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师职称论文十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03-27 08:59:59 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版权声明

食品工程师职称论文

食品工程师职称论文篇1

资料来源于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采用excel软件统计该省108个区、县级(含直辖市、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县级食药局”)、所属稽查分局及其1140个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简称“乡镇食药所”)工作人员岗位配置、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人员编制等情况。

2结果

2.1人员岗位配置情况

目前,该省108个县级食药局“三定方案”已通过当地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定核准。其中,县级食药局及所属稽查分局已基本改革到位。此次该省1269个乡镇群共成立乡镇食药所1140个。县级食药局及稽查分局划转人员主要为原县级食药局人员、工商局人员、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人员、商务局人员、卫生监督局人员。各乡镇食药所划转人员主要为原乡镇卫生院人员、乡镇中小学教师及少量乡镇政府人员。

2.2性别分布情况

全省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应划转人员7769人,实际到位6660人,到位率为85.7%。其中,男性工作人员4679人,女性工作人员1981人,男女比例为1∶0.42。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总体多于女性,而且随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事业的发展,男性比例数量还将呈上升趋势。

2.3年龄分布情况

县级食药局主要以40~50岁人员为主,稽查分局以40岁人员为主,乡镇食药所以30岁以下人员为主。从年龄分布情况来看,县级食药局工作人员年龄偏大,稽查局人员年龄适中,乡镇食药所工作人员则比较年轻。全系统人员平均年龄为41.8岁,年龄层次总体合理。

2.4学历分布情况

县级食药局人员中,研究生占7%、本科占35%、大专占32%、中专(高中)及以下占26%。稽查分局人员中,本科占23%、大专占14%、中专(高中)及以下占63%。乡镇食药所人员中,本科占12%、大专占33%、中专(高中)及以下占55%。数据分析表明,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人员拥有高学历者较少,学历层次大部分集中在中等水平,符合我国省、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越往基层,人员学历越低”的趋势。

2.5专业构成情况

该省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工作人员中,药学专业(含中、西药)占29.67%、医学相关专业占11.13%、食品专业占1.24%、法律专业占12.88%、化学专业占1.95%、经济专业占11.91%、医疗器械相关专业占1.11%、其他专业占30.12%。数据分析显示,划转人员专业分布多元化,但食品药品相关专业如药学、医学、食品、法律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2.6专业技术职称类别等级情况

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中,中级职称(含医药工程师、主管中西药师、主治医师、主管护师、主管技师、中级经济师、中小学中级教师)占26%,初级职称(含医师、护师、中西药师、护士、医学检验技士、助理经济师、中小学初级教师)占19%。通过数据分析看出,该省县级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拥有专业技术职称人数较多,且中级职称者所占比例较高,这部分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主要集中在区卫生监督局、卫生院、乡镇中小学教师和少数原县级食药局划转人员。

2.7人员所属编制情况

此轮机构改革,该省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系编制身份多样,按《湖北省编办关于加快推进县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鄂编办函〔2014〕60号)文件“保留划转人员的职级待遇,逐步消化”的精神,新组建的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人员编制类别分别有行政公务员编制、参公管理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机关工勤编制和事业工勤编制。

3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直接关系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的监管能力和水平。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体制改革已基本到位,形成了中央到地方“四位一体”的监管模式。但由于在此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中,国家精神是不新增加人员编制,所需人员由各职能部门统筹调剂解决,因此各县、市、区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3.1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结构不合理

未形成人才梯队,须加强骨干人员培训力度据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版统计年鉴显示,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队伍结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逐年呈上升趋势,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所占比例也较大,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素质整体得到提高。而本研究数据分析显示,该省基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较为年轻,无论学历还是专业技术职称均较低。机构改革后,没有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因此,需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地重点培养一批能起到支撑、引领、带动作用的食品药品监管骨干人员,弥补队伍的结构缺陷,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健康发展。

3.2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性质未明确

人员编制身份多样、执法水平参差不齐,亟需明确乡镇食药所机构性质,合理解决人员身份,加强专业性执法培训根据鄂政发〔2013〕36号文件精神,湖北省各县、市、区相继组建了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但由于文件中未明确乡镇食药所机构性质,导致各地在组建食品药品监管所时机构性质多样化,既有定性为行政机关的,也有定性为全额事业单位、差额事业单位的,缺乏机构性质的统一性。各地人员编制身份复杂,存在行政公务员编制、参公管理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机关工勤编制和事业工勤编制等。因事业编制不具有行政处罚法法律意义上的处罚主体资格,虽通过编办明确机构执法职责后解决了委托执法权事宜,但因没有同拥有公务员身份一样的归属感而影响了执法权威性。以上原因导致实际执法过程中执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中央编办及省编办应尽早出台文件明确基层乡镇食药所性质,对划转的非公务员身份的人员如卫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定向招考,解决一批事业编制人员公务员身份。其次,利用省里优势资源组织分批次培训师资活动及利用电视、电话、网络、自学等方式对划转人员进行食品药品、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使执法经验丰富的原工商部门职工能够更多地了解药品监管工作的专业领域,而医药专业的原医院职工能够增长执法知识、强化执法能力,从而使本机构的执法监管工作专业水准更高,整体执法监管能力更强。

4.总结

食品工程师职称论文篇2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等教育;机遇;挑战;发展措施;西藏自治区

abstractthe tibetan food higher education is set up to comply with the tibet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ment in the 21th century. since the specialty has been established,one group of food specialized technology talented people,which made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great development for tibet. according to the history of tibet food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combined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ence insufficiency,tibet food higher education′s opportunities and the challenges were analyzed,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ibet;higher education;opportunities;challenges;development measures;tibet autonomous region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农牧业在西藏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西藏特色食品加工业正在迅速崛起,并有力地促进了西藏农牧业的发展。但由于地理、历史的原因,西藏的经济和教育相对落后[2]。进入21世纪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西藏食品高等教育从无到有,培养了一批食品专业技术人才,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促进西藏食品加工业发展,推进西藏特色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介绍了西藏食品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结合现状与存在的不足分析了西藏食品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发展西藏食品高等教育的措施。

1西藏食品高等教育的发展沿革及基本情况

2003年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在西藏农牧学院率先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授予工学或农学学士学位。2004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2005年由部分原畜牧、兽医和食品教师正式组建成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2009年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被学校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现有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50 m2,仪器设备总值22万余元。食品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118名,已毕业本科生52名,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西藏自治区食品领域骨干人才。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7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近5年来,教研室主持或主研了部级及自治区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上40余篇。

2西藏食品高等教育的机遇

2.1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有利于促进西藏食品高等教育发展

按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西藏将来要建成国家高原特色农牧业产品基地,这也对西藏食品加工业和食品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藏农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做大做强的问题,现状是规模化程度不够,发展档次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这从客观上要求西藏食品高等教育加快发展,为西藏特色农牧业产品加工提供人才保证和科技支撑,促进西藏食品加工业和农牧业的发展。

