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范文10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03-19 06:05:36

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范文篇1

综合复习与巩固成本会计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深对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以及核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实习内容:

本次实项内容:

1.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各种成本基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综合训练。

一、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基础部分,它对以后几章内容有很大作用。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七个方面进行了分章做题练习,经过实习我基本能够对这些费用进行分配。在这些章节中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一些方法,在加耐心做题训练,就能熟练掌握了。可以说这些章的内容不难,学好了这些,以后的部分学习起来就容易了。

在材料费用方面,分配费用比较简单,比如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如按材料消耗定额或材料定额费用分配,从而计入各产品成本;人工费用方面,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如实际工时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费用方面,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这里用的方法相对来说难度比前面的大,不过最重要的求分配率;制造费用的分配方面,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如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废品损失计算,在核算时,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发生的费用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将受到的赔款和废品残值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然后结转出净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是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也是很难很重要的部分在实习中我们主要用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和定额费用分配法来做,在这里我们花费了好多时间。

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综合运用。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只是讲了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其中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好多企业都用这中方法,在实习过程中花费了好几节课;而分批法是按批别作为计算对象,是一种订单生产,成本计算期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虑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分配问题;分步法是以生产步骤作为计算对象,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分步法是最难的,分步法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分步法实际是品种法的多次应用,最难的部分是要成本还原,学习了这些方法后老师带着我们对这些方法分别做了综合训练。

心得体会:

1.经过四周的实习,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作,它最考验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每一个过程都是非常的复杂与繁琐,所以一定要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

2.经过实习,使我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熟悉了现代成本会计核算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加深了我对成本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使我对成本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练,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以前没有学懂的一些东西,在这个实习过程中我基本把它们弄懂了,可以说这是对我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深化;

4.实习中以前教我们财务会计的那个老师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同学来讲,同学讲后又亲自来给同学讲,我认为这种方法很好,它可以锻炼同学的能力又可以督促同学的实习,同学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来给同学教授好的方法和知识。

实习中不足:

1.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只是根据实习教材做题训练,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做一些题,但是没有到校外企业进行实习,没有在实际环境下亲身实际操作过,以后工作中碰到有些实际东西我们仍然不会做;

2.在实习过程中因为认识上有许多不足,要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真正结合仍需加强训练,并投入更多的实践。

实习建议:

1.我希望学校给同学联系到校外企业进行实习,只是在教室里做题和讲题不太好,并且有时会让同学感觉到很枯燥;

成本会计范文篇2

关键词:成本会计创新;资源消耗会计;研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资产、尊龙凯时最新的业务范围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扩大,因此,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就对会计成本的创新和资源消耗会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资源消耗会计

1.资源消耗会计的概念

西方国家一直致力于研究怎么才能使资源消耗会计和成本会计之间更好的融合起来。比如,怎样将各个不同部门的成本会计和资源会计使用恰当的成本方法和测量手段侦测每个资源节点从而使其更加完善。另外根据资源消耗的方式来对成本本身的特质进行判断,对于成比例的资源供给,在它本身的成本模式下依然有消耗的特质。

2.资源消耗会计的特点

(1)资源消耗会计的计算对象广泛更好的掌握公司的情况,并对公司在运行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资源消耗情况完全掌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资源消耗理论认为需要准确的计算公司在运营中企业本身和外部环境消耗的资源。因此,资源消耗会计的计算范围包含了公司存储的材料数量、公司的固定资产、员工的工资福利和维修固定资产的花费,资源消耗会计的计算对象包括了公司所有的资产。(2)资源消耗会计具有客观动因性成本会计是依据资源消耗的前后顺序来计算资源的消耗因素的。成本会计一般使用具有主观不确定性的测算方法来计算资源消耗率。为了避免在测算资源消耗时的不确定性和在测算中的不准确性,从而使用具有客观动因性的资源消耗会计来测算。

3.资源消耗会计的优点和使用条件

资源消耗会计能够对公司的成本资源进行二次分配,提供准确的信息给公司的决策层使其做出正确的决定,通过资源消耗会计能避免错误的决定造成公司的损失,使公司经营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公司市场地位,加快提高公司管理者的决策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资源消耗会计还可以更好的弥补成本会计的不足。因为资源消耗会计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做到整体全面的考虑而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公司的部分问题上,所以资源消耗会计也有其自身不足的地方。此时,公司管理者为了使经营风险降至最低,在使用资源消耗会计这一方式时就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和预防工作。但是资源消耗会计这一方法可以帮助公司解决大部分的问题,这是因为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本身的成本消耗巨大,而公司无法对其本身需要的资源进行精确的测算,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此时就要用到资源消耗会计这一方法。

二、资源消耗会计的应用流程

为了更直观的分清资源消耗会计和成本会计的不同之处,以下就根据成本会计法对资源消耗会计的应用流程进行举例说明。假设某公司从事经营范围中的某一项工作的成本活动包括六个方面:上层管理人员工资、基层工人工资、员工福利、电气、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的折旧,开展四项工作,第一用叉车将货物从托盘上卸下;第二分类放置卸下的货物;第三将完成分类放置的货物进行码垛;第四用叉车重新把货物装上托盘。采用成本会计法,这四项工作一般只有一个成本中心,围绕这个责任中心所产生的费用,即上层管理人员工资、基层工人工资、员工福利这三项归入到这四项工作中,电气、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的折旧就只能够归入第一和第四项工作中去。如果采用资源消耗会计,就要重新划分计量结构,把这四项工作进行归纳划分成两部分。上层管理人员工资、基层工人工资、员工福利可以划分为和人工有关的一部分,电气、设备维护保养、设备的折旧则可以划分为和叉车有关的另一部分。这样一来,我们能够发现:采用资源消耗会计,因为每一个工作部分都只对应一个计量单位,进行划分之后,每个工作部分都只对应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另外,可以根据每一个工作部分都只对应一个成本核算的对象这一特点来进行公司计划任务的编制,对员工业绩的考核以及进行分析生产差异。

三、资源消耗会计在公司中的应用意义

1.有利于公司资源和成本的管理

公司对资源消耗情况的监管和利用情况的监测离不开资源消耗会计这一方法。因此,在公司出现资源消耗严重的情况时,又或者公司需要监测资源的利用状况时,可以使用资源消耗会计这一方法。在加强公司的成本管理方面,资源消耗会计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加快成本会计的创新发展脚步,加大对公司管理的力度,加快公司管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使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能够更深刻的知道,要想使各个部门都能各司其事并承担各自的职责就要合理的利用成成本资源的分配,并使资源消耗会计和作业成本法相结合。这样一来,也使成本会计的创新发展有了理论支撑。

2.有利于公司建立完整的控制体系

资源消耗会计能帮助公司建成一整套完整合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为了将公司的成本降至最低,使用资源消耗会计从成本库到作业,再从作业到生产进度,对成本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最大限度的使成本差异降至最小。

3.有利于公司专注于核心业务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组成了资源消耗会计,因此可以帮助公司做出正确的分包决定,提高公司本身的生产能力。将公司不精通的和需要消耗较大资源的工作部分分包给第三方公司,而公司就可以将全部精力放在自身精通的有着市场竞争力工作上面。四、结论综上所述,时代在不停变化,成本会计的创新与发展也顺应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成本会计有利于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它的基本管理模式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有着很大的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其自身的一些问题。此时,资源消耗会计应运而成,它能够弥补成本会计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将来在公司管理经营中的运用必定更加广泛。

