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十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4-02-27 17:57:05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篇1

2008年,通化市固定资产投资目标424亿元,同比增长43.3%;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350项,完成投资28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81项,完成投资140亿元;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截止11月末,全市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310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9亿元,为年度投资目标的101.3%;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建设400项,为年度目标的114.3%,完成投资297.2亿元,其中3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16项,完成投资165亿元;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亿元,同比增长45.3%。

二、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及项目安排

2009年,通化市拟实施“643工程”,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5亿元,比上年的430亿元增长40.7%;3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400亿元,比上年300亿元增长33.3%;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00亿元,比上年200亿元增长50%。

(一)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安排情况

通化市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预安排项目1465项,总投资145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06.4亿元。

按建设性质分:续建项目340项,项目总投资43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2.3亿元;新开工项目1125项,项目总投资1027.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4.1亿元。按投资规模分:3000万元以上项目425项,项目总投资100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5项,项目总投资810.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7亿元。2009年,通化市将重点推进“板块”、“五大工程”项目建设。

“板块”:

①钢铁板块。以通钢1000万吨钢扩能项目为重点,延伸钢铁产业链,打造围钢经济圈,做大做强钢铁产业。加快冶金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抓好通钢淘汰落后装备大型化改造、80万吨焦炭、攀华300万吨精品钢以及100万吨氧化球团、30万吨无缝钢管等30个重点项目。②能源板块。全力加快能源和能源装备制造等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二道江电厂60万千瓦热电联产、华能2×30万千瓦煤矸石热电联产和油页岩、抽水蓄能、水电站、城乡电网、生物发电、风力发电以及石油化工、变压器材等26个重点项目。③生物基地板块。以中国医药城、国家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为载体,加快医药公共平台、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及原料药、功能食品和种植基地、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等项目建设。着力抓好东宝7000万支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注射剂、长白山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生物产业基地综合信息平台等39个重点项目。④民生板块。加大农村泥草房、城市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力度,继续抓好廉租房建设,启动煤矿和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积极解决困难群体住房问题。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沼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疾病防控和动物防疫、国家果酒及果疏饮品实验室二期工程等28个重点项目。⑤社会事业板块。提高城乡居民在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享受的服务质量,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重点抓好市中心医院和市医院门诊楼、市职教中心职教园区、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县乡村卫生医疗机构等73个重点项目。⑥旅游板块。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科学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和重要节点修建性详规,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规划实施滨江城市休闲观光、江南新区旅游综合服务、城郊生态休闲度假、特色餐饮购物娱乐、地质奇观游览、地域文化体验、空港综合旅游服务等7个旅游功能区,积极推进鸭绿江风情、沈长生态休闲、世界文化遗产3个黄金旅游带等45个重点项目建设。⑦服务业板块。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突出抓好义乌国际商贸城、龙湾会馆、恒坤家居、医疗电子产业园公共综合信息服务中心、长白山药谷物流、雨润农产品物流等39个重点项目。⑧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板块。进一步推进生态市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集中力量抓好长江镁业2万吨镁合金综合利用、通钢剩余煤气发电机组及6#、7#高炉trt发电机组等24个重点项目。

“五大工程”: ①铁路工程。重点抓好通丹铁路和通化陆港工程。②公路工程。突出抓好通丹、梅沈、营松、通长、通集高速公路和集临快速路及通化绕城线等9个工程项目。通丹高速公路力争年底前开工。③机场工程。加快启动通化机场和空港经济区项目。通化机场力争年内开工。④水利工程。启动实施浑江干流、鸭绿江界河整冶、海龙灌区节水改造、光华水利枢纽等24个重点项目。科学有效地利用好水资源,加大水土保持力度。⑤城市基础设施工程。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城市排水设施、老旧楼房室内外供水管网改造、第二水源、市区道路桥梁改造、滨江东路建设、集中供热三期、燃气管网改造等13个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大力提升城市品位和承载功能。

(二)工作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项目的规划和储备。重点围绕冶金及关联产业、医药、人参、农产品加工、葡萄酒、能源、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文化产业这“十大产业”,谋划一批立足通化、带动周边、参与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目前,已谋划出2009年至“十二五”期间亿元以上项目620项,项目总投资2700亿元。对于谋划的项目要进行动态管理,建立项目储备库,对成熟的项目进行包装,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促进项目早日开工。

二是要强力推进项目和资金引进工作。充分发掘通化市的资源和产业优势,突出抓好冶金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医药产业资源整合、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招商。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积极做好银企对接工作。继续扩大利用民间资本,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重点建设项目。积极运作股票上市,促进资本扩张。

