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教学范文10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12-01 17:14:08

网络资源教学

网络资源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网络资源教学模式学习过程

一、引言

(一)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变革的必然性

21世纪正在形成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对我们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开放式学习、多元化学习、终身学习的出现促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发生变革,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信息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提高人们的技术和能力,而且要求调整人们的社会能力,“社会能力”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1.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认识所承担业务和工作内在联系的能力3.在工作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发展和独立进取的能力4.在工作过程中,独立、有效的组织能力5.在工作领域协调与协作的能力6.把握新信息、新技术的能力7.驾驭媒体,高效利用学习资源,促进学习过程优化的能力因此,教育机构面临的任务之一,是培养适应21世纪的新型人才,正视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不断探索教学过程的新改善,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掌握好现代信息尊龙凯时最新的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技术,具备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及信息表达能力,即学会高效率学习的能力;任务之二,是利用有限的资源为越来越多有着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提供最高质量的教育信息服务,利用互联网集结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最有效的学习。为此,教育界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回应这些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研究以学生为核心的教与学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人开始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即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过程进行研究。

(二)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提出的主要依据

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的提出主要依据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即依靠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以个别化学习为核心,采用系统方法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aect94定义中明确指出,教育技术领域实践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技术发展的正确反映,也是认知心理学取代行为心理学占据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主导地位的必然结果。以认知主义为指导的教育技术更侧重将学生引入“学会学习”的方向。进入80年代后,国际教育技术界对“学”的关注由教学资源进一步扩展到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系统组织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有机整体。可见,教育技术研究对象的重新确立,为我们提出基于资源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三)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开展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技术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用于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媒体技术日益丰富和成熟。现代化传播媒体是当代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其优势之一是不仅拓展了教学的时空观,而且将学生从大量繁琐的基础性学习活动中解脱出来,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有效加强,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可同步发展。优势之二是为教学过程研究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创造了条件,逐步实现从以“教师为主导”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总之,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内的广泛应用,无论是从教学内容上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为新型教学模式的产生提供了强有力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技术支持。网络资源对教学过程支持的四大优势:交互性强、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和以学为主。其一,网络教育的魅力之一在于其后台的海量资源库,通过校园网络,可以学习其他院系学科知识,可以接受来自其他名校名师的指点;其二,网络非实时的交流既可以避免教师与学生直面的某种尴尬,也可以避免学生对提问的顾虑和担心;其三,网络使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学习,避免了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网络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没有约束的学习环境。创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和学的环境。

(四)网络环境支持教学过程服务

“授人以渔”是网络教学发展的原动力,采用多种途径为支助教学过程服务:其一,利用校园网,提供“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教与学实时交互,学生在线学习的同时可以查询、提问、讨论。其二,利用网上教学和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非实时交互,用来答疑、辅导、讨论、选课、提交作业等。其三,将课件压缩成光盘发给学生,使他们能方便地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其四,应用多种导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其五,设立“学生学习指导”专栏,对学生晓之以理,讲思路、讲方法,而且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咨询等。人文关怀,给学生创造人性化的网络学习资助环境,在技术性网络之外织造服务性“人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引导、指导、督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直至顺利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重要内容。

二、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一般体现为网络课程、网络课件和网络环境,它们是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得以进行的物质技术基础。网络应用于教育领域,给人们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使教育的适应性大大加强。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总而言之,网络课程要充分体现网络的这一特点,构建多媒体化的接近真实生活的自主、协作学习情境,能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开放性。

(二)基于资源的学习

基于资源的学习是“学习者借助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进行探索和实践,以获取课程知识和信息读写能力的学习过程”(directoryofonlineresourcesforinformationliterary,1997)。基于资源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以信息搜集者和翻译者的身份使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则是以学习的督促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的;学习结果是将“信息读写能力”养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力。基于资源的学习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灵活性,即能适用于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课程领域;二是自主性,指学生主动控制学习过程,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主题任务研究来进行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多媒体材料来学习并不等同于基于资源的学习,学生必须亲自通过问题解决的经验来完成主题任务。与教师控制的传授教学相比,这种学习模式将学习过程变成学习者个人的探索与发现过程。

(三)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

基于资源的学习涉及到多种媒体资源的使用(书、杂志、报纸、多媒体、网络、社区以及人等),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是构成学习环境的主体。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可以看作是由多种教和学的资源精心设置成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四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即基础性资源、组织性资源、经验性资源和评价反馈资源。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使用广泛的学习资源来解决问题。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授人以鱼)。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就是要学生学会在信息海洋中游泳的本领,也就是培养学生具备未来社会(数字化生存环境)所要求的信息读写能力(informationliteracy)。

三、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保证基于资源的教学模式能顺利进行,除要建构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之外,还应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

(一)分析学习者为了保证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能够有效地进行,需首先对学习者的学习准备进行分析,包括:(1)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2)学生使用学习资源的能力;(3)学习风格。其中,对学习风格的分析要侧重对学生支持同质分组或者异质分组的适应能力的分析,以便于确定学习组织形式。

(二)确立教学主题基于资源的教学通过研究主题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信息技能的培养联系在一起,因此要对教学主题进行精心设计,并依此确定出教与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资源。教学主题一般选取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生活等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三)创建教学资源环境教学资源环境的创建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然后对这些资源进行适当处理,如对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最后是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将这些资源组建为教学环境。

(四)设计学习与传递策略在策略设计中,要侧重对学习组织方式(分组学习或是个别化学习)、交互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资源的传递方式等进行设计。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方法,以促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注意实时交流和非实时交流的设计)。

