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护理范文10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03-27 19:41:09

疾病护理

疾病护理范文篇1

【关键词】骨科脊柱疾病;规范化疼痛护理;效果

骨科脊柱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需为患者加强护理干预。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规范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疼痛作为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主诉,受到临床重视[1]。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600例骨科脊柱疾病患者,分析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00例骨科脊柱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0例。实验组男352例,女448例;年龄40~93岁,平均年龄(60.5±10.9)岁。对照组男348例,女452例;年龄41~92岁,平均年龄(60.8±10.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严格按照本院常规护理流程执行,为患者采取基础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常规检查及伤口清洗,及时补充蛋白营养,及时调整患者至合理体位等。1.2.2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护士需为患者宣教规范化疼痛知识,指导患者积极参与疼痛管理,护士需在患者入院8h内完成疼痛教育,促使患者初步认知疼痛及疼痛治疗方法等,对患者疼痛进行准确评估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超前镇痛临床意义,评估患者疼痛次数,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在患者入院8h内首次完成疼痛评分,采用wa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进行疼痛评估。每天上午,护士需为患者提供常规疼痛评估,评估3次/d。另外,护士需为疼痛评分>1分患者实施疼痛护理,与患者加强沟通,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及无痛操作、环境干预等。护理期间,护士需采用数字等级对患者疼痛感进行准确评估,给予存在严重心理困扰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找出患者负面情绪诱发原因,制定应对对策,鼓励患者,关心患者,倾听患者主诉,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护士需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日常生活中叮嘱患者禁烟禁酒,叮嘱患者禁食刺激性食物及油炸食物,告知患者需进食清淡食物、多进食蔬菜水果。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情况。①护理满意度[2]:采用本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统计。②术后康复情况:包括切口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及康复锻炼时间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康复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切口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骨科脊柱手术可出现疼痛,由于患者存在个体性差异,疼痛程度不同,因此,临床上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中提出了规范化疼痛护理,可促使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睡眠时间增加,护理期间,护士需为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护士可通过实际临床操作、创新来提升患者疼痛管理效果[3,4]。分析发现,骨科脊柱疾病患者因为呼吸方法不正确,可出现疼痛,护士需为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指导,促使患者腹式呼吸水平提高,对患者肋间肌肉及腹间肌肉可起到有效锻炼作用,促使患者身体耐受力明显提升[5]。另外,疼痛可导致患者不适感及不良情绪明显加重,护士需要重点关注患者情绪管理,及时发现导致疼痛原因,为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促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6]。相关文献报道,规范化疼痛护理期间,护士需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脊柱损伤原因、治疗办法及护理要点等,促使患者正确认知疾病,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干预[7]。护士需在护理全程加强护患沟通,安抚患者,定期安排成功案例与住院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促使患者建立治疗疾病信心[8]。由于患者术后长期无法正常运动及生活,护士需关心患者,为患者提供早期锻炼辅助,对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方案进行合理设计,根据患者脊柱状态对体位进行合理调整,促进患者预后明显改善[9]。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切口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术后康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中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及术后康复情况、延长睡眠时间、增加康复锻炼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兰,朱莲芳,黄华萍,等.规范化疼痛护理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6):2203-2206.

[2]杨静.规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患者的作用分析.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4):205-206.

[3]张颖,杜姗菱,王云.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研究.重庆医学,2017,46(24):3451-3453.

[4]梁翠萍.规范化疼痛护理措施应用于骨科脊柱患者的效果.今日健康,2016,15(12):186.

[5]宋嘉琳,朱凤祥,程玲燕,等.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应用于骨科脊柱手术中的效果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1):179-180.

[6]翟义.规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32):140-141.

[7]邹霞,陆秀珍.规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病人的作用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10):117-118.

[8]谭春娣.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模式在骨科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医疗前沿,2013(7):106.

疾病护理范文篇2

从传统工作的角度来说,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医生开出的医嘱。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今天,除了要执行医嘱之外,护士还应多了解自己所管辖患者的生活、性格特点,把自己除了是护士还是晚辈的角色体现出来,与患者的和谐沟通有利于向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宣传,指导疾病治疗,同时也有利于工作得到配合并顺利开展。首先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是顽皮型还是抑郁型,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而不是给患者冷冰冰的感觉;应给患者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某些媒体宣传的“魔鬼”恐惧感。其次,了解患者的衣、食、住、行习惯,针对病情有目的地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恶化的几率。在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救患者就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在天气转冷或者日夜温差大的时候不注意保暖,容易引发严重心力衰竭,因而,对那些自以为身体还可以的、比较倔强的老年人就要注意劝说的方式,但最终目的是要其注意穿衣保暖。最后,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被发现存在害怕孤独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忙,老人又不好意思开口,此时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2护理重点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医生强调最多的是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其中,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这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心血管内科护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2.1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指连续48h未排便,且有自觉症状。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且严重的便秘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并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老人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率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便秘原因如下:①brant[1]研究发现,在不运动的老年人中,左半结肠和直肠内可见到粪便积聚现象。另外,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大脑产生抑制,使胃、结肠反射减弱。②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机体虚弱,无力排便均可致便秘发生。③老年人多因牙齿松动、脱落,喜食软烂之食,纤维素摄入减少产生便秘。④老年人味蕾数目减少,喜食肥甘、厚腻之物,加重便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建议不要过于依赖排便药物解决问题,以免增加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而应从生活习惯方面纠正,如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做到劳逸结合,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2.2失眠的护理

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难入睡或是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失眠原因还包括心血管疾病本身的特点,心血管病易反复发作,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不稳。由于夜间平卧后,皮下水肿液的吸收,膈肌上抬,使患者产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了睡眠。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包括保证病房的安静、睡前开小灯,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

2.3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情绪易激动,甚至绝望,从而导致病情恶化[2]。刘海英[3]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干扰有:①忧虑心理;②绝望心理;③猜疑心理;④抵抗心理;⑤应激心理。相关研究显示,当这些不良心理出现的时候,末梢神经刺激组织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儿茶酚胺与皮质类固醇结合,动员脂肪,从而增加了血中脂质。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情况及原因,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他们沟通,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护理工作中,在心血管内科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brantlj.gastrointestinaldisorderoftheeiderly-cd1[m].newyork:ravepress,1984:264.

