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范文10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04-08 03:52:48

预算

预算范文篇1

预算公开是一项复杂性和系统性非常高的工作,公开范围、公开内容、公开程度、公开平台、意见反馈、优化改进等均需要按照法律法规的统一要求,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来统筹考虑。为科学合理做好本部门的预算公开工作,必须要树立起一定的工作原则,将之作为预算公开工作中处理问题、推进工作的行为准则,并贯穿于预算公开工作的始终,指导相关工作人员规范地开展工作。(一)合法性原则。王银梅等(2018)学者研究认为,200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我国预算公开法制建设的起点,它首次规定了政府应该公开“财政预算报告”。2014年最新修订的《预算法》也增设了预算公开的相关内容,在第一章第一条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并就公开的范围、主体、时限,以及未按要求公开预算行为的追责等做出相关规定。2014年国务院的《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进一步落实预算法的相关要求,再次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推进预算公开。2016年,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的意见》,为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预算公开工作提供了更为详尽的操作指导。综上所述,预算公开是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中央部门的预算公开工作应该严格按照《预算法》及相应法律法规,在法律的框架下有序进行,保障工作的合法性。(二)谨慎性原则。每年“两会”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两会”后集中公开中央部门预算更加容易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为保障大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预算的透明度,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工作对公开信息的质量要求非常高,相关工作必须慎之又慎。一是要加强审核,由于预算公开数据多,信息量大,公开材料一定要多层次反复审核较对,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二是妥善处理涉密信息,根据《预算法》涉及国家秘密的依法不予公开;实践工作中对于部分涉密的,一定要做区分处理,经法定程序解密或删除涉密信息后再公开;对于其他不涉密但非常敏感非常重要的信息,也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科学分析,审慎处理。三是强化沟通,对于预算公开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难点问题要及时与财政部沟通,提请财政部进行业务指导;另外,由于近年来机构改革部门较多,涉及职责划入划出的部门之间也要强化沟通联络,明确相互之间的预算公开范围边界,做到预算公开不重不漏。(三)真实性原则。根据财政部“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中公布的相关资料,2018年中央预算单位公开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部门职责与机构设置、预算报表、预算说明和名词解释4个部分,预算公开信息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在预算公开工作过程中,应该以经财政部批准的部门预算为依据,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需要公开的资金范围,严格落实细化标准要求,实事求是地撰写预算分析说明,真实说明预算增减变动原因,努力做到预算公开信息完整、数据准确和资料可靠,客观真实地反映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情况。(四)及时性原则。《预算法》对预算公开的时间限制有着明确规定,要求中央部门在财政部批复预算后20日内公开预算。由于预算公开工作需要编制公开材料、履行审核程序、提交公开平台等,涉及的流程较多,程序复杂。与此同时,中央部门负责预算公开的财务部门,往往还要在同一时间段内按时批复下属单位的预算,导致时间紧、任务重的现象十分突出。为保障按时公开预算,一定要在预算批准前早做准备,制定流程规划与进度计划,预算经批准后按流程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及时公开预算。

二、提高预算公开信息质量的措施

在合法性、谨慎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工作原则的指导下,中央预算单位应该进一步做好预算公开的制度建设、人员培训、材料编制等重点工作,努力提高公开材料的易懂性,不断提高预算公开信息质量,为预算公开切实发挥实效打下坚实基础。(一)制定预算公开操作规程。按照《预算法》的要求,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已经实施了10年,随着我国预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它必将随之成为一项重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为增强预算公开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中央部门应该加强该项工作的制度建设,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符合本部门特点的预算公开操作规程,以明确任务和相应的职责,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建立起预算公开的长效机制。操作规程应该严格细化预算公开的工作步骤,以及各环节的质量要求、责任主体、工作职责、时间期限等,同时还要严格落实相关保密要求等等。只有通过制度来规范约束,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稳定有序进行,避免由于人员变动等因素对工作的影响,为中央部门进一步提高预算公开质量提供制度保障。(二)加强工作人员综合培训。中央部门预算涉及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的方方面面,包含机构基本情况、事业发展规划、人员构成、财产物资等等,综合性和复杂性非常高。而将这涉及工作方方面面的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更是一项操作性和专业性非常强,极具挑战的工作。它要求从事预算公开的工作人员既要懂财务,具备专业财务知识,还要懂全局,具备一定的舆情应对等综合素质。第一是要反应快,面对公众的质询要迅速反应;第二是要知实情,熟练掌握事业发展和各资金项目实际情况;第三是会表达,熟练掌握文字和口头表态能力,能把政策解释得层次清楚,易于理解;第四是守纪律,反馈回应要力求精准,不违反国家保密规定。实际工作当中,预算公开工作人员往往由财务人员兼任,虽然具备专业财务知识,但业务知识和舆情管理等其他方面还需要重点加强。为增强预算公开工作的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有必要通过专业的综合培训,快速提高预算公开人员的业务知识与舆情管理能力。(三)准确规范编制预算公开材料。近年来,公布预算的中央预算单位稳定在100家左右,如此大规模地集中公开预算,必须要按照规范统一的方式方法进行,以方便社会公众做横向对比,增进理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财政部要加强对推进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具体指导。为规范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根据财政部的相关介绍,财政部每年均会研究制定中央预算单位的预算公开工作指南,以统一公开的形式、内容和口径。以财政部“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公开的各部门2018年预算为例,预算公开内容主要包括收支总表等8张报表,其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细化到了项级,还在预算说明中重点说明了“三公”预算、政采预算、资产预算、绩效预算等重要事项。为此,各中央部门一定要按照财政部制定的年度规范,按照统一的要求编制预算公开材料,公开内容要覆盖全面,科目要具体细化,说明要清楚详尽,并完整履行审批程序,及时在门户网站和财政部“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上统一展示。(四)努力提高公开信息的易懂性。通俗地讲,部门预算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年度事业发展规划在财务上的反映。将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有利于推动本部门本单位的改革发展。为使预算公开收到实效,中央部门要将预算公开作为改进工作、优化支出结构的契机,努力提高公开信息的易懂性、可读性与实用性,降低社会公众的理解难度。一是要认真介绍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方便公众了解单位所开展的工作内容;二是要多使用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多介绍预算项目背景,简单明了地撰写预算说明,避免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三是要多对比分析,要将本年数据与往年数据做对比,分析说明变化幅度和主要原因,方便社会公众理解事业发展变化;四是要多使用图表,让公开材料更加直观生动,一目了然,避免全部使用枯燥的文字表述;五是结合部门实际撰写名词解释,对财税政策、规章制度、行业术语等专业名词,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业务实际情况,撰写对应的名词解释,协助公众理解数字背后所代表的事业情况。通过增强信息的易懂性,让社会公众看得懂,喜欢看,真实准确了解公开信息所返映出来的业务实际。

三、做好预算公开的综合保障

编制好预算公开材料只是预算公开的第一步,还要做好综合保障,及时将公开信息通过相关平台对外,方便社会公众便利查询;同时,还要建立社会公众提出意见、建议和质询的信息沟通渠道,研究整理各类反馈信息;建立优化改进机制,稳妥处理公开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实现预算公开信息编制、、质询反馈、优化改进的良性循环,确保预算公开取得实效。(一)及时公开信息。预算公开材料编制好之后,中央预算单位一定要按照《预算法》规定的时间限制,在财政部批复预算后的20日内公开。同时,中央部门还要按照相关规定选择好适合自己的信息公开平台。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的意见》,预算公开要以部门和单位的门户网站为主要公开平台,设置公开专栏,并保持长期公开状态,方便社会公众随时查询。没有门户网站的部门,还要按照要求在本级政府门户网站,或通过公报、新闻会、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公开。为此,中央部门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合规的渠道,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公开部门预算信息。(二)畅通公众质询渠道。预算公开信息之后,必需做好社会公众质询的准备,畅通公众提出意见、建议和质询的渠道。一是可以主动加强政策解读,中央部门可以主动邀请项目负责人、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对本部门预算的重点、特点和变化情况进行解读,主动释疑解惑,引导公众客观准确理解公开信息;二是收到社会公众的信息反馈之后,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理,能现场解答的要迅速做出答复,难以现场答复的,要抓紧组织研究落实,争取第一时间反馈;三是及时关注舆情,避免因信息误解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出现相关情况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准确信息予以澄清。(三)建立优化改进机制。要建立起预算公开机制运行的闭环,实现预算公开信息编制、、质询反馈、优化改进的良性循环,促进中央预算单位借助预算公开不断改进工作。针对社会公众提出的合理建议,要积极采纳、研究落实改进措施。对于政策依据不充分、绩效不佳、必要性不强的支出项目,经研究确实应予以扣减预算的,应通过调整当年预算、调整三年支出规划等方式优化支出结构,将资金调整用于其他重点急需领域;对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项目,要按照中央统一要求清理规范,以清理促公开,以公开促规范;对公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研究整改,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应当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参考文献:

[1]王银梅,黎昕,翟晓琳.政府预算公开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18.2.

[2]郭俊华,朱符洁.我国公共部门预算透明度研究———以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数据为例[j].财政研究,2016.1.

[3]卢真,李升.澳大利亚政府预算公开的做法与启示[j].财政监督,2017.11.

