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场范文10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03-14 01:06:42

茶场范文篇1

1经济滑坡的原因

国有茶场经济滑坡、亏损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然灾害、市场疲软、茶场负担重、体制不顺、管理不严是主要原因。

1.1客观原因

1.1.1茶叶市场由畅转疲。从1989年开始,茶叶市场连续下滑。正常年份,全国茶叶出口量在20万t以上,而近几年茶叶出口量大减,且花色品种单调,茶叶加工企业无法生产,外贸公司需要量减少。茶价低、成本高,严重地挫伤职工种茶的积极性,茶场经济陷入困境。

1.1.2企业负担过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生产成本上升。化肥、农药、煤、电费、采工工资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茶叶直接成本涨幅过大;离退休金提高。一是离退休人数逐年增加,平均每四个职工负担一个离退休人员;二是离退休人员退休费用增长较快;企业办社会。茶场一方面要向国家交纳增值税、农村特产税、所得税等,另一方面又要承办本应由政府办的文教卫、公检法等事业性的机构,无疑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赋税过重。目前茶叶的税赋高达31%,远远超过蚕茧等其它农产品,在茶叶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的情况下,这样的高税赋实在使茶场难以承受。

1.1.3自然灾害严重。近几年,茶场的旱灾、虫灾严重,致使茶树受灾受损,加剧树势老化,影响了茶叶产量。

1.1.4资金缺乏。茶场从1993年以来,资金就陷入困境,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企业负债过重。一个中小规模的茶场,负债高达3215.3万元,职均负债3万多元,贷款和借款1034万元,仅银行利息,一年高达134.42万元,平均亩茶园承担249.56元,每个在职职工承担1501.89元。资金严重沉淀。一是流动资金变成了固定资产,运转不起来;二是资金损失。贷款难以收回,经营亏损严重。

1.2主观原因

茶场经济出现滑坡,除了客观原因外,还有主观上的原因。如:茶场领导决策失误;内部管理失控;改革不到位,分配失当;产业结构单一化。

2发展的主要措施

影响茶场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改革和完善现行管理经营体制,加强茶园基础建设和努力扩大茶叶的销售量。

2.1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市场运营机制。

2.1.1全面实行“四到户”、“两自理”的经营体制。改革原有的大农场对家庭茶场实行统包统揽的经营模式,全面实行生产费用、生活费用“两自理”和茶园、核算、风险、盈亏“四到户”。茶场以资产租赁的方式将茶园租赁给职工经营、管理。职工租赁茶园后,完全自我投入,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按市场规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2.1.2初制茶厂实行公开招标租赁经营。茶场初制厂全面推行以现有厂房、机具等固定资产租赁经营,鼓励干部和有经营能力的职工参与竞标,租赁期一定三年,采取预交资产保金押金的办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2.2建立紧密型茶叶集团。组建茶叶产业集团必须是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紧密型的企业。改变分散经营,出售原料的被动局面。培植优势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拓市场、促基地、带承包户,变松散、随意的产销形式为规范、紧密型的产销形式。

2.3树立茶叶生产的基础地位。对于茶场今后走出困境,进一步发展茶叶经济,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要着手规划三个工程:一是茶园的基础建设,如喷灌设施、新良种茶园的发展和防风林带的建立等;二是加快衰老茶园的改造,复壮茶树,提高产量和品质,为茶园机械化奠定基础;三是积极开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建立和健全新产品的生产程序和经销策略。转

2.4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茶场必须在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同时,调整茶园种植结构。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发展茶果间作套种,发展养殖业,兴办养鸡场、养猪场,彻底改变单一茶叶生产的经营格局。

2.5加大推销力度,提高茶叶销售量。要加强宣传,提高农垦茶叶知名度,积极开拓国际、国内茶叶市场。国际茶叶市场需求量,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销量,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一旦国际茶叶市场不景气,国内茶叶市场就易于出现滞销,茶叶价格降低,茶叶企业的自身优势就难以发挥,就会出现近年来的困境。因此,应上下努力千方百计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增加出口量,不但出口大宗绿茶,而且也争取出口名优茶和袋泡茶等新产品,提高创汇能力和经济效益。

茶场范文篇2

20*年我场农业总值达到990万元,同比增长90℅,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855亩,粮食总产量达1400吨,同比增长10℅。在创业竞赛、招商引资工作方面充分利用茶场区位上的优势,今年新增企业之家,完成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个,占任务数123℅,内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569万元,站任务数115.8℅。垦区内企业外贸出口600万美元;全面完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1173名合同工、子女、家属、常住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百分之百。转变场医务所经营机制,成立社区服务站点,使职工“小病有所医,大病有所靠”,百分之百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各项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地方经济的进程中垦区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总结过去是为了开拓未来,回顾茶场20*年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工作:

一、构建和谐社会,完成政府征地项目,创造一个安定的生活,投资环境。

开拓进取、统一思想,逐步完善工作措施。年初,场两委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场的具体情况,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20*年度在全市继续开展创业竞赛活动的意见》文件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明确了我场20*年度工作目标,制定了发展茶、粮、养殖、食用菌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茶场区位优势,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搭建就业平台。在进一步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基础上,积极为职工家属,子女进入全市医疗统筹保险做好准备。

为了让全场职工充分享受医疗保险,20*年2月场领导班子召开会议,对筹集医疗保险资金问题做了充分的研究、讨论,并及时成立催讨债务工作领导小组。医疗保险是职工群众关心的大事,职工群众把能否纳入医疗保险作为衡量茶场领导是否为民办实事的准则,场领导不费力地把这项工作落实到位。目前,全场退休职工549人,固定职工406人,全部纳入职工医保,合同工644人纳入农村医保,达到全场医疗保险全覆盖。

在××职业学院项目搬迁安置户53户。其中有产权证的16户已妥善安置;剩余37户无产权证,他们强烈要求茶场给予宅基地补偿安置,不断上访,提请行政复议。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多次招集相关部门组成工作小组,会同茶场研究。探讨职业学院搬迁安置遗留问题,制定方案,与无产权证的被拆迁户共同探寻一条既不违反政策法律,又不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取信于民。目前职业学院搬迁遗留问题已基本解决。

机场扩建需征用茶场约182亩农田;由于茶场地理位置特殊,多年来土地先后大面积征用,广大职工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对于土地被征用,职工群众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场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对职工因土地被征用而产生的不满意见进行分析,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加强职工群众为国家舍小家的意识,同时成立被征土地而失地人员的核查工作领导小组,对失地的职工进行经济补偿或适当调整。

随着××市经济建设繁荣,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势在必行。百花路、崇安大道、黄柏大道三条路贯穿茶场,在这三条道路所经过的土地上,职工种植了许多麦苗,搭建了不少房屋,场两委领导亲自挂帅,到实地进行清点、测量、造册、公示,做到公正、公平,让职工满意,给政府放心。

新农村建设方面。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户和旧危房进行多次摸底、落实,目前全场共有地质灾害户22户(六分场、星村毛家洲点)。涉及人口239人,旧危房户310户,人口1324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区域选址工作已确定,正在规划之中。

沼气池建设任务30口,以完成26口,茶场每口补助400元已全部到位。未完成任务的主要原因,职工中养殖户少,以完成的26口主要在农业产业区。

畜禽防疫有组建专职工作小组,共完成注射禽流感疫菌18855羽,免疫率达100℅,免疫密度100℅。

为了构建茶场垦区发展、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茶场专门建立了信访接待制度。每天由接待人员值班,每月11日固定为市领导到茶场接待日。信访接待小组先后接待来访百余人次。每次接待人员总是认真做好记录,耐心做思想工作,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努力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有力地维护了场部机关及分场正常的上班秩序。最大程度地减少职工群众到市级政府部门上访的人数、次数,为各级政府部门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根据各分场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工作责任细则,由场两委领导分别挂点分场,联系企业、部门,并下达了《分场管理责任书》,将“提高职工收入,构建发展、平安、和谐社会”纳入领导业绩考评,制定了考评细则,要求分场要完成两件以上为职工办实事工作,职工收入增长不低于8℅等等,使全场干部职工明确了工作目标,每项工作责任到人,为全年的经济发展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

二、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结合茶场特点开展创业竞赛活动,壮大企业经济总量,提高职工收入。

20*年茶场抓好正常的农业生产工作多为民办实事的同时,充分利用垦区区位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全市主要引进项目和固定资产投入情况为:

1、慈心园公司,与茶叶总厂走一体共赢的道路,主要以生产、营销武夷岩茶、白茶、红茶、绿茶为主,开拓全国省市市场,20*年累计投资348万元;虹霓茶业有限公司,主要以生产武夷岩茶、茶饮料为主导产品,以完成累计投资1120万元;亿力电力公司主要以生产、安装电力设施,20*年共累计投资278万元。神恩灯笼厂总投资803万元。

2、高教园区、旅游职业学院、交战路后期安置,百花路拆迁安置等,累计投资1698万元。为了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和交通便利,一分场、三分场人饮工程投资98万元;正岩小区、三分场改造铺设水泥路、下水道,照明设施,累计投资250万元。维护职工休闲场所,购置配套设施,各分场办公配套设施,卫生设施,技术培训教育共投资80万元。

通过构建和谐社会、“和谐茶场”、“平安家庭”活动,努力为民多办实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不仅为职工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使企业经济总量壮大,社会安定,职工群众安居乐业。

