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调研报告十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03-24 15:30:12 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版权声明

村级调研报告

村级调研报告篇1

近几年来,国家把化解农村的村级债务列为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各项改革配套政策还不到位,在村级收入明显减少的情况下,支出范围、数额虽说有所缩减,但由于历史形成的债务包袱巨大,使村集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制约了一个地区的发展。

一、村级债务形成原因及构成情况

据调查,截止20__年末,##办事处村级债务累计达1091.6万元,村平均债务109.16万元。调查发现,村级债务由来已久,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债务。一是村集体盲目经营,对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导致经营亏损或失败而产生的经营性支出102万元,村平均10.2万元;二是管理性支出91.7万元,其中包括无法兑现的村干部工资报酬;三是投入负债及债务产生的利息支出102.4万元,占比9.38%;四是教育投入的负债61.4万元;五是卫生防疫等支出2万元;六是五保户供养、困难户救济等支出6.7万元;七是计划生育管理支出24.7万元占比2.26%;八是基础设施建设支出92.9万元,占比8.51%;九是农村税费收缴尾欠垫支负债379.3万元,占比为34.75%。另外还有当年收不抵支负债,村级道路维修费用等等。有些经济薄弱、负债较高的村,年终多路人马上门讨债,村干部工作不安心,精力不集中,撂挑子的时有发生。

二、化解村级债务的措施建议

农村的村级债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积极应对,通过多种途径,逐步化解。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认清化解村级债务的重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

清理化解村级债务,是一项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事关税费改革成果巩固的大事。沉重的债务负担,已扰乱经济秩序,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破坏农村干群关系,严重影响到农村稳定和基层政权的巩固。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化解村级债务的必要性、紧迫性。从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角度出发,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确保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维护农村社会主义稳定,从而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深化农村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重点是深化以农村综合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方法,减轻村级负担。建议上级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五保户供养、村干部报酬、养老保险、计划生育、民兵训练和征兵等费用应由上级统筹管理和发放。在安排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开发项目时,上级部门须足额安排资金,不能留有缺口,原则上不应要求村级组织安排项目配套资金,不再给村级增加经济负担,应逐步建立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积极稳妥化解村级债务,加大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力度,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三)多策并举,积极稳妥地化解债务

村级债务情况复杂,应认真清查核实,逐笔登记,根据债务形成的原因,合情、合理、合法地界定责任,该清偿的清偿,该剥离的剥离,能核销的核销,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化解债务。

1、各级财政适当减免村欠债务。建议通过一定的批准程序,予以减、缓、免。

2、积极争取减免村欠信贷债务。一方面要认真清理村欠信贷部门的债务,努力创造条件偿还;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信贷部门的支持,利用国家对信用社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和金融系统内部呆坏帐处理政策,对逾期时间较长的债务予以减、缓、免,对其他债务争取停息还本,减轻村级债务负担。

3、村欠单位和个人的债务先偿付本金。对欠村干部的工资和各类人员的劳动报酬,应只还本金,不计付利息;对村欠单位和个人的债务先偿还本金,将利息暂时挂起来,待本金偿还结束后再偿还利息;对村级借入的利率不规范的“高利贷”,应严格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将高于金融机构同档利率水平部分降下来,同时停止将利息转为本金收取复利;已经支付的高额利息和已转入本金计息的部分,应从本金中扣除。

4、积极清收村级债权。依法清理回收单位和个人所欠村级集体的款项,对乡村干部、教师、企业职工的欠款,要根据党纪、政纪、法律规定,加大清欠力度;对农民欠缴的农业税尾欠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可依法清收,但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困难户也可暂不清收。

5、规范农村集体资产处置行为。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是化解村级债务的重要手段,对撤并闲置的校舍,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的方式对外出售、租赁、承包,资产处置收益优先偿还集体债务。资产处置前应进行认真评估,确定合理底价,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6、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化解债务。坚持因地制宜,广泛调研,量力而行的原则,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个私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和村级集体收入,从根本上化解债务。

(四)认真

执行政策,严格控制支出,杜绝新的村级债务发生全面推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合理安排村级支出,做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严格控制村级非生产性支出,应明令禁止向村集体摊派和强行征订各种报刊书籍,取消各类由村级集体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要求村干部参加的培训班和各种会议,其学习、培训、会议费用应由举办单位承担。进一步理顺村级功能和财政关系,将不应由村级负担的教育、计生、征兵、五保户供养等项费用剥离出来,由旗县以上各级财政承担。村级干部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将不举债搞建设,不举债弥补收支缺口,不举新债还旧债,不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借款提供担保,作为村级财务纪律,防止发生新的村级债务。

村级调研报告篇2

__乡共有行政村15个,目前15个行政村都配备了村级纪检员,我乡坚持把文化水平高,思想道德好,热心为民,敢于说真话的人作为村级纪检员的首选对象。从人员构成来看,年龄普遍在40-50岁之间,学历普遍为初中、高中学历,党龄基本都在十年以上,都是立场坚定、政治成熟的优秀共产党员。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村级党风廉政建设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类冲击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现象和行为层出不穷。从群众来访举报和乡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件来看,主要集中表现在两委换届选举中产生有能力不出力,无能力家族势力大的人员当选;挪用公款的问题;村务不公开,村干部私自决定出卖或租赁集体资产(如山林、土地等),暗箱操作、擅自变更合同、各项建设中偿各项赔偿纠纷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办事不公,吃拿卡要问题(如有的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低保认定、公益岗位确定等权力,优亲厚友,侵犯群众利益等)。这给村级纪检员的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同时村级纪检员因素质参差不齐,也存在以下问题:

1、认识不到位

部分农村基层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不到位,片面认为农村基层经济不发达,再加上实行了村财乡管、会计集中核算后,腐败的土壤不像发达地区那样肥沃,因此在主观上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可紧可松,可有可无,表现为贯彻责任制的积极性不高,导致部份村级纪检员不参与或不主动监督村两委工作。

2、宣教不到位

平时由于各项基层工作纷繁复杂,许多廉政教育开展不够深入,导致农村党员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大宣教”的氛围和格局在农村中尚未完全形成。村级干部的生活待遇低,教育、管理难度大,乡镇对村级干部存在重用轻教、重用轻管的现象。一些村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形式单一,抓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不够,使党风廉政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3、素质不高

部分农村党员干部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能力差,为民服务意识不强,不懂法,缺乏工作魄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谋略;个别村干部不作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优亲厚友的现象还有;有的宗族观念严重,封建主义思想蔓延,为个人或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有的法制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有的没有廉洁从政意识和自律意识,导致吃喝玩乐挪用公款侵吞集体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4、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

各村不同程度地存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干部考核等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在制度建设上,有些村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相关制度尚不够全面、系统,有的没有针对性、操作性。在制度落实上,有些村干部民主意识淡薄,无视制度的存在,村里大事小事都是村干部说了算,不与党员和村民代表商量,党员和村民代表在村里作用不大。有些制度在执行中缺少定期和比较规范的检查、考核;有些制度在执行中大打折扣形同虚设。在责任追究上,乡村纪检、检察等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没有很好发挥,或多或少存在畏难思想,对责任范围内村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愿指出,导致党内监督制度执行不够有力。

1、把好选举。农村基层人群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只有小学文化,大部分也都只是初中水平,高中、大专以上的更是寥寥无几,而且几乎全部外出务工。培养一名合格的村级纪检员,首先应该选好人。

2、抓好学习。村级纪检员要发挥好作用,履行好职责,必须要有过硬的素质。首先是思想道德品质好,带头遵纪守法,对组织负责,热心为民办事;其次要善于学习,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政策水平,具有较强的说教能力,身体素质良好。同时,还要有正义感、爱憎分明,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要提高以上这些素质必须加强培训教育,其中可以利用镇远程教育集中培训,可以以会代训。每年乡纪委要有培训计划,坚持常抓不懈。落实工作职责。根据农村干部工作对象和工作特点,以参与、监督为主,明确了村级纪检组织的五项主要职责,即:协助党支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协助抓好党务、村务公开;对村级项目建设、资金使用、资金管理、计划生育指标、土地使用、扶贫、救灾、救助以及医疗卫生、中小学教育、基础建设、各种补贴等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协助有关方面对农村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违纪问题的调查;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矛盾。

3、做好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级纪检员的群众知晓率。各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众多机会,加强对村级纪检员职能的宣传,让党员群众了解村级纪检员,扩大村级纪检员在党员群众中的影响,提高其在党员群众中的知晓率。

4、改好环镜。村级纪检员接受乡纪委和村党支部的双重领导,要村级纪检员能够发挥作用,首先要做到乡纪委和村党支部的重视。要重视村级纪检员反映的问题,对纪检工作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尤其是在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必要时亲自入村协助村级纪检员解决问题和困难等。这样,才能协助村级纪检员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困难,扫清工作障碍,保证村级纪检小

组工作顺利开展。5、定好权力。赋予村级纪检员相应的权力。一名村级纪检员不可能过多地参与村级事务,如果过多参与,就会变成“管事员” 相反,如果参与的太少,又会失去该有的作用。可赋予村纪检员知情权、参与议事权、民主监督权、建议权等相关权力,授予纪检员监督村务、财务监管、民主管理、收集意见和协助调查违纪党员等权力。各村还结合实际明确了具体工作职责,让村级纪检员手中真正有权。同时纪检员要切实履行职能,必须摆脱村级组织的制约。可以让村纪检员的业务工作由乡乡纪委直接领导。

6、强化管理。乡纪委加强内部管理,切实增强村级纪检员的活力。乡纪委落实专人负责村级纪检员工作,做好业务上的指导,充分发挥村级纪检员的作用,切实维护村级财务支出、管理,并且要求村级纪检员及时与乡纪检部门沟通,做到早治疗、早防范。建立村级纪检员向乡级纪律定期报告,重要事项及时报告制度,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内部管理机制。同时为了解决干部之间长期在一起工作,出现讲交情的现象,可以采用各村级纪检员互相交流的方式,不断增强纪检员的业务水平和办事的公正度。通过交流,不仅加强了对村两委的监督,而且增强了村级纪检员的监督水平,切实发挥了村级纪检员的监督作用。乡纪委对村纪检员施行垂直管理的制度,村纪检小组成员选任要报乡纪委审批,乡纪委对村纪检员有任免权,工作不称职的,可直接予以免职;村纪检员直接对乡乡纪委负责并报告工作。每年乡乡纪委对村纪检员履职情况实行考核考评制度,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或其他原因不能胜任工作的,由乡乡纪委按程序提请村党支部大会罢免或撤换。

村级调研报告篇3

市委组织部:

为全面摸清我乡村级收入现状,进一步研究增加村级经营性收入、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的对策措施,根据市里的统一要求,结合我乡的当前的工作实际,抽调乡组织室、经管站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对我乡的个行政村开展了村级收入情况的调研。现将仪阳乡的调研情况统计分析汇报如下:

一、的村级收入的现状

共有4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06万人,耕地面积46699亩。其中村级收入在3万元以下的村有5个,占10.2%,3万元-5万元的村有26个,占53.1%,5万元-10万元的村有9个,占18.4%,10万元-50万元的村有9个,占18.4%,50万元-100万元的村有1个,占2%。

总体上来说,近几年我乡村级收入有了很大转变,主要呈以下三个特点:(1)村财政收入来源比较广,充分利用资源性(开发旅游、发展肥桃)、资产性(各种固定资产的承包、转让、租赁费用等)的优势增加村级收入。(2)村级收入比较稳定。村干部敢于创新,村级自身造血功能比较好。(村级的一些企业、协会初具规模)(3)村财管理使用具有计划性。除了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公益事业、落实干部待遇等非生产性的开支外,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再生产投入,保持村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加村级收入的经验做法