网络资源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网络资源;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造力;想象力;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时机,利用信息化优势,开展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活动。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网络资源开展教学工作,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学习领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本文就网络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一、优化网络资源应用,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模型、图片、视频等视觉上的教学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而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是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以及一些有限的教学模型。这些有限的教学资源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创作需求,需要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搜集到很多美术资源,例如图片、影像、动态模型、动画和音乐等,这些资源能够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这些网络资源还可以使教学内容“活”起来,因为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创设一个更加富有意境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创作。例如,在教学“偶戏”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呈现给学生的只有几张静态的图片,教师如果仅仅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教学,就不能使学生深入了解偶戏的制作。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资源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教师可以从网络平台上搜集偶戏表演时的录像以及偶戏的制作过程,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展示。在观看视频后,学生就能了解到偶戏的制作过程和表演方法,而且印象深刻。

二、优化网络资源应用,培养学生美术创作能力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对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想要取得好的启蒙效果,就要正确认识美术教学工作。小学美术课程不是让学生毫无目的地乱涂乱画,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和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美术教师要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端正美术教学态度,切实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在选择网络资源时,教师要考虑材料的启发性,要让网络资源起到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作用。对于美术基础知识部分,教师应当选择较为基础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美术知识特点和框架结构一目了然,帮助学生夯实美术基本功。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上的丰富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并加以充分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出现个别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教师不要打击学生,可将问题汇总起来进行特殊处理,并巧妙地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在美术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优化网络资源应用,提升美术教学成效

在借助网络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思维特点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后,再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有限,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较强。因此,教师在选择网络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和易理解性。

例如,卡通化的设计风格、儿童版的视频资源等,都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第二,应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资源的选择。教师在网络平台上搜集教学资源时,应当充分考虑课堂教学需要和学生发展需求,不要因为追求趣味性而与实际教学内容脱轨。第三,应完善学校的网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教学优势,需要学校网络系统的支持。为此,学校应当完善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与数字化教学平台,最好能够实现学校内部教学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鼓励师生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上建立自己的个人尊龙凯时最新主页,使之成为师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总之,在新时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将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应用到美术课堂教学大有裨益。一方面,网络资源能够极大地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美术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美术创作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这对于学生艺术方面的启蒙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曹珍.浅谈网络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3(12).

[2]翁小玉.让信息技术之花在美术教学中绽放光彩[j].成才之路,2013(08).

网络资源教学范文篇3

(一)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变革的必然性

21世纪正在形成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对我们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开放式学习、多元化学习、终身学习的出现促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发生变革,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信息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提高人们的技术和能力,而且要求调整人们的社会能力,“社会能力”对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1.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认识所承担业务和工作内在联系的能力3.在工作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发展和独立进取的能力4.在工作过程中,独立、有效的组织能力5.在工作领域协调与协作的能力6.把握新信息、新技术的能力7.驾驭媒体,高效利用学习资源,促进学习过程优化的能力因此,教育机构面临的任务之一,是培养适应21世纪的新型人才,正视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不断探索教学过程的新改善,引导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掌握好现代信息尊龙凯时最新的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技术,具备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及信息表达能力,即学会高效率学习的能力;任务之二,是利用有限的资源为越来越多有着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提供最高质量的教育信息服务,利用互联网集结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最有效的学习。为此,教育界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回应这些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研究以学生为核心的教与学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人开始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即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过程进行研究。

(二)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提出的主要依据

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的提出主要依据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发表思想,即依靠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以个别化学习为核心,采用系统方法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aect94定义中明确指出,教育技术领域实践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技术发展的正确反映,也是认知心理学取代行为心理学占据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主导地位的必然结果。以认知主义为发表的教育技术更侧重将学生引入“学会学习”的方向。进入80年代后,国际教育技术界对“学”的关注由教学资源进一步扩展到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系统组织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有机整体。可见,教育技术研究对象的重新确立,为我们提出基于资源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三)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开展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技术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用于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媒体技术日益丰富和成熟。现代化传播媒体是当代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其优势之一是不仅拓展了教学的时空观,而且将学生从大量繁琐的基础性学习活动中解脱出来,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有效加强,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可同步发展。优势之二是为教学过程研究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创造了条件,逐步实现从以“教师为主导”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总之,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内的广泛应用,无论是从教学内容上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为新型教学模式的产生提供了强有力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技术支持。网络资源对教学过程支持的四大优势:交互性强、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和以学为主。其一,网络教育的魅力之一在于其后台的海量资源库,通过校园网络,可以学习其他院系学科知识,可以接受来自其他名校名师的指点;其二,网络非实时的交流既可以避免教师与学生直面的某种尴尬,也可以避免学生对提问的顾虑和担心;其三,网络使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学习,避免了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网络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没有约束的学习环境。创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和学的环境。

(四)网络环境支持教学过程服务

“授人以渔”是网络教学发展的原动力,采用多种途径为支助教学过程服务:其一,利用校园网,提供“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教与学实时交互,学生在线学习的同时可以查询、提问、讨论。其二,利用网上教学和教学管理平台,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非实时交互,用来答疑、辅导、讨论、选课、提交作业等。其三,将课件压缩成光盘发给学生,使他们能方便地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其四,应用多种导学方式,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其五,设立“学生学习发表”专栏,对学生晓之以理,讲思路、讲方法,而且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咨询等。人文关怀,给学生创造人性化的网络学习资助环境,在技术性网络之外织造服务性“人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引导、发表、督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直至顺利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重要内容。

二、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

网络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一般体现为网络课程、网络课件和网络环境,它们是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得以进行的物质技术基础。网络应用于教育领域,给人们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学习机会、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使学习活动更加自主化、个性化,使教育的适应性大大加强。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总而言之,网络课程要充分体现网络的这一特点,构建多媒体化的接近真实生活的自主、协作学习情境,能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开放性。