三、充分发挥职业代表大会职能,遵守职工意愿,推进民管理

茶场是个具有70年历史的中型农垦企业,由于体制和机制上的特点,许多历史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显露出来,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茶场所处的地理位置越来越重,全市的一些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垦区,给垦区带来了新的繁荣和发展的同时,也使茶场几十年来赖以生存的土地越来越少,职工的就业和全市的发展大局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确保重大决策不失误,茶场形成了重大决策提交职代会讨论的制度。针对茶场职工所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经过调研和较长时间的酝酿,凡茶场重大决策、重大政策制定、国企改革、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都要采取职工代表听证制度,职工代表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利弊,仔细权衡得失,深入剖析正反意见,最后的票决方式决定取舍,充分体现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姿态。

为切实解决失地与失业矛盾,茶场积极引导职工入股垦区内优势项目,茶场共有职工150人入股肯区内金龙房地产公司。赤石茶文化旅游公司,通过入股首先使职工在市场经济中得到锻炼,又能解决职工因失地而失业的矛盾,还可以增加收入。另外,茶场还鼓励职工创办个体茶厂,由茶场茶叶协会进行民主管理,每年不定期进行多次茶事活动,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交茶叶质量,扩大茶叶市场占有率。

四、狠抓平安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20*年我场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不忘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紧紧围绕我场“两个确保”、“两个率先”的工作目标(即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出,确保职工不下岗;率先实现小康、率先实现现代化),场两委始终把综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扎实推进“平安武夷”、“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场年初就调整充实了工作班子。场综治办、创建办、信访办、人民调解、矛盾调处中心和保卫科通力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安全、稳定的政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全年共举办法制讲座课两次,发放法制宣传材料850份,专栏三期,固定大型标语两幅,与场属各分场、各部门100℅签订了综治责任状,矛盾调处率100℅。确保了我场改革、法制和稳定,促进垦区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力维护了我场社会治安秩序的持续稳定。

五、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促进茶场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共产党员政治全体党员和机关管理人员授课,提升了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意识,完善监督机制,将各科室的责任细则悬挂上墙,设立意见箱,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并明确机关工作人员做到能办的事立即办,不能立即办的事限期办好,不拖拉,不推卸。

党员政治思想教育常抓不懈,机制不断更新。通过深入开展党员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组织的保障作用,紧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一年来全场广大党员在工作中始终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民办企业党员管理,到民营企业中给广大群众上党课,组织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一年来由三名民营企业优秀青年被吸收为党组织培养对象,使党组织在民营企业中的地位得以提升。

在民兵预备役建设方面,茶场武装部在年初制定了全年民兵工作计划,按照市武装部的精神,完善和加强应急分队硬件设施,增加了应急分队装备,完善制度,积极参急、难、险、重任务,认真做好垦区内兵役登记,把最优秀的青年送到部队去。今年我场选送2名优秀青年到部队去。

调整和充实了计生和妇联部门工作,今年计生工作在上级计生部门的领导支持下,建立了b超室,配备了新型b超机,有专门的b超机操作人员,将党的计生政策和服务送到每一个育龄夫妇家中。一年来共发放计生宣传单600多份,宣传手册300份,奖励独生子女户5户,为了计生户解决了实际困难。

工青妇还利用春节、三八节、重阳节等节日积极开展对复转军人、军属、特困职工“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举办健康向上的游园、卡拉ok和健身等有益群众活动。在汶川大地震中发生后,全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加入为汶川地震灾区捐资的行列,为地震灾区献爱心,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有利地推动全场各项工作顺利发展。

六、做好企业改革和职工社会保障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企业改革工作精神,以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确保职工生活水平不下降的两个“确保”为指针,我场认真部署,努力实施,继续推进企业管理的全面改革,全面完成国有资产登记摸底工作,在确保市重点和重大项目落地的同时,积极主动与社保公司、医保公司对接,为7*名职工家属和子女解决了养老保险,按市长办公室会议精神,全面纳入市医保的准备工作已完成。为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茶场积极要求市委、市政府在仙店工业园区划拨工业用地200亩,用于茶场工业再发展。在垦区范围内积极扶持因国家征地而失地的人员创办非公有制企业15家,组织安排200名失地人员再就业。另外积极挖掘土地潜力,调配给失地职工,实在不能调配的,为确保职工生活水平面,茶场拿出部分资金每月按150元发给失地职工予以补助,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在临时用地管理工作中,场两委果断出台了相关文件,并张贴公告,有效地遏制了乱种植、乱搭建的行为,确保茶场工作秩序有条不紊,事业稳步发展。

××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旅游业和茶产业,为了宣传××大红袍,进一步提升大红袍品牌,稳固国内、国际市场,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茶文化,20*年我场先后参加了广州茶事活动,“民间斗茶”赛。第二届海峡西岸茶博会,有效地提升了“正岩”品牌的知名度。

场领导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握契机,积极改善三、六分场危旧房建设工作。六分场职工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依山而建,每逢雨季常有山体滑坡现象发生。三分场职工来自古田水电站移民,房屋建于60年代(土木结构),由于风吹日晒部分墙体已开裂、倾斜,给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安全隐患。茶场多次以书面形式的报告提交给景区管委会、市政府,要求选址重建家园,得到上级的重视和关心,曾多次派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到茶场实地勘察并慎重选址。

总结茶场一年来的工作,我场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维护国资产不流失,确保市重点大项目顺利进行、创业竞赛、招商引资、稳定茶场社会治安,创建平安、和谐社会,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等方面都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成绩,垦区内职工生活水平、住宅条件、经济收入得到提高。基本实现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安居乐业。茶场是一个具有70年光荣历史的老农垦企业,由于体制的特殊性,制约了前进的步伐,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如何完善体制是摆在广大干部职工群众面前的问题,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只有改革才能解决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这就要求全场干部群众在新的一年里要进一步开拓思想,认清形势,积极寻找一条茶场发展的新路子,才能确保职工稳步迈向小康社会。

2010年工作目标

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积极融入到建设海峡西岸国际旅游度假区城市建设大局中去,推动茶场各项改革,构建垦区经济和谐发展。

二、在闽台农业合作寻突破口,变革茶场农业产业结构,开发具有垦区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引导职工从传统的农业产业向旅游农业转型。

三、我场今年综治工作的思路是:以贯彻践行“三个代表”思想和求真务实的工作重心,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茶场“中心”工作,做到综治决策计划早安排、早布置,为加强岁综治工作的领导、决定由党委亲自抓综治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抓住××仙店工业园区200亩工业用地的机遇,积极融入建设大武夷的经济浪潮中去,为茶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茶场范文篇3

乐昌市沿溪山茶场有限公司地处粤北,位于乐昌九峰山脉,是一家主营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韶关市龙头企业。它的前身是“乐昌县九峰茶料沿溪山茶庄”,于1956年由原中南局书记兼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同志指示创办。现公司总资产为1800万元,生产基地占地面积为2.5万余亩,其中茶叶加工基地和茶叶种植面积5000余亩,属下全资子公司“乐昌市沿溪山饮用水有限公司”占地面积3000余亩,现在职员工182人,其中管理人员31人,专业技术人员40人。现公司主营产品为“雾翔牌”、“沿溪山牌”绿茶和“沿溪山牌”纯净山泉水。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生产基地扩展到5万亩,开展有机茶的生产和认证并设立3个加工分厂,让“雾翔”牌绿茶成为中国茶行业的奇葩。

为推动企业的持续成长,沿溪山茶场需要根据自身的目前状况和发展目标决定并建立合适的人才战略。沿溪山茶厂在未来3到5年的整体战略是成长战略。企业人才战略是为企业的总体战略服务的,制定企业的人才战略首先要分析企业的人才目前状况。传统上采用swot分析作为战略制定的工具。下面我们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沿溪山茶厂的人力资源目前状况。

一、沿溪山茶厂的人力资源目前状况的具体分析摘要:

1沿溪山茶厂人力资源的内部优势摘要:

沿溪山茶厂是一家有着53年发展历史的企业,2005年从国有企业转制成为股份制企业后,企业开始快速成长,成为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小企业。沿溪山茶厂具有下四方面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摘要:第一,拥有一批有技术能力的员工。沿溪山茶厂经过多年的发展,不断的培养技术人员,形成了独特的制茶工艺和技术,在研制白毛茶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而这种技术优势关键在于该企业成功培养了一只技术团队。第二,采用了灵活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沿溪山茶厂的正式员工只有182人,但茶厂下属有2000多户农户,为了有效管理生成,该企业采取“农户 生产基地 公司”的管理模式,公司集中精力管理茶叶制造和开拓市场,而大量的栽种工作交给各户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省去了管理茶叶栽种方面的工作。沿溪山茶厂利用本企业季节性生产的特征(茶叶一般在春夏季生产),在高峰生产期聘用大量的短期工,这样节省一大笔成本。第三,沿溪山茶厂重视培养全能管理者。该企业的主要领导者都在茶厂工作了十几年,从最底层一步一步成长来的,他们具备生产方面的技术,又拥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该企业延续了过去那种人力培养模式摘要:先让员工在生产基地锻炼技术能力,再调到销售部门锻炼市场开拓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员工的管理能力,因而成长起来的管理者都是具备多方面的技能。第四,为年轻人提供大量的成长机会。该企业重视年轻人的发展,为有能力的员工提供成长机会,把一批优秀的员工送到广州的高校进行在职培养,该企业的重要管理岗位都由一批年期的员工担当。因此该企业具备了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

2沿溪山茶厂人力资源的内部劣势摘要:

