煤炭铁路运费较高对于这些地区需求的负作用,从而与其他煤炭企业形成竞争优势。

第二,加快推进煤炭结算两票制向一票制改革,实现简化流程降低成本,更好地调控煤炭到厂价,使价格调整的作用更加有效,同时也能享受铁路运费下调带来的溢价。

(四)增加煤炭营销渠道

在当前煤炭市场形势下,拓宽企业营销渠道可以打开一些传统渠道未涉及到的市场,扩大产品客户群,增加产品销量。煤炭营销渠道单一,急需在以下两方面建设煤炭营销渠道:

第一,煤炭企业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营销的同时,应加快建设量身打造的专属互联网销售平台,平台要具备功能齐全、操作便捷、用户体验优良、融入物联网技术实现货物实时跟踪等特点,做成煤炭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样板和标杆,以吸引潜在用户群体,开拓煤炭市场,同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第二,引入有实力的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煤炭中间商,签订互惠协议,对于中间商可以按照以价换量的思想进行让利,在价格上对中间商进行倾斜,按低于市场价格供货,给予中间商适当的利润空间,让中间商去开发煤炭下游市场,把中间商这一渠道作为传统营销渠道的一个补充。

第三,调整目标客户群体,针对电力行业对无烟末煤需求的下降,未来目标市场调整要在抓住原有用户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与耗电大户并有意愿建设自备电厂的企业投融资合作建设60万千瓦以上无烟煤机组并给予适当的让利;自建坑口电厂,变卖煤为输电,扩大煤炭自产自销比例,抵御市场风险;加大洗末煤的生产力度,把一部分末煤转为附加值更高的洗末煤销售。

(五)完善价格调整机制

价格根据市场供需和竞争变化的及时调整,可以有效防止市场份额的丢失及因价格未及时上涨造成的收入损失。煤炭企业要尽快完善价格调整机制,减少价格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时间。

第一,高度重视并尽快改革企业决策机制,进行分级授权,把煤炭定价权下放负责煤炭销售外运工作的运销处,企业领导层保留否决权。

第二,加强市场调研工作,准确及时搜集市场情报,准确分析市场供需变化,科学研判市场走势,为价格调整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撑。

第三,运销处每周召开市场分析会和定价会,在充分分析市?鲂问坪屯?行业者的基础上,开展定价讨论,形成价格报告,运销处班子成员进行表决,半数以上赞成则通过,处长作为经营负责人有否决权,解决价格调整不及时以及不到位的问题。

煤炭产业调研篇4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把煤矿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按照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发展目标。从*年起,用3~5年时间,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煤矿瓦斯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煤炭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再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以合理保护、强化节约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以强化管理和投入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基础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三)基本原则。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另一方面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抓紧完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提高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促使煤矿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各项要素到位。坚持国家引导、扶持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要尊重企业的自主发展权。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煤炭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坚持煤炭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规划和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

(四)加强对煤炭资源的规划管理。煤炭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改进管理方式,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依法科学合理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严格按国家规划有序开发。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划定,由国土资源部研究提出,会同发展改革委共同审定并公布。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五)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与生产开发的管理制度。各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综合运用煤炭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对煤矿开发建设和煤炭生产的监督管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工作,纠正、制止一切越权审批和以招商引资为由越权配置煤炭资源的行为。煤炭开发规划和资源管理工作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征求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规划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时,必须征求同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重要依据。产煤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煤炭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并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煤炭资源和生产开发管理。

(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加大煤炭资源勘探资金支持力度,研究建立煤炭地质勘探周转资金,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由国家投资完成煤炭资源的找煤、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统一管理煤炭资源一级探矿权市场,在此基础上编制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实行煤炭资源二级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化转让,转让收入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用于煤炭资源勘探投入,实现滚动发展。健全煤炭地质勘查市场准入制度,培育精干高效、装备精良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严格执行勘查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储量评估制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勘探精度,保障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规划和开发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七)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市场发现机制,实现矿业权资产化管理。煤炭矿业权资产化要与科学的生产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一次置权、分期付款”的原则有序进行。严格矿业权审批,对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资源,凡未经国家批准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一律不得办理矿业权的设置。保障矿区井田的科学划分和合理开发,形成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煤炭开发秩序。加快修订煤矿设计规范,严格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发强度管理,禁止越层越界和私挖乱采。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煤矿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隶属关系,依法取得同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八)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修订煤炭生产矿井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办法,凡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煤炭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建立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煤矿,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加快完善煤炭资源税费计征办法,研究将煤炭资源税费以产量和销售收入为基数计征,改为以资源储量为基数计征的方案,并在条件成熟时实施;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煤炭生产企业节约煤炭资源。健全煤炭生产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

三、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煤炭供应体系

(九)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煤炭发展规划和开局,选择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依托,加快神东、陕北、晋中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国家继续从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或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煤炭开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上市融资,按照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和发展。

(十)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要与煤炭外运和水资源等条件相衔接,与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要加大投资力度,改革铁路和港口投资体制,鼓励企业法人、非公有资本参股建设和管理,抓紧建设和改造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出煤通道和北方煤炭下水港口,提高煤炭运输能力,从根本上缓解交通运输对煤炭供给的制约。按照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愿的原则,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大型坑口电站建设,缓解煤炭运输压力。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火力发电、煤焦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布局,要优先安排依托煤炭矿区的项目,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培育和发展若干个亿吨级大型煤炭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平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和“走出去”开发国外煤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资源开发由国有资本控股。鼓励发展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一体化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到境外投资办矿,带动煤炭机械产品出口和技术、劳务输出,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十二)进一步改造整顿和规范小煤矿。各产煤地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型煤矿,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联合改造。积极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规模以上煤矿必须尽快做到壁式正规化开采。继续淘汰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和浪费资源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

(十三)加快提升煤炭生产和设备制造技术水平。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推动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加快培育和发展面向小型煤矿的综合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关键技术引进、技贸结合、合作制造、市场换技术等多种方式,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重大装备制造国产化。加强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联合,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十四)规范煤炭市场秩序。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电煤价格形成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法规,合理调整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利益关系。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方式改革,鼓励供需双方自主衔接、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严格煤炭经营企业资格审查,取缔无证非法经营活动,清理煤炭运销环节乱收费、乱罚款,依法打击掺杂使假和偷骗税款等不法行为。

四、坚持综合治理,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十五)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煤矿安全执法检查。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认真实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简企业管理机构,加强一线管理力量;坚持煤炭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机构派驻制度,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严格外包工程队伍资质管理和现场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十六)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完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各类煤矿要按有关规定提取生产安全费用。国家继续从预算内基建投资(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对国家支持的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专项列支,并与中央资金同时到位。各级财政、审计和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煤矿安全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用。

(十七)提高瓦斯防治技术水平。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设立国家瓦斯治理和利用(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加强瓦斯防治科技攻关,立足于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扭转瓦斯事故多发的现状,加快瓦斯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瓦斯煤尘防爆、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的研究。抓紧制订和实施全国煤矿瓦斯治理总体方案,尽快使煤矿瓦斯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制订实施办法,对瓦斯(煤层气)抽采和利用实行税收优惠。煤炭企业要严格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技术体系、瓦斯抽采和监测监控体系、灾害预警救援体系,切实防范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