(二)基于资源的学习

基于资源的学习是“学习者借助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进行探索和实践,以获取课程知识和信息读写能力的学习过程”(directoryofonlineresourcesforinformationliterary,1997)。基于资源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以信息搜集者和翻译者的身份使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则是以学习的督促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的;学习结果是将“信息读写能力”养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力。基于资源的学习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灵活性,即能适用于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课程领域;二是自主性,指学生主动控制学习过程,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主题任务研究来进行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师的发表下使用多媒体材料来学习并不等同于基于资源的学习,学生必须亲自通过问题解决的经验来完成主题任务。与教师控制的传授教学相比,这种学习模式将学习过程变成学习者个人的探索与发现过程。

(三)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

基于资源的学习涉及到多种媒体资源的使用(书、杂志、报纸、多媒体、网络、社区以及人等),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是构成学习环境的主体。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可以看作是由多种教和学的资源精心设置成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包括四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即基础性资源、组织性资源、经验性资源和评价反馈资源。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使用广泛的学习资源来解决问题。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授人以鱼)。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就是要学生学会在信息海洋中游泳的本领,也就是培养学生具备未来社会(数字化生存环境)所要求的信息读写能力(informationliteracy)。

三、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保证基于资源的教学模式能顺利进行,除要建构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之外,还应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

(一)分析学习者为了保证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能够有效地进行,需首先对学习者的学习准备进行分析,包括:(1)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2)学生使用学习资源的能力;(3)学习风格。其中,对学习风格的分析要侧重对学生支持同质分组或者异质分组的适应能力的分析,以便于确定学习组织形式。

(二)确立教学主题基于资源的教学通过研究主题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信息技能的培养联系在一起,因此要对教学主题进行精心设计,并依此确定出教与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资源。教学主题一般选取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生活等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三)创建教学资源环境教学资源环境的创建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然后对这些资源进行适当处理,如对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最后是在教育思想的发表下将这些资源组建为教学环境。

(四)设计学习与传递策略在策略设计中,要侧重对学习组织方式(分组学习或是个别化学习)、交互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资源的传递方式等进行设计。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方法,以促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注意实时交流和非实时交流的设计)。

(五)设计评价信息这部分的设计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教学内容的范围、学习材料的深度以及网上的形势和方法等,还要特别注意所选资源的学习效果;二是对学生适应学习环境能力的评价,包括学生控制环境的能力,信息读写能力等。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来完成知识的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对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出调整。

(六)设计导学栏目在导学栏目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利用导学栏目帮助学习者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提供“人性化服务”。例如设立“学生学习发表”专栏,对学生晓之以理,讲思路、讲方法,还可以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咨询等。创设人文关怀,给学生以人性化的网络学习资助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引导、发表、督导,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疑难,直至顺利学习,也是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重要内容。

四、结束语

网络资源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建构;思路;方法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坐落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是河北省承接“教育援藏”任务的主要窗口单位。1985年,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河北师范学院承接“教育援藏”任务后,首先在其附属中学开设了“河北师范学院附中西藏班”,此即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的最初源头。此后,随着援藏支教形势的发展,“西藏班”经连年扩大招生,相继扩充、改编成为“河北师范学院附属西藏学校、河北师范学院附属民族师范学校及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从而完成了从“援藏班”到二级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一、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建设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的现实需求

如前文所述,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是河北省承接“教育援藏”任务的重点院校,所以该校以招收以藏族学生为主的少数民族学生为其办学特色。据统计,至2019年少数民族学生占全体在校生之比达到了44%。因此,具体到音乐专业的教学方面,则必然要求强化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支持体系建设。这是因为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十分需要得到文化环境的有力支持。然而,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地处华北平原,其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与青藏高原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存在较大差别。这就为依托文化环境来支持音乐教学设置了天然的障碍。要克服上述天然障碍,最佳方法就是把青藏高原等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搬”到附属民族学院的音乐教学课堂上来。而近年来日新月异的信息网络技术则能为实现这一设想提供有力的支持。其具体途径是摄录反映少数民族音乐表演情景及文化生活场景的视频,而后将这些视频资源整理、编目,建构成为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浏览此类资源库,非常方便地检索、获取自己教学所需的少数民族音乐相关视频资源,进而将其加工成为音乐微课课件,并基于微课展开顺应信息科技发展趋势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创新改革探索。由此可见,建构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既顺应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体现了像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这样的特殊院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内在要求。

二、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建设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的思路和方法

