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修养范文10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04-11 14:33:23

师德修养范文篇1

【关键词】师德修养;综合素质;道德品质ourofreinforcingteachers'professionalethicaccomplishmentsees

【abstract】accomplishmentispoliticsthought,amoralcharacterjudgeonepeople,scienceandtechnologyculturehorizontalgraduatedstickssuchasknowledgeandtechnicalabilityartifice,needstoreinforceteacherself'steachers'professionalethicaccomplishment,mustencouragelifelongdiversifyingknowledgetostudy,bethattheculturerisegetsintouchwithscienceeachotherdisregardingthedistillationbeingthemoralcharacterprogress,beingstillanindividualmoralcharacter,becauseoftheabilitythinkingthatonepersonalknowledgeisincreasinglyrich,hehasincreasingly,todeep,distinguishbetweenthegoodandtheeviltobehaviormoralitysignificanceunderstandthatisincreasinglystrongtherefore.

【keywords】teachers'professionalethicaccomplishment;syntheticalquality;moralcharacter

修养是衡量一个人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科技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等水平的量尺,从词义分析,“修”就是整治、提高和完善,“养”就是培育、培植、抚养和涵养的意思,作为新世纪的“人师”、“经师”,我们如何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呢?

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必须提倡多元化知识的终身学习,因为当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对行为道德的意义理解得越深刻,辨别善恶的能力越强,所以,无论是道德品质的进步,还是个人道德品质的升华都是同科学文化的提高相联系的。因此,在工作中,生活上,我们必须深入牢固的去学习的是马列主义的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记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科学统筹发展观。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社会主义的伦理理论,学习乐于奉献的先进人物、先进教师的先进事迹、先进思想,在心中确立崇高的教师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这种力量能引领你到最佳的塑造状态。

其次,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必须有反思改造精神,虽然我们常提终身学习,但知识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知识对道德的作用并不是绝对正向的。所以,一个人要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只有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或一般的道德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在学习政治理论和社会伦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改造”,反思改造就是表现为新的道德要求和新的环境条件中能动地作出评价与选择,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反映用于外部环境,主动的接受或排斥。表现为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能动地进行控制和调节,即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鼓舞、自我分析、自我誓约、自我禁止和自我监督,例如:有些教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觉得教书这一职业太清贫,就撒手教学去从商、跑摩的,或课外家教增资源等五花八门的第二职业,回到教学岗位,就论资排辈,懒懒散散,对学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站足40分钟为己任,什么转化差生,辅导后进生,那是学生们自己的事。这些行为,难道不违背我们“甘为人梯育桃李,愿做红烛照人寰”的信念吗?我认为,人之间应学会换位思考,一个既为家长,同时又是老师的你,你的孩子遇到有上述状况的老师,你一定会以家长的身份指责孩子的老师,对这个老师充满了不满和憎恨,但是,就没想到,正谋第二职业的你同孩子的老师相比,只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罢了,所以,我们要在这种经济市场化的环境中学会自我分析,自我批评,自我禁止,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能动地控制和调节,时时不忘自己角色地位,面对功名利禄,必须有抵触诱惑的毅力。有淡泊明志,甘于清贫的奉献精神,做一个称职的“人类文明大厦的构建者”。

再次,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必须做到知行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教师道德修养不仅要与实践相结合,而要从现在、从小做起,一个教师的真正完善的道德品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由于人的思想意识的复杂性,旧习惯的顽固性,新习惯培养的艰巨性,以及社会环境的多变性,使得师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一个不断陶冶道德情操和磨练道德意志的过程,一个不断修正偏见,改正错误观念,训练良好习惯的再实践过程。

然而,放眼现在,有些教师虽然热爱教育,有如何育人的理论,但在实践中,却不愿意从小的善事做起,表现出观念与行为的错位,抱负与责任的分离。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不严,不拘小节,不负责任,心胸狭隘,甚至以社会上“缺德行为多的是”为由,原谅自己不文明行为。结果必然使自己的道德水平停留在一个很低的层次上。这与教师应有的素质和修养相去甚远。例如:有部分老师利用社会裙带关系,或拍马逢迎之功,不经教学实践,爬上一个小小的领导位置,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对下层教师作威作福,目中无人,心胸狭隘,不分公私,会上老师提出意见,视为刁难自己,于是,工作上有意责难,表现出“官僚主义”作风,实施“党同伐异”之举,谋“暗箱操作”之策,给老师们营造一个尔虞我诈的工作氛围,搞的人际上名争暗斗,无心从教。有的老师呢,课堂时间不足,不是提前下课,就是拖堂,有的呢,板凳一坐,二郎腿一跷,布置作业,自己在讲台上玩手机、发短信,不时还发出诡媚的自笑,学生看他,还大肆玄耀,自品自足。最为严重的是,学生不随老师的意愿,老师就惩戒,恶语相向,伤及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以生为敌,势不两立。其实,我们应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好的人也有自己的薄弱环节,再不好的人也有他的闪光之点,如果学生能意识自己的缺点、错误,明白世事伦理,那他就不会去范,也就不用你去管,你也只能做一名“经师”而已,你就无法体现“人师”价值。我认为,一个有育人成就的教师不正是在一个刁钻、淘气、恶习特重,品行不端的学生身上取得的吗?那么,我们又何必用学生的错误惩戒自己,何不用宽容之心待之,用友善来感化他们,让他们看到你的平凡和伟大,即使此时不能体会,至少到他们为人之父母或有功成名就之时,就能深刻的体会到您对他的错误持宽容的伟大。并将自己的体会作为教育下一代训理,那时,不正是你教师道德品质高尚的见证吗?