2.2国家对口支援西藏政策为西藏食品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

国家援藏政策开始后,在援藏干部和对口支援高校的帮助下,食品高等教育跃上一个新台阶,食品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条件的改善和科研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内地高校毕业生的进藏和学院选派优秀教师到对口支援高校攻读学位,教师队伍逐渐充实,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教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同时,援藏干部和学院领导还为西藏食品高等教育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制定了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2.3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进入校级特色优势学科,必将推进西藏食品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9年年底,学校教务处公布了学校优先发展的22个校级特色优势学科,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位列其中,这22个特色优势学科是学校全面落实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品牌荣校,扎实推进西藏高等农林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体现。学校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引进、实验室建设、在职教师攻读学位、科学研究等方面优先统筹发展。争取到2020年,本学科在人才培养和学术梯队建设上,通过短期和中长期进修或出国学习、攻读学位,提高教师的素质,使40%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逐步充实现有的科学研究条件,在西藏自治区农牧业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中,力争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和优势,最终使学科建设整体水平达到区内一流,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3西藏食品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3.1教师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西藏高校有不少教师缺乏主动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摆不正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认为只要搞好教学就行了,搞科研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还有些教师对科学研究存在畏难情绪,感到申报课题难,出成果更难,即使申报上了课题,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如上几节课就行了。一些教师搞科研只是为了晋升职称,评上职称也就放弃继续搞科研[3]。科研水平也有待于提高,主要表现为科研项目立项少、科研成果缺乏、科研素质和学术水平较低,离为西藏食品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尚有较大差距。

3.2师资队伍规模偏小,职称较低,民族教师比例低

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教研室现有专兼职教师1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7人,博士在读教师2人,学历层次较为合理。但是教师人数与内地高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教师队伍规模偏小,教师职称普遍偏低,仅1人具有高级职称,其他的7人具有中级职称,2人具有初级职称,与食品专业的教学科研需求不符。现有教师队伍中藏族教师偏少,仅有1人,与立足西藏,培养“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食品高科技人才要求不适应。

3.3现有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不能满足本科教学需要

2007年以前,食品教研室没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要进行与专业课程相符的高质量的实验非常困难。2007年学校成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但是实验室的设备偏少,实验室总的设备价值仅有22万元,离完全满足食品专业本科的教育教学还有一定差距。实践教学环节也还十分薄弱,主要是由于实践教学缺乏实习场地,加上学校地址较偏僻,学校周边食品企业较少,严重削弱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4课程体系设置有待优化,针对性教材缺乏

目前食品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部分借鉴对口支援高校,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过多、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过大、只设定限制性选修课没有非限制性选修课等。现有上课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21世纪教材或全国高校统编教材,这些教材有些难度较大;加上区内生源基础普遍比较差,上课学生不容易理解,适合西藏食品高等教育的教材缺乏,现有教材的针对性较差,对青藏高原特有食品原料或食品加工几乎没有介绍。

3.5现有的就业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不够重视

2006年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西藏的专科毕业生不再计划分配,本科生计划分配,自2007年起除部队生源外,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也不再计划分配,均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西藏是我国最后一个告别大学毕业生计划分配的省份,目前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在西藏已经实行了4年[4]。现在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大部分寄希望于每年的西藏高校毕业生公开考录第1批、第2批以及“三支一扶”就业,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愿意进企业或其他单位就业。由于公务员考试的内容与专业相关不大,导致一部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不够重视,专业课程学习较差,毕业后到企业中很难胜任相关工作。

4发展西藏食品高等教育的措施

4.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当前西藏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西藏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西藏的特殊矛盾决定了食品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要搞好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4.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是一个永恒的改革话题[5]。不断加强本学科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一支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掌握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理论素养的精干高效、结构合理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建设,深入地分析教学岗位的要求和师资队伍的现状,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通过短期和中长期的进修或出国学习、攻读学位,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40%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4.3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原则,明确本学科的发展方向

高等农业教育要定位于面向基层培养人才,在正确把握时代背景、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及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服务社会的有效机制,通过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实现专业教学与服务社会的双赢[6]。西藏食品高等教育将以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指导,围绕建设国家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在西藏特色农畜产品贮藏与加工、藏东南林下资源综合加工利用、西藏农产品质量安全与食品卫生3个方向上凝聚力量进行重点突破,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展前期工作,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这3个方向上成功申报自治区级项目,为西藏食品工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证。

4.4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现有的实验室由于建设时间晚、起点低、实验室设备较少,与开展本科教学中课程实验、教学实习、毕业论文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需要加强建设。加强企业实践,让企业实践与学校学习相结合,在实习开始时,力争先组织学生对实习单位参观以了解其概况。在实习期间,还应组织学生到其他有关车间去进行专业性的参观,以获得更广泛的生产实践知识。参观中应着重了解先进工艺方法、先进设备的特点以及先进的组织管理形式等[7]。同时,建设好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也会促进教学科研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5加强学风建设,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西藏地理环境特殊,高等教育水平较低,学生文化素质较差。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应用型人才,为西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服务,长期以来一直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如何结合西藏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风建设,以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8]。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改善学习的效果。同时教育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随着西藏各个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的日趋饱和,越来越多的同学必然会到企业就业或者自主创业。这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观念转变越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会越高,学习效果也越好。

5参考文献

[1] 李家奎,张超,强巴央宗,等.西藏兽医高等教育的挑战[j].畜牧与兽医,2009,41(7):86-88.

[2] 罗章.浅谈西藏高等农业院校畜产品加工学科的建设[j].乳业导刊,2005(5):30-31.

[3] 刘凯.西藏高等学校加强科学研究对策刍议[j].西藏科技,2009,194(5):19-21.

[4] 曹志翔,师学萍.西藏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西藏科技,2009,199(10):12-13.

[5] 刘永乐.新世纪湖南食品高等教育的展望[j]. 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1-2):26-29.

[6] 姚学林,王国新,孙自保.西藏高等农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浅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6):142-143.

食品工程师职称论文篇3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教学方法;高职教育;改革

一、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滞后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日趋增多。旧有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如食品添加剂新标准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2]。此外,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其中相当一部分都与食品添加剂有关。而目前,食品添加剂的教学基本依靠教科书,教学内容仍然局限在对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及使用方法的掌握上,不能及时反映出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这显然已不能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单一

食品添加剂是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传统的理论教学往往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没有感性、直观的认识,学习变得很被动。更加难以学以致用,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

(三)考核方法不合理

传统的食品添加剂教学在成绩评定上,主要是将平时成绩和期末的考试成绩按3:7 的比例计算总评成绩。而平时成绩的确定往往缺乏依据,最终的期末考试也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知识掌握情况。

二、改革教学内容

(一)调整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特色

食品添加剂课程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十分紧密,内容实用、应用性强,行业的快速发展使相关信息更新很快。同时,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学生学起来往往不得要领,一般只能学到一些“零碎”的片断,而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很难把握课程整体结构,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在保证食品添加剂课程中的基础理论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将知识点融入到具体食品生产中,进行项目化教学,如“方便面中食品添加剂的选用方案设计”项目,将食用香精香料、抗氧化剂、着色剂、防腐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进行综合学习,使学生便于掌握知识点,同时了解生产工艺[4]。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在食品添加剂课程中极为重要,除了理论教学外,应开设一定比例的实验课。验证性实验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必要环节,适量的验证性实验必不可少:涵盖多个知识点、多项技能和多种方法的综合性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从事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实际工作的能力[5]。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走出课堂,发现“问题”