在分析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建立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之必要性的基础上,下文将重点阐释建构此类资源库的思路与方法:(一)培养少数民族音乐摄录的专门人才。少数民族音乐起源、传承于少数民族聚居地,承载着少数民族民众独特的文化观念和生活习俗。因此,必须从民族音乐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基本原理、观点出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事象进行系统的考察、观照。这就需要从音乐教师中选拔摄录人员,并对其进行民族音乐学和文化人类学知识、原理的讲解、培训;此外,具体的摄录工作还需要摄录人员按照影视人类学的方法来操作。所以又必须对摄录人员开展影视人类学具体摄录技法的演示和培训。有鉴于此,在开展少数民族音乐的采风摄录之前,应首先按照民族音乐学、文化人类学和影视人类学的原理和方法,培训专门的摄录人才,方能为资源库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二)赴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音乐相关摄录工作。在人才培训取得初步成果后,即可由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的教师集体讨论,选定赴青、藏、甘、川、滇等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采风摄录的目的地和路线。吸纳经过影视人类学摄录理论和技能培训的专业教师作为骨干力量,会同师生等一起奔赴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地,对此类音乐的表演情景及相关的文化生活场景展开实地采风摄录活动。而摄录所得成果,即为反映少数民族音乐表演情境及文化生活场景风貌的人类学原片,待其经过加工、剪辑之后,即可成为建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基础。(三)对摄录所得人类学片资源进行加工和编目。采风摄录所得人类学片,虽然反映了与少数民族音乐表演相关的“全息性”文化信息,但仍需要得到适当的剪辑、加工成为人类学素材片,才能去芜存精,更为恰切地呈现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地的原生态风貌。因此,在采风摄录取得人类学原片之后,有必要发动参与采风摄录行程的全体师生人员(包括摄录者本身)一道,同剪辑师进行协作讨论,共同商定对片子进行剪辑的工作指导方向,以期确保剪辑所得人类学素材片能够保留原片所承载的绝大部分文化信息。在经过剪辑、加工得到人类学素材片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则是参考现实中图书馆的资源编目原则,对人类学原片和素材片等资源进行编目。对此,本文设想可按照“部—片—类—目—条”这五个层级来展开编目工作。其中,“部”这一层级对应的是少数民族音乐的种类,即按照“民间歌曲、歌舞、器乐、戏曲、曲艺”等宏观种类,将不同的少数民族音乐人类学片资源派入相应的大类——“部”;“部”下的“片”,则可按地域进行划分,即把各种不同的民间音乐划入其流传地域所对应的“片”;至于“片”下的“类”,则可根据少数民族音乐不同的表演方式来划分。比如,“器乐”部之下“海东片”(青海湖以东)的器乐人类学片资源,则可按“弹拨乐”“擦弦乐”“打击乐”等不同的表演方式,分别派入不同的“类”;在“类”之下,则对应具体的民间音乐项目,比如“器乐”部“玉树”片“打击乐”类之下的热巴鼓,是一种具体的藏族民间打击乐品种,则可称为“热巴鼓”目;至于“目”下的“条”,则是对应该“目”下不同的人类学片资源。比如,“热巴鼓”目下,a条对应反映热巴鼓表演情景的人类学原片资源;b条则可对应经过加工的反映热巴鼓表演场景的人类学素材片资源。(四)建立完善的检索、导航机制,构建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在对摄录所得少数民族音乐人类学片资源编目完成之后,即可遵照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会(celtsc)所制定的“celts-41”“celts-20”网络资源库技术标准,并参考“ieeep1484”网络资源库建设规范的要求,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公司建立完善的导航和检索机制,将完成编目索引的各种少数民族音乐人类学片资源分门别类地充实到资源库中去,同导航、检索架构形成一一对应的关合匹配。这样,就基本完成了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总体框架的设计和建构。教师即可较为方便地检索教学所需曲目资源和文化背景资源来制作微课课件,并以此来推动本学院音乐教学在信息化之路上的创新与变革了。当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本文还建议在资源库的基本架构得以确立之后,在其中设置“用户组讨论功能模块”。这样,可以为使用该资源库的教师以“个体对个体”“个体对群体”“群体交互”等多种模式,就少数民族音乐人类学片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等问题展开讨论提供便利,从而将一个单纯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拓展成为“教研教改素材支持库”,更加充分地发挥其服务于本院音乐教改工作实践的多项功能。

三、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可见,由于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的招生对象、音乐教学内容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不相适应之处,所以亟需通过建立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来纾解音乐教学方面的某些困难因素。而要建设此类资源库,则必须按照文化人类学、民族音乐学、影视人类学的理论和技法来培训专门人才,奔赴少数民族聚居区对其民族民间音乐的表演场景和文化生活背景展开采风摄录,进而对摄录所得人类学片进行科学的加工和编目索引,遵照国家相关部门技术逐步规范完善资源库的架构设计,才能建立起实用、适用的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络资源库,并全面发挥其对于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音乐教学改革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2]李光庆.影视人类学的文化阐释[d].云南师范大学,2007.

[3]周艳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音乐资源库的构建[j].音乐大观,2012,(09):30-31.

[4]秦林.高校图书馆建设音乐资源库的方法及路径探析[j].戏剧之家,2020,(24):210 212.

网络资源教学范文篇5

目前,大多中职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局限,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多数中职学院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师讲解、演示,然后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学生课后的复习只能通过看书来完成。由此所产生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看书自学方式效率较低,对教师所授课程内容很难连贯理解,上机实践运用能力较低,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缺乏,加之学校以往在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方面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等方面跟不上新时代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日趋减弱,以致今后就业时面临尴尬的境地。

2.学生个体现状分析

中职学院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从未有过在计算机上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的经历。教师所授课程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如果再加之缺乏足够的网络学习资源做适时补充,必然使得学生在电子商务专业学习方面受到影响。针对上述现状,为了提高电子商务课程学习效果,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要以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为依托,以教育教学为主导,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突出教师以导学为主,学生以自主学习模式为主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搜索资源库中相关课程资料进行学习,并充分应用网络师生互动平台答疑解惑,提高学习效果。这样学生可以具备主动去探索、掌握、建构所学知识的技能,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实施的要求及步骤

1.要求

(1)逐步建设与完善与教学相适应的高效网络资源环境,形成师生相互交流与资源共享的统一平台。

(2)通过网络环境支持的电子商务课程学习活动和平台的最新研究,开发出一个集资源、活动、互动、评价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区域,为课内、课外的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环境。

(3)完善学校现有网络资源课堂教学,把基于网络学习区域的课外辅导与兴趣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延伸课堂教学和扩大学习、互动时空,形成立体化学习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实施的方法及步骤

如何体现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从而使师生能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丰富、交互性强、评价及时、呈现过程的特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学校应当通过载体使学生直接和教师对话。提问、与教师讨论的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问题,随时检查知识传授情况,时常进行教学反思,以便调整教学策略与教学进度,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具体研究实施步骤:

(1)增加投入建设教学专题网站,经常性地更新教学资源,收集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库。

(2)通过应用现有资源库资源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定期举行公开教学观摩、教学互评、教研专题会等形式,推广网络资源教学方式,并注意将传统教学与网络资源教学模式相结合,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专题性讨论与专家指导相结合,及时征求各位教师的意见,调整完善研究方案。此外,要积极参加省、市级电子商务课程专题经验交流会及有关技能竞赛,有力促进师生能力水平的提高。

(4)选择部分网络资源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网上体验,并根据学生使用后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网络平台功能,并扩展网络功能模块。

三、结语

网络资源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网络资源英语听力教学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中学高级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指出: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听力教学服务的网站为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和通道。根据网络资源的优势和作用,下面我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借助网络资源提高英语听力教学。

(一)创设生动鲜活的语言情境,激发听力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在情感目标描述中提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英语教师应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出发点,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和保持他们的最佳情感态度。借助网络资源可为学生创设一个集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于一体的语言情境,能适时呈现教学内容,展示课堂语言实践材料;链接教学环节;补充相关的背景语料,将听力内容所涉及的事物、场景等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体会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场面,从而激发听力学习兴趣。

牛津高中英语同步听力中的unit30wildthings中所呈现的内容较单一,学生听起来有点枯燥,因此我就借助网络资源把收集到的图像等素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观摩中渗透教学内容,同时进行提问,给学生创造自然的语言情境;这样学生的求知兴趣被激发了,且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英语课程的趣味性。

又如在人教版中第三册unit10americanliterature这一课时,我先借助网络资源把收集到的关于美国的一些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人文风俗等知识,如土著人、奴隶制、内战、牛仔时期等等各种材料制成小电影片断,并配上纯正的课文录音,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学生就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身临其境般地体验着美国的社会与文化。这样多重的感官刺激:视觉—看电影、图片和文字材料,听觉—听纯正的自然读音,心理反应—接受知识做出反馈,从而使学生的听力兴趣高涨,促进其听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扩大语言输入,加深听觉理解深度

听力理解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听力其实就是信息输入—吸收—理解—判断的过程。而纯粹的听力训练与测试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厌倦,反应冷漠,在这种训练当中学生为听力而听力,不去挖掘其内在的深度。对于缺乏自然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借助网络资源接收和吸收充分数量的语言材料,增加接触语言的机会,就能扩大语言输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首先是多听,借助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训练学生从听说中察觉出说话人在语音、语调上的变化特点,通过对方的口气、表情听出对方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而不是只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如all↗right?(表示征求对方意见)而all↘right(表示厌烦或无可奈何的情绪)又如hedoesn’tspeak↘english(用降调表示“他不说英语”)而hedoesn’tspeak↗english(用升调意思是“他真的不会说英语吗?)这种训练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很容易找到。多多训练此类练习还可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互动式的交替式的合作训练,学生的印象也会更深刻,从而深入了理解了所听内容。

其次是多读。听力材料是多方面的,囊括了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甚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在英美人眼中习以为常的事不能被我们接受,而这些差异可通过鼠标的点击和网络的链接,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窗口,推动了教育全球化的进程,而且如果听者对听力材料中所描述的事件十分了解,那么必然就容易听懂。如almosteverycultureintheworldhasheldcelebrationsofthanksforaplentifulharvest……theamericanthanksgivingdaybegan……

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补充听力材料上所涉及到的资料,向学生推荐优秀英语阅读书目和迅捷的网上信息;搜索相关网站,让学生去读相关文字,了解相关习俗,了解“感恩节”,学生在听懂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轻松听懂这段话,否则很难听懂并记住关键信息。

(三)加强课后训练,提高自主听说的能力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应“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把“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基本理念之一。

英语作为一种人类交流的工具,它的掌握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它需要的是反复的使用,灵活的掌握。因此提高听力只靠每周几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英语教师要大力开展课后训练,但这种训练不应仅是课堂内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而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适当地组织,着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听说的能力。而丰富的网络资源可打破教育过程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解决了层次高低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我们熟知的specialenglish和bbc广播网站,www.cncradio.com中的烟馆英语节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层次的不同,各取所需。这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再如英语直通车www.hongen.com其中幽默滑稽的动画可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同时也丰富了课后训练。又如通过访问网络中的轻松英语栏目和在线课堂,学生可以自学英语,还可欣赏英语歌曲与英语电影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素材,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学生还可利用相关英语网校的中高考试题进行自测。

总之,网络资源的利用使学生可以在课后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听力训练时间,加强训练强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自主浏览,自主听的能力。

(四)网络资源的劣势

当然,网络资源在丰富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时代性和先进性,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和缺陷。

1.内容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网络资源的丰富多样只要轻轻一按鼠标就可以搜索到许许多多带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平台、多媒体资料库、素材库、课件和试题库等,然而其质量也参差不齐。教师在课堂构思、资料搜索以及课件制作上往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甚至致使一些教师成了网络资源的奴隶和全盘拿来主义者。

网络资源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网络资源整合利用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给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新变化。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多媒体网络教学以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等优势使语文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发现、获取、重整、分析、利用和创造信息提高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了当务之急。

一、听说教学

语文的工具性不仅体现在文字的可以记载和流传,更体现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但传统教学中“听”和“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新课程标准对于听有“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等要求;对于说话,有“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不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等6条要求。网络资源的广泛和丰富让语文的听说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