师德修养范文篇2

首先,教师道德素质在教师素质构成中更显重要

新时期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长期性、示范性、创造性的特点决定构成教师素质的特殊性。教师素质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才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和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本身和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和教师道德的外在表现。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同时,还通过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多数学生眼里,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都是正确的。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品德的发展。因此被称为“师魂”的教师道德素质将比文化素质更重要。

其次,师德修养的魅力将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等要求,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由单一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映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养成,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超常的决定性作用。因为教师的教育是长期的系统的,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还是德育手段等都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教育是科学的,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的关键时期,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从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看师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最后,师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当今社会,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多地偏向于对功利的追求,缺乏爱心,许多学生在人生的紧要关口,由于长期受老师的影响,因而可能最终导致其难以建立对社会的关爱。作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二、新时期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说来,良好的师德不仅是提高师德修养的必需条件,更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并且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就能在相应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始终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从教者的判断和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首先,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教师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像这样,在教师身体力行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提高,而且使学生受到感染,更加的敬慕教师,从而增进了师生关系。如果这位教师不仅做不到以上方面,且在上课时无精打采,语言粗俗,不仅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而且势必对学生起着不良的影响,就无从谈起师生关系了。所以教师的良好的素质影响着师生关系。其次,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而融洽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自然而然的会要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在,不自觉中热爱着教育职业,热爱着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并会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他便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与尊敬,进而才会出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这个教师没有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他便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第三,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而增强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了解学生方面,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等方面出发来了解学生,并能客观、公正、科学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相互关系。在教材内容方面,使教材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教材。只有这样他才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进而获得学生的敬爱,师生关系也因此增强。

第四,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进而增进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体表现在,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闪光的哲理、恰当的态势和流畅的表达等方面。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使学生更加喜爱上他的课,而且增添了学生对他的敬慕,进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合。

第五,良好的师德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进而稳固师生关系

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努力不懈的坚持自我教育,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纯化和完善自我。具体表现在,经常进修、加强专业教育、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尊敬他和热爱上他的课,师生关系也因此得到加强。

三、新时期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

第一,努力学习,提高师德理论修养。

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师德修养范文篇3

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必须提倡多元化知识的终身学习,因为当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对行为道德的意义理解得越深刻,辨别善恶的能力越强,所以,无论是道德品质的进步,还是个人道德品质的升华都是同科学文化的提高相联系的。因此,在工作中,生活上,我们必须深入牢固的去学习的是马列主义的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记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科学统筹发展观。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社会主义的伦理理论,学习乐于奉献的先进人物、先进教师的先进事迹、先进思想,在心中确立崇高的教师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这种力量能引领你到最佳的塑造状态。

其次,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必须有反思改造精神,虽然我们常提终身学习,但知识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知识对道德的作用并不是绝对正向的。所以,一个人要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只有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或一般的道德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在学习政治理论和社会伦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改造”,反思改造就是表现为新的道德要求和新的环境条件中能动地作出评价与选择,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反映用于外部环境,主动的接受或排斥。表现为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能动地进行控制和调节,即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鼓舞、自我分析、自我誓约、自我禁止和自我监督,例如:有些教师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觉得教书这一职业太清贫,就撒手教学去从商、跑摩的,或课外家教增资源等五花八门的第二职业,回到教学岗位,就论资排辈,懒懒散散,对学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站足40分钟为己任,什么转化差生,辅导后进生,那是学生们自己的事。这些行为,难道不违背我们“甘为人梯育桃李,愿做红烛照人寰”的信念吗?我认为,人之间应学会换位思考,一个既为家长,同时又是老师的你,你的孩子遇到有上述状况的老师,你一定会以家长的身份指责孩子的老师,对这个老师充满了不满和憎恨,但是,就没想到,正谋第二职业的你同孩子的老师相比,只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罢了,所以,我们要在这种经济市场化的环境中学会自我分析,自我批评,自我禁止,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能动地控制和调节,时时不忘自己角色地位,面对功名利禄,必须有抵触诱惑的毅力。有淡泊明志,甘于清贫的奉献精神,做一个称职的“人类文明大厦的构建者”。

