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范文10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03-14 17:17:06

考试

考试范文篇1

尽管目前,每年的公务员考试申论都会出现一些新题型,感觉无从把握,防不胜防,部分题要求不够明确,不知道从何入手,但是有两大主干题型始终保持稳定,即概括材料题和最后文章写作,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概括材料中我国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四题,结合材料和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这就是申论题型设置规律之一——在变之中始终有不变的东西。在目前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多变、提问方式灵活多样的考试背景下,申论各种题型背后的命题重点与规律在于概述题与文章写作这两大主干题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每年求新、求异、求变,会有若干新题型出现,可以将这种命题规律归纳为,2 x,即:

1、两大主干题型基本稳定(概述题与文章写作题);

2、每年都有可能会有新题型出现,或者同一种题型变更一种灵活的提问方式,而这种题型又不固定,今年考了,明年可能不考,故称之为x题型;

3、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市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题型中的x题型,命题频率较高的为:单独的小对策题、分析原因题。

尽管申论总是有这些灵活多变的x题型出现,但由于任何社会问题在逻辑上都是由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即后果或意义)、原因、对策来构成的,简称社会问题的四大要素,这就决定了,无论这些题如何变化多端,其背后考察的无非还是四个要素,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让你就某个观点谈谈想法,作答时无非紧扣四大要素,这观点具有什么意义,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这一观点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会带来什么不良的影响,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对策)。

所以,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的第二个规律可归纳为:

各种题型背后命题者的考察点、阅卷的踩分点或评分标准、考生的答题切入点和作答思路,始终紧扣四大要素中的某个或全部,即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后果意义、原因、对策。

二、给定材料的规律及其利用上

既然任何申论题型都是围绕着四大要素的,而材料又是申论的基础,那么无论材料无论看上去多么纷杂凌乱,材料背后的规律在于,以不同的方式和线索展现出问题的四大要素,即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即后果或意义)、原因、对策,材料最终是为了体现四个要素而存在的,那么阅读目标也就在于如何从材料中寻找和提炼问题的四大要素。

在对材料的利用方式上,概述题和文章这两大主干题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相映成趣的风格和要求,考察两种不同的能力:

概述题是客观忠实于材料,对材料加以简练的概括,客观中立地概括材料中的问题、相关人士对问题的看法、相关方面或国外政府的正确经验做法等,考的是在公务员的初级阶段作为一个助手,对问题加以客观、全面、简练地整理汇报,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的能力。

而文章则是对材料的合理升华、提炼、转换、扩展,考的是在公务员的高级阶段,作为决策、管理者,他对一个具体社会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宏观决策能力,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该方面的潜能,但文章是站在主观的角度驾驭材料,让材料更好地为我所用,所以在材料利用上,一方面,更加灵活多样,不但可以将材料中提到的政府部门、国外政府的正确经验做法提炼、加工为自己的对策,也可以将材料中指出的相关方面的错误片面做法、相关人士对问题或原因的看法,经过转换改造,形成对策;但另外一方面,文章以及文章中的对策是需要一定思想性、条理性的,可是材料虽然是对策的源泉和基础,但杂乱、琐碎、肤浅、粗糙、委婉而不够直接,需要考生平时对当前社会发展有过反思、分析和总结。比如说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转基因产品,是美国控制粮食的手段之一。比如玉米,原产墨西哥,是当地人的主食,美国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出的转基因玉米大量进入墨西哥,结果是墨西哥农民必须向美国购买转基因玉米种子,而美国则把自己的转基因技术当成受保护的专利。这是要挟以此为生的其他国家农民的专利。”,乍一看,很少有考生能看出是什么意思,只有你平时多关注社会问题,有过思考和关怀,有过分析和总结,知道自主研发能力的欠缺一直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你才能更好看透这个材料,用自己的思想和经验更好地驾驭材料,从而写出既有立足于材料,又高于材料的对策,提高农业生产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完善自主知识产权,避免发达国家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要挟与控制,这样的对策既有针对性,又有开阔的视野和思想的深度。

三、社会问题的把握上

在《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变化》一文中郑老师曾提到,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的社会问题的两种考察方式,第一、社会问题的主题单一、集中、明显;第二、社会问题的主题分散、模糊、问题中纠缠着问题、不易准确把握其宏观主旨。那么如何把握社会问题及其材料中的主旨?

首先,从根本上说依赖于考生的语感、社会经验和知识背景,你是否关注社会问题和政府动态,如,你是否经常阅览《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人民网、新华网等著名媒体关于社会问题的报道,思考和总结在社会转型和经济改革这一宏观背景下,当前的面临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反思,讨论和总结,这就是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社会问题的命题思路——从高处往下看,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避免敏感性和过度专业性,这就构成了考生把握社会问题的宏观思路即当前社会改革与转型面临的、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大类:

一、政府管理、政府职能转变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二、社会公平与社会公益事业、民生问题;

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四、社会道德伦理与精神文明、文化发展创新、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保护;

五、社会风险的应对: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经济危机、社会群体事件及其他社会突发事件等;

六、法律保障:公民权利、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产权清晰(具有敏感性和过度专业性);