三是要强化重大项目推进措施。着力抓好规划内的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尤其要突出抓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开展“百日会战”、“集中开工仪式”,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落实重大项目目标责任制,加强协调服务和监督检查,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督查、年终考评。完善行政审批全程代办制、限时制和问责办法,开辟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努力营造加快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篇2

一、正确分析判断形势,冷静思考问题对策,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全省提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必保5000亿元,争取5500亿元。白城市下达给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是42亿元,同比增长28.8%。为了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缩小与较发达地区的差距,我们提出了“确保完成42亿元,力争达到44亿元”的工作目标,可以说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任务很重,任务很艰巨。我们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紧时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大项目启动和实施力度,按照立体开发的理念,紧紧围绕321工程,做好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开发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矿产资源开发和民生民利,规划实施建设项目,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二、要突出重点,务实创新,推动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一)要全力以赴,抓好入园项目的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工业集中区是城市发展的新平台,是我市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载体。要充分利用建成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政策加快引进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把工业集中区建成全市经济的新增长源。

(二)要锲而不舍,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从我们的财政基础和实力来看,招商引资是引进项目、实施项目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的根本渠道。因此,各部门一定要在招商引资上多下功夫,多想办法,要把工业集中区等招商引资任务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结合起来,落到实处。一是要积极做好政策的宣传,加快推进全民招商进程,再掀全民招商、全民创业的热潮。二是要积极探索,创新招商方式,学习和借鉴其他县(市)的成熟经验和作法,提高项目招商的针对性和成功率。三是要积极引导我们当地的民营企业家提高发展意识,扩大生产规模,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法律允许的所有行业的领域。四是要进一步增加招商引资的恒心和韧劲,只要有一点希望就要紧盯不放,跟踪到底。

(三)要竭尽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投资者的信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谋划、管理和实施项目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决定因素。哪里的投资环境好,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就会往哪里流动,哪里的经济发展就快,这是市场经济运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各部门必须以维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全面落实好“零障碍”制度,即在项目审批,建设、生产等各方面要开辟“绿色通道”,绝不允许有任何干扰、阻挠和破坏的行为。要深入落实好全程服务和终身服务制度,不仅要确保项目顺利启动实施,还要把优质服务贯穿于项目发展的全过程,保证投资者获得最大的回报。

(四)要调整思路,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当前,制约项目加快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是资金缺乏。我们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措机制。一是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的政策导向,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政策性扶持发展资金。二是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用活、用足、用好现有的相关政策,扶持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加快建设和发展。三是要充分利用成立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瓶颈。

三、要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确保全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目标。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实行市政府分管领导挂帅,部门领导包保,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并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检查,加强协调服务,确保项目建成投产。

(二)加大协作与配合力度。项目建设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金融、交通、邮电通信、供电供水、征地拆迁与补偿等方方面面。对此,我们要全力做好扶持、协调、沟通等工作,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三)加大投资环境建设力度。完善行政办事规则和程序,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水平;要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健全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树立诚信意识和形象,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要继续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建立统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

(四)加大项目资金筹措力度。全力争取上级财政性投资,扩大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规模。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以优势项目吸引域外客商参与我市投资建设。主动向金融部门推介项目,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和吸引民间投资,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的资金制约问题。

(五)加大项目建设的监测与调度力度。市政府要在每季度召开一次项目调度会,项目督查组每月末要调度一次项目形象进度,跟踪分析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篇3

论文关键词 国有企业 法制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法制建设的背景及其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有资产的出资者、管理者、经营者,因主观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关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加以调整,使得诸多问题没有纳入法制轨道。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项目过程中,迫切需要有专门用来调整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组织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监测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结构和资金来源,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等方面进行规范。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方面的法制建设具有其基本属性。在传统的企业法律形态体系下,国有企业不仅是体现国家特殊政策指向的载体,而且也是《民法通则》等法律所承认的民事主体之一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出于调整产业结构等特殊目的之需要,还保留了国有企业、乡镇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特别企业形态,但是我国的企业形态体系之划分已经逐步过渡到以产权形式、责任承担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为标准,企业形态体系已经主要由公司、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组成。国有企业在法律上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与国家关系方面,也及国家对其采取的特殊政策上,而不是在企业的组织结构等方面。所以国有企业立法作为市场主体立法的特性已经逐步淡化,而作为国家政策立法的特性却在逐步加强。

