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范文10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03-31 09:49:04

村级范文篇1

一、领导高度重视

为贯彻上级有关创先争优工作精神,我村给予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在接到上级文件指示精神以后,我村领导班子,及时召开班子成员会议,就我村开展此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部署。经研究,我村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在此基础上,我村创先争优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是要把好学习关,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达到领会精神、抓住实质、全面筹划的目的;二是把好方案关,在学习上级文件要求下,我村组织有全体党员、普通群众参加的座谈会,深入分析影响我村创先争优的不利因素,为制定实施方案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把好活动关。创建先进党总支、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关键在于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活动中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做出让我村全体群众摸得着、看得见、学得会的实际行动,为再创新合村辉煌业绩做出党员干部应有的贡献。四是把好借鉴关。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村创先争优工作,还要积极向其他选派村、示范村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做法,体现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真正意义。

二、扎扎实实开展好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

月日,我村按镇党委要求,组织村两委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学习市委区委的相关文件,确定我村工作思路,谋划我村工作方案。

月日,我村召开全体党员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布置我村召开党员座谈会、普通群众座谈会的相关事宜,为剖析我村存在的影响创先争优的不利因素,为制定方案打下基础。

月日,我将收集上来的影响创先争优的不利因素进行汇总,再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制定我村工作方案。

月日至月日,我村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书记讲话,学习党的有关理论和相关知识。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签订争创目标承诺书,全面调动起全体党员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以扎实开展各项活动为载体全面创先争优

为把创先争优工作扎实推进,我村将围绕“五个好”、“五个模范”的要求,具体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一)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习创先争优活动。具体要求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参加,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党员承诺、两委点评。在开展此项活动中,我村将对积极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予以必要的精神奖励。

(二)在全体党员教师中开展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

此项活动,将在全体党员中开展,活动目的在于树立党员的威信,实现一点带一面、一面带一片的目的,促成全体党员爱家乡、奉献家乡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三)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员帮扶活动”

党员帮扶活动,主要围绕两个大方面开展。一是按上级要求,开展党员对经济困难户的帮扶活动,给他们以经济上、知识上、情感上的帮扶;二是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对“后进生”的帮扶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村两委责无旁贷,其他党员包括无职党员都要积极参与,从而促成我村“人人帮后进、后进有所进”的良好局面。

四.取得初步成效

1、村党总支已建设成为基层核心

(1)、党总支和村委会建设。通过“一会三课”,提高了村两委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和职业素质;通过“四议两公开”,完善议事、决策程序,理顺工作机制;通过“党员中心户活动”,无职党员定岗设职,提高了党员的素质和党性修养;通过开展“五大载体”活动,“双培双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团支部、妇联、民兵营、计生协会、监督委员会等组织的建设。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了团支部、妇联、民兵营、计生协会等组织负责同志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将原来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选举上升为监督委员会,督促他们创造性的进行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活动,确实使这些组织焕发生机活力,并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用。

从而通过以党总支为核心的配套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村两委一班人的凝聚力、战斗力,全面完成好上级布置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2、抓好经济发展。

(1)、以产业带动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了万亩良田科技示范园引进水稻新品种,依靠科技种田。现长势良好等待十一月农技推广中心验收,同时增加粮补,;通过选派项目资金扩建茶厂,引进新进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和水平,拓展销售渠道,着力增加茶产业的效益。鼓励引导更多村民进行栝楼、烟叶种植,已经组织了村民进行了七场,700人次的新型农民专业技术学习和培训,并积极申请农业专业合作社,及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2)、以项目带动发展。通过五万元专项资金项目的启动,发挥它的酵母作用。积极招商引资,外出务工人员将好的投资商引到我村来,现正与一竹制三合板厂商洽谈中。我村土地整治26户已谈妥了24户,并选好了安置点。土地整治紧锣密鼓开展着。

3、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

通过落实农村饮水工程,实施村组道路建设,开展农村宽带工程,修复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我村的生产条件,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并按照上级要求,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即将竣工。切实提高新型农民专业培训的实效,做好培训台帐,反馈工作。着手“一事一议”机耕路修建动员工作,认真完成第六次人口全面普查工作,做好农村60岁老人养老保险登记,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4、民主政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村级范文篇2