预算范文篇2

关键词:财政分权;软预算约束;成因;后果

一、财政分权

在财政分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财政职能划分的研究备受重视。美国经济学家夏普(sharp)认为,不同级次的政府部门具有不同的职能,互相之间不能替代。从国家的经济职能来看,实现调控的职能要由中央政府来实施,社会福利分配的职能也应由中央政府来执行。而地方政府能取得资源配置的最好效果。马斯格雷夫(musgrave)则认为,由于地方政府对宏观经济稳定实施控制缺乏充足的财力,另外经济主体的流动性也严重束缚了地方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尝试,所以宏观经济稳定与收入再分配职能应由中央负责,但是资源配置政策则应根据各地居民的偏好不同而有所差别,在这方面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适合,更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改进。

美国学者埃克斯坦(echesten)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他指出,应当根据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来有效地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并依此作为分配财权的依据。因此,那些有益于全体国民的公共产品应当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另有一些公共产品虽然只惠及某一阶层或某些人,但因对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要由中央政府提供,但是,为了维护局部利益,地方政府也应具有一定的职权和财力。夏普(sharp)、马斯格雷夫(musgrave)、埃克斯坦(echesten)等人的研究阐明了财政职能分配的基本框架。

二、财政分权与软预算约束的关系

长期以来,关于财政分权对预算约束的影响的研究在财政分权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大批学者围绕这一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从财政分权对政府预算约束的影响的角度出发,怀尔德森(d.e.wildasin)认为联邦的转移支付给大地方比给小地方可能会使预算约束更软一些。钱颖一和罗兰(roland)也从竞争的角度认为,在任何一种类型的政治体制下,官员倾向于救助效率低下的公司,或者浪费公共消费支出。在联邦制下,跨地区的资源流动增加了地方政府救助效率低下的公司或浪费公共支出的机会成本,财政支出总是低效率的地方不可能吸引流动资源流到该地区。因此,竞争硬化了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改变了地方官员的激励。近年来中国的地方政府预算约束硬化,部分是因为地方政府花费其资源以吸引外国投资者进行竞争。而bardhan则认为,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不足以解释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的硬化。因为地方政府很难忽视政治压力,所以政治压力将会促进地方政府对地方企业进行兜底。国内学者姚洋也认为中国的财政分权并未导致地方政府预算约束的硬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深了软预算约束问题。fornasari,webb和zou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提出,地方税收收入与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在长期内会存在正相关关系,此时在中央政府控制转移支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是硬的。此外,也有一些学者从腐败的角度研究了财政分权对软预算约束的影响。hunther和shah通过实证检验得出财政分权有助于减少地方政府的腐败行为,arikan也用模型得出了类似的结论。tanzi则认为财政分权与腐败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容易发生腐败行为,因为中央政府官员通常比地方政府官员理性,而且比地方政府官员有好的前途。

三、软预算约束的成因

科尔奈在讨论有关预算软约束产生的原因时,认为存在外生性和内生性两种解释(科尔奈,1998)。其中外生原因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父爱主义(paternalism),国家追求就业目标或领导人为获取政治上的支持等;而将预算软约束视为内生性现象起因于德瓦特里庞(dewatripont)和马斯金(maskin)讨论的时间非一致性问题,其它学者用它进一步解释了短缺经济的形成、政府官员的监督、多个投资者及“联邦制”与软预算约束的关系等问题。a.外生性解释:经济理论所指的外生性是指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某一经济变量在一定的时期中不随模型内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科尔奈(1980)用父爱主义来概括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首先提出预算软约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父爱主义,认为“父爱主义是预算约束软化的直接原因”。而国家之所以会拯救即将破产的企业,是因为它不愿承担由于企业倒闭所带来的后果。

继科尔奈之后,不少学者采用父爱主义来解释破产企业获得事后拯救这一类预算软约束的现象。hillman等人(1987)从政府无法承受企业破产后引起的政治代价来分析,指出政府不能承受企业大批解雇工人所带来的政治代价非常昂贵是软预算约束形成的直接原因。shleifer和vishny(1994)、博尔考(boycko,1996)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goldfeld和quandt(1988,1990)建立了一套预算软约束模型,利用父爱主义来解释破产企业获得事后拯救等软预算约束问题,指出亏损企业所获补贴的多少取决于企业花费多少资源进行游说。斯卡福(schaffer,1989)建立了一个博弈论模型,第一次以模型的形式把软预算约束与动态承诺问题联系起来,从政府对企业作出承诺的可置信性程度论述了软约束的形成。他认为软预算约束的产生是因为有父爱主义倾向的政府不能够向企业作出可置信承诺(acreditablecommitment),即当企业破产时,它不会设法拯救。但斯卡福(schaffer,1989)的模型相对显得简单,遗留下许多有待回答的问题。除内在作用机理有待完善外,斯卡福(schaffer)没有解释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或转型国家比市场经济国家更容易患上软预算约束综合症。而德瓦特里庞(dewatripont)和马斯金(maskin)于1995年发表的论文通过最简单的跨期(两期)模型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我国学者林毅夫和谭国富(1999)试图从政府或国家的责任归属角度来解释社会主义和转轨经济中预算软约束盛行的原因。他们认为传统的斯大林模式是为建立某种战略性的国有企业而设计的,而这类国有企业在竞争性的市场经济制度中不具备自生能力。而且,转轨经济中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承担了许多政策性负担,因此企业亏损时,政府同样有责任给予补贴,预算软约束就这样继续存在下去。总之,预算软约束的形成是社会主义国家或政府对企业的父爱主义所致,是一种外生性变量引起的经济后果。b.内生性解释:9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在探讨预算软约束成因问题时,把注意力转向经济系统内部,从不同经济主体的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探讨预算软约束发生的机制。德瓦特里庞(dewatripont)和马斯金(maskin)(1990,1995)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在政治性等非经济因素之外,预算软约束的发生可能与经济因素相关,并把其归因于时间不一致性问题,即对一个未完工的无效率的投资项目追加投资,其边际收益可能大于项目废弃产生的边际成本。由于信贷市场中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一方的逆向选择和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这一分析思路很快被运用于解释其他与软约束有关系的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富有说服力的成果。钱颖一(qian,1994)从德瓦特里庞(dewatripont)和马斯金(maskin)的分析获得启发,将社会主义经济的物资短缺归因于时间非一致性产生的预算软约束,认为当银行无法对不赢利的项目实施取消追加贷款的行动时,预算软约束便产生了。黄海洲和许成钢(huang&xu,1998a)从投资者数量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中多个投资者参与投资,有助于硬化项目的预算约束。而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实质上仅有一个投资者,所以形成预算软约束的可能性很大。钱颖一和罗兰(roland,1998)构造了一个三层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国改革过程中财政分权与货币集权对预算软约束的影响,认为财政分权的改革有利于加强对预算的约束程度,而金融的分权则会降低对预算的约束程度。此外,米切尔(2000)分析了银行中存在的消极性或软性现象,指出银行预期政府将事后干预并解救亏损银行是产生软预算约束的原因之一。

四、软预算约束的后果

科尔奈(1980)把短缺现象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中软预算约束导致的最重要后果,钱颖一(1994)则认为社会主义政府把短缺当作一种手段,通过有意识地制造经济中的短缺来减少坏项目再融资的收益,从而达到消除或缓解经济中广为存在的软预算约束现象。钱颖一在德瓦特里庞——马斯金(dewatripont-maskin)模型的基础上,用一个相似的模型解释了它的起因。考察一个存在软预算约束的中央计划经济,假定消费者和厂商(生产需要)对某些商品都有需求,而卖方没有(或不能)将厂商、企业家与居民区分开来这样,将商品价格定在市场出清水平以下以造成短缺,是克服部分软预算约束问题的手段:如果不能用借款买到所需商品,则项目上马对企业家没有任何好处,因此,企业家一开始就不愿意让差项目上马。这意味着虽然消费者会因短缺而遭到损失,但软预算约束将会消失。黄海洲和许成钢(1999)在预算约束的制度框架内研究了金融危机的成因。他们认为,亚洲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当地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的软预算约束所造成的,这种软预算约束不仅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效率,更扭曲了市场信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银行间贷款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长期来看,软预算约束将导致经济增长放慢。对于软预算约束的后果,钱颖一和许成钢(1998)还基于软预算约束理论分析了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下普遍缺乏创新的问题。他们认为市场能够在事后作到有效率地挑选项目,而中央计划经济由于软预算约束的存在不能做到在事后对项目进行有效率地挑选。

参考文献

[1]杨灿明,赵福军.关于财政分权后果的理论述评[j].财贸经济,2004,(7):51-57.

[2]叶满城.软预算约束理论概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3):22-25.

[3]杨灿明,赵福军.财政分权理论及其发展述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4):3-11.

[4]方晓利,周业安.财政分权理论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1,(3):53-57.