由于各村自然、经济基础不同,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各村因村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临近城区的村,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仪阳乡政府为鼓励村级发展招商引资,发展民营,对村级自主招商引资项目上制定了在乡级工商税收中返还20%的优惠政策。乡驻地村为民营经济发展搞好服务,引进了6个工业项目,建商业楼2.2万平方米,全村从事第三产业人数达1260人,集体每年纯收入200多万元。

(2)农产品有优势的村,在产业链上做文章。仪阳乡村依托丰富的桃花资源,大搞生态旅游,连续两年,仅门票一项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他们还成立了肥桃协会,积极为桃农开展系列化微利服务,集体年可增收10万元。目前全乡有22个村普遍采取了“支部 协会”的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林果、有机菜、桑蚕,促进了集体群众双增收。

(3)有矿产资源的村,立足资源增加收入。全乡非煤矿山,每年向村级提供承包费80多万元,东西部山区一些山多、石多的村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4)“三荒”资源多的村,围绕土地增加收入。去年以来,全乡发展用材林、经济林10000多亩,有效的增加了村级收入。

不同类型的村通过不同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历次税费改革对集体收入的影响,确保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三、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我们认为,当前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性问题,资源相对单一,有的已承包给个人,部分剩余的利用率不高。

2、资金性问题,资金相对匮乏,对再生产的投入力度不够。

3、引进来、走出去的问题,有些村级企业只局限于本地区、没有做好本区域外的文章。

总之,我乡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存在的问题既有全市性的共性因素,也有我乡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从深层次剖析还有村级班子建设的问题,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客观原因——自然条件差,全乡共有144座山,49个村47个有山,而且全都是立地条件差、开发难度大的青石山。水源奇缺,80%的村只能解决生活用水。除石才外,没有任何资源可以开发。20多个村集中在东部山区,都是山村、小村。

2、主观原因——致富能力不强,部分村干部思想不解放、思路不活跃,经济意识不强,找不到致富门路,即使有好的致富门路,也不敢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级经济发展的路子。

3、历史原因——村级债务重,村以前欠帐比较多,换贷负担重,沉重的村级债务加重了村级组织和农民的负担,村级收入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换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再生产的投入。

四、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加村级收入的对策措施

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加村级收入,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物质基础,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加村级收入、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至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扎实有效的抓发展,抓创新,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选准项目,政策扶持,营造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加村级收入的良好环境。制定项目发展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强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发展村级经济有较大成绩的进行表彰奖励。

2、建议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乡镇拿出配套资金,作为集体经济薄弱村创办实体,增加村级收入的启动资金;在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上,优先安排给村级经济薄弱村,改善生产条件,优化起发展环境。

村级调研报告篇4

一、当前村级换届选举工作面临的形势

1、村级换届工作有利因素。一是领导高度重视。近年来,各级领导把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换届前夕,省、市、县分别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下发实施意见,主要领导专门批示提要求,分别确定有关乡镇为省、市、县直接联系试点单位。乡镇党委、政府把村级换届选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二是各项法规政策更加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分别制定有利“会干事、能干事、好共事、不出事”优秀人网选当选的文件政策,人大机关通过了相关规范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法律法规。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省选举办法颁布,到党内二推一选、公推直选等规定为选举成功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历次选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县村级组织换届历经数次,其中,村委会选举己开展七届,每届选举都汲取了许多成功经验和教训,尤其是近几届换届比较规范操作,组织水平、操作能力明显提高,选民的法制民主意识明显增强。四是氛围良好。去冬今春乡镇党委、人大顺利换届,年初“两会”园满召开,特别是县人大代表和县人大常委会委员的选举,公平、清廉、营造起一种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为这次村级换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党的号召力明显增强。xx年开展了先进性教育,农村党员先进性得到提高,先进性标准更加明确。村级集体办公场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网点建设,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惠民政策得以落实,农村党员广大村民深深感受到党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从而,进一步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2、村级换届工作可能面临的问题。与以往相比,此次村级换届要选出大量公平公正做好事、善作善成有本事、不贪不沾不出事的带头人存在一定困难;竞选参与面和激烈程度都将有所增强,不论是交通便利还是边远山区、不论是集体经济富裕还是“空壳”村,竞选者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争取当选;竞选目的更加多祥,既有出于“公心”想为集体村民办实事好事,也有出于“私利”为自己谋取政治资本;竞选手段更加多样化,有的采取和风细雨、苦口婆心做工作,或者明目张胆威胁恐吓,或者以金钱、实物、承诺;选民心态比较复杂,有的选民正直公道把选票投给优秀竟选者,也有少数者投“金钱票”、“家族票”“宗族票”、“人情票”。个别地方选举中恶势力蠢蠢欲动,干扰操纵,劳教刑满释放人员参与竞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整个选举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农民流动性增大。随着我县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和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人口向城镇转移,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大量离乡外出寻求发展,很大一部分优秀人员不愿回村竞选,而留守的大多为老少、病残人员。二是法律条文理想化。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省选举办法明文规定为了确保每个选民有选举权,允许外出选民委托投票,结果让别有用心人大量拉委托票,投票中委托最易出问题;为了保护村民自治,保障村委会成员合法权益,村委会组织法规定的村委会成员当选与罢免极不对称,村委会成员当选只要达到二个过半数(参加投票选民过半数和赞成票则超过参选人过半数)即可,候选人只要获得总选民数25%以上的赞成票即可当选,而罢免村赞成票必须超过全体选民半数以上方可通过。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罢免很难达到法定要求,造成难以罢免村委会成员,结果加剧竞选。少数私心杂念重、权利欲望强,动用一切手段参与竞选。三是村干部权增大责减少。近年来,开展新农村建设,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大力帮扶农村,每年下拨项目资金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村干部在项目承包、资金调控等方面与过去有更多获利机会。我省已先后暂停农业税、教育附加费等税费收缴工作,而计划生育工作已走上正常轨道,现今村干部职责和工作任务明显减轻。尤其xx、xx年和今年从农村村干部中直接招考乡镇公务员,当选村干部无疑拿到了含金量很高的“准考证”。四是选民需求提高。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一些村民头脑灵活,敢闯敢冒,进入小康水平,按照社会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五大层次学说,他们已完全实现了生理、安全需求,向社交、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层次发展,受农村自然条件、学历和年龄等因素制约,竞选村干部已成为他们更高层次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通过对当前换届形势分析,我们既要看到有利因素,增强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的信心,又要高度重视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对策,在不违反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形成规范制度,确保整个选举顺利进行,确保群众信任、组织放心的优秀分子当选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

二、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思考

1、夯实基础,优化选举环境。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涉及面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新的问题和情况层出不穷,必须做好先行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调研。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织住村干部进村入户,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乡情、村情、民情,掌握农村干部群众思想动态、各村选举的合适方式、适合人选、可能参与竞选的人员等。基层公安派出所要对辖区范围内的重点对象进行一次大排摸,与有不正当竞争动机或者嫌疑对象进行一次谈话,讲清非法竞选的危害性和处治的严厉性,充分发挥政法部门的威慑力。通过召开住村干部例会,全面分析换届选举工作中各种利弊因素,乡(镇)村要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及选举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将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分析预见,早做打算,切实做到未雨绸缪。

二是加大舆论宣传。就目前农村党员、选民的总体素质而言,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掌握理解法规文件精神较难;因此,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基层组织选举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党规国法,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换届选举的有关文件精神;要创新选举宣传载体,根据各乡镇党员、村民的特点,把换届选举的有关规定要点、优秀村干部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以及私心严重、违法乱纪的村干部的反面案例,汇编成浅显易懂的辅导小册子,发放到党员农户中去,让党员群众易学易懂,充分理解,切实把宣传工作深入到户,落实到人,铭记在脑。同时,面对面地开展宣传服务,认真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问,以正面的舆论引导党员群众,以正确的认识推动换届选举工作。

三是全面清理财务。在村级班子换届前,乡镇党委、政府要集中时间、精力对所属行政村三年来的财务进行审计,抽调乡镇财办、农经站和部分行政村离任会计,组织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队伍,对各村财务逐年逐项进行审计,并邀请县农业局和县审计局对专业队伍进行培训,指导乡镇开展审计业务工作,审计结果一律向所在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审计过程中发现现任村干部有经济问题,应查清事实,分清责任,如果村干部违反了财务管理规定,应追究责任;若有拖欠集体公款必须在选举开始前交还集体,确保村级财务运行在上级部门和村民群众严格监督之中。通过审计理财,为新一届村级班子顺利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向新一届干部敲响警钟,引以为戒。

四是切实解决问题。各村要对本届以来的各类项目进行全面的疏理,对工程已经完工的,要做好检查验收、公示、资料归档等工作;对在建工程要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力争在届前竣工;对届内确实无法完工的,要做好工程推进的相关工作,要理清各类关系,确保换届后新一届班子工作的延续性。同时,一定要处理好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近年来新产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前化解矛盾,对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一些要求,要尽量积极予以满足,进一步理顺党群干群关系。对少数软弱涣散的村级组织,要进行集中性的整顿,达不到要求的不得进行换届选举。

2、严格程序,维护依法办事的权威性。党规国法是体现党的意志,群众意愿和国家意志的统一。实践证明,在村级换届选举中,只要依照党规国法办事则平安顺利,随意行事就会造成混乱上访。因此,严格依照法规办事,必须做到:一是有法可依。以乡镇为单位制定换届选举实施细则,各村可根据实际作相应的修改。“细则”不得违反《党的基层组织选举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省选举办法》。细则必须通过本村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方可有效。“细则”制定应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二是有法必依。凡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一步都不能少,凡法律法规规定的属于村民群众的民利一点不能截留。从以往经验看,选举工作人员因怕麻烦、图省事,执行选举工作的法律法规不严格,引起选举争议的例子很多。各地在换届选举前,集中组织从事换届选举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三是执法必严。凡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东西,不能随意改动,不能因为极个别人的特殊情况,而把法律法规弃之一边。以往一些农村在选民登记上,对同一类选民实行不同的政策,都引起群众的不满,这在今后的实践中要切实加以纠正。四是违法必究。对不按法定任期进行换届选举的,不按法定程序进入村民选举委员会及确定候选人的,要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对使用暴力、威胁、贿赂、欺骗等手段,破坏选举或妨害选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对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进行压制、迫害等,要依法严肃处理。

3、依靠群众,充挥发扬党内外民主。民主是选举的灵魂,只有在党规国法的范围内,充分发扬民主,换届选举才能充满活力。党支部换届选举必须执行“两推一选”有效选举办法。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两推”。党员民主推荐和群众推选测评面要广泛,党员参加推荐率必须达到80%以上,村民参加推选率也必须达到60%以上,两者得赞成票率应达到参投两个50%以上对象才能进入乡镇党委考察范围。二是要严把候选人资格关,乡镇党委对党性观念不强,理想宗旨淡化,私心杂念严重,统揽全村能力弱的支委候选人应取消资格。三是搞好选举。到会党员必须达到总党员数4/5以上,候选人应差额选举,设立秘密划票处。为了确保村两委一肩挑,当选支部委员不应直接选支部书记,应鼓励他们参加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先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再推荐为党支部书记的人选。四是探索“公推直选”,每个乡镇要安排一定比例的村进行,由党员直接选举书记、副书记,落选的支部书记、副书记作为支委候选人,与原确定的支委候选人差额选举产生支委委员;或先选党支部委员,以当选委员作为候选人由大会直接选举书记、副书记。通过探索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落实党员“四权”。 五是努力实现班子结构合理,探索推行妇女专职专推、专职专选。即在两委推荐和选举中设妇女专职职务专栏,进行专职专推,专职专选。六是鼓励支部成员积极参与村委会竞选,要求新当选的支部委员大胆主动积极竞选村委会成员职务,提高两委成员交叉兼职比例。