疾病护理范文篇3

1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与护理

在原有基础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近10年来纤维内镜技术已成为诊断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手段。护理上术前应给予病人安慰,插管前10min肌注安定10mg,皮下注射阿托品1mg,对大出血者可先行气囊压迫6~8h等。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注意生命体征、粪便颜色,了解有无胸痛、呼吸困难等。溃疡病合并出血者,术后按溃疡病饮食要求进食;食管静脉注射硬化剂治疗后6h无出血者可进冷流质食,2天后逐渐增加流质浓度,在8~10天过渡到软食。

放射介入止血治疗是在影像学方法引导下经插管向局部病变血管注入止血药物(灌注法)或栓塞物质(栓塞法),而达到止血的治疗方法。护士应做好病人的术前护理,如备皮、碘试敏、心理护理等,备好急救药品器材。术后患者应绝对卧床24h,穿刺点以砂袋压迫,穿刺的肢体伸平,24h内病人咳嗽、大小便、呕吐时需用手按压穿刺点,若出现出血,应立即用大拇指在穿刺点上方1cm处用力压迫;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情况及穿刺侧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对短期留管给药病人,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持导管通畅。[1,2]

2肝硬化的护理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是近年治疗肝硬化的新技术。1989年德国学者richter[3]首先报道了3例临床应用结果。我国于1993年初将此技术应用于临床。[4]tipss术前护理除进行备皮、试敏、心理护理等准备外,还要给病人准备单人病房,对室内物品及空气进行彻底消毒。tipss术后近期主要的并发症是肝功能暂时性减退、腹腔及体内出血、感染及内支架移位或阻塞等。因此,术后病人宜绝对卧床休息24h,48h内限制活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水电解质平衡,记录24h出入量;保持大便通畅。[5,6]

3原发性肝癌的护理

原发性肝癌除手术、化疗外,放射介入治疗显示了传统治疗方法不能获得的疗效。目前主要方法是:肝、脾动脉栓塞(ohae)加门静脉灌注化疗。护理除“放射介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提及的外,还要注意术后持续低流量吸氧48~72h,以缓解ohae阻断血液供应而造成的肝细胞缺氧,[7],同时要严密观察和处理不良反应。据报道[1]:肝、脾动脉栓塞病人,术后腹痛、发热、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00%、82%、73%,多发生在手术当日至术后3日。为减少病人痛苦,可预防性用药,对发热病人不宜用酒精擦浴,以防皮下出血。长期置泵化疗病人,药泵内注药时要严格掌握穿刺深度,防止药物外溢到周围组织,引起局部坏死。[7,8]

4胆胰疾病的内镜介入治疗及护理

1968年cure首次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获得成功以后,在ercp基础上相继开展了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鼻胆引流术(endb)等,使胆胰疾病的诊治发生了重大变化。[9]ercp的护理要点:术日晨禁食、禁水。术后2~3天进低脂或无脂半流食(术后2h方可进食),并密切观察体温、腹痛、黄疸情况。术后2h和第2天各查血、尿淀粉酶一次。est的护理要点:术前注意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及感染。手术当日禁食、禁水,予以补液,次日无腹部异常可进流质。结石病人术后3~10天收集粪便清洗寻找结石。余同ercp的护理要点。enbd的护理要点:术后注意口鼻腔的护理,注意引流性质,记录引流量,更换引流袋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其他同ercp的护理要点。

5肝、肠移植及多器官移植的护理

1963年starzl研究组首次在临床成功地作了正位肝移植术。[10]1994年1月我国成功的施行了亚州地区首例异位部分肝移植术。[11]肝移植及多器官移植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对人体其它系统包括循环、呼吸、泌尿、血液等干扰大,术后应安置在重症加强医疗病房,全面监护,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措施,为避免肝脏移位,术后1周内半卧位时,上身抬高不宜超过45度,术后2周左右才允许下床活动。[12]小肠移植是短肠综合征的理想疗法。由于排斥及感染等使之成为大器官移植中最困难的一种。目前仅有少数国家

开展此项手术。[13]1994年3月我国成功地施行首例异体全小肠移植术。[14]周密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排斥反应的观察和处理、感染的防治、合理的营养管理是小肠移植手术护理成功的经验。[15]

6消化系统疾病的全胃肠外营养及护理

全胃肠外营养(tpn)是指通过中心静脉置管给予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tpn最主要且与护理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就是感染。tpn的护理要点有[16,17]:①营养液配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最好在有层流装置的超净工作台上进行。②营养液应在24h内均匀滴入,输液管道每日更换一次。③插管周围皮肤及外露的插管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一次,并更换无菌敷料。④监护项目应包括:体重、出入量、生命体征、代谢状态(包括各项实验检查)。