预算范文篇3

传统预算管理缺乏适应性、费时耗力、各职能之间相互冲突等诸多缺陷日益突出。詹深教授认为,传统预算以预算为基础进行评价并实施奖惩,实际上是“付钱让员工说谎”,会使报酬计划的激励作用失效。同时,很多人认为,以固定的预算目标为依据进行业绩评价,会给组织行为带来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产生预算余宽,预算的协调功能被破坏。由于受利益驱使,经理人员总是尽力影响预算的编制以获得松弛的预算。预算松弛是预算管理中的逆向选择,它虽然发生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但却影响到预算的执行,下级权利将预算确定在比实际可以达到的水平更低的层面上,从而使得下级的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二)操纵预算执行结果,企业诚信文化被破坏。以预算评价为依据进行奖惩引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事后操纵预算执行结果。(1)管理者为了使自己的奖金最大化,常采用盈余操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净收益低于奖金方案的下限,管理者就会有进一步降低净收益的动机,这样,下一年度得到奖金的可能性就会增加。(2)操纵预算结果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做假账,使会计信息失真,以达到或超过预算目标。

(三)编制费时耗力。传统预算注重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业务、资金、财务、信息、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方面。预算工作一般在每个会计年度的前4个月就开始了,浪费了很多时间和人力资源。

(四)阻碍企业持续改进,增加责任单位更多的短期行为。传统预算控制制度约束着企业对环境的适当反应和灵活性,限制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传统控制制度使人们仅仅关注如何完成预算目标而不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潜力,或怎样更好地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超越预算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案

鉴于传统预算存在的种种弊端,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新的预算管理模式——“超越预算”应运而生。所谓“超越预算”,就是在企业组织不编制预算的情况下,管理该组织的业绩,并将各决策环节的权力以授权管理的形式分权化。一些国外的大公司都已经采用了超越预算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超越预算的基本原则。为了解决传统预算的弊端,寻求能够替代传统预算的新方法,bbrt对那些放弃了传统预算的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超越预算”模式的基本原则:(1)目标原则。面向持续的改善所设定的富有雄心的目标,而不是固定的年度预算目标。(2)计划制定原则。不局限在每年一次的计划制定上,而是面向持续发展的所有环节中的计划。(3)激励和报酬原则。在报酬评价上,以公司或责任中心的业绩来实施奖励,而不是依据预算确定的数值:不仅考虑固定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还对基于相对业绩的共同成果提供报酬激励。(4)评价和控制手段原则。既要以计划差异控制为手段,还要考虑与此相关的几个关键业绩指标。(5)资源分配原则。资源的分配不局限于年度预算,同时赋予管理者在必要情况下自主利用的权力。(6)调整原则。不仅依据年度计划制定周期,还适时地通过相互作用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调整。(7)治理原则。在公司治理上,要求管理层有明晰的价值观和高尚的思想境界。(8)业绩责任原则。不局限于内部目标的完成,还支持取胜于市场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不仅有集权式的责任等级组织,还应当具有对业绩负责的网络式团队组织。(9)分权授权原则。给予企业团队以充分的自由和力量,不再简单地要求其严格按计划执行。(10)系统协调原则。公开的基础上促进信息共享,通过流程设计和快速的信息反馈系统来协调公司间的事务。

(二)超越预算的实施方案。根据bbrt两成员的总结和发展,可知“超越预算”模式在组织设计和业绩管理方面有以下做法:

1、设计n型组织形式。一线管理者是企业家、战略家和决策者,面对新的商业机会要做出快速反应;中层管理者是组织内各种能力的集成者;高层管理者则是组织内部框架与价值的创造者,是革新的领导者,并且富有挑战性。尽可能地设置有“一定自治权”的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基本组织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组织之间不仅是一种静态的扁平结构,更有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联系的纽带是信息网络提供的强大的信息流,协作的动力则源自“内部市场”中的竞争力量。n型组织与传统的m型组织相比,更符合时代潮流。这是因为:(1)在今天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利润(价值)创造,不仅仅是降低成本,利润中心或是投资中心而不是成本中心适合作为企业的基层组织。(2)简化企业整体与基层组织之间的多层关系,可减少成本。尤其是跨国经营的企业,或者企业由跨行业的多个分部组成,多层显得更为不经济和低效率。(3)运用市场机制、信息流比运用少数领导(依托中层“官僚”)的集权调控更能起到控制与激励的效果,一是成本低,二是减少高层与下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对立”情绪。

2、业绩管理体系创新。关于业绩管理,“超越预算”模式则通过创造“内部市场”,用多层次的、能真实反映中心经营业绩的价值指标和评价体系来整合各中心的子目标,如平衡计分卡bsc或kpis系统等。尽量给勇于开拓进取的基层员工足够的“管理自身事务”的机会。激励员工积极创造价值;强调战略制定的市场驱动性以及程序上的自下而上的特征。

三、超越预算模式适用的行业类型

超越预算控制模式代表着企业管理控制的发展趋势,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创造性和增值性。但是,就目前而言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应用这一模式,超越预算模式意味着放弃传统的业绩管理框架,意味着对诸多管理控制方法的有效整合。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转化和整合成本,因此在决定是否运用这一先进管理控制模式时,需要考虑两大影响因素:

(一)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目前预算程序的运行状况。低效和耗时的预算生成程序是采用超越预算的最大障碍,因为超越预算模式的核心部分是频繁的滚动预测,通常由过去的预算计划程序来实施,因此,预算编制过程低效则不能为超越预算提供一个良好基础。

(二)企业的经营特征。一般来讲,超越预算模式适合于经营环境变化快、产品经营范围广阔或增长迅速,同时无形资产对经营极为重要的企业。如:(1)跨行业、跨地域的大型企业集团;(2)网络化的商业机构;(3)商业化的银行、保险、新闻传媒、广告、交通行业等等;(4)多步骤或装配式生产、依赖科技创新、以成品销售为主,数量、分销渠道很多的制造业,如汽车、石油化工行业等等。这些企业或行业的特征都表现为市场渗透性强、市场变化大,企业对市场反应敏感,特别依赖技术创新、经营信息产品、提供服务或是科技含量高的物质产品,企业内部各中心之间技术依赖不强,或者依赖性很强,但必须合作,共存于合作优势。这些企业或行业的各分部主要是适应市场直接创造价值且不确定性大,因而实施传统预算管理制度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只有超越预算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这样一些企业或行业在我们今天面临的经济环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预算范文篇4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优点

(一)创新改革,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支出架构

太原市部门预算改革从2002年起步,建立了“部门预算=基本支出 项目支出”的预算支出框架。新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细化项目分类,将预算项目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年初预算、上年结转、转移支付、追加调整等等所有预算支出都要以预算项目的形式纳入项目库,并根据各类预算支出性质和用途将预算项目分为人员类项目、运转类项目和特定目标类项目,全面建立并完善了以项目库为源头的预算管理机制。

(二)整合财政应用平台,建立规范标准的数据库

新的一体化系统真正的实现了全国各级预算管理的上下贯通、有效衔接,并将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三大财政支出管理工作进行整合,实现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集成,实现各平台实时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有效解决了各信息系统分散运行,互不开放、对接端口等“信息孤岛”的问题,最终形成财政系统数据标准的统一,实现了财政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财政大数据分析应用奠定基础。

(三)规范权利运行,增强预算工作透明度

预算部门(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预算编制全过程均在一体化系统中实时记录和动态反应,公共数据和公共控制规则都统一纳入了财政信息系统管理,进一步严格了项目收支管理。财政各核心业务数据平台的整合,提高了预算编制执行透明度和财政管理的质量和信息化水平。财政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相互联动、相互合作,详细的记录了整个财政系统的运行情况,体现财政预算管理规范性、标准性和科学性,提高了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透明度。

(四)优化支付流程,实现预算直接控制支付

新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部门预算项目明细的编制在部门预算经济分类的基础上,增加政府预算经济分类,从而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匹配性进一步提升,并与支付系统无缝对接,真正实现了用款计划不需再承担预算细化和预算控制职能,因此,将传统的“预算指标控制用款计划、用款计划控制资金”调整优化为“项目预算指标直接控制资金支付”。对于各预算单位来说,所有预算执行全部纳入项目库管理,精简优化预算用款审批和政采项目审批支付流程,极大地提高了预算执行效率,缩短财政资金运转周期,提高了国库资金支付的效率,对预算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健全约束机制,全面强化项目绩效管理

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在实质上改变了过去预算、绩效两条线、两张皮的管理方式,新系统将两种管理体系在政策层面合二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无论对于预算管理,还是对于绩效管理,都是质的变革。从预算项目库储备开始到项目执行完毕,在编制环节突出绩效导向、预算执行环节加强绩效监控、决算环节全面开展绩效评价,绩效管理实时贯穿预算项目执行全过程,推动了政府和部门效能提升,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六)建立健全指标对账体系,强化转移支付指标全

流程追踪控制强化各级财政部门对预算指标管理全流程的追踪和控制,实时掌握各级转移支付指标分配和执行进度。下级财政不再由各具体业务科室人工录入上级转移支付预算指标,而是由上级财政下达转移支付指标、预算对账后进行指标登记,最后分配下达,同步支付系统,真正做到了“先有预算、再有指标、后有支出”,实现各级财政转移支付指标全流程追踪控制。

二、财政一体化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项目编制流程需进一步优化

由于财政一体化的运行越发的普遍,对基层财政预算编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编制下年度预算进行项目库储备时,由于预算项目是预算编制的最基本单元,这就导致各部门上报项目储备库数量繁多,加之各部门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项目明细填报时,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项目上报财政部门后,审核流程过于繁琐且无修改功能,层层上报、层层退回,每一个项目的成功储备审核流程往返基本都在50多次,而且每一次都需要联系下一步工作人员进行审核操作。这就导致了财政业务工作人员耗费绝大部分时间放在了项目操作流程上,流程越繁琐,出现问题的几率就越大,很多问题就需要财政部门寻找专业的软件公司来进行后台紧急处理,浪费了很多时间,极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用户账号层级设置需进一步简化