沿溪山茶厂人力资源内部的内部劣势十分明显。正如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那样,沿溪山茶厂有以下四方面的人力资源方面的劣势摘要:第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该企业的主要激励手段就是年终奖,而年终奖的评定基本上由有管理人员主观决定,而不是根据员工的具体绩效和贡献。该企业的晋升制度也不明确,基本上是由企业一把手主观决定。这样难免会造成激励制度缺乏客观性和有效性。该企业的管理制度非常简单,组织结构是一个典型的三层金字塔型,企业的日常运作基本上靠人管,而不是制度支撑,假如没有了管理人员,企业运作就无法正常进行。第二,缺乏留人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什么样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可以留住员工呢?比较合适的答案应该是有家一样感觉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该企业的文化最为核心的是企业荣誉感,源于该企业的白毛茶在当地无人不晓。该企业非常强调产品质量,关注生产,对于人的关注较少,这样的文化能为员工带来一定激励,但难以带来暖和。第三,该企业缺乏稳定性。在过去的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该企业有过辉煌,也经历过倒闭的危机,近十年起死回生快速成长,但仍然面临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其中最大的不稳定源于该企业的决策权力集中于董事长人,董事长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企业今后的稳定性和发展前景。此外,该企业市场仅限于韶关地区,能否成功开拓珠三角这个大市场直接关系到该企业未来的命运。第四,该企业吸引力不强。虽然沿溪山茶厂的白毛茶在韶关地区非常有名,但主动到该企业应聘的人才非常少,原因就在于沿溪山茶厂是一个小企业,不管是企业的工作环境,还是薪酬福利都无法和大企业相比。

3沿溪山茶厂人力资源的外部机会摘要:

沿溪山茶厂人力资源外部环境主要具有三方面的机会摘要:第一,当地人力资源廉价。该企业可以较低的成本在韶关地区雇佣到大量的生产方面的工人,工人主要来源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能够吃苦耐力,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第二,该企业轻易在社会上招聘到专业性人才。制茶需要专业的技术,专业的人才,不过沿溪山茶厂可以和高校的探究机构合作探究新茶艺、新工序。此外,沿溪山茶厂能够很轻易在一些专业性的技术学校招聘的有技术理论功底的员工,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外部资源。第三,当地政府、政策、法律方法的支持。沿溪山茶厂作为乐昌的几家农业龙头企业之一,乐昌市政府高度支持沿溪山茶厂快速扩张,希望沿溪山茶厂成为带动农民就业的模范企业。此外,对农业方面的企业,国家在税收方面也给予了很大的优惠,在中小企业雇佣劳动力的责任义务方面也放得比较宽松。

4沿溪山茶厂人力资源的外部威胁摘要:

沿溪山茶厂人力资源外部环境主要具有四方面的威胁摘要:第一,社会对小企业存在偏见。虽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但社会上对中小企业的偏见还是非常明显了。高校的大部分毕业生宁可到一个大企业去做“一块砖”,也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做“顶梁柱”。社会观念普遍认为中小企业工作累、不稳定、福利差。同样,沿溪山茶厂也面临这样的社会偏见。

第二,用人成本提高。随着社会的推进,年轻人的学历越来越高,十年前招聘一个高中生都不轻易,现在招聘回来的最低都是高中学历。员工学历越高,企业要付出的人力成本就会越高。另外,新《劳动法》也提高中小企业用人的义务标准,中小企业要面临为员工提供福利、医疗保险甚至养老保险的新局面,用工成本将明显提高。第三,人才区域性强不利于招聘一流人才。优秀的的人才普遍集中于沿海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韶关虽然有几所高校,但究竟都是非常普通的学校,难以招聘到一流的人才。而且珠三角地区一流的人才也不大愿意到最粤北的山区去发展。第四,人才的流动性加大。过去沿溪山茶厂的员工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有些老一辈的员工竟然从茶厂建立一直干到现在,员工的流失率非常低。但近几年员工流失率明显提高,非凡是新招进的年轻人,做不了几个月又做了。主原因就在于跳槽是目前社会的一种流行的风气,当代的年轻人也没有耐心去苦熬。

二、沿溪山茶厂的人才战略分析摘要:

综合上述swot分析,沿溪山茶厂应当根据自身内部的优势去把握外部的机会,克服自身不足的同时,避开外部的威胁,以此为原则,根据组织的成长战略目标制定并建立相应的人才战略。

1树立正确用人思想

沿溪山茶厂是一个高度重视技术人才的企业,但其用人的思想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忽视人才的人才的非凡性,未能正确使用人才的优点等。在树立正确的用人思想方面主要要从以下三方面下手摘要:第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摘要:人才是指有专长有非凡技能价值的人,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全才,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但只有极少数人是全才,因而要着重发觉人的专长,使用人的特长。第二,正确的用人观念摘要:用人因以合适为原则,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德才兼备,用人唯贤。改变以往那种用人不分大小,只看亲疏的观念。第三,用人要有全面的人才系统摘要:思想摘要:人才是多样性,多层次,全方位。在培养个人的同时,应当用战略的眼光去建立一个全面的人才系统。

2多种途径选拔人才

沿溪茶厂主要的人才选拔途径是内部选拔,较少使用外部聘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发觉优秀的人才。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假如能合理运用内部培养和外部选拔两种途径,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人才。从企业内部培养和选拔人才,是成本最低,很多情况下也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方式。但这中机制的效果取决有企业是否拥有有一套系统的内部培养和选拔体系,因此沿溪山茶厂要完善已有的内部培养和选拔体系。沿溪山茶厂由于面临的选拔对象相对较少,所能投入的资金和实践也相对少,所以培养和选拔工作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另外,沿溪山茶厂也要重视并利用好外部聘用,外部选聘是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因其来源广泛,企业较易获得所需人才。外部选聘的方式和来源也很多,沿溪上茶厂可以通过人才市场选聘,同时加强和科研部门、高校联系合作,从中发现和挖掘人才。最后,沿溪山茶厂应当减少选拔人才的地区限制,不仅要在韶关地区挑选,也可以到珠三角地区挑选人才。

3正确有效采用人才

得到人才的目的,是为了发挥人才的功能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能否发挥员工的功能,主要取决于领导者如何使用人才。沿溪山茶厂在有效采用人才方面应当关注四个重要方面摘要:第一,人才的能力和其职位、权力、责任匹配。在授予员工权力的同时要让员工熟悉到自己的责任,同时管理者要进行有效控制。第二,领导者要有效激励员工。人才的功能和潜能是需要领导者去激发的,假如领导者不能激发人才的潜能和积极性,即使招聘回来的是人才也难以发挥功能。第三,健全企业管理制度。沿溪山茶厂主要采取“人治”,而企业制度的功能并没有发挥出来。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企业稳定成长的最重要的保障,因此要着重逐步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让人才在健全的制度下发挥功能。第四,使用人才和持续培养。人才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但这种资源需要培养才会增值,因此沿溪山茶厂要注重人才的持续培养,把人才当作长远的最根本的资源来培养和保护,使人才不断增值,发挥更大的效果。

4多种方法留住内部人才和吸引外部人才

茶场范文篇4

动态巡查责任制作为贯彻“以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方针的主要实施手段,对降低违法案件,信访事件的发生率,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经研究,决定自20*年7月起在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现就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动态巡查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是动态巡查责任制能否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市里将专门成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为各乡(镇)、街道办、农茶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国土监察大队,办公室主任由市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监察大队长兼任,办公室主要负责指导各乡(镇)、街道办、农茶场的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对涉及面广、影响重大,或在执法监察遇到暴力抗法事件做好上报工作。各乡(镇)、街道办、农茶场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并于7月31日之前上报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加强各自辖区范围内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组织领导。

二、划分巡查区域等级,突出巡点,明确职责范围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和《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完善土地行政执法强制措施程序的若干意见》精神,各乡(镇)、街道办、农茶场应根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结合当地情况,对所辖行政区域的沿公路干线两侧,集镇村庄周围和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矿产资源禁采区、限采区、重要开发矿区等作为一级巡查区,实行重点巡查,并建立健全覆盖乡(镇)、村两级的执法监察网络,做好动态巡查工作,充分发挥国土所和村级协管员的作用,努力做到将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三、实行分片包干,责任落实到人

各乡(镇)、街道办、农茶场对承担巡查任务的人员应明确责任区,将自己所辖行政区分成若干责任片,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责任人员要定期地对所包干的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类型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对严重的违法行为或已构成违法事实的,要及时上报市国土执法监察动态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国土资源局)立案查处。巡查人员巡查周期为村级协管员每周不少于三次,乡(镇)、街道办、农茶场级巡查人员每周不少于两次。

四、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巡查人员应建立规范的动态巡查台帐,对每次巡查情况做详细纪录,对在巡查中处理的问题应登记完整,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对巡查中发现的重要情况及时向动态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巡查人员要将办公电话(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开,遇到群众举报,能够及时处理,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

茶场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围绕建设茶叶大县目标,坚持工业化、民营化、市场化的发展思路,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以开发有机茶为主导,以改造生态茶园、提升基地档次为支撑,以开发国内、国际市场为方向,以培植品牌、壮大龙头企业为载体,以激活经营机制为动力,逐步实现茶叶发展产业化、经营机制民营化、产品开发精品化和市场拓展外向化。

(二)目标任务。通过5年的努力,到年,全县茶叶基地规模稳定在18万亩,力争达到2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000万斤,其中名优茶400万斤,产业综合收入达到5亿元,培植一家年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打造1个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规模、产量、效益跻身全国茶叶产业领先行列。

二、主要措施

(一)稳步发展基地。

以海拔600—1000米内的北部、中部乡镇为重点区域,稳步发展茶叶基地面积。一是重点发展以为龙头的中西部低山二高山茶区,包括和等四个乡镇;二是重点发展以前进茶场为龙头的中东部低山二高山茶区,包括水坪、县河、新洲、兵营等四个乡镇;三是重点发展以为龙头的南部二高山、高山茶区,包括汇湾、鄂坪、泉溪、天宝、向坝等五个乡镇。