(十八)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特别是采掘工人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对煤矿负责人和主要工种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等现象。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煤矿采煤等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实行职业准入,持证上岗,严格技术岗位人员配备标准。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煤炭行业的合作,将煤炭行业有关专业纳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要与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尽快恢复或设立一批煤炭职业技术学校。要引导有关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煤炭行业市场需求培养懂安全、有技术、会管理的煤炭专业人才。要通过设立煤炭专业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

五、加强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

(十九)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发展改革委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组织建设示范工程,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鼓励瓦斯抽采利用,变害为利,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建材等产品的生产。修改制定配套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落实和完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在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申报中,必须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并将其作为核准项目的条件之一。

(二十一)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要制订专项规划,继续实施综合治理,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

(二十二)大力开展煤炭节约和有效利用。积极引导合理用煤、节约用煤和有效用煤,努力缓解当前煤炭供求紧张状况,解决煤炭产需长期矛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抓紧完善产业政策和产品能耗标准,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鼓励发展新能源,努力减少和替代煤炭使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先进的节煤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科学管理,减少煤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制定有利于节约用煤的经济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煤措施,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煤和合理用煤的良好环境。

六、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健全煤炭工业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二十三)加强煤炭法制建设。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完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法规体系。尽快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严格准入标准。制订严格的煤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为各类煤炭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技术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矿井设计、施工、技术改造、生产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行为,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二十四)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各地要根据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严格按照1998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的规定,切实落实原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增值税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二十五)促进煤炭企业接续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有关规定,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保障煤炭企业增加接续资源,开展资源勘查,保护和治理环境,发展接续产业。重视煤炭合理开发与矿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矿业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支持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

(二十六)提高矿工劳动保障水平。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减轻矿工劳动强度。改革煤矿工作制度,将矿工入井时间缩短到八小时以内,并尽快实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加强煤矿劳动保护用品的研发,煤炭企业必须为井下工人发放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不断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做好煤矿尘肺病等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保护矿工身心健康。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煤炭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各类煤炭企业都应为矿工办理工伤保险,切实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

(二十七)提高矿工生活质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井下矿工的劳动强度和风险、生产环境等情况,制订或提高煤矿工人艰苦岗位津贴标准。各类煤炭企业应根据效益情况,逐步提高矿工收入水平。继续采取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办法,解决历史形成的矿区危房、棚户改造问题。

煤炭产业调研篇5

关键词:科技文献 服务 煤炭企业

1.前言

陕西是煤炭资源大省,煤炭企业对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认知程度较低,经营模式以往基本以“原煤勘查、开采销售”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的意识不强,无法获取较为突出的综合效益[1]。要发挥陕西省的资源优势,必须提升经营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使产业链有效延伸,而强化陕西煤炭产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技术创新信息服务体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2.文献信息服务在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1信息技术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之一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勘查―开采―销售”模式导致资源浪费及环境恶化等后果,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在“煤炭开采、煤炭初加工、深加工、废物回收、交换和再利用”的整条产业链中,信息技术在其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领域的合理应用,将成为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3]之一。这要求在整个产业链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多个层面,建立协调、匹配的多层次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信息体系,作为获取技术信息的重要平台,为科学决策提供充足的科技信息。

2.2文献信息服务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交流的桥梁

科技信息在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煤炭专业技术人员、煤炭企业机构、煤炭产业支撑机构的差异化信息需求,为其提供不同的专业信息服务模式,针对性地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分析研究,主动地承担起专门为用户提供高水平、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2.3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机遇

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大政方针及财力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煤炭行业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围绕煤炭行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将信息化技术与设计、生产、管理、安全相结合,整合资源,研发煤炭行业信息化软硬件产品,培育咨询服务体系[4],开展煤炭行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全面提升煤炭行业的竞争力,以信息技术支撑新兴煤炭工业。这就为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迎来新的机遇[5]。

3.陕西省煤炭产业相关机构信息化建设及服务现状

为深入了解陕西省煤炭产业相关机构信息化建设情况,近期我们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和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对我省煤炭产业相关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其中,发放调查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对煤炭产业相关机构基本情况、其获取信息能力,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信息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

3.1煤炭产业相关机构基本情况分析

3.1.1煤炭产业相关机构所属地区分布

通过对参与调查的煤炭产业相关机构所属地区进行统计分析),作为我省煤炭主产区的榆林市,其煤炭产业相关机构数量所占全省比重超过了50%,其次是西安市的煤炭产业相关机构所占比为37%,其他地区的所占比重为12%。

3.1.2企业所属领域分析

将参与调查的相关机构按照所经营的主要尊龙凯时最新的业务范围进行统计分析,煤炭生产型机构所占比例最多,占51%;其次为煤炭产业研究型机构,占44%;所占比例最少的为煤炭进出口业务机构,仅为5%。

3.1.3生产型机构主营尊龙凯时最新的业务范围分析

由图1分析可知,伴随着国家煤炭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陕西省煤炭产业已经由初期的煤炭资源勘查、开采阶段,逐步发展至煤炭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阶段。

3.2煤炭产业相关机构获取信息能力分析

文献信息资源凝聚了创新活动的成果,是传播和交流科学技术知识和其他各类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宝贵的战略资源[6],日益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和有力支撑。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信息资源建设情况及开发利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产型企业或研发型机构的研发能力及长远发展的保障能力。

3.2.1煤炭相关机构获取信息渠道分析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选择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所占比重最大,达到76%;其次是会议交流,所占比重为63%;59%的煤炭产业相关机构选择通过委托专业咨询机构获取信息。可以看出,我省煤炭产业相关机构获取信息渠道相对集中,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也趋于多元化。

3.2.2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类型

通过调查,我省煤炭产业相关机构通过信息服务机构的专业化信息服务,要求提供市场调研和技术跟踪服务的较多,占调查企业总量的78%(如图2所示)。

3.3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3.1在信息工程建设中注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和自身信息资源的开发

从本次问卷调查中可知,我省只有54%的煤炭产业相关机构设有专门的信息服务部门从事信息获取及处理工作,还有近一半的单位没有设置自己专门的信息服务机构,大部分的信息零散存放,没有专业数据库。

3.3.2信息管理部门不健全,专业化和复合型信息化人才缺乏

由于我国煤炭企业生产条件相对艰苦,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有一定难度,煤炭企业缺乏专业化和复合型信息化人才;有些企业信息管理部门不健全,信息采集、开发利用等方面技术还不成熟。这些因素都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严重制约了数字化信息管理技术在煤炭企业中的推广应用。

4.面向陕西煤炭产业发展的信息服务模式及对策研究

4.1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服务模式

针对陕西煤炭产业的实际服务情况,将服务对象主要分为三类:政府机构、煤炭支撑企业及煤炭生产企业。

4.1.1面向政府机构

利用文献资源及网络动态信息,为政府机构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煤炭动态及政策法规等主动;根据政府特定需求,提供定题和增值信息服务;帮助政府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信息分析、情报研究人才队伍。