作者:鲍秀文 单位:山东泰开自动化有限公

参考文献

成本会计范文篇3

关键词:碳成本;碳排放成本;低碳经济

一、碳成本的相关定义

(一)环境成本。广义的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在资源获取,加工,销售产品,废品处理等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和损失,以及化石燃料燃烧排出的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代价。目前比较权威的观点是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会议(1998)在《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对环境成本做出了如下定义: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二)碳排放成本。针对目前碳排放成本的定义,国内学者主要有以下观点:宁宇新,廖春如认为,所谓碳排放成本是建立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包括生产、制造、物流、使用和废气而产生的有关碳排放代价及由此而产生的补偿等方面的内容。桑军朝做出如下定义:碳排放成本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节能减排、低碳生产而发生的支出。(三)碳成本。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概念指出,碳成本是指每单位排放进入空气的碳超过可接受水平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本文认为狭义的碳成本定义在很大程度上接近于碳排放成本,但是碳成本的涵义比碳排放成本要更涵盖更多方面,而碳排放成本核算仅限于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或企业为节能减排而产生的费用。

二、碳排放成本的确认与计量

(一)碳排放成本流程的确认。与传统成本概念类似,在企业中,如果该企业的交易或事项与碳排放有关,或者有碳排放有关的交易或事项引起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即可确认为碳排放成本。其次能否确认为碳排放成本还应当遵循两类确认原则,一类为理论确认原则;第二类为实务上的确认原则,即应当划分为资本性支出还是收益性支出,并执行权责发生制的确认原则。(二)碳排放成本的计量。有学者曾将碳排放成本形象的形容为碳黑箱这是因为碳成本所独有的无形性以及不确定性导致的,在这方面无论国内外都无权威性的研究与著作。为了将曾经作为外部成本的碳排放成本逐渐的变为内部成本,ratnatunga和balachandran两位教授提出了一种做法: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通常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原材料等,如何将碳排放成本从这些传统成本当中分离出来是这种方法主要研究的重点。据两位教授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除了碳排放成本,还应当将碳排放权交易,碳固会计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碳排放交易的管理系统。

三、碳排放成本的分类

(一)按不同空间范围划分的碳排放成本。对于不同范围的碳排放成本,按照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内部碳排放成本与外部碳排放成本。属于企业应当承担的、经过明确的计量的就属于内部碳排放成本,外部成本就是那些企业无法进行准确计量、未能由企业承担的碳排放成本。(二)按不同的时间范围划分。按照对碳排放成本的会计处理与实际发生时间的时间差,可将其分为三类:过去碳排放成本、当期碳排放成本以及未来碳排放成本。过去碳排放成本是指当前会计期间造成的费用是用于补偿以前会计期间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损失。当期碳排放成本是指在当前会计期间内发生的费用是用于清理当期碳排放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未来碳排放成本是指会计期间内发生的与碳排放有关的费用是用于对未来的环境污染个损失进行补偿的资金准备。(三)按不同功能划分。对于与碳排放相关的支出的功能,可以将碳排放成本分为三类:弥补已经发生的损失、维护当前现状以及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弥补过去的损失也可将其称为弥补成本,该成本是指企业支付的费用是为了弥补以前的损失的支出。维护当前现状是指为了维持现状而不至于恶化的目的而支付的一种成本。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状况是用于将来碳排放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发生的费用。

四、研究建议

(一)政府加强引导,完善法规。政府作为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应当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碳交易市场秩序并据此逐步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断更新碳排放交易市场相关制度提高运作效率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碳排放交易市场当中。制定出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详细规定披露内容,并将其作为一条法规强制执行。(二)企业加大技术投入,节能减排。企业作为政府制定的政策的最终执行者,自身也应当努力完善披露模式,加大对节能减排方面的科技投入并积极推动碳成本核算研究。根据自身企业所在的地方政策、地域特点因地制宜的研发出适合自己的企业的碳成本管理方法。定期组织人员去发达或经验丰富的国家学习先进技术与经营增进友好往来。

参考文献:

[1]宁宇新,廖春如.低碳时代的碳成本及其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1):98-99.

[2]梅怡,章道云,熊青.环境成本界定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1,(05):61-63.

[3]桑军朝.低碳会计理论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208.

[4]林万祥,肖序.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与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2,(06):14-16.

成本会计范文篇4

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进步,从应用范围上讲成本会计越来越广泛。眼下成本会计界定的主张是其有七项基本内容:成本的计划、控制、预测、分析、考核、决策、核算等。对此笔者有些不同的看法,其主要原因是:还被传统计划经济观念限制的成本会计,其它方面及环节的成本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专注于生产领域的产品成本研究,最后的结果就是出现成本信息失真,导致成本丧失控制及经济决策出现错误。事实上,随着市场竞争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强,在企业总费用中已出现生产成本比重减少的趋势,而研究设计、销售、供应等这些相关于产品的工作,使成本出现上升,其上升数额相比于生产成本有很大超出。将成本会计混合于成本管理,成本会计的目的就实现不了,成本会计的中心地位也就会被淹没,各部门的职责也处于不清楚状态。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中心,财务会计是成本会计的本质特征,这对于成本会计来讲,无论是其作为独立的学科,还是在财务会计之中包含,这点非常重要,不会改变。具体讲,提供成本信息的方式、对象以及内容等问题是成本会计所要研究的,成本会计的目标即在特定历史阶段与条件下,会计主体希望实现预期的或成本会计所努力的标准或境地,从而促进经济效益提高、成本管理加强。但是成本会计内容迷失了方向,在盲目横向拓展的误区里徘徊,使一些曾经有效的成本管理措施如成本分析、控制等,由于失真的成本信息而失去了其效用,由于过于简单的成本项目而导致控制没有了针对性,所以成本会计服务于成本管理服务的目标难以实现;同时,并非由某一个部门负责现代成本管理工作,而是由所有员工和企业各个部门共同承担,并非由会计人员负责现行成本会计赋予的成本控制、分析、预决策等职责。在成本会计中把全部有关于成本价值的事项都罗列进来,致使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其它学科有重复交叉的内容出现,有碍于学科建设。预测、决策及控制成本是管理会计涵盖的基本内容,计划、分析、考核成本是其它管理人员与财会人员共同开展的工作,把它划到财务管理学科恰当一些。成本会计的基础理论、“费用”要素、成本计算模式及计算方法对于成本会计来讲极其重要,如果不能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出现成本会计落后于时展的步伐,其应有的作用在实践中就发挥不出来。总之,在对现行成本会计加大完善及发展的过程中,陷入横向扩充的误区,没有向纵向深入发展。成本会计的内容笔者认为应该是:成本会计基础理论,这是成本会计的根本;成本信息报告模式;成本计算方法及模式;构成及反映“费用”要素的方式;在成本计算中完善、应用和发展计算机等方面。

二、当前成本会计的发展

(一)应用推广作业成本法

针对在新环境下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的问题,美国会计学者将作业成本法(即abc法)提了出来,眼下在西欧、美、日等国的企业,特别是在那些人工成本很低和竞争严峻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西方之所以广泛采用作业成本法,是由于在对产品的赢利能力进行衡量的方法中,作业成本法更加精确,精确衡量是作业成本法最突出的优势。