在新的预算一体化系统中,各财政应用平台虽然已整合、统一,但各业务系统对于用户的认证体系也都是各成一套,导致登录用户账号层级繁多,例如:财政科室经办人员除了一体化系统登录用户账号,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还存在科室代列预算资金执行时,本科室同时作为一级、二级虚拟预算单位,需要2个用户账号,在代列资金支付时还需要登录国库支付用户账号,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每个财政经办岗至少拥有4个用户账号,科室审核岗亦是如此。因此,导致财政业务工作人员在项目储备、预算编制、资金支付时不断切换账号,反复操作登录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无形之中极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问题。

(三)报表数据功能需进一步完善

在系统报表查询模块中,多数报表类型简单便捷,但是在部分报表中,例如在预算编制报表中,无论预算批复表、预算公开表或人大报表中,汇总报表中没有像原预算编制系统中的按来源、类别分单位的支出预算总表以及单位基础信息表那样直观、清晰的将部门单位各项数据呈现出来。特别是在预算编制期间,汇总报表生成过程中,部门单位筛选设定阀值繁琐,阀值选择亦与每个项目的审核进程关联,选择稍有偏差会导致报表生成的部分数据重复提取而不能准确反映整体预算数据。

三、改进建议

(一)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门户软件系统

加快预算单位和财政一体化的安全管理软件建设,需要实现财政应用软件集成独立的统一的软件管理端口。加快和推进财政一体化建设各应用平台业务规范以及规范登录用户管理,按照各级岗位职责,完善权限功能模块,实现各平台用户账户高度集成。

(二)进一步完善一体化信息网络系统

为了完善各级部门预算单位和财政等部门的广域网建设,保证各业务应用系统的平稳和高效运行,虽然目前的尽快实现将部门决算系统模块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从而实现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的高效率运行,提高财政部门的工作效率。

(三)进一步提高各基层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预算范文篇5

【摘要】企业集团对紧密层企业实行会计“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制度”是企业集团经营战略的需要。本文拟从集团财务管理角度出发,探讨滚动预算在实行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模式中的实施。

【关键词】滚动预算;成本费用预算;实施

现今经济背景下,由于企业自身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步,企业隐藏的脆弱性逐渐暴露出来,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资金匮乏、后劲不足。为了缩减成本费用开支、规避投资风险、合理配置企业资源,部分企业采用了以丧失一定企业活力为代价,采取先急后缓、量入为出为原则的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制度。

然而,现行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拘泥于传统,流于形式,成本费用预算游离于会计现实,未能“安家落户”于实务之中,难以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角色。

一、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失效的表现和成因

(一)理论先天不足

关于高度集中的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会计界已作了很多较为深入的分析。在笔者看来,有一个关键所在应该引起关注,这就是:目标与预算很少是线性的,即并非当一个目标实现后接着就去实现另一个目标,目标和预算形成了一个互相联系的网络。换言之,制定成本费用预算时必须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不仅执行成本费用各项预算时要相互协调,而且完成成本费用各项预算的时间也要协调。然而,这种协调往往被预算制定部门所忽视。如此以往,不但窒息了企业,压抑了会计,歪曲了预算,而且使目标(预算制定)和预算(实际执行)混同为一项工作,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不足。

(二)操作困难重重

由于对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的认识发生了偏差,预算执行者实际操作起来必然问题不断。通常成本费用预算任务落在会计身上,一方面会计受厂长、经理、董事长的领导;另一方面又要在成本费用方面严格地监督他们的会计行为,这种监督权实际成了一种虚设。究其原因:1.无法监督。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责任和集团化财务运作的要求存在差异,会计根本无法守住自己的这片净土。2.无力监督。由于会计个人利益与企业个体过分密切相关,会计职能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在处理经济事项时,经常处在两难的选择之中,致使会计主体的成本费用预算约束机制得不到有效发挥。3.无心监督。成本费用预算工作辛苦繁杂,待遇不高,行使职能缺乏基本保障。于是,“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成了预算管理生动、形象的描述。

(三)效果不尽人意

一方面,定性的成本费用预算往往在可比性、可控性和考核方面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定量的成本费用预算与实际执行存在差距,应变性较差,执行力较为生硬,缺失执行弹性。具体表现在:1.感性制定,苦乐不均。很多成本费用预算往往凭经验制定、靠感觉进行决策,缺乏精确性、科学性,也缺少公平合理的基础性。历史原因形成的成本费用项目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标准的自由化、预算执行区域的差异化以及各项成本责任不完全明确,造成承担成本费用压力不均衡,苦乐不均,使得下达预算的公平、合理性受到怀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执行单位的积极性。2.顾此失彼,治标不治本。由于内部管理没有与能力进行有效的整合,成本费用控制的管理点没有细化定位,只停留在粗放管理的模式下,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每年收入增长的贡献没有被管理者有效利用,而是在粗乱中花掉。企业的有效发展效益没有被用于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上,老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冒出来,影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滚动预算:解决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失效的对策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增强预算执行效力,可尝试推行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滚动预算法”的管理模式,按其业务收入流入量形成的内在规模与成本费用流出量的预算计划进行分析、滚动调整,指导资金的合理筹措和调度运用,恢复成本费用预算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滚动预算法”是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成本费用预算,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具体做法是:使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预算计划。在预算的第一阶段结束时,要根据该阶段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内外部的环境因素,对原预算进行修订。之后,根据同样的原则逐期滚动,每次修订都使整个计划向前滚动一个阶段。

(一)“滚动预算法”的优势

1.该方法虽然使得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和实施的工作量加大,但基于internet、web的全面应用,实现财务集中式管理,动态核算,实时监控,网上信息(凭证)传递等报账处理等所需条件已大体成熟,“滚动预算法”的优点十分明显。

2.“滚动预算法”的优点是成本费用预算更切合实际。由于预算制定者难以对未来的环境变化做出准确的估计与判断,所以预算涵盖期越长,失真性越大,预算实施难度自然也越大。滚动预算相对来讲缩短了预算时期,可有效预测达到预算目标的可能性,指出了预算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局部困难点及其对整个预算的影响,使得预算制定部门做好应急措施,保证了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3.“滚动预算法”大大加强了预算的弹性。一方面,通过预算的动态滚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调配非关键面上的财力从事关键作业,进行综合平衡,既节约资源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另一方面,预算执行部门可以统筹安排,全面考虑,又不失重点。

4.该法便于组织与控制。预算执行部门可将大型工程或业务,特别是复杂的大项目分成许多支持系统来分别组织与控制,这种既化整为零又化零为整的预算管理方法,可以促使预算单位局部与整体的协调一致。

5.该法使长期预算、中期预算与短期预算相互衔接;短期预算内部各分预算相互衔接。如此一来,即使环境变化出现预算与执行不平衡时,也能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从而使各期预算基本保持一致。

(二)“滚动预算法”的具体实施

1.建立以能力为标准的成本费用预算体系,即预算执行单位自身的经济能力是成本费用开支的核心标准。

(1)成本费用预算的组成

成本费用预算由固定预算、浮动预算和补充审批预算三部分组成。

固定预算以能力为条件,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以标准为控制依据。预算项目为成本中的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日常维护修理费、低值易耗品和劳动保护费、水电取暖费、安全保卫费、物业管理费以及管理费用明细项目。

浮动预算以收定支,建立支持生产发展与增量创收的导向机制,促进企业经营发展,主要是指对支持业务发展、为企业增量创收的成本。浮动预算按照以收定支的方法实行动态预算管理,企业收入增加则预算成本增加,收入减少则预算成本减少,重点是对成本中的业务费和管理费用中的业务接待费用实行管理。

补充审批预算是对固定预算和浮动预算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把不经常性发生的成本费用开支,通过省局集中控制,严格把关,确保成本费用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如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根据生产经营发展需要临时安排的新业务发展费用以及应急救灾等发生的费用。

(2)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

固定预算的原则:各项固定预算的确定,是把现有的经济条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使各项固定开支与我们经济能力相适应,与效益相结合,合理控制与能力不相适应的支出。在固定预算项目内,对固定支出以企业成本历史数据和政策性规定为基础,与现实情况和能力相结合,制定出各项固定成本计划预算项目。固定预算项目的分配是在保证企业经营的同时,按政策、按规定、按收入规模和担负任务进行适度调节,制定企业的各项定额成本开支。浮动预算的原则:以收定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能够积极促进企业增收创收的成本导向机制。

补充审批预算的原则:在成本费用预算控制总额内,在满足定额预算和浮动预算的基础上,对不经常性发生的支出、应急支出及新型业务、市场开发拓展、固定资产大修等进行统一集中控制。补充预算审批由计财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把关,以确保成本费用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3)各项成本费用预算编制依据

1)国家相关的财政政策、法规、制度;相关的财务政策、制度、规定以及经济能力。

2)年度综合计划安排。

3)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

4)与所处行业相关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环境、用户需求等指标,如:gdp、财政收入、人口、市场占有率等。