[摘要]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村民自治的视角。作者通过对中国农村的大量实地调查,分析了近几年来出现在村委会岗位上的大量“双强村干部”。在肯定这种做法对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积极意义后,作者指出了产生这种趋势是与村级财政状况的恶化联系在一起的。同时,新富人的财富也在村级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村民的福利,但是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金钱控制一切的腐败的温床。[关键词]村级竞争性选举新富人村干部农村的腐败和反腐败自从1987年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草案)》颁布实施20年来,中国农村的选举制度已经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作为村民自治运动的一部分,村级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种形式。但对这种民主选举的涵义和如何实现这一民主目标,无论在中国,我可能要说甚至在美国,都还不太明确。而且,对于村级选举的许多分析,尤其是西方的分析,侧重于选举是否遵循了方方面面的法律与法规,以及其他一些可测量的因素,比如选举的投票率。实际上,村级选举已经更多地遵循根据民主选举多种原则制定出来的各种条例和规定。而且许多选举制度的执行,特别是那些以前不被人们重视的方面,比如公布选民名单、候选人以及选举的时间、地点的公示、甚至候选人的演讲等,似乎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一些更有意义的领域,比如根据差额原则直接提名候选人、秘密划票的实践等,也越来越多,尽管这些实践仍旧受到某种程度的控制,还不普遍。更重要的是,根据我从河南省得到的信息,相对于官方的竞争性选举,现实中的村级竞争性选举比率更高。这样的竞争性选举很可能是乡镇党委和政府宽容或者支持的结果,并更有可能发生在村党支部书记能力较弱的村。因此,即使是在一个乡镇里,村级选举的竞争程度也有明显的不同。尽管如此,根据我的观察,一个更重要的潜在问题是:村级领导,包括在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的选举中被选为村级领导的党员,以及越来越多当选为村级领导并且后来被吸收入党的非党员,都需要依赖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权力和责任领导村民发展经济并且有新的致富观念的先富起来的人。但是,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会经常性地导致各种形式的不平等和缺乏社会公平,正因为如此,总书记最近要求制定政策,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一、支持这种发展的结构与政策一定的结构性因素,比如新的税收政策、对村级组织转移支付的减少、农村的相对贫困有助于说明新富人阶层的兴起和他们对村委会的渗透。其他的变化,如为减轻农民供养大量村干部的负担而减少村委会成员数量,也已经影响到村级选举的人员结构,因为新富人不需要农民的供养。由于取消了农业税,许多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已不能充分履行其职责,并减少了许多服务。我所访问的河南省的几个村庄,村干部的工资已经拖欠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这经常意味着,只有那些有独立收入的富人能够出任村干部。村庄里富有的人经常用无偿提供服务来吸引选票。在我访问的河南省的一个村庄,一名村主任仅仅因为作为村干部不能及时领到工资而自动离职,去临近的大城市当了一名货车司机。在河南的另一个村庄,村支书和一名村委会委员通过借款付给村会计一年多时间的工资,这位村会计也是很长时间没有拿到自己的工资了。这样的情况使得村会计不可能去监督借款给他的其他村干部的决策。同样,在温州的地方法规中规定,候选人如果导致了村集体经济的重大损失,他/她必须自己来弥补村民的相关损失,这项规定使得没有经济实力的人不敢竞争村委会的职位。赵树凯和戴慕珍(jeanc.oi)也认为,许多乡镇政府及时支付村干部的工资有困难。这也不奇怪,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范围的干部人数增加了近3倍。为了满足干部们的需求,乡镇政府经常变为只关注自己生存的掠夺性机构,而不是为农民提供服务。这些掠夺性行为的牺牲品就是那些不得不借款交税的村庄。这增加了村庄的债务,迫使村庄卖掉其公共财产来支付干部的工资,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农村的私有化。同时,许多村庄在发展自己的集体企业方面失败了,从而只能将这些企业私有化和努力(经常由乡镇一级来组织)吸收外来投资。毛丹、任强、余茹英从不同的角度指出,由于国家不再对行政村的公共利益承担责任,所以村庄里的私人利益和私人利益集团变得更加重要,至少,在村民们的眼里以及在经济和政治的进程中,它们的重要性增加了。因此,地方政府实质上的破产是与企业家精英的财富和威望在各个方面的日益提高从而产生并且强化了新富人逐渐主导村委会的趋势相联系的。村庄破产的另一个后果是,村民们不得不日益依赖于富裕的村委会成员的捐赠和富裕的候选人的捐赠承诺,在我访问的河南的几个村庄中情况是这个样子。由于村民们的权力大小取决于财富的多少,这就削弱了公共决策的程序,使得在决定对哪些项目进行资助方面,村庄里的富裕者有比其他普通村民大得多的权力。这也为富裕的候选人涉及“不正之风”和贿选拉票提供了基础。其次,作为减轻农民负担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一系列政策的一部分,中国从2004年开始实行“村村通”的道路建设工程。在这一政策下,中央政府和省政府为村级道路建设和维修提供资金,这也是村委会的主要职能之一。在河南省,每公里村级公路的补助大约是人民币15万元。但是,得到这笔补助款需要通过一定的申请程序,得到批准才能立项,而且不能保证可以覆盖村级道路建设的全部成本。