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教育范文10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04-24 08:54:48

升学教育

升学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创业教育;幸福感;积极情绪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人们追求幸福的各种活动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人的所有活动都朝向一个终极的目标就是幸福———不管是基于本能的享乐主义或者基于反思的理性主义。人类对幸福的追求也成为教育的自然诉求。幸福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学方面的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欢乐和幸福”。根据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perma理论,即幸福感应该包括:积极的情绪(positiveemotion)、投入(engagement)、关系(relationships)、意义(meaning)、成就(accomplishment)构成,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获得这种全面而持续的幸福感呢?创业教育是有效的途径。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行为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

一、让学生感受积极的情绪

受传统吃苦思想的影响,过去的创业教育多强调克服艰难困苦的过程和决心。但这种创业教育对“90后”甚至“00后”的学生来说,吸引力越来越小了。现在的创业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创造快乐创业的氛围。例如很多学生对创业的期望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不合理地高估,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放弃,詹姆斯提出了自尊的公式:自尊=成功/抱负。即在相同的成功水平下,对自己的期待越高,自尊心越低。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以及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合理的期待,就会更容易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升自尊心与幸福感。

二、鼓励学生投入到创业中

创业是一个坚持的过程,需要学生更持久地投入和付出。这就需要创业教育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创业,从内心深处认同创业。不仅如此,还要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要突出创业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密切联系。曾经有过创业经历的人,更容易通盘考虑问题,在公司里更加适合担任管理岗位。由于自己的创业经历,对老板的不易有切身体会,较少与老板对立,而更容易理解公司高层管理的难处。因此,也更容易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容易获得发展的机会。通过突出创业与其现在和未来的密切关系,提升学生的卷入程度,让他们更努力地投入到创业学习中来。

三、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改善人际关系

升学教育范文篇2

课程观是对课程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包括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认识。课程观受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在各个时代有着不同的认识。受中国教育体制与思想的影响,传统的课程观往往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在教育中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把关注点全部集中在学生将要学习的教材知识内容,未能把学生从特定的教学活动方式中实际获得的学习经验也看成是课程的有机要素,这是传统课程观的一个误区。学生的学习应该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教师的讲授,另外一部分是学生的学习经验。由于教师的课程观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将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合乎伦理道德教学方式与反伦理道德的教学方式、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彼此分离竞争的学习方式与彼此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等,带给学习者的学习经验是非常不同的。有的学习经验是消极的,有的学习经验是积极的;有的学习经验是有价值的,有的学习经验没有多大价值;有的学习经验与书本知识内容相一致、相协调,有的学习经验则与书本知识内容相冲突、相矛盾。积极的、有价值的学习经验有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而消极的、无甚价值的学习经验将会妨碍学习者今后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因此,不能仅仅把教师所要教的、学生所要学的预定知识内容看作课程内容的唯一要素,学生从特定的课题教学活动方式中所获取的实际经验,同样也应看作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仅仅把课程看作先于教学过程预先已经编制好的、现成的知识体系,不能从动态生动的角度看待课程的存在形式,这是传统课程观的另一个误区。在传统的预成性课程的开发中,教师只作为既定课程的阐释者与传递者,学生只是作为既定课程的接受者与吸收者,他们都是课程开发的旁观者与局外人。对于生成性课程来说,教师和学生都是参与课程开发的主体,他们既是课程的传递者与吸收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建构者与创造者。现代教育越来越多地提倡素质教育,但就教育实际情况与效果来看,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完全摆脱应试的束缚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很多时候,素质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到了大学,升学的压力解除了,素质教育的推广应该是容易了很多。但事实是,很多学生离开了老师的管理与说教即放任自流了,不再重视学习,高校教师的教学目标有时难以实现。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角度来讲,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对很多课程认识不足,很多学生会抱怨课程设置不合理,学起来没有动力。从教师角度分析,由于教师的课程观不够全面、科学,限制了教师作用的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些现象在语文素质教育中也有所存在。

二、教育目标的思考

几乎每位大学生在接受大学语文素质教育之前,都已经上过至少10年的语文课。这些基础教育给了学习充分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应试的限制也扭曲了一些同学对语文的认识,尤其是理科学生,很多提到“语文”二字就头痛。因此,大学语文素质教育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为根本目标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具体目标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

目前,社会上普遍反映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写作能力有限。因此,高校的语文素质教育一定要承担起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任,通过探索与改革,实现真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事实上,写作能力的高低既与写作知识掌握情况有关,同时与写作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很有关联。因此,在大学开设“应用写作”是非常必要的。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设定为“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上,教师要通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实现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梳理语文知识,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语言之功,唯在其用。大学语文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母语的运用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梳理已有的文学、文化知识。尽管学生已经接受了十余年的语文教育,但大多数学生掌握的是零散的语文知识,对于文学、文化缺少系统的认识。因此,在大学语文素质教育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已有知识,形成系统认识。引导学生参与梳理已有的文学、文化知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甚至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对文学、文化知识的系统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认识中国文学、文化的发展渊源,为自己身为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加强民族自豪感。