七、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那么,以此为宏观理论背景,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涉及的两个具体的问题,粮食生产问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报考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需要写一篇视野开阔、统筹兼顾的文章,那么这两个具体问题就应该放到一个更大的主题之下,这无疑就是,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问题或用党的文件的话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果考生的语感和知识背景不足以准确、有把握地确定材料的主旨,怎么办呢?郑老师总结了以下技巧和规律可供参考:

第一,可看文章本身题干中的要求,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干中描述道,“当前,如何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请你就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写一篇议论文”这就明显、直接地点明了材料主题。

考试范文篇2

尽管目前,每年的公务员考试申论都会出现一些新题型,感觉无从把握,防不胜防,部分题要求不够明确,不知道从何入手,但是有两大主干题型始终保持稳定,即概括材料题和最后文章写作,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概括材料中我国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四题,结合材料和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这就是申论题型设置规律之一——在变之中始终有不变的东西。在目前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多变、提问方式灵活多样的考试背景下,申论各种题型背后的命题重点与规律在于概述题与文章写作这两大主干题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每年求新、求异、求变,会有若干新题型出现,可以将这种命题规律归纳为,2 x,即:

1、两大主干题型基本稳定(概述题与文章写作题);

2、每年都有可能会有新题型出现,或者同一种题型变更一种灵活的提问方式,而这种题型又不固定,今年考了,明年可能不考,故称之为x题型;

3、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市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题型中的x题型,命题频率较高的为:单独的小对策题、分析原因题。

尽管申论总是有这些灵活多变的x题型出现,但由于任何社会问题在逻辑上都是由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即后果或意义)、原因、对策来构成的,简称社会问题的四大要素,这就决定了,无论这些题如何变化多端,其背后考察的无非还是四个要素,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让你就某个观点谈谈想法,作答时无非紧扣四大要素,这观点具有什么意义,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这一观点存在什么问题和不足,会带来什么不良的影响,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对策)。

所以,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的第二个规律可归纳为:

各种题型背后命题者的考察点、阅卷的踩分点或评分标准、考生的答题切入点和作答思路,始终紧扣四大要素中的某个或全部,即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后果意义、原因、对策。

二、给定材料的规律及其利用上

既然任何申论题型都是围绕着四大要素的,而材料又是申论的基础,那么无论材料无论看上去多么纷杂凌乱,材料背后的规律在于,以不同的方式和线索展现出问题的四大要素,即问题(即存在的不足)、影响(即后果或意义)、原因、对策,材料最终是为了体现四个要素而存在的,那么阅读目标也就在于如何从材料中寻找和提炼问题的四大要素。

在对材料的利用方式上,概述题和文章这两大主干题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相映成趣的风格和要求,考察两种不同的能力:

概述题是客观忠实于材料,对材料加以简练的概括,客观中立地概括材料中的问题、相关人士对问题的看法、相关方面或国外政府的正确经验做法等,考的是在公务员的初级阶段作为一个助手,对问题加以客观、全面、简练地整理汇报,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的能力。

而文章则是对材料的合理升华、提炼、转换、扩展,考的是在公务员的高级阶段,作为决策、管理者,他对一个具体社会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宏观决策能力,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该方面的潜能,但文章是站在主观的角度驾驭材料,让材料更好地为我所用,所以在材料利用上,一方面,更加灵活多样,不但可以将材料中提到的政府部门、国外政府的正确经验做法提炼、加工为自己的对策,也可以将材料中指出的相关方面的错误片面做法、相关人士对问题或原因的看法,经过转换改造,形成对策;但另外一方面,文章以及文章中的对策是需要一定思想性、条理性的,可是材料虽然是对策的源泉和基础,但杂乱、琐碎、肤浅、粗糙、委婉而不够直接,需要考生平时对当前社会发展有过反思、分析和总结。比如说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转基因产品,是美国控制粮食的手段之一。比如玉米,原产墨西哥,是当地人的主食,美国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出的转基因玉米大量进入墨西哥,结果是墨西哥农民必须向美国购买转基因玉米种子,而美国则把自己的转基因技术当成受保护的专利。这是要挟以此为生的其他国家农民的专利。”,乍一看,很少有考生能看出是什么意思,只有你平时多关注社会问题,有过思考和关怀,有过分析和总结,知道自主研发能力的欠缺一直是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你才能更好看透这个材料,用自己的思想和经验更好地驾驭材料,从而写出既有立足于材料,又高于材料的对策,提高农业生产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完善自主知识产权,避免发达国家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要挟与控制,这样的对策既有针对性,又有开阔的视野和思想的深度。

三、社会问题的把握上

在《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变化》一文中郑老师曾提到,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的社会问题的两种考察方式,第一、社会问题的主题单一、集中、明显;第二、社会问题的主题分散、模糊、问题中纠缠着问题、不易准确把握其宏观主旨。那么如何把握社会问题及其材料中的主旨?