再次,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必须做到知行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教师道德修养不仅要与实践相结合,而要从现在、从小做起,一个教师的真正完善的道德品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由于人的思想意识的复杂性,旧习惯的顽固性,新习惯培养的艰巨性,以及社会环境的多变性,使得师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一个不断陶冶道德情操和磨练道德意志的过程,一个不断修正偏见,改正错误观念,训练良好习惯的再实践过程。

然而,放眼现在,有些教师虽然热爱教育,有如何育人的理论,但在实践中,却不愿意从小的善事做起,表现出观念与行为的错位,抱负与责任的分离。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不严,不拘小节,不负责任,心胸狭隘,甚至以社会上“缺德行为多的是”为由,原谅自己不文明行为。结果必然使自己的道德水平停留在一个很低的层次上。这与教师应有的素质和修养相去甚远。例如:有部分老师利用社会裙带关系,或拍马逢迎之功,不经教学实践,爬上一个小小的领导位置,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对下层教师作威作福,目中无人,心胸狭隘,不分公私,会上老师提出意见,视为刁难自己,于是,工作上有意责难,表现出“官僚主义”作风,实施“党同伐异”之举,谋“暗箱操作”之策,给老师们营造一个尔虞我诈的工作氛围,搞的人际上名争暗斗,无心从教。有的老师呢,课堂时间不足,不是提前下课,就是拖堂,有的呢,板凳一坐,二郎腿一跷,布置作业,自己在讲台上玩手机、发短信,不时还发出诡媚的自笑,学生看他,还大肆玄耀,自品自足。最为严重的是,学生不随老师的意愿,老师就惩戒,恶语相向,伤及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以生为敌,势不两立。其实,我们应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好的人也有自己的薄弱环节,再不好的人也有他的闪光之点,如果学生能意识自己的缺点、错误,明白世事伦理,那他就不会去范,也就不用你去管,你也只能做一名“经师”而已,你就无法体现“人师”价值。我认为,一个有育人成就的教师不正是在一个刁钻、淘气、恶习特重,品行不端的学生身上取得的吗?那么,我们又何必用学生的错误惩戒自己,何不用宽容之心待之,用友善来感化他们,让他们看到你的平凡和伟大,即使此时不能体会,至少到他们为人之父母或有功成名就之时,就能深刻的体会到您对他的错误持宽容的伟大。并将自己的体会作为教育下一代训理,那时,不正是你教师道德品质高尚的见证吗?

总之,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除了多元化知识的终身学习、行为上自我反思、实践中知行统一三方面外,还应有居安思危之感,随时给自己注入危机四伏的紧迫感,不要认为教师职业是铁饭碗、铁交桥、终身制,一但教育体制一再改造,由学生、社会、家长选择教师,到时,我们还能端上满满的这碗饭吗?坐上这不生锈的铁交椅吗?参考文献

[1][c]《师德论》第288页,1993年2月于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

师德修养范文篇4

一、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师德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受到学生赞誉。但是,也必须看到学校师德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个别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在校外兼职过多,对教学工作投人不够,极大地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业务水平不够,存在备课授课死板教条、照本宣科,有的甚至对于学生提出某些问题不能当场解答;部分教师在学术上对学生指导不够充分,不能对学生严格要求并给予学生充分而灵活的指导;个别教师师表意识不强,只重言传轻身教,对学生“说教”,不屑身体力行,上课自由散漫,仪表不整,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不良的印象。

凡此种种,反映了一些教师的师德观念和师德作风还存在一些问题,尽管表现在极少数人身上,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影响教书育人的实际效果。因此,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师德建设,不仅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二、师德建设的主要目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国家兴衰与人类文明紧密联系。教师是学生效仿的楷模,举止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应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总结发扬北京林业大学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结合新时期的师德要求和学校实际,可将学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目标概括为:“忠诚教育、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开拓创新”。

“忠诚教育”是教师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职业态度。教师应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以培育合格人才,繁荣学术文化,服务社会发展为己任,尽职尽责,一心一意地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从思想上、政治上关心影响学生,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来报效祖国。

“严谨治学”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应有的境界。

教师要学识广博,钻研业务,注重学习研究教育教学理论、规律和方法。要追踪科研和教学前沿,严谨笃学,自觉维护科学尊严,端正学风、教风,养成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应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和抄袭剿窃他人成果的行为。

“为人师表”是教师日常道德行为的基本规范。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道德行为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教师应坚持教育公正,作风正派,言行一致,仪态端庄,举止文明。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教育和影响学生,促进良好学风,建设优良校风。要寓教育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注重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自身素质。要做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实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模范。

开拓创新”是社会发展对教师工作的要求。

教师是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主体,既要在独立完成各项工作时,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又要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培养协作能力,发挥团队精神,与同事团结协作、惜尽职守、诚实守信,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三、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师德素养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加强师德建设,制度是首要保障。要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可操作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对教师的行为加以约束,为师德建设提供保障。在各项制度出台前,应向各有关单位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学校研究通过后,再向全校印发,并组织各单位进行学习讨论,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的师德和职业道德方面的意识和水平。