笔者认为,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方面的法制建设,其重要意义与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国家投资。国有企业的资本构成全部或主要来自国家投资。主要表现为国家作为企业的唯一出资人,开办国家独资企业;国家授权的投资主体同其他一个以上国家授权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成企业,这种企业的财产权仍然全部由国家所有。国家授权投资主体通非国有单位或个人共同出资开办企业,如果其中某一国家投资主体的出资在企业总出资中占主要部分,即占50%以上,或者虽然低于50%但实际上控制了该企业的经营决策,各国一般也将其纳入国有企业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于保护国家财产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促进国有企业的经济调节管理职能。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虽然也有营利目的,或者说一般也为营利,但也有非营利性目的,或者说它不以营利为唯一目的。国有企业执行国家计划和经济政策,担负国家经济调节管理职能。三是促进国有企业自身的规范转运,国有企业虽然也适用一般企业法的许多一般性规定,但国有企业同时适用国有企业的特别法。国有企业设立程序较其他企业更为严格、复杂,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需要以政权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进行管理,在许多方面,国家要以自己为一方主体同企业和企业有关各方直接发生各种法律关系。

二、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法制建设的困境

一是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立法不完备。法律从本质上乃是一种“契约”(contract),其本质意义是交易双方或者多方的一种合意,这种合意主要体现在人们为了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或利益,而把一部分原本属于自己的天赋权利让渡出来,形成规范性文本,作为人们的行动规则。在“社会契约理论”的核心观点里面,法律契约并不是让人们迷失自我,相反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伦敦经济学院许成钢教授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皮斯托在2002年提出了不完备法律理论,该理论认为正如“契约”(或者说是“合同”)不可能是完备的一样,法律也不可能是完备的,因为法律这种“契约”也受到立法者的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法律注定不可能达到完备的程度。现有制度供给的错位性严重,虽然不少地区都出台了有关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政策制度,但是这些制度不管从制度理念、制度设计、制度内容以及操作方法等方面来看,都与当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及其切实需求存在明显的错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立法位阶较低,范围较窄。使得这些法律法规缺乏较高的法律效力,责任机制缺失。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还是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缺少专门规定,而各个地区的政策性规定不规范,导致法律法规的协调性不足。这就使得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立法方面存在诸多争议。

二是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法制中对重点问题关注不够。以作为源头性的审批核准制度为例,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是投资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针对少数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实行核准制。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严格规范的核准制度,明确核准的范围、内容、申报程序和办理时限,并向社会公布,提高办事效率,增强透明度。核准制与审批制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直接管理的企业投资项目数量大幅度减少,二是程序简化,三是政府管理的角度改变。但是,当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对于核准的把握及相关规定缺少规范。也就是在源头上就导致了危险。

三是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法律监督缺失。在行政执法机关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监测部门拟。因为第一线的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活动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行政执法,司法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往往是被动的滞后的。监督检察机关通常仅限于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程序,公安机关的监督将不存在,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往往涉及大量的资金,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极容易导致权力寻租,滋生腐败。当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还存在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专门的监督力量,也没有内部监督,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管显得十分分散无序,没有形成监管合力。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表现,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督工作缺乏战略认识,文件上或者会议上说起来十分重要,但是实践起来不重要;二是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却不到位、一些监督管理的专业人员配备不到位,缺乏专业人手,专业化的监管难以实现;三是各项社会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监督管理工作的经费配套不足,监督信息化建设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足。

三、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法制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立法。我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立法有着充分的法律依据。首先宪法的有关规定及基本指导思想既是国有企业立法的基本依据,也是国有企业法的重要渊源。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并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其次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管理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国有企业立法的客观依据。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从更高层次上,统筹规划立法,使得法律对于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财政、金融、保险等情况,融资发展,价证券发行总规模、结构和投向,财政性建设资金总量安排和使用方向,财政补贴的规模和方向等方面都有规范,确保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够得到高质高效的进行。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篇4

关键词:招投标交易中心 固定资产投资 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12年,某市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密集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保障下,全市经济呈现平稳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59.00亿元。该市gdp增幅2012年在全国第二,在西部位居第一。在经济发展欣欣向荣的背景下,对2012年该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入场交易活动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得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结论。该市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是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一部分,研究项目交易累计总额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把握该市工程项目建设总规模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二、固定资产投资与工程招投标交易额的关系

(一)固定资产投资与工程招投标交易额的时间序列关系分析

据该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9380.00亿元,同比增长22.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根据统计信息网的数据整理出2012年度各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并统计2012年各月市工程建设项目总交易额,绘制出如图1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累计总交易额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12012年某市固定资产投资和工程建设累计交易额增长图

由图1可以看出,2012年该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由一月份的381.28亿元逐月快速增长至十二月份的938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随时间序列基本呈线性增长;本年度交易中心登记在案的全市工程交易累计总额从一月份的58.44亿元逐月缓慢增长到十二月份的1136.77亿元,其随时间序列同样大致呈现线性增长,工程总交易额的增长速度远没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快。