首先,从根本上说依赖于考生的语感、社会经验和知识背景,你是否关注社会问题和政府动态,如,你是否经常阅览《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人民网、新华网等著名媒体关于社会问题的报道,思考和总结在社会转型和经济改革这一宏观背景下,当前的面临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反思,讨论和总结,这就是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社会问题的命题思路——从高处往下看,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避免敏感性和过度专业性,这就构成了考生把握社会问题的宏观思路即当前社会改革与转型面临的、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大类:

一、政府管理、政府职能转变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二、社会公平与社会公益事业、民生问题;

三、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四、社会道德伦理与精神文明、文化发展创新、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保护;

五、社会风险的应对: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经济危机、社会群体事件及其他社会突发事件等;

六、法律保障:公民权利、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产权清晰(具有敏感性和过度专业性);

七、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那么,以此为宏观理论背景,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涉及的两个具体的问题,粮食生产问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报考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需要写一篇视野开阔、统筹兼顾的文章,那么这两个具体问题就应该放到一个更大的主题之下,这无疑就是,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问题或用党的文件的话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果考生的语感和知识背景不足以准确、有把握地确定材料的主旨,怎么办呢?郑老师总结了以下技巧和规律可供参考:

第一,可看文章本身题干中的要求,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干中描述道,“当前,如何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请你就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写一篇议论文”这就明显、直接地点明了材料主题。

考试范文篇3

1、选择题,10题10分。书上的理论知识6分,时事4分。

2、判断题,10题10分。记得都是理论题。

3、文件框测试,10分,考核文件按重要紧急处理2分、公文处理批示8分。

考试范文篇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和维护广大考生利益为宗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害程度为目标,建立健全我区各类考试保密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保密应急处理能力,确保考试顺利进行,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二、工作原则

(一)准备充分,防范在先;

(二)统一指挥,上下联动;

(三)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四)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五)快速反应,有效控制;

(六)加强领导,依法处置。

三、适用范围

考试保密安全突发事件特指国家、省各类统一考试、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等统一组织的考试中,在试卷保管、交接、考试实施和评卷组织管理等环节出现的泄密事件。

四、组织指挥

(一)成立杭州市余杭区考试保密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考试保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区保密局局长,副组长:区保密局副局长。区保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设办公室,由区保密局承担,具体负责保密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区考试保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启动本预案;

2、及时掌握动态,统筹协调指挥,研究处置考试保密安全突发事件;

3、确认考试保密安全突发事件性质;

4、对考试保密安全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和提出处理意见;

5、制定考试保密安全突发事件补救措施;

6、负责向区委、区政府、区委保密委员会报告考试保密安全突发事件情况。

五、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考试保密安全突发事件,区考试保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立即按本预案开展相应工作;

2、根据掌握情况及时制定事件补救措施,并逐级上报至区委保密委员会领导及市、省、国家保密局;

3、试卷在存放点被盗泄密,应及时通报公安机关追查和采取措施,并派工作人员协助公安部门及时破案;

4、在泄密案未破案之前,应及时会同新闻宣传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新闻媒体对考试保密安全突发事件有关情况进行报道和炒作,避免出现社会不稳定因素;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互联网监控,防止有关信息特别是泄密信息在互联网上散布,发现或得知有关网站发出此类信息,应立即采取封闭措施;

5、试卷在运送途中发生意外情况泄密,应迅速通报公安机关,并请求增派警力保护现场,采取措施,隔离相关人员,全力保护试卷安全,防止泄密范围扩大;

6、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在查清泄密事件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六、应急预案实施办法

(一)我区各类统一考试进行时,各有关单位必须掌握考试保密安全情况,发生考试保密安全突发事件时,及时逐级上报。

(二)发生试题泄密等突发事件,发生事件所在地或部门(单位)考试保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在30分钟内报告区考试保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区考试保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在接到报告后30分钟内报告区委保密委员会有关领导和上级保密部门。同时,要立即制定补救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考试范文篇5

首先请李永新老师评价一下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难度有什么变化。

李永新:整体来看,整个卷面的难度和去年持平。但目前公务员考试热度上升,大家的复习比较充分,所以这次考试的难度实际上是略微降低的。

主持人:很多考生反映行测考试题量大,考试时间短,那么今年行测考试有什么特点?结合一些真题,给广大考生介绍一些行测考试的答题技巧。

常识部分重拾往日套路,考察内容更趋科学

张永生:行测部分变化比较大。尤其常识部分,考了25道题,其中只有6、7道是法律,打破了07、08年只考察法律知识的框架,拓宽了考察范围,重拾2014年之前的套路。这一部分的题目在单体难度上是低于08年题目的,但由于所考察知识面的拓宽,导致考生心理压力提升,整体难度提高到了去年的水平上

常识部分除个别题目外整体上命题科学,可以探查到命题人对于考生基本素质考察的意图。个别的题目命题不是很科学,给人的感觉就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如第4题地热资源太阳能,水能源均丰富的地区,不是靠分析可以解决的,而是纯粹知识积累。

真正能够达到考察目的的题目,应该是可以结合被考察者的知识储备与分析能力来解决的。如12题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的描述,大家就不会选择人均gdp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因为年均增长总值接近10%,不会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的。那么通过简单分析可得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为正确答案。