如果一个村通过申请得到批准可以获得资助,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腐败,村里只能在公路修好了并且通过了检查验收之后,才能得到这笔钱。这意味着只有富裕的村庄可以承担这笔必须预先垫付的资金,一般的村庄可能不得不依赖村委会成员个人来承担,这大概更有利于富有的候选人。虽然有潜在的缺点和不足,但它强化了上述选举富裕人士的结构性激励,有意识地提倡村委会中的“双强”干部,激励和强化了新富起来的人成为村领导。早在2001年,党和政府就不断努力吸收企业家入党和进入村委会。虽然在广东有大量的村委会中的能人干部腐败和任意专断的例子,但广东省一直在提倡村委会中的能人领导,许多对能人领导的分析大体上都是不加批判的。近来,允许资本家入党的政策,鼓励“双强”候选人竞选村委会主任的政策,也就是选举有能力同时做好党务和商务的能人,公开强化了新富人在村委会中的代表性作用。总的来说,在许多省这一政策号召领导和村民提名有能力领导农治理与善治谁赢得了村级选举和为什么会赢得这个选举民致富的候选人,并且要求根据有多少名“双强”干部当选来评估选举的结果。所以,当选的“双强”干部的比例很快增加了。许多国内外的学者对这样的政策所依据的几个设想大体上都持有相同的看法。首先,他们认为新富人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思想和新技术。他们参与农村(或许是更高层次的)选举,成为这些单位的领导是经济发展的合适和必然的结果。而且,这样的发展会弱化“党-国”集权体制,对民主发展做出贡献。并且专家们还认为,新富人的动机是为了给家乡人民提供无差别的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而工作,不是为了积累个人的财富和权力,其中暗含着他们是作为个人而不是联合起来的阶级来行动的。河南省村委会中的新富人强烈地呈现出这种特点,并且似乎为许多村民所接受。中国农村具有村庄规模较小和家庭几代同堂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村庄里的新富人关心和帮助家乡(或者是族人)并留下好名声的说法,确实具有一定程度的可信性。但与此同时,村里的新富人这样做也存在另外一种很明显的意图,可能这一意图与他们的动机和行为并不矛盾。这就是,许多新富人对通过获选进入村委会来建立自己的社会资本感兴趣。例如,河南的一位村主任的候选人明确表示,竞选村主任将有利于他从城里为他的企业获得贷款,有利于增强他的信用。其他一些候选人希望增强与乡镇、市政府以及党的官员的联系和信誉,因为这样可以增加商业和从政的机会。在中国的一些富裕地区,赢得村级选举就意味着能够控制巨额的集体财产,使得贿选成本低,收益高(下面将讨论)。与此同时,许多新的政府官员通过将他们的亲友安插在乡镇、县、市党和政府机构中的不同岗位,来建立他们与这些党和政府部门的经济和政治联系。这样相互锁定的关系不仅增加了不平等,而且还导致了村、乡镇和县的领导人之间的裙带关系和腐败,促使他们形成了共同的利益。总之,广泛的民主实践既是有意识的政治选择,也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经济政策选择的无意识结果。不论这种民主实践的范围有多大或是选举的竞争性有多高,村级选举中村委会中新富人的数量增加的趋势加强了。[摘要]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村民自治的视角。作者通过对中国农村的大量实地调查,分析了近几年来出现在村委会岗位上的大量“双强村干部”。在肯定这种做法对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积极意义后,作者指出了产生这种趋势是与村级财政状况的恶化联系在一起的。同时,新富人的财富也在村级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村民的福利,但是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金钱控制一切的腐败的温床。[关键词]村级竞争性选举新富人村干部农村的腐败和反腐败自从1987年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草案)》颁布实施20年来,中国农村的选举制度已经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作为村民自治运动的一部分,村级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种形式。但对这种民主选举的涵义和如何实现这一民主目标,无论在中国,我可能要说甚至在美国,都还不太明确。而且,对于村级选举的许多分析,尤其是西方的分析,侧重于选举是否遵循了方方面面的法律与法规,以及其他一些可测量的因素,比如选举的投票率。实际上,村级选举已经更多地遵循根据民主选举多种原则制定出来的各种条例和规定。而且许多选举制度的执行,特别是那些以前不被人们重视的方面,比如公布选民名单、候选人以及选举的时间、地点的公示、甚至候选人的演讲等,似乎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一些更有意义的领域,比如根据差额原则直接提名候选人、秘密划票的实践等,也越来越多,尽管这些实践仍旧受到某种程度的控制,还不普遍。更重要的是,根据我从河南省得到的信息,相对于官方的竞争性选举,现实中的村级竞争性选举比率更高。这样的竞争性选举很可能是乡镇党委和政府宽容或者支持的结果,并更有可能发生在村党支部书记能力较弱的村。因此,即使是在一个乡镇里,村级选举的竞争程度也有明显的不同。尽管如此,根据我的观察,一个更重要的潜在问题是:村级领导,包括在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的选举中被选为村级领导的党员,以及越来越多当选为村级领导并且后来被吸收入党的非党员,都需要依赖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权力和责任领导村民发展经济并且有新的致富观念的先富起来的人。