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水论文十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04-02 02:45:07 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版权声明

建筑风水论文

建筑风水论文篇1

中国古代风水说被历代君王和平民所推崇,风水学又称为“玄学”,其实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古代人们在选址和营造建筑时非常注重风水,有些时候成为建筑规划和设计的指导性依据。在徽州大到设州治府邑、通商大镇,小至街头路角、营宅造园、门向灶台、墓葬坟冢,无处不留下风水意识的痕迹。现今保留下来的地方志和族谱对此均有记载,迄今仍有诸多风水的遗存和故事。程朱理学的倡导者朱熹所推崇的一套风水论,被徽州人奉为经典。他认为,风水的灵魂是地气,地气充实,则风水佳。被朱熹推为理学开山的周敦颐,以“太极图”为框架,论述了儒家一系列重要学说。理学注重礼义,尤重丧礼。出于礼制目的而倡导的丧礼,客观上促进了风水的盛行和发展。朱熹与夫人刘氏合葬于建阳九顿峰下的龙归后塘,相传是朱子生前与蔡元定所卜。徽州号称“程朱阙里”,“为朱子桑梓之邦,则宜读朱子之书,取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自持,而以邹鲁之风传子若孙也”。朱熹在徽州的影响不容置疑,徽州人自然相信风水论,形成了风水习俗。在现代人看来,如果可以排除神秘的风水术迷信成分,用科学的眼光辩证地对待风水,从美化建筑环境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的角度去考量和研究,那么追求所谓的“风水宝地”也是可行的,是人们所向往的。受传统人文思想和风水意识的影响,一种古建筑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会受当地人文思想、社会经济、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还与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分不开。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风水术”便成了解决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有效途径。因此,“风水术”对徽州古建筑的布局和结构影响很大,使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基本特征。

二、徽州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经营布局

徽州建筑善于利用适当空间营造园林,这是徽州建筑的布局原则,其选址依山傍水,因地制宜,自然生长;村落的大小分合,房舍位置的前后错落等都因环境的各种自然条件而变化,是人工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具有鲜明的乡土特征。外部环境是建筑或建筑群存在的前提,外部环境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工改造的。营造好外部环境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建筑(群)与自然相互协作关系,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点。徽州建筑的迷人之处就在于那种“天人合一”的意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建筑选址的慎重。徽州地处山区,可用于建筑和生活的平地极其珍贵,故造就了徽州人“因地制宜”“遵循自然”的营造理念。徽州人对于土地的珍惜尤为突出,建造房屋尽量不占用平地,因为平地是农业耕种的最佳用地,所以徽州人对房屋的朝向及周边环境的选择尤为慎重。再加上徽州人重风水的理念,故徽州村落看似不经意点缀在自然环境中,却在许多至今还保留的建筑群中直观地感受到一种和谐。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黟县“西递村”以及黟县的“南屏村”为代表。二是营造宜人的小气候和人文环境。徽州村居祖先在营造小气候方面非常擅长,他们根据村落的独特方位和山区气候条件,将村落布局为扁平形状,充分利用天井的通风、降温优点在房屋周边营造水系保持空气湿润温和,提升舒适性。徽州人们十分珍惜和利用房外的空间,往往在住宅前面、旁边建花园,造果园、菜园,除了能够美化居住环境,还有利于节省土地。他们利用有利的空间建鱼池、栽盆景等,使居住之处处处可以利用,处处可以见景。营造优美环境在徽州随处可见,以安徽黟县“西递”“宏村”为典型代表。三是善于营造良好的水环境。水作为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生活资源,其重要性可以和空气相提并论,居住区的水资源的好与坏,利用水资源的妥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质量。徽州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可利用的水资源却时常考验当地人的智慧,而徽州人对于水的利用却是得心应手。首先,徽州人会利用天然的水系。例如,在选址建村的时候,水系是首要条件;其次,徽州人会利用天然水系结合人工开发,让水可以零距离地和人们接触。水可以饮用、灌溉、防火甚至可以制造景观。对水的利用在徽州随处可见好的范例,其中黟县“宏村”的水系利用可谓让现代人都叹为观止。

三、徽州建筑的外部形态特征

徽州建筑多朝向东南,以利于纳阳采光,但无固定模式,主要根据具体环境灵活变通,以天井、马头墙、斗拱、三雕等部件构成有机统一的外部造型。徽州马头墙高低错落,起伏跌宕,有“五岳朝天”之称,墙顶线条流畅,手法简练,形式多样,韵律感很强,与周边环境、天际线等和谐相融。粉墙黛瓦,黑白素雅,是徽州建筑的主色调,大面积的白色粉墙可以充分反射阳光,底层无窗,楼上小窗以增强安全感,宽街窄巷,明暗对比,有良好的光影效果,坚实而装饰华美的对外门楼,又是身份和文化的象征。

四、徽州建筑的内部结构特征

建筑风水论文篇2

那么风水究竟是什么?6月13日,一场由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举办、浦东图书馆协办的名为“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的讲座在浦东图书馆成功举办,天津大学建筑系博士生导师、中国研究建筑风水理论著名专家王其亨教授为我们揭开了笼罩在“风水”身上的神秘面纱。讲座持续了三个小时,像一块磁力极强的磁铁,吸引了来自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界的设计师以及专业媒体记者近500人,期间几无一人离席。

王其亨其人

王其亨,1947年出生,河南博爱人,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工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年晋升为教授,中国建筑风水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天津市政府授衔古建筑学家。王其亨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尤以大规模的古建筑测绘研究、明清皇家陵寝研究、皇家园林研究、古代建筑图学及传统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等方面成绩突出,获得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著有《风水理论研究》、《古建筑测绘》、《明代陵墓》等学术专著。自1992年以来,主持并组织落实了大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测绘,将教学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直接同文物保护事业和相关科研等工作密切结合,适时转化形成经济效益。他基于测绘成果,完成大量文物建筑的修缮、复原设计、保护规划以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已培养硕士、博士(包括美、日、韩等国)研究生40余名。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国家教委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并曾成功阻止韩国将风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

风水不是迷信

在王教授看来,有些学者片面地理解中国文化,认为风水不能和西方的思想体系接轨就是迷信的。对建筑风水不加研究就加以否定,这本身就是一种迷信。从某种意义上说,风水学与建筑生态学的步调是一致的。

中国的古代学科与西方是不一样的,它是不分科的。象天文、数学、建筑这些学科,在古代都是归在“建筑风水”中的,如村落,民居,城市的选址和风水紧密相关。建筑风水为什么几千年能够保留下来,是有它的道理的。建筑风水中的“气”和“水”,都是经过长期实践和思考后总结出来的,是在大量的经验基础上,以统计概率的形式表达的。

生态建筑学把人、建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看作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建筑必须和人一起成为生态系统中的一环,才能确保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建筑风水关于建筑思想的主旨是把宅合作为大地有机体的一部分,强调建筑与自然,及周围环境的和谐。

讲座中,王教授还特地提醒,有一些人冒充教授、学者出版关于建筑风水与建筑的书,那是欺骗人的,大家不要上当。

风水是中国古建筑理论之精华

王教授认为,堪舆学(风水学)之内核实是中国古建筑理论之精华,是集地质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美学于一体的古建筑设计理论,强调大自然伟力直接影响着人们健康与后裔繁衍,使聚居于该地的人们光前裕后,获得世代平安。传统风水学确实含有一些符合现代生态学的科学因素,但它本质上是一种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的文化信仰,风水学可以作为学者们的一种传统文化研究,或者建筑、园林、生态学专业者的传统文化素养,在现代建筑、城市规划、园林设计中体现中国的建筑传统。

王教授还从风水学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和演变过程,依据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选址理念分析中国的地理区位,从而揭示了古都北京的规划意向。古都北京之所以被选定为都城是因为其为九边重镇,位于三大气候资源交汇处,正所谓风水宝地。古都北京的规划意向让我们认识到了风水学之内核实是中国古建筑理论之精华,是集地质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美学于一体的古建筑设计理论。

建筑风水论文篇3

【关键字】风水;选址;小区规划;室内色彩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建筑风水学博大精深,中国建筑文化在几千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没未离开过建筑风水的字眼,从皇宫、皇陵的规划建设,到普通村落、民宅的建筑无不留着风水学的痕迹,建筑风水学随着中国文化传入西方后,也得到了西方学者的认同,特别是近30年来建筑风水学在国外受到了高度重视,甚至形成了中国风水业,中国风水也开始进入了百姓安居的视野。

随着城市设计理念的普及和深入,居住区的文化内涵越来越被看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各自的发展中,必定在新的结合点上达到新的综合。风水学理论认为,一个好的空间布局,可以使不平衡的房间获得平衡。从而使气流通畅,改变居住者的运气。根据风水学理论,需要对建筑设计的意图充分理解,对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动向以及结构体系等有深入的了解,对室内空间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调整或再创造。使得空间布局合理,气流运通。

以下以风水学的选址、居住小区中其具体应用以及风水与色彩三者的关系为例,说明风水在规划及建筑中的应用。

1 规划选址中及风水文化的应用:

在建筑风水选址时,首先要勘察峦头形势的情况。峦头的勘察是选址的基础,一切选址、设计与布局都是从此展开。在峦头方面,首先把握来龙状况,根据来龙状况确定选址是否可行。其次,观察砂水情况是否完备。最后根据种种情况来确定穴位所结之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通过预测体系对风水进行预测,确定所选时空方面的信息。从此透射出在时空上的吉凶信息,为我们选址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风水预测体系不仅能够对风水吉凶信息进行测度,为建筑风水选址做出指导,而且是预防意外灾害发生的特殊途径。从理气方面,对手建筑风水选址我们主要把握的立向问题。

现代城市风水规划主要是依据峦头情况,结合玄空风水与三合风水来完成的。企业风水的设计布局主要是通过峦头风水与玄空风水、三合风水、天星风水、八门风水来完成的。外局运用三合风水与天星风水确定,内局运用玄空飞星进行调度,微调上运用玄空大卦调度。砂水的确定通过这几派风水综合考察。酒店风水一般选择在城市,砂法与水局参照城市建筑与道路进行,开门依照玄空风水确立,城门诀法综合运用,内部格局运用玄空风水确定。商店风水设计布局也要以城市峦头为依据,理气则运用玄空风水确定。家居风水形式复杂,平原平房风水参考峦头形势、八宅风水、九星风水与过路阴阳风水来确定,玄空飞星调度法也是很好的参考。山区平房还要参考天星风水、三合风水的砂水方法,玄空砂水与八门砂水法综合参考确定。楼房风水注重理气方面比较多,主要依据八宅风水、玄空风水确定。古建风水是古迹遗留,首先遵循古法。在确定其风水格局时,主要依据峦头风水,理气方面主要是三合风水、天星风水、玄空风水等。

2 建筑风水在规划小区中的应用:

2.1 朝向与间距

风水学主张建筑坐北朝南,坐北朝南这与我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一个居住区内高层的建筑应尽量建筑在北侧,它成为南侧建筑的靠山, 为整个小区创造较为理想的小环境。北高南低的地势“负阴抱阳”,利于采光,在建筑高度上,亦应注意“北高南低”的原则。在平原地区,为排除地面雨水,在竖向规划设计中,居住地块常以地块中心点为地面最高点,向四周坡下去与街坊道路连接。在这种条件,风水规划建议:地块最高点宜尽量偏向地块北部选定,以减少北坡向的地块面积;在北坡向的地块内尽量布置非居住建筑。