常识题目与时事的联系比较紧密,如奥运、神七这些热点。

言语理解需要知识储备,更重分析能力

刘彦:语言理解两种题目也和当下比较时髦的词汇结合的比较紧密。这为大家以后的复习指明了一个方向,希望大家多去读一些和现在科技、时事结合比较紧密的文章。

今年的题目特别强调需要考生建立一种基础分析能力,一种建立在广泛阅读上面的分析。

比如46题,体现了一种对阅读的基本把握,以及一个基本的分析能力。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是其中的答案,也不考求。之后每个读者都会得到答案,旅行更像是一种情趣,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意思?bc选项的主题词是读后如何如何?领略了德波顿的什么什么。a和d在说给了读者宝贵的精神享受,没有解答读者这些问题,那么显然d是不对的。因为德波顿给了明确的说法。显然重点是在强调这样一种旅行是什么?德波顿是怎样认识的?从这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而不是说读者读之后是什么?通过对旅行的理解,得出德波顿的理念、观念。故只能选a,德波顿给了读者宝贵的精神享受。既是思辨又是感性的。

在面对这样的言语理解题目时,要敢于分析,不要在字面上抠来抠去。

逻辑推理难度下降,陷阱不攻自破

李琳:今年的逻辑推理题目的难度总体上要低于往年。因为在考察的可能性推理题目中并没有特别混淆的选项,陷阱的设置比较简单,基本上通过简单分析就可以得到答案。

其中92题可能难一些。3个色子,一个249、357、168,各有三个数字,b选项中红色比绿色高,第四个说是选择哪种颜色的色子没有关系。大家选择哪个?选c,这个题不需要严格的做,只要观察这三个色子有一个特点,比另外一个是两个大,一个小,任何一个都是,不需要去分析具体的问题,只可以看出来从数字角度来说,三个色子的特点是一模一样的,既然是一模一样,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不需要想具体的概率,只需要要观察数字的特点。那么这个题目的难点在何处?难在复习过程中没有接触到此种类型的题目。

逻辑推理部分除了第一题之外的每一道题目,在我们之前复习的过程中肯定是见过同样的题型,只不过做了一个很好的包装,混淆了概念。这次考试的所有题目都凸显了这一特点。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应注意总结题型,看到一个题型之后能够真正了解其本质特征。

资料分析“慷慨赠礼”,心态至关重要

刘彦:资料分析部分的难度非常低,主要考察考生运算的准确和速度,这个题型很多题就只是要求“数数”。但在考场上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数错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在科技发达的现在,应对运算更多的是用计算机,真正手算的次数非常少,所以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要求高准确率是很难的。

而且在做到106题难度那么高的题目之后心理上会受到打击,过高估计了整套试卷的难度,心态没有保持好,从而影响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行测题目变化无常,分析、训练是关键

张永生:今年行测题目的变化更趋近于合理、科学,是真正能够考察考生基本能力素质的试卷。我们在应对时也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命题方向在向分析型转变。那么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就要真正做到认认真真的审题、扎扎实实的分析,灵活运用解题技巧,而不是简单的复习两天就应考。

2.注重平时训练的强度和深度。某个考场的30名考生,最后答完题的只有一两个人,剩下28个人全是没有答完题的,甚至有的考生有15到20道题看都没有看,而这些放弃题目还是非常简单的,很多就是“数数”的,这说明考前备考中重要的答题顺序的训练都没有完成好。

主持人:很感谢各位老师这么详细地为我们讲解了行测考试。转观申论考试,它更多的是考量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政治觉悟性,可以说近年来,公务员考试越来越科学化、合理化,申论考试的时效性也越来越强,考察的东西也越来越全面,今年申论考试的命题特点是什么?今后申论命题的趋势是怎样的?具体的解答要求有哪些?

申论材料重质轻量,考察积累、能力

李永新:今年申论试题的设置上要比08年国考合理。相比于去年申论试卷的材料非常多,使考生在很多问题的理解上倍感压力,今年的试题的材料适中,便于理解。材料11则,大概7600字左右,提问1000多字,这样一个材料,是比较合适的,从材料的理解上没有特别难的地方,比较适合考察考生的基本分析能力。

而且材料时政性很好,涉及当前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以及我们现在的热点问题,又跟行测考察项目密切相关。行测里面出现很多神七、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和奥运会等知识点。在申论中涉及了总书记在17大报告当中的加快体制的常识,即又好又快发展的本质主要是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涉及了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的问题,涉及了当前在经济领域推进产业结构自主创新的问题。这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必须要关注当前的大政方针和热点问题。

这次的申论考试非常有新意,特别体现在最后一题的分析上。去年最后的两个题目,一个是水电开发区为题写一篇文章,综合管理类副省级以上写人与自然,针对同一个问题,选择不同见解进行写作。另一个是深入思考结合背景材料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如果是综合管理类的考生,就要脱离问题的基本层面,在全局上更深层次挖掘文章的论点。今年的非常不同,对于行政执法类的谈到了结合背景材料反映的一个问题,写一个见解比较深刻的问题。这样我们写产业升级,科技自主创新都可以,但与去年的题目在层次上有大的差别。

题目的要求也很有特点。具体为三点要求:

第一、明确指出存在哪些问题。

第二、写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包括写出补充的内容。

第三、条例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后面还有一个总体要求,即这四点对策内容上、表述上都存在问题,请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修改意见。

在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要突出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一个是表述。很多表述是可以抓住的。比如绝对化,第一期建议加大农业投入,使粮食产量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因为粮食生产有很大潜力,只要持续加大农业投入,我国不仅可以在中长期内满足需求,而且还满足出口,这就是表达的绝对化。

内容上指的是具体的内容:加大农业投入,建议科学的有效地粮食。建议大量倡导粮食节约,切实加强国际合作,这四条对策能不能解决,在材料里面解决一些比较重要的解决粮食问题的对策。一考政策,二考科技,这都没有体现出来,可以在内容上补充两点到三点。在内容和表述上抓住命题要求,可以很容易的得到这20分。

主持人:国考已经结束了,接下来上海、浙江、江西将要进行地方公务员考试,在时间上是很接近,那么国考在命题上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到地方公务员的考试呢?