在食品添加剂的实践教学环节,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寻找和发现“问题”。例如设计“食品添加剂市场调查”。让学生走进超市,记录食品的品牌、名称、食品添加剂名称。然后分析它们在食品中的作用,并且让学生评价添加的种类是否符合标准。

(二)采用项目化教学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非常被动,高职学生本身的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必须扭转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采取项目化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项目化教学即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将一个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分工,即由谁来搜集资料、谁来完成课件的制作、谁来讲解等。学生完成任务进行讲解,讲解结束后由任课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和总结,最后由其他各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简单点评和打分。将学生在此活动中的表现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最后总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加深,通过搜集资料拓展了知识面,通过上台讲解培养了自信、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学生对学生的点评,任课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启发,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6]。

(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并用,提高教学效果。

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可用网上资源进行自学和复习。“多媒体投影 黑板”的技术手段丰富了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了课堂讲解的表现力,使讲授技巧化,激发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四、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不仅仅是区分学生优劣的工具,还应成为取得教学反馈信息、改进和完善教学工作的手段。这是成绩考试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针对本课程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改革后的考试成绩组成为:①平时成绩(占30%),包括 :课堂出勤情况、课堂发言及参与讨论情况、平时作业。②实践环节(占30%),包括:实验报告、实验现场考核、食品添加剂市场调查报告。③期末考试占(40%)形式为闭卷考试。

五、结语

《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并且该课程的应用性很强,部分理论比较抽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每一个专业课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对《 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不断探索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本论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课题名称: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4q179。

参考文献:

[1]邓后勤,夏延斌,王燕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8):147-149,160.

[2]汤高奇,曹斌.食品添加剂 [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3]胡国华.食品添加剂应用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王小英.《食品添加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8):67-68.

食品工程师职称论文篇4

关键词:校企共育 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72-01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办学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高质量人才。高职院校应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1]。高职食品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食品企业一线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对学生的实践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是关键,因此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2]。本文就高职食品专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

1 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纵观世界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可知,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发展壮大的。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都有各自行之有效的方法。

德国双元制模式:所谓“双元制”[3],就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中的一元是职业学校,主要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负责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这种模式的特点,职业培训是在企业和学校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所进行的但以企业培训为主。

美国合作教育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是于1906年开始实施的。其实施办法是新生入学后先在大学里学习半年,而后便以两个月左右为期限在企业进行实际训练和在学学习理论知识,到毕业前半年再集中在大学授课,最后完成毕业设计。

英国工读交替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制也称三明治学制。其主要特点是在正规学程中,安排工作学期,在工作学期中学生是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顶岗工作并获得报酬。其学制主要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

澳大利亚“tafe”模式:“tafe”[4]是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缩写,即:“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是政府主导,同企业行业密切合作,具有育和培训标准,主要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的教育。

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完善的校企合作的模型具有共同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职教法规比较完备,企业全称参与办学,政府在财政和政策上大力支持,人事保障机制比较完备。

2 国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方向表现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上。如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教育,因此,这就使得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一个长足的进展,即便如此,在深度合作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障碍。这些障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众多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许多校企合作项目成为学校的“一头热工程”。

(2)在企业提供实习岗位方面,多属于技术含量低的“劳力型”岗位。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型”岗位则很少提供,实习难以达到锻炼专业技能的预定目标。

(3)在校企合作期限方面,校企合作期限较短,许多校企合作是一次性合作。甚至有相当部分的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协议上,长期稳定的战略型校企合作项目急待开发。

(4)在实践经验传授方面,实习中缺乏师傅的真传,多数学生在实习之后表示,对岗位技能只能达到肤浅了解的程度。可以说我国高职校企合作还处于低层次水平。

3 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实现校企之间深度合作,食品分院与合作企业组建了乳品学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摸索出一套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借鉴性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互融,校企合作共赢,推动新一轮高职食品专业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参与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形成共育机制,确定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职特色课程结构模式,为校企共育培养人才提供保障;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利用行业资源,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理论研究成果,建立校企人才共育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解决相关问题。

4 意义

结合我院食品专业的办学思路和教学实际,以建立乳品学院为依托,通过从校企合作机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双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本研究为高职院校食品专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建立了一套科学性、可行性和具有借鉴性的培养模式。

4.1 理论意义

进一步完善了高职食品专业校企合作理论体系,提升高职食品专业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层次,促进高职校企合作的丰富与完善。通过建立典型模式,构筑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构成高职食品专业校企共育人才的主体框架。推动高职教育与市场的结合,为今后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和实践模式。

4.2 实践意义

运转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局面。提高了学校教学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满足企业不同岗位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将企业对职业人才能力要求与个性化教学和共育培养相结合,实现学校服务企业、学生个性发展的双重目的。大大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并且熟悉企业的环境和文化,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已完全具备了独立工作的能力,毕业即就业,使毕业与就业之间实现了零适应。

参考文献

[1] 戴勇.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关注三个层面的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7(2):56-57.

[2] 展跃平,刘靖,李志方,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7):104-106.

食品工程师职称论文篇5

【关键词】营养 检测 专业人才 行业企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49-02

人人要吃饭,个个想长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民众对营养的知识不断增强,社会对食品的营养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是以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其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顺应国家食品产业政策及发展方向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中国国民营养条例》、《营养法》等的相继出台,一个突出特点是让专业营养人员走进寻常百姓生活,改善国民膳食结构、营养不均衡的现状,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国民素质。我国正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结合我国食物资源的具体情况,大力开展营养工作,引导国民参与及改善营养膳食搭配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需要大量的营养专业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是民生的基础和最重要的保障。“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制度,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强化源头治理,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网格化监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和抽检监测覆盖面,实行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被称为“史上最严” 的《食品安全法》提出改革完善食品监督管理体制,提高食品检测和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数量充足、质量安全有保障的食品,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湖北省及武汉市的食品行业企业培养急需人才

食品行业是湖北省五大千亿支柱产业之一,全省9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中,食品产业集群有21个,占全省重点产业集群总数的23.3%。截至2015年底,湖北省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60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900多家,过30亿元企业22家,过50亿元企业13家,过100亿元企业5家。产业规模连续四年稳居全省各大产业之首,实现利润450亿元左右。2016年预计全省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将在8800亿元左右。

湖北省及武汉市的食品工业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系列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预计未来十年,各种方便主副食品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安全、营养、方便成为食品工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省内食品加工、流通、餐饮企业及食品检测机构需求众多,在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食品营养与检测岗位群急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作为武汉市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保障了湖北省及武汉市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服务于地域经济建设,在中部崛起和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方面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