2.2 户型

在住宅的户型设计中,玄关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玄关原指佛教的入门之道。佛经里说“玄关大启,正眼流通”。在住宅的设计中玄关的设计师为了保持居住者的私密性,避免客人一进门就对着整个居室一览无余;还有就是方便居住者脱衣换鞋挂帽,保持家庭卫生;以及考虑建筑风水,有利于居住者的精神健康,从建筑风水上讲,单元楼入户门应避免直接面对楼梯、电梯,若不可避免就要设玄关化解。建筑大门也不宜对窗、后门,不宜开门见厕、见灶以及与阳台连成一线,等等。卧室部分是一个户型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家庭的私密场所,特别是主卧更是卧室部分的重中之重,主卧门不宜设于入户门附近,这样对主卧干扰太大。基于主卧的私密性,主卧宜设在受干扰最小的部位,远离入户门。主卧应以南向开窗,以利于阳光的照射杀菌。而且建筑风水要求卧室门不可正对卫生间门,也不可正对厨房或跟厨房相邻。

3 建筑室内色彩与建筑风水

在实际生活中,色彩绚丽缤纷,岂止红、黄、蓝原色,而且包括了全部色,光吸收后,所旱现的黑色和门色(无色)。所以,根据五行所代表的物质来选用相生,同避相克的颜色。在风水学理论上是有充分道理的。室内装修使用的色彩亦影响住宅的风水,中国人以红色为最吉利颜色,表示温暖、愉快、占祥、力量。黄色是光明、高贵权威、长寿的象征。故宫中的服饰及宫殿装修的主色调则使用金黄色和朱红色以表示高贵与权威。桔黄色代表神圣,和尚传统上桔黄色的袈裟,代表r佛教的至高无上。绿色代表生命、春天、宁静与清新,是室内装修中常用色凋,室内配以绿色地毯和盆景。会使人心平气和。门色和黑色,表示悲哀和迟钝。按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民俗、信仰、忌讳考虑配色,尽量不用黑色、纯蓝、深灰、中灰纯白等颜色。风水学讲究阴阳五行。所以,室内色彩使用上,要与房间的功能相合而不相冲犯。木、金、火、水、上五行分别与青、向、红、黑、黄相对应。相合则相生,相悖则相克,下面举两个例子说明:如餐馆,主售食品,食品出于上,主色易用黄,同时仪器用火加水烹调。用金(炊具)操作。故亦可用红、奶黄等多种颜色配合。而时装店主色可用浅绿、奶自,并补充雅红、雅蓝配合而用。室内色彩必须按使用功能要求选择,并与使用环境的要求相适合。

总之,中国的风水学文化是历史文化中极其雄厚一种,其特点不论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还是种种社会现象中,都有很大的作用。我们也相信,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加倍关注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努力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目标。风水理论博大精深,与一切传统文化一样,既有其科学内涵又不乏迷信色彩,风水文化是我国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它的应用既可以大到一个城市的选址及布局,也可以小到一间居室的装潢与摆设。无论是城市还是居室,不同的只是它的尺度,是风水形与势的区别,它的研究理念都是天人合一观,即天地人“三才”统一。因此,在对风水的具体应用上应该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在尊重和继承它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应用并推广,使规划更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谷艳霞 论风水学与建筑学的关系 中国对外贸易 2004

建筑风水论文篇4

关键词:现代建筑;风水;理论;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风水理论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在无形之中均会对建筑的使用寿命、周围事物本质以及人们心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传统风水理论中,讲究的是一种“天人合一”境界,简而言之,就是人、自然与建筑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下,而这种理论也是目前现代建筑设计所追求的,该理论的可贵处就在于将人看作为自然中的一个组成部门,在传统风水理论中,认为只有当人和建筑处在一个有机整体状态下,人、建筑及周围的环境才能够互相协调与统一。

二、风水理论的概述

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风水最先进行定义的为晋代郭璞,在传统的风水理论中,对风水文化的分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阴宅文化与阳宅文化,而居住区则为阳宅文化,我国传统风水理论除了有迷信一面以外,同时还具有科学一面。随着风水学的不断发展,风水学也积累了相应的经验,吸取并融汇了民俗、科学、宗教、哲学、伦理学以及美学方面的内容,最终成为了系统的、内涵丰富以及综合性的理论体系,该体系被称之为现代风水学,这一风水学的使命以及内涵就是把传统风水学中各种内容与现代知识进行融合与嫁接,从而得出可使人信服的各种科学解释。在该理论中,不仅需要研究美学规律、植物学规律与建筑学规律,同时还需进一步研究建筑在结构、色彩、方位以及材料等对于人类心理及生理所产生的作用、影响等,继而促使人体自身的生命信息与整个自然生态协调发展、同步发展,继而探索出便于人类身体健康发展与事业发展的一种合理建筑设计规律和方法,以此使人、自然以及建筑物和谐共生。

三、现代建筑中风水理论的应用

(一)风水理论和人居环境间的关系

风水是起源于人们择地而居这一条件,和人们居住环境有着非常近紧密的关系,在该理论中,其核心内容为追求建筑择地方位、布局等和人、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发展。在《风水探源》这本书中,就明确指出了风水的内涵其实就是人们选择以及处理居住环境的一门学问,使居住环境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均符合地形条件。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住宅,而住宅的选择对于人们身心健康发展、事业成败以及家庭和睦等均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而在建筑中应用风水理论其实就是为了使居住环境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二)分类应用

第一,在选址上。在风水理论中,在居住环境的选址上,讲究的是一种背山面水且左右维护的格局,但是在现代城市中要想达到这种格局是很困难的,在不能达到这种格局的情况下,就应该退而求次,若未有山来作为其背景,可利用高大楼宇等比较大的体量来作为其背景,若没有河流、水池来作为其前景,则必须要有较为宽阔的空地。在风水理论中,其灵魂就在于“气”,在风水理论中,在选择居住的具置时,认为只有蕴藏“气”的位置才是最为理想的居住地,这种位置可达到一种“聚气”的目的,同时其所注重的是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在风水中,山的位置对于别墅风水好坏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别墅的西方、西北方向有山,山形呈圆形弧度不大,称为“金星山”。山势以能眺望见为准,山愈近,愈能感受到原始自然的气息,而其空气净化的影响力也愈强,圆弧形代表团圆和谐之意。

第二,住宅朝向及间距。在明确建筑方位上,在风水理论中所讲究的是一种“南面而居”与“负阴抱阳”,该理论不仅蕴含非常深刻的文化背景,并且还和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中纬度与低纬度之间这一位置中,很大一部分地区均在北回归线以北,采取坐北朝南这种方式,不仅便于建筑的采光,同时还可有效避免北风。

第三,水系。在自然环境中,水作为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对于环境的净化以及气候的调节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在风水理论中,认为在吉地中不可没有水。在别墅大门的前方稍远位置通常有自然水池、喷水池或者游泳池,其形状一般为正圆或者方形,而这在风水上也被称之为“明堂聚水”,这种地方山清水秀,特别适合人们在此居住,当人们在出门时就可将郁郁树林或者清清游鱼,不管使其工作,还是生活,也会更加的得心应手。此外,在风水中,路也可看作为水,就别墅而言,其绝对不可处在道路反弓方向,其路面必须要平整,不可存在坑洼或者破损等现象,同时门前路上车流必须要保持顺畅,不可太过于拥挤,在住屋前应有道路且呈一种弧形,并作为一种围绕状态,而这种形式在风水上也称之为“玉带揽腰”。

第四,别墅的外形设计传统是以正方形、长方形和前窄后宽形为主。从风水角度来说,正方形的设计阳气会很足,需要命比较富贵的人才能相配;长方形的设计是比较中规中矩的,没有什么不足;如果别墅设计是前窄后宽形状,房屋的进深越深则越容易聚财。 别墅呈圆形,没有过于尖锐的棱角,是所谓的“天圆地方”,大师说:“圆形隐喻合家团圆之意,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家庭观念。”

第五,门、厅、卧室、厨房、楼梯和室内装饰装修等是衡量别墅风水的内环境好坏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从各个方面都会影响整个住家的氛围以及主人的工作、事业和身心健康。在别墅内部中,各房间不可门门相对,在风水理论中认为,房间门门相对会导致家庭的不和睦,对于老人以及孩子等的身体容易产生伤害。在家庭中,客厅为主要公共空间,在别墅中客厅风水问题直接关系着其整个家运,因此其客厅最好在别墅居中,客厅的光线一定要充足和明亮,而客厅中的地板则应平坦,不可有过多台阶。而在设计楼梯时,则应该靠墙位置设置,不可设立在居室的中央。此外,在风水理论中明确指出,厨房与洗手间不可连接在一起,且厨房与洗手间不可比客厅地面高,卫生间门不可直对着厨房门、大门或者走廊。

(三)应用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现代建筑中风水理论的应用,文章就作者设计的岳麓山英式别墅这一建筑工程进行分析,别墅一层平面设计见图1,从该图可以看出,别墅设计是前窄后宽形状,从风水角度来说房屋的进深越深则越容易聚财。 该别墅建筑在平面设计中强调的是一种生活感与人情味,基于通风、采光以及景观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对该空间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环境的同时,也凸显出了居住者的品位,提升了其生活质量。

图1一层平面图

别墅一般是以户为单位设计建造。别墅的周围,按照风水学中“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最为理想的就是山水环抱,前水后山,前照后靠,左右青龙白虎护佑。该别墅从总体布局来看,为了达到一种人、自然与建筑和谐的状态,在别墅区域内配置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如桂花树、槐树、银杏、香樟等),按照地段的实际情况,利用不同植物的较差配置来营造出相应的植物景观。同时还设计了游泳池,把现代设计概念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把建筑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统一在了一个整体中。中国传统建筑学认为:“大门为气口,纳气旺则吉,衰气则凶”,可见门的重要性。它是生气的枢纽、住宅的面子,又是社会与私人空间的一道屏障,作者在该别墅入户门的设计过程中,巧妙地将门设在东南角与南边的岳麓山后山坳形成垂直轴线关系,将“东来紫气”带给别墅的主人。通过风水理论与现代建筑设计概念的有效结合,使该别墅设计呈现出一种回归自然的特点。该别墅建筑效果图如图2所示。

图2 外观效果图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居住环境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风水理论作为我国建筑理论中一大支柱,对于建筑的设计与建设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风水理论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理念,而在这种形势下,在现代建筑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合理且正确地应用风水理论,充分发挥风水理论在建筑中的作用,促使人、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海波.别墅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

[2] 亓琳,于小川,张迪等.现代建筑中的风水理论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319,84.

[3] 万科成都推出“新中式现代别墅”[j].西南航空,2012,(12):28-28.