(三)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完善学生人格塑造

通过高校语文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语文学习不能囿于课堂和学校,其学习范围的外延是生活,学习时间的外延是一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和感悟构成了语文学习的无限延伸,活动课程论所强调的“教育及生活”这一命题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是非常合适的。另外,开放式阅读以及各种途径的自主语言实践也是大学语文素质提高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开放式阅读和自主语言实践不仅仅是学习和提高母语能力的有效方法,更是每一个大学生需要培养的良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方能广搜博取、开阔眼界、涤荡心胸,多听、多说、多写方能表达无阻,沟通无碍。通过老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深入、透彻的认识;通过师生共同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人文部分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获取知识与力量。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审美鉴赏情趣,帮助学生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人格塑造。

三、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案例教学法的推广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张家军,蕲玉乐,2004)近些年,“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比较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实际应用效果明显。但目前很多高校在扩招的影响下,合班上课现象比较普遍。教师感到当班级人数过多,班级规模庞大时,开展案例教学有一定的困难与挑战。本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这一困惑。目前我们采用的解决方式有两种:一是在第一次教学活动中即把班级所有成员分为不同的小组,选出组长,并按小组方阵排好座位。这样,当有讨论题目出现时,要求学生按照既定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另外,也可以在每次课前给出案例,让学生课下进行讨论,课上发言。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能推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升学教育范文篇3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司函号和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关于市年初中学业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工作的通知》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今年初中体育与健康考试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考试对象、科目及分值

年应届初中毕业生均需参加体育与健康考试。考试科目为:男1000米、女800米(30分),坐位体前屈(20分),立定跳远(20分)和棍术(30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考试成绩以100分制计算。计算考生升学成绩时,按实际成绩的70%折算计入。

二、考试时间及考试办法

5月7日至12日进行考试(如果因天气或其他原因无法考试,另行通知)。

体育与健康考试考点设在高中学校,教育局组织一个考试小组按考试日程到各高中组织考试。各初中要按时组织考生到指定考点报到,考生每16人为一组。

三、免考与缓考

(一)免考

1、免考范围:因残疾丧失运动能力的考生、经体检患有不能作剧烈运动类疾病(心、肺、肝、肾等主要器官有严重慢性病)的考生、高度近视(矫正视力800度以上,视网膜病变)的考生。

2、办理办法:

(1)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写免考申请表),出具市区级以上医院诊断书;学校负责审查、认定后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报招生办审核认定,可免考。有关证明材料于5月5日前交招生办公室

(2)各校校医、班主任、体育教师应注意摸清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好不宜参加考试的考生、家长思想工作,办理免考手续。

3、免考内容和计分办法:免考项目视考生个体的具体情况而定:因身体残疾不能参加测试的学生,凭残疾证可申请免考,考试成绩按满分计算;因病、伤长期免修体育课的考生,可申请选测项目中的一项、两项或三项免考,免考项目的考试成绩按免测项目标准分的60%计分。考生参加了体育与健康考试,单项成绩达不到满分60%的,按此项满分的60%计分。

(二)缓考

因生理、突发事件等情况暂不能参加考试的考生,应在考试的当天申请办理缓考。缓考的考生于5月21日上午8时到三中体育场参加补考(已考部分成绩无效,四项须同时重新测试),缓考办法与正常考试相同。仍不能参加补考者,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考试成绩按满分的60%计分。

四、测试方法及要求

(一)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

1、采用不分跑道的方法进行,每次测试人数为16人。

2、采用站立式起跑。测试时不准穿钉子鞋。

3、执行计时和确定成绩按田径竞赛规则的单项规定执行。

(二)坐位体前屈

1、动作规定: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坐垫上,两脚分开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向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受试者不得赤脚参加测试,身体前屈两臂向前推游标时两腿不能弯曲。

2、测试方法:使用仪器测试。每人测试两次,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取最好成绩为最终成绩。

(三)立定跳远

1、动作规定:双脚自然分开站立,站立在起跳线后,身体任何部位不得触线,原地双脚同时起跳双脚落地,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动作完成后向前走出测试场地。测试时不准穿钉子鞋。

2、测试方法:使用仪器测试,每人试跳2次,以2次试跳中最好成绩为最终成绩。

(四)棍术

评分办法:身械合一,连贯完整,身随械动,械随身动,测试时棍不能触地、触身、脱把,动作规范正确,力量充沛,充分表现出棍术的精气神。并视其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动作的熟练程度及身体的协调性给予有效评分。