但是,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会经常性地导致各种形式的不平等和缺乏社会公平,正因为如此,总书记最近要求制定政策,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一、支持这种发展的结构与政策一定的结构性因素,比如新的税收政策、对村级组织转移支付的减少、农村的相对贫困有助于说明新富人阶层的兴起和他们对村委会的渗透。其他的变化,如为减轻农民供养大量村干部的负担而减少村委会成员数量,也已经影响到村级选举的人员结构,因为新富人不需要农民的供养。由于取消了农业税,许多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已不能充分履行其职责,并减少了许多服务。我所访问的河南省的几个村庄,村干部的工资已经拖欠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这经常意味着,只有那些有独立收入的富人能够出任村干部。村庄里富有的人经常用无偿提供服务来吸引选票。在我访问的河南省的一个村庄,一名村主任仅仅因为作为村干部不能及时领到工资而自动离职,去临近的大城市当了一名货车司机。在河南的另一个村庄,村支书和一名村委会委员通过借款付给村会计一年多时间的工资,这位村会计也是很长时间没有拿到自己的工资了。这样的情况使得村会计不可能去监督借款给他的其他村干部的决策。同样,在温州的地方法规中规定,候选人如果导致了村集体经济的重大损失,他/她必须自己来弥补村民的相关损失,这项规定使得没有经济实力的人不敢竞争村委会的职位。赵树凯和戴慕珍(jeanc.oi)也认为,许多乡镇政府及时支付村干部的工资有困难。这也不奇怪,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范围的干部人数增加了近3倍。为了满足干部们的需求,乡镇政府经常变为只关注自己生存的掠夺性机构,而不是为农民提供服务。这些掠夺性行为的牺牲品就是那些不得不借款交税的村庄。这增加了村庄的债务,迫使村庄卖掉其公共财产来支付干部的工资,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农村的私有化。同时,许多村庄在发展自己的集体企业方面失败了,从而只能将这些企业私有化和努力(经常由乡镇一级来组织)吸收外来投资。毛丹、任强、余茹英从不同的角度指出,由于国家不再对行政村的公共利益承担责任,所以村庄里的私人利益和私人利益集团变得更加重要,至少,在村民们的眼里以及在经济和政治的进程中,它们的重要性增加了。因此,地方政府实质上的破产是与企业家精英的财富和威望在各个方面的日益提高从而产生并且强化了新富人逐渐主导村委会的趋势相联系的。村庄破产的另一个后果是,村民们不得不日益依赖于富裕的村委会成员的捐赠和富裕的候选人的捐赠承诺,在我访问的河南的几个村庄中情况是这个样子。由于村民们的权力大小取决于财富的多少,这就削弱了公共决策的程序,使得在决定对哪些项目进行资助方面,村庄里的富裕者有比其他普通村民大得多的权力。这也为富裕的候选人涉及“不正之风”和贿选拉票提供了基础。其次,作为减轻农民负担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一系列政策的一部分,中国从2004年开始实行“村村通”的道路建设工程。在这一政策下,中央政府和省政府为村级道路建设和维修提供资金,这也是村委会的主要职能之一。在河南省,每公里村级公路的补助大约是人民币15万元。但是,得到这笔补助款需要通过一定的申请程序,得到批准才能立项,而且不能保证可以覆盖村级道路建设的全部成本。如果一个村通过申请得到批准可以获得资助,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腐败,村里只能在公路修好了并且通过了检查验收之后,才能得到这笔钱。这意味着只有富裕的村庄可以承担这笔必须预先垫付的资金,一般的村庄可能不得不依赖村委会成员个人来承担,这大概更有利于富有的候选人。虽然有潜在的缺点和不足,但它强化了上述选举富裕人士的结构性激励,有意识地提倡村委会中的“双强”干部,激励和强化了新富起来的人成为村领导。早在2001年,党和政府就不断努力吸收企业家入党和进入村委会。虽然在广东有大量的村委会中的能人干部腐败和任意专断的例子,但广东省一直在提倡村委会中的能人领导,许多对能人领导的分析大体上都是不加批判的。近来,允许资本家入党的政策,鼓励“双强”候选人竞选村委会主任的政策,也就是选举有能力同时做好党务和商务的能人,公开强化了新富人在村委会中的代表性作用。总的来说,在许多省这一政策号召领导和村民提名有能力领导农治理与善治谁赢得了村级选举和为什么会赢得这个选举民致富的候选人,并且要求根据有多少名“双强”干部当选来评估选举的结果。所以,当选的“双强”干部的比例很快增加了。许多国内外的学者对这样的政策所依据的几个设想大体上都持有相同的看法。首先,他们认为新富人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思想和新技术。他们参与农村(或许是更高层次的)选举,成为这些单位的领导是经济发展的合适和必然的结果。而且,这样的发展会弱化“党-国”集权体制,对民主发展做出贡献。并且专家们还认为,新富人的动机是为了给家乡人民提供无差别的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而工作,不是为了积累个人的财富和权力,其中暗含着他们是作为个人而不是联合起来的阶级来行动的。河南省村委会中的新富人强烈地呈现出这种特点,并且似乎为许多村民所接受。中国农村具有村庄规模较小和家庭几代同堂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村庄里的新富人关心和帮助家乡(或者是族人)并留下好名声的说法,确实具有一定程度的可信性。但与此同时,村里的新富人这样做也存在另外一种很明显的意图,可能这一意图与他们的动机和行为并不矛盾。这就是,许多新富人对通过获选进入村委会来建立自己的社会资本感兴趣。例如,河南的一位村主任的候选人明确表示,竞选村主任将有利于他从城里为他的企业获得贷款,有利于增强他的信用。其他一些候选人希望增强与乡镇、市政府以及党的官员的联系和信誉,因为这样可以增加商业和从政的机会。在中国的一些富裕地区,赢得村级选举就意味着能够控制巨额的集体财产,使得贿选成本低,收益高(下面将讨论)。与此同时,许多新的政府官员通过将他们的亲友安插在乡镇、县、市党和政府机构中的不同岗位,来建立他们与这些党和政府部门的经济和政治联系。这样相互锁定的关系不仅增加了不平等,而且还导致了村、乡镇和县的领导人之间的裙带关系和腐败,促使他们形成了共同的利益。