村委会换届选举要把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村民选举委员会必须由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推选产生,其他组织、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撤换。为了加强党对村民委员会的领导,支部书记要通过合法程序推选为选举委员会主任。二是严格依法进行选民登记,做到不错、不漏、不重复、不让有选举权的村民因选民登记工作失误而丧失了选举权利。三是做好候选人提名和确定工作,保证候选人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四是精心组织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参加,选举有效;候选人和被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村民过半数选票,始得当选。投票时,实行差额、无记名、秘密写票和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的办法,保证选民在无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独立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要大力提倡无候选人直选、自荐直选的选举办法。这种选举办法,一是降低成本,只需一次投票,与以往的先推选候选人,再进行正式选举的两次投票,减轻了工作量,又减少了选举工作对选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二是减少贿选干扰和矛盾的发生,采用无候选人直选,候选人不明确,难以用贿选的非法方式竟选;有候选人差额选举,是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竟争,为了“打败”对方,他们往往会更容易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拉票。无候选人直选,“对手”不确定,相互间矛盾不容易产生,更有利于选举的顺利进行。上届各地采用这种选举办法得到选民充分认可,也保证了换届的顺利成功。

4、完善制度,增强村级换届选举的有效性。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关键在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的前提下,确保优秀人才顺利当选,有必要建立贿选查处制、候选人政审制,任职承诺制。

⑴贿选查处制。贿选是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毒瘤,贿选问题不严肃处理,民主将遭到践踏和亵渎。在本次换届选举中,必须高度重视,一是要明确贿选要件构成,贿选必须侵犯了选举权、被选举权;贿选是以利益收买选举参与人违反意愿或进行舞弊活动;贿选必须产生一定后果。二是要明确构成贿选标准,⑴现金;⑵实物,包括香烟、食用油、补品礼品等;⑶各类购物卷、卡、票;⑷请吃、喝、娱乐等;⑸各类许愿、承诺。各村要具体确定数额作为本次换届选举是否构成贿选的“法律条文”。三是明确贿选查处贿选机关,各级选举领导小组总牵头,以公安为主体,纪委、检察等协同配合。四要是明确贿选的处罚,用贿选手段当选的一律无效,需进行补选或另行选举,必须承担所有费用,贿选者在本届及下届不得竞选,不得担任党内外任何职务。

⑵候选人政审制。制定村干部任职资格条件,明确规定“9类人员”不得参与竞选:①暴力犯罪刑满释放三年内或其它“两劳”释放表现不好的;②有违法犯罪嫌疑问题的;③违反选举规定,进行非法活动的;④严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未满三年的;⑤违反土管、林业等国家政策法规的;⑥破坏社会风气,道德败坏的;⑦担任村干部期间有严重违反村务管理规定的;⑧长期外出,没有足够时间保证做村务工作的;⑨对集体公益事业不支持或甚至阻碍村集体建设项目实施的。以上规定应在各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载入每个村的选举实施细则之中。凡审查出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初步候选人,各村党支部或村民选举委员会和乡镇选举工作指导小组负责人要找其谈话,向他们宣传解释用人导向,宣传本村选举实施细则所规定的具体要求,动员他们主动退出竞选。对不主动退出的,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将“劣迹”以公告形式,落实党员及村民的知情权。是党内选举乡镇党委及村党支部,不将其列入正式候选人名单。

村级调研报告篇5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陕西省北部东侧,榆林市中部,土地面积1212平方公里。全县辖7镇6乡,396个行政村,总人口23.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06万人。全县共有党委16个,乡镇党委13个,其中“五个好”乡镇党委4个;村党支部395个,其中“一类”支部256个,占总数的64.8%,二类支部128个,占总数的32.4%,三类支部11个,占总数的2.8%。目前,全县共有党员11551名,其中农村党员7168名,占党员总数的62.1%。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我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呈现的主要特点是:1、从年龄结构上分析,年轻党员明显增加,但党员队伍老化现象依然突出。我县近3年来,发展农村党员981名,其中35岁以下的476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8.6%,但党员的老龄化问题仍很严重。目前,全县46—60岁以上的党员2929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40.9%,60岁以上的党员2120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9.6%,可以说党员年轻化的速度比不上党员老化的程度。2、从文化程度分析,党员学历升高,但低学历者依然十分普遍。近几年,随着学校毕业的学生党员进入村支部以及农村党员走出去参加培训等,可以说学历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大专以上的农村党员有26名,占0.4%,高中及中专党员有941名,占13.1%,我们可以看出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党员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形势变化的需要。我县农村班子建设呈现的特点是:1、从班子职数看,两委班子健全,交叉任职人数较多,但“一肩挑”的比例还相对较少。在全县395个村支部和396个村委会中,现有支委、村委成员2252名,机构健全,人员基本配齐,平均每个村有近6名干部。在村两委中,交叉任职的有368名,其中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有30名。从这次调研的情况发现,这些交叉任职及“一肩挑”的村大都能团结一致、共谋发展,其号召力与战斗力也比其他同等条件的村要好些,为群众办事的效率有所提高。2、从班子结构看,总体趋于合理,但各阶层的优秀分子缺乏。在年龄结构上,两委成员的平均年龄43.8岁,支委成员的平均年龄为45.8岁,村委成员的平均年龄为41.2岁;在文化程度上,两委成员多以初中为主,占了近70%;在班子组成上,大多是老中结合,青年党员占的份额很少,这样的班子架构,可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有效运行,但整体缺少创新和敢闯敢干的精神,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没有新生力量的注入,造成了村两委班子后继乏人的状况。

二、主要经验及成效

近几年来,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全县农村发展“五个一”工程这个主题,抢抓机遇、扎实苦干,与时俱进、稳步发展,取得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20*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5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7元,较上年增收181元。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农村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离不开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努力。同时,从调研中我们得出,这与全县严格按照中、省、市农村“三级联创”活动的有关要求,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创新载体,严格标准、强化管理,使村级党组织建设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是分不开的。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打基础,强化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用好一个人,带强一班子;选准一个人,富裕一村人。我们坚持把那些组织能力强、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群众反映好的人选拔进村级领导班子,不断强化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从而带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一是着力保障村干部的待遇。在核定村子人数的前提下,分三个类别对村干部进行定期补助,即村子人数在500人以下的每年800元,人数在800人以上的每年1000元,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每年1200元,由县乡两级党组织从财政上划拨资金进行兑现,对任职时间在20年以上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经综合评定审核后,每人每月给予200元以上的特殊津贴,对年满65周岁,因健康原因不宜继续任职的,每月给予80元的养老金。在此基础上,还大胆创新了村干部选拔任用方式,2003年高渠乡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同志因工作成绩突出被破格提拔为高渠乡党委副书记,开创了我县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新格局,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着力控制村干部的职数。结合去年的村“两委”换届工作,大力提倡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着力压缩村干部队伍人数。通过村“两委”换届,村“两委”班子人数2252人,比2003年村“两委”班子总数减少36人,全县有368名村“两委会”成员实现了交叉任职,有30个村实行村支部书记与村主任“一肩挑”,占村子总数的7.6%。三是着力提升村干部的素质。三年来共选调了56人次到省、市党校参加培训学习,每年县委党校都要对村支部书记进行集中培训,395名村支部书记先后全部参加了培训。去年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先后共培训村干部1842人次,其中16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村干部全部进行了集中培训、578名村干部进行了岗位技能培训,还开展各级各类科技培训达980人次,使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二)建平台,强化村级阵地建设。村级阵地建设是村级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组织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村级阵地建设过程中,我们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示范引导、整体推进”的思路,坚持“强村扩建、大村修建、小村改建”的原则,实行“三个一批”,即明确政策要求,新建一批;利用现有房屋,改造一批;盘活闲置资产,利用一批。同时实行阵地建设销号制度,建成一个、销掉一个。截止去年,全县有220个村的阵地建设实现了规范化,16个村经过改建后也达到了“六有”标准(有制度、有牌子、有办公设施、有电教设备、有图书、有档案资料)。目前,还有96个村党支部无活动场所,63个村租借活动场所。从今年以来对30个村的阵地进行的新建,对36个村的阵地进行的改造已基本完成。在资金筹措上,采取了“六个一”的方式,即“县上补一点,乡镇拔一点,村上拿一点,党费帮一点,包扶部门给一点,向上级部门争一点。几年来,县财政累计拨款近50万元用于村级阵地建设,乡村两级政府、包扶部门共筹资200多万元,县管党费累计拿出40多万元,实行以奖代补,对新建和修建的村给予一定的补助。此外,一些村党支部能紧紧抓住扶贫开发、退耕还林、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重要发展机遇,不断状大村级集体经济,并动员致富能手和外出经商人员出资,村民义务投工投劳,有力地推动了村级阵地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强管理,狠抓村级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随着“三级联创”、“旗帜工程”、先进性教育等一大批党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就如何加强村级党组织规范化管理,我县狠抓了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乡(镇)、村制度汇编》、《关于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带动型、制度型、激励型支部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大问题和学教活动成果巩固提高长效机制定期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机制,不断规范了村级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也丰富了农村党建工作的载体。一是完善村级干部管理制度,印发了《*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履行职责考评实施办法》,建立了对村支部书记的考核管理机制,村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制度,以及对村支部书记的职责、村干部的职业道德等都做了相应的规定;二是规范村级组织工作制度,建立了规范的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农村党支部工作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党风廉政工作制度等,并全部上墙;三是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建立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了各项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大多数村都设立了村务公开栏,定期对村级财务、重大事项等进行公示,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抓关键,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全县坚持把党员队伍建设做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重中之中,坚持原则,严格标准,不断强化党员队伍管理。特别是村级组织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们大力加强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一是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近三年来,平均每年发展党员330名左右,全县没有一个发展党员“空白村”。县委针对农村党员年龄老化、素质偏低的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在农村外出青年和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在全县开展了把农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活动,实施了“1*0”工程,要求各村从退伍军人、回乡青年、科技示范户和外出致富能手中重点培养3-5名村级后备干部,3年来共有327名致富能手被发展成为党员。同时,实行了发展党员预审制、培训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每个村支部每年都要确定1-2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今年发展积极分子446名,使村级党组织不断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二是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双带”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全县每年组织开展“一区三户”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20*年巩固创建党员“双带户”1100户,党员科技示范户360户,党员先进文化传播户240户,建立党员责任区2200个,党员科技示范基地13个,这些党员及党组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全县现有83个村配备了电视机,有282个村有光盘机,可以开展党员电化教育,我县还创办了“*党建”网站,在县有线电视台开办了“党建经纬”栏目,县城周边村庄可以观看到这些节目。几年来,全县广大农村党员主动参加组织活动率达90%,自觉按时交纳党费率100%。