4.1.2面向煤炭支撑企业

a.开展基础信息服务,主动提供资料。

b.有效整合各类数据库有关煤炭产业相关文献资源,为企业开发特色专题数据库。

c.发挥我所优势,提供渗透延伸服务。

4.1.3面向煤炭生产企业

a.开展公益性宣传讲座活动,提高煤炭生产企业对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b.针对工作特点,做好基础信息服务。

c.提供竞争情报服务。

4.2培养复合型的信息服务人员

要推动陕西省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信息服务适应性和服务水平,应建设一支熟悉产业发展状况,同时又具备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整合、检索、情报研究和分析、管理和服务能力,胜任现代化文献信息工作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队伍。

5.结语

在现有的文献资源的基础上,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完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立起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适应的技术信息支撑体系和信息服务管理模式。同时,建立基于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使文献信息服务工作适应多元化形势变化的需要。以此促进陕西省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来源于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面向陕北地区煤炭企业循环发展的信息服务研究》,(项目编号:2011krm05)。

参考文献:

[1]魏、李浩.陕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煤炭,2011(6)

[2]张全成.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6)-33-36

[3]杨玉华、杨敏敏.煤炭企业科技情报服务模式研究与应用[j].科技信息,2011(9):130

[4]井健.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煤炭产业调研篇6

关键词:erp 煤炭企业 数据连接 产运销一体化

一、引言

erp系统由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在二十世纪末提出,是一种比较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在经历不断的发展与探索,erp管理的内涵以及技术运用已经风靡全球,成为各行各业在相互竞争中提高自身优势的最佳选择。我国煤炭企业在经历了以“发挥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与“生产设备现代化”两大发展阶段后,也开始逐步转入以erp应用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阶段。但是,由于我国特有的能源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制度,使得国外很多比较成功的erp系统很难在国内企业做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加之国内能源产业费用高、管理难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在困扰与制约着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其管理现状急待改善,因此研究和探索erp系统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成为煤炭企业管理层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国外目前对于“er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其具有稳定的资本经济市场做为其研发基础,因此对“erp”系统研究已经非常完善,其技术水平与实施能力也相当的完备。国外学者davenport曾在文章“putting the enterprise into the enterprise system”中提出erp成功实施往往需要对企业的原有业务流程进行重组的观点,企业要想完全自身以适应系统设计的特性是不现实的;mudimigh与mashari也提出erp系统在开发商初始设计时就是基于先进的管理思想进行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因此要进行重大修改和实现再次开发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对其系统进行过多的修改,就会降低erp系统的潜在效能。因此多数学者认为erp系统的修改本身就是一种流程再造。

(二)国内研究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欧美晚,最早接触“erp”系统理念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此我国“erp”系统在实际企业中的应用还是比较落后,随着近几年经济增长,“erp”系统开始在大型企业与集团中出现,如联想、华润、长城等,同时我国学者也开始着手对于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孙志涛(2011)以煤炭企业的销售环节为研究重点,着重研究分析总结出“erp”系统在企业的运用中能帮助其实现上下游一体化,降低资金运作成本,优化采购和库存管理,降低供应链成本中具有实际的作用,同时作者以浪潮为平台,java及jap为开发语,设计开发出了适用于河南煤化集团的销售专业化“erp”模块;蒋艳艳(2013)研究提出解决煤炭企业的突出问题是必须整合内部资源,同时提出运用erp系统整合煤炭企业资源的重点在于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内部资源管理,从而借助erp信息化的发展对煤炭企业物资管理流程实现内部控制。

国内外学者对于erp在企业实践中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国外经济体制与国内经济体制的相关差异,同时由于国外经济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性,使得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与在实际企业中有一定的差异性。国内学者和相关人员在“erp”系统开发上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系统的同时自行开发创造出适用于我国企业的“erp”系统,而非照搬照抄。

图1: 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的挑战

三、erp系统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一)我国煤炭企业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煤炭生产与消费大国,其煤炭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步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煤炭工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正逐步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主要包括:全球化竞争使得煤炭企业的增长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市场的多变使得煤炭企业经营风险增强;煤炭企业多元 化的发展使得国家对于其行业监管的难度提高;国家对于煤炭企业安全的重视使得煤炭企业购置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使得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成本的增加进而导致经营压力的增大;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使得利润空间相对较为狭小。同时由于我国煤炭行业所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企业生产中存在的经营困难如下图2所示:

图2:煤炭企业经营特征图

在当今社会,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决定了煤炭企业必须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即erp系统实现对整个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和调配,这样才能为煤炭企业疏通经络,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二)“erp”系统在煤炭企业中应用分析

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只有极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型煤炭企业在erp系统信息化的使用过程中处于成熟阶段。

由于煤炭企业普遍缺乏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大多数企业的erp信息系统仍然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这样使得从销售阶段开始,从销售合同的签订到计划、生产、运输等企业经营主流程都各自为政;质量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都相对分离;产、运、销、人、财、物数据无法集成。这样造成企业管理层无法对煤炭企业整个资源的平衡运行情况进行决策,无法对生产经营活动和运输、销售管理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控制,上、下游之间相关数据无法及时协同传递到erp信息系统的中枢系统,使得信息化系统无法发挥其应有系统的整合能力,从而严重影响了erp系统在煤炭企业中的应有的效益。

伴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应用规模、复杂性的持续增长,目前的煤炭企业急需借助更多专业团队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先进合理的思想来进行整合,并且不断借鉴国内外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适时考虑中国煤炭企业所面临的现实环境与独特需求,这样才能真正帮助中国煤炭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强化集团管控、优化管理流程、降低营运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四、erp系统在煤炭企业中应用案例分析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川煤集团),是四川省委、政府为了加快省内大中型煤矿建设,于2005年8月28日组建的大型煤炭企业,公司注册资本30亿元。

(一)实施背景

川煤集团在未实施erp信息化系统管理之前,集团所有下属企业的账目、资金等很难进行实时监控,集团内部的决策部门对于的资金流状况很难做到实时了解,导致企业资金占用率过高,集团融资使得资金使用成本以及期间费用居高不下。

2007年川煤集团选择了金蝶作为尊龙凯时最新的合作伙伴,推进其自身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范围主要包括财务、资金、供应链等系统。通过信息化系统建设,川煤集团的管控能力有了的极大提升,运营成本明显降低,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二)实施过程

川煤集团在实施erp系统管理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信息系统,并整合借助集团信息化的平台,从强化财务管理和财务信息掌控出发,实现总部与分子公司信息交换以及收入、成本、资金、资产的监管,具体的实施主体框架结构如下图3所示:

图3: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公司erp实施主体框架图

(三)实施效果

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运用erp信息系统实现了业务处理与财务核算控制的集成一体化,达到产品销售、物资采购、生产以及设备、计量、质量等资源管理与财务管理的高度集成。并能够提供的实时、统一、共享的财务信息,使得企业财务信息具有准确性、及时性与可靠性,确保财务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及环节进行实时动态的反映和监控;公司能够及时的监控各下属各单位的财务、业务运作的情况,并能对核心业务做到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利用erp系统的财务模块提供的详细预算体系,结合集团内部具体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预算,保证了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根据应收、应付账款、银行存款以及采购、销售合同等业务信息来生成资金预算,同时,集成各项资金管理会计处理业务,进行资金日流量、月流量及现金需求分析,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实现资金实时监控,确保对资金的全面有效的控制、在提高了结算速度的基础上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