5)年度业务收入计划、利润计划及年度工资计划安排。

6)成本费用历史数据。

(4)制定预算定额,健全预算基础工作

预算编制是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预算定额的制定又是预算编制的关健环节,直接影响预算编制的质量。预算定额可按政策性预算、市场性预算、作业消耗性预算、能力支撑性预算和补充审批性预算进行分类细化控制。另外,可进一步优化定额标准,促进成本费用控制管理的科学化。

预算定额分为政策性定额、作业消耗性定额、能力支撑性定额和市场性定额。各类预算定额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条件,以收支差额为目标,以新增成本费用必须由新效益来支撑为原则,以经营预算为基础来确定,严格控制经营管理中的无效、低效消耗,避免浪费。政策性定额以政策、能力为条件进行编制;作业消耗性定额以保证生产作业需求为原则细分成本费用明细项,按量或收测算单位消耗量,确定消耗标准,力求按照某个作业环节最低的消耗额来编制,如对业务材料用品、车辆油耗,具体到作业的每一环节、具体到每一辆车算其消耗量;对于设备消耗,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满足正常生产所需的同时,严格控制作业环节中的无效消耗,杜绝浪费现象;市场性定额以保证稳步提升竞争能力,支撑市场发展为目标编制,如:业务费的安排充分体现了支持业务发展的理念,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投入从服务手段、服务环境等方面体现市场竞争力。

由于预算执行单位所处的区域不同,面临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长期形成的成本费用布局具有个性,因此,在具体确定预算定额时要既确定促进全省企业发展的统一标准,又兼顾预算执行单位个性化特点及区域性特殊政策,确定个性化标准。统一定额和个性化标准均可基于全省的经济能力而确定。各预算定额既独立存在,又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前后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定额体系,共同实现内部控制和管理目标。

2.加大财务集中控制管理力度,强化资金管理,为实施成本费用预算管理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1)在推行预算管理的同时,强化财务一体化管理。通过财务一体化管理和扁平化管理,可强化财务收支管理和资金管理,有效地控制费用支出,减少核算环节,清理压缩企业的银行账户,减少货币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避免集团内部资金的条块分割。通过贷款权、投资计划权、对外投资权和建设资金的集中管理,引导资金的投资方向,择优扶持重点项目投资,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

(3)固定资产购置,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全部集中按招投标要求集中采购和招标实施。通过集中采购和招投标,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固定资产建设成本和相关成本。

3.制定与能力相适应的成本费用开支管理办法是成本费用预算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为保证成本费用预算顺利实施,可制定出台与能力相适应的成本费用开支管理办法,如行政用车、差旅费、会议费、通信费、办公用品等,使整个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有章可循。

4.建立成本费用预算实践中的反馈机制,加强预算执行的应变能力与弹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实践中反馈回的信息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差异,分析原因,定期以标准格式反馈预算制定部门,将分析结果作为不断完善预算管理的参考意见,使管理办法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互相促进。

预算范文篇6

关键词:预算法;预算管理;现状;措施

在最近一年的新预算法修订通过以后,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也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现阶段预算管理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探寻预算法视野下预算管理措施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预算法视野下预算管理要点

最近几年为了巩固国内推进的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等改革方面的成效,进一步对预算管理制度施行更加有效的优化改革,促进社会快速健康发展。2014年下半年国家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新预算法里面也呈现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亮点,不但为预算管理指明方向,还为其提出了更加深入具体的要求。概而言之,预算法视野下预算要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管理层应增强预算法治意思,依法履行职责。(2)勤俭节约,要讲求绩效,使财政资金效益得以充分发挥。(3)应该重视风险管理,并且将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4)要完善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加大公开力度。(5)制定长期目标,做好中长期财务规划,编制三年滚动预算。

2当下预算管理的状况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或者单位会计人员中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有不少人是从其它岗位转到会计岗位的,这一现象也就使得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会计核算自身工作量很大,有限的会计人员要做这么庞大的核算工作量,通常会被公司要求身兼数职,工作重心以及精力也就自然而然过多的放在预算会计核算职能上。对于预算管理职能也就疲于应付,顾及不到,从而也就忽视了会计预算管理职能。这也是当前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的预测能力,经常会使得单位或者企业出现预算经费超支的情况,这也是由于对事前预算没有足够的重视,反而把精力过度地花费在了核算上面而造成的。除了这些当前这些问题,当下预算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对单位支出的金额总数控制较重,但是对于支出结构控制却比较轻的问题。此外,对于资金的静态平衡比较重视,对于资金的动态管理力度却不够强,对于资金的用途比较重视,但是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考核就比较忽视,这些都是目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3预算法视野下的预算管理措施

(一)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

部门预算也就是说的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科学合理的对部门预算进行编制,并对部门预算编制质量进行提升,有利于预算管理的强化,因此要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对于部门预算的编制与管理首先要分析清楚当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其一是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错误使用了预算科目。其二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联系不够密切,没有实现有机结合。其三就是当前项目支出编制不够合理、缺乏有效的论证和跟踪机制。除了这三个比较明显的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对预算编制质量都有所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就造成了部门预算编制的质量还达不到标准。只有对这些问题了解并掌握好具体情况,才可以对预算编制做出相关改善措施。对于预算编制质量需要从基础工作开始,在编制过程中需要转变观念,规范管理,依照预算编制软件里面制定好的管理流程对数据库进行创设,从而推进实现项目库的管理。然后认真梳理连续性项目,及时对这些新增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而那些已经到期的项目或者一次性项目,则需要对其进行清理。此外,建立起资产管理的联动机制,让信息在多个部门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得以交换沟通,从而减少资产的闲置浪费,让资产管理实现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从而使预算管理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得以提升,推进资产管理的优化。因为在实际的企业运作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很少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同时更难以进行财务上的交流与对接。所以资产管理联动模式的建立将会打破这一现状,真正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促进企业内部对于资金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也不要忽视了对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方面的提升培训,还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升级换代等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帮助实现预算编制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管理。

(二)建立并完善预算的绩效管理机制

绩效管理存应该融于预算的整个过程,因为企业在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与过程中,都离不开绩效管理对其的指导与影响。所以想要让预算的绩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就需要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推进及展开,使其覆盖各级预算单位与全部财政资金。这也就需要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的具体操作方案进行详细规划,对预算绩效目标编制要明确其要求与流程,还需确定绩效运行监控以及评价实施、评价结果应用等等环节的流程与要求,从而建立起预算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在绩效评估结果应用时,可以把绩效评估的结果作为调整预算支出结构以及科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管理

预算执行情况主要是针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强调,预算执行过程过慢的情况会造成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闲置、效益降低,进而影响到相关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因此应该建立预算执行部门责任制,从而预算部门可以履行自身管理职责,对下级部门执行预算进行监督指导,使下级部门规范执行预算。然后还要对预算执行的严肃性进行加强,使得各级预算单位的法制意识得以提升。如此才有利于业务操作的规范性,以免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被随意调整,随时了解并掌握预算的执行进度。对于预算执行管理的强化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规章及办法实现目的,比如预算实施方案报备,或者是预算执行干预,这些规则制度和方法可以促使预算执行管理得到提升。

(四)强化预算监督

针对目前预算监督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出于程序性监督的情况,执行力度还达不到标准,不够强,可以加强对预算监督这方面的重视力度,还可以提升依法理财的水平,以此增强其预算监督的实效性。比如,面临一些重大的财经情况,可以建立相关方面的财经报备制度,并广泛推行重大财经情况报备制度,进而保障相关人员依照规章走程序。还可以建立大额支出的审查批准制度,通过这一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可以确保企业在进行较大金额交易的过程中,资金得到合理控制与审核,同时这些新制度有利于增强预算监督,提升依法理财的水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对预算执行进行定期检查,还需要注重对于那些重点项目的审查,从源头上控制预算的变更,提升预算的约束力度。除此之外,还需要在依托审查部门的帮助与支持下,充分对审计监督的手段进行利用,实现提升预算监督质量与效果的目的。这些可以同审计部门进行联合调查,以此增强预算审查监督质量,保证预算监督具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力,确保预算的权威性。

4结语

无论是企业还是单位,都离不开财务预算。而面对新预算法背景,各企业各部门在财务预算方面,都应该实行全新的对策与方法。只有加强对企业预算的合理控制与管理,才能确保企业在财务预算环节得到严格审查与监督,从而将预算的权威性、科学性体现出来,充分发挥出财务预算应有的意义与价值,为我国企业以及单位的财务统计与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邓亚妹.贯彻新预算法强化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103.

[2]程然.新预算法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6:74-75.

[3]王陶然.新预算法对地方预算管理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235,237.

[4]高凤丽.新预算法视角下的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9:34-36,46.