总之,广泛的民主实践既是有意识的政治选择,也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经济政策选择的无意识结果。不论这种民主实践的范围有多大或是选举的竞争性有多高,村级选举中村委会中新富人的数量增加的趋势加强了。[摘要]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村民自治的视角。作者通过对中国农村的大量实地调查,分析了近几年来出现在村委会岗位上的大量“双强村干部”。在肯定这种做法对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积极意义后,作者指出了产生这种趋势是与村级财政状况的恶化联系在一起的。同时,新富人的财富也在村级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村民的福利,但是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金钱控制一切的腐败的温床。[关键词]村级竞争性选举新富人村干部农村的腐败和反腐败自从1987年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草案)》颁布实施20年来,中国农村的选举制度已经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作为村民自治运动的一部分,村级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种形式。但对这种民主选举的涵义和如何实现这一民主目标,无论在中国,我可能要说甚至在美国,都还不太明确。而且,对于村级选举的许多分析,尤其是西方的分析,侧重于选举是否遵循了方方面面的法律与法规,以及其他一些可测量的因素,比如选举的投票率。实际上,村级选举已经更多地遵循根据民主选举多种原则制定出来的各种条例和规定。而且许多选举制度的执行,特别是那些以前不被人们重视的方面,比如公布选民名单、候选人以及选举的时间、地点的公示、甚至候选人的演讲等,似乎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一些更有意义的领域,比如根据差额原则直接提名候选人、秘密划票的实践等,也越来越多,尽管这些实践仍旧受到某种程度的控制,还不普遍。更重要的是,根据我从河南省得到的信息,相对于官方的竞争性选举,现实中的村级竞争性选举比率更高。这样的竞争性选举很可能是乡镇党委和政府宽容或者支持的结果,并更有可能发生在村党支部书记能力较弱的村。因此,即使是在一个乡镇里,村级选举的竞争程度也有明显的不同。尽管如此,根据我的观察,一个更重要的潜在问题是:村级领导,包括在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的选举中被选为村级领导的党员,以及越来越多当选为村级领导并且后来被吸收入党的非党员,都需要依赖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权力和责任领导村民发展经济并且有新的致富观念的先富起来的人。但是,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会经常性地导致各种形式的不平等和缺乏社会公平,正因为如此,总书记最近要求制定政策,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一、支持这种发展的结构与政策一定的结构性因素,比如新的税收政策、对村级组织转移支付的减少、农村的相对贫困有助于说明新富人阶层的兴起和他们对村委会的渗透。其他的变化,如为减轻农民供养大量村干部的负担而减少村委会成员数量,也已经影响到村级选举的人员结构,因为新富人不需要农民的供养。由于取消了农业税,许多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已不能充分履行其职责,并减少了许多服务。我所访问的河南省的几个村庄,村干部的工资已经拖欠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这经常意味着,只有那些有独立收入的富人能够出任村干部。村庄里富有的人经常用无偿提供服务来吸引选票。在我访问的河南省的一个村庄,一名村主任仅仅因为作为村干部不能及时领到工资而自动离职,去临近的大城市当了一名货车司机。在河南的另一个村庄,村支书和一名村委会委员通过借款付给村会计一年多时间的工资,这位村会计也是很长时间没有拿到自己的工资了。这样的情况使得村会计不可能去监督借款给他的其他村干部的决策。同样,在温州的地方法规中规定,候选人如果导致了村集体经济的重大损失,他/她必须自己来弥补村民的相关损失,这项规定使得没有经济实力的人不敢竞争村委会的职位。赵树凯和戴慕珍(jeanc.oi)也认为,许多乡镇政府及时支付村干部的工资有困难。这也不奇怪,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范围的干部人数增加了近3倍。为了满足干部们的需求,乡镇政府经常变为只关注自己生存的掠夺性机构,而不是为农民提供服务。这些掠夺性行为的牺牲品就是那些不得不借款交税的村庄。这增加了村庄的债务,迫使村庄卖掉其公共财产来支付干部的工资,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农村的私有化。同时,许多村庄在发展自己的集体企业方面失败了,从而只能将这些企业私有化和努力(经常由乡镇一级来组织)吸收外来投资。毛丹、任强、余茹英从不同的角度指出,由于国家不再对行政村的公共利益承担责任,所以村庄里的私人利益和私人利益集团变得更加重要,至少,在村民们的眼里以及在经济和政治的进程中,它们的重要性增加了。因此,地方政府实质上的破产是与企业家精英的财富和威望在各个方面的日益提高从而产生并且强化了新富人逐渐主导村委会的趋势相联系的。村庄破产的另一个后果是,村民们不得不日益依赖于富裕的村委会成员的捐赠和富裕的候选人的捐赠承诺,在我访问的河南的几个村庄中情况是这个样子。由于村民们的权力大小取决于财富的多少,这就削弱了公共决策的程序,使得在决定对哪些项目进行资助方面,村庄里的富裕者有比其他普通村民大得多的权力。这也为富裕的候选人涉及“不正之风”和贿选拉票提供了基础。