三、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的资源优势促进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产生社会效益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地处“武汉・中国光谷”腹地,是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三所高职院校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和“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为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有优秀的硬件环境,校园网及实训室局域网都实现千兆到室、百兆到桌面的高性能网络硬件环境。高质量数字化校园、“互联网 ”优质资源,开放性实训室提供了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发现式学习的学习环境。

学院具备有食品营养与检测课程教学与拓展应用的资源,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专家队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团队是我校的优秀教师团队,年富力强,专兼结合,现有专任教师10名,兼职教师6名。其中正教授3名,副高级以上职称11人,专任教师均具备“双师型”素质,兼职教师均是食品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和管理人员。近年来,专业教师团队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公开60余篇,承担省级市级课题2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多次获一、二、三等奖。

四、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也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结构失衡的双重挑战。要关注儿童、妇女和婴幼儿、老年人等三个重点人群的营养改善工作,贫困地区人口、最低生活保障人群的营养扶贫与营养脱贫工作,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富贵病”人群的营养改善工作等等。在美国,凡是住院病人的治疗都必须有营养师参与。在日本,每300人就拥有一名营养师,营养师数量相当于临床医师的2.4 倍。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在营养专业人才相当匮乏,还不能满足社会民众的需求。

食品检测岗位专业性、技术性强,第三方食品检测业务快速发展,依据《食品安全法》,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建立专职化食品检查员队伍,打造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监管队伍。健全检验检测等技术支撑体系和信息化监管系统,实现各级监管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化,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可以预见,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培养的具备公共营养师和食品检验工双证的人才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黄海燕,陈亮q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2012(62):15-16.

食品工程师职称论文篇6

一、展开中心价值观教育的需要性

展开中心价值观教育是顺应食物药品监管新情势的需求。当时,市场经济体系体例变革不时深化,当局任务本能机能的转化和食物药品运营企业维权认识的不时增进,以及十七大精力和总书记七一讲话的贯彻落实,都要求食物药品机关不时优化食物药品运营情况、提拔食物药品效劳方法、立异食物药品效劳伎俩,这就促使食物药品机关必需改变效劳理念、构建全新的中心价值观念,顺应时代开展的需求。

展开中心价值观教育是焕发步队生机的需求。食物药品单元组建时较短,加之机构变革,近几年新进人员较少,经由十几年的开展,食物药品原有人员全体构造开端老化,一些问题逐步展现出来:干军队伍春秋老化、思维观念僵化、任务积极性不高,且受多年构成的思想定式的影响,任务思绪和治理办法与依法治食药的要求存在着必然差距,思维观念陈腐,食物药品事业就会望而却步。这就要求食物药品机关积极展开价值观教育,建立调和食物药品文明来处理当时干军队伍的老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尽能够地调动广阔食物药品干部职工的任务积极性,然后包管中心竞争力不时提拔,完成食物药品事业的具体安康可继续开展。

展开中心价值观教育是食物药品事业调和开展的需求。当时社会开展对食物药品干部惹起一系列的思维冲击:有的干部对政治营业进修不注重、不耐劳、不研究;有的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喜欢岗不敬业”,任务苟且偷生,劲头缺乏;有的缺乏变革立异精力,安于近况、不思进步;有的一味追求小我物质好处,盲目攀比,只讲待遇不比贡献等等。工资变革推进后,物价上涨、干部待遇相对下降也或多或少的影响任务积极性。以上这些景象与当前新情势下食物药品任务的要求很不相顺应,要从本源上处理这些问题,必需经过中心价值观的导向、约束、凝集效果,指导干部职工构成积极安康的人生观、世界观,进步人的本质,构成机关内部的调和气氛,为食物药品事业的可继续开展供应源源不时的动力。

二、展开中心价值观教育的布景和主题

作为食物药品监管部分,该当经过展开中心价值观教育,塑造食物药品文明,用食物药品文明一致思维看法,一致价值观念,一致行为标准,指导干部职工盲目按一起的理念和价值观念行事,构成事业开展的耐久动力。全省食物药品监视治理任务座谈会会议强调,全系统要精确掌握立异社会治理内在,深入看法食物药品平安监管在社会治理中的主要位置,深入看法我省食物药品平安监管面对的严竣情势,深入看法促进我省医药食物财产安康疾速开展的艰难性。会议要求,以“开辟进步不时逾越”的思维理念引领新期间的食物药品监督工作,立异食物药品监管机制,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立异,探究科学监管的开展路途。在思维上,要强化科学监管的理念,以科学开展观统率食物药品监督工作;任务上,要依托科学监管的伎俩,进步食物药品监督工作程度;治理上,要完美科学监管的准则,树立健全协调一致的运转机制。以此构成一起的价值取向,促进食物药品监管各项任务又好又快开展。

全市食物药品监督工作要以“效劳中间、强化监管、确保平安”为主线,以深化市场专项整治、进步市场标准治理程度为出力点,以展开作风教育整理、进步履新才能为打破口,乘势而上,真抓实干,为完成“十二五”时期食物药品监管事业、食物药品监管步队建立和食物医药经济跨更加睁开好局、起好步。教育引领全体干部职工结实树立“一手抓监管、一手促开展”和“环绕开展抓监管、抓好监管促开展”的任务理念,多措并举促进医药经济跨更加展。起劲构成“上下联动、履职尽责、奋勇当先”的优越场面,深化展开“四好班子”创立、“创先争优”和以跨更加展为主题的作风教育整理运动,不时进步指导班子的带动力和法律步队的战役力;实在增强惩防系统建立,仔细落实“一岗双责”准则和党风廉政建立责任制;严厉执行查、审、处置离准则和错案、违法责任追查准则,持续展开案件评查和“优异檀卷”评选运动,根绝行政复议撤销和司法败诉案件发作;仔细组织展开跨更加展我该怎样办大评论,接纳多种办法为跨更加展着奉献;充沛发扬机关党群组织的阵地效果,以“增进连合、构建调和、完成跨越”为目的,合时组织展开积极向上、丰厚多彩的集体运动;实在增强机关治理、老干部、信息调研、干部教育培训等任务,起劲完成法律步队建立具体平衡开展。

当时,有的同志对展开中心价值观教育还存在着看法上的误区。一是以为中心价值观教育是花架子,是外表文章,与食物药品监督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不搞价值观教育照样可以完成好食物药品监管义务。二是不睬解中心价值观与食物药品文明建立的联络。其实食物药品文明建立的首要内容不是展开体裁运动,而恰是食物药品干部职工人生观、价值观和食物药品监管精力的培养,是干部职工思维品德风仪的进步;三是教育运动有流于空泛的倾向。天天讲中心价值观,但真正要接纳什么方法和伎俩来表现“效劳中间、强化监管”,来到达“确保平安”,还需求进行深化的调研和理论。这些问题,必需在往后获得改正宽和决,然后使运动不流于方式,真正落实到一言一行。

三、展开中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子和办法

推进中心价值观教育是构建调和食物药品文明的题中之义。推进中心价值观教育,要害在于点滴积聚、长时间浸透、逐渐理论。首要路子和办法包罗:

第一,指导班子要充沛发扬特性化魅力。每一个集体都有一个指导中心。因而,中心价值观教育在很大水平上取决于指导班子的决计和举动。指导班子必需成为推进价值观教育的中坚力气,要带头进修食物药品文明常识,对中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有深入的看法,对建立食物药品文明有独到的见地,对食物药品开展有久远的计谋考虑。经过久远目光、人格魅力和治理艺术,传染和影响职工,推进中心价值观的凝集和认知。

第二,相关部分要牵头教育运动。要经过方式多样的教育运动,指导干部职工自动树立新期间的小我价值观,最终到达小我价值观和药监人中心价值观的一致。一是要展开进步前辈性教育,培养药监精力。要经过鼎力宣传进步前辈典型,深化展开思维政治任务,对机关干部职工进行幻想与信心教育,培育发奋向上、连合进步、开辟立异的药监精力,使之成为鼓励全体干部职工立功立业的强壮动力源泉。二是要展开国情教育、食物药品史教育,进步干部职工思维文明本质。只要懂得前史、看法时代的人,才干担负起时代的责任。只要懂得宁国开展、食物药品开展前史的人,才干更好的为党和当局、为食物药品运营者、为药监人效劳。三是要展开职业品德教育,进步干部职工品德本质。食物药品品德是处置好食物药品机关内部各类人际关系的要害。要鼎力培育食物药品监管人员公平清廉、社会至上、勇于担任的激烈责任感。

第三,机关各科室队都要出力推进团队建立。一是充沛激起干部职工思想。一个优异的部分担任人,要把目光更多的放在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上。只要开展小我,才干开展团队,进而开展药监。要鼓舞干部职工干事创业,要以政绩和才能取人,只要如许才干激起干部职工任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才干使各项任务立异开展。二是推进专业才能建立。鼓舞干部参与专业技能职称(执业药师、律师)、资历测验,仔细贯彻市局干部本质提拔方案,落实好“依任务审核后果和营业才能,对干部施行分条理和分岗亭培训”的新形式,实在进步药监人效劳经济社会、效劳食物药品运营者的才能。三是增强精力文明创立和药监文明建立。要以内强本质、外树形象为目的,抢先创优,打造品牌科室,尽能够地改善药监人员的任务情况和生涯质量,营建高昂向上的药监文明。还,充沛发扬工青妇组织的效果,展开丰厚多彩的业余文娱运动,常常性展开文艺竞赛运动,以运动凝集人心,培育优越的团队认识。

食品工程师职称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区域经济 高职教育 内涵建设 办学特色 

 

办学模式是指一所学校为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需要而建立的一种人才培养的格式规范。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是在高职院校一定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制约而形成的,是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与途径;它对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指导与制约作用,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的形成。根据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合理进行专业布局,是高职院校确定办学模式所应进行的内容之一。《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其实质是对高职教育内涵建设进行了概括,即高职教育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为促进这一特色的实现,《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为实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职教育目标,形成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独特而鲜明的办学特色。自2007年以来,学院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发展调研,深入研究高职专业建设的内涵与特点,科学规划并不断调整专业布局、强化专业建设,逐步打造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专业与专业群布局,并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 

一、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进行专业布局调整 

自2000年建院以来,学院在专业布局与调整方面一直坚持“立足区域经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依据学生就业率信息、地方职业供求信息以及学院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状况,及时增设社会需求的新兴专业,逐步改造生命力不强的传统长线专业,先后进行了三次专业的申报、论证与调整工作,使专业数量达到15个。自2007年以来,为配合学院2008年迁址至沈阳沈北新区的发展规划,更是重点加大了对沈北新区经济发展趋势的调研,以推进学院发展步入快速干道,增进发展的后劲。通过调查,制定了学院发展规划,针对沈北新区致力于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光电信息、文化创意、生命健康、商贸地产等主导产业的建设思路,将15个专业调整成粮油食品、幼儿教育、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电子信息五个专业群,以充分发挥各专业群的集群力量,全方位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五个专业群依据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强化教学改革的发展途径,均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群特色,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粮油食品专业群包括粮油储检技术、粮食工程、食品加工技术三个专业。其中的粮油储检技术、粮食工程是全省独有的专业,学院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沈北新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为依托,针对其粮油食品产业带的飞速发展,主动与驻区新建粮油企业密切联手,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提高了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知名度,两个专业先后均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辽宁省品牌专业”。该专业群的教师陆续获得了“辽宁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名师”“辽宁省学科带头人”“辽宁省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粮食工程专业主干专业课“粮油品质检验技术”是我国高校粮油食品类专业的第一门,也是现今唯一一门部级精品课程。正是这一系列专业建设优异成绩,不仅形成了“变实习实训为预就业、变‘松散培养’为‘订单培养’、变毕业生就业的买方市场为卖方市场”的办学特色,促成了订单办学模式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校企双赢,而且还促成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申报,拉动了粮油食品专业群的全面发展,以专业群的集群力量,为沈北新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经济管理专业群由物业管理、工商文秘、电算化会计、商务英语等专业组成。该专业群结合沈北新区作为沈阳经济发展新区域的特点,针对工商文秘、电算化会计、商务英语三个专业人才需求、实习安排人少分散的实际特点,确定了以物业管理专业为龙头,发挥物业管理专业与驻区企事业单位(驻区单位均有新建建筑,实行物业管理)接触广、信息灵、人员需求多的特长,带动专业群的整体建设发展。目前该专业群在校企合作方面成绩显著,学生实训实习保障有力,就业订单逐渐增加,已超过学生就业岗位的50%以上,初步彰显订单教育的办学特色。 

二、以校企合作为媒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质量过硬的合格人才,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合作。这是由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的,是由要面向区域经济、服务社会需要的基本定位决定的。 

校企合作是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整合并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将校、企各自优势打造成一个资源共享的育人平台的办学模式。《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对此,学院予以高度重视,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学院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高职办学特点与企业要求,我们认为“工学交替制”的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有效载体。“工学交替制”就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学习和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过程,在教学组织上采取分段式教学,由合作企业为学生安排工作岗位,实现边学习、边工作的培养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院一方面要求各专业要认真落实《意见》关于“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的一致性,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采用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的指示精神。同时更强调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依据专业、区域行业背景的不同,紧抓高职教育动态性、多样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以“工”为手段,达到“学”的目的,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工学结合,实现高质量培养人才。 

紧扣上述精神,通过齐抓共管,学院各专业均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粮油储藏专业根据粮食企业春晾秋收的特点,在秋冬粮食收购与春夏粮食晾晒季节,组织学生到粮库实习,参加秋收晾晒劳动,既服务于企业,又通过生产一线现场教学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从而探索出了“产教结合、校企交替”的教学模式。电算化会计专业尝试了“2 1分段制”教学模式。“2 1”即两年理论教学 一年实践教学(一学期校内模拟实训 一学期校外顶岗实习),具体明确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模块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计算机专业实行了“模块式教学”的培养模式,即“三块四线”式。理论教学采用“三个模块”:计算机硬件模块、计算机软件模块、计算机网络模块。实践技能上采用“四条主线”:基本技能训练、计算机组装与硬件控制应用训练、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训练、组网建网网站维护训练。“三个模块”与“四条主线”相互融合,交替进行。物业管理专业进行了“21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学生在校学习三年期间,采取两学期理论学习与一学期下企业实践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等。 