优秀:30-27分良好:26-24分

一般:23-21分较差:20-18分

五、考试组织管理

1、考务人员在考试期间必须佩戴工作证,不接待来访,不串组,携带的通讯工具要上交,自觉地维护考试秩序。

2、高中学校按要求选配好规定的人员,准备好必要的考试场地、考试用具、接通场地电源。

3、考试期间对考场实行全封闭管理,开考前10分钟,安全保卫人员要对考试场地进行清场,非考务人员禁止进入考试场地,考场周围严禁围观,各高中要在考场边上设定一个候考区域,考生在候考区接受管理。

4、考试当天,各初中学校要组织考生按规定时间提前30分钟到达考点,进行适度的活动,并准备检录。

5、严格身份验证制度,考生入场时要进行人、对照表两对照,不符者禁止入场。

6、考生在检录处安排考试顺序并发放号码布,考生戴号码布参加考试。

7、考生着装要统一。服装上不能有明显的数字、字母、人物等标识,不允许佩戴手表、手链、头花、膏药等物品,场地内如发现佩戴上述物品者按违纪作弊处理。

8、考试期间考生不准出入考场(包括上厕所),否则将视为放弃本次考试。考生在场地内要自成队列,不准乱跑,不大声喧哗。

9、考生的成绩要当场公布。

10、每组考生考试结束,考生成绩表由领队带回检录处保存。

11、每个考点要安排医务人员值班,确保受伤考生得到及时医治。

升学教育范文篇4

1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听音乐,营造氛围

音乐,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的教学中,既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又能营造意境,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感悟、想象。如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这是一首感念母恩的小诗,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怀念,情感真挚。在教学中,教师选用古筝乐曲《送别》,学生在那动听的旋律中,渐渐融入诗歌的意境中:夜深了,母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仔细地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清早,母亲把儿子送到村外,目送着儿子渐行渐远,心中充满了浓浓的不舍……意境相通的乐曲,声情并茂的诵读,充分调动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很好地再现古诗中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这样的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知的渴望。

1.2看画面,创设情景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有的展示壮丽的祖国山河,有的展示独特的民族风情,有的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的展示神奇的名胜古迹,有的展示灿烂的民族文化,有的展示伟大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巧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图片渲染,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欣赏精彩的画面时,真切地感受到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妙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讲授《识字6》关于动物的词串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再现课文中的画面,表现狮子图、大象图、老虎图、仙鹤图……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中,文字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转化成了生动、精彩的画面,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动物跃然纸上,使学生仿佛进入了生机勃勃的动物园,看到了可爱的动物们在动物园中生活的场景。学生观看着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认识动物,了解动物,喜爱动物进而产生保护动物的美好感情。在语文教学中,将或优美生动、或简洁精练的文字与一幅幅图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往往事半功倍。

1.3赏视频,如临其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特长,展示生动、形象的画面,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欢乐的泼水节》讲述的是傣族人民的盛大节日——泼水节。泼水节离学生的生活相当遥远,虽然文章的语言文字生动、具体,但是学生仍无法真切地体会泼水节的欢乐与意义。教师从网上下载了泼水节的视频录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看着有声有色的画面,学生的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好像来到了泼水节的现场,一下子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

2巧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知识重难点

语文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思想内容,很多问题不是一言两语能和学生解释清楚的。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图画、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可以活变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思想感情。同时,教师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促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如讲授《木兰从军》,故事背景距离学生的生活非常遥远,他们无法想象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个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要经历多少的艰辛。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木兰从军的相关视频,通过观看影片,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战争的残酷,感受花木兰的一片孝心。

3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教育才有效。”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环境,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形式,给予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地去探索、去钻研。例如教《快乐的节日》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列出学习任务,让学生据此完成课前预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课前,学生自主(或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搜索有关六一儿童节的相关资料;运用所查找到的资料,学习歌曲《快乐的节日》,自学课文;在自学课文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做好记录,待到课堂上同学合作解决问题;自由地向大家介绍你从网络上所了解到的儿童节;多媒体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一起唱响《快乐的节日》。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升学教育范文篇5

处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更多关心的是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评价学生,渗透“赏识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如在汉语拼音学习过程中,因拼音字母没有一定意义,许多学生学起来感觉很枯燥,为此我在常规教学方式中融入赏识教育,让学生大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感受汉语拼音学习的乐趣。每节课我都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形象性、故事性与游戏性的任务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改变过去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我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汉语拼音学习中的情感变化和心理需求,甚至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只做引导、赏识,哪怕看到学生有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后进生适当降低难度,并在他们取得进步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在教学如何记拼音“o”的字音时,在已学习“嘴巴大大āāā”的基础上,我尽量让后进生编一编字母口诀,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当他们编得不错时,我毫不吝啬地说:“你真有创意!”或“你的模仿能力真强!”同时不偏爱优等生,在必要时给优等生加大难度,以增强语言的新颖性,针对不同学生的课堂反应,适时进行肯定、点拨、纠正、归纳,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积极发言。这样,学习汉语拼音的读音、字形也变得不再沉重。