(五)树典型,引领村级经济发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发挥典型带动上,我们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典型引路,指导全盘。结合农村实际,广泛开展了“三个一”党建示范工程,其中每年100个村支部争创“五个好”村党支部,1000名党员争当党员示范户。几年来,先后树立了高西沟村党建与生态双示范、后王坪村创建“五型支部”、冯渠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庙也村党员分类管理、牛沟村“双培双带”、陈家沟村“一阵地三联系”等一大批不同类型的新典型。红花村——银州镇孟岔村支部,在退耕还林中独树一帜,实行“花户退耕、大户承包、集体提留、规模经营”的办法,将1600亩山坡地集中承包给9户农民,建设鲜食红枣基地,村集体年收入达10万元。不仅为农民致富找到一条好路子,而且也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好经验,该村经验已在全市推广,《当代陕西》等多家报刊对此进行了报道。通过媒介宣传和现场说法,使先进经验逐步在全县生根、开花、结果,不同特点的先进典型,为其他村的发展提供了多样性的参考模板。与此同时,我们坚持把后进村的整顿作为典型示范的另一个方面,坚持每个乡镇每年确定2—4个后进村,由乡镇领导亲自负责进行整建,几年来,先后整顿后进村56个,这些后进村经过整顿后,得到了长足发展,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六)抓创新,推动工作上台阶。多年来,我县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思路,通过不断创新各项村级党组织建设的制度机制、方式方法等,使村级党组织建设走向了规范化的轨道,也跨上新的台阶。去年以来,围绕农村五个好目标,制定的《关于做好“三级联创”资料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好班子、好队伍、好机制、好业绩、好反映”内容要求,全面建设村级规范化管理的模式,目前,全县70%的村已经建成了标准规范的档案资料管理体系,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联创活动的面貌。在指导村级经济建设过程中,大多数村也能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一村一品一业”,印斗镇对岔村和桃镇牛沟村分别组织农民成立了养猪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力量分散而难以解决重大问题的状况,确保了农村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我县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整体较强,农村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比较顺利,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村级欠债严重与产业格局难形成之间的矛盾。全县有315个村无村级集体积累,占全县村子总数的79.5%,有村级集体积累的村仅81个,占总数的20.5%;村级负债总额达869.89万元,76个村经济发展长期滞后,211个村无集体收入。而还有个别村长期得不到发展,也没办法发展,主要是由于人口大量外流,在家的人数很少。据统计,全县396个行政村中有131个村的人口数达不到300人,加之青壮年劳力长期在外,在家常住的人口很少,有的村子在家的人口不到10人,还都是些老弱病残。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找到一个好的发展项目,也有一个比较适合自身发展的好产业,但因为村集体经济薄弱以及种种原因,根本谈不上扶持产业的发展及如何在产业的升级上做好文章。

2、村干部待遇低与村干部作用难发挥之间的矛盾。农村干部承担着大量的工作,而所得的报酬却偏低,这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据调查,全县现在村干部的待遇虽然还可以得到保障,但享受工资报酬的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会计,每人每年的平均工资补助还超不过1000元,相对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来说,差距十分明显。加之大多数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没有解决,在村组干部退下来后的待遇都还没有保障,这使他们觉得工作没有盼头。

3、党员素质偏低与党员先进性难体现之间的矛盾。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党员没有致富本领,缺乏一技之长,自己都难以走出贫困的境地,更谈不上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有的因年龄和知识老化,虽然也曾为党和人民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但面对新情况,思想转不过弯,仍然用老眼光看待问题,认识保守,思想老化,程度不同地地产生了不适应感。在对待村里的一些大事上,不能从大局出发,对暂时的困难和问题不体谅、不理解,甚至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与此同时,大多数农村优秀青年在外打工,又没有固定的地点,给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发展党员和选拔年轻后备干部时往往只好“从矮子里面选高个”,出现了党员难发展,村组干部难选的局面。加之,有些村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害怕失去领导地位,不是从培养新生力量出发,而是看作对自己地位的威胁,还有的即使发展党员,也只是从自己身边或亲属中发展关系党员、家族党员,致使一些村后备干部十分缺乏,新鲜血液难以补充进来,党员的先进性无从体现。

4、党内民主滞后与民主化进程难加快之间的矛盾。村支部与村委会产生的方式,导致了二者之间的不协调、不团结。一是“支部独政”。有的书记把党支部在农村干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理解为党的领导绝对化,忽视和否认村委的职能作用,沿袭着村里不论大小事都由支部说了算的做法;二是“村委揽权”。一些村委会干部把基层民主极端化,认为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行使职权,村党支部无权过问,并以此为借口,排斥支部的领导;三是“两委争权”。部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各自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双方坐不到一条凳子上,互相争吵,互不妥协;四是“两委搁政”。有些村两委成员职责不明,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清,工作随意性大,好事争着做不停,麻烦事推诿扯皮。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党内民主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是关键所在。

5、干群关系疏远与群众事情难解决之间的矛盾。从调研中,可以看出干群矛盾仍然是当前农村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分析导致矛盾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干部带领和指导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跟不上。大多数群众盼望干部能找出致富的路子,而村干部又缺乏一整套引导农村发展经济的思路和招数,这样群众认为干部没能力、没本事。二是干部管理农民的办法跟不上。有的干部说现在的农民懂得太多了,不好管,实际上并非如此,主要还是干部管理的方式方法得改一改。据了解过去一说管理,就是我说你听,就是上对下,甚至不问青红皂白以势压人,这样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不是农民懂得多,而是我们的干部懂得太少。三是干部深入实际办实事的作风跟不上。有的村干部很少到农民家中坐一坐,问一问,更谈不上为他们排忧解难,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长期拖着不办,群众对此很不满。四是干部严格要求自己的素质跟不上。有的村干部不注意平时的学习与修养,私心杂念重,多占多得,手中的权力不是用来为群众谋利益,而是为自己谋利益,在群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四、主要措施及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我们今后的主要措施或提出的建议是做好“五项”工作,努力实现“五化”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拓宽渠道,壮大队伍,实现党员队伍年轻化。一是要通过努力,使全县农村党员队伍平均年龄由现在的52岁下降低到45岁左右,其中45岁党员占到党员总数的60%,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也要占到一定比例。要本着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拓宽发展党员的视野,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二是将那些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积极做好从个体私营经济组织、个体户和农村种养大户中,从毕业回村的高中生中,从复转军人中,从有一技之长、并愿意入党员的青年中,从长期在经营、自闯市场的本籍村民中发展党员,不断扩大党在农村的联系面、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三是每个村要确定一定数量的、主动要求入党的青年人,作为党的后备力量,对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的村支部,可以适当地增加培养对象;对于村委会班子中的非党成员,可严格按照标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作为培养对象,要通过不断拓展渠道,把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纳新到党内来,实现党员队伍的年轻化。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实现“两委”关系协调化。一是要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以制度化的形式规范干部言行,真正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实现农村党内民主与党外民主的同步推进。二是要以《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组织法》规定支村两委班子的职责为依据,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尤其要建立和完善对支部班子监督约束机制。三是要对两委关系紧张、村支部书记与村委主任不团结等一些现象,及时进行处理,力争建立长期有效、科学分工、协调配合的两委工作制度。

3、规范管理,推进民主,实现领导方式制度化。一是坚持两委议事会制度;对村中的重大事项,由村支部会议与村民代表议事会进行民主决策,经认真讨论,形成一致的意见和决议,然后实施。二是坚持村务公开制度,办好村务公开栏,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公布于众,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坚持财务监督制度,村里财务支出实行由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联签制,由党员和村民推举出代表组成村级财务监督小组,每年年初,对上年度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四是坚持村务顾问制度。推举村里有权威的老党员、老干部及有威信的村民,组成顾问组对村里的有关事宜进行评议、协调和解决。

村级调研报告篇6

一、调研选题的考虑和调研简要情况

近两年来,中央、省、市、县高度重视农村村有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陆续出台一些列意见方案,指导村有集体经济发展,制定了消除村有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要求在2020年底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本人认为,村有集体经济发展好了,村级才能更好的为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办更多的民生实事,也就是更好的践行初心使命,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更好地落到实处。

为此,本人选定了“xx乡村有集体经济发展”这个调研课题,通过实地考察了全乡7个行政村的村有经济发展情况,召开各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座谈会1次,发放征集意见表15份,收集意见建议22条,访谈二十余名群众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活动,并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我乡农户个人经济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村集体经济发展依然缓慢、发展不平衡,多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依然为“0”、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2018年我乡7个行政村中,5个行政村暂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两个村收入在5万元以上,分别为xx村5万元和xx村5.57万元。

二、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有关做法经验和效果

xx村大力发展种养产业,实现了村有经济从“0”到有,从有到强的转变。成功引进xx公司,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全力打造100亩吴茱萸种植基地。建立了养鸡场,养殖土鸡1200余尾,种植西瓜10亩。一系列的举措,为梅溪村带了客观的集体经济收入

xx村积极探索村有经济发展模式,积极争取在外创业的年轻党员返乡投资,助推村域经济发展。多措并举下,xx村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有效利用现有板栗林资源,采取嫁接的方式,争取以最低的投入、更快的速度、更有效的方式发展村有经济,争取早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

xx村和xx村通过合作社成功与农业产业种植大户合作种植辣椒60余亩。公司提供技术、种苗、化肥并负责回收,以此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xx村和xx村着手利用高山茶叶资源这一先天优势,与茶叶收购商、制造商合作,对高山野生茶叶林进行有限管护,提高茶叶产量,村集体从中收取资源管护费等形式实现村级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我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起步晚、发展慢、底子薄、基础弱、收入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入来源单一,发展活力不够。在有村级集体收入的两个村中,xx村收入来源只有上级财政补助款,xx村的光伏电站发电收入占总收入90%。单一的收入来源也决定了村有经济发展活力不够、效益不高。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基础较弱。我乡7个行政村只有2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占比不到30%,无收入的“空壳村”占比超过70%,各村之间发展极为不平衡,且2个村收入仅为5万和5.57万,刚过“薄弱线”,总体发展基础较弱。

(三)发展依赖性强,无发展空间。两个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中,xx村来源于上级光伏发电扶贫政策的收入占90%以上,xx村收入全依赖于上级公益林、天保林财政补助的收入。该两项政策性收入相对稳定,但也几乎没有增加空间。

四、制约我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我乡位于幕阜山脉中段山区,离县城远,多个行政村位于海拔较高的山中,区位的劣势导致我乡基设施建设薄弱,道路建设标准低,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比较差,仍有部分自然村未通水泥路,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二)林业资源优势未发挥。我乡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拥有野生油茶林3.7万亩,野生高山茶叶万余亩,以及大面积的野生猕猴桃等天然资源。由于近年来缺乏集中有效管护,绝大部分资源产量低下甚至绝收,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村“两委”班子引领作用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村“两委”班子的引领作用。我乡各村29名“两委”成员中,致富带头人寥寥无几,且“两委”成员年龄普遍偏大,经济意识不强、思路不广,不能很好的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四)致富能手示范带动性不强。我乡有不少产业带头人通过发展蔬菜基地、板栗基地、养蜂以及外出务工经商等逐渐发家致富,但他们尚未带动身边村民致富,致富能手的传、帮、带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五)创新意识不够。部分乡村干部、群众思想还不够解放、缺乏创新意识。一是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精神不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发展的精神动力不足。二是畏难情绪突出,瞻前顾后怕失败,不敢承担风险,不敢大胆“闯”。三是缺乏发展和创业的激情,安于现状、不愿进取、得过且过。

五、我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及对策

根据上级要求及各村实际情况,制定我乡村有经济两年发展规划:2019年xx村、xx村争取村有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20年xx村、xx村、xx村消除“空壳村”。

针对当前我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xx乡实际,提出如下六个方面的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交通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

(二)加快土地流转,引领农业产业发展。村集体可统一从村民手中将土地流转过来,在“村集体 合作社 村民”的模式下发展规模化农业产业,以发展集体经济。目前,我乡xx村、xx村已与农产品公司签订协议,由村集体负责种植辣椒等农产品,公司负责收购的方式发展集体经济。两村各种植辣椒共30余亩,预计两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能达到6万元左右。

(三)借全域旅游之机,发展旅游产业经济。我乡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游客的逐渐增多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要着力做好水(温泉)和山(九宫南山)的文章,探索山水旅游发展新模式,村集以资源入股,分享旅游收入。