到“十二五”末,水坪镇、汇湾乡两个乡镇的茶叶基地面积分别达到3.5万亩;乡三个乡镇茶叶基地面积分别达到2万亩以上。上述五个乡镇基地总面积达到1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0%,形成五个茶叶大乡大镇。

(二)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是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坚持走“集团 公司 基地 农户”的路子,理顺利益关系,理顺管理机制,实施“集团带茶场、品牌带全县、大场带小场”战略,积极稳妥地走自主发展壮大之路。加大对龙头企业帮扶服务力度,从政策、规费等方面予以优惠,从项目、科技研发上予以倾斜。、梅子垭两大龙头企业要真正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实力的省级茶叶龙头企业,收入都要达到五千万元以上的规模。

二是发展壮大中小型茶场。现有的一批中小型茶场从提高自身的市场开拓能力、带动农户能力、产品生产能力着手,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创新运作方式,依托县内外茶叶龙头企业的带动,使其逐步发展壮大,年收入要分别达到100万元以上。

三是培养茶叶科技致富能人,带动140家小型茶场。通过培植茶叶产业致富带头人,培育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大户,应用科技,提高素质,在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方面下功夫,培养出一批茶叶乡土能人队伍,通过大队伍带动大产业。

(三)抓好种植加工。

一是建立健全茶叶标准体系,加强茶叶科技培训。围绕名优绿茶加工技术,对生产技术人员和茶农进行强化培训,逐步完善加工工艺,全面提高名优茶制作水平。二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围绕健康、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市场消费需求,坚持按照天然无公害的茶风味要求,全面推行生产管理、采摘、加工、出厂检验、包装销售标准,提高全县茶叶品质和档次。三是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学习借鉴先进生产加工技术,促进产品质量的提档升级。四是更新配套加工设备。一方面改造落后陈旧的加工方法和机械设备,进一步改善加工条件,建立符合食品卫生标准要求的现代茶叶加工企业;另一方面做好新增采摘茶园的加工设施的配套工作,确保新增采摘茶园采摘能加工、加工有设备,推进茶叶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全过程实施标准化。五是在茶叶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引进上,今后每年县级财政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和技术,重点支持推广茶叶新产品开发、标准化技术推广、无性系良种的选育、无公害生产技术应用。

(四)打造优势品牌。

进一步充实“龙峰”品牌的内涵,在经营品牌和龙头企业支撑上下真功夫。围绕打造“龙峰”的优势品牌,逐步理顺企业、茶场、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龙头带动基地、茶场带动农户,充分发挥茶叶产业带动农民致富的作用。县内茶叶品牌逐步统一到“龙峰”品牌上来,形成合力闯市场,联营联合增效益。强化龙峰茶品牌的标准化工作,逐步达到生产加工工艺一致,茶叶外形一致,品质口感一致,品牌标识一致,店面形象一致,全面提高品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变“经营产品”为“经营品牌”,利用网络、媒体、节会等载体,多渠道推介宣传龙峰品牌,提高知名度。

(五)扩大市场份额。

按照“占领十堰市场、辐射周边市场、扩大湖北市场、拓展全国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市场营销策略,积极探索广告营销、节会展销、网络促销、连锁直销、销售等多种营销形式,大力开拓市场。一是逐步形成规模大、功能全、设施配套、辐射能力强的南大街茶叶贸易批发市场,使其成为鄂、渝、陕周边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坚持“先准入、后规范”的原则,引导茶商进市交易,营造公平、安全、守信的市场环境,确保茶商合法权益。二是在十堰增设营销门店,巩固茶的主导地位,同时积极在武汉、陕西、重庆、北京等地强化营销措施,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使茶逐步走向省城,走向京城,走向全国各大城市,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三是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扩大茶叶出口,抢占国际茶叶大市场。

(六)强化茶园管理。

茶叶基地管理是建设茶叶大县的重要内容,加强幼龄茶园管理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坚持建管并重,切实转变重建轻管的问题。鼓励茶园经营权有序流转,并向种茶能手、大户集中。在水坪、汇湾、县河、新洲、兵营、龙坝、鄂坪等主产乡镇,每个乡镇选择1个村,兴办幼龄茶园管理示范村,制订完善的实施细则,力求做到五个到位,即:茶园分户经营机制到位、退耕还林政策享受与管护义务落实到位、技术服务落实到位、茶园管理措施到位、配套建设逐步到位。通过检查验收,对达标的示范村适当予以奖励。通过3-5年的努力,促成全县幼龄茶园采摘见收,从而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幼龄茶园管理见效。

(七)加大投入力度。

茶叶产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全县幼龄园面积大,需要投入多,必须全面落实扶持政策,捆绑使用茶叶项目资金,用于支持茶叶产业发展。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茶叶产业的扶持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把茶叶产业的投入放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要把落实茶叶产业的扶持资金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县政府每年投入一定资金支持茶叶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品牌开发、基地建设的种苗资金、幼龄茶园管理、加工设备及新技术引进推广与科技创新。退耕还林指标优先安排茶叶基地,新建茶园县政府扶持良种。重点龙头企业用于加工车间和设备配套等固定资产投入的银行贷款落实财政贴息扶持政策。重视支持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引进推广,支持品牌开发,对获得国家名牌产品、湖北名牌产品及通过有关认证的企业按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八)创新经营机制。

坚持以民营化为基本取向,调整现有茶场所有制结构,按照因企制宜和确保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宜股则股、宜卖则卖、宜并则并,通过扶持一批、拍卖一批、改制一批,对各类茶场进行民营化改造。打破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广泛吸收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投资参与茶叶产业的开发,鼓励民营业主投资发展茶叶生产加工经营,多渠道引进外资或合资联合开发,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实行规划控制,先做事,后验收,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全面推行茶园“分户承包、分户经营”的经营机制,把茶园经营权完全下放给茶农,与农户签订承包经营合同,明确其责、权、利,经营权一定三十年不变,以此调动农户生产经营积极性。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茶园承包经营权向大户集中,培植一批茶叶种植经营大户,最大限度地激发产业活力。

茶场范文篇6

茶文化对茶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茶文化可以扩大茶产品的销售传播渠道,可以推动茶产品的品牌建设,可以增加茶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开发休闲旅游产业等。在国内有很多茶文化推动茶产业经济发展的典型例子:“茶马古道”,一千多年来,联系着内地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如今,古道已成为一种精神与文明的象征,这种古道文化掀起了此起彼伏的黑茶热,推动了黑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西湖龙井,品质上乘,但其本身的历史文化渊源,赋予了其更高的附加值。安溪铁观音,畅销全国,得益于多年开展的茶文化宣传活动,让安溪县从有名的贫困县向全国经济百强县华丽转变。

2茶文化推动广西茶产业经济发展的实例

2.1茶文化发展对三江县茶产业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江县位于广西北部山区,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据报道,2013年三江县共有5万多农户30多万人种植茶叶,茶园总面积达9867hm2,年产干茶10500t,总产值10.1亿元,茶叶年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茶园成为富民强县的绿色银行[3]。三江县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当地茶文化的发展是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三江县政府意识到茶文化对茶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宣传三江茶文化:将具有浓郁侗族风情特色的侗族文化与茶文化结合,通过以“多耶程阳桥”文化旅游节为载体,把旖旎的自然山水风光,独特的侗族风情与茶文化结合,开发茶文化旅游,以侗民俗文化品牌提升三江茶叶品牌[4];举办“三江春”等茶文化节,展示茶叶产品、茶叶加工设备,组织百名侗妹手工炒茶、打油茶,万名游客在风雨桥上品尝茶叶等,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当地特色茶文化。三江县通过大力打造具有特色的茶文化,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好地向外界宣传、推介三江茶叶,提高了三江茶叶的知名度,拓宽了茶叶市场。

2.2茶文化对六堡茶发展的推动作用

广西六堡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品质及保健作用独特,在清朝嘉庆年间就成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其文化内涵长期得不到系统的挖掘整理宣传,仅有东南亚、粤港澳、广西和国内极少数消费者对六堡茶有所了解[5],严重制约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导致梧州长期存在茶园稀少、茶产量低、六堡茶制作出现断层的现象,甚至一度沦落为边缘的“夕阳产业”。到2002年,广西的六堡茶生产企业仅存2家,产量不足1000t,产值不足2000万元,内需市场低迷,65%的产品供出口[6]。2004年以来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把六堡茶培育为梧州重要支柱农业产业。同时,有关六堡茶的文化也逐渐被重视挖掘宣传,政府和企业通过举办或参加各种茶博会,茶文化节,六堡茶品茶、斗茶赛,相关的摄影、诗歌大赛,大力挖掘六堡茶的文化精神内涵,展现六堡茶魅力。此外,越来越多介绍六堡茶的书籍《中国六堡茶》、《六堡茶文萃》、《六堡茶》等也出版发行。六堡茶茶文化的挖掘与发展,极大地推广了六堡茶,提高了六堡茶的知名度,迅速扩大了市场影响力。六堡茶的价格稳步上升,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国内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国内销售已从2003年以前的几乎空白拓展到2012年的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区[7]。截至2012年12月,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共有38家,六堡茶年总产量达到了8500t,产值超8.5亿元[8]。据201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达8.79亿元,在黑茶类列第2位,仅次于普洱茶,在整个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中列第31位。六堡茶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这与茶文化的推动是分不开的。

2.3茶文化旅游推动广西桂林茶叶科技园的发展

广西桂林茶叶科技园,位于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内,该园将茶叶科学、茶文化与旅游、经营相结合,以游览、科技示范、休闲、品茶为主题,开展茶文化旅游。园内一直致力于茶文化的建设,设置有“二园”和“五厅一台”(茶树品种园和茶叶高产示范园,茶叶加工厅、科普厅、茶史陆羽厅、茶艺品茶厅、尊龙凯时最新的产品展示厅及了望台),以一个别致的窗口,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和现代茶业。作为全新的桂林特色旅游产品、涉外旅游定点单位,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至2007年4月,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0多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10万多人次;至2006年底,旅游者购买茶叶、茶制品、茶具等销售额共4800多万元[9],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探索出了一条茶文化与茶产业经济相结合的新模式,为广西的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示范和经验。