建筑风水论文篇5

关键词:中国风水学思想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 择地而居

中图分类号: b99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做为一名建筑设计的工作者,工作中常常遇到关于“建筑风水”的问题,有的设计师往往回避这个问题,但是风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流传已久的文化,可以说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争议很大,但合理、科学地应用风水知识,可指导我们的建筑设计,而一个好的设计也可能暗合了风水理念,作为一名建筑师应该了解现代建筑中的中国风水学思想。2004年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了《2004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明确指出:“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它既含有科学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风水理论,正确理解住宅风水与现代居住理念的一致与矛盾,有利于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注居住与自然及环境的整体关系,丰富健康住宅的生态、文化和心理内涵。”

中国风水学的形成由来已久、源远流长,但从起源讲,在远古时期人首先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提出生存挑战,所以提出“择地而居” 、“近水向阳”。这也是我们北方地区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讲求坐北朝南,但现在都是高楼大厦,大门不一定能做到朝南,但每一户的阳台、卧室、客厅可以尽量满足南向,规范也规定了居住建筑的满窗的日照要求。其实这些设计原则,是风水思想中的基地选址的基本格局。

古代风水学实际是一门综合的自然科学,它包含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景观学、规划学和建筑学等学科。风水世界观即是对天文地理的仰观俯察,又有深奥的精神感应。这是一种堪天舆地,与大自然和谐协同的方法,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纳福的目的,创造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中国的建筑是通过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风水设计思想,确立自己千年的建筑风格。

那么中国传统建筑所讲求的“天人合一”究竟是什么?“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观念之一。首先天和人皆物。天与人都是事物,存在方式不同、本质则一样,“物物皆太极”。其二、人效法于天。天改变,人跟随天而变化,以顺其自然,并通过模仿自然改造自然。其三、天和人协调。不要破坏自然,尽量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古代风水学也是按照中国古代阴阳(两仪)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九宫八卦一类的设计思想来规划经营居住环境,表现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的理念,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性格和精神。中国古代风水学,尽管受到了当时落后的科学和物质技术手段的制约,含有了许多唯心论和迷信色彩,但是他也在有节制的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协调的意境,建造了中国古代的生态绿色建筑理论。

创建生态绿色建筑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质量。风水的宗旨就是理气,即寻找生气。而有生气的地方应该是:避风向阳,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之地。这恰恰和生态建筑不谋而合!古代风水学讲求的是“气”,那么 “气”究竟是什么呢?“气”在风水中是个关键,《葬经》中的“藏风聚气”聚的是生气,气是一种力场,气的存在是不断流动着的,重浊的气属阴性,轻浊的气属阳性,阴阳相对,生成万物。“万物负阳而抱阳,冲气为和”。风水学根据气的规律,总结出一套实际勘察的实用理论。中国古代建筑和陵寝环境的选址,生态景观的塑造等都必须遵循“气”的聚结和运动规律。中国风水学中的“气”是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名词。绝不是简单的唯物论。古代中把物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形”可以看得见;另一部分则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客观存在,且二者也可以相互转化。则“聚则成形” 、“散则化气”。“形”和“气”是一种事物的两种表现形式。

中国风水学的指导原则是:天地人合一。这种原则不求急功近利,不随政治变迁,经济发展变化而变化,在中国千年历史演变中,贯穿始终,追求不改。“形势派”和“理气派”是中国风水学的规划选址的两大流派。形势派主要包括“相土尝水法”和“山环水抱法”。理气派主要包括“九宫八卦与三元运气法”。建筑设计中应用中国风水学,在中国风水学理论中,将建筑与方位,五行相配,建立了一套相互关联的生克关系,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平衡协调。建筑的外形与阴阳五行的对应性,人的外观与五行相对,五行与五脏相对,建筑五行金、木、水、火、土形建筑与宇宙的气场有关。还有风水学有“八宅三要六事”之说,八宅是按八卦分配的八种坐山朝向建筑,三要是指,门(主门)、主(主居室)、灶(厨房),六事是指门、灶、井、路、厕、碾磨。

通过建筑的风水学思想,我们又总结了室内装饰和风水的关系,形成了建筑室内风水学。《黄帝宅经》曰:“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门族衰微。”简单介绍一下室内装饰和摆设的风水含义:1、若住宅的大厅较暗,可加壁挂或图画来弥补缺陷。2、有的门厅及房间挂钟是必须的,因为在这些地方挂时钟可有五大作用,一是招财进宝,二是避邪气,三是助主人运势,四是管理部下,五是计时间。3、家中养金鱼。金鱼常被称为风水鱼,可弥补家居风水上的缺陷,并令住宅充满活力,引起生机。

中国风水学本来是古代的一个相地术,但是发展到今天对成了一门内涵非常丰富的学科,总结优秀的经验,结合我们中国的建筑设计,与我们现代的设计理念相融合,这样才能展现中国二十一世纪建筑应有的特色。这是对中国建筑风水学思想的基本认识,还可应用此种思想方法,应用到规划,建筑的各个方面,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为老百姓营造出一个事业顺利、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的生活环境。不要只注重风水学的表面现象,而要研究风水的来龙去脉,真正让中国古代的风水学理论发挥正能量,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风水理论研究》 王其亨主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

建筑风水论文篇6

关键词:风水学;环境;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建筑风水学,它是随着建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从我国几千年来的建筑发展历程来看,不管是皇宫的建设还是普通建筑、民用建筑的建设,都充分体现了风水学。随着我国建筑风水学的不断发展,它也逐渐传入到西方各个国家当中,并且得到了建筑学者的广泛认同,尤其是在最近几十年当中,各个国家(包括中国)越来越注重建筑建造是的风水问题,这就使得建筑风水学向产业方向发展,形成了中国风水业。近年来,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建筑风水,并且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认为“看过风水的房子必定会带来好运”。由此看来,我们根据建筑风水学近年来的发展可以预测到未来的发展,使得中国建筑风水学在建筑工程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在建筑师设计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只有将建筑风水学与房地产行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传承我国几千年的艺术文化。建筑风水文化的形成主要是人们不断对古代祖先的社会活动以及建筑经验进行研究并总结,使得建筑风水学概括全面,分析透彻,给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依据。下面主要介绍了建筑风水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与设计要点,以供大家参考。

一、风水学的概念

风水,亦称“堪舆”。体现在传统的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天星、地支之中,是在当时哲学观念与民俗意识支配之下,为了选择与建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为使城市、村落、住宅、墓地趋利避害而发展起来的环境评价系统,是中国古代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中总结而成的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它包含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进行地形分析、区位与方向分析、环境规划布局的学术思想与方法。它还是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环境观、审美观的一种反应。对传统住宅、村镇、城市的选址及规划设计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起到正面的作用。

“风水”一词来源于晋朝风水家郭璞的《葬经》,郭璞在《葬书》说:“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这就是说人的墓地周围要有树屏蔽,才能聚生气,还要有水环绕,才能保持生气,这就叫做风水。历史上,风水的称谓繁多,诸如堪舆、卜宅、相宅、图宅、青乌、青囊、形法、地理、阴阳、山水之术等等,后来统称为“风水”。

二、风水学中的环境设计思想对当今环境设计学的借鉴意义

风水学中的环境设计思想对当今环境设计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风水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找到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以及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如何尽可能地利用风水学方法改善环境的条件和状态,以使其适合人的居住、工作和繁衍生息。这与现代环境设计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一致的,现代环境设计尤其是住宅设计,首要考虑的环境条件就是环境与人居的适宜度问题。其次,风水学基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古老传统展开环境研究,其方法论虽不像环境设计学那样系统而科学,甚至带有某些神秘色彩和迷信成分,但其方法论经过了数千年中华民族的环境选择和改造实践,是历史沉积下来的人类文化的精华,值得今天的环境设计家们研究与参考。

三、风水理论的原则

1、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的原则是风水理论所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指要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于此环境自然的生活方式。由于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尽相同,各个地域的土质性质也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从古代开始在造园时就开始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质的特征,因地制宜地进行园林的总体布局以及对建筑形式的掌控。比如在我国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常常采取穴居式窑洞这种设计施工简单,节省土地,节省材料,还能够更好的防火防寒的居住形式。而在我国潮湿多雨的西南地区,由于这一地区的虫兽繁多,人们就采取栏式竹楼的居住形式来防御虫兽。由此可见,因地制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实事求是思想的一种体现,就是根据客观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人与建筑更加协调。因地制宜,更重要的是还能够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这也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精髓所在。

2、依山傍水的原则

依山傍水是风水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同时依山傍水也是我国古代造园时优先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古代造园以山体为骨架,而水则是万物生存的根本,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水是有灵性的,水乃是灵性之源,生存之本,生命的本源。几乎所有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都处在河边的台地上,这是为了更方便的采摘果实、捕捞、狩猎,更好的生存下去。纵观我国经典的古典园林在规划布局时大多会选择依山傍水的地段或者人为地创造出这种地形。依山的地势形势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另一种依山的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从山脚起到山腰。依山傍水是风水理论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原则,在园林建设以及一些居住区的选址上起着一定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消费的作用。

四、风水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艺术的同构性

风水营建从观天象物中总结出天地对应的太极模式,从整体山川水系盆地间隔重复中建立了环抱循环格局,从群落血缘关系中明确了家国同构的概念。之后就可以看到,所有的环境选址、城市格局、建筑群落关系、建筑合院结构、装饰图案图式等都是以一条主线进行的。所以,风水的核心标准从今天来看并不仅仅限于规划、城市、建筑或室内等单一的适用范围。而同样的标准,既可以用于城市规划这样大的尺度空间,也可以用于装饰图样这样的细节处理中。风水的价值就在于,对营建规律及简化标准,就像数字搭建了庞大的数学王国,风水也抽取了所有造型、造物的核心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尺度的应用,如同中国社会组织的“家国同构”,以及今天所说的宇宙同构性,同样的规律既适用于单个细胞,也适用于整个生命。环境艺术也应具有这种宏观、微观相统一的思路。

2、环境艺术的主题性

风水指导下的中国传统环境具有一致的脉络气息,这诚然是由于环境与细节都具有同构性的原因。但这种同构的源头就是同一主题,即对环境承天受命。无论处于这一环境体系的哪一个层面,所要表达的就是人的身份、地位、特征,并且随着人命运的改变,人所处的环境对人仍旧有所依托。主题性主要有2方面的内涵:首先,环境与人的对应性主题,也就是风水中所讲大宇宙与小宇宙的对应。今天的环境艺术在建立主题时也应有此对应关系,反映居者在社会中的角色。其次,对物象的主题表达,以自然事物作为主题进行演绎诠释,使空间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一致性。这对于“国际风格一致化”的今天,塑造环境艺术识别性具有极大价值。

3、环境艺术的互补性

风水营建中由于各个方面细节都以太极为创造核心,因此,在功能构建上处处体现了太极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对于营建充分考虑到事物两面性的发展。当建立了墙体阻挡时,就要考虑如何避免阻挡,不仅是避免对生气的阻隔,还要避免对视线的阻隔。这就产生了空间的迂回性纳气,以及合院形式对气的涵养,也产生了借景、框景对视线阻隔的弥补,并以院落形式培养内外景致的连贯性。又例如,在廊的转弯处,由于转弯就是要引导空间转换,原有路径就要给人以封闭信息。但是,因为封闭所以就要考虑如何弱化封闭与阻止性,建立感受的延续性,所以,就产生了尽头的对景设计。这种正反两向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环境设计的互补,也就是创造就是破坏,所以,创造时就要考虑如何弥补,建立就要消解、破坏就要构筑,这就是太极两仪互补性。环境艺术只有具备这样的创作意识基础,才能够平和地融入自然,达到人类行为与自然的良性接轨。