(四)进行低产林改造,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xx村拥有1000余亩的野生油茶林和板栗林,因近年来缺乏有效管护,绝大多数油茶林、板栗林产量低,资源未得到利用。村集体可组织对低产林进行改造,盛产后销售收入与村民分红,从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村级调研报告篇7

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是一个原始积累过程,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和根本保障,属于所有者权益范畴,是由会计科目中“公积公益金、部分应付福利费、部分资本”等构成,金额应等于资产借方余额减去负债贷方的金额。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是我们农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总体目标。如何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是农经管理部门长期不懈探索的课题和政策焦点。正确运用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是广大村民行使民利和当家作主的根本体现。按照上级领导的安排,我们对全市的农村财富积累的现状、做法、效果以及各村集体财富积累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我们的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现状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村级集体积累13.2亿元,年可支配集体收入7亿元,每年可为老百姓分红0.8亿元,每年可为村民增加公益性支出536万元,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积累2亿元。经过我们课题组的调研整理发现,我市自五十年代至今,市委、市政府以及农经管理部门在建立村级财富积累机制方面始终没有放松,年年都有建树,先后出台了多个有关增加集体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积累的文件,如1980年市委出台了二十条,禁止个别村分光积累、平调积累的行为;1987年市委出台了文件,提倡村民为本村提供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并将其纳入集体积累核算,率先在全省启动了村级劳动积累方法;1990年、1995年、20xx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文件,规定了村级集体财务、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增加村级积累办法等;今年,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的安排布暑,在全市成立了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领导小组,探索村级组织农业税取消后如何获得正常运转所需经费和增加村级积累问题。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我市的村级财富积累措施概括起来存在五种模式:一是以石梯子沟村为代表的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增加集体财富积累,全市符合这种条件的村有30个,占总村数的6%,形成集体积累3.5亿元,占全市集体积累的27%;二是以六股道村为代表的发包集体机动地、“四荒地”和集体机、泵、管、带、井等收入增加集体财富积累,符合这种条件的村有360个,占总村数的67%,实现集体积累4.5亿元,占全市集体积累的34%;三是以山叶口村为代表的开发集体自然资源,依靠旅游观光产业收入增加村级财富积累,符合这种条件的村有40个,占总村数的7%,实现集体积累1.5亿元,占全市集体积累的11%;四是以南关村为代表发包村建门市店铺,靠承租收入增加村级财富积累,符合这种条件的村有25个,占总村数的5%,实现集体积累1亿元,占全市集体积累的8%;五是以包官营村为代表发包集体资源开采权,靠出租村办企业集体资产增加财富积累,符合这种条件的村有79个,占总村数的15%,实现集体积累2.7亿元,占全市集体积累的20%。

二、做法

建立村级财富积累机制,增加村级财富积累是一个长效机制并长期坚持的过程,不是三年五年就完成的工作,要有一个坚持持久、持之以恒的信念。各村的发展也不一样,要因村制宜、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套一个模式,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增加村级财富积累的五种模式为:

1、以石梯子沟村为代表通过集体统一经营增加集体积累。村集体把所有的可控资产重新登记造册,实行集体所有、集中经营、目标考核、按劳分配、共同投资、按股分配、集体受益。经过公开选举或竞聘上岗,村民委员会把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的本村致富带头人安排到适当的岗位,带领大伙搞集体经营,共同致富、全村受益。石梯子沟村位于**市大崔庄镇东北部,属纯山区,全村289户,1102口人,山场面积4000亩,耕地面积670亩,党员42名,村民代表53名。几十年来,该村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按照“集体统一经营不能变,承包责任制的政策不能变,为人民服务的目的不能变”的宗旨,大家一致认为“大河有水小河流,大河无水小河干”。为了搞好本村的企业和山场的经营管理,该村两委干部一班人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前提下,经过民主讨论、村民代表会表决,提出了“林场成立合作社,果园服务采摘节,企业成立董事会”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搞拍卖、不搞私有化,实行集体统一经营,集体统一管理,收益统一分配的集体经营管理模式。经过村民反复讨论、村干部反复实践,该村制订了本村的经济发展思路是“矿业带动,六业并举”。为此该村两委干部对集体土地上的林木资产进行了清理、对集体企业进行了统一规划,对村民在集体山场栽植的树木进行了作价回收,并划入了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把原承包果园内个体栽植的树木协商作价后纳入林果合作社管理。通过村民代表会表决,采石厂使用的机械设备按股份制管理,实行一户一股,按股分红,在20xx年入股232户226万元的基础上,20xx年新增入股40户、28.8万元,累计入股272户、254.8万元,全体股东选举产生了股东代表会,股东代表 会选举产生了董事会,购进勾机2台、d-80空压机2台。仅此一项,每年为股东分红100万元,每年可为集体增加财富积累100万元。另外,该村还对退耕还林果园600亩,围山转果园1000亩,集体林场2400亩实行了合作社管理模式,安排妇女劳动力就业40多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集体资产不断增加,实现村级财富逐步积累,现在集体固定资产663.9万元,村集体财富积累1000万元。

2、以六股道村为代表的用承包收入增加财富积累。这一类型的村把集体所有的机动地、“四荒地”、果园、闲置地、机泵管带井等可盘活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登记、造册,并检查原承包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完善性,对于那些无合同、口头合同进行了补充完善,条款不清、缴费不清的合同进行了公示、依法清理,而对那些承包几十年、十几年的有明显不合理条款的合同,力求采取妥善的办法,探索完善的途径来解决给村集体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具体操作中广泛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尽可能达到甲乙双方、村民都满意。如需调整完善合同条款,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议事程序,讨论完善承包标的的方法。这些村依靠有限的收入通过开源节流,基本能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所需经费,一般通过上级调拨或有关部门捐赠及帮扶增加村级财富积累。如六股道村,共有158户,584口人,耕地面积789亩,在安装太阳能路灯的工作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0万元;在建设高标准的沼气池工作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0余万元;在道路硬化工作中,争取到上级补助的水泥30吨等等;村外千亩板栗方水利工程,实施一事一议,筹集资金33420元,共挖沟120xx米,安管120xx米,盖井房11个,为集体增加财富积累3万元;在村内修建水泥路的工作中,该村没有采取包工包料的方式,而是采取了清包工的办法,再加上上级的支持,只此一项,就为村集体节省了40余万元,全部列入了村级积累有关帐户。

3、以山叶口村为代表的通过开发自然资源增加村级财富积累。这一类型的村大多经济条件较差,处于山区或半山区地带,可支配的自然资源很多,村委会通过踏查山地、河流等可开发的自然资源,通过主管部门的批准和认定,把沉睡多年的大山、荒废多年的原始森林等开发为旅游产品,通过聘请中介公司谋划,引入投资资金共同开发旅游资源,按照双方协商的分配比例进行收益分配,这样村集体就用最小的投入引入外来资金开发自身的自然资源,而增加村级财富积累。大五里乡山叶口村位于大五里乡西南部,距离大五里乡政府3公里,现125户、420口人,属于偏远的山区村。近几年来,该村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探索“盘活自然资源、开发旅游圣地、增值集体资产、服务外地游客、受益财富积累”的村级财富积累之路,把一个交通不便、村貌不扬、百姓贫困的小山村变成了依托自然资源脱贫致富的旅游圣地。山叶口村人少、地少、路少、山多,目前有山场面积120xx亩,拥有可开发旅游资源5300亩。为了开发该村的自然资源变为旅游场所,自20xx年开始,该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民主理财组织成员一道进入大山进行资源踏查,并把可开发利用的山场资源、自然资源登记分类,并把他们的想法形成书面材料上报乡党委、政府,请求乡党委、政府给予支持和帮助。为了把村内沉睡千年的大山变成聚宝盆,让人们从中享受到幸福和快乐,给本村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乡党委、政府出面聘请野三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来到此地进行现场勘测,对可开发的资源进行旅游资源评估和论证,并向**市旅游局、**省旅游局、国家旅游局申请为aa级国家旅游区。乡政府按照aa旅游区要求聘请**绿维创景公司进行了设计、投资、推介,先后开发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农家饭庄等项目。经过市、乡、村三级政府的不断努力,大五里乡山叶口村的旅游产品已经推向了旅游市场。山叶口村经过多方考察和民主议定,决定对本村的服务业实行政策优惠、提供方便、鼓励投资,乡党委、政府也决定给予投资客商优惠政策。经过多方论证,并报乡党委乡政府批准决定由村民自行投资、主管部门统一规划,投资收益按股分红。以方便游客为主,以私营企业与农户联营为主,以集体旅游资源受益为主。自从旅游景区建立以来,该村村民独自建商店2个、旅店8个、饭店16个、出售土特产摊点多个,安排就业人员106 名,直接或间接为旅游区服务的从业人员达到22 名。仅农家饭每月可实现营业收入10 万元,解决了26 户的致富问题,真正达到了“投资于山、服务于客、藏富于民、积累于村”的目的。

4、以南关村为代表的通过承租门市店铺收入增加村级财富积累。这一类型的村,通过自有资金或与人(企业)合资筹措的资金建立一部分门市店铺或出租屋、办公楼等,通过市场手段公开招投标向全社会发包进行出租,通过订立合同、兑现合同、履行承诺等增加村级收入,从而增加村级财富积累。**镇南关村为了增加集体收入、壮大集体财富积累,自20xx年以来,对该村的房屋、商品房、门市店等固定资产进行了彻底清理盘点,将商品房、门市店等所有适宜出租的固定资产进行了分类统计和登记造册,对原承包租赁合同进行了清理、完善、登记、归档,并实行了公开招投标,每年可增加集体租赁收入240万元,每年可增加村级财富积累24万元。南关村原有出租门市店242间,可对外出租5000平方米。过去由于存在资产底数不清,租金太低,合同不完善,兑现不及时,工作不透明等问题,每年仅收取承包租赁费用120万元,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个别人还在发包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不阳光,少数人还搞“二包”从中渔利,极大地减少了集体收入,影响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新的两委班子从完善制度入手,着眼增加集体积累,运用市场手段,建立长效机制。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要求,南关村组成由两委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民主理财成员等组成的清查小组对原有的出租店铺、门市房屋进行了彻底的清查盘点。盘点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名称、建造时间、新旧程度、原值和净值、承包人姓名、承包年限、承包金额、承包方法、缴费情况、拖欠金额等。通过二个月认真细致的工作,共清理固定资产64件,金额38万元,合同65 份,拖欠承租费用18万元,涉及16人。村委会在村务公开栏内将上述内容进行了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5、以包官营村为代表通过发包集体所有的企业增加财富积累。这一类型的村通过盘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库存产品等集体所有的各种资产与存货,建立资产台帐、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签订承包租赁合同等程序,把原村办企业承包给个人或法人经营,村集体通过为企业服务、由企业解决部分农民就业来增加收入,从而增加集体积累。