(二)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的工作机制

学校应把师德建设纳人教师队伍建设的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的各项职能,明确各领导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着力在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长久性上下功夫,切实把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领导小组每年要制定全校师德建设工作计划,并督办计划的完成。各总支(直属支部)或各院系也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成立必要的领导机构,共同承担起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职责。逐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的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师德建设工作格局。

(三)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

新时期师德的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培养师德,怎样衡量师德,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为进一步巩固并扩大2006年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更好地解决当前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围绕当前教师队伍中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在全体教师中展开一次更广泛、更深人的研讨,研讨的过程也是深化学习的过程和师德建设的过程。

(四)开展评优活动,表彰先进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把评选“师德标兵”、“教育创新标兵”、“优秀本科生导师”、“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科研人员”以及“后勤服务先进个人和单位”等荣誉称号的评优工作做好,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教师评选出来,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以表彰先进为契机,利用校报、广播台、电视台、橱窗、网络、电子屏等校园舆论阵地,集中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名师的宣传示范作用,展示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

(五)采取多种监督措施,加强惩治力度

应研究建立畅通有效的监督举报体系,鼓励广大教职工通过电话、网上电子信箱等途径对于有违反校规校纪、行为道德失范、违反学术道德的不良行为人员进行举报。学校将根据举报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如情况属实将依据学校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视情节轻重在学校内部通报并进行公示。学校要严格为举报者保密,并对有功的举报者进行物质奖励。同时,严格考核制度,新进教师在聘期内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者,一律不予续聘;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对参加竞岗候选人的师德师风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对师德师风不合格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在教职工年终考核中,将师德列为考核的重要一项,人事处会同组织部一起对各单位师德考核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加强对新教工的培训

师德修养范文篇5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要有无限的爱生之心。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为要保护在校学生的安全,这是教师群体所应该遵守的职业精神。2008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谭千秋等广大教师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保护学生,以爱书写了人民教师的伟大师魂。这种精神是值得广大教师学习的。为师之道不仅仅是要教书育人,还要用生命为学生谱写人性之美的乐章,要以实际行动履行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高尚师德。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要强化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其次,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全体学生,哪怕是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学生,须知老师一句苛刻的话语,一个“凶狠”的眼神,一顿粗暴的斥责,都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厌恶这门学科,讨厌这个老师,甚至会毁掉一个未来的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整体素质较差,但是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发展的契机不同,途径不同,趋向不同。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但模仿和表演能力很强,且能歌善舞;有的学生学习数理钻不进去,但酷爱打球;还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上进心,但会察言观色,懂礼貌,会说话,善交际……只要是亮点,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就要给予表扬和肯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学生一旦体会到被尊重、信任的感觉,就会有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动力,就会自觉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师生关系就会变得更加融洽。再次,要严爱结合,严格管理,严而有效。严师出高徒,对待学生的错误与缺点,不能一味迁就,要适当批评,适当惩罚,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但严中要有爱,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只有赋予学生爱心,才能在心理上与学生接近,师生之间才能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发自内心的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二、教师要具有执著的敬业精神

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教师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必须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具有乐于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不计名利。特级教师禄和曾说:“一个教师要解决三种能力问题即动力、能力、精力。缺乏动力不想干,缺乏能力不会干,缺乏精力不能干。三者之中首要的是动力问题,而动力则来自于对教育的事业心。”可见,教师增强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才会处理好苦与乐、贡献与报酬的关系,从而甘心为教育事业献身,受到学生的尊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正是对职业教育事业的热爱促使我自觉遵守《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正是对职业教育事业的热爱指引着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为了培养更多的适合国家需要的技工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并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三、良好的师德还突出地表现在教师的道德修养上

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做到知行统一。例如,老师对学生讲在从业时要求做到爱岗敬业、奉献社会,自己对工作却敷衍塞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讲大公无私,自己却仅仅计较个人利益,甚至为了一点“回扣”强行向学生推销并无多大价值的书籍及资料等,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理性,怀疑老师的人格和修养。可见,只有教师以身作则,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因此一位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必须为人正直、正派,树立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守住一片宁静,不被世俗尘埃所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四、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因此必须有真才实学。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职教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自律自爱,接受和消化职业教育的新观念、新知识,探索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努力增强实践能力;如果不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那么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故此,当代师德对教师的要求也包括了“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这一内容。

师德修养范文篇6

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如果一位教师的道德水平都不高,又怎能教育好下一代,势必误己误人。“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认识。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和道德修养,才能言传身教。以下是总结自己在学校师德教育活动中的体会并作出的一些自我评价。

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以及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用这些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的行为有论可依,使自己的言行合理合法。学习了解学校的教育规章制度,并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与此保持一致。

二,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课堂教学语言规范,教态做到亲切、自然,同时严格要求学生,找学生谈心,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