7肝穿刺术患者的护理

指应用超声、ct或x线定位和引导,对病灶(脓肿或肿瘤)进行穿刺或置入导管,以便引流或注射药物,达到治疗目的。术前要训练病人掌握屏气法,以免在穿刺时由于呼吸不当划破肝脏引起内出血。术后要注意休息、限制活动,观察生命体征和局部情况。肝内注射药物者应在局部置砂袋加压后上腹带24h;肝脓肿引流应保持管道固定、通畅,并注意引流物的量及性质。[18,19]

8内镜下激光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护理

配合内镜应用于胃肠道疾病治疗的激光主要是掺钆钕石榴石(nd:yag)激光及氩激光。内镜下激光治疗术前按内镜检查要求进行准备,术后应卧床休息、禁食4h以上,尔后进流质饮食;注意观察有无腹痛、出血征兆及腹膜刺激征等。[19,20]

小结: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变化,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纤维内镜、放射介入、器官移植等新技术、新业务在消化科疾病的诊治中将起更大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学好专科知识及新技术、新业务的理论与操作的同时,还应掌握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有预见性地观察和护理,预防或及早处理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曹光梅,胡玉华.肝、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5,11(8):30.

[2]黄文秀,游箭,江正辉.肝动脉药物灌注栓塞治疗肝癌的疗效与护理观察.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5,17(1):81.

[3]richtergm,noeldgeg,palmazjc,etal.thetransjugulari-intrahepaticportorsystemicstent-shunt(tipss):resultofapilotstudy.cardiovascinterventradial,1990,12:200.

[4]张金山,王茂强,杨立,等.经颈静脉途经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学影像杂志,1994,2(1):12.

[5]王桂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内支架分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护理学杂志.1995,10(1):11.

[6]王茂强,张金山,高育.经颈静脉途经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中华消化杂志,1994,14(4):233.

[7]刘书哲,吴韫华,魏秀兰.肝动脉栓塞加门静脉置泵治疗肝癌的注药方法和护理要点,河南肿瘤学杂志,1996,9(1):66.

[8]杨贻清.经全埋式泵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的护理.山西护理杂志.1995,9(1):24.

[9]孟详中编著.内镜术与胃肠疾病.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57.

[10]hockerstedk.livertransplantationtoday.scandjgastroenterol,1990,25:1.

[11]韩明,吕新生,王志明,等.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术1例报告.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994,3(6):345.

[12]黄美清.同种原位肝移植术的监护.中华护理杂志,1996,3(3):140.

[13]inghamc,larkc.recentprogressinintestinaltransplantation.archdischild,1992,67:976.

[14]李宁,黎介寿,李幼生,等.首例临床异体全小肠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4,15(3):112.

[15]徐薇,王玲.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6,31(3):134.

[16]贾雨虹.全胃肠外营养导管感染并发症及其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5;14(6):248.

[17]王晓玲.完全胃肠外营养的输液监护.实用护理杂志.1996;12(4):18.

[18]李风华,岳灿.b超引导下经皮肝癌无水酒精注射术操作及护理体会.实用护理杂志1995;11(11):24.

疾病护理范文篇4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42~84岁,平均65.5岁。临床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1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糖尿病性末梢动脉闭塞2例。

2治疗方法

2.1治疗药物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10ug/支,保存条件0~5℃。

2.2用法将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10ug溶解在1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用药14天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

3.1观察指标

3.1.1间歇性跛行的行走距离,每增减100米为一级。

3.1.2静息痛,分无痛、较痛、很痛、难忍疼痛四级。

3.1.3溃疡面积以长径*短径为测量标准。

3.1.4皮肤感觉按无痛、麻木、麻痹三级。

3.1.5踝/肱指数通过多普勒测得的踝动脉和肱动脉的血流量比值。

4最终疗效评价标准

4.1各观察指标的疗效评定标准(见下表)

表各观察指标的疗效评定标准

4.2最终疗效评价标准

4.2.1显效五项观察指标中至少一项达ⅳ级,其他都不低于ⅲ级。

4.2.2有效五项观察指标中至少一项ⅲ级,其他都不低于ⅱ级。

4.2.3无效五项观察指标至少有一项达到ⅱ级,其他都不低于ⅰ级。

4.2.4恶化五项观察指标中有一项达到ⅰ级。

5治疗结果

5.1结果显效3例(占16.7%),有效12例(占66.7%),无效3例(占16.7%),本组总有效15例(占83%)。

5.2副反应全组未观察到严重静脉炎、头痛等副反应。在注射过程中,有8例主诉注射部位有疼痛感,其中3例于注射后出现血管段微红、轻压痛,分别于注射后2、3、5小时后体症消失。

6护理

6.1使用本药的护理

6.1.1本药为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故应冷藏保存,但应避免冷冻,宜注意冰箱中的温度和放置位置。

6.1.2报道本品偶见过敏性休克,首次注射前应测量病人的血压,同时准备抢救药品,注射液静脉注射时应缓慢,随时询问病人主诉感觉,发现不适和异常,应立即停用,进行观察和处理。

6.1.3由于本制剂对血管内壁有一过性刺激,有时会出现注射部位血管疼痛发红、硬块、瘙痒等症状,故注射后应用生理盐水滴注,以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

6.1.4本制剂注射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尤其是血管增容剂(右旋糖酐、明胶制剂等)混合,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

6.2观察项目的护理

6.2.1皮肤溃疡面的观察本组采用照相对比测量,故原则上将最大的、最容易拍摄的溃疡作为观察病灶。每日进行创面护理,以免继发感染,影响疗效结果观察。

6.2.2病情观察和护理使用本制剂曾有过加重心、肺水肿,使眼压增高、胃肠道出血、口腔炎等症状,故应加强对心肺功能、消化系统等方面的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副反应症状。