两类考试目的不同,清晰认识、区别对待

考试范文篇6

(一)常识判断——注重时事

首先特别要提醒备考考生,即便是在2014年11月29日仍然还有考生以为第二天将要举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常识判断均为法律常识,说明这些考生并没有仔细阅读考试大纲。2014年、2014年连续两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25道常识判断考题均为法律常识,但是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部分的最大改革就是常识判断部分的内容涉及“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最终根据真题统计,法律常识类的题目仅占据25道题中的7道而已。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中最为突出的一类题目就是时事方面的问题。

【例题1】(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题)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

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

分析:2014年北京奥运会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出题者在本题中既涉及的奥运会的内容,又涉及了文化方面的内容,此题安排的非常巧妙。

答案:c。

【例题2】(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4题)

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次”是指:()。

a.贷款人的第二次贷款

b.贷款机构的信用等级较低

c.贷款机构的实力和规模较小

d.贷款人的收入较低,信用等级较低

分析:2014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引发全球金融海啸,此事全球无人不知晓。作为国家公务员的储备人才,有关金融危机的最基本内容必须了解。

答案:d。

为了应对逐渐增多的时事常识,需要考生在平时多积累新闻知识,这些新闻主要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的新闻。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应用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近几年较为固定,均为40道试题,其中20道试题是“选词填空”,另外20道试题是“片段理解”。在选词填空部分,共有11道试题涉及成语的运用,占据了半壁江山还多。

【例题3】(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30题)

互联网并非________、整齐划一的技术革命的产物,而是在各种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正是一个个小的草根网络,最终汇集成一个________的大潮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上而下不可逆转b.一呼百应铺天盖地

c.有条不紊举世瞩目d.运筹帷幄波涛汹涌

分析:与“整齐一划”并列的词语只能是“自上而下”或者“有条不紊”,而只有“不可逆转”才能修饰“潮流”。

答案:a。

【例题4】(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39题)

今天的汉语变化之快,已经是字典的改版________的了,而所有这些的背后,是一个________的社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望尘莫及日新月异b.鞭长莫及纷繁复杂

c.难以企及欣欣向荣d.措手不及瞬息万变

分析:能够修饰“快”的是表征时间变化之快的“措手不及”,而“瞬息万变”恰好与“汉语变化”相对应。

答案:d。

以上选取的两道题是最具有典型代表的成语应用的题目。从这些题目也可以看出,考查的成语均为常用成语,因此希望考生在平时阅读时注重积累和思考。近几年不少选词填空的语句都选自《三联生活周刊》和《财经》杂志,如果考生能够在平时多阅读此类杂志,相信对于所填写的词汇会更有把握。

(三)图形推理——整体性质

在历年公务员考试的图形推理模块,图形主要注重内部元素的类型、数量、位置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可以称为细节,或者叫做局部性质。而在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3道图形推理题目都需要考虑图形的整体性质。

图形推理的这种变化需引起各位的高度重视。在前几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图形推理甚至已经脱离了“图”的主题,转而成为了变相的数字推理。新东方北斗星詹凯老师认为正是2014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图形推理才真正回归到了“图”这个主题上。而这类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原题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智力测验中找到原型。

(四)逻辑判断——否定之否定

有不少人看到“否定之否定”之后,第一直觉是“表示肯定”。请看题——

【例题8】(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99题)

所有的恐龙都是腿部直立的“站在”地面上的,这不同于冷血爬行动物四肢趴伏在地面上;恐龙的骨组织构造与温血动物的骨组织构造相似;恐龙的肺部结构与温血动物非常相近;在现代的生态系统中(例如非洲草原),温血的捕食者(例如狮子)与被捕食者(例如羚羊)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对北美洲恐龙动物群的统计显示其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比例与这个常数近似。这些都说明恐龙不是呆头呆脑、行动迟缓的冷血动物,而是新陈代谢率高、动作敏捷的温血动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反驳上述推理?()。

a.鲸类等海生哺乳动物并不是直立的,却是温血动物

b.有些海龟骨组织构造与哺乳动物类似,却是冷血动物

c.关于北美洲恐龙动物群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比例的统计有随意性

d.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生理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在于心脏结构而非肺部结构

分析:“最不能反驳”并不代表“肯定”,不能反驳还可能是与原命题无关的内容。题干中的结论“恐龙不是呆头呆脑、行动迟缓的冷血动物,而是新陈代谢率高、动作敏捷的温血动物”恰好由四个论点支持,而题目的选项也恰好针对四个论点各出一个选项。a选项如果要对该结论进行反驳,则应当列举一些能够直立“站在”地面上却是冷血动物的例子,因此该选项无法有效反驳题目的结论。