二、以语文活动为载体,展开赏识教育

语文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都大有裨益。我在挖掘开展语文活动的素材上下工夫,充分抓住课前三分钟、阅读课、口语交际课等时间,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指导他们分别有目的、有重点地参加不同话题的语文实践锻炼。通过课前三分钟故事、情境表演、角色朗读等活动形式,设计精巧的过程,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老师也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活动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美。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以点滴微小的成就感促使他们继续阅读、学习、内化。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德所说:“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老师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在语文活动中开展赏识教育,多给学生微笑,多给学生一些赞扬和鼓励,使学生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不断树立自信心,体会成功的滋味。

三、以作业交流为纽带,渗透赏识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德斯研究了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教师的命令、要求和不赞成的行为,会引起学生的敌意、冷漠、退缩、挑衅、情绪分裂;而教师的支持、认可、针对问题做出积极评价的行为,可使学生进一步团结友爱,敢于面对问题和减轻焦虑,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单纯以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划分学生,作业中更不能以一个“√”与“×”评判对与错,我们要全面评价,既要看到他的不足,更要不断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注重以作业交流为纽带,渗透常识教育。所有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而且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看到学生的作业,我除了在作业上打上等级外,还增加一些鼓励性评语。如:“作业很整洁,老师看着很舒服。”“你已取得一定的进步,继续努力。”“你今天课堂表现很突出,我真高兴!”“你愿意挑战自我吗?相信你能行!”等等。学生看到你鼓励性的评语一定会更加自信,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以日常生活为平台,升华赏识教育

升学教育范文篇6

一、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1.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镇,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其职责所在。一些职业院校按照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注重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为语文教育的发展也开辟了通道,为职业院校在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提供了平台。

2.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也是专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当前,大多数院校都十分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其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和企业的要求也十分吻合。大多数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也十分强调和重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因此,职业院校在设计语文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未来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3.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也是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表现之一

作为基础性、应用性学科,语文教育的发展,它主要依赖于语文教育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表现。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教学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熏陶语文教育之美,提升气质和加强语文教育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看,职业院校语文教育可以说是关于“美的教育”的一门课程,也是促进和提升专业教育水平的重要表现之一。

二、职业院校当前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模式的问题

目前,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指导教学、引导教学、演示文稿等。虽然有一些职业院校通过建立语文教育基地的形式来开展语文教育实践教学,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解决了理论知识和实际语文教育脱离的问题,但仍与工作实践操作还有一定距离。语文教育是一门实用技术,所以在教师教学中如果没有实践经验教学,就会出现误人子弟现象。目前,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师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极少。即使有一些从事过相关专业和行业工作的教师,但是由于他们深入实践时间较短,积累经验不够,实践能力不强,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将其实践的部分叙述清晰和完整。

三、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选择

1.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理念

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职业院校语文教育教学就是要竭力营造一个大环境,在全校达成共识、学校相关主管领导和教学系领导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语文教育活动、各类社团活动等方式表现出来。既拓宽学生视野,又把已学的知识变为学生的实际能力。

2.优化调整课程设置和设计

职业院校要根据当前语文教育发展前沿,瞄准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通过相关行业和市场的分析,进一步做好语文教育课程的设计,以落实“求实,务实”的原则,做好教学课程设置与课程设计的调整等工作。注重语文教育课程设计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融合与渗透,注重各课程的开设顺序,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了专业交叉、渗透与结合的特点。更加注重实践环节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更符合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及社会用人的需求。

3.提高教师的语文教育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直接决定了学生培养的质量和发展的前景。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水平的提升,积极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自动启发和激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相关语文教育学历的提高,要让学生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成为最终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

升学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参与

面对时代的发展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数学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课堂环境仍存在着与素质教育不相符的现象。如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很好的体现,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素质教育落不到实处。主动参与,学会思考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基本素质。

1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理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认知学习论的角度看,数学学习的过程乃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主体的一种自主行为,而数学学科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所以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美国教育家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写道:“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老师仅仅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

2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所以要求教师的课要上得有趣,要能激发学生的情趣,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时有所发现,力求使学生亲自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种种关系,使他们在这种发现中感到自己有所进步。这就是产生兴趣的一个最重要的源泉。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努力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悬念、新鲜、亲切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促进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为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3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1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

例如椭圆概念的教学,可分几个步骤进行:实验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为椭圆;提出问题,思考讨论。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揭示本质,给出定义。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椭圆的定义的实质会掌握得很好。

3.2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将学生分为3组,要求第1组每人做半径为10cm的半球;第2组每人做半径为10cm、高为10cm的圆锥;第3组每人做半径为10cm、高10cm圆柱。然后再3人一组进行实验。