6.2.3加强血栓方面的护理定期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聚集情况、血脂、血糖、肝功能和尿糖、大便隐血等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判断与本药是否有关。

6.2.4某些药物的使用影响药效故在护理上应积极配合医师,防止使用对血液凝固织容系统、血小板功能影响的药物以及血管扩张药、对微循环有影响的药物,前者如噻氯吡啶、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潘生丁、华法令、肝素、尿激酶等。后者如已酮可可碱、激素、氯贝特、吡醇氨酯、硝酸脂、烟酸类、细胞色素c、右旋糖酐类等。

6.3心理护理

6.3.1用药前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本药为一种新型的血管扩张剂,除疗效外,尚存在一定的药物副反应,故在使用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听取医师对药物的介绍,掌握使用特点和有关知识。本药品作为对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四肢溃疡及微小血管循环障碍导致的四肢静息痛治疗药物,应向病人及家属作较详细的介绍,说明某些病例用药后无效的可能,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解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使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中接受治疗。

6.3.2治疗过程中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对不同病人对新药治疗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诱导,大部分病人往往看好新药,而忽视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部分病人有时对新药作为试验对象而存有疑虑,对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一切细小现象均疑及与使用新药有关,故主诉甚多。我们应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细致了解病人的心态,然后给予启发和解释,以区别是否属药物反应,必要时与专题负责医师联系。

6.3.3疗程结束后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为进一步提高对慢性闭塞性疾病的治疗质量,治疗结束后对显效病例的鼓励,对有效病例嘱咐保健事宜,以进一步巩固疗效,对无效病例的心理安慰,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7讨论

随着血管外科的发展,下肢动脉缺血症不断地被医务人员研究和解剖,文献报道目前疾病在我国以每年60万的数字在递增,其中有5%~6%的人被迫截肢。由于目前盛行的内膜剥脱术和旁路转流术远期疗效尚不满意,因此,血管扩张剂、血小板凝集抑制剂、微循环改善剂等药物不断被开发应用,其中前列地而近期被探索试用。可是静脉应用该药经一次肺循环约80%~90%失活,推广动脉用药方法,技术要求高,不易推广。目前有静脉一次性给药的方法,但剂量增加了4~8倍,伴之血管红痛、全身发热、腹泻、肝功能损害副反应骤然增加,且药物选择性差,即只扩张正常血管而缺血组织血管不扩张。

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将药物包裹在脂微球中,采用0.2um的脂肪微粒,既具有了靶向作用(在病变末梢血管部位集中释放),又防止了肺代谢的失活,注射用量可大为减少,缓解了静脉注射的副作用。本组18例,有效率达83%,而无一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而减轻静息痛则更为明显,缩短了间歇性跛行距离,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在治疗过程中,准确的授药技术,做好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各项指标的观察护理,对保证顺利完成治疗和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疾病护理范文篇5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42~84岁,平均65.5岁。临床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1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例,糖尿病性末梢动脉闭塞2例。

2治疗方法

2.1治疗药物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10ug/支,保存条件0~5℃。

2.2用法将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10ug溶解在1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用药14天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

3.1观察指标

3.1.1间歇性跛行的行走距离,每增减100米为一级。

3.1.2静息痛,分无痛、较痛、很痛、难忍疼痛四级。

3.1.3溃疡面积以长径*短径为测量标准。

3.1.4皮肤感觉按无痛、麻木、麻痹三级。

3.1.5踝/肱指数通过多普勒测得的踝动脉和肱动脉的血流量比值。

4最终疗效评价标准

4.1各观察指标的疗效评定标准(见下表)

表各观察指标的疗效评定标准

4.2最终疗效评价标准

4.2.1显效五项观察指标中至少一项达ⅳ级,其他都不低于ⅲ级。

4.2.2有效五项观察指标中至少一项ⅲ级,其他都不低于ⅱ级。

4.2.3无效五项观察指标至少有一项达到ⅱ级,其他都不低于ⅰ级。

4.2.4恶化五项观察指标中有一项达到ⅰ级。

5治疗结果

5.1结果显效3例(占16.7%),有效12例(占66.7%),无效3例(占16.7%),本组总有效15例(占83%)。

5.2副反应全组未观察到严重静脉炎、头痛等副反应。在注射过程中,有8例主诉注射部位有疼痛感,其中3例于注射后出现血管段微红、轻压痛,分别于注射后2、3、5小时后体症消失。

6护理

6.1使用本药的护理

6.1.1本药为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故应冷藏保存,但应避免冷冻,宜注意冰箱中的温度和放置位置。

6.1.2报道本品偶见过敏性休克,首次注射前应测量病人的血压,同时准备抢救药品,注射液静脉注射时应缓慢,随时询问病人主诉感觉,发现不适和异常,应立即停用,进行观察和处理。

6.1.3由于本制剂对血管内壁有一过性刺激,有时会出现注射部位血管疼痛发红、硬块、瘙痒等症状,故注射后应用生理盐水滴注,以减轻对血管壁的刺激。

6.1.4本制剂注射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尤其是血管增容剂(右旋糖酐、明胶制剂等)混合,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