(四)案例分析

川煤集团在实施erp系统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集中于财务信息优化与资金管控强化。然而就煤炭企业而言,其主要的业务在于煤炭产品生产以及销售,业务多涉及物料管理采购、销售订单管理、产品销售;煤炭企业的业务重点在于产品质量与安全生产,软肋在于销售运输费用过高,其次是财务数据核算量过大,数据收集与处理复杂。

因此,我国煤炭企业在erp实施应用中应集中在财务业务、运产销业务、管理控制三个部分。对于财务业务与管理控制,案例中与现实的企业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erp实施应用方案,相比较产、运、销业务更为成熟。但这两部分的优化并不能完全解决煤炭企业在产、运、销业务中费用高、期间管理难等重要问题。并且,产、运、销业务在煤炭企业经营中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极为复杂的业务流程。所以针对煤炭企业erp的应用,应该在结合目前财务与管理模块日益完善的前提下,对产、运、销管理应用升级进行积极探索。

五、“erp”系统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探索

根据煤炭企业产、运、销业务信息化构成分析,系统应用探索应该在资源总体管理与各模块数据架构和连接的基础下,组成由销售管理、生产管理、存货管理所形成的产、运、销模块组。其中基础模块必须包含有合同管理、生产物料、库存管理、质量管理、运输管理等子模块,各模块数据在总系统中必须建立实时数据连接与共享,包括有各模块基础数据,各区域、地区信息数据连接,各总分公司数据连接,这样才能有效地疏通煤炭企业的经营脉络流程,及时按照销售合同中的数据将其转化为煤炭企业后续所需要的运输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实现以销售合同执行即以销定产全方位、统一管理,确保合同按期完成并提高整个生产经营系统的运作效率。

(一)erp在煤炭企业销售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掌握全国、各地区、省、市等煤炭供求信息,保证煤炭资源供求平衡;科学应用已有数据来预测总体销售趋势,做到事前控制,为科学安排生产提供合理的依据。在煤炭企业销售管理中erp实施方案设计应从完善基础模块、加强合同管理、强化计划管理三个方面加以改进。销售管理应用改进图如下图4所示:

图4:销售管理应用构架图

(二)erp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在erp销售管理系统应用的前提下,进入生产环节流程设计过程中。为了科学的编制生产计划、开拓计划和辅助部门的工作计划,合理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投入,在煤炭企业生产管理中erp实施方案设计应包括设计科学集成生产计划和完善物资需求系统建设。生产管理应用的改进图如下图5所示:

图5:生产管理应用构架图

(三)erp在煤炭企业货物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集中库存管理,全面方便了解与查询库存信息,有效调度集团资源,提高出入库运作效率与库存周转率。同时科学的制定采购计划,合理、高效的调度企业物资,及时传递生产、运销环节的煤炭信息,进行质检的集中管理,实现数据共享,规范生产现场质量管理流程,减少人为造成的错弊。煤炭企业成产品管理中流程如图6所示:

图6:货物管理流程图

根据煤炭企业货物管理流程图的流转程序,在对煤炭企业erp系统改进的过程中,主要从货物调拨和货物质检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1、erp系统在货物调拨方面的改进方案

我国煤炭企业在货物调拨上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例如各总、分、子公司之间,产、运、销各地间信息数据收集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调拨计划设置不科学,不符合实际情况,不合理;调拨具体实施缺少跟踪监管,调拨效率低。而货物调拨作为煤炭企业货物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与业务,其主体流程以及业务处理过程,都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产品服务质量水平。因此主要从

系统调拨基础数据集成、完善调拨业务处理、强化调运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具体方案如下图7所示:

图7:调拨系统各模块数据连接构成框架图

完善后的调拨系统流程图如下图8所示。

2、erp系统在货物质检方面的改进方案

质检作为贯通整个煤炭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其质检方式、结构、标准,还是其准度或者效率,都将直接影响整个企业产、运、销各环节的业务效率,针对煤炭企业质检特有检测环节多、空间分布广、跟踪难度大等特点,质检系统的信息化设计应着重考虑质检系统集成简化,质检系统标准统一以及质检环节货物数据跟踪实时控制等环节设计。总体方案的改进措施包括质检系统的集成、质检过程的优化以及强化质检期间的管理。

图8:调拨业务流程图

六、结束语

本文结合煤炭企业的现状、行业特点以及面临问题进行客观论证,在应用实际案例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下,建议在煤炭企业内部实施erp系统总体设计框架结构,组成由销售管理、生产管理、存货管理所组成的产、运、销一体化模块组,各模块数据在总系统中建立实时数据连接与共享。并根据各煤炭企业自身情况即在财务与管理模块日益完善的前提下,客观细致的分析煤炭企业自身特征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货物调拨与货物质检,对症下药式确立项目实施办法与系统构架设计理念,科学、客观、合理的设计产、运、销一体化erp实施方案,这样才能有效减少企业期间费用的产生,解决煤炭企业面临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永红.基于erp库存管理系统的实施评价方法[n].《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4.3

[2]孙志涛.煤炭销售erp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1.6

[3]尤天蓉.erp在化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质量,2013.22

[4]蒋艳艳.erp在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视野,2013.21

[5]林健,张玲玲.erp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22(4)

[6]刘丽文,黄燃东.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外部环境及其风险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3)

[7]杨常辉.企业资源(erp)的管理思想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5):22-25

[8]张国晨. 煤炭运销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5)

煤炭产业调研篇7

关键词:煤炭行业;市场形势;煤炭资源;营销水平;

前言: 煤炭资源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保障,在中国能源供给结构中将处于重要地位。兖矿集团作为中国煤炭行业的龙头企业,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和出口基地。多年来,兖矿集团坚持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走市场化道路。兖矿集团产业布局服从国家战略,除了鲁南、兖州、邹城“三大园区”,近几年又开发了的贵州、陕西榆林、新疆、内蒙古鄂尔多斯、澳洲“五大基地”,坚持煤与化工同步发展,最大限度综合开发煤炭资源,并提出“将国内资源开发与国际资源利用相结合”,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一、抓住机遇,进行资源整合,实施“走出去”战略

兖矿集团根据当前煤炭市场形势,加快对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的整合步伐,走“科技含量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煤炭低碳经济工业化道路。2011年1至6月份,兖矿集团煤炭产量3238万吨,同比增长18.74%;营业收入364.57亿元,同比增长43.55%;利润总额50亿元,同比增长24.98%。煤炭板块实现产销稳步增长,既与宏观经济形势的企稳向好密不可分,更是兖矿加快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际化企业集团的重要成绩。兖矿集团在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中,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自“十一五”以来累计投资248.68亿元,建成26个重点项目,实现了产业结构由煤炭一业为主向“三大主业”协调发展转变,产品结构由以煤为主向煤炭深加工、精细化工、高端铝型材、机械制造等系列产品转变。煤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资源整合与拓展结合起来,为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兖矿集团进一步强化了“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理念,坚持产业发展和资本运营相结合的道路,创新境外投资与合作方式,加强对外技术交流合作,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国际化建设水平大幅提高。