三,敬业乐业爱业,工作中不怕辛苦,不计回报。我知道教师这个职业不是一个有时间限制的职业,他在任何时候都是学生的老师,任何时候都是学生的表率,所以我一直都严格要求自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尊重他们,对他们严格要求,循循善诱,使他们不仅学到文化知识,还学到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全面发展。争取使他们成为在学识上和品格上都一流的人,回报社会。

四,为了教好书、育好人,我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孜孜以求,努力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教育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每次上课之前都认真准备,争取做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让学生很快记住所学知识。并且,积极思考,设计一些活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讲解,精选练习。总之,师德精髓所在就是奉献,不能计较个人得失,心里必须永远装着学生,爱护学生,我们应记住这一点,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才能真正做到“德高为师,学高为范”。

师德修养范文篇7

我国古代先贤圣人、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和“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并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1]教育家孟子在《离娄•上》篇提出“教者必以正”。[2]《礼记•大学》篇也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记》篇则认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荀子在《修身》中说:“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从先秦教育思想家对于“师”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有“德”为师,师要“正身”、“长善”、“知礼”,这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最早关于“师德”内容的雏形。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提出为师的标准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只有具备了“道”才能成为“师”。他不仅提出了师德的核心是有“道”,而且给予了师德的功能定义,即“传道授业解惑”。而笔者认为韩愈《师说》的这个“道”特指儒家的“道”,是指整个宇宙存在的“过程、本源、规律、法则”,谁了解了宇宙存在的“道”谁就有了“德”,谁就能为“师”。因此,相比现阶段人们对师德的理解,古人对师德的定义相对简单且较空洞。

二、现阶段师德有了具体内涵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育部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必须“热爱祖国,献身教育;遵循规律,教书育人;勤奋学习,又红又专;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012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制定印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加强自身修养。至此,笔者认为在新时期下,青年教师师德有了具体而充实的内涵。

1.师德体现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1)爱党爱国是青年教师基本的思想道德要求。“爱党、爱国”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思想素质,是每一个国人应具备的思想情怀。高校教师肩负着教育和培养下一代知识青年的重要责任与历史使命,因此必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明辨是非的思想觉悟。而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人生事业刚刚起步,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将来在工作上抵御风险和坎坷的无尚“法宝”,是一切阻碍个人事业发展之“邪知邪见”的“照妖镜”,有了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就能确保个人思想言行与党的基本路线保持一致,并且在党的教育事业上不会走偏方向。(2)青年教师要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教师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高校教师对自我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程度和对贯彻执行国家意志的彻底程度。教师个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影响了周围工作同事的人生观,同时也影响了受教育群体——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形成其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受到社会其他思潮的影响而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从事教育事业以后也还存在一个再教育和再提高的过程。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一个从事高校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必须具备的师德修养素质。(3)青年教师要具有为了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理想。我国的教育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其伟大成果不仅体现在当代,同时对后代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高校青年教师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立志献身国家教育事业,将教育事业定位为终身奋斗的目标是使其具备教育者人格魅力的必要前提,是保障教育者始终不移地坚持正确教育方向、坚持正确教育理念的动力源泉。为此,倡导青年教师将教师事业摆在第一位既是教师师德修养的体现也是教育工作的切实需要。(4)青年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是教师高尚姿态的体现和教师灵魂的发散,教师总是通过个人人格魅力来向外辐射“正能量”以感染人和引导人。因此,教师高尚的人格才是其行使“师道”的必备要件。教师的人格如同战场上的帅旗,具有无比强大的号召力和集结力。那么何谓高尚?笔者认为,高尚的人格可以是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可以是教学过程中一丝不苟的责任心,可以是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可以是热情洋溢的教课情绪,也可以是清新幽默的话语。总之,教师的人格不再是一个具体的范畴,它是一个综合了职业道德要求和自身思想品德的“聚合体”,它能最大限度的影响周围的人和事,它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最闪亮、最至善至美的东西。