其次,作为减轻农民负担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一系列政策的一部分,中国从2004年开始实行“村村通”的道路建设工程。在这一政策下,中央政府和省政府为村级道路建设和维修提供资金,这也是村委会的主要职能之一。在河南省,每公里村级公路的补助大约是人民币15万元。但是,得到这笔补助款需要通过一定的申请程序,得到批准才能立项,而且不能保证可以覆盖村级道路建设的全部成本。如果一个村通过申请得到批准可以获得资助,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腐败,村里只能在公路修好了并且通过了检查验收之后,才能得到这笔钱。这意味着只有富裕的村庄可以承担这笔必须预先垫付的资金,一般的村庄可能不得不依赖村委会成员个人来承担,这大概更有利于富有的候选人。虽然有潜在的缺点和不足,但它强化了上述选举富裕人士的结构性激励,有意识地提倡村委会中的“双强”干部,激励和强化了新富起来的人成为村领导。早在2001年,党和政府就不断努力吸收企业家入党和进入村委会。虽然在广东有大量的村委会中的能人干部腐败和任意专断的例子,但广东省一直在提倡村委会中的能人领导,许多对能人领导的分析大体上都是不加批判的。近来,允许资本家入党的政策,鼓励“双强”候选人竞选村委会主任的政策,也就是选举有能力同时做好党务和商务的能人,公开强化了新富人在村委会中的代表性作用。总的来说,在许多省这一政策号召领导和村民提名有能力领导农治理与善治谁赢得了村级选举和为什么会赢得这个选举民致富的候选人,并且要求根据有多少名“双强”干部当选来评估选举的结果。所以,当选的“双强”干部的比例很快增加了。许多国内外的学者对这样的政策所依据的几个设想大体上都持有相同的看法。首先,他们认为新富人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思想和新技术。他们参与农村(或许是更高层次的)选举,成为这些单位的领导是经济发展的合适和必然的结果。而且,这样的发展会弱化“党-国”集权体制,对民主发展做出贡献。并且专家们还认为,新富人的动机是为了给家乡人民提供无差别的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而工作,不是为了积累个人的财富和权力,其中暗含着他们是作为个人而不是联合起来的阶级来行动的。河南省村委会中的新富人强烈地呈现出这种特点,并且似乎为许多村民所接受。中国农村具有村庄规模较小和家庭几代同堂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村庄里的新富人关心和帮助家乡(或者是族人)并留下好名声的说法,确实具有一定程度的可信性。但与此同时,村里的新富人这样做也存在另外一种很明显的意图,可能这一意图与他们的动机和行为并不矛盾。这就是,许多新富人对通过获选进入村委会来建立自己的社会资本感兴趣。例如,河南的一位村主任的候选人明确表示,竞选村主任将有利于他从城里为他的企业获得贷款,有利于增强他的信用。其他一些候选人希望增强与乡镇、市政府以及党的官员的联系和信誉,因为这样可以增加商业和从政的机会。在中国的一些富裕地区,赢得村级选举就意味着能够控制巨额的集体财产,使得贿选成本低,收益高(下面将讨论)。与此同时,许多新的政府官员通过将他们的亲友安插在乡镇、县、市党和政府机构中的不同岗位,来建立他们与这些党和政府部门的经济和政治联系。这样相互锁定的关系不仅增加了不平等,而且还导致了村、乡镇和县的领导人之间的裙带关系和腐败,促使他们形成了共同的利益。总之,广泛的民主实践既是有意识的政治选择,也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经济政策选择的无意识结果。不论这种民主实践的范围有多大或是选举的竞争性有多高,村级选举中村委会中新富人的数量增加的趋势加强了。[摘要]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村民自治的视角。作者通过对中国农村的大量实地调查,分析了近几年来出现在村委会岗位上的大量“双强村干部”。在肯定这种做法对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积极意义后,作者指出了产生这种趋势是与村级财政状况的恶化联系在一起的。同时,新富人的财富也在村级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村民的福利,但是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金钱控制一切的腐败的温床。[关键词]村级竞争性选举新富人村干部农村的腐败和反腐败自从1987年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草案)》颁布实施20年来,中国农村的选举制度已经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作为村民自治运动的一部分,村级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种形式。但对这种民主选举的涵义和如何实现这一民主目标,无论在中国,我可能要说甚至在美国,都还不太明确。而且,对于村级选举的许多分析,尤其是西方的分析,侧重于选举是否遵循了方方面面的法律与法规,以及其他一些可测量的因素,比如选举的投票率。实际上,村级选举已经更多地遵循根据民主选举多种原则制定出来的各种条例和规定。而且许多选举制度的执行,特别是那些以前不被人们重视的方面,比如公布选民名单、候选人以及选举的时间、地点的公示、甚至候选人的演讲等,似乎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一些更有意义的领域,比如根据差额原则直接提名候选人、秘密划票的实践等,也越来越多,尽管这些实践仍旧受到某种程度的控制,还不普遍。更重要的是,根据我从河南省得到的信息,相对于官方的竞争性选举,现实中的村级竞争性选举比率更高。这样的竞争性选举很可能是乡镇党委和政府宽容或者支持的结果,并更有可能发生在村党支部书记能力较弱的村。因此,即使是在一个乡镇里,村级选举的竞争程度也有明显的不同。尽管如此,根据我的观察,一个更重要的潜在问题是:村级领导,包括在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的选举中被选为村级领导的党员,以及越来越多当选为村级领导并且后来被吸收入党的非党员,都需要依赖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权力和责任领导村民发展经济并且有新的致富观念的先富起来的人。