2.4茶文化旅游带动七仙峰茶场的发展

阳朔七仙峰茶场位于旅游名县桂林阳朔县城北十余里的山区,是著名歌剧《刘三姐》“采茶歌”的拍摄场地。茶场景区开设有茶叶科普区、尊龙凯时最新的产品展示区、制茶体验区、茶叶品尝区等,游客在景区里,除可以尽情游览优美的茶园景色外,还可以亲自采茶制茶,体验茶叶生产的全过程,品尝亲手加工的茶叶,品尝用茶叶烹调的各种美食,享受茶文化的乐趣。目前茶场已发展成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2012年荣获广西第一批“新乐茶休闲游”新线路景点,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生态农家乐旅游景点,集观光、餐饮、住宿、采茶、茶艺表演、品茶购物为一体[10]。据李良活、陈新强报道[11],七仙峰茶场景区2010年春开始运营旅游业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已达53000多人次,游客以桂林市与附近城镇的年轻人为主,还有部分是前来阳朔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茶场2012年茶叶产量15000多kg,景区内销售量就占了60%,每公斤平均售价250元以上,茶叶销售收入450多万元。

3加快广西茶文化的建设步伐,推动广西茶业经济发展

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的日益突出,茶文化对茶产业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要充分重视挖掘整理具有广西特色的茶文化,弘扬茶文化精神,借文化打造品牌,提高广西茶叶的知名度,促进广西茶产业持续、健康、有效发展。

3.1提高意识,做好规划

茶产业发展到今天,茶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茶文化赋予茶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茶文化的发展已成为茶产业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因此,广西茶行业要抓住机遇,提高意识,把广西茶文化建设作为重点纳入到广西茶产业发展规划中,拿出切实可行的详细方案,让茶文化更好地推动广西茶产业经济发展。

3.2加强茶文化的挖掘宣扬力度

广西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吕仙茶、象州茶、容州竹茶等生产[12],应充分重视广西茶史资料的挖掘、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六堡茶、南山白毛茶、西山茶、凌云白毫茶、茉莉花茶等文化的研究,形成本土特色茶文化,使广西茶产业在发展中不断地注入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定期举办茶歌、茶联、茶书画、茶摄影创作等比赛,举办茶文化节、茶事活动;定期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学术论坛,适时邀请茶文化专家做相关报告,交流广西茶文化、茶产业经济的经验,探讨发展之路,等等,积极传播、宣扬广西茶文化,使广西的茶产品打上文化的烙印,走向全国市场。

3.3加强茶叶企业的茶文化建设

广西茶产业发展长期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品牌少,茶叶“有品无牌”,导致广西茶叶价值低,知名度小,没有市场竞争力。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广西的茶叶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忽视了文化的建设。文化,是企业的一种软实力,是企业的精神灵魂,是企业吸引民众的永恒魅力。因此,加强广西茶叶企业的茶文化建设,以茶文化建设来支撑茶叶品牌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茶叶企业要挖掘、提炼与总结茶文化元素,不断创新与提升,将茶文化内涵融入到茶叶生产、茶产品中,打造特色,以优秀的茶文化来塑造和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扩大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提高品牌的附加值,推动茶企的经济发展。

3.4进一步发展茶文化旅游

茶场范文篇7

关键字:禅茶文化;观光茶园;规划设计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之风由来已久,自唐代“茶圣”陆羽著作《茶经》问世以来,中国的茶便形成了一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文化.禅,是中国禅宗的一种思维方法,禅茶,是以茶参悟禅理的一种人文境界.茶文化与禅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相互浸润相互交融而最终成就“禅茶一味”之境界,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1]在广西桂林,参禅之地参差不齐且观光茶园产业发展短暂,缺乏文化内涵和参考价值,本文中将中国禅宗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营造独具特色的茶园景观,进而为现代观光茶园的规划发展提供些许启发.

1项目概况

七仙峰茶场(以下简称茶场)位于广西桂林市阳朔县,海拔高达800米左右,茶场主体由七座高耸山峰组成.内现有生态茶园近1000亩,常年云雾缭绕,周围天然植被保护完好,自然风光秀丽,茶树景观资源极为丰富,适合发展集观光游览与成品茶生产为一体的观光茶园产业.茶场地形起伏较大,拥有天然的的峡谷及似“聚宝盆”场地,且位于入口处第一个山头为整个茶场制高点.现有道路游线清晰呈环状环绕,便于参观游览.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同类型观光茶园有临桂县的刘三姐茶园,主打广西山歌对唱,刘三姐实景表演等项目.而真正的“禅茶一味”的好去处却寥寥无几,以茶悟禅,使茶与禅在精神及物质层面上的双重契合,对提升观光茶园的文化内涵和发展现代高品质旅游有显著的影响.

2规划目标及定位

本项目主要为游客提供住宿养生游览场所及集茶叶活动、禅宗文化、自然风光、休闲娱乐、养生度假于一体的开放型高端旅游度假区,并构建为现代游览系统,形成游、购、娱、养生结合的旅游景区,使其成为展示广西茶文化圣地以及集生态养生为一体的怡人和谐的长寿天堂.

3设计构思

正所谓“禅茶一味”,中国茶文化的思想与佛教禅宗文化历来是紧密不可分割的,中国茶道“和、敬、清、寂”与禅宗“本心、迷失、开悟、境界”不谋而合.品茶,观其色,品其味,悟其道,如同人生历程,慢慢品味,最后便会天地开阔.佛教中的修禅“人生三昧”为人生真谛,正如品茶的所思所感一般,人的一生经历首先是眼观世界,其次是慢慢沉淀,用心体味,最后是回顾一生,细品人生价值.故本项目以“禅、茶”为主要核心思想,营造出清新、闲适的逍遥度假天堂氛围.充分考虑茶的主题、禅的内涵及茶田的独有特色,把“茶禅一味、人生三昧”与规划布局自然融合,以茶禅文化为主线,贯穿整个景区,策划项目、设计景观、营造意境、开发产品、形成产业、塑造形象.并且强调本地文化,项目策划、景观设计均以茶禅文化为魂,以自然、人文和谐构建地缘生态体系.

4功能分区

以“禅茶一味,人生三昧”主题对茶园划分为五个功能区.分别为入口服务区、观光游览区、休闲度假区、清修疗养区和文化体验区.整个项目以“观—品—悟”暗线串联.

4.1入口服务区

入口服务及园务管理区,塑造茶园最初印象,给人和谐平静的精神感受.完善服务配套,树立景区形象,通过标志性主题景观吸引并引导游客进入景区,形成游客集散、接待服务中心.主要项目有:三重门、茶产品加工厂、品茗阁.三重门:景区入口大门,一门三口,意为品茶“品”字变形,预示着一入门便抛却一切杂念,进入和谐与平静的世界.与观光游览区的“高山流水”相呼应,构造一幅山水禅茶图画.

4.2茶园观光区

突出“观”字,“观花,观叶,观世界.”入口之后第一个展示的区域,是整个茶园的标志与制高点所在处,集观赏游览摄影和采茶体验为一体.同时也是品茶、“人生三昧”之初,即重在外在感官体验,眼观世界.以花田、茶田、标志性雕塑营造美丽的景观.规划项目:高山流水、禅茶之源、一花世界、茶事体验等.高山流水:在原入口山体塌方处以叠石流水攀援植物营造高山流水的境界.藏源、引流,让人对流水更高处和景区更深处产生美妙的联想,引导其进入景区.同时也比喻着斟茶的壶口,倾泻而下的流水如茶水般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客.一花世界:茶田花海区.引佛祖“拈花一笑”典故,阐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深奥禅理.在观光游览区种植一大片花田,寓意花花世界,也是人生最初眼观世界的阶段,绚烂的花朵与鲜绿的茶叶融合,便是人生美妙的开始.

4.3休闲度假区

突出“品”字,“品茗,品味,品人生.”沉淀与细细品味前半段旅程中的种种美景,将其对禅茶的体验上升一个层次,以真实的体验进一步对“品”的解读.主要项目:高档别墅区、星级酒店群、茶艺馆、茶浴中心、购物风情街、健身活动区等,为住户提供安全舒适便捷服务,打造出闲适的人间“桃源”仙境.茶艺馆:声、味、香的综合享受.一曲古筝高山流水,一杯清茶品味人生,以丝竹琴笙之雅附品茶之趣,安静地思考,细细地品味,适合清晨或午后休憩.

4.4清修疗养区

着重“悟”字,“悟天,悟地,悟禅空”.看似旅程的终点,却是感悟人生真谛的起点,也是品茶最后回甘的身心合一感受.规划项目:坐禅石崖、太极禅馆、花木禅园、桃花坞、百草医馆、禅诗乐坊等.坐禅石崖:原峡谷中注入一汪清澈的碧水,峡谷的尽头置石跌水,增添灵动之气,配以植物配景,雾色弥漫,营造清修氛围.花木禅园:汇集竹、茶、礼佛植物并与周围的禅茶静阁、百草医馆、禅诗乐坊等相联系,形成独具意境的休闲养生游憩空间.