(二)固定资产投资与工程招投标交易额的线性关系分析

2012年交易中心登记在案的全市工程建设项目累计交易额与该市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这两个变量关系的散点图如图2所示。

图22012年该市工程建设项目累计交易额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散点图

由图2可看出,2012年该市工程建设项目累计交易额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基本呈现线性相关性。设定工程建设项目累计交易额为自变量,固定资产投资累计额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计算机输出结果如表1和表2。

表12012年该市工程建设项目累计交易额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方差分析

表22012年该市工程建设项目累计交易额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回归结果

由表1和2可得出2012年该市工程建设项目累计交易额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线性函数关系为:固定资产投资=-747.618+8.617×工程建设项目累计交易额。且p值为7.13×10-11,小于显著水平0.05,故可以认为2012年该市工程建设项目累计交易额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三)工程招投标交易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析

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是衡量工程建设领域发展稳定性、持续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工程建设领域发展规模与国民经济总量关系的主要指标之一。从短期看,指标表明工程建设项目年度投资完成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从长期看,它反映工程项目投资在建总规模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该市工程建设项目交易额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如图3所示。

图32012年该市工程建设项目交易额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由图3可看出,2012年该市工程建设项目交易额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1—3月)为平稳增长期,在这段时间内,该比重由15.33%逐步提高到18.88% 。第二阶段(3—8月)为缓慢回落期,期间,该比重由15.33%逐渐回落到13.21% 。第三阶段(8—12月)为平缓期,此阶段该比重始终保持在12%—13%之间。因此,可以确定,2012年该市工程建设项目交易额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基本保持在12%—20%之间的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篇5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 投资管理问题 改进对策

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使用和持有的资产,主要包括机器、房屋、经营活动资产、车辆等。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扩大,固定资产增多,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难度加大,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对企业的经营效益造成影响。

一、固定资产具有的基本特性

(一)固定资产的回收期限较长

固定资产投入会变为一种回收期限较长的企业资产,通常来说资产的回收周期会达到几年甚至十几年,而最短的资金回收周期也会在一年以上。然而,造成上述现象是因为企业固定资产的投入数量过大,而这部分资金在企业的日常运转过程中会占到较大的比例[1]。另一方面来说,企业的固定资产通常是以计提折旧的方法完成价值的评估的,而这种方式会将固定资产核算入成本之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回收期限的增加。基于上述分析,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策略制定中,必须对整个项目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只有完成推论之后才能够决定是否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

(二)流动性差是固定资产的基本性质

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之中,流动性最差的就是企业的固定资产。这部分资产缺乏基本的变现能力,并且在实际的固定资产售出过程中,企业需要付出一定数量且根本不可能再收回的投资作为代价。对于企业来说,对固定资产的处理方式有两种,即闲置或者产生实际损失,在两种因素的限制下,固定资产在投资过程中具有不可逆性。

(三)固定资产投资次数极少

由于固定资产的难回收性,致使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现象逐渐减少,往往经过几年或者几十年才会进行一次。因此,在投资之前必须制定详尽的计划,保证所有的资金投入能够发挥价值。

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当前,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认识不到位,规划企业的战略目标时,不重视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投资,致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缺乏经营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过多偏重短期经济利益,缺乏对于风险控制的科学管理,影响长期效益。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是:第一,企业整体战略管理存在缺陷;第二,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中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

(二)专业技术储备不足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工作涉及研发、制造、信息化管理、财务、报关、设备选型、建安工程、节能环保等众多专业。由于对行业发展的方向不清晰、政策制度了解不深入、投资需求梳理分析不足,先进技术应用掌握不全面,投资风险预见性不足等原因,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盲目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方案反复调整、建设投资超概算、建设周期超期现象的出现,将严重影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按期竣工验收工作的开展。非理性、不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但不能提升企业的收益,还会使固定资产折旧系数变大,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会使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降低企业的利润。

(三)投资建设过程管控不规范

国家及各主管部门在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计划管理、招投标管理、建安工程现场管理、项目调整审批、财务管理、竣工验收等方面制定了完整的管理制度,随着审计监察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过程的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避免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违规操作事件的发生,保证项目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急需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机制。

(四)融资渠道有限,建设资金压力大

企业投资资金主要包括贷款、自有资金、国家拨款等。近几年来,较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享受了国家的财政支持,但贷款、自有资金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企业的自筹资金主要来源于收益留存,由于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收益难以准确预测。如果企业资金紧张、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资金筹集难度将会非常大,必将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开展。

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改善

(一)统筹考虑,做好长期顶层策划工作

第一,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只有企业树立起科学的管理意识,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战略管理的方式完成企业的管理,才能够有效保障企业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正确的位置之上。