(二)不断更新技术方法与手段

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将手工记账取代,而且在内部网络覆盖不断扩大的前提下,实时报告即将成为现实。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在企业中逐渐形成,甚至可获得工厂无人化的效果。企业如果实现自动化后,就会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但成本会减少,其质量还会得以迅速提高。

(三)积极拓宽成本会计的核算范围

为使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得到满足,建立了质量会计。因产品质量提高所出现的收益无法计量,所以质量成本的记录、确认、计量以及报告是质量会汁的重点,从而在质量成本领域中有了成本会计核算的延伸。新经济时代中,企业需要更全面的、更真实、更系统的质量成本信息,这将由成本会计提供,从而满足质量全面管理的要求。

(四)持续更新成本管理思想

成本会计范文篇5

1.成本会计教学实效差,学生掌握难度大。

成本会计在会计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多数学生都表示其是学起来最难的。这主要是因为:首先,一般会计类专业没有关于生产流程方面的课程内容,而成本会计和企业的生产流程间是密切相连的,如果缺乏该方面的内容,学生就很难熟知生产过程,不懂得生产术语,严重阻碍了他们全面了解成本作业流程及其方法。其次,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在成本会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学起来会非常的吃力。

2.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现阶段,有部分成本会计教育者未及时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不知道现代市场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有什么样的需求,因此,教学过程中,常花大量的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没有以社会的发展需求角度出发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有极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却较低的局面,根本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强化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加强实践教学,转变考核方式。

现在有不少高职学校中所开展的成本会计教学均以传统的实践方式为主,致使成本会计理论和实践教学两者间无法有效的融合起来。在新的教学方式涌现后,教育者教学中应采用诸如情景教学、小组调查等诸多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方式,通过先进高效的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实际考核时也必须注重实践,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随着诸多新形式的应用,会使学生成绩的构成得到一定的改变,把学生成本会计总成绩分解成五个小部分,即卷面成绩、课堂成绩、课后案例分析成绩、课外活动成绩和实训成绩。结合成本会计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确立这几个部分的重要度。

2.注重案例教学法。

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很好的学习,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案例教学实质上就是除了为学生介绍成本会计理论知识外,还通过一些事例提高学生的理论理解度。比如,向学生介绍某企业中执行的关于成本管理方面的措施方法,并要求学生查看该企业实施的成本管理措施方法的合理与否,怎样对成本加以改进完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快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

多媒体的使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直观的形式向学生演示教学内容,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重介绍所有成本计算方法自身具有的特征、流程,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成本费用、成本要素以及成品的成本核算各项内容。通过多媒体播放图形、图像,使学生全面掌握了解各种方法,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成本理论瞬间生动形象起来,带动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学效果理想。除此之外,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快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不过,实施电算化过程中不可只一味的模仿手工核算方式,还应不断加快电算化的持续有效发展,尽早实现管理型的电算化目标。

三、结论

成本会计范文篇6

一、美国成本会计准则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具体内容

(一)美国成本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美国制定成本会计准则的想法由来已久。20世纪初期,美国联邦政府就开始希望通过建立会计标准,来管理供应商的成本会计实务,规范以成本为基础的政府采购合同的成本分配方式和数量,以保护政府免于为货物或服务过度付款的风险。早在1916年,军火制造商税收法规为了确定应该对军火合同供应商的利润征多少税时,就明确规定在确定政府合同利润时,哪些成本可以被确认。政府采购官员也根据此规定确定在联邦成本类合同中哪些成本是可以补偿的。从1934年开始,财政部颁布了法规“财政决定极点5000”,该法规由政府合同官员遵守。法规定义了各种各样的成本类型和不允许成本,并且为联邦政府采购合同提供间接成本的分配原则。1942年,陆军和海军部联合出版了一套成本原则,被称为“绿皮书”,规定了成本分配的原则。1949年,武装部队采购规则(aspr)替代了国防采购合同中的绿皮书和t.d.5000规则,它规定了各种成本的可行性以及关于成本应该如何分配的一般原则。在1959年,武装部队采购规则(aspr)被修订,被修订后的武装部队采购规则(aspr)更详细、明确地介绍了成本分配规则,但是承包商在成本计量、分配方面仍旧被给予了广泛的自由。这些规则与今天的联邦采购规则(far)的内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美国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实际上是以成本为基础的国防采购合同管理的客观要求。20世纪50年代前,在国防采购合同中虽然出现了以成本为基础的采购合同,但国防采购合同主要以固定价格合同为主,进入50年代后,为了调动合同承包商的积极性,成本补偿性合同开始取代固定价格合同成为国防采购合同的主要形式,到60年代,成本加成的定价思想已经应用到所有的合同类型中,成本会计准则的制定也就迫在眉睫。1968年,国会在考虑1950年的国防产品法案是否应该延续时,海军将领hymang.rickover在国会上作证说,由于缺乏对合同成本的定义以及转移方法的控制,要查明某一合同上的利润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建议国会为国防采购合同建立统一的会计准则,以使这些成本能够被计量和控制。于是,众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决定是否应该建立一套统一的成本会计原则。当时,以成本为基础的合同代表了绝大多数以美元价值为基础的军事采购合同,而且各种各样的证据表明,统一的成本会计规则是必需的,因为缺少这样的准则在本质上增加了采购成本和合同执行中的困难。证据表明没有这样的准则,政府难于估计和比较竞争公司间的合同价格,不同的供应商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成本计量和分配的会计方法。而且,提供的证据表明,一旦供应商获得合同补偿,执行准确的审计就很难,因为有时供应商在投标中提出的成本和他们在合同履行期间实际向政府索取的成本不同。提议者们认为已存在的各种控制成本和超额收益的法规(包括1951年的重新谈判法案和谈判真实性法令)不足以保护政府的利益。众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在听证会后的报告中认为,由于缺少统一的成本会计规则,在本质上增加了采购成本,因而不能有效地阻止超额收益。1970年,总审计局(gao)向参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国防产品法案的报告认为,在合同价格协商期间和合同履行期间,供应商合同成本的正确核算是必需的,并且指出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例如gaap)不能满足政府在此方面的需要,因为财务会计致力于一个企业在特定时期的全部经营,而成本是企业全部费用中的一部分向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分配,认为统一、一致的准则是可行的,并且建议制定这样的准则。同年,国会成立了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它是一个隶属于立法部门的独立机构,委员会由总审计长担任主席,并任命了四个委员。委员会的职责是颁布准则,以使10万美元以上的联邦国防合同供应商在成本会计实务方面保持统一性和一致性。在委员会运行的前十年中,共颁布了19项成本会计准则。

20世纪80年代,固定价格合同又成为国防采办合同的主要形式,重大采办项目又开始采用固定价格合同。1980年,国会结束了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运营,但是,国会没有废除委员会制定的准则,而且准则仍在执行中。由于没有了委员会,在20世纪80年代,国防部履行了维护准则及其附属规则、条例的义务。但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固定价格合同再一次经受了失败,它并没有将金融风险和性能风险进行有效的转移。