五、风水理论与居住区外环境

1、重新审视风水学理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当代的小区竭力将景观和住宅有机的结合,以达到与环境相和谐的目的,这些思想与中国古代风水学中“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不谋而合。逐渐的,中国风水学中涉及到的地理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等内容也被认可,抛除迷信,重新审定风水学,发现风水学中许多理论对居住小区提供了参考作用

2、风水理论与居住区水体

虽然在现代居住小区外环境设计时对水体的要求并不是很多,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居住小区中运用水体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一现象从另一个层面上与“依山傍水”相呼应。风水理论对水的要求还是很有讲究的,自古以来所谓的“风水宝地”都是有山水的地块。古人有云,水有利于“藏风聚气”,并且自然的水系是千变万化的,古人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了水文的变化与人们生存的关系,并把它们总结起来运用到了择居中。在现代的居住小区外环境设计中,设计师们也意识到用水以聚气,同时水也是人们喜欢亲近的,因而在居住小区中设置适宜的人工水体是十分必要的。但在设计时要注意,水体规模与造型,深浅以及噪声大小都要适宜。另外,活水的设计最好对居住环境能够形成环抱之势。

3、风水理论与居住区道路

在对居住小区道路用风水理论进行规划时有四忌:一是忌折曲、二是忌斜射、三是忌四正、四是忌裸行。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路冲煞的形成,也就是要注意避免流动于居住小区道路上的各种气场对民居的门窗等开口的直接冲击。从风水角度讲,这样的冲击久而久之会对人造成累积性的伤害。道路就像是居住小区这个有机体中的血管一样,主路一定要通畅便捷,并且尽量“就直避曲”,这么做是为了在方便居民使用的同时,也减少了路冲煞形成的机会,对于形成路冲的地方可以用植物等软景景观遮挡以化解。次级道路和游览小路则可用曲径通幽等变化来丰富景观空间层次,但要注意避免死路,断头路等现象的出现。

4、风水理论与居住区植物

植物被称为是大地的毛发,在风水理论指导下的居住小区外环境建设中,植物种类繁多,在丰富的绿色资源中,要注意植物的“阴阳均衡”“象征意义”以及“造景变化”。植物配植的阴阳平衡是风水理论指导实践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比方说阴性植物与阳性植物,冷色系与暖色系植物之间都需要达到一种平衡。从另一个层面上讲,风水理论所要求的就是阴、阳这一对对立元素的均衡和统一。它表现在居住小区外环境植物造景上,就要求元素间要达到平衡与协调同时还要富于变化。与此同时,植物还能够配合原有地形来形成围合遮挡空间,甚至还可以利用它来补救不良的风水环境。

5、风水理论与居住区小品

居住小区外环境中的景观小品和器械等,是居住区居民的乐趣所在,应该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在最贴合人们生活和心理的居住小区外环境中,如果生硬的搬抄一些异域他乡的让人看不懂的雕塑,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这些脱离了我们自己国家文化的异国文化给我们传递的信息太微薄,并不深刻。在风水观念中的景观小品应该是透气的、趋吉的、多变的、有情感的、细致的、能够传承一定文化理念的。在进行小品的配置时要能够契合小区整体的格调,独具匠心的设计,给人以相应的文化气息、灵活感和探索趣味感,不要一味堆砌景观小品。小品造型一定要避免敏感的文化冲突或使人产生其他不安的联想。还要注意分清主次,赋予某些小品以标志性的意义。

6、风水理论与居住区小品建筑的布局和朝向

基于风水理论,光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因此小区的建筑尽量南北朝向,南偏东15°为最佳朝向,这样可以吸收足量的阳光,减少西晒效果。小区的布局最好一个方向排列,整齐划一,忌长短不一,杂乱无章,布局时要注意整齐、均衡。将不规则的地块分为若干组团,东方为多层,西方为小高层和高层,北方为高层,充分的利用了阳光,住宅排列整齐,均衡。

结束语

风水的艺术本身并不是对自然地规划和模拟,而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增加人们下意识的审美感受,这也是环境艺术发展的主旨。今天我们的生活受到了西方文化深刻影响,生存现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的环境意识却没有改变,人们对于传统环境的亲和性,以及传统环境的舒适性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这些对于我们国家的环境艺术的营建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风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良性结合,追求肉体与心灵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我们国家对于传统审美意识的追求。它是放松的循环和自然能量的正能量交换,这种自然观和人文关怀才是现代环境艺术发展的目标定位。

参考文献:

[1]黄筱蔚.住宅生态环境中的垂直绿化研究[j].四川建筑,2007,27(1):21-25.

建筑风水论文篇7

关键词:建筑风水 现代科学 天地人合一 古文明1 建筑风水的起源与发展

1.1 建筑风水是我国原始文明的悠久历史象征之一

“风水”的概念,一般认为源自晋代郭璞的《葬经》。《葬经》中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深浅得乘,风水自成”等等。事实上,汉代青乌子《青乌先生葬经》更早涉及风水,书中说:“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上述表明, “风水”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对风水的论述,主要源自对“风之聚散,水之行止”这一自然现象一般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以及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经过几十代人的发展推演出一套完整的风水理论。

风水理论的形成是人们经过大量经验实践总结的结果,一般情况下理论的形成特别是古代远落后于风水实践。

那么,建筑风水的思想产生的年代究竟有多远?建筑风水理想模式的核心是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等“四神”或称“四灵”,据《三辅黄图》记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 以正四方”。1988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青龙、白虎图案,说明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四神”概念。在宗周的丰京瓦当中, 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发掘的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中,“四神”图案与北斗星、二十八宿紧密相联。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对这种天人相应现象的论述:“众星列布,体生于地, 精成于天, 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上述建筑风水观念说明中国的文明至少在6000年或者更早,这与有关专家的以下有关结论是一致。

“由于长江流域河姆渡等地的考古发现,世界历史应当改写,各大古文明的位次也有必要重新排列。”日前,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史式教授向外界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史教授认为, “中华文明五千年是我们说的,西方学者从来没有承认过。他们只肯承认有甲骨文记载以后的历史,也就是黄河文明只有3000 余年之说。”过去,世界史对四大古文明的排列是:第一,尼罗河文明,距今6000余年;第二,两河文明,距今5000余年;第三,印度河文明,距今4000余年;第四,黄河文明,距今3000余年。从70年代起,国内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中,首屈一指的是1973 年发现的浙江河姆渡遗址,这里出土了7000 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1979年,又发现了湖南城头山遗址,这里出现了6000 年前的古城、6000年前的祭坛、6500 年前的水稻田。在洞庭湖区域,还发现了距今8000 年至9000年前的人工水稻。现有的发现,说明长江流域的一些文明因素比黄河流域要早。史式说:“过去由西方学者写出来的世界史必须改写,一切只有利于西方殖民者的史学理论必须,文明的标准必须重定。”“这项工作必须让全世界各民族的学者共同参加,不能让少数学者包办,应该让全人类的史书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摘自《生活时报》。

1.2 风水与易经

风水是否起源于易经?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1)概念的先后;建筑风水的青龙、白虎“四神”概念早已存在,远早于易经的年代。

2)早期的风水概念,如晋代郭璞的《葬经》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主要讲气、风与水的关系,并未有出现关于易经的思想。

3)层次先后或进化次序问题 居住建筑与先民密切相关,在先;而易经是高级智慧、文明发展的产物,在后。所以我们可以说建筑风水是源远流长的,是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甚至更早相联系的。

风水与易经的关系如何?易经产生以后,人们利用易经的思想对建筑风水进行思考和发展,促进了建筑风水的多样化发展,但也产生了许多如吉凶祸福、寿夭等一些非理性或迷信的东西。

建筑风水的演化过程如表1:

表1 建筑风水的演化过程

建筑风水的迷信如何产生?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1)对建筑风水一些概念的支离破碎分解和理解。在风水理论中,“地灵人杰”观念格外令人瞩目,它表达了人们寄托于聚居环境的一种美好愿望,正视自然条件对人文活动的影响,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然而,这种人地关系若被无限制地推演,就可能陷进迷信的泥沼。如果说“山厚人肥,山瘦人饥:山清人秀,山浊人迷;山宁人驻,山走人离;山雄人勇,山缩人痴;山顺人孝,山逆人亏”(摘自《青囊海角经。寻龙理气篇》,尚属真理与迷信参半的话,那么,“龙穴端正,富贵天定;前后尖峰,富贵三公;明堂掌心,积玉堆金;明堂倾泻,推败凶绝;四畔山飞,父子东西”(同上),则为迷信思想。

2)敛财效应:江湖风水师为了敛财,有意的选择一些可怕的名字,并用一套非理性的方法解释,并用一些如鬼神,还有一些破财、丢官等手段敛财。 譬如:建筑后面的尖石,由于其人们长期经验的总结,感到对人们有一定的危害,但不明白其产生的原因,就叫出可怕的名字,如箭煞或枪煞等。实际上,这些非规则的结构“尖石”,按现代的科学的观点,会产生一些对人体不适合的 “紊流”风,特别是现代社会的“电磁环境污染”,其直接的电磁反射作用对人体是不利的。

3)神秘效应:大部分风水师将自己的心得或经验,密而不传,或高价卖出等,造成对风水文化发展的神秘性,和发展的缓慢。其不能阳光化发展,也带来知识更新步伐的缓慢。

1.3 风水的别称与流派

建筑风水渊源流长,有不少流派与别称,主要有堪舆、地理和形法等。 “堪舆”一词释义,东汉许慎认为:“堪,天道;舆,地道”,即堪舆是谓“天地之道”。堪、舆是汉唐时期风水的两个主要派系之一,其宗旨是“法天地,象四时”。强调宇宙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同一。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上》中,书中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说:“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天文与地理对应,即所谓天道、地道,两者相关而有别。《礼记。月令》中说:“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在天道与地道之间又增加了人道,天道、地道、人道的最高境界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把“地理”作为“风水”的别称,一直沿用至今。“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风水活动的两个主要内容,也是现代自然科学中天文学与地理学的根源。流传于社会的风水学流派主要有峦头派和理气派,又分别包含其分支:

峦头派:形势派、形象派、形法派

理气派:八宅派、命理派、三合派、翻卦派、飞星派 、五行派 、玄空大卦派 、八卦派、九星飞泊派、奇门派、阳宅三要派、廿四山头派、星宿派、金锁玉关派(走马阴阳)。

2 建筑风水的天地人合一理念的科学基础

2.1 建筑风水的结构特点

为达到藏风聚气的目的,古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水”结构:在建筑的四周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方环抱,层层展开的结构,并且各个山脉要朝向穴心即风水建筑;水要环抱,后有靠山屏障,左右砂山环抱,前有朝案围拱,出入循水口穿行。简单说就是:山环水抱,山清水秀。青龙、白虎等四神作为方位神灵,各司某职护卫着城市、乡镇、民宅。凡符合“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者即可称之为“四神地”或“四灵地”。