第二,加强战略和企业风险以及所能获得的效能之间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依赖于牢固的战略意识才能够在企业发展需求、风险控制、企业效益追求之间找寻平衡点。在平衡点的寻找过程中以战略思想为第一出发点,将眼光放长远,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统筹管理,将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

(二)借助内外部资源,为投资决策把关

第一,为保障投资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应按照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要求,深入分析项目建设涉及的各专业具备的能力、存在的问题及与行业竞争者之间的差距,掌握先进研制工艺技术,深入论证,不断细化建设方案,降低投资风险。

第二,建立项目储备库,并开展前期投资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实现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并为后续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组建企业内部专家团队,解决资产投资项目中遇到的难题,为项目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借助外部专业资质力量,完善项目建设方案、对重大投资项目立项工作进行预评估,减少经济损失。

(三)完善企业投资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结合以往项目建设经验,不断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招投标及比价采购管理、竣工验收管理等制度,使项目管理有法可依,保障项目建设的合法合规。按照合理投资、科学规范、长期效益的管理目标,重点加强招标采购管理及建安工程管理,确保投资项目建设规范,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

(四)加强市场投资环境分析,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1、分析投资微观环境

市场投资的微观环境与企业的发展和项目投资密切相关,包括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企业自身所掌握的技术、地理环境、基础设施以及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等。基于上述分析,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于影响项目发展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是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失败的重要因素。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可能会造成企业资金投入出现阻碍。

2、分析投资的宏观环境

固定资产投资是一种受宏观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固定资产投资,上述几种因素是影响企业项目生存以及发展的基本要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紧紧跟随经济发展的趋势,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当满足上述因素时,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困难和障碍都能够克服。比如,在法律保护和宗教文化允许的项目建设方面,企业应当加强和外界投资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3、抓住机遇,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十二五”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平稳较快增长,为企业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筹集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保障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有序开展,企业应抓住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机遇,围绕国家“调结构、增能力、上水平”的总体要求,借助区域经济圈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加强与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沟通和联系,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缓解企业自筹资金建设压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企业要认真分析自身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提高资产的管理力度,并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认真分析市场环境,确定合理的投资方向,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篇6

关键词:加强 固定资产 投资审计 途径研究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内容及基本要求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象不能单纯地说成是建设单位,它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技术经济过程,在这个建设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的参与部门和单位,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金融部门、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等,上述所有单位在建设与建设管理过程中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审计的对象或客体。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中心任务是保证党和国家制订的有关投资建设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财经纪律的贯彻与执行,检测稽核各部门、各地区执行建设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的情况及结果,积极参与投资宏观调控,完善投资体系,调整投资结构,减少投资浪费,提高投资效益。从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程序上看有前期审计、在建期审计和竣工后审计三大部分;从固定资产投资审查计的范围上看有基本建设投资审计、技术改造投资审计和其他投资审计等主要部分;从审计的专业特征上看又包括投资建设技术审计、财务审计、经济审计及管理审计等内容。

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途径探索

(一)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依据一般是其预期目标,对其实施动态和静态、价值量和实物量、定量和定性、微观和宏观等不同分析方法进行结合使用,从而对其投资的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济性进行合理评价。其中投资效率性则主要是对其工程进度、损失浪费以及资金使用等情况上的审计;投资经济性则就是对工程招投标、价款结算以及合同履行等情况的审计;投资效果性则主要是指其投资决策、投资使用以及建设规模等方面所实施的审计。

在效益方面,要特别注重环境效益。充分考虑预防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环境效益审计将成为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一个重点。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上,要做到财务收支审计和预算执行、决算审计并重,以建设单位为主,延伸审计施工、监理等与投资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单位。重点查处乱上建设项目、违反建设程序、虚假招投标、违规转包分包以及项目建设中偷工减料等违纪违规行为。

(二)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技术进行创新

审计技术的创新,有助于对审计质量进行提高,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对其审计风险进行降低。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投资主体也越来越多元化,随之其审计工作也随之复杂,人们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必须要对其审计技术和方法进一步进行创新。在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之中,通常情况下就是将其资金活动作为主线,并对其财务会计等相关资料实施检查,所实施的抽象审计通常情况下能够在内部控制测评基础上落实的也是很少的一部分。

(三)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管理

就我国现有学术研究成果而言,审计质量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依据《中国审计大辞典》的论述,审计质量代表的是审计业务工作的总体水平,也就是说审计结果与审计目的之间的契合程度。广大学术研究者在经过系统的总结之后,认为审计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指的是审计人员素质水平以及其审计过程中的总体水平。审计质量最终以审计报告的面貌出现。其最为关键的指标在于是审计工作对于提高会计报表可信度所做出的贡献。