(1)观察得出。圆锥、圆柱及半球它们的体积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v圆锥(2)猜想结论。由v圆锥=1/3лr³;v圆柱=лr³;得v半球=2/3лr³。

(3)证明结论。v半球=v圆柱-v圆锥;用半球装满砂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通过猜想、等积类比、割补到发现。学生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3.3参与解题方法的探索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解题方法,可用两种方法授给学生:①教师通过例题把解题步骤一步一步传授给学生;②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解题的方法。如果①是给学生金子,那么②就是授给学生寻找金子的方法。如果要让学生选择,学生肯定选择②,也只有②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如,在求一元二次不等式ax2 bx c>0(或<0)(a>0)的解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让学生参与:

(1)问题a,已知一次函数y=2x 4。

①求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

②作出它的图像。

③观察图像回答:x为何值时,y>0?;x为何值时,y<0。

(2)问题b,已知二次函数y=x2-2x-3。

①求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

②画出其草图。

③观察图像回答:x为何值时,y>0?x为何值时,y<0?

(3)问题c,如果方程ax2 bx c=0(a>0)有两个不等实根(即δ>0)x1,x2时,求。

①不等式ax2 bx c>0的解集。

②不等式ax2 bx c<0的解集。

(4)问题d,δ=0时,方程的解如何?二次函数的图像如何?不等式的解集如何?δ<0时呢?

升学教育范文篇8

[摘要]心理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或少数几个支撑该时展的学派观点,并且各个学派观相互之间很难融合,在当代都自成一体,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派观点。通过对英文的discipline的解析,不难发现心理学的各个学派正处于危机之中。虽然早期的心理学家也曾经试图融合其他学派的观点到自己的学派中来,但是由于这些融合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融合,或者说融合的很少,其作用也只是昙花一现。近年来,进化心理学以一种融合各个学派的姿态呈现,并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与此同时,库恩在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也提到心理学应该融合,他的范式学说在学术界有不小的影响。展望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似乎已经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整合心理学的学说,使心理学在整个学术界都能被不同的人们所认可,使它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关键词]分裂融合学派进化心理学

一、各个学派的纷争

以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心理学踏上了科学的道路,人们开始围绕人的行为和心理历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各个学派也相继产生,并发展出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学派观点。

冯特的学生铁钦纳创立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类的所有知识来源于感觉印象,而感觉所提供是一些简单的观念或元素。这是一种元素主义的学派观点,使心理学更加科学化的同时,也成了其他学派争相反对的目标。

机能主义学派是第一个与构造主义学派相对立的学派,以意识为研究对象,大力提倡意识流的学说,强调动物与人之间的连续性,并对动物进行了大量研究。该学派的基本观点强调意识具有适应性。

1913年华生发表《在一个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行为主义学派诞生,将机能主义心理学推向了极端。行为主义学派反对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行为。

作为反对构造主义学派的另一个学派是格式塔学派,该学派反对元素主义的见解,主张整体观,以直接经验和行为作为该学派的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整体的观察法、实验现象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精神分析学派的产生无疑让心理学的研究焦点从意识层面的研究转入潜意识层面,掀起了另一个研究热潮。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异常的人和他们的潜意识,主要采用自由联想法、释梦、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等方法。主张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他的潜意识决定的,这与传统心理学对于是否以意识为研究对象的争论形成鲜明的对照。

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皮亚杰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独创的见解。皮亚杰提出“建构观”,认为应该研究儿童的动作,并一再强调建构是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皮亚杰也对儿童的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作了重要的区分。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认知心理学派模拟计算机,以人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对象。该学派主张认为人的信息加工是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信息选择、接受、编码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强调研究的整体性和内部心理机制。

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斯洛主张把个体内在的意识体验或经验作为心理学的首要研究对象,认为人性本是善良的,人是有尊严的人,是有价值的人,是有自我实现的需要的人,主张要以人为中心进行研究和讨论。

二、心理学的分裂

(一)从学科的意义谈心理学的分裂

在英文中是用discipline表示“学科”的,这个单词还有纪律、规范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个学科要称之为“学科”,就需要有它的规范和标准。这点在库恩的学说中也得到体现,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范式的概念,范式指的是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而在现存的各个心理学派别中,每个学派都各执一词,各有各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所持的基本观点。每个学派虽然看似都在深入地研究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但是实际上都只是在孤立地前行,这种深入更多的是对自己学派的深入,对自己的学派的发扬。所以心理学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分裂的。

比如早期的行为主义学派,他们的研究对象是行为,完全排除对意识的研究。到了20世纪早期,新行为主义者在坚持可观察实证的基础上,提出实证不仅可以采用直接实证的方法,还可以采用间接实证的方法。这对行为主义学派来说是一个方法论上的新突破,使新行为主义者可以开始探究关于人体内部的因素。但是无论行为主义怎样改进自己的理论,他的理论基础都从未动摇过,也从未真正承认过其他的学派。