预算范文篇7

[关键词]施工企业;公路养护;预算管理

当前,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化企业的一项重要组织规划工具,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日益发挥核心作用。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时期(一般为一年或者一个经营周期)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它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1]。因此,不论是以规划和控制预算期间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的经营预算,还是集中反映预算期间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财务预算,都是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预算侧重于业务方面,是企业直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预算,一般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单位成本预算、销售及行政管理费预算等,是由企业各业务或职能部门按照各自承担的业务工作职能而编制的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主要是经营预算数据在财务三大报表上的指标反映,一般包括预计现金收支、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是由企业财务部门根据经营预算等汇总分析而编制形成的。在实际工作中,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之间的衔接是否科学、合理、顺畅,往往是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能否发挥其有效作用的重要方面,必须引起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在本文中,笔者以主业为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企业为例,对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的衔接问题作一探讨。

一、时间上的衔接问题

财务预算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具有总预算的作用,综合性最强,是预算的核心内容,其中的预计现金收支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抓手。从理论上来讲,财务预算应该以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等内容为基础和依据进行编制,并在整个预算期内发挥其使企业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和定量化的作用。但在以公路养护工程为主业的施工企业,由于其主营业务的特殊性,客观上导致了在预算期初其经营预算的编制依据并不十分充分、完善和可靠,从而极有可能对财务预算,尤其是预计现金收支的编制质量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因此,虽然理论上要求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均应在预算期初编制完成,但显然,预算期初并不是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进行衔接的理想时间节点。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企业在预算期初难以获取较为理想的经营预算编制依据资料,是由其在特定预算期内可能获取的业务总量规模和业务项目类别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而造成的。首先,依据交通运输部2018年的《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2]之规定,“公路管理机构或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当结合安全运行状况,按照公路技术状况评定、养护需求分析、养护技术方案确定等工作流程进行前期决策,并作为制定养护计划的依据”,“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或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年度养护资金规模、养护目标要求、项目库的储备更新情况,合理编制养护年度工作计划”,可见,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范围内,公路养护工程的业务总量确定受多个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存在很大变数,导致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企业不易在预算期初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并以之为依据合理编制经营预算。其次,《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将公路养护工程定义为“一段时间内集中实施并按照项目进行管理的公路养护作业,不包括日常养护和公路改扩建工作”,并按照养护目的和养护对象,将其分为预防养护、修复养护、专项养护和应急养护。其中,修复养护、专项养护和应急养护均涉及到公路的技术状况恢复和服务功能保持,具有一定的刚性安排需求;而预防养护是指公路整体性能良好但有轻微病害,为延缓性能过快衰减、延长使用寿命而预先采取的主动防护工程,其安排需求具有较大弹性。不同类别项目的实施目的和实施对象不同,具体实施方案和施工预算编制自然也会有较大差别。这是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企业在预算期初编制经营预算不具备完备可靠依据资料的又一原因所在。那么,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企业该如何安排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具体衔接时间呢?笔者认为,在具体工程项目已确定并编制完成了该项目施工预算后再进行最终衔接比较符合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企业可以在预算期初仅编制大框架的经营预算,以对预算期内业务规模与整体利润水平、管理费用控制等作出预测和要求;财务预算的预计现金收支仅针对经营预算中相对固定的、与具体工程项目实施无直接关联的管理费用等支出项目进行编制;预算期间,根据具体项目的承接情况与施工预算编制情况,将施工预算转换为财务口径的具体支出项目后,再对预计现金收支进行补充完善和动态调整,直至形成预算期内完整的财务预算控制指标,并据以执行。

二、内容上的衔接问题

依据山西省交通运输厅2017年的《山西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预算定额及编制办法(试行)》[3]等制度规定,公路养护工程费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和利润税金三大部分。其中直接费包括直接工程费和其他工程费,分别由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等三项和各类施工增加费、施工标准化及安全措施费、安全保通措施费、临时设施费、施工辅助费、工地转移费等九项构成;间接费包括规费和企业管理费,分别由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医疗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伤保险费等五项和基本费用、主副食运费补贴、职工探亲路费、职工取暖补贴、财务费用等五项构成。从对以上项目的预算内容编制说明可以看出,公路养护工程费中并非全部都是因承担特定工程项目而实际发生的支出。以基本费用中的管理人员工资为例,是指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及按规定标准计提的职工福利费用,属于即便企业没有承担特定工程项目也要固定列支的费用,可以视作企业因承担了特定工程项目而被允许分摊到该项目成本中的支出。换言之,相对于工、料、机等直接工程费和其他工程费属于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企业编制经营预算时的变动部分,难以在预算期初就编入预计现金收支,管理费用则属于相对固定的部分,完全可以在预算期初编入预计现金收支。因此,经营预算中的相对固定部分是可以在预算期初与财务预算直接衔接的,只有变动部分需要在依据具体项目施工预算动态调整预计现金收支的过程中进行衔接。这就是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企业经营预算与财务预算在具体衔接内容上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要求经营管理部门或者工程管理部门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施工预算进行分析分解并重新分类,在预算项目名称实现由经营预算向财务预算转换的基础上,确保在转换衔接的过程中不发生内容上的重复或遗漏,以确保财务预算与经营预算的一致性、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以财务预算进行管理过程控制的有效性。

三、编制原则上的衔接问题

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在本会计期间发生应从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的费用,不论是否在本期已实际支付货币资金,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在本会计期间发生应归属于本期的收入,不论是否在本期已实际收到货币资金,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这样有利于正确反映企业各期的费用水平和盈亏状况,但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时却有其局限性:一个在损益表上看起来经营很好、效率很高的企业,却可能由于没有相应的变现资金而陷入财务困境。为了提示这种情况,企业会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来弥补权责发生制的不足。全面预算作为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是对企业未来特定时期会计核算工作过程的预演和结果的预测,仅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势必也存在同样的局限。尤其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计现金收支,作为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最主要抓手,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如不能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经营预算实现有效衔接,很有可能会导致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在过程管控环节上的失效。

笔者认为,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企业在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计现金收支时,既要将企业经营预算中预计发生的折旧、摊销类成本费用项目剔除在外,还必须综合虑项目业主单位和企业自身在对应付款项账期管理政策上的协调性,并将以往期间形成的应收应付款项的现金收支情况考虑在内。在实际工作中,应要求各业务和职能部门根据本部门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结合其他可能影响现金收支的因素,每月编报现金收支分月度计划表,以尽可能客观、准确地对预计现金收支进行动态调整,从而为整个预算控制过程提供有力的抓手和奠定坚实的基础。

考参考文献

[1]徐延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企业,2008(12):15.

[2]交通运输部.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交公路发〔2018〕33号)[s].

预算范文篇8

——××年月日在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年预算执行情况

××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二次、三次全委会精神,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按照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抢抓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两个机遇,克服了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和津贴合并及其他政策性减收增支等不利影响,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度预算任务,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实现“富民兴佳”新跨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万元,比上年增长。其中:上划收入万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增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增长;基金收入万元,增长。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万元,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支出万元,增长;基金支出万元,增长,主要是省专项比上年增加。

××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万元,增长。其中:上划收入万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增长。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增长;基金收入万元,增长。市本级财政总支出万元,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支出万元,增长;基金支出万元,增长。

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年全市一般预算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全市结余万元,其中:市本级结余万元。

以上收支及平衡情况是市本级和各县(市)快报汇总数,待省财政厅正式批复决算后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过去的一年,全市财税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财源建设工作力度,支持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我们抢抓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电机、煤机、哈啤佳凤等一批老的骨干企业焕发了生机,重新确立了财源支柱企业的地位。立足我市地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畜牧养殖和旅游业,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培植了新兴基础财源。桦南鸿源米业、汤原佳明乳品、抚远水产联营公司等企业发展迅猛,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加大,特色旅游成效显著。以经营城市为切入点,加大城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解决了城建资金不足的矛盾。市政府投入万元,用于港务局搬迁,并与大连海昌集团合作,港粮小区开发开始施工。坚持招商引资,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为我市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后续财源。全市招商引资亿元,光明集团、大商集团、新高潮集团、天野牧业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我市。向国家和省申报了个国债项目和个见效快、发展后劲强,对财政增收拉动作用大的立市立县财源建设项目。积极支持全民创业,全年共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万元,推动了民营经济发展。

第二,强化税收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全面落实征管责任制,重点加强了建筑安装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流动性强的难点税源的监管,通过严格税务登记手续和发票管理等手段,有效规范了市场税收秩序。继续在餐饮业推行即开型刮奖式发票,餐饮等服务业的税收与同期相比有大幅度的增长。通过实行税收专管员制度和以票管税办法,加强重点税源的监督管理,防止欠税发生,并大力回收陈欠。通过严格税收执法,加强税收稽查,严厉查处税收违法违规案件,及时回收了查补税款。通过完善征管体制加强对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以及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和契税的征收管理,有效地防止了坐收坐支问题。通过开展混库清查及设立税收直属分局,明确了收入缴库级次,规范了税收秩序。

第三,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认真清理财政供养人口。通过单位自报、逐人核实等方式清理市直不符合财政供养范围和吃空饷人员人,每年节约财政资金万元。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对会议费、招待费继续实行五大委秘书长包干办法;对市直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包干,经费一次性包死,超支不补,增强了预算刚性。合理调度资金。在财政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全力以赴保工资、保稳定。保证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保证了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提高了我市低保对象的保障水平,制定并实施了大病救助和教育救助制度;补发了部分以前年度企业拖欠下岗职工的生活费;建立了企业参保离休人员医疗待遇的保障机制;妥善解决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三费”问题。