固定资产审计质量的提高,更有助于对其审计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其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对建设项目前期的工作事项审计工作进行加强,其中包括项目决策及其可行性评估,资金来源和实施效果分析等等,其全部都是在工程前期必须要实施审计的内容,对其工程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其次要加强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审计,以能够对工程进度和质量实施有效控制,实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过程审计监督;最后还要对其审计资源实施整合,以能够对审计工作的整体效能进行有效的发挥。其中在专业审计人员素质方面需要进行加强培训,以能够增加其审计资源,同时由于其培训周期过长,可以对其社会审计力量进行充分应用,实现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综合使用,对其审计资源实施整合发展,从而更加有助于对其审计质量进行提高,充分的对其审计整体效能进行发挥。

(四)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鉴于审计工作的艰巨与特殊性,因而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方面,在固定资产审计工作特点充分结合下,构建一支比较精通固定资产审计工作的队伍,并进一步培养他们在财务管理及法律税收等方面的能力,尤其要注重审计组长的选择;另一方面还应加快对固定资产审计知识结构的更新,要求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及较高的宏观判断与思维分析能力,并通过多方面培训,强化审计人员的财会税收法律及科学决策等方面的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加强,不但能够促进工程项目投资成本的有效控制管理,同时还能够对其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行提升,因此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具有重要实施意义。关于其具体加强途径则就集中在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技术进行创新、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管理以及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之上,关于这几点途径的有效实施,还需要广大审计人员以及审计工作研究者,不断进行探索和发现,以能够切实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进行提高。

参考文献:

[1]富任湘.浅谈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14):72-73.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篇7

关键词:建设用地;预测方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f301.23 文献标识码:a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科学测算若干年内各类建设用地需求,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研究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的科学性。以往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主要包括:指数平滑法、时序回归预测模型法、时序趋势预测模型法和时序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法,从数据的易得性、准确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角度,用相关性分析计算建设用地需求量。

1 按照地区生产总值趋势法预测建设用地面积

按照分年度全区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1996~2010年》)与建设用地总量(数据来源于1996~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依据2000年~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建设用地总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到2者之间散点分布图,并得到下列方程:

线型方程:y=0.0056x 106.23

式中:y为建设用地面积(万hm2),x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按上述公式预测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值175.95万hm2,较2009年增量为45.54万hm2。

指数方程:y=107.0329303e0.0000460x

式中:y为建设用地面积(万hm2),x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按上述公式预测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值189.77万hm2,较2009年增量为59.36万hm2。

2 按照固定资产投资增量趋势法预测所消耗的新增建设用地面积

按照分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值(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1996~2010年》)与建设用地增量(数据来源于1996~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依据2000年~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和新增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到2者之间散点分布图,并得到下列方程:

线型方程:y=0.0059x 0.0966

二元多项式方程:y=-0.00000019x2 0.00600964x 0.07739628

式中:y为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万hm2),x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亿元)。

根据《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10680亿元,“十三五”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5000亿元计算,按上述公式预测2015年和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值分别为11.84万hm2和34.86万hm2。

3 按照固定资产投资与用地规模的比例预测

1996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每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从“十五”期间的19.78hm2降低到“十一五”期间的9.98hm2,土地集约节约效果显著。“十一五”期间单位面积创造地区生产总值163万元/hm2。“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00亿元,新增建设用地11.98万hm2,每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9.98hm2。根据《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000亿元;考虑集约节约用地,按每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调整为8hm2计,“十二五”末预计新增建设用地28.80万hm2;“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000亿元,按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8hm2计算,“十三五”末预计新增建设用地28.8万hm2。

综上所述,按照固定资产投资与用地规模的比例预测,2011~2020年共需新增建设用地57.60万hm2。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与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模型公式计算得出,新疆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为45.54~59.36万hm2。

4.2 建议

也可以分项目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分别从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和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公路、铁路、机场、管道运输、水利、电网)等方面分别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最终根据项目汇总用地量。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篇8

目前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比较多,着重于查错纠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实际上,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当前应增强宏观意识,把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的新理念、新思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关于投资项目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其中效益性是审计重点。效益审计能够促进提高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投资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审计,应成为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突破口。

其次我们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今年我们组织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大的四个县(区)进行调研,其中某县在2010年审计工程项目139项,超计划工程20项,其中超计划最多的项目金额竟然达1596万元。分析其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项目实施单位前期准备不够充分,主要是设计单位设计过于简单,占有绝对比例的工程项日只设计工程主体,未考虑附属工程,设计本身不到位,工程建设单位也没有过细的把关,进而导致计划少,决算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建设单位未经建设项目计划部门批准,也未经设计单位允许,随意变更增加工程量,且项目实施单位变更增加工程未进行新立项追加计划投资,导致计划与实施所需投资差距很大。