6.2观察项目的护理

6.2.1皮肤溃疡面的观察本组采用照相对比测量,故原则上将最大的、最容易拍摄的溃疡作为观察病灶。每日进行创面护理,以免继发感染,影响疗效结果观察。

6.2.2病情观察和护理使用本制剂曾有过加重心、肺水肿,使眼压增高、胃肠道出血、口腔炎等症状,故应加强对心肺功能、消化系统等方面的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副反应症状。

6.2.3加强血栓方面的护理定期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聚集情况、血脂、血糖、肝功能和尿糖、大便隐血等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判断与本药是否有关。

6.2.4某些药物的使用影响药效故在护理上应积极配合医师,防止使用对血液凝固织容系统、血小板功能影响的药物以及血管扩张药、对微循环有影响的药物,前者如噻氯吡啶、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潘生丁、华法令、肝素、尿激酶等。后者如已酮可可碱、激素、氯贝特、吡醇氨酯、硝酸脂、烟酸类、细胞色素c、右旋糖酐类等。

6.3心理护理

6.3.1用药前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本药为一种新型的血管扩张剂,除疗效外,尚存在一定的药物副反应,故在使用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听取医师对药物的介绍,掌握使用特点和有关知识。本药品作为对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四肢溃疡及微小血管循环障碍导致的四肢静息痛治疗药物,应向病人及家属作较详细的介绍,说明某些病例用药后无效的可能,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解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使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中接受治疗。

6.3.2治疗过程中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对不同病人对新药治疗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诱导,大部分病人往往看好新药,而忽视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部分病人有时对新药作为试验对象而存有疑虑,对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一切细小现象均疑及与使用新药有关,故主诉甚多。我们应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细致了解病人的心态,然后给予启发和解释,以区别是否属药物反应,必要时与专题负责医师联系。

6.3.3疗程结束后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为进一步提高对慢性闭塞性疾病的治疗质量,治疗结束后对显效病例的鼓励,对有效病例嘱咐保健事宜,以进一步巩固疗效,对无效病例的心理安慰,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7讨论

随着血管外科的发展,下肢动脉缺血症不断地被医务人员研究和解剖,文献报道目前疾病在我国以每年60万的数字在递增,其中有5%~6%的人被迫截肢。由于目前盛行的内膜剥脱术和旁路转流术远期疗效尚不满意,因此,血管扩张剂、血小板凝集抑制剂、微循环改善剂等药物不断被开发应用,其中前列地而近期被探索试用。可是静脉应用该药经一次肺循环约80%~90%失活,推广动脉用药方法,技术要求高,不易推广。目前有静脉一次性给药的方法,但剂量增加了4~8倍,伴之血管红痛、全身发热、腹泻、肝功能损害副反应骤然增加,且药物选择性差,即只扩张正常血管而缺血组织血管不扩张。

前列地而脂微球载体制剂将药物包裹在脂微球中,采用0.2um的脂肪微粒,既具有了靶向作用(在病变末梢血管部位集中释放),又防止了肺代谢的失活,注射用量可大为减少,缓解了静脉注射的副作用。本组18例,有效率达83%,而无一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而减轻静息痛则更为明显,缩短了间歇性跛行距离,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在治疗过程中,准确的授药技术,做好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各项指标的观察护理,对保证顺利完成治疗和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疾病护理范文篇6

关键词:疾病相关诊断分组;护理成本;综述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groups,drgs)是指依据疾病诊断、病人主要诊疗方式、年龄、合并症、并发症、疾病严重程度和疾病转归等因素,将病人分入不同诊断组进行管理的疾病诊治分类体系[1-2]。1983年在医疗改革背景下,美国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首次将其作为医疗尊龙凯时最新的支付方式投入使用。drgs预付制模式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支出、规范诊疗行为、提升病人就医体验、激励医院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凸显出一定的优势,随后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并成为目前国际上各医院最主要的医疗尊龙凯时最新的支付方式之一[3]。除此之外,国外在drgs支付模式对护理的影响方面也做了一些研究,主要包括护理质量[4]、护理成本[5]和护士职业发展[4]、护理工作量测量等方面。国内研究也表明drgs可以作为医疗服务质量、工作效率、运营成本、绩效等方面的评价指标[6-8]。近年的1篇meta分析显示drgs支付模式能明显改善病人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有助于全面、有效地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同时利于激励医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医疗保险部门管理难度和医疗支出,有利于形成医疗资源支出标准化模式,从而节省医疗成本[9]。

1drgs制定的原则与方法

drgs的本质是一种病人分类系统,其疾病分类体系的制定需遵循4个基本原则[10]。第一,临床特征相似原则:首先根据病人疾病严重程度、主要治疗方法将病例相似的分在一起;第二,医疗资源消耗相似原则:在病人临床特征相似的基础上,将依据病人医疗资源消耗相似性再细分病例;第三,临床经验与病例数据匹配原则:将临床咨询获得的分组结果与病人出院病例数据进行校验;第四,分组数目的可管理性:即分组组数适中,原则上要求既能在使用上被服务提供方接受又能兼顾卫生系统改革和组织结构的改变。根据上述原则,依据住院病案尊龙凯时最新地址首页中的主要诊断、次要诊断、并发症等数据进行分组,分组设计为4级分类。第一级为主要诊断类别(mdc),根据病人的主要诊断将病例分到一类疾病系统;第二级为诊疗方式,根据病人的主要诊疗方式分入到某类诊疗方式下;第三级为基本组,根据病例接受的主要诊断和主要治疗方式,病例被分入唯一的基本组;第四级为细分组,根据病人的年龄、住院天数、其他医疗资源消耗信息等情况进一步将病例分到最终的细分组,即drg组。