建筑风水的理想选址如图1所示;南京古城和隋唐洛阳的建筑风水如图2所示。

图1 建筑风水的理想选址

图2 南京古城和隋唐洛阳的建筑风水示意图

2.2 建筑风水的结构决定其性能

从结构决定性能/功能出发,建筑风水可以体现出我国古人天地人合一的完整思想,即两大功能:稳定性高的地人合一和天人合一。

2.2.1 建筑风水“地人合一”思想蕴涵的科学理念

建筑风水以藏风聚气、山环水抱的格局为特征;单个建筑一般表现出方正的长方形建筑,整个建筑风水群依山而建、中轴线对称的长方形建筑群,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这种建筑风格更多地考虑了自然环境(地)对人的影响。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特征,也是现代建筑所应考虑的。图3为故宫的风水建筑布局,体现子午对称,依山而建的建筑风水特点。

图3 故宫的风水建筑布局建筑风水体现了现代科学中的有关原理:

1) 建筑结构体现了物理学中能量最低的原理:建筑风水要求建在平地,而不是山顶和斜坡上,具有较低的动能和势能;建筑不能建在变形地质上等,其弹性能低;其藏风聚气、山环水抱的结构特点,外部环境可以有效的形成对风的阻挡作用,风水建筑因而具有较小的风速,受到的风力冲击也较小;建筑风水忌讳水或风的直冲或反弓,可以避免水或风的直接作用力;

2) 山清水秀与水抱,体现了有利用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循环观风力如何对建筑物产生影响?对建筑物做理想化处理,即只考虑建筑物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变形的刚体。为了对比一般考虑建筑在同样的平面上转动,主要考虑在风力作用下转动。在同样楼层高度条件下,考虑转动动能。在房屋的转动过程中,转动惯量j越大,越稳定。

图4 矩形平板、轴转过中心且垂直板面和实心圆薄板、轴转沿直径的转动示意图

从抗风冲击的转动惯量看,单个建筑中方形结构和圆结构具有较大转动惯量,所以稳定性高,但圆形结构很少见,方形结构非常符合我国四平八稳的传统习惯而大加推崇。建筑群整体呈四方形或长方形,并对称轴分布,其能量较低。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结构的建筑,能量较高而不稳定,所以也很少见。大多建筑物的后面有靠山,它们互为依托,形成一个稳定整体。风力系数与长宽比的关系进行了模拟计算。其中,b为迎风面边长;d为顺风面边长, 风向与矩形平面的一边保持垂直,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方向的平均层风力系数分别记为cd (z ) , cl (z ) 和cm (z ) , 脉动值分别记为c′d(z ) , c′l (z ) 和c′m (z ) , 计算结果表明长宽d/b比在1-2之间,具有较佳的抗风冲击性。(高层建筑层风力特性实验研究,振动工程学报,2003,16(4):409-414)

模拟结果如图5.

图5 正方形建筑风力系数与长宽比的关系曲线从以上的分析,很容易理解古人的以下两个结论:

1)风宜徐来 最理想的居住环境应有柔和的轻风徐徐吹来,清风送爽,才符合居住之道。按现在的解释风应该在平流层范围内,而不宜有产生紊流或涡流的大风。应该确定一个风速对人体长期健康影响的标准,也是我们现代人为了自身的健康应该考虑的,因为强旺的风以及携带的灰尘等是可以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的。地势宜平 古人认为,地势平坦的房屋较为平稳,而斜坡则颇多凶险。按现代的观点,斜坡上的东西总有向下运动或变形的势能。并有可能对人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潜影响。现在的楼盘建筑如果建在地基流变性有差异的地形或存在潜在流变性的地形,也是不稳定的。2.2.2 建筑布局,以气为先气以流动为特征,人或仪器可以感受到的气主要有:

1)人体必需之气:空气(o2、co2、h2o、n2等),水以及水气(直接水与植物之水)。与建筑生态学相关,是建筑风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山青水秀且水环抱的特点,用现代的话说,具有一定的负离子、及适宜的湿度,对人体健康的需要非常有利;另一个方面有利于实现“天人合一”的思想。气之清浊:山青水秀即气之清;山枯水污之为浊。气浊为建筑风水的大忌,对人体的健康有害而无利。生态环境的恶化曾迫使许多古文明消失。

2)人气—财富之气实现财富效应的一般过程为:通过人气流动带动商机,进而形成财气。如从地铁的开通,人气的增多,带来附近房价的高涨,在建筑风水就可以认为地铁是财,实际上铁路只是实现财富的直接或间接载体,人气才是财气直接源泉。商业百货建在繁华闹市、大山旅游景点的开发等都可以说明人气是财气直接源泉。但一般的江湖风水师很少或不谈人气,直接将水包括城市中的公路、街道和人的财气联系起来,是有失偏颇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创造财富在于明白潜在之气与将消之气。凡是一切能够带来人气的潜在或公开因素,都可称为潜在之气,如正在规划、在建的地铁、公路、政策影响等;凡是一切能使人气减少的潜在或公开因素,都称为将消之气;资源短缺,引起人气激荡,从而引起矿产品、油价等上涨等;广告、宣传等刺激人气的一种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是赢得人气的有效方法。

但也有例外,如佛、倒庙院等属于清净之气,即使人气再旺,与商机关系也不大,这也许是建筑风水中一直强调要远离这些地方的原因。

3)对天交流之气,主要是微波等,是古人认为实现天人合一的主要物质基础。

4)感官感受之气,如光、温度,是非主流的。

那么传统风水中有关“气”的概念是什么呢?“气”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气”的涵义,通常表述为“云,山川气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山水者,阴阳之气也”(青囊海角经):“食为味,味为气” (《大戴礼。四代》)。二是“气”的性态,如表述的有:“负阴阳之气, 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发而生乎万物。”:“四正四隅,八方之中,各有其气,气之阳者,从风而行,气之阴者,从水而行。”(高见南《相宅。经纂》):“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公孙丑》)。三是有关“气”的功能与作用,如:“凡地气,从下荫人,力沉而缓;天气熙育人身,力浮而速。故阳宅下承地之吉气,尤欲上乘天之旺气也。”(相宅。经纂):“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青乌先生葬经):“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 .

风水学有关气的构成中分为生气、死气、阴气、阳气、土气、地气、乘气、聚气、纳气、气脉、气母等,认为不论是生者还是死者,只要得到生气,才能有吉兆, 因此,风水的宗旨是理气,即是寻找生气。古风水理论所论之气,带有一些朴素的唯物论色彩,认为气是构成世界本原的元素,它变化无穷,变成山,变成水,在天空周流,在地下运行,滋生万物。2.2.3 建筑风水的生态思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在人类面临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等许多严重问题的情况下,生态学被认为是可以提供解决这些重大问题的具体方案的科学。生态学的许多原理和原则在人类生产活动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建筑风水”的生态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自然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二,在实践中如何认识和利用环境,并为建筑风水服务,得到最佳的居住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在中国建筑风水中,大山上覆盖绿色植物是必须的,否则荒山或乱石布满的山具有“煞气”,破坏风水,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观是建筑风水的有机组成部分。绿色植物在建筑风水中的主要作用有:保持生气,调节环境的需要(氧气与湿度);挡煞的作用,包括风煞,电磁煞等;阻挡风的作用,使风速减小。

从这个方面说,建筑风水为了实现自身的设计理念,保持山青水秀,和现代为了生活质量、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等的思想是一致的。

水也是建筑风的必须条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有:有利于保持空气清新和一定湿度,有利于人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代谢;水要清净、环抱;反之,水直走和污浊之水,对人和植物是不利的;清净环抱之水也是天人合一的要求;也有人提出环抱之水有利于灌溉、消防等。江湖风水一直认为水管财,有没有道理?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直接的,是古代实现钱财的有利载体。从水管财概念的形成过程来看,水在古代作为交通运输工具,或直接从江河湖泊等中得到食物或用于交换货物,有利于得到钱财和财物,所以,古代人就直接认为水是财;后来,基于上述认识推广到马路也是财。现在几乎所有流传下来以及现代的风水书籍中都持这种观点。反映了人们迷信与崇拜程度。实际上,水也好,马路也好,是古人实现财物交换的有效载体,是实现钱财的门路。现代人们实现财物交换的载体或手段扩大了许多,广告、铁路、地铁、项目投资等都可以认为是财物交换的载体。水要转换为财,要通过人的活动,然后才能得到财。2.2.4 建筑风水“天人合一”思想蕴涵的科学理念与世界古文明相比,中国的建筑风水更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的宇宙理念。具体表现是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凝固在建筑上;天人合一的思想远在易经时代就已产生,与崇拜天的形成过程有关。需要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是特指太阳等外太空的信息交流,而不是现在人类自身产生的电磁信息传播与交流。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从波谱角度看,来自太阳的电磁波从波长小于10-9m的高能γ射线一直到波长大于104m的低频无线电长波,几乎覆盖了全部电磁波谱。其中可见光和红外部分给地球带来光和热,这些辐射是相当稳定的。而短波部分如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虽然所占能量份额很小,但其量值随太阳的活动而变化剧烈,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影响。

天的信息如何对人产生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明确提出了低强度毫米波生物学效应的‘信息作用“概念(1982);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学者提出了毫米波生物学作用的分子肽调节论(1995)。关于低强度毫米波生物学效应的”信息作用“概念,目前已被较普遍地接受,因为从整体上分析这一理论观点是有较充分论据的。水对毫米波的能量吸收最强,毫米波辐射不仅能选择性地对游离的水分子充以能量,而且可能改变水环境的随机态势,从而可导致在生化系统反应中的时相性变化。毫米波辐射通过对水分子的作用,可导致蛋白质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酶的活性和能量(atp)合成;毫米波辐射通过对水分子的作用可影响细胞内、外媒质的性质,从而导致膜的功能变化,这一重要环节对毫米波辐射进一步引起的生物学作用和治疗作用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外太空的毫米波信息作用对人是否在任意地方有作用?答案是有条件的作用。

已知自然界的毫米波辐射来自太阳、行星、云,但由于大气中的氧分子层、雾、雨、雪、冰雹等的弥散吸收,故不能射到地面上,因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受其作用很小。在人体内和其它生物系统中存在着生命活动中所固有的振荡和波动过程,其中包括毫米波段的电磁振荡,作为一种信息它在保障正常生命机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大气吸收最小的波段称为大气传播窗口,则在100ghz以下的频段共有三个窗口频段,分别为19ghz、35ghz和90ghz,都处在微波频段。

建筑风水地形结构特点与抛物面天线类似,反射面由四神组成的形状为抛物面导体表面或介面表面构成,风水建筑放置在抛物面等焦点或类焦点上(根据接收的信号方向而有所改变)。利用抛物面的几何特性,抛物面天线可以把方向性较弱的信息(人类活动信号)反射为方向性较强的信息;同样,外空间的信号经过绿色大山的植物吸收后剩余的信息也可以有效的反射到风水建筑区域。 所以,建筑风水的结构特点可以使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实现天人合一。

抛物面天线具有以下性质与抛物面轴线平行的微波经抛物面反射后,所有的反射线都会聚于焦点或任意平行的的微波经抛物面反射后,所有的反射线都会聚于轴线上的一点;反之,由焦点发出的光线经抛物面反射后,所有的反射线都与抛物面轴线平行。

的岩石对在30khz以上电磁波的具有强烈反射作用,其对作用点处的人是有害而无利的。

虽然,湿地或绿色植物形成的大地,对在300mhz以上电磁波的也具有强烈反射作用,但环抱水以及绿色植物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后,主要还有大气传播窗口微波频段如19ghz、35ghz和90ghz,有效地减低了微波的强度。虽然其很弱,但大面积地域的微波反射于一定建筑区域内,是有一定的信息作用和生物效应的。

建筑风水如何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国传统思想是要求天地人三者合一,其中的天人合一在古埃及金字塔、狮面人身象中有所体现;而中国的古建筑风水也体现了这个思想,表示对天的崇拜与追求。其具体表现为:

1)山环水抱外形的建筑风水地形特点类似抛物面天线,其风水建筑位于焦点或中心上,与外界的物质波(微波)信息交换达到最大化;

2)绿色植物、水对外界物质波的吸收与反射,降低了物质波的直接辐射,其交换的微波更具有适合人体的信息效应与生物效应的需要。

3)建筑风水,非常忌讳荒山或乱石山,也就是忌讳外界物质波直接经荒山或乱石山反射后作用于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

所以,建筑风水是以人为本“天、地、人合一”的完美建筑。当代杰出科学史家,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认为: “在希腊人和印度发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 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的宇宙哲学”,“再也没有其它地方表现得像中国人那样热心体现他们伟大的设想: 人不能离开自然的原则,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不在话下, 城乡中无论集中的, 或者是散布在田园中的房舍, 也都经常的呈现一种对‘宇宙图案’的感觉, 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5. 337 —338.) .