1.教学时空:从有限到无限

听说教学有必要传授有关知识方法、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模仿和锻炼实践的机会。模仿,教师要起到好示范作用。实践,我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演讲,初一时重视讲故事,如自我介绍,介绍家庭、亲戚、朋友、爱好、兴趣或讲述童话、幻想故事等;初二介绍一些说明事理性的文章,如向他人推荐一本好书,介绍科普知识等;适当开展辩论会,围绕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辩论,如“排名次好不好”、“做班干部好不好”等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过去由于条件有限,可供学生模仿、借鉴的听说材料不多,但现在网络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介绍听说的有关知识时,鼓励学生参考“说网”的相关资料,掌握演讲的技巧和讲话稿的写法等。指导学生朗诵,网络给我们提供广阔的天地,突破过去录音带的单调局面。“声音”“文音画”“中华朗诵网”等网站提供了大量关于朗诵的知识,有朗诵材料、有图文并茂的动画朗诵,优美的意境和深情的朗诵结合,学生自然受到感染,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顺德,大部分学生还是讲方言较多,课堂上,挑选比较精美的诗歌、散文朗诵让学生欣赏,课后鼓励学生自己欣赏和练习。

2.教学方式:从单调到生动

学校课室已经有了多媒体平台和网络,这给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听说的训练和考查都可以多样化,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看图说话,情景说话,观察对话,操作介绍等。

二、阅读教学

1.情景交融,多感官感知

网络提供了大量与语文相关的文字、音乐、图片、影像等资料,恰当运用可缓解过去阅读教学的单调性。如“中学语文资源站”、“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还有常用的“k12”、“三槐居”等都用很多图文、影像并茂的资料。

音乐、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课注入活力。例如,在教《紫藤罗瀑布》时,播放乐曲《清晨》做背景音乐,导入新课,我们仿佛听到了鸟鸣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微风舞动的声音,感受到了温馨、优美、和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声音的精华。这种恬静、美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再次播放乐曲,师生配合了进行配乐朗诵,再现语文文字的本色,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对作品个性化理解、感悟和再创造。

再如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配合着王菲略带忧伤、凄美的声音,屏幕上出现一轮金黄的满月,月色如水清冷的照着人间,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超然物外的才情与达观的个性,展现无遗。法国作家雨果认为:“开启人类智慧的有三把钥匙,一是文字,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符。”音乐是抽象性艺术,学生欣赏时能产生一系列的记忆、观察、分析、和判断等心智活动。所以音乐配合图片,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这样一个被胡仔赞为“中获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发”的意境,也就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2.图文并茂,大信息解读

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必须迎接三个挑战,即: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空间;成几何级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的理解能力。计算机给阅读带来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譬如我们想研究鲁迅,利用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只需要键入“鲁迅”或者“鲁迅评论”等关键词,瞬间就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语文的教学也不例外,课文只是一类文本或者文体的提示,如果学习只局限于教材的解读,势必导致视野狭窄,知识贫乏,像缺乏活水之池,毫不生机。网络为阅读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几乎每种文体或者话题有无数相关的文章和观点,多方面借鉴、比较才学有所获,才能学会思考。如教《敬业和乐业》时,学生利用网络合作找了很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名言谚语、成语和古今中外的故事,学生从中自然体会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必要性,老师不需再罗嗦教学中的观点,学生都能够头头是道而且有根有据的讲述。《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等文章利用网络资源大可如此。再如在《鸟的专题》的教学中,网络给我们提供许多关于鸟的各类问题的文章,关于鸟的知识,还有图片、声音、记录片等。丰富的材料给我们学习带来便利,只要适当、适量的使用,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的。

三、写作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给我们几点启示:1.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查找有用的资料,2.写作要有新鲜的血液,学会利用网络中贴近社会和现实的内容。3.重视交流,让学生明白写作文的最终意图,作文是一种与别人交流的媒介,是一种沟通思想的手段,要真实的表白自己的感情,与别人去进行思想的交锋,辩明道理。

平时的写作教学,除了常规的基本问题知识的介绍和训练,我更多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具体指导学生多参考,多交流,多发表,因此介绍几个适合他们的网站,如:“易动网络写作平台-写吧”、“作文岛”袁志勇作文网校等,这些网站有范文,有评改,有理论,也有交流对话新观点和话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除了专业性强和针对性强的网站可以学习外,给学生介绍几个综合网站,每个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去参与建设,不要贪多,经常去几个就可以了,比如“三槐居”“秋雁南回”等。

作文的评改方式可以借助网络,可以让学生直接把写好的文章通过邮箱发给老师,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写好就交。老师修改后马上返回,老师可以集中较好的文章,展现给全体学生,以供交流。同时鼓励学会把自己的文章发表到网络上,让其他同学、老师,甚至一些文学爱好者加以评论,很有裨益。陈钟樑认为“网络能有效的搞好作文,因为它让学生觉得作文不再有受逼迫的感觉”。网络有助于作文平等交流。我利用学校的网络建立一个可供交流的板块,老师和学生一起建设,一起进步。

四、网络教学

网络的介入,使学习的主体变成学生,为了避免学生上网的盲目性,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要结社实际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适于网络交际的语言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利用网络资源,有必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

1.鼓励学生写作中运用“电脑”语言。

传统的写作是以文字表述为主,而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了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二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大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我在学校的网页中有学生自编的刊物“二楼风景”就很好体现了这个特点。

2.善于提炼“关键词”

传统文章用纸张书写和印刷的文本只能列出章节的标题,而在计算机屏幕上写作和调阅的文意,则需要把每个句子或段落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块,并使之相互之间建立起多种网络化联系妥点,从而以各种不同的顺序提供给读者。尤其重要的是,对每篇文章乃至章节都应选择最适当的“关键词”来概括其内容,以便给读者提供迅速解决的检索方式,这实际上是将文章纳入信息社会中巨大的“文意数据库”。人适应电子文本的这一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提示性词语的锤炼,着力于言语信息筛选、鉴别的教学。如“用三个形容词准确描述你自己,并连词成段”可提供一个练习范例。