(二)“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即由用人单位根据其对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情况,提出订单,与学校签订培养协议,然后由学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规格和数量进行培养,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协议单位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几年的探索,学院的“订单”培养思路越来越明晰。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依据企业岗位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能,我们的“订单”培养模式已基本形成。2007年以来,粮油食品专业群以沈北新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为依托,联合沈北新区30家企业召开了校企合作会议,与新区20余家粮油食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了订单协议287人;由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三个专业组成的电子信息专业群,与沈阳东软集团、沈北新区大宇宙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幼儿教育专业群包括含学前教育专业和音乐教育专业,其中的学前教育专业为辽宁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和品牌专业,充分发挥品牌优势,以学生弹唱与绘画技能培养为重点,与音乐教育专业形成优势互补,学生幼教岗位能力突出。2009年,学院一年的订单培养总人数已达到545人。 

(三)通过内投外联,深化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条件是确保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实训基地建设是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基础办学能力的重点。多年来,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与完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布局,重点开发,使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得扎实有效。 

食品工程师职称论文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烹饪美术教学;课程设计

中国烹饪工艺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民以食为天”,在烹饪的色、香、味、形中美术就占了三项。长期以来人们比较重视烹饪技巧,而忽视烹饪工艺。在我国目前各类职业技术院校中,烹饪教育多以师傅带徒弟的方法传授烹饪技术,培养的学生都仅仅满足一般的厨师要求。 由于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认识和了解,缺少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深入学习。有的虽开设了工艺美术课,也没有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所学知识难以满足人们对饮食文化越来越高的审美需求,更谈不上对烹饪工艺的发扬和创新了,因此,在烹饪食品专业中开好工艺美术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烹饪美术教学课程所占烹饪专业课总课时的30%,主要可分为基础美术课和工艺美术课两大部分。基础美术课主要是使学生通过美术基础训练,了解和掌握美术绘画的基本常识和表现技巧,培养学生整体空间的观察力。课程有:素描、色彩课。工艺美术课是烹饪美术教学的重要课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工艺美术基础知识及设计造型能力,并将色彩、图案应用于食品工艺中。课程有:烹饪色彩、烹饪图案、美术字、菜点造型。

素描课教学内容主要是素描的基本常识和写生步骤,素描在美术造型中的作用及常用的绘画透视原理。通过对石膏几何体、陶罐、水果的素描写生练习,使学生掌握简单的黑、白、灰的线条表现能力和空间造型能力。

基础色彩课理论讲述色彩的形成,色相环、三原色、三要素、复色、间色的意义及作用,色彩的心理情感、色彩的对比调和、空间混合的基本知识。课堂练习做色彩的色相环冷暖练习,色彩的调和、渐变、对比、空混练习,色彩的情感、作色技巧练习。色彩在烹饪中的作用,了解食品色彩的基本特性,食品烹饪色彩对人的心理、生理的作用和变化、色彩的联想等。冷暖色在烹饪中的运用及食品通过烹、炸、煎、煮前后颜色的变化,食品原料冷暖色的配制,中性色、无彩色在烹饪中的调配与应用,烹饪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规律和方法。各种冷色、暖色食品原料调配操作练习,如西红柿、红枣、枸杞、红辣椒等暖色原料与青菜、黄瓜、葱、蒜等冷色原料的对比与调和练习。烹饪原料的对比与调和练习。烹饪原料烹制前后的色彩变化及对比调和练习,如大虾、生蟹烹前是灰色,烹后变成金红色。烹饪作料颜色的识别及调制应用,暖色调料应用,如番茄酱、辣椒油等,冷色调料的应用,如葱、蒜、青椒的应用及无彩色汤料的应用练习。

烹饪图案课了解图案的形式法则,动物、花卉、风景图案变化规律,构成形式、表现手法。烹饪食品图案的特性中国传统喜庆图案的应用,图案的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条理与反复在烹饪中的应用。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在烹饪食品中的表现形式,如瓜果、菜叶、菜梗、鱼虾、禽蛋等原料在冷、热菜肴设计中的重复排列及围边、围花的应用。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先从临摹再到设计的纸上练习,主要以圆形、方形,椭圆形的适合纹样、自由纹样、填充纹样、角隅纹样设计为主。继而再进行食品原料的实际操作的图案拼摆练习,多以糕点、水果拼盘为实物练习。主要以独立式、背立式、对立式,圆心与圆周对称式、均衡式、离心式、旋转式、综合式的图案排列组合为练习重点。

字体设计课讲诉美术字的基本设计规律及在烹饪中的作用,宋体、黑体、变体字的结构特征及书写方法。宋体、黑体基本笔画练习,特别是变体美术字的设计与书写,练习应用食品原材料在中餐、西餐糕点中设计和制作如福、禄、寿喜庆吉祥字样。

菜点造型课了解立体构成、烹饪造型的美学基本原理、手法和艺术风格,图案在烹饪造型中的应用,冷菜拼盘的形式,花卉、动物、风景的造型手法,瓜果等食品原料雕镂技巧及与其他原料在造型中的综合应用。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述和示范操作,学生再加以实物瓜果、蔬菜雕刻拼摆造型练习,特别是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喜庆菜肴,如红梅迎春、孔雀开屏、雄鸡报晓、延年益寿等主题性造型的设计与练习。

食品工程师职称论文篇9

国务院日前《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废除了食盐计划管理和政府定价机制,要求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批发企业向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购盐并开展跨区域经营,允许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以自主品牌开展跨^域经营,实现产销一体。

国家力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

经总理签批,国务院办公厅6月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夯实应用基础、全面深化应用、规范和推动“互联网 健康医疗”服务、加强保障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部署了14项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主要包括: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推进健康医疗行业治理、临床和科研以及公共卫生的大数据应用;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研究推广数字化健康医疗智能设备;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全面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推动健康医疗教育培训应用;推进网络可信体系建设;加强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保障;加强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健康医疗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等。到2017年底,实现国家和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及全国各级药品招标采购业务应用平台互联互通,基本形成跨部门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

“十二五”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公布

国家质检总局6月2 9日在北京《“十二五”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显示,“十二五”期间,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不合格食品12828批、6.8万吨、1.5亿美元。不合格原因多是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和标签不合格,共涉及109个国家(地区)。对于检出的不合格食品,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均按照有关规定做了退运或销毁处理,未进入国内市场。质检总局还郑重提醒消费者,在选购境外生产的食品时,可以通过“三看”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一看中文标签。二看检验检疫证明。三看产品检验检疫准入情况。若其中任一项不明确,请消费者不要购买。

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区分对待分步实施

7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新闻会上对二季度相关工作情况和下一步计划进行了介绍。在就业方面,二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保持在较低水平;在社会保障方面,1~6月,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为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在劳资方面,截止到6月底,全国共有6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整时间间隔为18.7个月,平均调增幅度为11.1%。对于延迟退休,他再次说明调整是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提出的延迟退休政策,也有几点考虑,一是在实施上会小步慢行、逐步到位。比如每年往上调几个月。二是区分对待,分步实施。比如会选取现在退休年龄相对较低的部分岗位开始,同时会在之前做及时的公告,也会在方案出台前广泛的听取意见和征集。