(二)企图融合心理学各个学派的一些人的尝试和局限

1909年,美国心理学会邀请弗洛伊德和荣格等人参加克拉克大学校庆,并做专题报告,使得精神分析和机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融合;1929年苛勒出版《格式塔心理学》,使得格式塔心理学家与行为主义者取得一定程度的沟通……虽然这些人试图融合心理学各个学派,但是由于他们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非常有限,所以对于整个心理学的融合来说,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对于融合心理学做出更多贡献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们从心理学两种基本范式的对立——科学心理学和人文心理学的对立出发,倡导以整体论为基础,坚持经验(或心理)是主观的东西与客观行为的共同体,明确提出融合两种心理学范式的构想。这种企图融合心理学的思想虽然实质上只是实证主义与现象学的折中,但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从整合两种范式来整合心理学的思路。

三、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进化心理学

(一)进化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的进化心理学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进化心理学派主要以人的心理起源和本质以及一些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人的心理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装置,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发现、理解和详尽描绘人类心理。

进化心理学似乎是为整合心理学各个学派而生的,该学派的学者认为心理是由大量特殊的、解决某种适应性问题的心理机制构成的,不同的适应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个观点是针对主流的心理学观点提出的,主流的心理学观点认为心理机制具有普遍性,在不同的领域以本质上相同的方式产生作用。进化心理学的这个观点似乎在表明每个学派都有自己正确的一面,人的心理现象是可以通过各个方式去解释的,只是这些解释的方式都是以生物进化学说为基础的,也就是无论是行为主义学派研究人的行为而衍生的各个观点,还是精神分析因研究无意识而发展出的一系列理论等都是在经过了自然选择的人类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为基础的,而经过了自然选择的人类所表现出来的现象都是由大量特殊的、解决某种适应性问题的心理机制作用而成的。

进化心理学同时注意到了心理学理论的两种倾向——实证主义和现象学。实证主义强调心理学对象的可被观察性,所得出的理论观点都必须从经验观察中提炼和抽取。而现象学则主张将直接经验作为心理学的对象,强调对人及其独特性研究,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作为研究的重点。这两种心理学的视角的差异随着他们各自的发展而日趋显著。进化心理学正是看到了这种差异对于现存心理学的威胁,提出人类有一个普遍的内在本性,即进化而成的心理机制,希望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统合实证主义和现象学。众所周知,新进化主义心理学是以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原则为基础的,认知心理学将人比作计算机,更倾向于一种实证的方法,而新进化论认为人的心理是由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大量的功能专门化的信息加工机制所组成,而不是所有的心理过程都是按照同样的信息加工原则进行反映的。从新进化论的这个观点看出,该观点在实证的基础上,更强调了心理活动的能动作用,是一种后经验主义的心理学观点,使得心理学的两种理论倾向趋于统一。

(二)心理学的新发展趋势

从进化心理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学的一个整体的发展趋势——心理学的融合。库恩在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中也提到这种趋势,即库恩提出“范式”说,所谓的范式,就是一种“理论框架”或“认识模型”,规定了在某一领域中应当研究些什么问题,采用些什么方法。范式使得心理学的研究更为规范化,更为一致。

但是库恩的范式说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因为他的学说更多的是建立在相对主义的基础之上,很容易使人们陷入唯心主义的漩涡。

四、对心理学发展史的展望

从学科的角度来说,心理学正面临四分五裂的状态,如果没有一个更好的,或者更能融合心理学的理论范式的出现,各个学派仍然处于一种各自为政的状态的话,那么心理学的发展只能算是一种涉猎广,但不深刻的心理学。很多思想敏锐的心理学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美国学者斯塔兹便提出要在实证主义的基础上统一心理学。他认为心理学的统一需要有统一的哲学,而这个统一的哲学就是统一的实证主义。我国学者车文博先生、葛鲁嘉先生和叶浩生先生也曾撰文探讨过心理学的整合(统一)问题,在整合心理学问题上都认为心理学的整合应该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之上。这些都是在心理学发展棱角分明时期的一种融合的姿态,似乎是在研究一种溶化剂,使得心理学各个学派的对立不要太尖锐,能够更为相互接受。

从心理学史的角度来看,心理学的各个学派的诞生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而当今的历史似乎正在无声的宣布心理学需要走向一种更为复杂的融合。笔者认为,虽然心理学目前的分裂状态仍然难以消解,但是能看到这种融合的趋势似乎是心理学从分裂走向融合的一种新气象。如果各个学派的支持者都能够以一种更兼容的方式去承认其他的学派,那么心理学的统一将成为可能。