二、推进结构调整,突出高效产品销售

随着煤炭市场形势的转好,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是兖矿集团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优化调整产品品种结构,重点扩大高质量、高效益产品的生产和市场份额,突出产品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销售收入、高利润,突出矿区的优势产能发挥。兖矿集团在当前的市场经济需求、资源和生产能力的条件下,选择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样性,优化生产目标和经营销售方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该课题采用线性方法优化煤炭产品结构,在一系列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对煤炭行业各种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组合,按照集团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实现优化,制定合理的优化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煤炭企业的产品结构优化方案都是在现有煤炭品种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改造,因而在进行优化时要充分考虑各种煤炭产品的生产、需求及铁路运输能力的制约因素,以确保煤炭企业生产和销售供应平衡,即产量和销量相对平衡,并且应考虑到煤炭产品洗选技术与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逐步建立兖矿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品牌效应,提高兖矿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把握煤炭市场机遇,提高兖矿市场竞争力

兖矿集团充分抓住当前机遇,继续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拓宽信息渠道,加强国内外煤炭行业研究,及时分析,科学预判,灵活调整营销策略。坚持快生产、快销售、快回款的原则,按照品种和区域确定不同营销策略。煤炭市场价格调整突出时效性、前瞻性、针对性,敏锐洞察市场变化,科学把握煤炭市场商机,快速出台价格调整政策,提高适应市场能力。认真分析研究当前煤炭市场及竞争对手的情况,根据不同品种的同类兄弟企业,采取积极灵活措施,确保产销顺畅。继续做好市场协调工作,主动参与全国煤炭行业协会、区域市场协调会,加强行业沟通与交流,协调一致,共同维护煤炭市场秩序,保持市场稳定。

四、拓市场,满足客户需求,提高营销水平

煤炭市场营销能力是煤炭企业实现战略的重要支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煤炭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大力加强市场营销尤为迫切。兖矿集团把“拓市场”作为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紧紧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深刻认识加强市场营销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开拓市场营销工作的新局面。由于煤炭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市场交易由公司主导变成了客户主导,客户掌握市场博弈的主动权。市场营销被赋予了产品销售、市场调查研究、生产与供给、创造市场需求和协调平衡公共关系等重要的管理职能,成为贯穿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成套策划和系列行动,是一个体系化、全流程的管理流程。放眼全球,以顾客为中心,顾客是上帝的服务理念,坚持用户导向,加强市场营销,满足客户市场需求,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首要选择。那些赫赫有名的企业,无不是坚持了用户导向,更好满足了客户需求的成功者。现代企业必须只有以客户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才能够赢得市场竞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了为顾客服务能力和效益的双赢持续提升。

结束语:

兖矿集团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技术创新作为品牌发展的灵魂,把技术创新作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创新研发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品牌发展拓展科技支撑空间。未来的兖矿就是要坚持产业运作和资本运营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步开发,以全球化的视野,推进管理理建设成核心竞争力强、国际化的企业集团。兖矿始终以质量赢得市场,以信誉赢得客户,兖矿集团作为一个重要的煤炭生产企业,多年来一直在为提高“兖矿煤”品牌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忠诚度不断努力,并通过“三零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兖矿品牌不断得到提升,品牌效应对于增强兖州矿区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促进兖矿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广德.2010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与市场展望[j]. 煤矿支护. 2011年02期

[2]“十二五”煤炭规划即将启动[j]. 中国煤炭. 2009年08期

煤炭产业调研篇8

1.1建构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体系是煤炭经济发展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管理现代化,以及煤炭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将促成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发生深刻的变革。社会的进步,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向经济管理学科的渗透,为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认知。根据经济发展和现代管理的理念变革,研究现代煤炭经济管理现象及其运作规律,客观要求建构相应的跨学科的理论体系———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

1.2建构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体系是现代煤炭经济管理自身发展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学科的发展一直滞后于现代煤炭经济的发展。而现代煤炭经济及其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又需要相关理论的支持,客观上要求建构起以现代经济、现代管理和现代煤炭产业为研究对象的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现代煤炭经济管理现象及其规律,为现代煤炭经济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1.3建构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体系是培养复合型现代煤炭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

现代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要求逾趋高端,现代煤炭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现代煤炭经济管理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学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有综合分析和理论研究的能力,需要有国际经济、国际化经营,以及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相应的社会科学知识。建构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其生命力在于通过学科交叉实现煤炭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为复合型现代煤炭经济管理研究人才的培养提供系统而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现代煤炭经济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为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及其体系建设提供恒久的智力支持。

2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

2.1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的特征

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以现代煤炭经济管理现象及其运作规律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索现代煤炭经济运作管理与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期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实现现代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其基本特征表现在:(1)跨学科性。这是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的突出特点,主要指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是横跨多门学科,融合多门学科而形成的新型学科。(2)综合创新性。即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彰显出独特的综合创新性,将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融合到现代煤炭这一特定的产业中,形成自身学科的特点。(3)相对独立性。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作为不同学科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产物,并不是消极被动地依赖于原有的母体学科,而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4)应用实践性。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分析现代煤炭经济管理活动,探求现代煤炭经济运行、管理与发展的规律。

2.2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是现代煤炭经济学与现代煤炭管理学相交叉的一个分支和交叉学科。社会科学在总体上是分别以某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经济学是以现代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管理学是以现代社会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是以现代煤炭经济和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现代煤炭经济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其要素包括煤炭经济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管理手段、管理目的等。煤炭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在于规划和协调煤炭经济的行为,以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2.3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体系构想

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作为一个完整而开放的宏大体系,应当涵盖总论、运行论(主体论、客体论、主客体相互作用论)和效能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总论是本学科的理论基石,包括煤炭经济管理总论和煤炭经济管理现代化。可以涵盖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的本体论、发展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即概念、研究对象、性质、体系、意义和方法、与相关学科的关联关系及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趋势等。第二部分运行论则涵盖主体论、客体论和主客体相互作用论。主体论研究管理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职能作用。客体论研究管理客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基础作用。主客体相互作用论研究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结合运作进程。第三部分效能论研究煤炭经济效益的考核和煤炭经济管理效益的综合评价。

2.4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

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现代煤炭经济管理的运作和发展规律,通过认知和把握煤炭经济管理运作规律,对现代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现代煤炭企业的效益最大化,促进现代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应以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科学抽象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等为主要方法。每个层面各有其特点,因此应区分不同层面,采取不同的、相对应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煤炭经济管理现象的层面,主要是通过市场调查研究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对现代煤炭经济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类比和归纳,对煤炭经济现象的数据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进入实体层面,研究的方法可以实证分析为主,重点要对现代煤炭经济管理领域内的问题进行解析。而在本质层面,则以定量定性分析为主,找出问题的最佳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解决方案,总结现代煤炭经济管理活动的规律。也可以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研究现代煤炭经济管理的一般现象及其运作规律。

3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探索

3.1以人为本,构建学术科研队伍

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的建设,首先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目前,国内现代煤炭经济管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领域比较分散,在知识的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和相互借鉴方面还有待改进。因此,必须有意识、有步骤、分层次地培养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术科研队伍,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领军人物,是学科建设上水平、出成果的关键所在。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健康人格、宽广胸怀和团队意识,同时还须具备一定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和系统创新能力,以及关注前沿学科的敏锐力和洞察力。要培养和积极引进一批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和学历高的专业人才,充实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科队伍,鼓励和支持青年科研人员获取高学位和高级职称,以稳定学科研究队伍,提高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水平,优化学科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学术结构,以期建构起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的煤炭经济管理学术研究队伍。