第四,深化各项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市直和各县(市)区全面实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范了会计核算,统一了支出标准,减少了中间环节,从制度上解决了财政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问题。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了采购范围,拓宽了采购领域。全市实现政府采购支出万元,综合节支率为。推动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出台了《产权交易中心产权交易程序》,建立了产权交易网站,实现了市场联网。全面落实“一免两补”惠民政策。初步建立起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积极争取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资金。上报并轨国有企业户,并轨职工人,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亿元。

第五,开展专项检查和专项清理,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对专项资金和非税收入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了是否按照预算执行,是否存在挤占、挪用、串用的问题;是否存在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搭车收费问题;是否按规定使用省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票据等内容。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进行检查。针对检查中暴露出的问题,实行了严格的会计上岗“准入证”制度。同时,举办了财会从业人员培训班,提高了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组织开展三项清理工作。对党政机关用公款为干部职工购买商业保险、党政干部拖欠公款以及统一着装进行了清理整顿,对清理出的欠款进行收回,对违规着装按规定进行了收缴封存。

各位代表,××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比较好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预算执行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仍很突出,经济总量偏小,收入增长乏力;收入结构不合理,非税收入比重过大,收入增长质量不高;个别企业和单位部门利益严重,依法交纳税费的意识不强,拖欠税款和坐收坐支应缴财政收入的现象时有发生;财政资金紧张,但个别单位铺张浪费的问题依然存在,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纠正和解决。

二、××年全市预算草案

××年是推进“富民兴佳”新跨越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虽然我市财政仍很困难,但今年的财政工作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宏观环境。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财税政策陆续出台,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南资北上趋势日趋明显,为我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批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趋于好转,为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财源建设卓有成效,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扩大经济总量,壮大财政经济实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做好财政工作的有利条件。

根据上述形势分析,依据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年全市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富民兴佳”新跨越,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继续深化财政改革,依法加强财税征管,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做到“四个确保”,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量入为出,确保实现预算平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如下:

全市财政总收入安排万元,按照《预算法》关于“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的规定,对上年一次性的罚没等收入给予了剔除,可比口径(下同)增长%。其中:上划收入万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增长。

全市财政总支出安排万元,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支出万元,增长。

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安排万元,增长%。其中:上划收入万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万元,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增长。

市本级财政总支出安排万元,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支出万元,增长。

三、坚定信心,狠抓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开创全市财政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围绕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升财源建设的层次和水平。牢固树立向调整要效益、要财源的发展观,充分利用当前有利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政策优势,突出财源建设大上项目,上大项目,逐步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和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园区建设。支持搞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特别是加快医药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木材加工园区、煤化工园区和对俄经贸园区建设,打造项目落地的主平台,形成产业群体,发挥聚集效应。进一步整合现有企业资源,集中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密集化。做好省财源建设项目的争取工作。在落实××年申报项目的同时,积极做好申报××年项目的准备,着力申报一批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的财源项目。加快企业结构调整步伐,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做大做强机械制造、绿色食品加工、医药化工优势支柱产业,努力振兴造纸、纺织和建材产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南资北上的机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电机、煤机等骨干企业进行高端承接,进行高起点技术改造,提升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同时要借助现有条件和优势,吸引外来资本,在我市投资发展高精尖技术和产品的新型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领域,降低创业门槛,在税费政策上,对国有、集体、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给予同等待遇。继续发挥担保公司的功能,完善机制,提高效率,培育一批创业小老板,兴办一批民营经济实体。

第二,坚持依法治税,积极组织收入,确保应收尽收。认真贯彻“依法征税,应收尽收,解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继续整顿和规范财税征管秩序,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严格税务登记管理,从税收起点抓好收入征管工作。继续抓好税源普查工作,加强税收动态管理,实行重点税源月报制度,对重点税源实施实时监控。加大税收稽查力度,积极挖掘增收潜力。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等违法行为,维护税法尊严。加强征管手段和征管方式创新,加快科技兴税步伐,推广应用税收征管系统,及时研究和解决收入征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改组改造及资产重组后的企业税收入库级次进行界定,明确收入归属。加强建安及各类市场的税收征管,规范征收秩序,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签订清欠责任状和实行欠税公告等办法,清缴企业欠税。努力提高全民纳税意识,特别是通过实行财源骨干企业税收奖励办法,鼓励企业积极纳税,增加财政收入。继续抓好非税收入的征管,加大查处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的力度,确保财政收入全部缴入国库。

第三,坚持有保有压,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公共财政和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清理和逐步减少不属于公共财政范畴和不属于统筹发展方向的支出,盘活资金存量,用好资金增量,有效归并整合财政性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继续坚持“保工资、保稳定”的原则,严格控制其他支出,除工资性支出、事关社会稳定的支出外,都要从严控制。通过加强资金调度,完善管理办法等措施,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口。抓住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契机,财政、人事及编制部门搞好配合,严格界定事业单位类型,按类型实行不同的财政供养政策,进一步规范财政供养范围。同时,严格财政供养人口减员撤卡制度,减人撤卡,停发工资。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实行会议费包干及定点接待、汽车维修和加油定点等办法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做好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加快节奏,努力完成万人的并轨任务。

第四,积极深化财政改革,推动公共财政建设,努力解决财政发展中的问题。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快支出管理制度的创新,不断完善财政运行机制。进行预算编制改革。今年在市直预算单位全面实行部门预算,统一安排预算内外财力,以解决目前部门分配不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并加大执行力度,确保达到预期目的。加快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各项改革。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按照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补贴工作的统一部署,抓好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六项改革和良种补贴的发放工作,建立起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逐步增加纳入中心管理的单位户数,扩大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的覆盖面,不断完善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支出管理。继续搞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按照国家《政府采购法》的要求,拓宽政府采购范围,重点在工程类采购项目上取得突破,对财政投资达到的工程类项目,纳入政府集中招标采购范围,实行集中采购。深化非税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杜绝截留、坐收坐支预算外资金的行为;加大财政统筹力度,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第五,全方位争取资金,缓解财政困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面对我市财政困难的现状,靠自身能力难以筹集保工资、保稳定、促发展所需的资金,必须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和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继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高招商引资层次。认真贯彻市委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中心之中心”来抓的要求,推进招商引资战略升级,加快引进一批有影响的战略投资者参与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继续争取省财政临时借款。由于我市收入规模小,资金调度能力差,本级收入很难满足支出需要,积极争取省财政临时借款,以保证工资发放和社会保障资金需要,这是维护我市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积极争取省政府财源建设资金的支持。要加大争取力度,努力在项目数量和规模上实现新的突破,尽快培育出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支柱财源。积极争取政策性投资。争取国家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投资和国家扶持粮食主产区的建设资金,促进经济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开发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城市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培植新的财源,并多方筹措偿债资金,形成城市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

预算范文篇9

[关键词]资金预算;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会存在不同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原因所致:首先,企业缺少流动资金,导致生成经营链条断裂。其次,企业无法筹集到生产发展必须的资金,导致生产规模不能进一步扩大。最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中,不能做到“开源节流”,没有对材料采购和资金支出进行全面的监控,这些资金管理问题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1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全面预算缺乏认识。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需要得到企业的重视,然而很多企业把预算管理和财务工作混为一谈,不能对资金的预算管理准确定位,只把预算的开展作为工作开展的一个环节,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必要性。此外,全面预算不仅要实现资金的有效运转,也要和财务信息有密切的关联,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理解比较片面,容易导致预算工作不具有准确性。[1]1.2预算编制存在不足。当前企业在预算管理中普遍采用“混合式编制”,然而企业的各部门都以本部门利益为出发点,在不同的立场下,预算目标无法统一,导致预算工作出现混乱的情况。此外,一些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导致在资金预算环节中出现各部门不配合的情况,难以保证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1.3预算控制不到位。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为了实现资金的合理周转和利用,但是一些企业出现过度夸大刚性管理的现象,不能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做出战略的调整,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出现预算死角,不能客观评估生产的实际情况,使财务预算失去意义。如果过度夸大柔性管理,企业的预算调整就会表现出随意性,很多工作的开展就会流于形式,不具有实效性。[2]