三、效果

通过几十年的不断积累,我市的农村集体财富积累已经达到13.2亿元,各村通过民主议定,把村内的物化积累进行承包经营,并将货币资产尽可能多的发挥效益,为村民提供公益开支。一是增加了集体财富,据统计,全市农村集体积累由80年代的1.1亿元提高到现在的13.2亿元,农村可支配的固定资产达到13.59 亿元,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数额巨大,不可估量;二是盘活了集体资产。过去,农村集体资产使用、经营制度不健全,随意性大,经过我们的经营管理,现在村级集体资产承包、租赁、拍卖、处置等都经过村民广泛讨论,并且由镇乡政府的主管部门负责协助处理,减少了个别人占村民便宜的事情,也杜绝了村干部营私舞弊、侵占挪用集体资产的现象,减少了村干部在农村集体资产处置过程中的问题;三是巩固了基层政权。村民委员会实行公推直选以后,家族、宗教、团体等各种势力都插手村民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削弱了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的原有职能,加之集体资产减值,集体经济下滑,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也被削弱。通过增加村级财富积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村委会的号召力也相应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通过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民居建设为村级增加了大量的固定资产和集体财富,使农村集体积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截止到20xx年底,我市农村新增加水泥路4967.19公里,沼气池89891个,绿化866.6万株,广场公园348个,村支部232个;四是体现了社会公平。过去,由于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特别是农村集体成了少数人致富的天堂。承包不公开、资产权属不明确、财产处置不透明,让少数人钻了空子,占了便宜,老百姓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实行了公开招投标以后,村民在承包活动中地位相等,权益得到保障,集体收入也大幅提高,村民的参与权、受益权、表决权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五是致富了当地农民。通过各级各部门对广大农村的投入,村民得到了很多的实惠,路变宽了,出行方便了,有的还在家门口做起了买卖,还有的就地就业,找到了工作,挣到了工资,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六是丰富了村民的生活。通过发挥村级财富积累的作用,广大农村的文体活动、养老保障、失地保险、福利待遇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过去那种闻鸡起舞、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古老生活方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新农村、新民居工程的启动,农村城镇化的速度将要加快,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还将进一步提升。

四、设想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计划的第一年,我们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部门要谋划十二五期间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十二五期间我们要以信息资源为依托,以农村会计电算化为主线,以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为平台,以网络服务为手段,把农村会计电算化工作延伸到村、服务到社、委托到户,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站打造成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财务管理、会计业务指导、涉农政策培训、委托服务为一体的经营管理实体,实现十二五期间有200个村进入网络实行电算化、有20个专业合作社进入网络实行电算化、有100个专业户(经济实体)进入网络实行电算化。实行会计核算委托制,减轻村集体(组织或个人)非生产性开支,增加村级财富积累,专业合作社和大户记帐、核算、报税、统计报表等项目,按照服务项目收取服务费,为专业合作社和个人决策提供会计数据,为委托户提供政策、业务、技术咨询,并将服务费用纳入机关预算外收入,解决本单位业务经费不足的问题,探索以人养站、以人兴站、和谐发展、以技术养管理的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新路子。

村级调研报告篇8

【关键词】 村级会计委托服务; 运行模式; 成效; 措施

村级会计委托是根据自愿原则,在保证资金三权(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村民两权(知情权、监督权)不受侵犯的前提下,由专业的会计服务机构通过一定形式的委托,对村级财务进行管理,提供会计信息服务的一项合约式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其关键是“委托”;实质是“”;生命力是“依法(自愿原则)”;关系是“合约”。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对于加快农村民主建设,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全面实行村务(财务)阳光作业,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实施民主管理,完善财务公开,加强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几年来,山西省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进展顺利,发展健康,在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发展农村经济,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改革前提

改革开放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许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也呈现了空前的壮大。但是,自“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转变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由于缺乏与体制转轨相适应的长效管理机制以及民主理财,加之农村财会人员素质偏低,村集体财务一度比较混乱,集体资金拖欠严重,财产物资管理失控,各项开支缺乏约束。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对此十分重视,先后采取措施,但村级财务始终没有走出“边清边乱、前清后乱”的怪圈,严重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秩序,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成为农民群众对财务从初始的上访、联名信访、单个上访到集体上访,成为农村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共享公共资源及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日渐渴望,客观上要求参与村集体财务管理与监督的呼声与日俱增,他们希望创新载体,让其参与村级财务运作的愿望得以实现。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村级财务问题成为农民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因而,寻求符合农村实际的村级财务管理机制显得非常重要,成为当时会计界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为了达到从根本上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的目的,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从制度上强化管理,从源头上堵塞漏洞,从2003年起,山西省在大部分市推行了“村账乡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力的基础上,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制度,山西省对原有的“村账乡管”制度进行了完善和规范,逐步过渡为较为规范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进一步促进了山西省村级财务监管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总体情况

山西省共有县(市、区)119个,其中辖有乡镇和行政村的县(市、区)115个,已实施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的县(市、区)共有108个,占到辖有乡镇和行政村的县级总数的93.92%。

山西省乡镇街办总数为1 390个,其中乡镇数为1 198个。已实施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的乡镇数为1 137个,占到全部乡镇总数的94.91%。

山西省行政村总数为28 400个,其中已纳入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的行政村数为23 933个,占到全部行政村总数的84.28%。

山西省目前共设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1 107个,其中,隶属乡(镇、街办)778个,隶属县(市、区)财政局117个,隶属县(市、区)农业局154个,其它形式58个。其中经费来源于县级财政的占到38.63%;来源于乡级财政的占到31.49%;来源于村级财务的占到29.88%。

山西省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共有工作人员8 832名。按其行政隶属关系看,隶属各行政村的有3 860名,隶属乡镇农经站的有3 359名,隶属各乡镇财政所的有543名,隶属各县(市、区)财政局的有278名,其它792名。按其业务素质看,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3 746人,占到总数的42.42%;取得中、初级会计职称的有550人,占到总数的6.23%。

三、运行模式

山西省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是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基础上,在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不被平调、挪用和侵占,集体权益不受侵犯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委托管理的方式积极开展的。其模式有三:一是委托乡(镇)设立的村级财务核算中心(主要模式);二是委托乡(镇)财政所;三是委托乡(镇)经管站。

村级财务核算中心一般由乡(镇)财政所和经管站共同监管,总会计由经管站长兼任,总出纳由财政所所长兼任。其运行可以归结为“一项委托,二级审核,三权不变,四层监督,五个统一”。

(一)一项委托

由村级集体组织将村级财务书面委托给村级财务核算中心,统一实行规范化管理。村级财务委托的范围包括村集体组织除村民股份经营以外的一切资金、资产。具体为:上级各项拨款、各种收费、罚没收入、土地转让收入、承包费、租金、赞助、捐赠收入、集资收入、经营性收入和其它资金,村集体的各项资产。书面委托协议一般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体现了民主管理村级财务的原则。委托后取消村级财务在银行和信用社开设的所有账户,取消村级财务的会计、出纳岗位,只设一名报账员,协助村级财务核算中心管理本村财务。村级财务核算中心设立若干名会计,每个会计负责3—4个村。

(二)二级审核

村级财务所有收支均须通过村民理财小组和村财务核算中心审核。首先,村民理财小组对村收支票据逐一进行真实、合理性审查,审查合格者方予盖章通过。接着,由乡镇村财务核算中心对村组的报账单据进行复审。审查其是否经过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查盖章;是否超越审批权限;是否规范齐备,有无坐收坐支和截留收入以及收入是否公开,并实行谁审核、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对符合规定的票据、凭证同意入账;对手续不全的,退回重新补办手续;对违反财务制度的,不予入账,并责成有关人员迅速纠正。各村重大支出如土地转让、修路等采取“一事一议”,村民代表讨论决议,依照决议进行入账处理。

(三)三权不变

坚持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从而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不被平调、挪用和侵占,集体权益不受侵犯。

(四)四层监督

一是群众监督。村村建立财务监督小组,负责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并对村级财务管理和村务活动实行全面公开,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二是业务监督。村级财务核算中心每月对村级财务进行业务审核,并实行谁审核谁负责的制度。三是审计监督。各乡(镇)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项审计。四是检查监督。各市每季一次对各乡(镇)的村级财务管理进行检查,并随机抽查5%的村,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

(五)五项统一

一是统一管理制度,即统一制定出台财务预决算、财务审批、备用金、收支结报、票证管理、财产物资、承包合同、财会人员、民主理财、档案管理、责任追究等多项配套制度,规范工作行为;统一明确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民主理财组、总会计、总出纳、业务会计等职责,使村级会计委托更合乎情理,合乎法律规定。二是统一资金账户,即指各村取消会计岗位,在银行原有的账户全部撤销,其存款余额一次性划转到村财务核算中心开设的账户上,其财务专用章统一移交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其资金结算、财政拨款、预算外资金收支等均通过村财务核算中心统一开设的银行账户处理。村财务核算中心备各村财务专用章、服务中心总会计章、各村报账会计章三个印鉴。往来结算、上级拨款、转移支付款项等全部进入村级财务核算中心监管账户。村级财务核算中心依据实际情况测算并核定各村的备用金用于日常小型开支,中大型开支通过账户结算。另为每个村分别设立“五账一簿一单”,即:总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固定资产账和各种合同登记簿、统一报账单。三是统一报账程序,报账程序基本上为:发生开支取得原始凭证经手人签字民主理财组审核村委主任审签、村长、支部书记核签(较大型的由两议代表签字)报账会计报账中心主任审核签字资金类报资金监管员(记账),非资金类报总会计统一交由总会计编制记账凭证电算化记账员记账报表账簿的输出会计档案的保管。四是统一公开账务,即统一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和时间。一般上各村统一在当年的7月25日公布上半年收支情况,次年的3月25日公布全年的财务收支情况。公布的项目由报账会计和村级财务核算中心提供,交“两议会”讨论通过后,以公布栏和张榜公布结合进行公布。公开内容至少要保留15天以上。五是统一档案管理,即建立村级财务档案室,采用专用档案柜,基本做到“一村一柜”,配置防火、防盗、防潮、防蛀等设施,统一对村级财务资料进行管理。  村级会计委托的管理核心可以归纳为“三个严格”。一是严格审核收支。实行“一审核、二审批、三把关”的审批制度。各村发生业务,首先由村民理财小组集体审查同意,由村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通过;其次由分管财务的村长签字审批或经村书记和村委主任“联签”审批;最后报村级会计核算中心审核把关。二是严格资金和票据管理。实行“四统一”管理制度。即:统一设立账户,所有资金收支都必须在这个账户内核算;统一实行备用金制度,根据各村业务量和办公路程等条件,制定严格的库存现金限额制度,对超过库存现金限额的村,拒付现金;统一会计核算,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统一设置会计科目,按照会计科目用途规范使用科目;统一使用票据,票据实行统一发放、以旧换新、交回核销制度,不得使用“白收据”。三是严格监督,每年对各村财务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控制,杜绝不合理开支,对重大开支事项严格审批程序,确保农村财务安全运行。

四、取得的成效

村级会计委托的实施,增加了村级财务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变少数人监督为多数人监督,变单一监督为多层次多渠道监督,保障了村务公开的真实性、全面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维护了村民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到村里的事由村民做主,从而从制度上解决了群众反响强烈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改善了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稳定,促进了干部的廉洁自律,提高了农村集体资产的效益,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一)规范了村级账务,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

村级会计委托专业化的会计服务,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使农村财务工作走上了专业化、职业化道路,有效抑制了以权谋私、公款消费等腐败现象。一方面,专业化的服务规范了票据管理;规范了资金管理;规范了会计核算;规范了会计档案,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财务“多头账、包包账、断头账、隔年账、白条抵账”等问题,阻止了人情账、回头账、变通账的出现,基本杜绝了“谁收钱谁装钱谁花钱”和“公款办私事”等胡支乱花等现象,使村级账务由糊涂账变成明白账。例如,原平市中阳乡2007年共审核拒付不合理票据312张,涉及金额144 160元。孝义市阳泉曲镇近四年共退回村级需补办手续凭证2 231张,涉及金额2 675 394元;共拒付违规开支62张,涉及金额213 629元。朔州市2007年节约招待费5160多万元。静乐县村级财务核算中心2006-2007年共纠正不合规票据300万元,拒付不合规开支50多万元。另一方面,极大地缓解了农村会计专业人才缺乏的现实难题,改变了以往农村会计基础薄弱的局面,实现了农村会计工作与《会计法》的有效对接,再加上培训机会的增加,培训力度的加大,使农村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会计职能得以发挥,在为村级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还建立了一堵反腐败的“防火墙”。