建筑风水论文篇8

关键词:建筑风水 现代科学 天地人合一 古文明1 建筑风水的起源与发展

1.1 建筑风水是我国原始文明的悠久历史象征之一

“风水”的概念,一般认为源自晋代郭璞的《葬经》。《葬经》中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深浅得乘,风水自成”等等。事实上,汉代青乌子《青乌先生葬经》更早涉及风水,书中说:“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上述表明, “风水”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对风水的论述,主要源自对“风之聚散,水之行止”这一自然现象一般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以及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经过几十代人的发展推演出一套完整的风水理论。

风水理论的形成是人们经过大量经验实践总结的结果,一般情况下理论的形成特别是古代远落后于风水实践。

那么,建筑风水的思想产生的年代究竟有多远?建筑风水理想模式的核心是青龙、白虎、玄武和朱雀等“四神”或称“四灵”,据《三辅黄图》记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 以正四方”。1988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青龙、白虎图案,说明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四神”概念。在宗周的丰京瓦当中, 在湖北随县擂鼓墩发掘的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中,“四神”图案与北斗星、二十八宿紧密相联。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对这种天人相应现象的论述:“众星列布,体生于地, 精成于天, 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上述建筑风水观念说明中国的文明至少在6000年或者更早,这与有关专家的以下有关结论是一致。

“由于长江流域河姆渡等地的考古发现,世界历史应当改写,各大古文明的位次也有必要重新排列。”日前,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史式教授向外界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史教授认为, “中华文明五千年是我们说的,西方学者从来没有承认过。他们只肯承认有甲骨文记载以后的历史,也就是黄河文明只有3000 余年之说。”过去,世界史对四大古文明的排列是:第一,尼罗河文明,距今6000余年;第二,两河文明,距今5000余年;第三,印度河文明,距今4000余年;第四,黄河文明,距今3000余年。从70年代起,国内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中,首屈一指的是1973 年发现的浙江河姆渡遗址,这里出土了7000 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1979年,又发现了湖南城头山遗址,这里出现了6000 年前的古城、6000年前的祭坛、6500 年前的水稻田。在洞庭湖区域,还发现了距今8000 年至9000年前的人工水稻。现有的发现,说明长江流域的一些文明因素比黄河流域要早。史式说:“过去由西方学者写出来的世界史必须改写,一切只有利于西方殖民者的史学理论必须推翻,文明的标准必须重定。”“这项工作必须让全世界各民族的学者共同参加,不能让少数学者包办,应该让全人类的史书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摘自《生活时报》。

1.2 风水与易经

风水是否起源于易经?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1)概念的先后;建筑风水的青龙、白虎“四神”概念早已存在,远早于易经的年代。

2)早期的风水概念,如晋代郭璞的《葬经》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主要讲气、风与水的关系,并未有出现关于易经的思想。

3)层次先后或进化次序问题 居住建筑与先民密切相关,在先;而易经是高级智慧、文明发展的产物,在后。所以我们可以说建筑风水是源远流长的,是与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甚至更早相联系的。

风水与易经的关系如何?易经产生以后,人们利用易经的思想对建筑风水进行思考和发展,促进了建筑风水的多样化发展,但也产生了许多如吉凶祸福、寿夭等一些非理性或迷信的东西。

建筑风水的演化过程如表1:

建筑风水的迷信如何产生?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1)对建筑风水一些概念的支离破碎分解和理解。在风水理论中,“地灵人杰”观念格外令人瞩目,它表达了人们寄托于聚居环境的一种美好愿望,正视自然条件对人文活动的影响,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然而,这种人地关系若被无限制地推演,就可能陷进迷信的泥沼。如果说“山厚人肥,山瘦人饥:山清人秀,山浊人迷;山宁人驻,山走人离;山雄人勇,山缩人痴;山顺人孝,山逆人亏”(摘自《青囊海角经。寻龙理气篇》,尚属真理与迷信参半的话,那么,“龙穴端正,富贵天定;前后尖峰,富贵三公;明堂掌心,积玉堆金;明堂倾泻,推败凶绝;四畔山飞,父子东西”(同上),则为迷信思想。

2)敛财效应:江湖风水师为了敛财,有意的选择一些可怕的名字,并用一套非理性的方法解释,并用一些如鬼神,还有一些破财、丢官等手段敛财。 譬如:建筑后面的尖石,由于其人们长期经验的总结,感到对人们有一定的危害,但不明白其产生的原因,就叫出可怕的名字,如箭煞或枪煞等。实际上,这些非规则的结构“尖石”,按现代的科学的观点,会产生一些对人体不适合的 “紊流”风,特别是现代社会的“电磁环境污染”,其直接的电磁反射作用对人体是不利的。

3)神秘效应:大部分风水师将自己的心得或经验,密而不传,或高价卖出等,造成对风水文化发展的神秘性,和发展的缓慢。其不能阳光化发展,也带来知识更新步伐的缓慢。

1.3 风水的别称与流派

建筑风水渊源流长,有不少流派与别称,主要有堪舆、地理和形法等。 “堪舆”一词释义,东汉许慎认为:“堪,天道;舆,地道”,即堪舆是谓“天地之道”。堪、舆是汉唐时期风水的两个主要派系之一,其宗旨是“法天地,象四时”。强调宇宙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同一。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上》中,书中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说:“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天文与地理对应,即所谓天道、地道,两者相关而有别。《礼记。月令》中说:“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在天道与地道之间又增加了人道,天道、地道、人道的最高境界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把“地理”作为“风水”的别称,一直沿用至今。“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风水活动的两个主要内容,也是现代自然科学中天文学与地理学的根源。流传于社会的风水学流派主要有峦头派和理气派,又分别包含其分支:

峦头派:形势派、形象派、形法派

理气派:八宅派、命理派、三合派、翻卦派、飞星派 、五行派 、玄空大卦派 、八卦派、九星飞泊派、奇门派、阳宅三要派、廿四山头派、星宿派、金锁玉关派(走马阴阳)。

2 建筑风水的天地人合一理念的科学基础

2.1 建筑风水的结构特点

为达到藏风聚气的目的,古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水”结构:在建筑的四周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方环抱,层层展开的结构,并且各个山脉要朝向穴心即风水建筑;水要环抱,后有靠山屏障,左右砂山环抱,前有朝案围拱,出入循水口穿行。简单说就是:山环水抱,山清水秀。青龙、白虎等四神作为方位神灵,各司某职护卫着城市、乡镇、民宅。凡符合“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者即可称之为“四神地”或“四灵地”。

建筑风水的理想选址如图1所示;南京古城和隋唐洛阳的建筑风水如图2所示。

2.2 建筑风水的结构决定其性能

从结构决定性能/功能出发,建筑风水可以体现出我国古人天地人合一的完整思想,即两大功能:稳定性高的地人合一和天人合一。

转贴于

2.2.1 建筑风水“地人合一”思想蕴涵的科学理念

建筑风水以藏风聚气、山环水抱的格局为特征;单个建筑一般表现出方正的长方形建筑,整个建筑风水群依山而建、中轴线对称的长方形建筑群,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这种建筑风格更多地考虑了自然环境(地)对人的影响。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特征,也是现代建筑所应考虑的。图3为故宫的风水建筑布局,体现子午对称,依山而建的建筑风水特点。

图3 故宫的风水建筑布局建筑风水体现了现代科学中的有关原理:

1) 建筑结构体现了物理学中能量最低的原理:建筑风水要求建在平地,而不是山顶和斜坡上,具有较低的动能和势能;建筑不能建在变形地质上等,其弹性能低;其藏风聚气、山环水抱的结构特点,外部环境可以有效的形成对风的阻挡作用,风水建筑因而具有较小的风速,受到的风力冲击也较小;建筑风水忌讳水或风的直冲或反弓,可以避免水或风的直接作用力;

2) 山清水秀与水抱,体现了有利用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循环观风力如何对建筑物产生影响?对建筑物做理想化处理,即只考虑建筑物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变形的刚体。为了对比一般考虑建筑在同样的平面上转动,主要考虑在风力作用下转动。在同样楼层高度条件下,考虑转动动能。在房屋的转动过程中,转动惯量j越大,越稳定。

图4 矩形平板、轴转过中心且垂直板面和实心圆薄板、轴转沿直径的转动示意图

从抗风冲击的转动惯量看,单个建筑中方形结构和圆结构具有较大转动惯量,所以稳定性高,但圆形结构很少见,方形结构非常符合我国四平八稳的传统习惯而大加推崇。建筑群整体呈四方形或长方形,并对称轴分布,其能量较低。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结构的建筑,能量较高而不稳定,所以也很少见。大多建筑物的后面有靠山,它们互为依托,形成一个稳定整体。风力系数与长宽比的关系进行了模拟计算。其中,b为迎风面边长;d为顺风面边长, 风向与矩形平面的一边保持垂直,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方向的平均层风力系数分别记为cd (z ) , cl (z ) 和cm (z ) , 脉动值分别记为c′d(z ) , c′l (z ) 和c′m (z ) , 计算结果表明长宽d/b比在1-2之间,具有较佳的抗风冲击性。(高层建筑层风力特性实验研究,振动工程学报,2003,16(4):409-414)

模拟结果如图5.