3.善于掌握学习利器

网络有很多软件和工具非常实用,只要利用妥当,会事半功倍。关于语文的就如“中华诗词”、“智能成语词典”、“中华灯谜”“成语大全”“文状元宝典”、“诗词快车”“遣词魔典”“中华成语掌中宝”、“烟雨阁诗词库”等,这些软件的优点在于集成性强,查阅方便。比如“中华诗词”几乎集中了中国的诗词,而且查阅方式多,可按作者、题目、关键字等来查找需要的诗词。公务员之家

网络和多媒体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于一体,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从听觉、视觉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我们语文老师增强了教改的信心和勇气,只要运用得当,网络资源将给语文教学开创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摘自《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秦训刚、晏渝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网络资源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网络资源;网络技术;高中美术教学;必要性;应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空间与机遇。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媒介,网络资源及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活动,并运用网络媒介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是高中美术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网络资源应用的必要性

1.发挥网络资源的即时性、共享性、远程性优势

在高考压力下,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往往会被忽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场所局限于教室,教学时间与空间相对固定,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高中学生美术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而网络资源及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将打破以往美术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学生不仅可以在美术课堂中学习美术知识,还可以运用网络资源与技术获得最新的学习资料,美术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多元化。网络资源与技术的共享性特点,打破了美术知识的局限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展现一个精彩纷呈的美术课堂,运用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对网络资源即时性、共享性与远程性优势的发掘,将从根本上提高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2.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良好教学环境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快速更新换代的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最新鲜的教学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查询学习资料,使学生接受更加全面与丰富的知识。同时,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资源及技术,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丰富知识储备。除此之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课程内容查找学习素材,有效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如,在关于文艺复兴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运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意大利“三杰”的资料,了解不同画家的艺术创造风格,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题材、画种等,有效提升美术素养。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有效重组教学资源,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多元化,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二、网络资源及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进行精确的网络资源定位

高中美术教师要基于时展特征和美术课程改革需求,改革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美术资源及技术。具体来说,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基于教学内容对网络美术资源进行初步筛选,以确保学习资料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其次,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身心发展需求,推荐一些具有时效性的网络美术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与机会。如:鼓励学生尝试设计校园美术网站;在开展现代山水画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静物油画《瓶花》《鸡冠花与水果》,指导学生观察这两幅作品,具体分析画家作品中的相似点与差异。

2.充分发掘网络技术优势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资源教学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基于网络资源与技术为学生创造网络教学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的建立,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学生可以运用平台上传作品,教师可以远程评价作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上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和学习资料,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下载资料,基于网络资源的动态性与交互性优势,使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同时也更加贴近高中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3.将网络资源与教学方法有效结合

新时期的美术教师要顺应时展趋势,与时俱进,充分发掘网络资源及技术中的优势,并善于观察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将网络资源与教学方法结合,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展线上教学,自由交流、讨论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欣赏作品《亚威农少女》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画家的创作特点和成名的原因等。通过交流与讨论搜集信息,使学生对这一作品有独到的见解。

结语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网络资源及技术快速发展与普及,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网络资源及技术的优势,运用教学策略。这不仅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还极大丰富了美术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学氛围也将更加热烈,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美术素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邱皓波.高中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研究.大众文艺,2016(6).

[2]辛艳国.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5).

网络资源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网络资源英语听力教学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中学高级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指出: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听力教学服务的网站为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和通道。根据网络资源的优势和作用,下面我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借助网络资源提高英语听力教学。

(一)创设生动鲜活的语言情境,激发听力学习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在情感目标描述中提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英语教师应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出发点,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和保持他们的最佳情感态度。借助网络资源可为学生创设一个集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于一体的语言情境,能适时呈现教学内容,展示课堂语言实践材料;链接教学环节;补充相关的背景语料,将听力内容所涉及的事物、场景等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体会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场面,从而激发听力学习兴趣。

牛津高中英语同步听力中的unit30wildthings中所呈现的内容较单一,学生听起来有点枯燥,因此我就借助网络资源把收集到的图像等素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观摩中渗透教学内容,同时进行提问,给学生创造自然的语言情境;这样学生的求知兴趣被激发了,且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英语课程的趣味性。

又如在人教版中第三册unit10americanliterature这一课时,我先借助网络资源把收集到的关于美国的一些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人文风俗等知识,如土著人、奴隶制、内战、牛仔时期等等各种材料制成小电影片断,并配上纯正的课文录音,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学生就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身临其境般地体验着美国的社会与文化。这样多重的感官刺激:视觉—看电影、图片和文字材料,听觉—听纯正的自然读音,心理反应—接受知识做出反馈,从而使学生的听力兴趣高涨,促进其听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扩大语言输入,加深听觉理解深度

听力理解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而听力其实就是信息输入—吸收—理解—判断的过程。而纯粹的听力训练与测试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厌倦,反应冷漠,在这种训练当中学生为听力而听力,不去挖掘其内在的深度。对于缺乏自然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借助网络资源接收和吸收充分数量的语言材料,增加接触语言的机会,就能扩大语言输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首先是多听,借助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训练学生从听说中察觉出说话人在语音、语调上的变化特点,通过对方的口气、表情听出对方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而不是只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如all↗right?(表示征求对方意见)而all↘right(表示厌烦或无可奈何的情绪)又如hedoesn’tspeak↘english(用降调表示“他不说英语”)而hedoesn’tspeak↗english(用升调意思是“他真的不会说英语吗?)这种训练教师只要点击鼠标就能很容易找到。多多训练此类练习还可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互动式的交替式的合作训练,学生的印象也会更深刻,从而深入了理解了所听内容。