1988年,在联邦采购政策办公室法案中,国会重建了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新委员会隶属于联邦采购政策办公室,它是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的一部分。重建的委员会被赋予了比原来更广泛的权力。例如,成本会计准则已通过法律的形式被应用于所有的联邦政府采购合同,不仅包括国防采购合同,还包括其他采购合同;在类型上,不仅适用于以成本为基础的合同,还包括其他类型的合同,其不适用的类型以成本会计准则豁免条款的形式予以规定,并且将准则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教育机构。委员会也被给予了制定、颁布、修改和废除成本会计准则的专有权力,而且联邦采购政策办公室的官员有责任确保成本会计准则的绝对地位,保证其他机构的规则与成本会计准则的规定不相冲突,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以成本会计准则的规定为准。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防采办恢复了风险均担的成本补偿合同,在民品采购中采用固定价格合同,以使政府和客户共担风险,而且联邦政府开始对国防采办制度进行现代化改革。在1991年的国家国防授权法案中,国会宣布是时候对组成国防采购体系的数以百计的联邦法律进行现代化改革。国会要求总审计局(gao)成立专家组,以研究在近年来采购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和成本会计准则体系,并提出建议。专家组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后,认为以成本为基础的采购合同仍然是政府采购合同的主要部分,因此仍然存在着对成本会计准则和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持续需要。成本会计准则有利于确保统一性和一致性,从而保护政府避免以成本为基础的合同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并且有利于促进政府和合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但是,为了适应国防采办制度改革,专家组对成本会计准则的触发条款、范围和豁免条款以及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职能进行了修订。

(二)美国成本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美国联邦法规第48号联邦政府采购规则体系第99章,第9904号条款列示了成本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现行的成本会计准则包括19项具体准则,大致可以分成三组:一是从总体上对成本会计进行规定的准则;二是处理成本类别、成本划分和成本要素的准则;三是处理间接成本池的准则。具体包括准则401,成本计算、归集和分配上的一致性;准则402,相同目标成本分配的一致性;准则403,总部办公费用向分部的分配;准则404,有形资产的资本化;准则405,不允许成本的会计处理;准则406,成本会计期间;准则407,直接材料和直接劳动标准成本的运用;准则408,员工带薪缺勤成本会计;准则409,有形长期资产的折旧;准则410,部门管理费用向最终成本目标的分配;准则411,材料的取得成本会计;准则412,退休金成本的组成和计量;准则413,退休金成本的调整和分配;准则414,作为设备资金成本要素的货币成本;准则415,延期补偿成本会计;准则416,保险费会计;准则417,作为在建工程成本要素的货币成本;准则418,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分配;准则419,独立研究和开发成本以及投标和申请成本会计。每个具体准则又包括目标、相关概念的定义、基本要求、应用方法、实例、解释、豁免和执行日期。准则是概括性的还是具体性的由委员会视其完成目标的需要而定。

(三)美国成本会计准则的其他规定。作为美国成本会计准则体系的一部分,联邦法规第48号联邦政府采购规则体系第99章,第9903号条款,规定了准则的适用范围、范围类型、放弃条款、披露报表等。

1.适用范围准则通过豁免条款的方式确定了准则的适用范围,也就是说,非豁免合同应该服从于成本会计准则,属于准则范围内合同。成本会计准则的豁免合同包括以下类型的合同或分包合同:秘密招标的合同;达成的不超过65万美元的合同和分包合同(这里,一个分部发给另一个分部的订单也应该被视作一个分包合同);与小企业签订的合同和分包合同;与外国政府或其代表机构或办事部门签订的合同;价格由法律或法规确定的合同或分包合同;为获得商业项目而签订的不变价格和根据经济价格调整的固定价格合同和分包合同;少于750万美元的合同或分包合同,而且在合同奖励期,承包商或分包商的业务部门没有正在执行任何价值超过750万美元的成本会计准则范围的合同或分包合同;在美国之外由外国公司执行的北约phmship项目下的分包合同;在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以外履行的以及不涉及美国财产的合同和分包合同;无法取得经过鉴定的成本或定价数据的、以充分的价格竞争为基础的固定价格合同或分包合同。除此之外的联邦政府采购合同都需要服从于成本会计准则的规定。从豁免条款的规定可以看出,被豁免的合同从承包商上看,与小企业或外国政府签订的合同属于豁免合同;从金额上看,少于65万美元的或虽多于65万美元但少于750万美元并且在合同奖励期间,该承包商的任何业务部门正在执行的任何准则范围内合同价值没有超过750万美元的合同属于豁免合同;从合同类型上看,合同价格不受成本影响的商业项目或无法取得成本或价格鉴定数据的且以充分的价格竞争为基础的固定价格合同属于豁免合同;从特殊性上看,秘密招标的合同、在美国之外由外国公司执行的北约phmship项目下的分包合同或在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以外履行的以及不涉及美国财产的合同属于豁免合同。

2.范围的两个层次如果联邦政府和承包商签订的合同属于非豁免合同,即属于准则范围内合同,准则委员会进而对准则范围内合同规定了两个类型——全部范围和部分范围。全部范围要求供应商在合同奖励期间必须遵守所有的准则。现在,全部范围适用于单份合同超过5000万美元以上(包括5000万美元)的成本会计准则范围的承包商,或者是在以前的成本会计期间全部成本会计准则范围合同超过5000万美元的,只要单位获得的一份合同奖励属于全部范围,该单位之后所有的非豁免合同都必须服从于全部范围;部分范围要求服从于部分范围的营业单位只需要遵守401、402、405和406号准则,准则覆盖范围内合同的营业单位,其没有超过全部范围所规定的界限的,只需要服从于部分范围。也就是说,服从于部分范围的营业单位包括:收到一个超过65万美元的非豁免合同并且在当时的成本会计期间没有收到单个合同超过5000万美元的成本会计准则范围内合同,或者在上一个成本会计期间收到的成本会计准则范围内合同的净奖励少于5000万美元的。如果一份合同服从于部分范围,那么在整个合同期间它都服从于部分范围,不需考虑营业单位未来的成本会计期间在成本会计准则地位上的变化。只要一个营业单位收到的一份合同奖励服从于部分范围,该单位在该成本会计期间的所有成本会计准则范围内的合同奖励都服从于部分范围,除非一份合同奖励触发了全部范围条款,导致该营业单位下一个成本会计准则覆盖范围内的合同服从于全部范围。

3.放弃条款为了增加准则执行的灵活性,9903号条款还规定了放弃条款。其赋予行政执行机构负责人对少于1500万美元价值的合同或分包合同可以取消成本会计准则应用的权利,机构负责人取消成本会计准则应用的决定必须在政府财政年度结束90天内,向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书面的形式提交,并且包括取消原因情况说明书。

4.披露报表准则除了规定承包商合同成本核算的具体准则、适用范围、范围层次和放弃条款外,还规定,准则范围内合同承包商有必要向准则委员会提交成本披露报表,披露他们的成本会计实务。也就是说,对于政府合同承包商而言,他们有义务披露自己的成本会计实务,其成本会计信息不再只属于企业内部信息。一般而言,披露报表应该由以下营业单位呈递:(1)任何一个收到一份超过5000万美元的成本会计准则范围内的合同或分包合同的营业单位;(2)任何一个公司及其业务部门,在其最近的成本会计期间,收到的成本会计准则范围内合同净奖励总额超过5000万美元。披露报表一般应在合同奖励前呈递。准则委员会对披露报表的具体样式作出了详细规定。披露报表由八个部分组成,要求供应商以总括的形式描述成本计算、分配和归集的方法及技术。披露报表的主要目标包括:要求供应商对其成本会计实务作出清晰的解释,对直接计入合同的成本进行定义并且对计入的方法进行说明,对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方法以及间接成本向合同分配的基础进行描述。承包商的披露报表被递呈后,准则委员会会对其进行审计,以确定该报表是否充分描述了供应商的成本会计实务以及这些实务是否服从于成本会计准则的要求。披露报表记录了供应商已制定的成本会计实务而且有助于确定其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些变化是否服从于成本会计准则的要求。只要呈递披露报表的供应商披露的成本会计实务发生了任何变化,他就必须修改报表,如果他背离了披露报表,他可能被要求提交一份成本影响申请。