图5 正方形建筑风力系数与长宽比的关系曲线从以上的分析,很容易理解古人的以下两个结论:

1)风宜徐来

最理想的居住环境应有柔和的轻风徐徐吹来,清风送爽,才符合居住之道。按现在的解释风应该在平流层范围内,而不宜有产生紊流或涡流的大风。应该确定一个风速对人体长期健康影响的标准,也是我们现代人为了自身的健康应该考虑的,因为强旺的风以及携带的灰尘等是可以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的。地势宜平 古人认为,地势平坦的房屋较为平稳,而斜坡则颇多凶险。按现代的观点,斜坡上的东西总有向下运动或变形的势能。并有可能对人的心理也会造成一定潜影响。现在的楼盘建筑如果建在地基流变性有差异的地形或存在潜在流变性的地形,也是不稳定的。2.2.2 建筑布局,以气为先气以流动为特征,人或仪器可以感受到的气主要有:

1)人体必需之气:空气(o2、co2、h2o、n2等),水以及水气(直接水与植物之水)。与建筑生态学相关,是建筑风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山青水秀且水环抱的特点,用现代的话说,具有一定的负离子、及适宜的湿度,对人体健康的需要非常有利;另一个方面有利于实现“天人合一”的思想。气之清浊:山青水秀即气之清;山枯水污之为浊。气浊为建筑风水的大忌,对人体的健康有害而无利。生态环境的恶化曾迫使许多古文明消失。

2)人气—财富之气实现财富效应的一般过程为:通过人气流动带动商机,进而形成财气。如从地铁的开通,人气的增多,带来附近房价的高涨,在建筑风水就可以认为地铁是财,实际上铁路只是实现财富的直接或间接载体,人气才是财气直接源泉。商业百货建在繁华闹市、大山旅游景点的开发等都可以说明人气是财气直接源泉。但一般的江湖风水师很少或不谈人气,直接将水包括城市中的公路、街道和人的财气联系起来,是有失偏颇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创造财富在于明白潜在之气与将消之气。凡是一切能够带来人气的潜在或公开因素,都可称为潜在之气,如正在规划、在建的地铁、公路、政策影响等;凡是一切能使人气减少的潜在或公开因素,都称为将消之气;资源短缺,引起人气激荡,从而引起矿产品、油价等上涨等;广告、宣传等刺激人气的一种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是赢得人气的有效方法。

但也有例外,如佛、倒庙院等属于清净之气,即使人气再旺,与商机关系也不大,这也许是建筑风水中一直强调要远离这些地方的原因。

3)对天交流之气,主要是微波等,是古人认为实现天人合一的主要物质基础。

4)感官感受之气,如光、温度,是非主流的。

那么传统风水中有关“气”的概念是什么呢?“气”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气”的涵义,通常表述为“云,山川气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山水者,阴阳之气也”(青囊海角经):“食为味,味为气” (《大戴礼。四代》)。二是“气”的性态,如表述的有:“负阴阳之气, 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发而生乎万物。”:“四正四隅,八方之中,各有其气,气之阳者,从风而行,气之阴者,从水而行。”(高见南《相宅。经纂》):“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公孙丑》)。三是有关“气”的功能与作用,如:“凡地气,从下荫人,力沉而缓;天气熙育人身,力浮而速。故阳宅下承地之吉气,尤欲上乘天之旺气也。”(相宅。经纂):“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青乌先生葬经):“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 .

风水学有关气的构成中分为生气、死气、阴气、阳气、土气、地气、乘气、聚气、纳气、气脉、气母等,认为不论是生者还是死者,只要得到生气,才能有吉兆, 因此,风水的宗旨是理气,即是寻找生气。古风水理论所论之气,带有一些朴素的唯物论色彩,认为气是构成世界本原的元素,它变化无穷,变成山,变成水,在天空周流,在地下运行,滋生万物。2.2.3 建筑风水的生态思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目前,在人类面临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等许多严重问题的情况下,生态学被认为是可以提供解决这些重大问题的具体方案的科学。生态学的许多原理和原则在人类生产活动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建筑风水”的生态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自然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二,在实践中如何认识和利用环境,并为建筑风水服务,得到最佳的居住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在中国建筑风水中,大山上覆盖绿色植物是必须的,否则荒山或乱石布满的山具有“煞气”,破坏风水,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观是建筑风水的有机组成部分。绿色植物在建筑风水中的主要作用有:保持生气,调节环境的需要(氧气与湿度);挡煞的作用,包括风煞,电磁煞等;阻挡风的作用,使风速减小。

从这个方面说,建筑风水为了实现自身的设计理念,保持山青水秀,和现代为了生活质量、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等的思想是一致的。

水也是建筑风的必须条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有:有利于保持空气清新和一定湿度,有利于人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代谢;水要清净、环抱;反之,水直走和污浊之水,对人和植物是不利的;清净环抱之水也是天人合一的要求;也有人提出环抱之水有利于灌溉、消防等。江湖风水一直认为水管财,有没有道理?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直接的,是古代实现钱财的有利载体。从水管财概念的形成过程来看,水在古代作为交通运输工具,或直接从江河湖泊等中得到食物或用于交换货物,有利于得到钱财和财物,所以,古代人就直接认为水是财;后来,基于上述认识推广到马路也是财。现在几乎所有流传下来以及现代的风水书籍中都持这种观点。反映了人们迷信与崇拜程度。实际上,水也好,马路也好,是古人实现财物交换的有效载体,是实现钱财的门路。现代人们实现财物交换的载体或手段扩大了许多,广告、铁路、地铁、项目投资等都可以认为是财物交换的载体。水要转换为财,要通过人的活动,然后才能得到财。2.2.4 建筑风水“天人合一”思想蕴涵的科学理念与世界古文明相比,中国的建筑风水更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的宇宙理念。具体表现是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凝固在建筑上;天人合一的思想远在易经时代就已产生,与崇拜天的形成过程有关。需要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是特指太阳等外太空的信息交流,而不是现在人类自身产生的电磁信息传播与交流。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从波谱角度看,来自太阳的电磁波从波长小于10-9m的高能γ射线一直到波长大于104m的低频无线电长波,几乎覆盖了全部电磁波谱。其中可见光和红外部分给地球带来光和热,这些辐射是相当稳定的。而短波部分如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虽然所占能量份额很小,但其量值随太阳的活动而变化剧烈,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影响。

天的信息如何对人产生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明确提出了低强度毫米波生物学效应的‘信息作用“概念(1982);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学者提出了毫米波生物学作用的分子肽调节论(1995)。关于低强度毫米波生物学效应的”信息作用“概念,目前已被较普遍地接受,因为从整体上分析这一理论观点是有较充分论据的。水对毫米波的能量吸收最强,毫米波辐射不仅能选择性地对游离的水分子充以能量,而且可能改变水环境的随机态势,从而可导致在生化系统反应中的时相性变化。毫米波辐射通过对水分子的作用,可导致蛋白质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酶的活性和能量(atp)合成;毫米波辐射通过对水分子的作用可影响细胞内、外媒质的性质,从而导致膜的功能变化,这一重要环节对毫米波辐射进一步引起的生物学作用和治疗作用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外太空的毫米波信息作用对人是否在任意地方有作用?答案是有条件的作用。

已知自然界的毫米波辐射来自太阳、行星、云,但由于大气中的氧分子层、雾、雨、雪、冰雹等的弥散吸收,故不能射到地面上,因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受其作用很小。在人体内和其它生物系统中存在着生命活动中所固有的振荡和波动过程,其中包括毫米波段的电磁振荡,作为一种信息它在保障正常生命机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大气吸收最小的波段称为大气传播窗口,则在100ghz以下的频段共有三个窗口频段,分别为19ghz、35ghz和90ghz,都处在微波频段。

建筑风水地形结构特点与抛物面天线类似,反射面由四神组成的形状为抛物面导体表面或介面表面构成,风水建筑放置在抛物面等焦点或类焦点上(根据接收的信号方向而有所改变)。利用抛物面的几何特性,抛物面天线可以把方向性较弱的信息(人类活动信号)反射为方向性较强的信息;同样,外空间的信号经过绿色大山的植物吸收后剩余的信息也可以有效的反射到风水建筑区域。 所以,建筑风水的结构特点可以使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实现天人合一。

抛物面天线具有以下性质与抛物面轴线平行的微波经抛物面反射后,所有的反射线都会聚于焦点或任意平行的的微波经抛物面反射后,所有的反射线都会聚于轴线上的一点;反之,由焦点发出的光线经抛物面反射后,所有的反射线都与抛物面轴线平行。

裸露的岩石对在30khz以上电磁波的具有强烈反射作用,其对作用点处的人是有害而无利的。

虽然,湿地或绿色植物形成的大地,对在300mhz以上电磁波的也具有强烈反射作用,但环抱水以及绿色植物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后,主要还有大气传播窗口微波频段如19ghz、35ghz和90ghz,有效地减低了微波的强度。虽然其很弱,但大面积地域的微波反射于一定建筑区域内,是有一定的信息作用和生物效应的。

建筑风水如何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国传统思想是要求天地人三者合一,其中的天人合一在古埃及金字塔、狮面人身象中有所体现;而中国的古建筑风水也体现了这个思想,表示对天的崇拜与追求。其具体表现为:

1)山环水抱外形的建筑风水地形特点类似抛物面天线,其风水建筑位于焦点或中心上,与外界的物质波(微波)信息交换达到最大化;

2)绿色植物、水对外界物质波的吸收与反射,降低了物质波的直接辐射,其交换的微波更具有适合人体的信息效应与生物效应的需要。

3)建筑风水,非常忌讳荒山或乱石山,也就是忌讳外界物质波直接经荒山或乱石山反射后作用于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

所以,建筑风水是以人为本“天、地、人合一”的完美建筑。当代杰出科学史家,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认为: “在希腊人和印度发展机械原子论的时候, 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的宇宙哲学”,“再也没有其它地方表现得像中国人那样热心体现他们伟大的设想: 人不能离开自然的原则,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不在话下, 城乡中无论集中的, 或者是散布在田园中的房舍, 也都经常的呈现一种对‘宇宙图案’的感觉, 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5. 337 —338.) .

3 结论

建筑风水论文篇9

引言

三千多年前,以《易经》阴阳关和五行规律为源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在沿用而未被今人全面了解的中国文化核心,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和这些规律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谐意识,成为我国古代风水学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现代社会对风水的看法不一,有人推崇,有人贬斥,后者大多原因是推崇科学,而建筑风水的非主流部分经江湖风水师或术士的肆意发挥与夸大,含有许多迷信成分,应当予以改正。而在建筑领域,如何利用好传统风水思想,适宜地运用在建筑环境与整体设计中,为现代社会更好地服务,这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我将从下列三个部分来阐述风水与建筑之间的联系。

风水概况

所谓风水,在古代是一门关于“生气”的学问。何谓生气,非现代所说个人之情绪,《吕氏春秋-季春》云:“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气是万物生长发育之气,是能够焕发生命力的元素。风水始终把宇宙、大地看作是人赖以生存的“气”的来源,强调“感天地之气”。因此,风水特别看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这又与现代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主张不谋而合。

风水本为相地之术,也叫地相,因以“气”为着眼点,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以“易”为根本,古称堪舆术,是我国经过几千年传承与发展成就的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存。从本质上看,风水学起源于生活和生产,其理论来源于人们长期对自然的观察与改造所得的实践,因而其理论与应用都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并被证明是科学的。它通过对事物的选择与安排,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势施加影响,并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平衡阴阳,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身体健康与活力。

风水学在建筑上的体现与应用

1.风水学对建筑环境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对于风水的重视,从宅地的选址到室内的装饰都可以看得出。早在《阳宅十书》的“论宅外形”中,作者就专门讨论了住宅的环境问题:“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