但是,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会经常性地导致各种形式的不平等和缺乏社会公平,正因为如此,总书记最近要求制定政策,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一、支持这种发展的结构与政策一定的结构性因素,比如新的税收政策、对村级组织转移支付的减少、农村的相对贫困有助于说明新富人阶层的兴起和他们对村委会的渗透。其他的变化,如为减轻农民供养大量村干部的负担而减少村委会成员数量,也已经影响到村级选举的人员结构,因为新富人不需要农民的供养。由于取消了农业税,许多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已不能充分履行其职责,并减少了许多服务。我所访问的河南省的几个村庄,村干部的工资已经拖欠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这经常意味着,只有那些有独立收入的富人能够出任村干部。村庄里富有的人经常用无偿提供服务来吸引选票。在我访问的河南省的一个村庄,一名村主任仅仅因为作为村干部不能及时领到工资而自动离职,去临近的大城市当了一名货车司机。在河南的另一个村庄,村支书和一名村委会委员通过借款付给村会计一年多时间的工资,这位村会计也是很长时间没有拿到自己的工资了。这样的情况使得村会计不可能去监督借款给他的其他村干部的决策。同样,在温州的地方法规中规定,候选人如果导致了村集体经济的重大损失,他/她必须自己来弥补村民的相关损失,这项规定使得没有经济实力的人不敢竞争村委会的职位。赵树凯和戴慕珍(jeanc.oi)也认为,许多乡镇政府及时支付村干部的工资有困难。这也不奇怪,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范围的干部人数增加了近3倍。为了满足干部们的需求,乡镇政府经常变为只关注自己生存的掠夺性机构,而不是为农民提供服务。这些掠夺性行为的牺牲品就是那些不得不借款交税的村庄。这增加了村庄的债务,迫使村庄卖掉其公共财产来支付干部的工资,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农村的私有化。同时,许多村庄在发展自己的集体企业方面失败了,从而只能将这些企业私有化和努力(经常由乡镇一级来组织)吸收外来投资。毛丹、任强、余茹英从不同的角度指出,由于国家不再对行政村的公共利益承担责任,所以村庄里的私人利益和私人利益集团变得更加重要,至少,在村民们的眼里以及在经济和政治的进程中,它们的重要性增加了。因此,地方政府实质上的破产是与企业家精英的财富和威望在各个方面的日益提高从而产生并且强化了新富人逐渐主导村委会的趋势相联系的。村庄破产的另一个后果是,村民们不得不日益依赖于富裕的村委会成员的捐赠和富裕的候选人的捐赠承诺,在我访问的河南的几个村庄中情况是这个样子。由于村民们的权力大小取决于财富的多少,这就削弱了公共决策的程序,使得在决定对哪些项目进行资助方面,村庄里的富裕者有比其他普通村民大得多的权力。这也为富裕的候选人涉及“不正之风”和贿选拉票提供了基础。其次,作为减轻农民负担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一系列政策的一部分,中国从2004年开始实行“村村通”的道路建设工程。在这一政策下,中央政府和省政府为村级道路建设和维修提供资金,这也是村委会的主要职能之一。在河南省,每公里村级公路的补助大约是人民币15万元。但是,得到这笔补助款需要通过一定的申请程序,得到批准才能立项,而且不能保证可以覆盖村级道路建设的全部成本。如果一个村通过申请得到批准可以获得资助,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腐败,村里只能在公路修好了并且通过了检查验收之后,才能得到这笔钱。这意味着只有富裕的村庄可以承担这笔必须预先垫付的资金,一般的村庄可能不得不依赖村委会成员个人来承担,这大概更有利于富有的候选人。虽然有潜在的缺点和不足,但它强化了上述选举富裕人士的结构性激励,有意识地提倡村委会中的“双强”干部,激励和强化了新富起来的人成为村领导。早在2001年,党和政府就不断努力吸收企业家入党和进入村委会。虽然在广东有大量的村委会中的能人干部腐败和任意专断的例子,但广东省一直在提倡村委会中的能人领导,许多对能人领导的分析大体上都是不加批判的。近来,允许资本家入党的政策,鼓励“双强”候选人竞选村委会主任的政策,也就是选举有能力同时做好党务和商务的能人,公开强化了新富人在村委会中的代表性作用。总的来说,在许多省这一政策号召领导和村民提名有能力领导农治理与善治谁赢得了村级选举和为什么会赢得这个选举民致富的候选人,并且要求根据有多少名“双强”干部当选来评估选举的结果。所以,当选的“双强”干部的比例很快增加了。许多国内外的学者对这样的政策所依据的几个设想大体上都持有相同的看法。首先,他们认为新富人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思想和新技术。他们参与农村(或许是更高层次的)选举,成为这些单位的领导是经济发展的合适和必然的结果。而且,这样的发展会弱化“党-国”集权体制,对民主发展做出贡献。并且专家们还认为,新富人的动机是为了给家乡人民提供无差别的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而工作,不是为了积累个人的财富和权力,其中暗含着他们是作为个人而不是联合起来的阶级来行动的。河南省村委会中的新富人强烈地呈现出这种特点,并且似乎为许多村民所接受。中国农村具有村庄规模较小和家庭几代同堂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村庄里的新富人关心和帮助家乡(或者是族人)并留下好名声的说法,确实具有一定程度的可信性。但与此同时,村里的新富人这样做也存在另外一种很明显的意图,可能这一意图与他们的动机和行为并不矛盾。这就是,许多新富人对通过获选进入村委会来建立自己的社会资本感兴趣。例如,河南的一位村主任的候选人明确表示,竞选村主任将有利于他从城里为他的企业获得贷款,有利于增强他的信用。其他一些候选人希望增强与乡镇、市政府以及党的官员的联系和信誉,因为这样可以增加商业和从政的机会。