(四)与准则相关的其他法规。有关美国联邦政府采购的成本法规除了成本会计准则外,还包括谈判真实性法令(tina)和联邦采购规则中的成本原则(far)。联邦政府规定,即使政府与承包商签订的合同不需要服从于准则的规定,但仍要服从谈判真实性法令(tina)和联邦采购规则中的成本原则(far)。

谈判真实性法令(tina)于1962年被通过。它不仅适用于军事机构还适用于民用机构,它一般要求供应商和分包商为超过50万美元且能够为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通用性提供证明的合同或合同价格的制定(例如合同改变或修改)提交成本或定价资料。它也规定了一些豁免条款。谈判真实性法案(tina)的目的是确保政府与承包商拥有同样的成本和定价信息,以备协商公平合理的价格之用,以及当承包商违背谈判真实性法案(tina)时政府有权修改合同价格,以保护政府免于超额付款的风险,并且对供应商提交虚假的成本或定价资料的行为,规定了民事和刑事处罚。

far主要是将执行机构的货物和服务采购政策统一并编撰成法典。它由国防部、总务管理局(gsa)和航天局(nasa)的采购机构联合颁布和修订,并服从于联邦采购方针办公室(ofpp)的授权法案。far囊括了目前使用的成本原则,它规定了合同和分包合同的定价以及合同条款所涉及的成本的确定、谈判和允许的成本原则和程序。共包括五个方面:合同成本的一般性规定(包括:总成本的组成、合同可允许成本的定义、合理性的确定、可分配性的定义、赊购、不允许成本的会计处理、建造和工程设计合同);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原则和过程的应用;有关承包商经营管理中各项成本的规定(例如:与公众的联系和广告成本、坏账、折旧、利息和其他财务费用、研究和开发以及投标和申请成本、保险费及赔偿费、税金;运费成本;销售成本;专利特许权使用费和其他成本;商誉;由于企业并购产生的资产估价等,共52项,涉及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二、美国成本会计准则分析

(一)美国成本会计准则建立的原因。从美国成本会计准则产生、发展的历史中可以看出,美国成本会计准则的建立始终围绕着以成本为基础的政府采购合同,当以成本为基础的政府采购合同成为政府采购合同的主要形式时,对成本会计准则的需要就会不断上升。成本类型的合同在客观上需要进行成本审计,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政府采购部门无法得知承包商合同成本的实际情况,因此,政府需要规范承包商的成本会计实务,并要求其对成本会计实务进行披露,以保护政府免于欺诈的风险,这样成本会计准则的建立就显得十分必要。准则建立的根本原因在于联邦采购中成本类型合同的使用。

(二)准则的目标。美国成本会计准则的目的是规定承包商合同成本会计实务的一致性与统一性,它针对的不是承包商全部的成本会计实务,只是合同标的成本会计实务,目的是确保供应商不会将非合同成本标的的成本分配入合同成本中,从而增加合同成本,使政府过度付款。例如准则401,成本计算、归集和分配上的一致性;准则402,相同目标成本分配的一致性以及准则405,不允许成本的会计处理就是关于这方面的直接规定。准则和普通的企业成本会计制度不同,它更具有针对性,强制性也更强。但是,准则的内容包括了成本核算的主要方面,并且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以工业企业通用成本会计实务为基础,政府部门、工业企业、职业会计师协会对其提出建议和评价,而且由于对成本会计实务实施精确的技术或方法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多数准则提供了大量的可选择的会计方法。具体准则的内容体现了美国成本会计核算的主流思想。

(三)准则的豁免条款和范围层次。准则规定豁免条款和范围类型的目的,是通过豁免条款和范围类型的规定来限制准则在执行过程中给政府和承包商带来的成本。准则在执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成本,承包商需要修改原来的商业会计实务以满足成本会计准则的要求来维持这些系统的运行以及服从于准则的其他要求。例如,披露报表的呈递,需要比商业会计系统更多的员工,这些都会增加承包商服从于准则的费用,这些费用又全部或部分转嫁给政府,而且一些小企业很难适应准则的要求。因此,准则委员会规定了豁免条款和范围类型,并根据政府风险水平的变化对准则的适用范围和范围类型不断进行修订来限制准则所带来的成本。通过对准则适用范围和范围层次的修订,使一些承包商无需服从于准则的规定,或只服从于部分规定。这样保证了95%以上的政府合同金额仍然服从于准则,有效地降低了政府的风险和成本。

同时,豁免条款和范围层次的规定,也体现了美国成本会计准则很强的灵活性。美国的经济属于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对经济和企业的干预很少,企业在文化上也崇尚自由主义,在这样的经济和文化氛围中,要规范承包商的成本会计实务显得困难重重,承包商往往要求更多的自由权,而且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往往也会受到承包商意志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协调承包商和政府的关系,而且能够有效地保护政府的利益,准则委员会不是通过修订具体准则的方法来进行协调,而是采取不断修订豁免条款、触发条款和适用范围的方法进行调节。例如,1970年,准则的触发条件是10万美元以上的合同;1988年,准则委员会再次成立时,将其修订为25万美元;1999年,又修订为50万美元,到2007年时修订为现在的65万美元。对全部范围和部分范围也进行过两次修订。这样既保证了具体准则的稳定性,使准则范围内企业不用根据经常变化的具体准则而改变成本会计方法,也使合同金额小的承包商不用遵守准则的规定,减少了准则的服从成本,也增加了政府在民品采购方面的灵活性,而且保证合同金额较大的承包商仍然服从于准则的规定,有效地降低了政府采购的风险。

(四)准则与谈判真实性法令和far成本原则。联邦合同承包商除遵守准则的规定外,还要遵守谈判真实性法令和far成本原则,即使属于准则范围外合同也要遵守谈判真实性法令和far成本原则。因此,成本会计准则、谈判真实性法令和far成本原则,三者构成了以成本会计准则为核心的美国联邦采购成本法规体系。从内容上看,准则、谈判真实性法令和far成本原则互有重复。例如,far成本会计原则实际上包括5项具体成本会计准则(包括有关延期补偿、养老金和货币成本的准则)和另外4项准则的复制条款(包括有关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记录,不允许成本的分类,保险和独立研究开发成本以及除分配条款外的投标和申请成本)。但是,far不包括成本会计准则关于一致性的要求(例如,401号准则,其要求在成本计量、归集和报告方面保持一致性)、资产的资本化和折旧、成本会计期间、标准成本、具体的成本分配要求以及材料成本,而且far成本原则不包括因供应商成本会计实务变化而修改价格的条款。从内容上看,准则实际上是对谈判真实性法令和far成本原则的归纳和总结,是谈判真实性法令和far成本原则在制度上的升华。准则具有绝对的法律地位,它的法律效力要高于谈判真实性法令和far成本原则。而真实性法令和far成本原则是对成本会计准则的有效补充,他们规定的原则更具有灵活性和及时性,能更快地对联邦采购过程中的成本问题作出反应,这三个法规使美国联邦采购成本法规体系更加完善和全面。