4.5禅茶体验区

茶心区即最核心区域.在本区域中,以“天圆地方”理念构建观景平台茶禅馆和莲花池景观,汇聚天地灵气,营造“茶心”的意境,并策划游客参禅、茶舞表演以及定期的茶事祭拜活动,打造禅文化与茶文化的紧密结合,为游人提供美与灵的双重享受.规划项目:佛韵莲池、九重天禅茶阁、问禅道、茶心广场等.佛韵莲池:“天圆地方”之“地方”,中央地形“聚宝盆”底部设置成类方形水池,以水景与莲花汀步以及水生睡莲结合,莲花汀步为偶数,即阴数,象征精致稳定,平静和谐的幸福生活.营造“步步生莲”的佛教意境,融入水的灵气,使其更具代表性,让人感觉与禅祖同在.九重天禅茶阁:位于莲池旁的小山坡上,“天圆地方”之“天圆”,茶树的层数为单数,即阳数,寓事物的发展变化,人类的不断进步.以九层茶树层层叠叠而上到达象征九重天的“琼台”,象征人生的圆满.与莲花池对望,象征“天圆地方”天地和谐的禅茶文化.此处正是整个分区的高潮,也是体味“禅茶一味”的好去处.问禅道:攀登九重天禅茶阁的蜿蜒步道,禅道有两条,一条以古今传承的禅的故事、禅的思悟给人们以启发;另一条规划修禅步道,分苦、乐、定、慧四段,使游客健足养生、体验人生的苦乐,尝尽酸甜苦乐之后体会到“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的禅意境界.

5种植设计

景区的基调树种主要以茶为主,为突出禅茶一味的主题,在景区内种植与佛教有关的植物,例如佛教的“五树”:菩提树、贝叶棕、高榕、槟榔、糖棕,“六花”: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缅桂花和地涌金莲.[2]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佛教植物,依据不同的分区进行植物设计.入口服务区需主题鲜明,体现出茶场含蓄内敛的特质,且人流、车流较多,生态停车场边可选择枝叶繁茂的高大树种,广场处设置花坛、绿篱.上层种植银杏、雪松、假槟榔、高榕,中层为桂花、紫薇,下层种植睡莲、文殊兰、红叶石楠、三色堇、龟背竹.与茶园观光区的交融延续,让人有一探究竟之意.茶园观光区热烈、活泼、田园生态,以茶树为主并辅以小面积的冷季花田.中层种植桂花、茶花,下层种植虞美人、矢车菊、宿根鼠尾草、金鸡菊、香雪球、花菱草、油菜花等鲜艳的色彩活泼灵动,给人们充分的视觉享受.茶与花的结合,和谐美好,体现该区域重在感官享受,响应眼观世界的主题.休闲度假区主要体现其雅致及低调奢华的特征,以居住为主,应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物质和精神需求.可选择耐践踏、带色彩的植物,秋色叶植物体现品味.上层:银杏、枫香、雪松、栾树、香樟、棕榈、鱼尾葵,中层:芭蕉、毛竹、山茶,下层:萱草、文殊兰、波斯菊、杜鹃、小叶女贞、红叶石楠.与佛禅有关的植物种类,让人们的居住区充满和谐的气氛,从多种角度享受茶场的茶禅之缘.清修疗养区以营造宁静、诗意的氛围为主,种植高大乔木和彩花植物,雅致中不失单调.上层种植菩提、榕树、杜英、木棉、玉兰,中层为毛竹、佛肚竹、芭蕉、苏铁、桂花等,下层以曼珠沙华、文殊兰、冷水花、莲花、紫藤为主.禅茶体验区着重体现禅茶文化,禅文化气息之浓厚,不论是乔木灌草还是水生植物,都营造出佛禅包容合一的境界,上层种植榕树、菩提树、假槟榔、木棉,中层种植紫竹、桂花、青檀、鸡蛋花,下层种植荷花、文殊兰、南天竹、紫鸭跖草、曼珠沙华、龟背竹.层叠的茶树与佛教植物的协调统一,让禅茶一味给人们更深的感官感受.

6小结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将茶文化与中国传统禅文化相融合,将为茶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3]茶禅一味,当以吃茶品味禅意,由禅意体会平常,于平常证得清净;禅茶一味,当以禅意演练茶艺,由茶艺进升茶道,于茶道证悟禅道.[4]桂林七仙峰观光茶园在对茶田旅游进行开发的同时,深度挖掘其内涵文化,做到既符合实情又能独树一帜,成为独具特色的茶田旅游区.其采取茶与禅相结合的生态化、合理化的生产布局形式,将茶业活动、自然风光、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是茶园旅游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也是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桂林市七仙峰茶田旅游度假区以禅宗和茶文化为独特切入点,将“茶魂”充分提炼出来,通过景观意境的营造,让体验者有所思,悟出人生的真谛.并有效地将农业景观与现代旅游紧密结合,带动生态茶园观光旅游的发展,提高了茶产业的附加值,并最大限度发挥其价值.以茶悟禅,在物质与精神上达到高度契合,为观光茶园旅游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贠旭彤,肖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业试验基地景观规划设计———探寻茶文化与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结合之路[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5):210.

〔2〕胡晓梅,黄成林,张云彬.植物文化性及其在园林景观中的表达[j].现代园林,2011(04):10.

〔3〕吴树良.开发茶业旅游资源[j].福建茶叶,2002(2):43.

茶场范文篇8

目前,全县创先争优活动已全面启动,为广泛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营造创先争优活动的浓厚氛围,现将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有关事项通知报告如下:

1、在5月底前,各乡镇、茶铺茶场管理区、县直各单位均要在本单位主要路口、标志性建筑周围设立醒目的创先争优活动宣传标语;各基层党组织也要设立固定的活动专栏,做到领导机构、活动安排、工作流程图、目标要求上墙公示,要有广告牌匾或墙体标语。设有服务窗口的单位,要佩戴党徽、设立共产党员先锋岗,切实营造活动开局的强大声势。

2、洞口党建网、洞口电视台、《今日洞口》要设立创先争优活动专栏,县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将定期印发、上报《活动简报》。各级党组织要及时报送活动开展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确保县委及时了解掌握各单位各部门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便于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宣传推广。各单位上报信息可发送至县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电子邮箱:*,联系电话:*,整个活动总结时,县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将在全县范围内评比表彰“创先争优活动十佳信息员”。

茶场范文篇9

1.1种植面积的变化

茶叶是市传统农作物,1978年开始,茶叶生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1982年全市茶叶面积达到8.1万亩,为历史最高水平,产量350吨。百亩以上茶叶基地有136个,其中,500亩以上的有34个。有茶叶初制厂53家,精制茶厂4家。有地方传统名茶八个。即:南城麻姑茶、金溪云林茶、临川竹叶青、南丰军峰岩茶、宜黄米茶、黎川德胜毛峰、南城洪门岭茶和甜茶等。1982年后,由于茶叶市场不景气,加上1991年的特大冻害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市茶叶生产不断受挫,茶园面积逐年下降,到九十年代未,面积不足3万亩。进入本世纪,经过淘汰和调整,到2007年,全市茶叶总面积2.6万亩,茶叶总产量1525吨。百亩以上茶园不到50个,茶叶初制厂10余家,精制厂1个,八个地方传统名茶绝大部分没有形成产量,消声灭迹。2001年以来,白茶和青茶(乌龙茶)等茶类有一定发展,其中,白茶面积约3000亩,青茶面积约3500亩。

1.2种植品种

市茶树主要品种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安徽、福建等地引进的上梅州、福鼎大白和茶树群体品种,种植面积占现有面积的80%左右。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了乌牛早、福云595、龙井43、浙农117等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5%左右。进入本世纪以来,引进了安吉白茶、安溪铁观音等品种,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15%左右。

1.3茶叶产量

市茶叶绝大部分为绿茶,年产量1519吨,占总产量的99.56%,其中,名优茶产量254.7吨,占茶叶总产量的16.7%,主要品种有:龙井茶、毛峰茶、麻菇茶等。近几年开发出白茶、青茶等新茶类型,其中,白茶产量2.2吨,占总产量的0.14%;乌龙茶产量3.5吨,占总产量的0.3%。

2茶叶基地生产情况

市茶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调整,在传统绿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了白茶、青茶生产,并且形成了一批生产规模较大,种植品种集中,有一定影响茶叶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13800亩。

2.1绿茶生产基地

绿茶在市种植历史较长,是一项传统农业产业,是市茶产业的主打品种,在全市各县(区)都有生产。主要基地有:

2.1.1金溪县华侨农场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引进婺源绿茶群体品种,种植面积最大时达1.2万亩,后因城市建设用地需要,茶叶面积逐年减少,现有种植面积4100余亩。全场有七个分场,现已全部改为个体承包经营,每年生产龙井等春茶25吨,珠茶90吨,亩平均产值1400万元。珠茶销售上海、浙江市场。该场生产的“秀谷银毫”多次被评为省名优茶和地方名茶。

2.1.2南城县麻菇山茶场

有300多年茶叶生产历史,茶树品种以地方麻菇茶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形成一个发展高峰,引进了上梅州、福鼎大白等茶叶良种,面积发展到3200多亩。后因旅游开发、茶农下山,茶园失管,面积逐年减少,现保留面积1750亩,年产春茶约16吨,产值128万元。1985年麻菇茶被评为“省地方优质名茶”。

2.2白茶生产基地

白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在市种植,主要品种是福建的“福鼎大白”,由于是作绿茶品种引进的,因此,没有生产白茶。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白茶认识的提高,将其识为“名贵茶“,江南茶区出现了“白茶热”,市从2001年开始引进种植生产白茶,现有面积约3000亩,主要种植基地有二个。