3.2与时俱进,全面完善学科体系

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还可以设置二级学科:现代煤炭产业经济学、现代煤炭经营管理学和现代煤炭贸易经济学。(1)现代煤炭产业经济学主要阐释现代煤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现代煤炭经济基础理论。(2)现代煤炭经营管理学主要阐释现代煤炭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从宏观方面研究现代煤炭的产业信息化,产业经营管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推进战略,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战略,产业竞争力分析,现代煤炭特色经济,现代煤炭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等;从微观方面研究现代煤炭项目投资、风险控制、成本控制、生产标准、营销策略、品牌战略、人力开发、科技进步和市场结构等。(3)现代煤炭贸易经济学主要研究现代煤炭贸易学史论,世界现代煤炭营销概论,现代煤炭贸易经营管理,国内现代煤炭贸易,现代煤炭对外贸易和国际煤炭贸易现代化等。

3.3锐意创新,着力培养高端人才

建立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现代化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目前,我国的现代煤炭产业仍然面临一个很大的矛盾,就是现代煤炭生产经营已由单一注重产能向产能和效益并重的方向发展,现代煤炭经济管理显现出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传统煤炭产业与现代煤炭发展矛盾突出,务必要依靠科技进步,重视和加强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现代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实现我国现代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客观形势要求,现代煤炭经济管理学必须紧密关注学科发展方向,为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通过立足理论,按照择重、择需、择优的原则,增加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煤炭国际贸易知识和现代煤炭企业管理知识,构筑起经、管、法多学科凝结的学科平台,培养煤炭经济管理现代化高端人才。

煤炭产业调研篇9

关键词:高职;煤炭安全类专业;就业形势;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7-0063-04

一、全国煤炭形势与人才需求分析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导能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替代。根据中国工程院《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预测,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煤炭在我国能耗中的比重将稳步下降,2015年煤炭占我国能耗比重为64%,2016年下降到63%以下,2020年有望下降到58%~60%,2030年下降到50%左右,到2050年可能减至50%以下,但需求量仍将保持在25~30亿吨,将长期是我国的主导能源。煤炭开采是高危行业。目前,煤炭企业多、人员多,从业人员素质差异大,人才引进困难却流失严重,煤炭安全生产专业人才短缺,加上煤矿灾害严重,直接妨碍了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安全发展。

从人才队伍方面看,目前,煤炭企业存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尤其是在生产一线从事基层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或技术能手严重不足,影响了煤炭企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一个原因。煤炭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严重的重要原因是煤炭安全技术管理类人才短缺,技术人员素质与安全发展和职业病防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煤炭安全类专业人才缺乏,严重制约地方经济发展,影响煤炭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了实现煤炭的安全高效精准开采,有效地控制瓦斯等自然灾害,需要培养一批懂安全、精技术、会管理的煤炭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以安徽省煤炭行业为例,近两年,因煤炭生产形势低迷、煤炭价格下降,从业人员收入减少,淮南、淮北、新集等国有煤矿大专以上人才流失严重,整个煤矿企业在人才问题上出现负增长,人才流失仍有加大趋势,可想而知,在这种境况下,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高产高效、精准开采将难以实现。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1],都要求煤炭行业抓住机遇,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转型升级、走向市场、煤电联营,提升煤炭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建设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化煤炭工业体系的历史背景下,人才需求将会有增无减。

二、高职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教育部和人社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将达795万人,比2016年增加30万人,是1999年扩招当年毕业生人数的9.39倍,加上中职毕业生和往届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以及因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趋缓造成的部分职工分流等情r,总体来看,2017年就业形势仍将非常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依然艰巨。

自2012年煤炭行业“黄金十年”过后,煤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始显现,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与煤炭企业转型的大背景直接冲击了煤炭相关专业学生就业。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安全技术与监察(现更名为安全技术与管理)、救援技术等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为例,2012―2016届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近五年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总计1 436人,一次性就业率平均为94.15%,2012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9.2%,前四年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在93%以上。2016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有所下滑,其中,煤炭行业就业人数771人,就业率为53.7%,煤炭行业就业率从2013届开始出现明显下滑,从2012届的97.2%降到了2015届的27.6%,2016届毕业生因煤炭企业招考延迟,目前在煤炭行业的就业率暂时为0(煤炭企业2016年招聘2015届毕业生)。受煤炭企业招聘等因素影响,煤炭安全类专业自主就业的学生增多,并有部分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二)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跟踪调查结果分析

为掌握我院近五年在煤炭企业就业的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笔者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其中煤炭企业基层单位反馈有效调查问卷212份,毕业生本人反馈有效调查问卷205份,约占煤炭行业就业毕业生的27.5%,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指标包括:a.毕业生总体评价;b.思想道德;c.专业基础知识;d.敬业精神;e.岗位适应能力;f.团队创新能力;g.创新能力。毕业生对学院教育教学评价指标包括;h.学院学习风气;i.教师的教学质量;j.本专业课程设置;k.专业知识在实际中运用;l.教学设施图书资料;m.实习实训。每个指标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评价等级。调查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

由图2可知,煤炭企业基层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评价很高,各项评价指标平均等级“好”的占73.52%、“较好”的占24.46%、“一般”的占1.82%、“较差”的占0.2%。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整体素质持“较好”以上评价等级的比例达到97.98%,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和岗位适应能力认可度很高,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用人单位希望学院在校企交流、师资队伍建设、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吃苦精神、专业技能、岗位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加强和改进。

由图3可知,毕业生对学院教学评价总体很好,各项评价指标平均等级“好”的占48.49%、“较好”的占33.15%、“一般”的占15.34%、“较差”的占3.03%。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学院整体教学效果评价持“较好”以上评价的比例达到81.64%,毕业生对学院学习风气、教师的教学质量、本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的评价较高,但对专业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的评价结果不太好。毕业生希望学院在实践操作和技能培养、教学方法、素质教育、课外活动、扩充知识面等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

(三)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1.煤炭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对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需求疲软

煤炭生产黄金十年后,煤炭行业产能出现严重过剩,煤炭价格急剧下跌,煤炭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企业为降低运行成本压缩职工工资、减少人才引进,如2015年淮南、淮北矿业集团停招高职煤炭主体专业毕业生,2016年煤炭价格上涨,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淮南矿业集团恢复了部分煤炭主体专业学生的招聘,但是人才需求总量有所下降,2016年我院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仅为27.6%,比2012年减少了64.6%,下降3.52倍。

2.社会对煤炭行业认可度不高,学生到煤炭行业就业积极性不高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和艰苦行业,井下工作环境差、危险因素多,煤矿事故频发,加上受到社会观念和历史因素的影响,社会各界对煤炭行业工作的认可度还不高,存在一定的偏见。特别是近几年煤矿行业效益不好,部分学生不愿到煤炭行业就业,许多家长也不愿意独生子女到煤炭行业就业,煤炭行业一线安全管理技术人才出现了短缺和断档现象。

3.学院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的滞后性

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机构,专业人才培养的周期性与煤炭行业技术革新的快速变化存在矛盾,导致学校人才和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不一致。另外,高职煤炭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与煤炭企业合作力度不够,造成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脱节,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缺乏创新性,存在滞后性。