城乡医保将统一看病报销不再区分

7月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经办运行机制,同时,将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稳定在75%左右。未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将整合,我国多地将推动异地医保结算,城乡统一后,城市居民和农民在同一制度下,更有利于实现医保异地结算。城镇中小学教师评高级职称要有农村任教经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司司长魏卓7月在国新办会上表示,目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已经完成了各省区市改革实施方案的批复,各地正在有序地推进改革的各项工作。为了促进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职称改革指导意见对乡村教师评定职称制定了相对倾斜的政策。一是具体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乡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实际,对农村教师予以适当倾斜;二是城镇中小学教师评高级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三是对乡村教师任教三年以上、表现优秀并符合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四是出现岗位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鼓励教师向基层一线流动。

乡村教师工资不低于同职级县镇教师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许多地方,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因此要求各地要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落实并完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因地制宜稳步扩大实施范围,按照越往基层、越往艰苦地区补助水平越高的原则,使乡村教师实际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同职级县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计划多

农业部高度重视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启动实施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行动计划,联合团中央、人社部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联合发改委等6部门实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开发农业农村资源返乡创业行动计划;会同教育部、团中央组织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联合扶贫办等11部门推进农民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农业;联合商务部等19部门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通过这些行动,鼓励和引导返乡农民工、普通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大学生村官、农村能人等,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民俗民族工艺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流通与电子商务、养老家政服务、生产资料供应服务等农村一二三产业,并进一步加强农民创业创新服务工作。

5种情况下警察可查验身份证

近期,社会舆论高度关注人民警察查验居民身份证等问题,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户政管理研究中心负责人就此称,查验居民身份证是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责,是公安机关一项日常的执法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五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一是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需要查明身份的;二是依法实施现场管制时,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三是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突发事件时,需要查明现场有关人员身份的;四是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或者在重大活动期间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五是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不动产统一登记年底前将在基层全面落地

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局日前称,作为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关键之年,2016年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要在基层全面落地实施,为此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专项督查方案》,2016年底前所有市县颁发新证、停发旧证。督查范围是31个省区市所有市县。督点主要包括各级不动产登记工作计划推进和出台文件情况,重点督查工作计划是否有效落实、出台文件是否依法依规;市县不动产登记制度落地实施情况,重点督查机构建设是否到位、资料移交是否到位、资金保障是否到位。7~9月为地方自查阶段,10~12月为督查实施阶段。督查组将对工作进展缓慢或工作难度较大省份开展重点督查。

app须对注册用户真实身份进行认证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6月28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旨在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信息服务的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定》提出,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严格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履行“六项义务”:一是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二是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保护机制;三是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管理机制,对违法违规信息内容的,视情采取警示、限制功能、暂停更新、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四是依法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五是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不得制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应用程序;六是记录用户日志信息,并保存六十日。

《民法总则草案》7大变化影响你的生活

1.明确胎儿有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权利。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0周岁下调至6周岁。

3.法律明确“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须得到监护”。

4.法人将只有营利性法人和非营利性法人两类。

5.网络虚拟财产、数据信息将正式成为权利。

6.破坏环境者,新的民事责任可为“修复生态环境”。

7.诉讼时效由两年延长至三年。

24字公务员职业道德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以来中央关于加强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新要求、全面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进行具体部署。此次《意见》明确提出了24个字的中国特色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即“坚定信念、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依法办事、公正廉洁”。

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再提高5个百分点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甘肃兰州召开的全国健康扶贫工作会议上表示,目前我国新农合制度已经覆盖了97%以上的农村居民,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50%和75%左右,全民医保制度防大病、兜底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下一步,我国将努力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农村困人口全覆盖,新农合、大病保险政策对农村贫困人口倾斜,并结合分类救治、“组团式”对口帮扶、分级诊疗、预防保健等方式,推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取得实效。2016年我国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将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县级以下基层专技人员评职称将取消论文

人社部近日《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将改革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对论文、科研等不再作硬性要求,而可用能够体现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和水平的工作总结、教案、病历、技术推广总结、工程项目方案、专利成果等替代。同时,参加职称评审时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不作要求。该意见原则上适用于县级及以下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我国将对困境儿童建档立卡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最近举行的全国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视频会议上表示,落实意见的首要任务是明晰保障对象和范围,摸清底数和情况。要推动建立统一的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机制和信息台账,进行困境儿童排查调研,按人建档立卡,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要及时录入困境儿童纳入孤儿保障、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相关保障体系的情况,实现精准帮扶,动态管理。

辽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

辽宁省政府日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意见要求,要大力提高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引导农民尊重和适应市场变化规律,积极引导调减非适宜区玉米种植面积,开展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试点,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高品质农产品加工业,以优势农产品资源和“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为基础,加快产品创新升级,增加优质农产品加工品种供给,延长粮油、果蔬等产业链条。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功能,力争到2020年建设一批有规模、有竞争力、地域特色鲜明、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的高标准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依托农业资源发展旅游、健康养老产业,大力发展森林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到2020年全省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力争达到3400万人次。到2017年基本完成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到2020年,省、市、县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正式运行。通过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

山东:将确定8个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试点

日前,山东省决定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全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试点工作。通过公开竞争立项的方式,全省将确定8个试点项目,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对创新试点成效显著的项目,可连续给予扶持。通过试点,山东省力争用3年时间把项目区建成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多样、产业链条完整、业态丰富、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

内蒙古:巴林左旗促进农牧业标准化

建设三措施

内蒙古巴林左旗采取“三项措施”,促进农牧业标准化建设。一是加强对农畜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巡查,依法落实农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监督执行用药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制度,将控肥、控药、控添加剂等技术作为重大措施加以推广应用。二是加大“三品一标”认证扶持力度,有项目支撑的产业从项目资金中拿出一部分鼓励搞好品牌认证,提高产品知名度,积极筹措巴林左旗有机产品示范区认证工作,发挥特色农畜产品的品牌效应。三是落实农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办法,监督认证企业包装标识规范使用,引导农畜产品生产经营者采用科学的包装方法和标识技术,推进农畜产品分等分级包装上市。

食品工程师职称论文篇10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英语;职业教育特点;能力培养

一、英语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英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数十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这些国家独占了全世界70%以上的财富。英语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是一个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精通外语的专门人才,学好英语对实现上述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英语在我国的普通教育中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二、英语在中职学校的地位