答案:a。

(五)数字推理——组合数列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部分难度较大,其中105题,即最后一道数字推理题的规律及其隐蔽,只有极少数考生发现其规律。

【例题9】(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05题)

153,179,227,321,533,()。

a.789b.919c.1079d.1229

分析:该数列的尾数呈现“3、9、7、1、3、9……”的规律(因为四个选项的尾数均为9),该规律恰好与“3”的整数幂次的尾数规律一致,因此将已知数列变形为150 3,170 9,200 27,240 81,290 243的形式,发现该数列其实是一个简单的二级等差数列150,170,200,240,290,350与一个简单的等比数列3,9,27,81,243,729。因此所求项恰好为350 729=1079。

答案:c。

组合数列在以前的公务员考试中并没有出现过,对付这类数列的关键方法是观察数列尾数的变化规律。

(六)数学运算——水库问题

在以前的公务员考试中,曾经出现过比水库问题简单一些的水管问题。虽然难度增加,解题的根本思路并未发生变化。

【例题10】(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19题)

一个水库在年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全市12万人20年的用水量。在该市新迁入3万人之后,该水库只能够维持15年的用水量。市政府号召节约用水,希望能将水库的使用寿命提高到30年。那么,该市市民平均需要节约多少比例的水才能实现政府制定的目标:()。

a.1/4b.2/7c.1/3d.2/5

分析:这道题需要注意到每年还有一定的降水量。假设每万人每年的用水量为1,而每年的降水量为n,那么根据题意可知

12×20-20×n=(12 3)×15-15×n

该等式两端都表示的是不计降水量,水库目前的现有水量。由此解得,n=3。假设政府制定的规划当中,要求每万人的用水量变为以前的m倍,那么根据题意可知

(12 3)×m×30-30×3=12×20-20×3

该等式两端仍然表示的都是不计降水量,水库目前的现有水量。由此解得,m=0.6。由此可知,每个人需要节约用水的量为1-0.6=2/5。

答案:d。

值得注意的是,数学运算中有三分之一的试题都是通过传统试题略加修改而得的,因此在准备数学运算部分备考时,一定要认真练习往年的真题。

对近年公务员考试的试题进行跟踪研究,公务员考试喜欢将一些新的题目“重复”考查,直到绝大多数考生对这类题目熟悉之后,再换成别的类型的题目。比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12题与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60题,虽然在题目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最终的计算式却是完全相同。

【例题11】(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112题)

甲买了3支签字笔、7支圆珠笔和1支铅笔,共花了32元,乙买了4支同样的签字笔、10支圆珠笔和1支铅笔,共花了43元。如果同样的签字笔、圆珠笔、铅笔各买一支,共用多少钱:()。

a.10元b.11元c.17元d.21元

【例题12】(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第60题)

买甲、乙、丙三种货物,如果甲3件,乙7件,丙1件,需花费3.15元;如果甲4件,乙10件,丙1件,需花费4.20元。甲、乙、丙各买一件,需花费多少钱:()。

a.1.05元b.1.40元c.1.85元d.2.10元

分析:如果不看具体购买的货物,两道题的计算式均可化为(3a 7b c)以及(4a 10b c)的形式,所求均为(a b c)的值而前者乘以3倍,后者乘以2倍,两者再进行做差可直接得到(a b c)的结果

答案:a(例题11),a(例题12)

考试范文篇7

基层政法考试去年在部分省份进行试点,今年将试点扩展到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可谓是稳中有变,呈现出一些新的亮点。

亮点一:科目设置科学化,保持专科和本硕的分类

由于招考对象的特殊性,基层政法招录考试的试卷有所不同,分为“专科类”和“本硕类”两种版本,分别适用于报考“专科试点班”的考生和报考“本科及法学硕士班”的考生,两份试卷在题目类型、数量、难度等方面有所区别,本硕类试卷的题量、难度上均大于专科类试卷。

亮点二:考试时间增加,题量加大

从2014年的考试大纲可以看出,去年的行测时间分别是专科类90分钟作答80道题目,本硕类90分钟作答100道题目,而今年的行测考试时间增加到120分钟。因此,中公教育专家预计无论是专科类还是本硕类,行测考试的题量都将会有大的变化。至于申论,考试时间则没有变化,仍然为150分钟。

亮点三:题型更加丰富,试卷组合多变

细心研读大纲,我们发现今年的大纲题型有所增加,丰富了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考查内容,在保留阅读理解和选词填空的基础上,新加入了病句辨析。这使得行测部分的体型更加全面更加丰富,基本囊括了公职类考试的所有题型,也更有助于全面考查应试者的综合素质。

与去年的考试大纲不同,今年的大纲一改过去将试卷题型构成和数量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现的方式,而变为笼统语句的表达。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描述中,明确标明“各省区市应根据实际情况,从中选择至少两种以上题型进行命题,并针对专科类和本硕类考生两张试卷,在题目数量、类型和难度上进行区分。”在判断推理部分的描述中,也标明“各省区市应根据实际情况,从中选择至少三种以上题型进行命题,并针对专科类和本硕类考生两张试卷,在题目数量、类型和难度上进行区分。”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命题者在此和考生打起了心理战,这也从侧面要求考生复习时要注重策略,在全方位备考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不同考试内容的复习时间。