2.2.1市农业科技园示范茶场白茶基地

由浙江茶农丁岳进父子承包,2001年从浙江引进“安吉白茶”,在该场原有老茶树品种“鸠坑”近30亩的基础上,扩种50余亩白茶,总面积达到80余亩。2007年在临川区太阳乡新建白茶基地面积200亩。该茶场以制做手工名茶为主,现白茶产量1000公斤,产值60万元左右。近年来,该场引进、培育的茶树品种100多个。该场生产的“玉茗芙蓉”、“玉茗春”等产品,获得2007年全国茶叶学会“中茶杯”特等奖和一等奖,多次获得省优质名茶称号。

2.2.2县香檀山茶业有限公司白茶基地

县香檀山茶业有限公司是县2001年通过招商引资从浙江安吉引进客商姚根富创办的茶叶企业,几年来,在县马头山、高埠等乡镇种植安吉白茶面积2300多亩,计划在2010年将白茶种植面积发展到8000亩。2007年生产安吉白茶2100多斤,产值168万元。近年来,公司生产的“白茶”多次获省优质名茶称号。

2.3铁观音生产基地

青茶(乌龙茶)主要产于福建等南方茶区,市过去没有种植。近年来,随着来投资的福建客商的增加,市场对青茶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同时,由于土地、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足和低廉,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在投资发展青茶。铁观音是青茶(乌龙茶)中品质上乘、种植面积最大、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一种。2004年,福建人从福建安溪引进铁观音茶树在崇仁县河上乡试验种植200亩,现已投产,加工的的铁观音茶色泽、口味、香气等指标均达到要求,与福建安溪本地产品没有多少区别。这一结果初步说明从福建安溪引进铁观音到种植生产是可行的。目前,市铁观音种植面积约3500亩,主要种植基地有三个:

2.3.1省江南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铁观音基地

省江南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由福建客商严文周创办。2007年初,在南城县万坊镇黎家边村建立30亩茶苗繁育基地,从福建安溪引进“红心铁观音”短穗进行扦插培育,当年,出圃红心铁观音茶苗900多万株,全部种植在公司的茶园。2008年春,公司分别在临川区秋溪乡、乐安县南村乡和山砀乡、南城县麻菇山、黎川县龙安镇建立铁观音茶种植示范基地,总面积1600多亩,全部按照有机茶标准组织生产。2008年,公司利用自产茶叶和联营基地茶叶,可生产铁观音茶12000公斤,产值720万元。公司计划用3-5年时间,将铁观音种植面积发展到3万亩。

2.3.2乐安县大华山茶业开发有限公司铁观音基地

乐安县大华山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由乐安人董崇芳创办。2007、2008二年,公司先后从福建安溪引进铁观音茶苗,在乐安县南村乡种植450亩和200亩。今年,预计可产茶450公斤,产值27万元,产品全部由县外贸包销。为了促进铁观音茶销售,在国家供销合作总社的支持下,2008年成立了中国供销合作社乐安县华盖山茶业专业合作社。

2.3.3崇仁县河上乡铁观音基地

河上乡是市最早引进种植铁观音的地方,2004年,福建安溪人在该乡岗山村种植铁观音80亩,获得成功。2005年和2006年,岗山村支部书记付国发接收福建人种植的铁观音茶园,并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10亩,所加工制做的铁观音茶经安溪品茶技师鉴评,认为该乡生产的铁观音茶色泽、口味、香气等指标均达到要求,与安溪本地产品没有多少区别。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该乡2007年和2008年分别增加铁观音种植面积400亩和500亩,总面积达到1100亩。2008年,预计全乡可生产铁观音茶800公斤,产值16万元。

3存在问题

3.1产业化水平不高

市50%以上茶场是作坊式加工,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拳头产品不多,龙头企业少而散,各自为战,生产、加工和销售呈分散的局面,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没有形成产业合力和规模效益。没有精深加工产品,大都为初级产品,价格相对较低,特别是绿毛茶均价仅为20元/公斤左右,加上间接成本偏高等,茶叶整体经济效益不理想。

3.2品种结构与布局不够合理

一方面是无性系品种少。市茶树无性系品种是近些年才引进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1/3,在老茶区主栽的茶叶品种仍是外地引进的“群体种”实生苗和20年前引进的“福鼎大白”实生苗,株间差异大,鲜叶质量不统一,且采叶期集中,近年来引进的白毫早、平阳特早等早熟无性系品种尚未形成规模,早、中、晚品种的结构还尚需调整。另一方面是茶类结构比较单一。市茶叶99%以上为绿茶,绿茶又以价格低廉的珠茶等机制粗茶为主,价值高、市场走俏的白茶、青茶产量少,茶叶总体效益处于低位。

3.3对茶业投入少,茶园基础设施差

各级财政对茶业的投入极其有限,茶农自我积累、自我投入的能力不足,茶叶生产条件差;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手段落伍,技术推广经费少,难以对广大茶农进行必要的科学用药、用肥培训,一些新技术无法及时有效地在茶区得到推广应用,茶农科学种茶水平提高不快,一些老茶场,茶叶加工厂房陈旧,设备落后,加上缺少冷藏条件,无法从源头上保证茶产品的质量。大部分茶园年久老化,基础设施不配套,生产上受制于天的现状未能改变。

3.4标准化生产仍处起步阶段

市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尚未全面实施,目前金溪县华侨农场上报的无公害茶园,大多是低水平的管理模式。部分地区在新建茶园时,对水土保持不够重视,建园过程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部分丘陵连片茶园的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性,过分依赖农药,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配套,质量检测尚未正常开展。

4市茶产业发展意见

茶叶因含有人体必需的磷、钾、硫、镁、锰、氟、铝、钙、钠、铁、铜、锌、硒等27种无机矿质元素和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多种有机化合物,自古以来被识为“万病之药”,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的消费量和消费水平也随之增长。市是个农业大市,有500多年茶叶种植历史,种植加工基础较好,有发展茶产业的潜力。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看到,近年来,市茶产业在沉静多年后,开始复苏,彰显新的生机,因此,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4.1发展思路与目标

4.1.1发展思路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标准化、无害化生产为手段,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实现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规模开发、做出特色;巩固提高绿茶、积极发展白茶、稳步开发青茶。

4.1.2发展目标到2013年,用五年时间,使全市茶叶总面积发展到6万亩,总产量达到3100吨,实现茶产业总产值10亿元。重点发展三大茶,其中:绿茶,由于总体效益不高,品种老化混杂,以巩固面积、改造提高为主,面积保持在2.5万亩左右,产量1300吨;白茶,因其营养价值高,种植加工技术成熟,市场潜力大,应大力发展,面积达到3万亩,产量300吨;青茶是新引进茶品种,由于在市种植加工时间短,种植加工技术和销售两头在外,要积极开发、稳步推进,品种以铁观音为主,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1500吨。

4.2主要措施

为了做优做大做强市茶叶产业,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4.2.1搞好产业布局和规划

要充分发挥现有茶叶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因地制宜、规模开发的原则搞好茶产业布局。绿茶:以金溪为主,重点抓好老茶园更新改造,增加名优茶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白茶:以、临川为主,选用白茶、绿茶兼用的优良品种,大力发展;青茶:以乐安、南城、黎川、崇仁为主,品种以铁观音为主,加强与福建安溪的合作,引进加工销售人才,稳步发展,做出特色。茶园的选址要按照无公害、绿色产品的要求进行,避开污染源,单个茶园的规划面积控制在1000亩以下,以200-300亩为宜,以防规模过大,难以组织足够的采摘人力。

4.2.2加强茶业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茶树无性系良种是发展名优茶的必要条件,是推行机械化和促进茶叶产业升级,实现优质高效的根本保证。主产县(区)要建立一个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做到自繁自用,促进茶树品种结构调整,推进茶树品种改良。二是搞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主产区要建立县(区)、乡(镇)的茶叶生产技术网络,使茶农能方便得到所需的技术服务,使新技术能迅速地在生产中得到示范推广。三是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开展茶农技术和信息培训,为茶农传授先进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从根本上降低农残,提高茶叶品质,实现农民增收。

4.2.3抓好茶叶标准化实施和监控

随着市场的国际化,对茶叶产品的质量与卫生的要求更加规范,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加强产品标准化和卫生监控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茶叶标准化建设。不仅要制订完善的茶叶产品标准体系,而且要制订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建立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指导茶农按标准组织茶叶生产。第二,要建立、健全茶叶质量监控体系。要完善市级茶叶检测机构的检测设备和功能,同时在茶叶主产区建立产地检测机构,不仅重视终端产品质量检测,而且要逐步实现“生产、贮运、销售”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和销售。

4.2.4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小规模生产和分散经营方式是影响茶叶综合竞争力及整个行业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小茶厂,规模小、设备差,技术水平低,经营随意性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难于同农户之间形成稳定的产品供需关系。因此,各主产茶区应选择一些资金、设备、技术雄厚,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也可以资本为纽带对现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创立大品牌和名牌,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要大力推广“公司 农户”或“公司 基地 农户”及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增加茶农收入。要树立品牌意识,搞好产品的商标注册,改进茶叶包装,树立名茶品牌,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知名度。

茶场范文篇10

一、加大宣传力度、实行四个结合,打开注册商标工作新局面

我国加入wto后,注册商标这一知识产权,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商标注册与产品名牌化已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特别是特色农产品一旦进入市场,经营企业所有努力的全部价值都落在自身的产品商标上,没有注册商标,产品就无名气,产品质量再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如乌衣、黄圩苗木种植已发展万亩规模,由于无品牌在地头销售,产品价格要与一河之隔江浦汤泉苗木价格低三分之一;如沙的紫玉米种植,前几年,因市场种植少、价格高,农民大量地扩大种植面积,由于没注册使用商标形成品牌效应,超市进不去,农户大多是东奔西跑摆地摊,结果形成价格上不去、农户卖货难问题,种植面积也大大减少。这充分说明,商标是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是企业产品推向市场的纽带,是企业参于竞争的有力工具。