五、结束语

一个学科要真正的独立存在,就不能只是满足于各个学派的争锋相对。进化心理学的这种追求心理学融合的观点,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特别是心理学界人士的关注,虽然在现在看来,该学派的观点并未得到学术界广泛一致的认同,但是,这种趋势已经提醒我们要关注心理学面临的分裂问题和心理学对融合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申荷永:《关于心理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心理科学》1991年3月。

[2]马佶为:《西方心理学史研究方法论浅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4月。

[3]雷薇:《浅析进化心理学》,《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年10月。

[4]严瑜:《进化心理学对主流心理学的反思和批判》,《武汉大学学报》2008年4月。

[5]许波:《论进化心理学产生的心理学背景》,《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5月。

[6]徐宝朋、李雅娟:《进化心理学的人性观及其意义》,《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月。

[7]高申春:《进化心理学的历史与挑战》,《常州工学院报》(社科版)2007年2月。

[8]潘明军:《从两种范式的对立与融合中寻求心理学整合的出路》,《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7月。

[9]魏萍:《西方心理学困境产生的原因及其整合途径》,《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1月。

[10]叶浩生:《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心理学报》2007年1月。

[11]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升学教育范文篇9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和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以下简称中考)即将在6月上、中旬举行,为确保我市顺利实现“平安高考和中考”目标,结合我市高考和中考工作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今年高考和中考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高考和中考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事关考生前途命运,事关家庭幸福安康,事关国家选拔栋梁之材,事关社会稳定大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我们抓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推动事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当前,部分国家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事件。由于国际交往频繁,疫情正在不断发展,我国已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不排除继续扩散的可能,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采取有力应对措施,严密防范监控。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将今年高考和中考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站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的高度,加强普通高考和中考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大安全工作力度,确保今年我市普通高考和中考顺利进行。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考试平安顺利

(一)各区县(自治县)要在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招委主任)任主任,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招办主任任副主任,**、保密、监察、卫生、防疫、环保、交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考考区委员会。考区委员会负责领导、组织、管理本考区的高考工作并处理考试期间发生的重大问题。考区主任是考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部署和指挥本考区的高考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和招办主任要积极协助考区主任,亲自落实和督查,做好高考各项工作;**、保密、监察、卫生、环保、交通、电力、通信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对高考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及时妥善处理高考期间出现的问题,确保高考安全。

(二)各区县(自治县)应参照高考的有关要求,加强对中考招生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中考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公安等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中考安全工作。

(三)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今年我市高考和中考继续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各区县(自治县)要层层签定《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责任书》和《**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工作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升学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校园网络文化;综合素质;新兴媒介;创新发展

随着幼儿教育在当前社会中的受重视程度逐年提升,众多的高校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目的在于培养综合能力高的学前教育人才,为幼儿教育工作岗位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为了全面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网络调研及对我院学前教育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95%以上的学生都倾向于网络空间,在手机和整理学习资源的过程中,通过网络汲取知识、获取资源,实现对自身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深入探讨。有80%的学生表示,对于网络、智能手机存在依赖性,只有10%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于网络的沉溺度不深,自己拥有其他的实体爱好。由此可见,网络文化无疑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三观的重要因素。那么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这一教育资源的作用,依托校园网络文化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将会育人于无形,润德于无声。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随着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也在逐步加强,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担负着幼儿基础教育的重任,她们应该懂得如何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懂得如何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应该懂得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现如今,由于受到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屡屡发生。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任父母、是幼儿的朋友、是幼儿学习的楷模,她们的言谈举止可以对幼儿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幼儿教师不但要传授幼儿知识,而且要教会幼儿如何做人。所以幼儿教师要给幼儿足够的理解、尊重、关爱和正面的引导,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在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艺术及伦理道德,把提升综合素质作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目标,切实有效地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引导她们能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关系,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形成更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实际培养学生素质过程中,学生从业道路及对于幼儿教育的科学有效开展也会产生积极意义。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和培养有责任心、有爱心且德才兼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

2.1人文知识欠缺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政策扶持及学前教育扩招的形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源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单独招生考试,还有部分属于与中专学校合作的“3 2”人才培养模式,这一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面临发展瓶颈。据调查了解,大多数学生对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甚少,她们崇尚潮流作品,远离经典人文著作,并受到社会功利性的导向而忽视了自身人文知识的积淀及综合素质的养成与提升。

2.2人文思想缺失

校园人文精神教育氛围不够浓厚,有的学校关注于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却忽视了学生内涵的发展。在教学计划的实施上,一味地向专业课与专业技能课倾斜,影响了学生的人文思想,使学生的择业、创业理念不够深入。一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思想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社会公德低下,行为习惯差,人生观、价值观功利化的问题,最终造成求知欲不足的负面影响。

2.3人文精神缺失

人文精神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部分科目的设置体现了学生对社会与自然的认知和思考。但是,一些学生由于缺乏认知,在日常学习中缺乏耐心和毅力,在日常教学中面临尴尬的境地。同时,他们在事情面前一般会选择逃避或互相推诿。她们在毕业后,多数人会走上幼教岗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多地只关注于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对综合素质的考察。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足,成长速度迟缓。