(二)实现了村务的及时公开,促使农村更加和谐

实施村级会计委托以后,村级财务账必须经过“四关”,即村干部审批关、民主理财关、会计稽核关、公布上墙关,把村干部、村委会的财务管理工作完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解开了村务公开存在的不及时、不完善,数字粗糙笼统,内容不全等现象的“死结”,促使村务公开由被动公开变为主动公开,公开内容通俗易懂,重点问题专项公开,让每笔业务明明白白,使群众心中有底,干部心中有数,消除了群众对干部的怀疑,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一些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总是担心村干部乱花钱、多收钱,现在财务公开了,也放心了”。干群矛盾减少了,群众就财务问题上访的现象锐减,维护了农村的稳定,营造了一个安定团结、积极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如,朔州市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后,全市再没有发生一起因财务问题而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群众来信来访逐年下降。忻州市在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前,全市每年因村财务上访告状案件达30件之多,自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后,平均每年仅5起。

(三)减轻了农民负担,保持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村级会计委托的实施,一是盘清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家底,明确了产权关系,理顺了债权债务,防止了村集体资产的流失。朔州市在实施村级会计委托之初,各乡镇财务核算中心将本乡镇各村财务账目统一收回乡镇,逐村对1997年以来的财务账目进行全面清理审计,共查阅各类账本(簿)5 298本,审查票据100.8万余张,涉及金额17 895万元。在对清珲乡审计的过程中,帮助村级追回外欠款623万元,清退不合理开支126万多元。二是减少了非生产性开支。村级会计委托取消了部分村级会计、出纳岗位,减少了村干部职数,遏制了村一级的招待费、补助费等开支,使农村非生产性开支大幅度下降,有效化解了村级不良财务,防止新债的发生,较好地从源头上控制了农民负担的反弹,减轻了农民负担。如朔州市共减少村级财会人员1 524人,一年减轻农民负担1 075.5多万元。原平市轩岗镇实行服务后,17个村只设报账员,减少财务管理人员23名,每年为集体节约开支10万余元。陵川县崇文镇减少村级干部113名,年减少非生产性支出近30万元。孝义市阳泉曲镇,四年累计减少非生产性支出45.6万元,村里利用节省下来的资金办了许多有益的事,村民得到了实惠。三是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村级会计委托杜绝了不合理支出以及违规、违纪、违法票据上账的现象,保障了村集体资金安全,确保有限的资金能够用在刀刃上,保障村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太谷县阳邑乡将2007年共接收上级下拨各村五保户专项款16.8万元,一分不少、按时按量地发到五保户手中。

五、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试行工作进展顺利,发展健康,其机制也在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现象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一是部分村干部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的账就应该自己管,又以村民自治为由要求乡镇不要干涉村的财务管理;还有部分村组干部因利益受到一定影响而消极应付,存有抵触情绪,不积极配合工作。二是部分村民认识不到位,没有将监督作为应履行的义务。三是管理监督意识不强,有的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履行职责,致使在审批过程中经常出现把关不严或敷衍了事等问题。四是一些有企业或业务发生频繁的村,以实行会计委托后,要在村、镇(乡)之间来回跑,浪费时间和精力为由,不愿意委托。五是部分乡镇干部认识不到位,误以为对农村审计,就是要“揪问题”、“抓辫子”,会造成农村的不稳定,就找借口,寻理由推脱,阻挡审计,姑且暂时稳定,但为长期和谐稳定埋下了祸根。

(二)制度执行不够规范

一是对山林土地承租、房屋出租、征地、道路拆迁补偿、村办企业等主要集体经济收入,一些村干部实行“家长式”管理,搞暗箱操作,个别人说了算,说承包给谁就承包给谁,说租给谁就租谁,不开两委会,不招投标,不立合同,口说为凭,收入不公开,不透明,各种支出不经集体研究、讨论,不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批,自报自批,自收自支,财务工作流程、报销凭证等会计手续很不规范。二是“以支抵收”。一些村干部收取承包费、租金、征地补偿等收入后,长期不报账,随后则以各种费用支出冲抵收入,收支均不入账。三是“寅吃卯粮”。由于村级财务常常是入不敷出,一些村干部就采取“寅吃卯粮”的办法,预收各种款项,甚至有意延长承包期、租赁期,预收几年到几十年的收入,致使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四是挥霍浪费、资产流失现象严重。一些村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强,开支大手大脚,吃喝无度,“客人来了陪着吃,没有客人自己吃”,公款送礼屡禁不止,白条付款,吃一报十,假公济私,中饱私囊,挥霍浪费。个别村民长期无偿占用村集体资产,拖欠村集体资金数额越来越大,村干部却无能为力,村集体资产流失严重。五是挪用村级经费转移支付资金。部分村将村级转移支付用于偿还村集体债务、订书报杂志、吃喝招待等非正常支出,影响了村组干部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三)监管不力

一是部分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对村级财务“管账不管钱”,且所管的账大多只是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按规定向村民收取的费用,村办企业的资金大多游离于监管之外,村级资源性资产的承包合同实际收到的发包款项与合同款项是否相符,无法审核,再加上村委会在资金使用上“先斩后奏”,以收条替代收据,最终核算中心只管到一堆票据和账本,日常工作也只能是和村委会的报账员对一对数字,起不了真正的全过程监管。二是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对财务的监督乏力。一些村虽然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但小组成员常常碍于情面,怕得罪人,不讲原则,对村干部的一些不合理支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其在报销凭证上签字就签字,财务监督形同虚设,有些人甚至和村干部勾结在一起,共同贪污、侵占村集体资产,群众很难对每月收支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会计人员村级财务重记账轻监管,只对报销凭证进行形式上的审核,对支出的合理性、真实性则不加关心,导致违反财务制度的事项时有发生,有时还成为村干部乱开支的挡箭牌。四是部分村财务不够公开。一方面在公开的内容上避重就轻,无关紧要的公开,重点的、金额大的收支不公开,基本建设、农田水利设施、道路建设等一些重大投资项目支出不专项公开,实质性财务内容公开的不够到位,不够具体、不够细化;另一方面在公开的时间上不及时。一些村长期财务不公开,上级来检查了,匆匆建个财务公开栏,搞点数字上去,等检查一结束,财务公开栏就长期无人问津,上面的数据几个月甚至长年不变。

(四)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比较低

许多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中心挂靠乡镇农经站,用的大多数是本机关的工作人员或从乡镇各部门调派的兼职人员,缺乏专业知识,难以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从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人员统计情况来看,持证上岗人员占42.42%,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仅占6.23%,再加上这些工作人员专职不专用,对业务不钻研,存在敷衍应付思想,给村级会计委托工作的发展埋下了隐患。还有的村报账员随村干部的换届而换届,农村财务队伍不稳定。

(五)大部分机构办公经费得不到保障

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主管部门、单位性质不明确的问题,致使工作中经常出现扯皮现象,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导致业务经费没有保障,办公经费短缺。目前,村财务核算中心人员工资渠道不固定,一些依靠县财政解决,一些是乡村自筹解决。个别乡镇由于所属各村经济条件不同,经费不能按时足额到位,以致设备的维修,软件的维护和升级、耗材的供应、人员的培训等无稳定的资金保证,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核算中心的有序运行。

六、措施及建议

(一)营造良好环境

要加大宣传力度,高度重视对服务工作的宣传和动员,采取多种有效的宣传手段,提高村干部、村民的思想认识,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切实做好协调组织工作,使服务相关政策深入人心,让老百姓能够广泛了解服务的内容及其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打消村干部和村民的顾虑,自愿将村财务资金纳入服务的委托管理。

(二)坚持民主理财

民主理财是村级自治组织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理财小组要严格履行各自的监督职责,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积极开展民主理财活动。要坚持原则,不讲情面,抛弃家族宗派的影响,不怕得罪人,对村干部的一些不合理支出,坚决拒签。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向村民公布村级财务收支计划、收支明细账、债权债务、财产物资、上级补助资金、投资项目进度等群众关注的事项。每年要向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当年的财务情况,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要及时开展专项审计,接受村民的质询,坚持有问必答,努力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三)搞好财务公开

要严格规范财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地点、程序、形式等。做到内容上要详尽,重大的、实质性的开支必须公开;时间上要定期按时公布;地点上要在村民集中地;形式上要多样化。要重点公开土地征用补偿款、民政救济补助、村级转移支付补助以及上级其他拨款等外来资金和集体资产承包、租赁费等收入,彻底消除群众心中疑虑。争取做到让群众“五个明白”:明白集体资产有多少;明白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明白干部办事程序与结果;明白村干部报酬有多少;明白自己应承担的支出有多少。

(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要加强对农村各级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一是要将这部分人员统一纳入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内。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有会计知识,又要包括农村土地管理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同时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培训人员扩大到村干部和民主理财人员,增强其法律意识,严格规范运作,逐步提高管理水平。要加强对村级会计委托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一支业务精、纪律严、意识新、作风实的农村委托中心会计队伍。二是省财政要根据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组织无从业资格人员学习、培训,使他们提高业务水平,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绝大部分人员拥有专业资格,做到持证上岗。

(五)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

一是各县级财政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将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的办公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予以保障。二是建议省财政对35个省管县给予必要的补助,各市财政安排一定的经费给予帮助。

村级调研报告篇9

(一)“村财村用镇代管”使群众明白、干部清白,干群关系融洽。

1、“村财镇管”模式得到肯定。全县共有21个镇287个村财务纳入镇级统一代管,占总行政村的90%。“村财村用镇代管”, 实行了分村记账,独立核算,建立了规范的报账审签程序。调研时群众普遍认为多重监管很放心,干部日常工作心里很轻松,村财镇管成为绝大部分干群共识,积极作用凸显。

2、村级财务管理趋于规范。制定印发了《____县村级财务管理办法》,统一推行村级财务核算软件,统一了村级收款票据,村级支出坚持“三审一签”和定期公开公示制度。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二)惠农资金“一折通”做到了发放及时、管理规范、群众满意。

截止2013年,全县惠农资金纳入“一折通”兑付项目共21项,发放资金12.6亿元。补贴资金通过“一折通”直接支付到农户实名制账户,安全高效,有效堵绝了惠农资金截留、滞留、套取、“吃空饷”等现象,确保了各项惠农政策及时落实,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肯定。

(一)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不足,村财镇管力不从心。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后,村财镇管工作主要由财政所承担,业务量增加,人员编制减少,各所均实行“一人多岗”,没有专职村级财务管理人员,频繁更换,很难全面有效履行村级财务监管职责。

2、认识不到位,部分镇“村财镇管”流于形式。走访中,部分镇认为人力不足,业务量大,力不从心;有的村组担心镇上挪用资金,损害其既得利益;从而形成“镇上不愿管,村组不让管”现象,使“村财镇管”流于形式。

3、核算不规范,监管亟待加强。一是村级账务设置不够健全,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绝大多数村没有设置现金日记账,固定资产明细账、往来明细账。二是村级支出不够规范。不按时报帐,个别村工程款,没有正式发票存在白条列支现象,有的支出凭证无附件。三是财务监管广度、深度不够。只注重财政性补助资金管理,忽视村级自有收入财务核算监管,只限于就账上账,造成监管盲区,且村级公益项目建设没有全部纳入集中核算,存在“本本帐、包包帐”。四是村级资产管理有隐患。大部分村没有明确资产管理使用责任人,家底不清,产权不明,容易导致资产流失。五是民主管理监督执行不均衡,财务公开效果不理想。部分村监委会和理财小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法制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没有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要么事事顺从、不闻不问,形同虚设;要么与村委会顶牛抬杠,未能有效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村财公开,特别是公益建设项目,公开不及时,内容不详实,形式单一,群众知晓率不够。