4.学生专业知识薄弱,对专业的认识不到位

随着高校扩招,高职自主招生或分类考试施行,高职升学门槛降低,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越来越薄弱,加之部分学生对煤炭安全类专业的认识不到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低,导致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固。煤炭企业在用人时采取考试淘汰制,增加了学生对口就业难度。另外,大部分学生过度看重专业对口和就近就业,不愿离开家乡到外地煤炭企业工作,限定了就业空间,增加了就业难度[2]。

三、高职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一)发挥政府和社会作用,为煤炭行业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标志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刘远等人[3]针对当前煤炭专业就业困难问题,通过专家调研,提出解决煤炭人才培养和就业问题,需发挥政府和行业支持作用,发挥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首先,国家要出台系列政策助力煤炭行业脱困,在规定煤炭行业限产和解决人员分流的情况下,保证煤炭行业安全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保证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政府可以出台引进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的标准和优惠政策,减少或禁止非专业人员的招聘。其次,要加大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吸引广大青年学子报考煤炭安全类专业,为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

(二)深化煤炭企业内部改革,增加就业岗位

煤炭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转型发展需要采取校企合作、定单培养方式[4],在煤炭特色院校培养企业所需的专门人才,设立“定向培养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奖励有志到煤炭企业就业的优秀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煤炭类专业人才培养良型循环。煤炭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应合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正向拉动相关专业学生就业[5]。煤炭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感,通过煤炭企业内部改革,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应对新能源变革,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关闭亏损煤矿,促进煤炭资源有序、安全、高效、精准开采,提高生产利用率,扭转煤炭产业亏损局面,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槊禾堪踩类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6]。

(三)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煤炭特色类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煤炭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及时了解煤炭行业发展趋势,掌握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结构,与企业建立反馈机制[7],了解煤炭企业对煤炭安全类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体系,明确办学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发挥特色办学优势,避免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要脱钩,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高度重视队伍建设[8],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双师型”教师的示范作用。学院要通过激励政策,鼓励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技能大师组建协同创新教学团队,与煤炭企业合作,开展安全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提升教师团队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院可定期举办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技能竞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国家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实战水平、岗位操作技能和整体素质。

要探索就业新举措,做好就业宣传和服务工作,让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具有为我国的煤炭科技事业服务的意识和决心。学院要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资源优势,完善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多渠道推荐毕业生就业。另外,学院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建设创新创业网站,加大宣传力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总结推广各地、各高校的好经验好做法,定期聘请学院毕业生中的创业典范或专门的培训机构开展专题讲座、创业咨询服务等,引领学生自主创业,在校企帮助下成立模拟公司或实体公司,组织学生参加省和全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带动学生就业。

(四)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应加强自我完善,调整就业观念

高职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交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另外,在煤炭行业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高职学生要调整就业观念,放弃就近就业,调整职业期望值,可以到西部煤矿就业,以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多方位就业。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2016.12.

[2]马鑫民,张晓红,高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煤炭基层就业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8):62-64.

[3]刘远,俞书伟,杨子江.当前煤炭高等教育发展关键因素的调研分析[j].高教学刊,2016(8):10-11,13.

[4]刘玉峰,李建楠,陆继锋.煤炭主体专业校企订单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6):66-70.

[5]杨静,杨向辉,张光源.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创造的影响因素――基于14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5(6):97-107.

[6]畅军亮,吴丹.煤炭经济下行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对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5,35(9):57-59,64.

煤炭产业调研篇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能快速发展,2010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但是这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要素驱动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其中资源的过度使用被广泛提及,资源的价格由于管制被扭曲,如何在经济发展当中体现资源的价值,很多人进行了研究,其中资源税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从1994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对资源税的征收主要是从量计征,覆盖范围小,力度不够,远远没有达到促进结构调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资源税税率过低,不仅扭曲了市场价格,还不利于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效率的提高,从而有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资源中,煤炭资源作为中最重要的能源,其使用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者关注了煤炭行业如何征收资源税。谢焕瑛和张健(2003)在借鉴西方主要矿产国家资源有偿使用及征税办法的基础上 ,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建立了各主要产煤矿区资本费用模型 ,对全国82个矿务局及所属 402个矿井的煤炭资源进行了经济评价,提出了合理征收煤炭资源税及相关的政策建议。李波(2013)以煤炭资源税改革目标为切入点,基于税负转嫁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煤炭资源税改革目标实现的困境。利用1993~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gdp指数、煤炭价格指数、石油价格指数、火电产量指数为解释变量,煤炭需求量为被解释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还分析了同一期间煤炭对外贸易变化情况和煤炭市场集中度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以提高税负为手段的煤炭资源税改革在煤炭供需失衡、煤炭替代品缺乏以及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税负极易向下游转嫁,从而导致税改目标难以实现。

大部分研究关注了资源税改革对煤炭行业的影响。郭菊娥和钱冬等(2011)基于我国实际情况构建了中国能源模型,测算了从价征收不同煤炭资源税税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煤炭资源税税率的逐步提升,煤炭需求量减少幅度大于gdp减少幅度,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煤耗,并且对cpi的影响较小。从行业影响来看,价格受影响最大的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产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依次是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四个行业。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均是节能减排重点行业。林伯强(2012)以煤炭为例,利用修正的el serafy使用者成本法估计煤炭资源耗减成本可以证明,中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使用者成本,并随着煤炭产量的大幅增加而迅速提高,需要通过征收资源税来反映煤炭资源的真实成本。计算结果还表明,1992~2009年间,中国基于使用者成本设定的从价煤炭资源税理论税率在2%~14%之间波动。进一步通过动态cge模型分析从价煤炭资源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可以发现,对煤炭资源征收5%~12%的资源税,宏观经济成本将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而且能够反映煤炭作为稀缺性资源的耗减成本。因此,中国的资源税改革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朱学敏和王强等(2012)构建煤炭产业的生产模型能实证分析资源税对煤炭生产效率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一是对煤炭产业而言,产业资源税占产业总税收的比重比资源税的绝对数量对煤炭产业生产影响要明显;二是煤炭产业资源税占产业总税收的比例增加将导致企业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分配,表现出人力资源对能源和资本的替代效应;三是从政策层面上讲,资源税的改革需着[于提高资源税在全国总税收中的比例。这样,在基本不影响生产效率的情况下通过对生产要素投入进行再次分配,可以达到节省不可再生资源的目的。辛洪波(2013)认为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会对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显著影响。短期来看,煤炭企业难以承担煤炭资源税增加产生的成本压力;长期来看,在煤炭供需缺口的驱动下,煤炭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和成本转嫁能力都会比较强,具有承担煤炭资源税负适度上涨的空间。提出我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的相关建议。

以上研究从不同方面研究了资源税对煤炭行业的影响,但是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规范分析,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影响。即使有从实证角度入林伯强(2013)利用修正的elserafy成本法进行分析,也只是局部均衡分析,尚没有从国民经济整体视角实证研究资源税对煤炭行业的影响。本文计划利用cge模型估算从价征收不同煤炭资源税税率的影响效应,框架如下: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研究方法;第三部分为基于cge模型的资源税对煤炭行业的影响,最后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利用cge模型的政策模拟分析在国内外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模型是在中国经济cge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ezaki and sun,2000),模型的原点是dervis, melo and robinson的开放经济cge模型(1982)。