三、美国成本会计准则对我国成本管制的启示

从对美国成本会计准则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以成本为基础的合同需要成本管制,需要制定全面、完善的成本会计规则。成本会计规则的执行有利于降低政府采购所带来的风险。在美国成本会计准则实施的40年中,准则在有效保护政府规避采购风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1998年6月举行的公开听证会上,许多政府官员支持继续使用成本会计准则并且认为准则避免了政府采购合同和商业合同之间的成本的错误分配;在存在错误分配的情况下,可以成为收回成本的有效手段;可以为衡量执行情况提供框架;可以为合同签订双方提供公平的基础;能够确保政府得知承包商成本会计实务的变动情况等优点,而且,国防合同管理指挥部(dcmc)和国防部(dod)主要负责成本会计准则日常管理的官员们也认为,准则为合同签订官员评价承包商的成本会计实务和保护政府免于成本的不当计量、分配和归集提供了框架和监管基础。1999年国会成立的准则调查小组认为,准则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政府多付款的风险,并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而且准则的存在和执行也产生了大量的无形利益。

在我国的社会生产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的以成本为基础的合同,从这些合同企业的成本会计情况来看,这些企业迫切需要进行成本管制,制定相应的成本规则。我国成本类型的合同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军事采购。我国的军事采购制度建立已久,军事采购合同主要以成本加成合同为主,虽然从1998年开始,我国对国防工业进行了管理改革和结构调整,并随之颁布了一系列的条例和规章,但有关军事采购合同成本的规定却少之又少。现行的《军品价格管理办法》制定于1996年,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财务制度的不断变革,现行军品成本核算模式已经与原来大不相同,而且《军品价格管理办法》关于成本核算的规定过于宏观和原则,没有制定实施细则,供需双方在政策的衔接和对新增项目认同上的矛盾日益突出。对价格构成以及成本项目的规定也比较原则,对有些成本项目没有解释,其范围难以界定,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国家、军队和军品生产企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国防采购现代化的实施,有必要加强国防采购合同成本管理的现代化,建立有效合理的军事采购合同成本会计制度,以加强国防采购部门和军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协调,降低采购部门的风险,有效使用国家财政资金。

军事采购成本会计制度的目标应该是确保合同承包商合同成本的一致性与统一性。自1998年的国防工业改革以来,军工企业既可以生产军用项目也可以生产商用项目,并且鼓励私有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因此军事采购成本会计规则应突破原有的成本管制规则的观念,应该主要对国防采购合同承包商的成本会计实务的统一性和一贯性进行管制,鼓励承包商对商业项目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创新。可以吸收和借鉴美国成本会计准则的经验,通过规定触发条款和适用范围类型,限制军事采购成本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降低军事采购成本、提高效率。根据军工生产企业的特点,为承包商提供可选择的成本核算原则和方法,军事采购成本会计制度应该既结合军工企业生产特点,又引进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于合同要求的项目应该详细列示,例如对于什么样的成本是允许的,什么样的成本是不允许的应该进行详细规定,并在合同条款中列明。

成本会计范文篇7

一、成本管理与成本会计

成本管理是一个组织通过产出管理信息,对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进行比较的持续性的流程和系统。而成本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不仅可支持产品成本计算和存货估价,还可支持很多不同的管理决策;成本会计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成本会计包含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两大职能,而广义的成本会计就是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七大职能。就狭义而言,成本管理包含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是成本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计算),其作用表现为:(一)双重性。一是为存货(资产负债表)和主营业务成本(利润表)的列报提供计量标准;二是发挥管理会计作用,为成本管理系统的其他环节(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分析、成本控制、业绩评价)提供信息。(二)服务性。一是根据管理需要和企业自身运营特点选择适合的成本计算方法;二是采用某些不符合会计准则与法定会计报告要求的成本方法;三是根据管理需要深化细化成本计算的维度,例如分产品、部门/业务单元、客户、订单、作业活动。

二、企业在成本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相对业务增长严重滞后,表现在:第一,企业对会计工具的运用侧重在财务会计和对外财务报告,对其在管理和战略层面的意义认识不足。第二,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施erp,企业应用工具软件,本意是成为企业管理层的有效的管理工具,但事与愿违,由于管理层所做的工作是决策性的,会涉及票据和流程处理,而这恰是erp的短板,管理层所需要的是一个决策工具,而不只是一个数据处理的工具,致使成本管理的先进理念和系统中计划、预测、分析、报告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三,产品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不扎实,劳动对象与活劳动消耗定额数据偏离实际过多,导致生产成本分析结果粗放,可信度不高。第四,制造费用占比不断增加,但费用分配方法简单且分配标准单一,影响成本计算结果,进而影响产品盈利性分析和产品组合与定价的决策。第五,成本管理偏重于对总成本的控制,缺乏对不同成本对象的利润率分析。第六,缺乏成本相关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工具,大交易量和多种系统给数据模型的标准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成本会计的变革与发展

(一)成本构成的转变。间接费用比例的增加使制造型企业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成本与费用的划分,从传统的关注直接材料与人工成本向管理间接费用转变。(二)辅助职能的拓展。近年来科技行业和创新商业模式的涌现使企业更加关注传统价值链上的辅助职能———产品开发、品牌推广、客户服务、订单交付流程、物流服务,如何管理这些职能消耗的资源(间接费用)成为成本管理的重点。(三)成本计算方法的多元化。传统单一的成本计算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管理需求并应对高度竞争性的市场和易变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开发多种成本计算方法并存或相结合的成本管理系统。(四)信息技术的影响。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传统会计核算与报告流程的标准化与自动化,也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更多分析与报告的工具,使成本管理朝着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五)成本会计的角色转变。以上这些变革促使成本会计由传统的成本数据处理、记账、出具法定会计报表的角色过渡为成本决策支持者。目前成本会计发展的趋势是除了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外,更需要服务于企业的战略,提供运营活动的成本分析和决策支持,并且这种分析与决策支持是贯穿企业完整价值链活动的。

四、管理会计视角下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会计范文篇8

关键词:成本会计职能传统成本会计弊端成本会计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等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成本作为一定时期内生产特定种类和数量产品的耗费,成本的管理是任何时代的任何企业管理中都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今天市场经济环境下更是如此。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

二、传统成本会计的弊端

1.产品成本计算不正确。新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取代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现在的不足5%。但因制造费用的剧增及多样化,其分摊标准若只用人工小时,已难以正确反映各种产品的成本。

2.传统的成本会计,可将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而在新制造环境下,这一控制系统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例如,为获得有利的效率差异,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大量生产,造成存货的增加;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采购部门可能购买低质量的原材料或进行大宗采购,造成质量问题或材料库存积压;为获得有利的原材料数量差异,生产者可能将不良质量的产品转入下一工序,使废品损失进一步扩大等等。

三、新时期成本会计的变化

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的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逐步取代手工记账;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各行各业的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缺少。