下面就行测和申论具体加以说明。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1.数量关系

命题趋势:注重数字推理常规技巧,基础运算和综合性运算各占半壁江山

应对策略:注重锻炼数学思维,掌握一定运算技巧,提升运算能力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测验的双重性质。在速度方面要求应试者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在难度方面该测验涉及到的都是数学的基本知识或原理。着重考察应试者对规律的发现、把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数量关系这一部分仍然包括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两类。这一部分历来是区分度最明显的地方,是拉开考试成绩差距的关键部分,也是被很多考生放弃的地方。数字推理是一种对数学思维的考查,考生应加强对数字的敏感度,数学运算考察的题型常常集中在较为常见的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比例问题、平均数问题等方面。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一定解题技巧,这样才会在考试中将题目逐一击破。

2.言语理解与表达

命题趋势:加强词、句、文段的层级考查,测查范围全面提升

应对策略:着重提升言语思维能力

放眼整个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都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把握,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包括词语的选用、病句的辨析、片段阅读三种题型。其中,词语选用着重于对常用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选用,病句辨析则是对言语表达时逻辑能力的测查,这两种题型难度都不大。片段阅读相对难度较大,主要集中在①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②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③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④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这四类知识点上。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日常备考中主要加强阅读的训练。平时多做公务员考试真题、强化训练,在读练结合中培养自己语感,在阅读中明晰语意,从而提升自己的言语思维能力。

3.判断推理

命题趋势:推理方法不变,推理层次性多变,更强调逻辑思维

应对策略:掌握推理方法,形成严密逻辑思维,提升综合素质

判断推理是考察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一种测验形式,主要测查考生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方面。

从大纲对判断推理的描述来看,考查题型没有大的变化,仍然是5种题型:(1)图形推理(2)定义判断(3)事件排序(4)类比推理(5)逻辑判断

大纲连续两年给出的图形推理例题都是同一道视觉推理题,因此,我们预计2014年考试会以视觉性推理为主,以古典型推理为辅。定义判断、类比推理是公务员考试的固定题型,事件排序考查的是对事件内在联系性的认识,这三种题型相对较为简单,考生可参考国家公务员考试进行备考。逻辑判断是历来考试的难点之一。考生在日常备考中尤其需要加大对这一板块的复习力度。逻辑判断部分将是必然性推理为主,但参考近年来可能性推理比重上升这一趋势,考生也应该注重加强对可能性推理的复习力度。

4.常识判断

命题趋势:考查核心内容不变,向其它领域延伸

应对策略:识记并应用法律知识,积累其他知识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考生对法律常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涉及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等。除了法律常识,常识判断还涉及政治、经济、行政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内容。作为政法类招录考试,常识部分自然以法律知识为主,这是合情合理的。此外,选拔合格公务员的考试性质决定了法律不同寻常的地位。今年的考试则在去年单一考查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将常识部分的考查范围进一步延伸,以求在良好的法律素养基础上加强公务员在其它方面(政治、经济、行政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的能力。出现这种变化是有一定理由的。这与我国当前注重人文关怀的大形势紧密相连,体现了对国家工作人员全面综合素质的新要求。

常识判断的针对性较强,主要是针对法律常识的积累。所以,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主要加强对法理学、民法和行政法的复习力度。此外,对于新增加的知识,考生在平常应该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加强经验常识的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在平时建立自己的知识储备体系,并在复习中不断去完善这个体系,在考试时才能高人一筹。

5.资料分析

命题趋势:计算步骤增加,计算量加大

应对策略:注重层级思考,合理推敲,切实提升分析能力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3—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资料分析并不难,难点是如何在不够充分的时间里快速阅读资料并分析数据作出答案。这就要求考生们在解答资料分析的时候,需要认识到资料分析题目本身材料、选项的特殊性,掌握多种估算技巧,快速准确的答题。

五、专业综合ⅰ——刑法学、民法学

法学考试的专业性一贯较强,刑法、民法也是历来政法专业职位必考的科目,考生应根据自己的报考方向,选择一门或将两者同时作为备考的重点。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50分。这份试卷包括刑法学和民法学两部分内容,两者各有75分的分值。在考查刑法学和民法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

考查考生运用刑法学原理和民法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考生的具体要求是:1.正确理解和掌握刑法学和民法学的重要概念、特征、内容和其法律规定;2.运用刑法学和民法学原理解释和论证某些观点,明辨法理;3.结合社会生活背景或特定的法律现象,分析、评价有关案件、事件,找出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4.准确、恰当地使用法学专业术语和运用法律思维进行表达,论述有据,条理清晰,符合逻辑,文字表达通顺。

六、专业综合ⅱ——法理学、中国宪法学、中国法制史

考试范文篇8

报考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税务局系统2014年有关职位的考生,达到国家公务员局规定公共科目笔试合格分数线的,按照每个职位笔试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以计划录用人数3倍的比例确定参加专业考试人员。