其次是多读。听力材料是多方面的,囊括了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甚至生活中的琐事,很多在英美人眼中习以为常的事不能被我们接受,而这些差异可通过鼠标的点击和网络的链接,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窗口,推动了教育全球化的进程,而且如果听者对听力材料中所描述的事件十分了解,那么必然就容易听懂。如almosteverycultureintheworldhasheldcelebrationsofthanksforaplentifulharvest……theamericanthanksgivingdaybegan……

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补充听力材料上所涉及到的资料,向学生推荐优秀英语阅读书目和迅捷的网上信息;搜索相关网站,让学生去读相关文字,了解相关习俗,了解“感恩节”,学生在听懂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轻松听懂这段话,否则很难听懂并记住关键信息。

(三)加强课后训练,提高自主听说的能力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应“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把“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基本理念之一。

英语作为一种人类交流的工具,它的掌握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它需要的是反复的使用,灵活的掌握。因此提高听力只靠每周几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英语教师要大力开展课后训练,但这种训练不应仅是课堂内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而是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适当地组织,着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听说的能力。而丰富的网络资源可打破教育过程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解决了层次高低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我们熟知的specialenglish和bbc广播网站,www.cncradio.com中的烟馆英语节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层次的不同,各取所需。这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再如英语直通车www.hongen.com其中幽默滑稽的动画可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同时也丰富了课后训练。又如通过访问网络中的轻松英语栏目和在线课堂,学生可以自学英语,还可欣赏英语歌曲与英语电影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素材,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学生还可利用相关英语网校的中高考试题进行自测。

总之,网络资源的利用使学生可以在课后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听力训练时间,加强训练强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自主浏览,自主听的能力。

(四)网络资源的劣势

当然,网络资源在丰富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时代性和先进性,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和缺陷。

1.内容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网络资源的丰富多样只要轻轻一按鼠标就可以搜索到许许多多带有学科特色的教学平台、多媒体资料库、素材库、课件和试题库等,然而其质量也参差不齐。教师在课堂构思、资料搜索以及课件制作上往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甚至致使一些教师成了网络资源的奴隶和全盘拿来主义者。

网络资源教学范文篇10

一、网络资源的特点

1.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着近年来“云数据”这一技术概念的逐步普及,网络教学资源其一贯的“广而全”的特点也逐渐深化。网络资源具有全面性、多样性、综合性的内容特征,它能够大幅拓展教材内容,开拓学生眼界,使教师和学生脱离之前“一个对几个”的狭隘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参考文献,向学生展示语文在社会中的应用实例,通过丰富的形式,使得学生接触到实际社会中应用流通着的语文形式,改变学生对于“语文仅仅是一门考试学科”的狭隘认识,使得学生对于语文又一个宏观的认识,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实现通过语文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得学生全面发展的长远目标。2.网络资源的多样性。教材书本和教师口授,都是仅仅通过刺激听觉或视觉其中一种感官,来进行信息输入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得学生印象深刻。网络资源的形式丰富多彩,为语文教学增添了多种吸引人的形式,比如幻灯片、图片、视频、电子书、电子报刊等等,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全方位信息输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能够极大地强化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3.网络资源的便利性。随着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一个由全世界数十亿人共同编纂的一部巨大的百科全书,只要通过网络终端的计算机,就可以轻松检索、获取,还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轻松向学生展示。这对比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不可谓不便捷。4.网络资源的时效性。网络资源可以随时获取最新的各类信息,及时掌握各类政策、考纲、时事的变化。高中阶段,高考才是最直接目标,落后的讯息可能会给学生的复习应考等造成不利影响。

二、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从网络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举例来说,在高一高二授课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上下载形式新颖多样的辅助课件、视频、纪录片等,在掌握课本的基础上,再展示这些内容,既能拓展课本内容,又能深化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平日知识积累,作为一门人文性的学科,这种积累与兴趣毫无疑问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从网络资源的时效性举例来说,高三应考阶段也要善用网络资源。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现在,高考作文命题也越来越有考察学生时事政治独立思考能力的倾向,尤其是以北京卷高考作文的这一倾向最为明显,连续几年的命题都与国家大事挂钩,而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就注重观察积累,这是突击复习所无法弥补的。中国发展迅速,国际形势也日渐复杂,十几年前那种考前将近年大事总结到一张学案上,发给学生阅读的做法,当然早已经不适用了,而时时关注网络讯息,每天关注新闻,获取最新国际国内时事动向,无论是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还是应战高考,都是十分有效有利的做法。再举例来说,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课本和练习册为主轴,但是课本和练习册其编纂修订再到出版发售,其间隔时间往往很久。假设高三某班,想要复习语文文言文虚词部分的内容,老师使用了上届高三学生使用过的文言文辅导书。然而殊不知今年考纲变化,文言文考查范围发生了变化,学生和老师未能及时掌握这次考纲变动,结果浪费了时间精力,还漏掉了复习点。合理运用网络,下载各类通过最新统计而制作的学案ppt,可以有效防止这种延误与浪费。

三、网络资源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网络资源来源鱼龙混杂,内容也是良莠不齐,在选用网络教学资源时,教师应当慎重考虑,仔细筛选。既要注重时效性,也要确保真实性;既要保证多样性,又不能太过花哨丢失了严肃性。而且,课本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是依旧是教学内容的根基,课本都是根据考纲精神编著的,反映了最根本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网络资源参与的教学,说到底也是以课本为中心展开的,我们要善用网络资源,但不代表着我们要舍弃课本,具体教学工作中一定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本末倒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善用网络资源,可以极大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高中阶段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教师应当活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