2drgs与护理成本的研究

2.1护理成本的相关概念

护理成本是临床医疗服务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那部分护理资源,即护理服务过程中消耗的活劳动(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消耗)和物化劳动(物质资料的消耗)的价值货币表现[11]。

2.2护理成本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国外护理专家提出进行护理成本核算可有效减少护理管理费用,且促使病人护理单元从非成本效益中心向成本效益盈利中心转变[12-13]。1983年,美国护理学会(a-mericannursingassociation,ana)进行的全美医疗机构普查数据显示:美国近93%的医院正尝试以病人个体或病人小组的形式对护理成本单独进行核算。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美国政府积极推广诊断相关组预付费系统(prospectivepaymentsystembasedondiagnosisrelatedgroups,pps.drgs)在医疗机构的应用,加速了护理成本分离运动(movementtowardseparatingoutnursingcosts),促使国外护理成本研究的进展。随着时展,国外护理成本研究与临床护理进展结合更为紧密,护理管理者对护理成本管理态度更加积极,建议在高校学习及岗前培训阶段增加护理成本控制的教育内容,将护理成本控制纳入新的护理管理模式。这种将护理服务成本从临床医疗服务成本中分离出来的研究趋势,促进了美国护理经济学的发展,创新护理管理模式[14]。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国内学者开始探索降低医疗卫生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途径。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在医院成本管理、单病种成本核算等方面,缺乏对经济成本的研究,护理人员对“护理成本”“护理成本核算”概念认识不足。直至1997年,王日春等[15]才首次阐述了医院进行护理成本核算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指明了医院护理成本核算的发展趋势。国内的护理成本研究逐渐开展起来。尽管如此,对比国外护理经济学在成本核算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国内相关领域还存在着较大的提高空间。因此,护理研究人员应在研究与调研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护理服务成本测算办法”,形成统一、全面的护理服务成本核算体系,对护理服务成本进行定义、分类,细化研究护理服务间接成本的分摊办法,形成反映护理服务劳动特性的护理服务成本核算方法体系。护理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应该结合护理服务本身的特点,如何构建规范的护理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仍需我们继续探索,以下将具体阐述drgs与护理人力以及护理服务项目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

2.3drgs与护理人力资源成本的关系

护理人力资源成本是指护理人员在完成护理服务项目过程中所消耗的脑力与体力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16],占护理成本的比例最高,因而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护理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护理工作量测算为基础的护理人力成本核算方法至今还在国外医院、护理院和社区家庭护理等领域广泛使用[17]。虽然这些工作从时间上容易核算,但从质量、效果上把握比较难,很难评价护理服务收费的合理性,不容易核算,而且各医院的护理服务项目的界定不确定,不统一,不规范,影响了项目核算成本的准确性、可比性;科学、完整、规范的护理成本核算方法体系尚未形成;控制人力成本最重要的是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减少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在保证护士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人力成本。基于以上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drgs和成本控制的核心理念一致,因此在drgs的基础上对护理人力资源也做了一些研究:芬兰医科大学对drgs应用与护理时间成本之间做了一项研究[18],研究结果表明drgs模式下的医院运营减少了病人的住院费用和天数,但是护理小时数和病人的住院天数呈负相关,每增加1h的护理时数可以减少病人住院天数的0.485d。也就是说增加护理时间可以减少病人的住院天数,但是势必会增加护士的工作量或者是增加护士的人力资源成本,无形中会要求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投入,这与drgs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相违背。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报道护理的收费方式是按照病床为单位的护理费用日付式结算,这种付费方式已经在美国延续了几十年[19]。有研究者指出该付费方式并不能完全体现病人的工作量,固定的收费和病人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带来不可预估的护理工作量不成正比,针对这种问题有些研究者也试图找到drgs和护理人力资源之间合理的补偿机制[20-24]。所以,如何找到医院投入与运营效益之间的平衡点,投入最小的人力资源同时达到最大效益是我们运营重点要研究的。有学者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和drgs中的一项指标病人病例组合指数(cmi)做了相关性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科室的cmi值体现了护士不同的护理工作量,cmi值高的科室护理工作量大,cmi值低的科室工作量较少,但科室人员结构和护士人数并没有体现出差异性,说明医院在科室人力资源方面可能有过度和浪费配置的现象,需要用客观指标进一步验证[25]。这项研究也体现了drgs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4drgs与物资成本核算法的关系

目前我国对护理物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3种,即项目成本核算法、病种成本核算法和等级成本核算法[26]。国外有学者对护理服务项目成本进行了分类和测算,共计433项六大类[27]。但护理服务成本核算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把所有项目反复叠加,对于护理管理者来说不够便捷,也没有对成本管控起到前瞻性的预见。成本核算中的病种成本核算与drgs具有一致性,将成本按照病人的疾病种类进行划分,这样既避免了每位病人入院后的单个项目的反复叠加,也同时和医疗评价的原则指标趋于一致,有利于医院整体的成本管控。国外对护理成本的研究起于20世纪50年代,近年各国在各领域的研究已独具特色,护理成本核算内容不再是单一发展。综合性研究我国成本核算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步,起初是探索医疗卫生服务成本核算的相关方法,随后就住院床位、门急诊服务以及化验、检查等特殊检查项目进行了成本核算,并开展了按病种付费的相关研究。2006年drgs在北京地区的几家医院应运而生,之所以drgs能在管理领域被广泛应用,一方面是因为drgs涵盖所有疾病的类型;另一方面,由于drgs引入了病例组合指数cmi工具,对病例之间的风险进行调整。其内涵不但涉及疾病诊断,同时还把疾病的诊治过程(诊断和治疗的操作)以及病人的个体特征考虑在内[38]。利用drgs进行护理服务成本评价,不仅可以将护理与医疗的质量控制相关联,同时也通过drgs的权重可以反映不同类型的病例特征,为护理成本管理的指标制定提供客观的依据,有针对性地应对评估过程中的过程变量,提升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同时需要对客观指标进行评价,也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目前,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在全国已陆续开展,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也是走向科学管理的必经之路。