中国传统建筑历来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场地的处理上更是善于结合基地的现有条件,主张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等,例如在传统的“风水宝地”的环境模式中,讲究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左辅右弼”,也就是古语所说:“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在选址中,平原地区与山区不同:“平原看水法,山区看气脉”,这是风水观念中宅,村,城镇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格局,希望“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风水说把大地看作是一个有机体,认为山水的结合本身就是有机的,如《水龙经》所言:“夫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本为山之皮毛,皆血脉之贯通也。”《宅经》中的观点更为明确:“以开势为身体,以泉水为血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本为毛发,以舍屋为衣服,以门户为冠带,若得如斯,是事俨雅,乃为上吉。”这里明显地把宅舍作为大地有机体的一部分,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这是风水关于建筑思想的主旨。事实上,风水运用的实质不外是在选址方面对地质、水文、日照、风向、气候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做出适宜的评价与筛选,以及所需采取的相应的规划设计措施,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纳福吉祥的目的,创造适宜居住的良好环境。

如就气候来说,如果在干热气候区,应将用地选在向北的斜坡上,这样不仅光线充足,太阳辐射也受到限制;如果在干冷或温湿气候区,则应选在向南的斜坡上。后一种形式更符合中国的纬度和气候特点,与风水的通常朝向一致。而这也恰恰说明了风水在一定程度上的科学性。

2.风水对建筑文化的影响

风水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风水观具有其自身的整体性、综合性与普遍性,在古代大致可分为阴宅文化与阳宅文化。

所谓阴宅,就是死人的陵墓及其相关建筑。今日保存下来的许多重要的文物古迹,如已发掘为景点的兵马俑,古埃及的金字塔,就是坟墓的遗迹遗物,可以说风水在这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古人所认为的孝道莫过于安置好父母的遗体,使其高不致于受风寒,低不致于被水淹,浅不致于被狗拱,深不致于太压抑。但从总体上说,阴宅观念基本上属于迷信,然而阴宅观念也有其特有的发掘价值,比如在建造纪念性公共陵墓时可以引导民众的心理与行为,也可对考古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风水文化中的所谓阳宅文化,就是活人的居所。从大的方面来说,阳宅指城镇村落的规划布局与建筑设计;从小的方面来说,阳宅指住宅及其室内陈设。阳宅文化在建筑上直接反映在场地的选址,环境的处理,建筑的朝向,门窗以及平面的布置。

无论是阴宅还是阳宅,都是我国先民对于社会的时间和自身的认知在建筑文化中的反映,重要的是任何文化都有精华与糟粕,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提取有益之处,在批判中继承并创新,对人们的生活、工作、身心以及情操起到积极的影响。

3.风水对建筑形式的影响

建筑是石头(在中国可以说是木头)的史书,而历史又在建筑上留下了文化的烙印。中国古代的建筑形制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了风水的观点,致力于追求一个适宜的气场,为人的生长发育提供最为有力的室内外环境,有利于人的日常生活。

从资料上记载,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先民为了与大自然相适宜,选择了掘土而居的穴居形式,覆土而居,而中国风水关于“穴”的概念可能与此有关。这种原始的建筑形式具有节约用地、冬暖夏凉、防风聚气和直接感应“土气”等特点,具有很高的生态的实用价值,所以直到今天仍为人们所喜爱。现代建筑的一大发展趋势就是绿色生态,因而生态建筑学应运而生。本学科一方面把人类聚集场所视为整个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把自然视为一个具体建筑结构和对人类产生影响力的有机系统。结合上述也发展出了现代的特色建筑形式一一掩土建筑。

4.风水在建筑上应用实例――汝州风穴寺

河南汝州风穴寺处于少室山南麓部级森林公园之中,坐东北,向西南,北靠玉皇,南面汝水,东傍龙山,西偎黄鹿,现存基址完全符合风水宝地的环境模式,讲究坐北朝南,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前堂后室,天门地户风水格局等等。山门在阴阳八卦的巽位,即东南角(处于吉位),完成了坎寺巽门的风水格局,达到了进山门步步登高,出山门居高临下的意境,正是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风水格局”规划的具体应用。

综上所述,风穴寺不仅从选址,到院落布局,再到一气呵成的周边环境,都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也是研究风水与建筑关系的优秀范例。

风水学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与意义

先举一个风水在现代建筑中众所周知的实例,就是美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在设计香港中银大厦时所遇到的“风水风波”。高达351米的香港中银大厦是香港的地标性建筑。在看过图纸后,中国银行给贝聿铭发去了电报,对大厦的立面上众多的巨型“x”形钢架深表忧虑。因为在中国,“x”意味着遭殃,只有罪犯的名字上才会打“x”形的大叉。最后贝聿铭十分精明地把“x”横向钢架隐藏起来,并把暴露在外的部分改为类似佛教中的吉祥符号――万字符,这才皆大欢喜。这个故事从科学的立场上来说似乎充满了迷信色彩,但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看,就会发现风水并不是荒诞不经的,至少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对心灵的抚慰作用。

建筑风水论文篇10

【关键词】生态住宅;风水模式;影响

风水是古代人们总结了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等活动中的知识而成,是与 “环境选择”联系紧密的高深学问。生态住宅与环境关系很大,因此,与环境住宅相关的风水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合理地利用风水理论,让其成为生态住宅选址的向导,创造一种更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

1.生态住宅的概念

生态住宅的要求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生态住宅有四个特征,即舒适、健康、高效、美观,从而得出的选址要求有:具备合理的自然建筑条件,且出行方便;地形适宜,无空气、土壤、细菌、辐射等有害污染,温度适中,日照条件良好;水源丰富,合适人类居住;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发生几率比较少的地区等等。

2.风水与住宅选址

2.1风水

风水别称叫堪舆,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根据阴阳、八卦、五行、气等古代自然价值观,对自然环境进行特殊处理,达到人、自然、建筑和谐统一。

风水学分为形势派和理气派,形式派注重选择山川形势、建筑外部的自然环境。山川的形势在风水上极具研究价值,它对房屋居所外在环境的选择影响非常大,也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理气派则着眼于建筑方位的朝向、布局。建筑的朝向布局,与光照、通风、植物等息息相关,与人类的联系也十分紧密。

2.2风水对古代住宅选址的影响

古代中国在殷商时期便出现了住宅选址的行为,如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便是住宅选址的最佳范例。从遗址的复原图可知,遗址是属于临水建造在河的凹岸上,恰好符合风水术中反弓水会及退守田园受困穷的理论,认为十分不吉利。从科学上讲也是很不理想的建筑之地:河流的惯性作用会导致水冲击河岸的凹处,使其遭受水蚀,河岸常受洪涝之灾,在凹岸建筑房屋,是十分不妥的。古人将住房选址定在河流北边、山坡南面,便是受了风水术的影响,俗称的风水宝地就是中国古代对风水较好之地的意思,居于风水宝地,能让家族兴旺发财和后代富贵荣华。风水宝地的来源记载于鲁班《符咒》:“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风水宝地的理论类别复杂多样,形法上注重建筑的布局安排,理法注重人与自然中地理环境或地极的磁波变化之间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身心和谐的状态。自古被称作风水宝地的建筑选址:背山面水(通风)、向阳(日照好)、气势环抱(遮挡寒风)、植物丰茂(调节气候)。

古代就有一种风水宝地模式叫“四灵之地”,四灵是古代传说中的四大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古人认为符合四灵之地就能拥有好的风水,模式为:房屋左侧河流代表青龙,右侧大路为右白虎,南侧池塘为南朱雀,北侧山为北玄武。一处有山水、出行方便的风景秀丽之地便出现了(见图1)。在人口密集的今天,追求风水宝地已经不现实,但是建筑房屋时适当参考风水理论,再结合人类生存环境中气候变化、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建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是可以的。

图1

3.风水模式对生态住宅选址的影响

国内学者认为人类宜居的生态住宅,是特殊地域和特殊条件组合成的一种聚落居住形式,它的特征是能“因地制宜”的利用自然环境,采用最经济合理的方式完成对房屋的建造,并得到舒适、美观的居住空间。这种思维模式,在风水学:“住宅,以形势为骨体,以泉水为骨脉,以土地为皮肉,以草木为毛发”的核心理论不谋而合,不难发现,风水宝地与生态住宅二者有许多共同点,如在选择住址时均要考虑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天气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古代风水理论的核心对生态住宅选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3.1风水指导生态住宅的选址方向

风水存在的意义就是指导人们采用合理的手段选择趋利避害的建筑环境,并建造处于环境和谐统一的理想居所,恰好可以指导生态住宅选址。比如风水宝地中“北高南低”的模式:选择北面高,有大山挡护,分水上称为“镇山”(靠山);两条山脉环抱东西则为护山,风水上称作耳山;河流自左右曲折流过,中间部分地形相对平坦;在房屋侧前方两旁有比较低矮的山丘作为护卫,被称作“左右砂山”;在房屋正前方有山岭配衬,称作“案山”,“朝山”,四周植物茂盛。如图2所示。

图2

这样的住址,选择在山地建造是比较好的。而平原地区的生态住宅可增添些人工景致,如果有河流或湖泊,住宅可建在河道之上,结合风水术,如云南昆明城市的建筑采取环湖而建,而云南大理则以水为街,使街区具有古典韵味、错落有致的美。随着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选择住址开始倾向于大自然,在国内很多人士都按照风水的模式去选址,建造出来的房屋与生态住宅相差无几。

3.2风水赋予生态住宅选址新内涵

风水中注重“气”和“脉” 的蕴藏,常有“气势”和“龙脉”之说。风水中的 “气”指的是空气、氧气、大气等一切蕴含在天地间的气息,中国风水中把气的蕴藏称作“聚气”,赋予了生态住宅选址中建筑与自然环境新的关系:把生态住宅建在由远及近的山峦下,构成半面环绕格局,并在选址区域内建造曲折的小桥流水,蕴育出“气”; 在住址选择靠山临水而建时,便有了“脉”的含义,“脉”是天地造化而成,是固定的,但是选址时依脉而居,便有了“运气”一说,好的住址将采集到“山脉”的“气”,福泽后世。

3.3风水使生态住宅选址更合理化

风水使生态住宅选址成为自然生态的组成部分,更符合自然生态的平衡规律,达到住宅中有自然,自然中伴有居所的效果。让住宅环境里人、房屋、自然得到完美的结合。风水中很重视生物的灵性,在风水里,植物是具有“灵性”的,这“灵性”聚合天地之精华而成,它对人的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好处。人们在选择生态住址时,会根据风水中“草木旺盛”之地去寻觅,或者种植一些树木花草,增加住宅的灵气,因此,生态住宅选址多是向阳地带,易于喜阳植物(如白兰、玫瑰、茉莉、梅花、牡丹等植物)的生长,植物越多,于人的身体健康越有好处。另外,植物的布局还能改变住宅的五行格局,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场”。在1988年,前苏联的科学家在物体周围发现了粒子场,人、植物和建筑物都有“场”,植物间的场的相互移动影响,与中国的五行布场完全吻合,合理地移动或摆放树木花草,可调整居住环境的“场”,也可陶冶人的情操,颐养人的身体,还具有美化居所的价值。

4.结束语

风水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精华,它为古代建筑的选址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我们应该继承其精华部分,把它与国内现代的生态住宅选址紧密结合,创造出宜居、宜人的环境居所,力争走在世界生态住宅的前列。

【参考文献】

[1]成丽.浅谈风水与居住建筑[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7(2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