2.师德强调青年教师应具有的职业行为规范

(1)青年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以人为本,教育活动是人与人之间、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展开的一项社会活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受教育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在此前提下,才能建立科学、平等、明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教学活动中那种“施”与“受”、“教”与“学”的快乐。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总有学生对于教师的施教过程“逆来顺受”或“坚决反抗”,使得师生双方变成了一种对立矛盾。因此,教师只有做到以人为本、互相尊重、积极沟通、相互交流,将学生的人格塑造放在首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维持正常教学活动和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关键环节。(2)青年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做到有教无类。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教学器材的缺乏和教学手段的限制,一般只能采用照本宣科和“机械填鸭式”教育,但这种教育方式收效甚微。新型的教育应该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知识背景和基础素质的参差不齐的现状,对受教育者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教无类。这既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也是教育工作者师德修养的一种体现。众所周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受益,使受教育者在获得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基本操作能力。而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一套教材或一种教育方法显然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在此情形下,就要求教师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或者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方式,在详细了解情况的前提下为不同类群学生“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拘泥于具体教学模式的情况下达到使每个学生最大幅度提高的教学目的。(3)青年教师要积极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受到了诸多西方不良风气的浸染。譬如对歌星、影星的“偶像崇拜主义”,经济搞活后对金钱疯狂追求的“拜金主义”,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别人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不劳而获的个人“享乐主义”,甚至现阶段出现的对社会不良现象盲目愤慨的“仇富、仇官主义”。种种的不良现象的出现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从雏形到成熟、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中所难以避免的一些负面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无法避免,但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和认识是非常必要的。作为青年教师,对于不良风气首先要摆明个人立场并且旗帜鲜明地予以抵制。同时,应思考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这些社会不良现象、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不良事件本身、如何揭示不良风气和不良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青年教师在与不良风气做斗争的过程中,既升华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检验了自身的行为准则,同时也为身边同事和学生做了楷模,具有一举多得的效应。(4)青年教师要主动拓宽知识结构,做到与时俱进。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尺度。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给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方,教师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受益程度。知识作为一种物质来说,没有一成不变的知识。因此,鉴于知识具有相对的可变性,教师不但要有宽基础、广口径的知识源,还要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自我更新。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自身是否有能力去甄别、合理取舍知识也体现了青年教师的自我修养问题。因此,当代社会已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拓宽自身知识结构并切实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误人子弟,不辜负社会、家长和学校对教师的期望。(5)青年教师要重视言传身教,努力做到为人师表。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见“师”之作用身教重于言传。“师”之典范、“师”之表率皆体现在一个“范”字上。对于受教育的学生而言,会非常自然地把教师的行为看做教师真实思想的外在表达,会以教师在课堂内外表现的行为作为评价一个教师道德水准的标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说得天花乱坠而课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的话,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会一落千丈,其为人师表的作用也会荡然无存。因此,教师必须“先正己,再正旁人”,“先善己,方善人”。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做到“身心合一”才能够真正实现“言传身教”和“为人师表”。因此,青年教师只有具备了优秀人格、了解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并且努力做到为人师表,才是具备了师德修养,才能培养优秀的学生。

三、结束语

师德修养范文篇8

从教七年以来,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对师德的理解和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现在把我关于师德的一些思考整理成文,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首先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对师德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从事任何工作的人,都要讲求职业道德,而教师道德,应该是其中最为崇高神圣的一种。这是由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师德,首先应该是知识分子良知的体现。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传统,作为知识分子,本身就应该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而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高中教师,应该从传承文明、培养下一代的高度出发,来认识提高师德的重大意义。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现在讲师德,不是搞形式,不是走过场,我们完善师德,是来自我们本身的强烈需要。离开了师德,我们所做的一切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其次,在我看来,提高师德,要从加强个人修养做起。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其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未成年人,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为人师表”四个字,应该是古人对师德最准确最精练的概括。作为教师,应该“日叁省吾身”,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完善自我的道德修养。我认为,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下,这一点显得犹为重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传统的道德原则、价值观念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崩溃,教师在学校对学生所做的德育工作会在很大程度上被社会的负面影响所抵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更为重要了。古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又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都是教师的人格感化作用。作为教师,你首先就得做到不虚伪,不矫饰,不卑琐,不媚俗,不功利,不浮躁,你得尽力让学生相信校园是一片净土,教师是一群品德高尚的人。所以,当我看到学生来信中写到我的人格感染使他们记忆颇深而且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时,我觉得这是我最成功的地方。

另外我认为,教师在其工作过程中,有这样几点尤其应该注意。

一、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我认为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一件事情。因为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他在生活中、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而由此带来的烦躁低迷情绪就会不可避免地带入工作中。所以在我看来,在面对学生时,竭力抛开个人情绪,也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另外,在个别学生身上,我们的反复教育收效甚微甚至完全无效时,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急躁情绪。我想孔子说“诲人不倦”,是充分预料到了学生犯错误的反复性的。

二、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表现好坏,很容易直接影响教师的判断。但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注意,因为教师的公正性,也应该是师德的一个主要内容。所以我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包括活动安排、劳动分工、作业检查甚至座位安排上,都尽量让学生感觉到,我是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每一个人的。

师德修养范文篇9

一、新时期师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道德素质在教师素质构成中更显重要

新时期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长期性、示范性、创造性的特点决定构成教师素质的特殊性。教师素质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才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主要包括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和人格品质。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本身和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和教师道德的外在表现。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正是个性与品德形成时期。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同时,还通过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在多数学生眼里,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都是正确的。教师的言行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品德的发展。因此被称为“师魂”的教师道德素质将比文化素质更重要。

其次,师德修养的魅力将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等要求,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