3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和素养

3.1教育目标

立足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标准,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职业特点,全力培养一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人才队伍。通过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在人才培育目标上确立学前教育的先进性和创新性。在专业教育中,树立全面的职业素养,更好的服务陕西学前教育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备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班级管理和保育教育等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学前教育中树立鲜明的发展方向,以全面的人才教育标准,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在教育行业、社区服务中承担的发展职能。

3.2教学素养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使他们能够建立科学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进一步完善学生应该具备的各项职业素养。(2)系统地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并能熟练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尤其是要帮助学生结合日常教学情况明确职业技能,更好的处理和解决学生面临的压力和挫折。通过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将他们锻造成为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人才。(3)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性和发展性,同时具备与时俱进的发展能力和完善的人际交往能力。(4)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他们不仅仅需要具备健康的心理,还应该树立强健的身心,尤其是凭借健康的生活习惯,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4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重要性

网络平台指的是通过网站的中心控制系统,传递网络信息,加强数据统计的一种网络信息交互模式。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文化的热潮也使教育行业发展转变,学前教育的发展途径逐步扩展。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的推进能够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网络文化平台能够逐渐打破传统的宣传方式,淘汰海报、条幅、展览等文化建设方式,使动态多元的网络资源成为学前专业学生的发展助力,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的全面塑造。同时,在思想的交互上,网络信息中蕴含的丰富元素,能够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融为一体,满足当代学生的成长需求。积极利用“两微一端”等网络教学模式,获得学生的关注,使他们能够在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达到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全面延伸。

5开创特色培养模式、营造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5.1分层次实施人才培养

在校园网络文化的推动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设定一系列新颖的教育标准,通过实施“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教育模式,达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尤其要围绕实践技能、教育技法、办学特色的发展理念,通过“1 2 3”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方式,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力。首先,围绕第“1”层次发展标志,教师要本着“德育为首、职业能力为本”的教学核心,立足对于高校综合性素质的培养,开展各类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和专业技能提升活动,将“职业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中心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树立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依托现代教育模式和职业技能,将自己锻造成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高等人才。其次,依托“2”项教育培训元素,借助“课岗对接”+“园校共育”,实现校企结合的人才培育模式。通过建立“幼儿园 学校”的职业技能培育方式,使学期教育专业学生能够感受到高标准的人才培育,在专业家校、实训内容、教育督导等方面,打造“多项互动”的发展体系,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具备职业特色,确保学生能够在学前教育、心理教育、儿童保育等方面获得成就,彰显学前教育的发展特色。最后,通过“3”个阶段的融合,对学前专业教育学生实施三个阶段的培训:在第一阶段,引导学生学好公共课程和学前教育理论,帮助学生树立全面的职业规划;在第二阶段,让学生掌握专业所需的教育理论和职业技能,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教育资格;在第三阶段,引导学生开展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学前教育综合能力,使他们获得行业认可,加深学生的职业技能。

5.2开展特色网络文化教育活动,增强文化认同感

定期通过网络推送经典人文著作,实行网络读书打卡,重视学生人文素养自身发展、人文知识积淀和整体素质的培养与提升;通过组建特色网络文化小组等形式,创新网络文化娱乐空间。通过凝结特色校园文化,进一步增强特色网络文化的发展优势,通过树立鲜明的教育价值理念,实现对文化教育的多项延伸。

5.3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幼儿园互相结合,顺应时展思路

通过互联网途径,大力宣传幼儿园文化,通过吸纳幼儿园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幼儿园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优化并更新教学内容活动,使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方略更加科学。

5.4注重幼儿园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的影响

注重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手段,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每至传统佳节,组织学生对接岗位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实践活动及以传统佳节习俗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如儿歌创编与表演、幼儿活动设计与展示、手工作品展、手抄报展等形式,逐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强化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得以训练、提高和发展。

5.5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应该充分借助高校学前教育的发展优势,通过多元化的网络学习教育,使学生能够处于更加丰富的学习网络之中。第一,通过烘托网络阅读氛围,破解实践和地域的困境,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网络教学;第二,创新教学模式,利用抖音短视频、知乎等在线直播、社交媒体,使学生能够处于开放的发展视域之下,达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6总结

综上所述,校园网络文化在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及不足,结合这一信息化发展背景,教师要将互联网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式,以促进校园文化在网络时代新兴媒介带动下的创新发展,为全面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龙淼.依托校园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泊头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才智,2019(29):24.

[2]肖成林,张琴.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j].才智,2017(4):28,30.

[3]李雪琴.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4]黄玉梅,郝香.微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j].新闻知识,2015(4):94-96.

[5]孙也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j].学园,201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