当前,我区各类市场主体商标意识还比较薄弱,商标注册总量与我区各类市场主体注册数相比极不相符,特别是农产品商标,还远远落后与其他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农产品经营企业缺乏商标意识,只顾生产不顾商标注册,这就需要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商标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并做到四个结合:一是集中培训与座谈相结合;二是街头法规咨询与多媒体宣传相结合;三是深入企业宣传与重点帮扶相结合;四是法律法规的讲解与印制书面宣传材料相结合。通过商标知识宣传和商标法规的培训,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从开拓市场需要出发,认识商标注册的特殊作用,从知识产权的角度认识商标的巨大价值,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认识商标在树立企业形象中的综合作用,提高企业商标意识和品牌意识,增强农产品经营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推动我区农村特色经济在“品牌农业”的带动下快速发展。如南谯绿园蔬菜经济合作社,从前几年起步种植普菜发展到种植深加工精菜,从几个农户试探性种植发展到大户带小户的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组织,企业规模日益扩大,蔬菜产品也远销南京、上海等地并有较高市场信誉,但是,由于企业商标意识不强,蔬菜产品没有使用商标,附加值较高的超市市场进不去,只是将统货蔬菜在当地农贸市场销售,企业蔬菜产品销量和效益受限,去年七月,通过宣传动员,该企业认识到注册使用商标的意义,申请注册了“美中之玉”、“尔兵”牌两个蔬菜商标,企业使用商标后,不仅产品进入南京、常州等地超市,企业效益也明显增加,不到一年的时间,为合作社社员增加近千元的收入。

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商标注册宣与动员工作,辖区各类企业商标意识大大提高,申请商标注册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我局商标注册工作被动局面也得到初步扭转,**年发展商标注册**件,其中农产品商标*件;**年发展商标注册**个,其中农产品商标*个;今年新发展商标注册**件,其中农产品商标*件。

二、抓好已有注册商标的使用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商标品牌效应。

商标一但注册后,要引导企业正确使用商标,制订注册商标使用管理制度和实施商标战略计划,注重产品质量,提高商标信誉,扩大防御性商标注册,增强企业品牌保护和防御能力,帮助企业在调整实施商标战略中,以商标为工具,塑造企业形象;以商标为商战利器,求生存,求发展,开拓市场,占领市场。

近年来,我局结合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行动和辖区商标监管实际情况,认真开展注册商标的使用与管理工作。一是结合专项整治、企业年检、市场巡查等,对辖区所有注册商标使用进行检查规范,查看企业注册商标的使用情况,是否桉核定的商品正确使用,是否自行转让商标,是否扩大保护范围,是否改变注册人名义,许可他人使用是否按规定办理备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指导企业制定实施商标使用与管理制度,加大企业商标品牌的保护力度和防御能力;三是及时规范商标用行为,正确处理地产名牌商标使用争议问题,为“品牌农业”健康发展铺平道路。施集茶叶在皖东享有较高的信誉,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年,南谯区政府在对原国有施集茶场进行改制的同时,又新发展了永太、金鹰、云峰三家茶叶加工企业,使当地茶叶加工能力增加了近两倍,新成立的制茶企业,在产品包装上纷纷使用或者挂靠使用“施集”品牌,由于施集茶场****年就注册了“施集”牌商标,当时已获得市知名商标,新成立的几家制茶企业商标使用问题,严重损害和影响了“施集”这一品牌的健康发展,施集茶场因此也与周围几家新成立的制茶企业发生了较大矛盾,并强烈要求工商部门予以查处。我局针对既要保护“施集”牌注册商标权益,又要扶持发展几家新兴茶叶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多次组织几家企业进行磋商调解,又组织几家企业的负责人,到市局商标科、省局商标局进行咨询和说服教育,几家新兴茶叶加工企业,观念得到转变,商标意识和法律意识得到提高,改正了涉嫌商标侵权行为,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去年八月,我局会同施集乡政府,及时规范、协调了施集茶场与永太茶厂商标使用问题,规范了永太茶厂注册商标使用行为,又协调两家因商标使用发生的不和解问题。“施集”牌注册商标,在我局大力帮扶下,****年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施集茶叶也在这一名牌产品的带动下,茶叶种植加工总量和产品效益日益扩大,也为当地茶农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三、前移服务方位,实施跟踪帮扶,推进企业品牌战略

注册商标是企业实施商标战略促进地方经济崛起的基础性条件,引导帮助企业积极申请注册商标,实施品牌战略,就是引导企业站在市场经济的制高点,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推进企业品牌战略。

一是前移服务方位。在腰铺工业园、南谯绿园蔬菜种植区、黄圩苗木种植水产养殖区、沙河西瓜嫁接育苗等重点乡镇设立“红盾咨询服务站”、“红盾进村走近三农服务站”,接受法律法规咨询,宣传商标法律、法规,指导、帮助企业申办商标注册,由坐等服务方式变为主动上门提供服务。

二是对商标注册重点帮扶对象实施跟踪帮扶,对有能力申办商标注册但商标意识不高的企业,实施上门宣传、动员,一次不行就两次,直至做通工作获得成效为止。如乌衣、黄圩安江园林工程绿化有限公司、国友苗圃场等苗木种植大户,其经营规模及信誉度较高,但商标意识不强,乌衣工商所多次宣传动员他们注册商标,提高苗木的市场竞争力和信誉度,一开始几家苗木种植大户也同意申办,但等到乌衣所带着商标事务人员上门为他们办理申办手续时,几家苗木种植户又变卦了,乌衣工商所的王忠所长和分局王玉东分管局长又多次上门动员做工作,终于注册了“安江”、“国友”、“养心”牌三个商标;春洲木业、朝友木业、杨天汽车、施集茶场等企业,通过宣传动员,在原有注册商标的基础上又申报注册多个商标,为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为企业申请商标注册提供服务,帮助、指导企业填写申请商标注册的各种表格及商标注册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去年以来,上门指导、帮助商标申请企业填写商标注册申请各种表格及申请材料***余份,帮助商标注册申请企业设计商标图样**件,组织商标注册机构上门为企业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手续**多件,只要商标申请企业要求工商所人员培同去商标单位办理商标注册的,工商所均能及时无条件的派人培同办理,为商标注册申请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实现辖区商标注册及农产品商标的新突破。

四是鼓励支持重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企业商标一但注册后,我局就引导企业正确使用商标;当企业产品有一定信誉和知名度时,我局就鼓励支持特色农产品和效益好信用高的企业树品牌创名牌,争创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市知名商标,目前,江淮杨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杨天”牌、施集茶场“施集”牌注册商标已获得省著名商标,快乐防水有限公司“喜旺”牌、春州木业有限公司“春洲奥德”牌、格锐矿业有限公司“格锐”牌注册商标已获得市知名商标;当企业注册商标受到他人侵权时,我局积极维护企业商标专用权和合法利益,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保驾护航。如上海新超门业有限公司滁州公司“百乐门”牌注册商标,被浙江永康一家企业侵权,企业因顾虑省外侵权,怕地方保护难以维权,于去年十一前夕,向我局投诉,并要求我局派人前往浙江永康协助其进行投诉,分局领导非常重视,及时向市局、省局进行汇报,得到省、市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分局分管局长和商标监管人员随市局商标科张科长,前往浙江金华、永康市工商局投诉维权,当地工商部门迅速行动,当场查扣侵权非标门**档,商标标识*****多套,并对当事人进行了严处,有效地维护商标专用权人合法利益,促进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步伐,该企业“百乐门”牌注册商标今年已申报市知名商标,企业产品信誉和经营规模也在日益提高。

四、建立有效地商标监管机制,促进“品牌农业”和农村特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充分发挥商标监管职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转变服务观念,提高认识,把品牌兴农、富农作为工商部门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积极引导、支持辖区各类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品牌农业”和农村特色经济的快速发展,结合商标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的“两小两少”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实施了商标监管机制:

一是商标法律、法规宣传机制。在开展商标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中,分局采取每年对各类企业集中培训一次,统一编制商标法律、法规宣传材料;工商所每年举办*期辖区生产加工型企业和农产品经营、种植企业商标使用管理座谈会,并利用庙会、乡镇集市、乡镇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商标法律、法规宣传。

二是商标注册跟踪帮扶机制。各工商所要结合商标普查、验证等情况,于每年*月底前,对辖区内所有注册商标、未注册商标、无商标产品企业,进行深刻细致的调查,科学地确定商标注册帮扶对象和创名牌商标帮扶对象;在重点乡镇设立“红盾咨询服务站”或“红盾进村走近三农服务站”;对商标注册、创名牌重点帮扶对象实施跟踪帮扶,全年不少于*次以上的上门跟踪帮扶;为企业申请商标注册提供服务,帮助、指导企业填写申请商标注册的各种表格及申报材料,帮助商标注册申请企业联系商标注册单位;工商所今后发展商标注册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五以上;按照年初商标重点帮扶对象和事项,积极开展名牌商标的培育和帮扶工作。

三是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机制。根据市局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文件精神,结合辖区监管实际,每年开展一次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指导企业正确使用、保护注册商标,制订注册商标使用管理制度和实施品牌战略计划;加强商标印制管理,从源头上切断商标侵权行为;每两年开展一次商标验证工作;标本兼治,综合执法,坚决遏制假冒侵权违法行为,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地方经济崛起保驾护航。

四是考核与奖惩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制度,考评良好以上单位才有参加当年评先、评优的资格;实行季汇报、通报制度,每季度未,各工商所以书面形式汇报当季度商标监管任务完成情况,分局根据各工商所当季度完成任务情况进行通报;实行商标注册帮扶奖惩制度,根据帮扶工作成效,年终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或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