成本会计的新变化起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迁及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前者决定后者。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四个方面:(1)产品需求多样化,而且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2)大多数产品供大于求,市场因此竞争激烈;(3)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新;(4)国际化潮流势不可挡,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国际间竞争激烈。因此就要求企业管理要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四、新时期成本会计发展趋势

1.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实践的指导作用。

2.实行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成本会计方法。长期实践中,国内企业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从班组核算、车间核算及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调动职工管理的积极性,强调以人为本,职工参预控制成本,本人到过某个铸造厂,该厂实行经济核算制,从原材料购入的分类—进入化铁炉熔化—铁水浇铸—毛坯打磨—精加工—成品包装—销售及尊龙凯时最新的售后服务,从原材料进入企业开始,提高铁水利用率,降低废品率及各种消耗。这种从根本上把关以经济责任制为目标,由于它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必将把节能降耗放在首位,使成本最低化,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就需要成本会计对各核算环节提供服务,使成本会计由简单的算账功能转向分析预测功能,从而能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各种详细经济资料,成为企业基层与决策层的桥梁。这种方法延续至今,使众多企业受益匪浅,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认真总结,采取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并进一步完善。

3.努力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有高、低之分,服务对象的层次越高,所需求的成本会计信息越具综合性、全面性,反之亦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组合、分类后,可以形成全然不同的成本信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这就需要科学预测和管理控制。很多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在产品市场的开发中具有前瞻性,他们需要最先进、最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而目前的会计电算化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比较突出的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只能进行事后反映,仅仅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供应、销售、人事、财会等子系统相互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只是财务会计信息,因此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型向管理型转变,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吴仲时:企业成本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7)

成本会计范文篇9

关键词:企业成本会计;管理新特点;管理

现如今,市场经济逐渐实现了快速发展,在这一环境下,企业成本会计也在随之改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信息化、科技化手段也开始与企业管理、生产相结合,使企业更加重视培养成本会计,这也是企业进一步实现资产管理监控的重要环节。在当前这个信息化市场环境下,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要不断加大企业成本监控力度,使企业实现有效发展,这既考验了管理者,也为成本会计带来了专业性方面的考验。需要突破传统管理理念的限制,加强对企业成本会计的重视,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使用经营管理手段予以解决,才能做好成本会计管理,并且提高核心竞争力。

1企业成本会计的管理新特点

1.1核算信息化。信息技术现如今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管理不可获取的工具,在企业成本会计中运用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电子商务发展[1]。以信息技术为前提,企业成本会计也开始向新时期迈进,形成与传统商务运作模式不同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式。这种电子商务模式,有效节省了企业运作成本,将操作流程予以简化,并且提高了客户的信任度。此外,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也使企业成本会计大力掌握了成本的购买、点击和流通,为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支持,进而提高核算有效性。1.2核算统一化。通常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都是跨地区、跨行业发展,这也对企业成本会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对各个地区乃至行业企业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另一方面则要掌握企业的输出、输入成本,全面减少企业经济损失,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同时,为了实现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也需要对不同部门进行分级辅助核算,重点进行采购、生产、销售3个环节的核算与监督。1.3核算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下,为企业成本会计核算赋予了国际化特点。为了符合国际市场对于企业发展的要求,需要从事成本会计的职工树立国际视角,使用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2]。努力学习先进的知识理念,掌握国外企业所使用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不仅能提高个人工作水平,还可以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形成成本节约观念,对企业资产进行合理分配与使用。

2企业成本会计的管理策略

2.1制定企业成本管理方案。在市场经济发展新时期,企业成本管理需要充分借鉴传统管理方法,积极适应新技术与新观念,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以此制定一个全面化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案。为了符合新环境要求,企业成本管理也要做到以下几点:(1)满足现代化生产发展需求,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3];(2)在新时期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引导下,对管理理念进行深化;(3)为职工树立新的发展方向,突出职工发展个性化。2.2积极创新成本会计技术与理念。企业中的成本会计工作人员作为管理职员,为了保证企业成本会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务必要积极了解新观念,建立成本节约意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第一,成本会计职工要深入理解成本节约意识,在做好企业资本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实现资本输出节约,以此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第二,建立有效的成本节约观念,在实际工作中体现成本管理针对性。以往企业中的成本工作业绩评价,只是将目标放置于成本增减,致使个别企业一直使用低成本战略,从而在企业成本节约观念上形成了缺失。单一的数字并不能真正阐述实际问题,数值变化也只是反映了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盈亏,如果要反映整体问题,难免过于片面[4]。所以,作为企业成本会计管理人员,必须要有正确的成本节约意识,明确产品成本指标,对其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在现代化成本节约理念的基础上,高效完成成本会计管理。2.3全面实现成本核算电算化。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对于企业发展而言体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年来企业经营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复杂性也在逐渐提高,不能继续使用传统的手工核算进行成本核算。所以,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成本会计管理,成为现在以及今后的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形式。使用信息技术组织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核算工作效率,利用互联网技术组建一个完善的成本会计系统,为管理人员提供会计结算决策支持。除了基本的信息化技术,也可以使用一些现代化检测、监控方式,对物质消耗流量控制进行有效掌握,也为成本控制、计算提供有效的便利条件。通过实际工作实践可知,企业如果要将企业成本进行压缩,实现利益最大化,成本会计需要使用现代化检测手段,并且搭配显示监控设备,将其与成本会计进行结合。通过这些现代化检测手段,能够对物质资金消耗、流通方向进行有效控制,为成本控制、会计数据的准确性提供硬性条件。2.4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对企业成本造成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具体分为人力、物力、财力个方面。(1)人力影响。在人力资源方面,主要包括职工安排、定编,职工工作效率低,培训成效不高个方面。(2)物力影响。在企业物力资源方面,主要是这对产品、材料、设备而言,具体表现为质量损失、设备严重磨损以及物资流失。(3)财力影响。企业中的财力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坏账、利益损失以及滞纳金等方面。在上述3个影响因素方面,对企业成本影响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职工专业素质和能力,波及范围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职工成本节约观念、自主降低成本。职工要想真正建立成本节约观念,需要先建立成本节约思想,在工作中主动节约成本,充分认识到生产销售成本的可控性。在成本管理控制方面,积极动员所有职工参与其中,形成成本节约的好习惯。关于这一点,国外发达国家体现了一定的优势,尤其是欧美企业中的作业成本、成本企划,尽管企业中的成本企业方案相对较为复杂,但是却在实践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企业丰富且先进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职工专业素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在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使用电算化专业技术,以此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处理效率,在企业中获得认可[5]。由此可见,企业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的重要意义,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够提高竞争观念,树立成本节约意识以及管理观念,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生产、管理、销售环节的成本,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5创建成本控制氛围。企业成本控制的实现,与成本控制氛围有直接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1)企业领导者要对企业成本费用预算进行重视,加快建立一个以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为核心的机制,为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控制条件。(2)组织成本控制部门。明确与管理职能、报告关系相关的工作,将责任与职权合理地分配给每一个人,各个组织单位要有明确的内部责任权限。(3)发挥审计的积极作用。聘用专业的职工负责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管理,并且加大审计部门建设力度,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并且逐渐实现制度化发展,将企业内部、外部审计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对控制环境的合理控制。2.6体现预算管理有效性。企业资金预算的编制,需要保证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且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节省资金成本。这就需要相关人员清晰地列举出收入项目与支出项目,在企业中践行收支两条线。在资金支出方面,可以利用及时分析资金预算的方式保证正确性,对资金使用进行控制,避免出现资金滥用的现象,以此对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3成本会计发展趋势