二、考试范围

各职位专业考试范围为:文秘岗,主要考察文学基础知识、公文写作等知识;税源管理岗,主要考察会计原理、财政、税务基础等知识;稽查岗,主要考察税务基础知识、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等;基层单位岗,主要考察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等;政策法规岗,主要考察法律基础知识、涉及税收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等。

考试范文篇9

为便于报考者了解、准备和参加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公共科目笔试,我们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供报考者参考。

一、公共科目笔试内容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全部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二、作答要求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

(二)申论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铅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的,一律无效。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介绍

(一)测试内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内容。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技能,主要涉及数字和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题型介绍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报考者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例题: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的不智之举。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削足适履

b.扬汤止沸

c.矫枉过正

d.舍本逐末

(答案:a)

例题: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和谐观念源于中国古代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

(答案:b)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2248()

a.16

b.24

c.32

d.36

(解答:前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故正确答案为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道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例题:x、y两地相距42公里,甲乙两人分别同时从x、y两地步行出发,相向而行,甲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乙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甲乙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a.3b.4

c.5d.6

(解答:用x、y两地距离除以甲乙两人的步行速度之和即可得出答案。正确答案为d。)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认真观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解答:每行前两个图形叠加后,不同的部分就是第三个图形。正确答案是d。)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重压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枯竭状态的是:

a.老周不能胜任自己现有的工作,每天都会忙得焦头烂额

b.刚参加工作的小李觉得这份工作太累,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c.刘经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绪也越来越糟糕

d.在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之后,老王觉得所有工作都索然无味

(解答:根据题干所给定义,正确答案为c。)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阳光:紫外线

a.电脑:辐射

b.海水:氯化钠

c.混合物:单质

d.微波炉:微波

(解答:阳光与紫外线、海水与氯化钠的关系都是整体与组成部分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

例题:

()对于梨相当于服装对于()

a.苹果——毛衣

b.水果——衬衣

c.书包——鞋帽

d.果汁——衣橱

(解答:梨是水果的一种,衬衣是服装的一种,因此,正确答案是b。)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科学家对76位心脏病患者进行了研究,他们分别采用“一名志愿者带一只狗前去探望病人”、“一名志愿者前去探望病人”以及“没有志愿者”三种方法分别测试这些病人的反应。结果发现第一种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程度下降了24%,第二种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程度只下降了10%,第三种情况下病人的焦虑程度仍保持原来水平。因此科学家认为,狗能帮助心脏病人降低焦虑情绪。

下面哪一项最能削弱科学家的论点?

a.带狗和不带狗探视的实验分别选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段

b.在带狗的志愿者中,绝大多数喜欢并自己饲养宠物狗

c.在被探望的病人中,绝大多数喜欢并自己饲养宠物狗

d.志愿者带去探望病人的大多数狗都是性情比较温顺的

(解答: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能削弱科学家的论点:狗能帮助心脏病人降低焦虑情绪。但选项c“在被探望的病人中,绝大多数喜欢并自己饲养宠物狗”直接说明研究对象(心脏病人)的样本太特殊(绝大多数被研究的心脏病人喜欢并自己饲养宠物狗),不具有代表性,因此c最能削弱科学家的论点。故c是正确答案。)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某市2014年下半年投资情况图

单位:亿元

1.该市2014年下半年中,哪一个月的外资实际出资额在当月外资拟投资额中所占比重最高?

a.8月

b.9月

c.10月

d.11月

(答案:b)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ⅰ.2014年第四季度外资实际出资额总计约达9亿元

ⅱ.该市拟投资总额在2014年9月份为下半年最低

ⅲ.2014年下半年该市外资拟投资额达到拟投资总额40%以上

a.ⅱ

b.ⅲ

c.ⅱ、ⅲ

d.ⅰ、ⅲ

(答案:d)

第五部分:常识判断

例题: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组成

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不完备

c.中华法系也即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法律体系是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答案:c)

例题: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解答: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常识看出a、c、d三个理由都不恰当,只有b选项所说的原因更为准确,故正确答案为b。)

四、申论介绍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考试范文篇10

报考重庆市国家税务局系统2014年计算机职位的考生,达到国家公务员局规定公共科目笔试合格分数线的,按照每个职位笔试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以计划录用人数3倍的比例确定参加专业考试人员。

二、专业科目考试题型

专业科目考试题型为选择题(单选、多选)、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总分值100分。

三、专业科目考试范围

(一)it信息:包括信息化发展趋势、新技术的应用、成果及进展等。

(二)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电脑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应用服务器的配置,如dns服务器、web服务器、ftp服务器、服务器等。

(三)数据库基础知识:包括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e-r图的基本知识、交、并、差等关系运算、oracle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及表、日志、索引等基本知识;sql语言的操作实例。

(四)网络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网络拓扑结构、如何组建网络、综合布线、tci/ip协议、ip地址及子网掩码设置、杀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软件的配置及使用;网络运行和维护管理,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基本配置及应用、网络故障原因诊断等。

(五)机房安全管理:包括承重、空调、ups、供配电、温湿度、消防、防潮、防雷、防静电、门禁等安全知识。

(六)运行维护管理:采用数据省级集中模式运行的应用系统的运维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