2通过资金预算手段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2.1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2.1.1完善按期上报机制和逐级预算审批机制。企业的二级单位要结合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目标做好年度预算编制,确保其数据的准确性后,接受财务主管以及其他管理部门领导的逐级审批。在此过程中,二级单位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本部门的情况把年度预算内容进行细化,可以分为季度预算,甚至月度预算。二级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上交预算报表时,对下月的预算方案上报,这样一旦下月实际资金消耗出现重大变动,就可以按照预算报表内的容进行比对。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处理:首先,取消同级交易。其次,对企业外部发生的资金预算汇总。[3]2.1.2实现预算系统与财务业务系统结合,及时更新数据。企业的财务软件记录着资金收支的动态,体现着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也是企业进行日常结算的重要平台。财务部门在结算时企业要优先进行资金预算,从而在系统中一目了然看到资金数目的对比。这样财务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应收账款、未达账项等科目进行资金的分配,一旦发现在子科目下超出预算额度,其超出金额就需要冻结,不能用于经济往来。2.2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企业要想长远的发展,需要根据形势的改变做到制度的革新,对企业内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监管。预算管理部门要在思想上对资金预算高度重视,并对预算专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工作监管,同时部门的管理层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意识。企业的财务人员要明确自身的权限,并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强化预算标准,制定统一化的管理政策,确保资金利用的透明化,也可以保证资金的高效利用。对于已经支出的资金,也需要进行实时的跟踪,做好资金的支出监管,使得资金的用途和预算目标一致,从而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此外,企业要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使资金的周转更加契合预算的方向。[4]2.3强化全面预算考核。企业不仅需要建立考核机制,也要认真执行考核内容。这样就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促使员工开展更加高效的工作,同时还可以全面推进财务管理预算制度的实施。具体说来,在考核机制的奖惩环节中,可以督促和约束相关人员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预算管理数值的准确性。同时对于预算目标明确、严格按照企业制度开展的部门进行嘉奖;对于部门管理混乱、不能严格落实制度的企业进行处罚。这样就可以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确保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在具体实践中,还需要对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严加考核,并把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员工绩效考核联系在一起,如果员工缺乏工作的热情,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的预算执行中,主要通过以下参数衡量:①可用余额预算;②执行比例;③编报准确率等。但是,对于不同的的企业,其考核方式也不尽相同,营销部的考核主要体现在资金的及时入账;生产和管理部门更要注重原材料和资金的节约,然后在各部门细化管理方法,量化考核指标,做到赏罚分明,从而发挥出考核机制的效用。此外,还要通过责任制的方法,对考核结果分析,并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方案。[5]2.4全员参与原则。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涉及很多的部门和人员,因此需要本着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原则进行,任何一个部分对资金的利用不当,都会间接地影响资金合理利用效果。因此,首先,要从企业的整体情况分析,根据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目标,然后安排各部门进行职责分工。其次,企业是由很多个部门组成,所以要加强各部门的交流,为了完成共同目标相互配合,让预算编制目标达成。最后,财务部门要在企业各部门的监督下,保证资金有效流动,对项目在各环节的支出要严格管理,并且要对生产情况和完成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在预算的流程上要让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目标的制定中。因此,企业要想长远地发展,企业的部门领导就要做好表率,树立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管理理念,带领部门员工实现动态监管;各部门人员也要为了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让全面预算管理落地。[6]

3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良好的成长空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彼此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无法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企业需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战略,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强化全面预算考核,采用全员参与的原则,通过资金的预算管理和企业管理相结合,使企业的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贯媛媛.浅析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

[2]慕容敏明.试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

[3]秦余金.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经济,2016(7):29.

[4]吴新美.大型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研究[j].财会学习,2016(18):45-46.

[5]喻琳.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3):275.

预算范文篇10

——××年月日在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各位代表:

我受县政府委托,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向大会报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年预算执行情况

××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万元,完成年预算的,同比增长。其中:上划收入万元,完成年预算的,同比增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完成年预算的,同比增长。全县财政总支出完成万元,完成年预算的,同比增长。

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年全县一般预算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过去的一年,全县财税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做了大量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财源建设工作力度,培植经济增长点。我们按照省政府加强县级财源建设工作的具体部署,围绕我县经济发展的重点,依托资源上项目,培植县域经济增长点。一是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通过认真选择项目,多次与省市有关部门协调,省财政厅扶持财源建设项目个,下拨资金万元,有力支持了项目建设。二是加大对项目的推进力度。定期深入项目单位了解项目运行情况,帮助企业出谋划策,解决问题。目前,鸿基水泥线项目主体设备已安装完毕,鸿基焦化厂、鸿源米业、巨龙实业项目建设已竣工,建龙铁矿已正式投入生产,财源基础得到进一步壮大。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县招商引资亿元,引进大项目项,万吨鸿基焦化厂、鸿基水泥线通过招商引资均已建成,通过招商引资为财源项目建设注入了资金,加快了项目建设,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加大组织财政收入工作力度,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加大了对工商税收征管力度。按照“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十六字方针,加大了对建筑安装、房地产交易、焦炭市场税收征管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偷、逃、抗税行为,整顿税收市场秩序,实现了同比增收的工作目标。二是加大了对农业税尾欠和契税征收力度。结合“一免两补”对以前年度拖欠农业税进行了清收,清回欠税万元;契税征收工作在坚持以往下户征收、司法部门协助征收的同时,通过在房产部门设立契税征收机构,全年征收万元,同比增长。三是加大对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我们强化了对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及其它各项收费的征管工作,进一步规范了我县房地产开发及建筑工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价格调节基金采取“一站式”收费管理办法,明确了对择校生收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留结比例,预算外统筹资金万元,同比增长,缓解了预算内资金紧张局面。

第三,加大优化支出结构工作力度,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一是从严编制支出预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坚持实行零基预算,把工资和必要的办公经费列入硬性预算,其它支出预算视财力情况给予适当安排,切实减轻支出预算压力。二是认真清理财政供养人口。通过实行补助工资进卡,乡镇财政供养人员持卡,在全省第二家引进活体指纹识别系统管理企业离退休人员,全年节省资金万元。三是合理调度资金。在财政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通过采取向上争取临时借款、回收往来欠款等措施,保证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保证了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社会保障资金做到了及时发放,通过对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给予资金支持,有力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四,加大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工作力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继续推进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了会计集中核算程序,统一了支出标准,从制度上解决了财政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问题;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了采购范围,包括了货物、工程和服务三大类别,拓宽了采购领域。全县实现政府采购支出万元,综合节支率。二是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认真做好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全面落实“一免两补”惠民政策。把“一免两补”工作的有关政策通过电视、公告、宣传单等多种方式认真落实到每个农户,财政部门抽调多人参与全县的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工作,使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三是积极争取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资金。财政、劳动等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严把企业上报材料关,已完成上报审批并轨国有企业户,并轨职工人,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万元。

第五,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力度,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一是加大对非税收入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重点检查了是否存在挤占、挪用、串用的问题;是否存在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搭车收费问题;是否按规定使用省财政部门印制的收费票据等内容。二是加大《会计法》执法检查工作力度。针对检查中暴露出的问题,实行了严格的会计上岗“准入证”制度。举办了多期财会从业人员培训班,提高了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三是认真组织开展三项清理工作。对党政机关用公款为干部职工购买商业保险、党政干部拖欠公款以及统一着装进行了清理整顿,对公款购保险问题进行整改,对清理出的欠款进行收回,对违规着装按规定进行了收缴封存。

过去的一年,县政府和财税部门围绕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大力发展经济,支持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预算执行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自身组织收入能力低,收入净增长额度较小;个别企业和单位部门利益意识严重,拖欠税款和坐收坐支应缴财政收入的现象时有发生;财政资金紧张,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县政府有决心在××年切实采取措施,逐步加以纠正和解决。

二、××年全县预算草案

××年是五年财政振兴计划的关键一年。虽然我县财政仍很困难,但今年的财政工作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宏观环境。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财源建设卓有成效,一批招商引资项目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扩大经济总量,壮大财政经济实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根据上述形势分析,依据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年全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十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财政富县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继续深化财政改革,依法加强财税征管,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做到“四个确保”,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量入为出,确保实现预算平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年全县财政预算安排如下:

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安排万元,同比增长。其中:上划收入万元,同比增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

全县财政总支出安排万元,同比增长。

三、坚定信心,狠抓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开创全县财政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围绕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升财源建设的层次和水平。牢固树立向调整要效益、要财源的发展观,充分利用当前有利的政策优势,突出财源建设大上项目,上大项目,逐步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和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做好省财源建设项目的争取工作,在落实××年申报项目的同时,积极做好申报××年项目的准备,着力申报一批高质量、高效益、低消耗的财源项目。加快企业结构调整步伐,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做大做强鸿基水泥、鸿基焦炭、建龙铁矿、鸿源米业等优势支柱产业,努力振兴白瓜、果酒和亚麻产业。

第二,坚持依法治税,积极组织收入,确保应收尽收。继续抓好税源普查工作,加强税收动态管理,实行重点税源月报制度,对重点税源实施实时监控。加大税收稽查力度,积极挖掘增收潜力。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等违法行为,维护税法尊严。加强建安及各类市场的税收征管,规范征收秩序,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签订清欠责任状和实行欠税公告等办法,清缴企业欠税。努力提高全民纳税意识,特别是通过实行财源骨干企业税收奖励办法,鼓励企业积极纳税,增加财政收入。继续抓好非税收入的征管,加大查处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的力度,确保财政收入全部缴入国库。

第三,坚持有保有压,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公共财政和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清理和逐步减少不属于公共财政范畴和不属于统筹发展方向的支出,盘活资金存量,用好资金增量,有效归并整合财政性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除工资性支出、事关社会稳定的支出外,对其他支出都要从严控制。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口。抓住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契机,进一步规范财政供养范围。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通过强化会计核算中心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等办法严格控制行政经费支出。做好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加快节奏,努力完成全县国有企业的并轨任务。

第四,积极深化财政改革,推动公共财政建设,努力解决财政发展中的问题。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完善财政运行机制。进行预算编制改革。在县直选择几个预算单位实行部门预算试点,为全面推行部门预算积累经验。加快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各项改革。抓好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六项改革和良种补贴的发放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的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支出管理。继续搞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拓宽政府采购范围,对财政投资达到的各类采购项目,纳入政府实行集中招标采购。深化非税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杜绝截留、坐收坐支预算外资金的行为;加大财政统筹力度,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