出于对当下企业成本会计现状可以预估今后成本会计发展趋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1)成本会计技术会持续更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全面实现会计信息化。企业内会搭建局域网,以此实现报告的实时上传。(2)成本会计应用领域会持续扩展,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企业成本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以往成本会计系统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成本会计系统无法准确观察产品生产环节生成成本,产品真实的成本信息掌握不扎实。(2)无法为企业经营决策人员提供全面成本信息,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相关性不足,使其掌握的成本数据和实际经营活动成本信息无法衔接。如果这一问题无法解决,便会直接导致企业成本管理相关数据丢失相关性。(3)无法在传统产品成本内获取生产环节准确信息。在中间环节中出现材料浪费现象,时间不充足,操作排产合理性、废品率无法得到保证,以上种种都无法有效实现。(4)在企业成本管理中无法有效应用成本信息。(5)无法准确体现成本信息质量。(6)相关活动模糊,数据处理系统计算的成本不准确[6]。针对企业成本会计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战略成本管理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当前企业成本会计需要按照全新的经营环境进行变革,借鉴现代化管理观念与方法,实现企业成本管理质量的提升。在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下,企业成本会计未来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效益成本法。在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明确成本的范围、额度、具体去向,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明确耗费效益系数,全面控制支出。第二,积极采取经济效益剖析法对立项核算所得效益成本进行明确。第三,对成品生产制造期间形成的消耗,明确企业中可计量直接经济效益关系,进而对不同效益成本、投资成本进行确定。第四,针对企业效益成本的支出方式进行明确。第五,设置专门的账户,实现不同效益成本的统一,根据当前会计制度规定转结支出。(2)整理有效的成本会计手段,并对先进成本会计手段进行创新。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企业成本会计管理新特点与管理策略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企业会计成本是实现其运营的重要环节,只有保证企业会计成本管理质量与工作效率,才能够真正推动企业发展。在进行企业会计成本管理期间,需要积极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以起到提高管理效率与准确性的作用,并且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熊雪梅,彭晓洁.将资源流成本会计引入稀土行业会计核算的思考[j].财会月刊,2017(04).

[2]赵静宇.it视角背景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浅谈[j].现代交际,2017(08).

[3]曾思芳.浅谈战略成本会计在房地产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5(04).

[4]翟旭.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价值链管理上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5(05).

[5]董青霞.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6).

成本会计范文篇10

1.1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相关概念

我国目前对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未有相关规定,我们需要根据会计准则对其的相关规定进行概括总结。我们对企业成本会计准则基本可界定为:在公司运行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准则规定成本的核算、计量、分配和确认工作,从而为企业准算的计算成本、进行核算提供可靠的基础,从而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1.2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构建的必要性

(1)加强管理意识,规范成本核算的需要。在我国企业没有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就使得成本会计的职能没有很好的发挥。与国际惯例相比,在核算成本时往往使用制造成本,对成本没有很好的完全分配,无法反映出成本与产出的具体关系。在制度方面,我国一直没有直接具体的成本核算制度,往往只是根据会计准则、行业规范和税法等进行相关工作。因为没有系统的进行制度上的具体规定,不同企业在业务的处理上往往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往往存在计划经济的色彩。而在目前全球化进程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种成本核算制度往往会使企业缺乏对成本的掌控,从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是为了加强企业的管理能力与企业的成本竞争能力。(2)国家进行监控的需要。在我国幅员辽阔,行业众多的具体情况下,国家往往需要对有关行业进行成本的管理与监控。比如,在国有事业单位的采购、公共事业、bot项目和军事采购以及垄断行业的采购等方面,因为这些领域都事关我国经济命脉与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只有加强了对成本的统一规范与计算,才能有效对其进行监控。通过对成本会计准则的完善,才能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相关行为。(3)现有制度已经阻碍了经济的继续发展。我国现有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企业在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方面的积极改进。与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相比,我国企业在成本分配与核算上往往不够科学、合理。制度因素的落后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也导致了企业内部核算与外部经济的不对称。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已成为企业发展和资源有效分配的必然要求。

2.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框架

在构建我国企业成本会计的基本框架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成本会计的环境、对象以及相关假设,二是在成本核算的目标与原则、成本的计量方法和成本的报告和披露。在我国已有的会计准则与基础上,构建现阶段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我主要想说以下几个方面:

2.1成本会计制度

制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制度是为了规范企业行为,明确企业的经济利益。在企业成本核算这一基本假设的前提下,对具体的企业行为进行规定,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相关性。因此在制定过程中应最大程度上考虑对企业的适配性与相关性,从而制定出可供企业参考的、执行的有效制度。例如在企业内部的核对时,要求企业的会计部门严格按照具体要求来实施,从而确保核算的有效性。在账单的使用范围,要有具体的要求,规范员工的行为。根据各个行业的特点,设计出不同标准的成本会计制度,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统一性。

2.2成本会计目标

企业的成本会计准则目标,也就是企业通过成本计算与控制从而达到的希望或结果。这是成本会计工作的中心内容,在本着合理优化成本的前提下,计划成本开支,进行日常决策,进行成本控制。在我国,会计仍处于变革当中,而且也处在向其他国家学习的过程中。我国的会计制度往往要落后于其他国家,而企业的成本核算规范更为突出,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这个问题就愈发重大。在具体项目中,我国企业往往对成本的掌控力度不够和对项目的管理水平不足,而政府国有事业单位采购,军事采购及bot项目定价往往对成本的真实可靠有着进一步的需求。在制定企业成本会计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我国经济过程中的具体需求,从实践出发,充分发挥成本会计职能,科学标准的制定一致目标。

2.3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中所提供各种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关系着成本会计的根本,这也就要求我们在统计成本信息时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在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时,要对成本核算的方法进行定制。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根据具体的生产组织类型,所产产品以及生产的特点进行不同计算方法的规定,进行多元化组合,分出主要方式和次要方式。比如,根据不同步骤、不同批次、产品类型、生产方法制定的主要方法,以及根据标准、类型、定额制定的次要成本法。

2.4成本的报告与披露

在成本的报告阶段,企业应加强对所呈递报表的审查工作,因为成本的核算往往是个复杂而且严密的过程。成本报表一般包括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报表以及全部产品生产报表两个方面,在编制过程中,企业应加强对成本准确性的要求与上交时间的严格规定,以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不仅是对员工工作质量的要求,也是对公司管理制度的考验。在报表的披露方面,企业要及时进行公开披露,主动向相关监管部门上报成本核算信息。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消除公司隐患,也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这在目前会计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2.5资料的保存

资金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流动性非常强,对资金流动及时记录十分必要。对于企业在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流动要设置明细账户进行记录,要保存完整的原始凭证并严格审核,使产品成本、各种费用等成本项目有原始记录可以查询。这样就可以做到准确、完整核算成本,方便以后账目的查询。要对不同产品的相关原料、半成品、成品等的出库、退库、转移、报废等进行定时盘点,保证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原始记录准确、完整、明晰。这样就能够清楚审查成本的原始资料。总之,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构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应当进行实际调研,充分分析我国目前企业状况,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成本会计准则。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