从社会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群体都是由单一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映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养成,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超常的决定性作用。因为教师的教育是长期的系统的,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还是德育手段等都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教育是科学的,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的关键时期,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从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看师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最后,师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当今社会,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多地偏向于对功利的追求,缺乏爱心,许多学生在人生的紧要关口,由于长期受老师的影响,因而可能最终导致其难以建立对社会的关爱。作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二、新时期师德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总的说来,良好的师德不仅是提高师德修养的必需条件,更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并且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就能在相应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始终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从教者的判断和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首先,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素质进而加强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具备优良的素质。具体表现在,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的进行教学,并有坚毅、乐观的性格、严整刚毅的志向与力量,这样通过教师以自己的品行为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当中不知不觉中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像这样,在教师身体力行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提高,而且使学生受到感染,更加的敬慕教师,从而增进了师生关系。如果这位教师不仅做不到以上方面,且在上课时无精打采,语言粗俗,不仅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而且势必对学生起着不良的影响,就无从谈起师生关系了。所以教师的良好的素质影响着师生关系。

其次,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进而融洽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自然而然的会要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在,不自觉中热爱着教育职业,热爱着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并会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他便会受到学生的爱戴,赢得学生的欢迎与尊敬,进而才会出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这个教师没有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他便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师生关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第三,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进而增强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了解学生方面,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等方面出发来了解学生,并能客观、公正、科学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相互关系。在教材内容方面,使教材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的掌握教材。只有这样他才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进而获得学生的敬爱,师生关系也因此增强。

第四,良好的师德能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进而增进师生关系

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在教学中显露出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具体表现在,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闪光的哲理、恰当的态势和流畅的表达等方面。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使学生更加喜爱上他的课,而且增添了学生对他的敬慕,进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合。

第五,良好的师德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进而稳固师生关系

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努力不懈的坚持自我教育,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纯化和完善自我。具体表现在,经常进修、加强专业教育、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这样才会使学生更加尊敬他和热爱上他的课,师生关系也因此得到加强。

三、新时期提高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

第一,努力学习,提高师德理论修养。

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一个只有在道德修养中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学习教师道德理论,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这些名人身上都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体现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二是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修养,那么教师道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师德修养范文篇10

论文摘要: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教师的道德水平在整个育人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有德之人、做对社会有利之事。本文从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师德建设两方面,分析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师者”的职责和角色意识多样性,即教育者是研究者、传道授业者、管理者、朋友和心理医生等角色,分析了角色意识的作用、师德建设对现实的意义,分析了教育者的道德水平对教育目标实现的影响和作用。本文认为,为了成功履行教师的应有角色,目前需要完善教师的师德修养。

中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历代圣贤都崇尚德治。而学校在整个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影响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教师的道德水平在整个育人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师如何以德育人?其首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教师教学生学做人,首先自身得会做人,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怎样才能完成这一神圣使命。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有较强的角色意识,同时要具备较高的师德修养,两者在完成教育使命方面互为补充。

1教师的角色意识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知识的更新和转化的速度日益加快。一个国家、地区、企业乃至个人的发展优势愈来愈依赖于科技知识、依赖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学校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和主干。教师只有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而职责意识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是不可分割的。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充当多种角色。在家你可能是子女、父母、夫妻;在单位你可能是职工、领导或下属。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的职业角色更为丰富和多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对教育内容的贯彻、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角色意识是角色素质的前提,而大学教师的角色威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科学地组织知识,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各种知识组织起来,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作为一个大学教师,角色意识体现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

1.1研究者角色

21世纪是知识的世纪,大学教师是知识界的精英,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培养下一代的知识才能,必须终身勤奋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必须追踪当代科学与学术的发展,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改造老专业,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还必须研究学生、研究社会、研究时代,以便增强自己对主体意识的自觉追求,增强教育实践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以便更好地承担起传道授业的重任。

1.2传道授业者角色

唐代大文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韩愈在《师说》中就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点明了“师者”的职责与作用。“授业”是指把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巧妙传递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获取新知识、形成新理论的基础;“传道”是指教人做人,传给学生“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等等。大学教师就是经师与人师的合一,使学生真正感觉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以德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教师应该传授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未来的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另外,未来社会的劳动分工将更加细致,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更高,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途径日趋多样。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工作,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3管理者角色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结构建构过程。大学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有着它自己的一系列规范,这些规范的落实需要靠教师。在许多情况下,教师是以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身份出现的,这一角色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去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各种能力,从而保证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不断扩充知识。由众多个性鲜明的学生组成的团体必然会产生摩擦,所以教师还必须是团队工作的专家,必须具备处理团体工作的能力和掌握团队管理方法。

1.4朋友角色

研究表明,学生认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教师是具有民主作风、关心体谅别人,平等亲切,对教学精通,被学生视为朋友与知己的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大学生的心理出发,要信任学生、热爱学生;要平等地与学生沟通而不是以“师”压“生”。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多方面。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学习的质和量上也就存在差异。教师必须了解并摸清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对其成绩的评估要尽可能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技术,力求科学、客观、公正。教师还应能分享学生的忧与乐,做到在讲台上是教师,而离开讲台则是朋友,是学生成长的导师,人生的引路者。