模型的生产结构:各产业的生产根据投入最小化原则投入资本、劳动力和能源,由ces函数描述能源、资本和劳动力的替代关系,决定各能源投入量、资本回报率和劳动力工资水平。劳动力由ces函数描述的职工劳动力,决定职工劳动力投入量和工资水平。各产业的产出根据收入最大化原则按常弹性转换(cet)函数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间进行分配。模型的需求结构:国内总需求由居民、中央和地方政府消费需求、投资和中间需求构成。投资需求和中间需求由固定系数决定。假设区域外调入产品和区域内产品之间、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之间是不完全替代的,即遵循armington假设。调入与区域内需求经ces函数合成为国内需求,并经ces函数与进口产品需求进一步合成为总需求。在能源中,我们根据能源需求的来源分为电力和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分解为煤炭、天然气和原油。

由于是三要素的ces生产函数,因此,构建三个不同的二级嵌套公式:

y1=a[b(ak■ (1-a)e■)■ (1-b)l-ρ]-m/ρ

y2=a[b(ae■ (1-a)l■)■ (1-b)k-ρ]-m/ρ

y1=a[b(al■ (1-a)k■)■ (1-b)e-ρ]-m/ρ

其中,y为产出,a为技术效率,l、k和e分别代表劳动力、资本和能源投入,m为规模报酬参数,a、b、ρ1和ρ满足以下条件:

-1< ρ1,ρ<∞

数据来源于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社会核算矩阵(sam) 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模型的关键参数来自估算并参考相关文献和模型的经验值,份额参数主要通过基础年份的实际数据标定得到。

三、资源税改革对煤炭行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般认为从价税比从量税更能有效的体现税收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体现资源的价值;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政府税收。因此,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从价税。对于从价税的税率,目前尚没有同意的意见。很多人认为应该按照5%征收,但是部分研究者认为5%的税率偏低,与国际上很多国家超过10%,甚至高达50%的税率相比仍属较低水平,对资源价格的调整幅度不会太大。日本和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都对能源产品征收重税。据测算,德国的燃油税率(税收占税前价格的比率)在200%左右,英、法等国与德国持平。与欧洲和日本等国不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联邦制国家能源税负担相对较轻。美国把资源税列入生态税,其中开采税是对开采自然资源(主要是石油)征收的一种消费税,目前已有38个州开征了此税。开采税收入仅占各州总收入的1%~2%,但税率却相对较高,澳大利亚改革后的矿产资源税率为30%。我们分别模拟了对煤炭征收5%,10%,15%,20%,25%和30%的资源税引起的影响。

1. 不同资源税率对煤炭需求的影响

2013年以来,伴随雾霾天气频发,各地纷纷出台环境政策,治理大气污染。其中主要手段包括控制煤炭消费量,并增加对下游钢铁、水泥和焦炭产量的限制。以政策最为严厉的是河北省为例,根据《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到2017年,全省将削减煤炭消费4 000万吨,钢铁产能6 000万吨,水泥产能6 100万吨,分别占到该省总额的13%,25%和6%。除河北外,山东、山西、内蒙等地也分别出台产能淘汰政策,使得煤炭需求面临短期“阵痛”。 但是,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供给结构中的主体地位。从能源供应结构来看,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均呈现出快速提升的态势。我国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56%和26%,而煤炭的进口依存度则仅为7.5%同时考虑到产能利用率的因素,煤炭将是三大石化能源中唯有能基本实现自给的能源品种。而从成本方面来看,煤炭在能源供给中的成本优势也难以取代。总体来看,不论资源税率如何变化,煤炭的需求不会出现大幅减少(见表1)。

2. 不同资源税率对煤炭价格的影响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短期内,资源税的推出会导致煤炭价格的上涨,但是从上涨幅度来看,远远低于资源税税率,其原因一方面是煤炭企业自身消化了税收,另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进口煤的增多。新兴市场需求放缓等因素决定了国际煤炭供过于求的态势仍将延续,国际煤价将持续走弱。对于美国,页岩气的替代效应与国内总能源需求增长的乏力,使得美国国内煤炭需求量持续下降,美国煤炭生产商开始大规模出口。这都进一步打压国际煤炭价格。而国内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国内外差价较大,进口煤具有比较大的价格优势,近年在我国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3. 资源税对煤炭行业经营效益的影响

从成本结构上看,我国煤炭行业成本费用中,产成品销售成本占据较大份额,2004年以来,均维持在75%以上,且近年来所占份额不断扩大,2012年,产成品销售成本占比达到86.98%,产品管理费用占到企业成本费用的第二大份额,但近年来所占比重有所降低,从2004年的16.22%下降至2012年的7.91%。资源税在煤炭行业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小,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并不大。从盈利能力看,2012年,全国煤炭行业销售毛利率为23.63%,继续维持下滑的态势。自从2004年之后,毛利率呈现下跌态势,这与煤炭行业成本上升以及市场竞争加剧有关。同期,销售利润率下滑至10.62%,较2011年下降2.7个百分点。整体来看,2012年以来,全国煤炭盈利能力表现不佳,处于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资源税改革的推出,并不会加大成本继续恶化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研究了基于cge模型分析按价征收不同税率的煤炭资源税的影响效应。模型测算结果表明从价征收煤炭资源税后,煤炭需求变化不大,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煤炭需求都没有出现大的下降。但是由于进口煤增多和企业自身消化等原因,资源税并没有导致煤炭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以2014年为基期,2015年和2016年稍有上涨,但2017年之后又出现下跌。,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及早进行对资源税进行改革,而且税率应该调整到可以充分反映资源价值的程度。

1. 尽快推出矿产资源税改革方案

煤炭资源税改革拉锯战持续多年, 改革计划不断被写入政府工作文件,相关方案不停调研论证,却一再搁浅。煤炭资源税改革涉及煤炭企业、地方政府、税务部门、下游用户等多个利益主体,在改革进程弈激烈。资源税改革的时机一次又一次被错过。煤炭资源税在调节供需,体现环境损害成本、资源价值等方面的功能缺失,税收在减少煤炭消费中的作用被弱化。煤炭在开采过程中,造成土地塌陷及水、空气、土壤污染,企业并未为此付费。当前我国煤炭市场价格走低,是推进煤炭资源税从量计征到从价计征的宝贵时间窗口。资源改革带来的煤价上涨应向下游传导,同步推进电价形成机制改革,改变对电价实行的行政管制。

2. 应实行差异化资源税政策

按照赋存条件、矿井服务年限、开采难易程度和安全系数等要素制定税率,酌情减免资源枯竭煤矿的税负。目前国内煤炭资源税征收标准不尽公平合理。对焦煤品种全国统一为每吨8元,其他煤炭品种一省一率。第一,焦煤采取全国“一刀切”的标准,没有充分体现资源赋存条件的差别;第二,其他煤炭品种采取同一省区“一刀切”的标准,也没有体现新老矿井开采年限差别;第三,不同省区税率标准不够公平。

3. 清理不合规的收费项目,减轻煤炭企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