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应做到事前监督、事中控制。首先工程实施应严格控制在预留金范围之内的变更增加,如遇较大变更超出概算投资的项目,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新立项,追加投资计划,以确保实施与计划投资相一致,其次进一步规范工程设计,凡委托设计的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把关,做到现场勘测设计,特别对工程建设涉及到的附属工程都要实地测量核实工程量,使设计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相吻合;最后是进一步明确变更增加或减少工程一律报经原设计单位的同意许可。这样既可控制增减工程量的必要性,也可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有效性。

再次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覆盖面不够广、力度不够大。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基础设施等公共领域的固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但审计机关能够进行审计的投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比重、经审计的投资金额占投资总金额的比重还比较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条:第一,地方政府未明确审计机关在国家建设项目投资监督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监管权力分散在财政、经法、交通、城建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手中,审计机关的监督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审计机关受人员和经费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审计力量对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全面加以审计;第三,审计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程度不高,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即使可以安排出审计力量,也往往因为审计管辖权的限制而无法对上级政府在地方上的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形成了不少“审计盲角”。

同时,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尤其不够。《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也强调不多,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规范化建设是目前亟待加强的工作。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篇9

一、固定资产购入会计处理比较

外购固定资产,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是固定资产增加的主要来源。《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入账,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而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于外购固定资产,则应分别按资金来源借记“专用基金”或“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利用货币资金购入固定资产,是资产存在形态的转换,但事业单位购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既繁琐又令人难以理解:1.事业单位将购入固定资产的全部支出列作当期支出,显然违背正确划分收益性支业与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导致不同会计期间事业支出高低悬殊,影响了事业支出的考核与。2.购入固定资产,应该是在减少银行存款的同时增加固定资产,而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编制的分录却是在减少存款的同时,减少了专用基金,前后两笔分录缺乏内在联系,难以直观、充分地表达出所要反映的“外购固定资产”这一经济业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再是财政拨款这单一渠道,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没有必要单独反映。因此,建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购入固定资产,直接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既简捷、清晰,又使于与企业会计制度接轨。

二、在建工程会计处理比较

各单位所需固定资产,除了外购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自有人力、物力自行建造,即称之为在建工程。在《企业会计制度》中为此专门设置了“在建工程”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工程支出发生时,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实际工程支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而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未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基建业务的核算。

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游离于本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之外:先由建设单位完成基本建设业务,项目竣工决算后再移交给使用单位。另设基建会计账户进行反映,这种分离的核算方式会导致一系列:1.在单位核算体系之外,另设一套基建账并出具相应的财务报告,既增加了核算工作量,又使单位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核算体系,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2.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基本建设业务核算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使其核算处于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状态,一些单位乘机把一些超预算、违反财经法规的支出,也在基建账户中列支;把一些收入存入基建账户,设立“小金库”。逃避纳税等。为了加强事业单位基建业务的核算与管理,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设置“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外购需要安装的工程、基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等发生的实际支出,待工程完工后再结转“固定资产”科目,这既能满足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又能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完整性。

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会计处理比较

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时间长的特点,在使用过程总会发生一些后续支出,这在会计上产生了如何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能否增加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为判断依据,规定只有引起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延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和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等支出才可以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其余支出则确认为费用。对于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其账务处理是: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其账务处理是: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待完工交付使用,工程支出再从“在建工程”科目结转“固定资产”科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没有具体的表述,仅规定了固定资产修缮的账务处理,将修缮分为一般修缮与大型修缮,对于一般修缮,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对于大型修缮,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固定资产修缮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如下问题:1.一般修缮与大型修缮很难划分界限,结果导致各单位列支随意化,违背了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2.大型修缮从修购基金中列支,势必导致固定资产更新资金不足,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大型修缮从修购基金中列支,还会导致少列费用,虚增结余。因此,建议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改建、扩建等支出统称为“后续支出”,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标准,划清其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线,并分别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发生时直接计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发生时通过“在建工程”进行归集,完工时再结转“固定资产”科目。

四、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比较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时,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计提折旧是固定资产价值的分摊和补偿过程,它不仅涉及产品(劳务)成本,而且涉及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与《企业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折旧范围、折旧方法,可以加快企业资金的回收,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按期计提折旧时,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货记“累计折旧”科目,将“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计算固定资产净值,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确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而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计提时,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用修购基金购置固定资产或进行大型修缮时,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价值损耗的补偿是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实现的,而不是企业那样通过计提折旧来实现的。