1.5心理医生角色

大学生特别是新生正处于心理转型期与适应期,他们渴望并强烈地要求肯定自己和保护自己,他们的自尊心异常强烈,对触及自尊心的刺激十分敏感,由于家庭、社会的原因而共产生了许多问题的青年,表现为行为异常,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症、强迫症、缺乏自信、自卑等心理障碍。这一切当然可以依赖心理医生来解决,但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主要还是靠教师来处理。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导解决。教师要紧紧围绕着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环境等,提供科学、有效、实用的心理辅导技巧和方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心理成熟与潜能开发,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有效地应付转折期,健全他们的人格。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他们在运动中相互运动、相互转化,教师由教育角色转化为学习者的角色;学生由学习者转化为教育者角色。即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受教育,转化为教育者(自我教育),而达到不育的目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创造性地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再次转化为学习者,以使自己学识不断充实,境界不断地提高。正是在这样的角色相互转化中,既塑造了学生的人格,也塑造了教师的人格。

2师德建设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师的道德标准往往影响到一个群,影响到一类人,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拥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内涵,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由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我们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它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诸多内容。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其道德要求要比其他职业具有更高的层次和标准,师德属于全社会德育建设中最高职业道德理想之列。为此,在师德建设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以德修身,做人之模范

人生两件事:学做人,学做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的工作是负有历史责任的。教育工作是一种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是一种伟大的事业。教育一方面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和影响。因为青少年学生是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个体,可塑性很强,他们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发展,老师无论是在道德上还是在知识上对青少年都具有启蒙作用。所以,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起着教育作用,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人格、处世哲学、价值观念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教师在课堂以外的道德表现在任何时候都和在课堂上一样对学生有教育作用,对社会风气有影响。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要求,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对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决定了教师要时刻用职业道德标准约束自己,要“以身立教”,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当然,一个真正具有道德魅力的教师必须同时具有知识的魅力,以便更好地去影响、感化和教育学生,并持之以恒。

2.2增强涵养,严格自律

教书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书应当以育人为目标,而育人又是以教书为基础的,教师的道德教育往往贯穿于知识教育中。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效仿的榜样。教师应注意加强自己的个性修养,调整自身价值定位和行为标准,应注意以怎样的道德去熏陶、影响学生。教师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生命不仅意味着一个活的有机体,生命的意义更在于它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存在。我们作为老师应该经常反省自我: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尊严了吗?珍视学生的存在了吗?平等对待学生了吗?教师在习惯行为中还没有真正地把学生作一个“人”平等对待。一个人假如缺乏尊严地生活,必然导致兴趣与信心的失落,进取心的衰退,学习的失败,生命的色彩也会黯淡无光。因此我们的教育要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让教育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2.3广施爱的甘霖

爱可以产生的魔力是不可估量的,是教师手中的魔杖,大学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人格尊严,对学生,教师要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

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情感的引导者,还应拥有一颗博爱、宽容的理解学生的心。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爱心则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伟大的父爱,不仅意味着一种博爱的胸襟,而且更深地代表了一种培养的责任。一名教师不仅要循循善诱,还要从不同角度、高度和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和接触,以不枉“良师益友”的称呼。热爱学生就要多方面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不只是学习上,而且从思想、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要信任学生,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要努力倡导和营造启发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个性环境,给他们展现自我的空间。关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这种关爱,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但在一定程度上,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是神圣的爱”。

爱生就是教师时时注意言教与身教的结合,事事处处努力做学生的表率。教师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教师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和完善,起着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这就是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具有诚实正直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平等地对待学生是教师重要品德,也是邓小平同志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具体要求。如果说师爱是师魂,那么师德就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

2.4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要以身作则,要充满热情和激情地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自己的决心和自豪感。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并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能力的学习材料,公正地评价学生;设置挑战,激励学生,帮助他们认识到正在不断增强的能力,成为一个成功的学习者。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技巧,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一旦你的教学方法顺应了学生的风格,你就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和创造力有明显提高;在不时的赞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设计一些“surprising”来吸引学生,用愉快的语调、关爱的目光、个别交谈的方式来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一旦成功,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能同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21世纪的教育呼吁着品德高尚,受到社会尊敬和爱戴的好教师,他们既要为“人师”又做“经师”,堪称师德典范;他们既要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祖国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拥有严谨细致、忠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塑造良好的形象,给学生以较高的文化熏陶和道德感召,使之成为祖国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因此,营造高等教育专业管理特色氛围,建立师德健康成长的土壤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大事,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

师德不仅直接垂范于学生,而且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甚至使他们受益终生。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角色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是整体素质的核心和基础。特别对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时期,角色意识是职业工作成功的首要前提;而师德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基本价值要求。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它要依靠成千上万的高素质教师去实施,才能完成此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只有把教师的道德素质提高了,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只有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靠自己的人格力量和道德力量,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内心,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教师只有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无愧于教师的神圣称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最终达到并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进步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庄西真.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师[j].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编,2001.10.

[3]萧灼基.新经济急需型人才[n].扬子晚报,2001-8-20.

[4]李伟忠.让教育闪耀人性的光辉[j].成才导报,2001-12-25.

[5]刘然.实力,人才[j].人民教育,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