3展望

疾病护理范文篇7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科护理;护理满意度

与其他科室患者相比,患儿更加特殊,护理人员需要兼顾患儿的实际需求和家属的情绪,同时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在患儿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不安、烦躁等问题,影响护理甚至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于本院儿科治疗的80例患儿,支气管炎、肺炎、急性扁桃体炎,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发热是患儿所患疾病的主要类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4±1.4)岁;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行以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输液治疗阶段,由于部分患儿的年龄过小,需要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方式。护理人员在患儿接受输液治疗前,需与患儿和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以获得患儿和家长的配合,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2]。而且患儿治疗的过程中较容易表现出抵触、反抗等问题,对此护理人员要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安抚患儿的情绪,并积极向家长普及相应的医学知识,通过与家长的配合,稳定患儿情绪,提高患儿的医治依从度。对于部分年龄相对较大的儿童,护理人员要尊重儿童的心理,通过友好的交流了解儿童的内心需求,积极引导儿童在治疗与护理期间的正确行为,减少患儿的不配合行为,从根本上提高患儿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护理人员应科学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解决家长的内心疑虑和问题,并告知家长疾病相关的注意事项,获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3-5]。1.3观察指标。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调查表共包含20项调查内容,每项内容5分,总分100分。其中,>80分即“十分满意”,60~80分即“满意”,<60分即“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 满意。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x2=6.134,p=0.013),见表1。

3讨论

本组研究护理人员会通过积极、友好地交流,深入了解患儿的内心需求,尊重患儿的自尊心,保护患儿隐私,引导患儿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正确行为,帮助患儿良好地排解不良情绪,给予患者正向的精神鼓励,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不必要的护理问题,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度和满意度。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儿科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的应用,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嵋.预见性心理护理在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临床护理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2):242.

[2]王晓娟.心理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6):176-177.

[3]郭固芬.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4):261 264.

[4]何玉琼,骆媚芬,李爱文.浅谈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8,24(08):178-179.

疾病护理范文篇8

从传统工作的角度来说,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医生开出的医嘱。在提倡护理工作人性化的今天,除了要执行医嘱之外,护士还应多了解自己所管辖患者的生活、性格特点,把自己除了是护士还是晚辈的角色体现出来,与患者的和谐沟通有利于向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宣传,指导疾病治疗,同时也有利于工作得到配合并顺利开展。首先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是顽皮型还是抑郁型,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而不是给患者冷冰冰的感觉;应给患者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某些媒体宣传的“魔鬼”恐惧感。其次,了解患者的衣、食、住、行习惯,针对病情有目的地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恶化的几率。在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救患者就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在天气转冷或者日夜温差大的时候不注意保暖,容易引发严重心力衰竭,因而,对那些自以为身体还可以的、比较倔强的老年人就要注意劝说的方式,但最终目的是要其注意穿衣保暖。最后,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被发现存在害怕孤独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忙,老人又不好意思开口,此时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一个专业医疗工作者的身份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2护理重点

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医生强调最多的是患者要有足够的休息,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会极大地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导致更为恶劣的后果,其中,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发生一次这样的情况,对心脏就是一次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凡是会影响患者休息的因素,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视,并尽量避免,这同样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心血管内科护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2.1便秘的护理

便秘是指连续48h未排便,且有自觉症状。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且严重的便秘常伴有头痛、腹胀、厌食,并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老人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绞痛、心率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视。便秘原因如下:①brant[1]研究发现,在不运动的老年人中,左半结肠和直肠内可见到粪便积聚现象。另外,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大脑产生抑制,使胃、结肠反射减弱。②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机体虚弱,无力排便均可致便秘发生。③老年人多因牙齿松动、脱落,喜食软烂之食,纤维素摄入减少产生便秘。④老年人味蕾数目减少,喜食肥甘、厚腻之物,加重便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建议不要过于依赖排便药物解决问题,以免增加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而应从生活习惯方面纠正,如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适当摄取粗糙、多渣的杂粮及油脂类食物,适量饮凉开水、蜂蜜等。做到劳逸结合,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

2.2失眠的护理

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难入睡或是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失眠原因还包括心血管疾病本身的特点,心血管病易反复发作,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不稳。由于夜间平卧后,皮下水肿液的吸收,膈肌上抬,使患者产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了睡眠。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包括保证病房的安静、睡前开小灯,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

2.3心理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情绪易激动,甚至绝望,从而导致病情恶化[2]。刘海英[3]认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干扰有:①忧虑心理;②绝望心理;③猜疑心理;④抵抗心理;⑤应激心理。相关研究显示,当这些不良心理出现的时候,末梢神经刺激组织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儿茶酚胺与皮质类固醇结合,动员脂肪,从而增加了血中脂质。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出现这些不良心理的情况及原因,耐心劝导和抚慰,主动与他们沟通,给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故护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将人性化的思想带到护理工作中,在心血管内科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brantlj.gastrointestinaldisorderoftheeiderly-cd1[m].newyork:ravepress,1984:264.

[2]白耀钧.情绪活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心理护理[j].中国水电医学,2007,6(2):20-21.