4、监管缺位,村组建设盲目举债。村组债务普遍存在,隐性债务较大,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修路。为争取通村水泥路指标,各村在筹资不到位的情况下盲目建设,造成大量资金缺口。二是村活动室建设。资金没有全面落实,先行推进,帮扶联建单位支持不到位,形成债务。三是拉水。人饮、烟水配套项目,群众筹资筹劳不到位或改变转移项目资金形成债务。四是村级公益设施运行管护费用形成债务,如:村级道路维护抢修,人饮项目管护,部分村(社区)垃圾处理、路灯和活动广场电费等。

(二)惠农资金“一折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惠农资金存在“多折”发放,“一折通”名不副实。调研发现,目前我县“高龄补贴”、“社会养老”“燃油补贴”“计划生育”“残疾人补贴”“城乡低保”等10多种惠农补贴都有各自“折子”,形成一人拥有多个存折,造成信息错误频发,群众看不明白容易混淆、发放不及时等问题,折出多门,背离“一折通”改革初衷。村干部工资也是多头肢解发放,基础工资由惠农中心发放,绩效考核工资拨到乡镇年终考核发放,人社局人均1400元/年补助通过“中国银行”打卡(折)发放,给村干部造成不便。

2、“一折通”基础信息管理工作相对薄弱。基层涉农项目单位只负责落实政策、报送资金分配数据,而量大面广的基础信息采集和录入维护工作由财政部门承担,各方衔接配合不够,未能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数据一旦出错,难以及时更正。加之部分农户常年外出,不能及时到当地银行维护更正信息,造成部分惠农资金滞留,影响安全兑付。

3、民政社保政策落实日益成为引发农村矛盾焦点。农村低保、残疾人补助等民政社保类资金因政策设定很难准确把握,加之量大面广,极易形成认定结果不公,干部有意见,群众有想法,容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一)抓队伍,强基础

1、充实村财监管人员。建议结合本次乡镇机构改革,每镇财政所调整增加1至2名事业编制,人员从镇事业单位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工作人员中调配,专门负责村财管理和惠农资金兑付工作,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2、加强政策业务培训。结合村级换届,适时举办镇村财务人员和村干部党风廉政、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培训班。建立每年定期轮训制度,提高镇村干部业务素质和法规政策水平。

(二)抓规范,严管理

1、建章立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依规办事。重点要建立村级资产管理制度,健全资产台账,明晰资产归属,防止资产流失;健全村务公开公示制度,明

确公开公示内容、时限,接受群众监督;健全村级债务监管机制,对以前年度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掌握其准确情况,对以后村级公益事业及其他项目建设,实行村民议事与立项审批双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公益建设,有效防控新增债务。 2、规范管理。一是规范村级财务核算。在保障村集体资金“四权”不变的前提下,设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专人专岗代管村组集体财务,统一帐套,规范核算管理,将村级所有资金全部纳入统一核算,特别要加强对村级建设项目的完整核算,堵塞管理漏洞。二是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通过培训,依托“金财工程”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核算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加透明度。三是加强会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责任追究,实行财务定期审查制度,建立村级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3、强化监督。坚持民主理财,严把“议事关、监管关、公开关”。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和监委会作用,重大事项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每笔开支须经理财小组审签。村监委会要监督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多形式进行公开公示,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或民主理财小组要求公开的财务活动要专项公开,重点解释,接受村民监督。

4、保障经费。建立村级运转和村干部报酬稳定增长机制,适时提高离任村干部待遇,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同时,建议探索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激发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解除其后顾之忧。

5、考核落实。加强村财镇管和惠农资金管理工作考核,建议将村级财务及惠农资金管理、村级债务防控化解工作,列入县对镇绩效考核内容。

(三)抓配合,优服务

1、加强部门配合,实现信息共享。明确责任主体,结合全省完善“一卡通兑付”改革要求,各镇确定专人负责,做好惠农资金“一卡(折)通”农户基础信息重新采集核实和动态管理维护工作。分村建立完整的农户(个人)基础信息库,实现各镇与各行业部门间共享一个农户基础信息库,避免农户信息错误。分户、更改户主等重要信息实行限时申报更改制度,尽量减少差错,建立银行、财政、主管部门和各镇信息限时反馈制度,确保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及时兑付到位。在资金拨付流程上严格执行由“财政国库--兑付专户---农户”的方式,杜绝资金到部门或实施单位再回专户再到农户“老路”。

村级调研报告篇10

    论文摘要:目前,我省共享工程服务已延伸到村镇、社区、机关、中小学、部队等各类型的基层服务点,逐步形成了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得到极大的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看到,经费、场地等客观条件不足,技术人员缺乏是各县支中心的共同问题,加强培训、创新思路、加大宣传力度成为我们今后需要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2008年11月中旬,陪同文化部督导组对山西省2007年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规范化县级支中心、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督导工作。查看了有关材料,并对长治市支中心和长治县、榆次区、沁源县、侯马市、绛县和垣曲县等6个新建县级标准化支中心,榆次区演武村、南要村、北要村和沁源县河西村、城北村等5个拓展型村级站点进行了实地检查。

1我省资源共享工程现状

    2002年开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资源共享工程)在我省开始实施,通过几年的建设,山西省89%的县级图书馆已初步建成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并有计算机数量不等的电子阅览室,极大地推动了我省文化事业的发展。从2007年开始,我省文化共享工程进人快速、稳定的发展阶段。

    随着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的大量资金以及各县配套资金的投人,2007年我省34个县级图书馆从简陋的资源共享基层站点,建成了拥有天网、地网接收(卫星和宽带接收)、存储、、索取以及办公自动化等功能的规范化县级支中心(另有4个县馆是2006年度建成的试点),并且从2007年开始分3年,全省每一个行政村都要建成资源共享基层站点。这是建国以后山西省文化建设史上从未有过的建设力度,县级图书馆服务设施和手段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村级文化站拥有了现代化的服务手段,这也是构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2各县级支中心基本情况

    晋中市榆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全馆实行自动化管理,有300多平米的数字阅览室,配有60台电脑和服务器、网络存储器、投影仪、打印机、复印机、刻录机等相关现代化设备。配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卫星接收器、接收主机,同时接人iom宽带网。

    长治市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成立于2005年8月,目前,该市的县图书馆健全,乡、村文化站网络基本形成,长治市七个城区全部建成共享工程站点;九个县级馆中,襄垣县、长治县、长子县、沁源县已建成标准化县级支中心,进人运行阶段。

    运城市绛县是山西省的部级贫困县,图书馆是1978年建成的老馆舍,馆舍条件和安全措施相对落后,但图书馆工作人员十分认真负责,在有限的条件下积极开展工作,已建成基层图书室200多个,共享工程设备配置安装调试已完毕,接收数据正常,各项工作扎实到位。

    运城市垣曲县也是山西省的部级贫困县,辖有11个乡镇,188个行政村。县图书馆新馆2005年12月建成。现在,图书馆的三层为资源共享工程专用,设立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放映室、机房控制室,2008年8月,电子阅览室资源共享卫星设备系统全部调试完毕,正常接收资源,电子阅览室、图书业务自动化系统、资源应用管理系统设备到位,互联网接人2m宽带。

    侯马市图书馆位于市府路,是一座三层楼,“晋文化图书室”、“彭真图书室”特色图书室工作得到发展。馆内设有专门的多媒体放映室,资源共享卫星设备系统已全部调试完毕,接收数据正常。

2. 1规章设施规范化,经费基本得到保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大力发展,基层共享工程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共享工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除了硬件有所提高外,各乡村基层服务点也得到进一步规范,显著位置都加挂文化共享工程标牌,公告活动信息、服务与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等。大多服务点配有专人管理,活动宣传、统计、记录等档案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轨。在沁源县沁河镇城北村、西河村等基层服务点督导组还看到,不仅投影仪等文化共享工程设备运行正常,每个图书室还有由省文化厅、财政厅配置的两个书柜和300册流动图书,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的,表明了我省政府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度重视。

2. 2勇于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同时传播和繁荣先进文化,是我们共享工程的重要任务。

    在继续做好信息化建设、科技扶贫等工作一的同时,各县区、基层站点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扩大文化共享工程服务范围。长治市、榆次区等图书馆都为学生开辟专门的自修区,在长治市图书馆广场利用资源共享的资源,举办首届“田昊杯”万人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在长治市范围内引起反响,市各大媒体进行了报道。垣曲县深人基层,利用共享工程直接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如岭回村主要产业为蚕桑养殖,他们就注重播放蚕桑养殖的科普片,关家村有蔬菜种植优势,他们就把投影仪带到农民的大棚边播放《大棚蔬菜》等科教片,帮助农民提高收人水平。

    在榆次区的3个村级站点,北要村正在利用投影仪放映电影,南要村和演武村利用共享工程设备,为群众播放音乐,好多群众在院子里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在演武村还看到,大家都聚集在基层点的屋子里跟着资源共享的节目大唱地方戏,这些活动让群众在闲暇时间获取知识,非富生活,同时还可以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受到当地群众的大力欢迎。

2. 3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省中心先后多次组织34个规范化县级中心的馆长及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县级支中心日常管理及活动开展;县级支中心对基层站点的管理、指导;村级、县级资源应用系统使用维护;常用软件的使用;规范化县级支中心配套设备的介绍、正常使用和维护等。针对不同岗位的要求,采取专业技术人员讲授理论与现场讲解设备相结合的方式,老师学员教学互动,使学员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基础要领。培训教程的ppt课件均已刻录成光盘下发参训各馆。省中心培训后,垣曲等县级支中心也召集本地区各基层点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县馆技术人员多次下基层,做到了手把手演示培训设备安装。

2. 4拓宽延伸服务,提高社会效应

    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在全省全面地开展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欣赏到了文化共享工程中优秀的文艺作品;拓宽了农民群众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渠道,使他们无偿地学到了最新的生产科学技术、科普知识,为农民朋友致富打开了方便之门。

    长治市图书馆除举办展览、送书下乡等工作外,还积极为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成立专门工作组,利用共享工程资源,传播国家、省、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向广大读者提供检索咨询政府信息服务。

    此外,长治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也在市图书馆创办。这些活动,为吸引人民走进图书馆,了解共享工程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各支中心和乡(镇)、村基层站点也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卫星接收资源和利用共享工程网络资源不断开展各种服务活动,除了日常接待群众上网服务之外,在全民阅览活动期间、图书馆宣传服务周活动期间、国庆期间以及其他当地重要活动期间,普遍组织群众开展电影、讲座、农业科技资料片等放映活动,组织专题培训,组织观看电子书刊。这些活动都受到当地群众的大力欢迎,改变了一大部分农民往日的不良嗜好,拓宽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增长了他们创造富裕生活的手段。

3共享工程的对策思路及存在不足

3. 1总体思路

    农村乡镇图书室、文化站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文化娱乐需求的重要场所。在具备基本条件的地方,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将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繁荣文化事业有机结合起来,以发展数字化网络为突破口,是实现贫困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有利对策和贫困地区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新思路。按照这个思路,我们逐步将共享工程服务延伸到镇村、社区、机关、中小学、部队等各类型的基层服务点,逐步形成了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得到极大的发展。

3. 2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省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基层文化的建设。

    (1)经费、场地不足,特别是基层点,许多专职人员待遇问题难以解决。

    (2)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县级支中心只有1一2名技术人员,难以保障对各村镇基层点尊龙凯时最新的技术支持。

    (3)宣传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吸引广大群众走进图书馆,了解共享工程、利用共享工程。

3. 3建议

    (1)各级政府应尽快落实各县级支中心的日常运行经费。

(2)要进一步加强县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的人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3)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

    (4)加大服务领域,进一步完善共享工程网络。

4思考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