英语――这门在普通中学中十分重要的学科在中职学校中却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在中职学校它被划归为文化课,地位不及专业课。我们的中职学生视英语为最难学并且是最没有用的课程,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机会用上英语,自己来职业学校是学一门技能的,因此,在这种心态下,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做其它科目作业的现象比比皆是。而更可悲的是,很多英语教师本身也不明确自己所教的英语在中职课程中到底是处于一个什么地位,他们教学目的不明确,只是因为学校开了这门课所以就每天备课、授课。在他们看来中职生毕业后基本都是从事比较低级的技术操作活,能用到英语的机会不多,再加上所教的教材都比较浅显,用处就更不大了。英语课不如专业课重要的观念根深蒂固,甚至现在有这么一种建议:中职学校是否可以取消英语课?总之英语在职校中就成了鸡肋:教之用处不大,不教又与当今与国际接轨,学好英语的环境格格不入,所以各中职学校只好勉为其难地继续开设下去。

那是否中职学校就没有开设英语课的必要了呢?正如上文所提到的,英语在当今社会是如此重要,那么作为一名当下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学好英语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中职学校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应把英语教学的培养重点放在语言应用能力素质的培养上。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是一门技能,无论学生毕业后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好的语言应用能力都会帮助学生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取得成功。如果我们取消了这门课,又抑或是继续稀里糊涂地教下去,让学生也稀里糊涂地学下去,那么我们不但失去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好机会,同时也让我们的中职学生在日益激烈地竞争中不知不觉地处于弱势。

既然要将英语继续开下去我们必须要努力做出改进。其实很多从事中职英语教学的工作者都在致力于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他们也运用了很多教学手段来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性,例如: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等。但在笔者认为,这些教学法虽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某堂课的知识点,但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方面稍有欠缺。而项目教学法却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从中职学校选用的教材来考虑,采用项目教学法也是比较合适的,中职学生的英语程度较低,各专业基本不会选择专业性强、层次高的专业英语为教材,而是转向内容涉及广、层次较低的基础英语教材。这类英语教材的内容基本都是按照常用话题的形式来进行的,所涉及的内容程度也不深,内容大概有以下几类:出行、购物、饮食、互联网等,而正是这些比较普通、比较简单的话题才是我们学生日后在实际工作中要用到的,这也是我们职业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必定是面向大众的,是服务于社会各个方面所决定的。而且这类话题也比较容易设计成一些适合中职学生,难度不是很高的任务。

三、项目教学法与中职英语相结合的优势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理论上讲,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几乎能够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所有要求的教学培训方法。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方式,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一些人认为,项目教学法只适用于操作性强的专业技能课。其实只要操作得当,在英语课堂上采用项目教学法是十分有利的。

首先,当学生用英语能真正完成未来从事职业中的项目时,他们会真切地体会到:学英语――是有用的!英语是一门技能,那么他应该能服务于实际。所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就能引导他们从内心意识到:我需要培养这种能力,因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必须要用到它。

其次,采用项目教学法的英语课堂不仅仅是英语课堂,不仅仅是完成听、说、读、写的课堂,而是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中操练英语,同时让英语服务于专业,在操练英语中培训技能,让专业课知识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实践、检验甚至升华,凸显职业学校的特点。

四、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那么要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开展项目教学法呢?

项目式教学法是通过进行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培训方法。这种方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合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技术领域里所有的产品几乎都可以作为项目。运用项目教学法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把握好教师的角色。采用项目法教学,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的主要任沼校喝范ㄏ钅磕谌荨⑷挝褚求、工作计划,设想在教学过程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学员对项目的承受能力,把学生引入到项目工作中后退居到次要的位置,时刻准备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问题。

项目式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为:确定项目任务、分组与做计划、实施、检查评估。

在第一步的确定项目任务中,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项目教学法虽然提倡的是学生的主动性,但由于我们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所以笔者认为,不能只给出个项目标题就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而是应该有一份项目任务书,然后还应当把项目适当地分解成几个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按照任务把项目推进下去。待学生适应项目教学法之后可以逐渐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例如:在烹饪专业的英语课中,上what’s for dinner一单元时,根据教学大纲,学生在学完本单元应掌握如下知识:常见食物的英文表达、能读懂菜谱、能描述菜谱。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设定任务:让学生自己经营酒店,为了推广自己的菜肴,需要制作一本英语食谱,还需要摄制一个教做菜的饮食节目。课前教师要首先布置学生注意收集菜肴的中英文名称,课上下发任务书,任务书中有任务分解:确定主营范围――收集菜肴中英文名称――给菜肴分类――设计菜谱等。在这两个项目任务中,教师除了给出项目,还应当首先把一些常用的食物名称、配料名称传授给学生,剩下的再由学生自由发挥:他们还需要收集更多的食物、配料以及做菜方法。学生目前知道的做菜方法只有几样,如何用有限的方法介绍出各式菜品,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拓展也是挑战,无论你怎样描述,只要观众听懂了你就成功了。

还有在拼读方面学生也需要通过网络、相互帮助、或是自己决定是否要请教老师来解决。它们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解决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第二步是分组与做计划:首先是将全班人分成工作小组,笔者认为,分组既要充分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老师也应发挥作用。学生自由选择能保证他们的合作度,教师指派能够提高互助程度也能较好地确保任务地完成。切不可一味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很可能出现爱玩的、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一组,从而影响项目的完成,也不能完全由老师安排,这也会打击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第三步是实施阶段:学生确定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要想最后能做出一本菜谱,并录制一段做菜的教学视频学生需要掌握老师已经教过的知识还需要在课外查阅资料收集更多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了英语方面的知识还结合了专业知识来进行操练。这里建议英语教学可多采用录制视频来做成果展示的方法。毕竟英语是一门语言,会英语意味着你能在众人面前说出来,你能把它当作交流的工具,尤其对我们英语基础较差的中职生来说,书面、语法不是他们的强项,那么至少在实际运用上他们应该具备一定的能力,而采用录制视频的方法首先是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是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在他们不断重拍的过程中能不断重复练习口语,最后还能留下影像y料,这也有助于他们过后的总结与提高。而且在录制视频时学生需要用到设计、美感、多媒体操作等,这些都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训练。在该过程中,如学生确有需要教师指导的地方,教师可以提供帮助。但不应代办,而是提供引导。

最后是检查评估:各小组展示本组作品,并到多媒体教室播放视频,先由学生自己进行互评,各小组需要介绍自己作品的亮点,然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最后教师总结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习行为特征等。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阶段性展示来检测与促进教学。例如在学生收集完食物名称后可要求学生在最终完成整个项目之前先上台展示自己目前的成果,这样教师既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方向是否有偏差,同时也能让各学习小组之间有一个共享成果的机会,让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碰撞中擦出火花,为学生的后续工作提供。甚至,在课堂结束整个项目完成后,教师还可以让各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随便选取其中一个小组的菜谱作为参照,自己尝试做菜,让学到的知识再次得到检验。

这整个项目中涉及到的知识都与烹饪专业紧密相联,所以只要学生能最终完成任务,他们的英语能力不仅获得了提高,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根据以上设计笔者尝试过教学,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确有了提高,而且根据课后反馈,学生对每次上课完成一个有趣的项目并录制视频很感兴趣,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展示,他们很有成就感,并且希望老师能继续采用这种方式上课。

总之项目教学法能为英语教学提供良好的运用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能快乐地学,主动地去用英语,在反复操练中逐步掌握英语,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的展示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