[3]刘海英.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7,7(4):72-73.

疾病护理范文篇9

1预防性护理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接诊的160例耳鼻喉疾病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中男性6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4.14±6.02)岁;采用传统的术后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中男性5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3.75±5.78)岁;采用术后预防性护理管理模式。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疾病类型、治疗方法及用药无差异,具有可比性,且患者知情同意。1.2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耳鼻喉疾病的患者;②手术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③填写知情通知书的患者(2)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②临床诊断患有恶性肿瘤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③术后护理中工作配合程度低的患者。1.3预防性护理方法。1.3.1感染因素的统计。医院从患者自身、防护管理和医务人员3个维度分析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统计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4-5]分析。①患者自身因素包括年龄结构(x1)、心理状态(x2)、和疾病认知(x3);②防护管理因素包括管理制度的规范性(x4)、考核制度的规范性(x5)和器材消毒的规范性(x6);③医务人员因素包括职称结构(x7)和诊疗行为的规范性(x8)。运用感染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式,计算术后感染阳性结果发生概率(p)的计算为公式1:p=1 exp[-(β0 β1x1 … β8x8)]1(1)式中p为术后感染阳性结果发生的概率,β1~β8为衡量影响因素危险程度的权重系数,β0为常数项,表示不同变量无差异时患者感染与未感染比例的自然对数。1.3.2预防性护理的实施。医院从患者自身、防护管理和医务人员3个维度实施预防性护理。(1)患者的预防性管理。①根据患者年龄结构,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强度和频次;②针对存在心理焦虑和恐惧的患者,改善沟通交流的方式和疏导次数;③个别存在疾病认知不足的患者,组织开展健康宣教活动[6-7]。(2)防护的预防性管理。完善术后护理中防护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护理管理和考核小组,定期进行护理防护工作的抽查和考核,纳入个人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诊疗器材的消毒管理,严格落实医院器材的无菌管理及使用标准,对检查中不合格器材进行认真登记和处理[8]。(3)医务人员的预防性管理。根据感染因素的分析结果,制定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医务人员的培训内容和周期,组织开展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1.3.3感染控制的反馈根据预防性护理的实施效果,医院以半年为周期动态调整预防性管理的具体内容,以应对医院耳鼻喉患者诊疗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对危险系数权重较高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管理和监控,提高预防性护理在控制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感染中的实践价值[9-10]。1.4观察指标。(1)患者感染率。指耳鼻喉疾病手术后发生感染例数占全部患者例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感染标准依据原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防护失误率。指日常检查和抽查中存在防护措施不当的项目数占检查总项目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防护措施不当包括制度不规范、考核制度不科学、器械消毒不合格及隔离防护不到位等。(3)患者护理满意度。从治疗效果、人文关怀、自身认知和心理状态4个方面,对耳鼻喉疾病术后患者进行出院前调研,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对各项指标满意的项目占所有项目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感染率和防护失误率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患者护理满意度为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预防性护理分析

2.1感染因素分析。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诊疗行为规范性、患者疾病认知、管理制度规范性、患者年龄结构及其他因素,多数感染患者受到复合因素影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数据显示,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权重系数下降明显,术后感染阳性结果发生概率降低,表明观察组的感染因素控制效果良好。2.2感染控制比较。观察组患者感染率和防护失误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6,x2=4.658;p<0.05),见表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65±5.19)%,对照组满意度为(86.05±7.80)%,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2,p<0.05)。

3预防性护理讨论

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护理对疾病的治疗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若发生术后感染,不仅会延长住院治疗周期,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还会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11-12]。因此,科学分析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有效进行术后感染的控制管理,成为耳鼻喉科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内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耳鼻喉疾病术后患者感染管理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患者、防护及医务人员3个维度制定预防性护理管理措施,并通过动态管理模式开展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权重系数下降明显,术后感染阳性结果发生概率降低,表明观察组的感染因素控制效果明显。应用spss22.0软件对两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感染率和防护失误率显著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表明预防性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感染控制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4结语

疾病护理范文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收集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便秘患者62例,所有入选者均经临床、影像学及肺功能检查,完全符合copd诊断标准。按照人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男12例,女19例,年龄67~85岁,平均(65.7±11.8)岁,平均病程(11.23±4.i7)年。研究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65—84岁,平均(64.9±12.4)岁,平均病程(11.62±5.1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肺功能、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与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通便药物及饮食结构调整,通便药物采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溶于125ml温水中,每日2次,饭后30min口服,选择进食如芝麻、香蕉、蜂蜜等润肠通便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同时吸入沙美特50g、氟替卡松500ixg,每日2次。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给予心理护理、腹部按摩和适当运动等综合护理方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开始排便的时间、大便形态恢复正常时间、第二周大便次数、第四周大便次数,以及治疗后stgeorge’s呼吸问卷评分(sgrq)和临床疗效评价等相关指标。sgrq评分包括50个问题,涉及呼吸症状、活动受限及疾病影响3个评价项目。临床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治疗后大便次数及性状均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大便性状或次数恢复其中一项;③好转,治疗后大便性状及次数均未恢复正常,但较治疗前有所改观;④无效,治疗后大便性状或次数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通过显效、有效及好转的病例之和占总病例数的百分比来计算。

1.4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开始排便时间和大便形态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缩短,第二周大便次数和第四周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两组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sgrq评分方面,两组患者的活动受限、呼吸症状、疾病影响及其总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6例,好转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7.42%;研究组显效20例,有效8例,好转2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为96.7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