与相比,事业单位不计提折旧存在诸多弊端: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按成本原则反映其购置时的价值,没有反映其净值,体现不出现有的生产能力,而且,事业单位普遍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致使一些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或早已不存在的固定资产仍保留在账面上,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2.事业单位日常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必然导致固定资产的损耗,而事业单位由于不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损耗不能在成本中得以体现,结果是少计成本费用,虚增盈余,特别是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开征企业所得税等新政策的实施,势必增加事业单位负担,其切身利益。3.修购基金不是按固定资产原值而是按收入一定比例计提的,而收入的多少与固定资产的损耗并不存在比例关系,所以修购基金多少并不能如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计提修购基金制度不能替代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鉴于以上的存在,建议废止计提修购基金制度,取消“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建立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项目,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五、固定资产投资处理比较

《企业会计制度》中将投资定义为: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账务处理分以下几步: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原值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支付清理费用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将清理净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外投资是通过“对外投资”和“事业基金-投资基金”两个科目进行核算的。将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账务处理如下:按投出固定资产评估价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同时按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从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处理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如下差别:1.投资成本确认标准不同。企业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初始成本是按投出固定资产的账而净值加上支付的相关税费计价,而事业单位是按投出固定资产的评估价或合同、协议价计价,同一项业务在不同单位会计计量口径不同,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可比性原则。2.核算详细程度不同。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设置了“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投资收益”、“固定资产清理”等一系列科目进行详细核算,但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只简单设置了“对外投资”、“事业基金-投资基金”两个科目,无法提供投资与被投资单位的相互关系、投资损益等信息,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3.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是将固定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获得的另一项资产,但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处理所提供的信息是:“对外投资”增加的同时,“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增加,看不出对外投资的来源是固定资产,而事实上固定资产的增减不一定同单位的净资产发生联系,更无法做到-对应。鉴于上述情况以及前述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建立折旧制度的设想,建议再取消“专用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将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改为:借记“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这样既保持了账户的对应关系,又与企业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基本保持一致。

1.罗绍德。新编预算会计。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10

2.阎达五、赵西卜。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一问题的思考。当代财经。2003.3

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篇10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arry out performance audit of fixed assets for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improving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audit of commercial bank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audit attributes of commercial banks' fixed assets performance audit, designs the specific audit ideas and analyz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关键词: 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绩效审计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fixed assets;performance audit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019-02

0 引言

近年来,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商业银行必须改善资源配置、推动转型调整、提高资产收益,从而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盈利能力。从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来看,固定资产占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的较大部分。做好固定资产绩效审计,可以为商业银行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经济性和效益性提供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同时也是健全科学决策、降低合规风险、防范损失浪费的内在需求,能够体现审计工作在推动管理方式变革、增加企业核心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

1 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绩效审计的目标与内容

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绩效审计的目标是:通过收集审计证据,在固定资产项目真实、合规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固定资产项目的经济、效率、效果程度进行客观的评价,审查投资决策、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提交决策层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涵盖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综合目标审计。

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及建筑物、计算机及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出纳及安防机具和其他固定资产等五大类。按照管理事项的阶段,可以将固定资产绩效审计分为: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和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下面将对其具体审计思路进行探讨。

2 商业银行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的重点

2.1 根据固定资产投资事项类别确定审计重点

商业银行固定资产投资事项主要包括:网点建设项目、县级支行及以上基建项目、设备机具投资、信息化项目等类别。在开展投资绩效审计时,应选择资金投入大、对银行发展影响大、决策层及高管层重点关注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确定审计关注点时,应根据各类投资事项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各有侧重。

①网点建设项目。审计时重点关注建设管理情况和投资效益情况。建设管理情况主要涉及审批手续完备性、资金使用合规性、造价控制、工程工期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投资效益情况主要包括项目选址和功能定位的合理性,以及后续业务发展是否实现项目预期目标,投资的经济效益情况等方面。

②县级支行及以上基建项目。重点关注建设管理情况和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对实际需求的满足程度等方面。

③设备机具投资。重点关注设备机具采购流程合规性、资金使用规范性和配置调拨合理性等方面。对于银行自助设备,还可以根据交易替代率、投入产出比、可靠运行率、客户满意度、设备资源分布等进行投资效益综合分析。

④信息化项目。重点关注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包括用户流程与内控设计、业务处理效率、安全防护能力、用户满意度等。

2.2 围绕固定资产投资关键环节确定审计内容。

参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围绕内控制度、决策立项、资金筹集与分配、资金使用、投资效益评价等关键环节。

①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情况。检查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管理流程和投资标准是否清晰合理,管理单位和部门责任制是否明确,是否制定了投资项目资金使用、造价控制、项目跟踪反馈和绩效考评制度,投资制度执行是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