在中国的一些富裕地区,赢得村级选举就意味着能够控制巨额的集体财产,使得贿选成本低,收益高(下面将讨论)。与此同时,许多新的政府官员通过将他们的亲友安插在乡镇、县、市党和政府机构中的不同岗位,来建立他们与这些党和政府部门的经济和政治联系。这样相互锁定的关系不仅增加了不平等,而且还导致了村、乡镇和县的领导人之间的裙带关系和腐败,促使他们形成了共同的利益。总之,广泛的民主实践既是有意识的政治选择,也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经济政策选择的无意识结果。不论这种民主实践的范围有多大或是选举的竞争性有多高,村级选举中村委会中新富人的数量增加的趋势加强了。二、腐败在这一发展趋势中所扮演的角色贿选迅速上升。虽然腐败的危险众所周知,但是中国关于腐败的法律定义是从限制公务员的权力的角度制定的,而且这个定义处在变动之中,在相当大程度上仍旧是一个政治争论的主题。没有明确的定义,反腐败措施执行起来是困难的,至少对一些特定形式的腐败是如此。比如说,农村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时的腐败,尽管现在通过缴纳社会抚养费(新富人有能力支付超生的社会抚养费)不会直接对财富和权力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但是其他形式的腐败,比如运用权力和金钱进行贿选和压制对贿选的揭露以及对这种腐败的有限惩罚,则会直接地影响这个非常重要的关系。在中国,贿选是相对较新但迅速蔓延的现象。近期贿选现象上升有许多原因。首先,贿选意味着它在两个方面是有效的:一是它可以控制村庄日益增长的资源;二是它能够获得社会资本,从而以合法的形式进入更高一层官方机构。其次,日益增长的新富人群体已经拥有了合法或不合法的足够资源来进行对其职业生涯十分重要的贿选。很明显的是,这些有潜力去领导他们的村庄致富的新富人,正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认可的有资格作为村干部的“双强”候选人。反腐败措施失效。尽管在部级层面和理论界对于村级选举中贿选是积极还是消极的现象没有一致的意见,但是2004年,民政部还是试图控制贿选的蔓延,规定所有通过候选人或者候选人的人支付的涉及选举行为的金钱、商品或其他形式的财物都是贿赂,宣布通过贿选手段当选无效。然而,对于什么是拉票、贿选或者买选票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而且,中国的选举法和许多省的实施条例在涉及选举违法的内容方面并不包括村级选举(由于这是村民自治的一部分),所以造成了村级选举的贿选现象难以控制。最后,中国并没有一套明确的制止贿选的措施。事实上,很可能存在导致贿选的确实是非故意的结构性诱因。至于农村层面其他方面的腐败,情况是相似的。作为广泛的村民自治运动的一部分,村级选举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用民主监督(特别是村务公开)来减少腐败,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同时为村民提供村级管理和财务方面的信息。这一措施将使村民们更好地选出诚实的干部,摒弃或罢免那些腐败的干部。村干部职责缺乏明确性,对腐败的惩罚也缺乏明确性,这削弱了反腐败的进程。例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许多条款的陈述都是“应该”,而不是“必须”,对破坏选举法的人进行惩罚的权力有限,并且不明确。也没有明确设立特别的组织或部门从事调查或起诉这样的案子。mv而那些(反腐败)部门通常处在许多应该受到调查的官员之下。调查还时常和地方党政的保护伞相冲突。最后,正如戴慕珍和罗思高(scottrozelle)所指出的,在许多经济发达的乡村,真正的权力掌握在成功的企业手中,而不是在村委会,这些企业是不受《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约束的。而且,还存在许多妨碍村务有效公开的障碍,其中大多数是有利于潜在的腐败村干部的。首先,很多行政村即使有能力保存各种数据资料,也没有财力去公布那些需要公开的大量数据。其次,那些防止腐败甚至是调查腐败案件的必要细节,经常是远没有被要求予以公布,甚至那些有能力查清楚的细节也是如此。第三,在存在腐败的地方,村民们都希望知道卷入腐败的人的相关信息,但是,很可能腐败的人也正是那些可能使腐败者的违法行为曝光的村民理财小组的组织者。如果腐败或者经济问题已经发生,或者察觉到已经发生,村民们处理这种问题的手段也很有限。缺少职责明确的独立机构来查处(上面提到的)地方的腐败是一个重要因素。至于普遍的原因,启动罢免程序相当困难,因此也很少发生。并且,许多乡镇和农村干部不愿意承认腐败,因为这会使他们自己的名声上有污点,正如我在河南省的一个村庄调查时所看到的那样,他们不愿意撤换有腐败行为的干部,因为如果这样做,就意味着在其他方面他们会由此丧失在外面生意上的联系。我相信,这样做的结果会让一般的村民得出结论:他们很少有机会通过选举的途径罢免腐败的干部,因而降低了在村一级抑制腐败的努力,也让它成为新富人形成和加强自己权力的温床。三、结论总之,大量的证据显示,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有利于新富人担任村级领导的因素可以给许多村庄带来实质性的利益。但同时,由于村民大会很少召开,除了关注制度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村民们对于地方治理的机制既缺乏了解,也缺乏兴趣。这些因素的结合,导致了许多村民的公民权利被剥夺,也潜在地削弱了农村中的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对党员身份要求的少许变化、全国范围内的村级选举以及村干部人员结构的改变,并没有对党领导村委会构成挑战。但是,即使不是村委会的领导,企业家参与村民自治和吸收他们入党,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反映了新的更多以经济取向为基础的精英和旧的更多以政治取向为基础的精英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结合,还因为它揭示了随着新富人试图通过党和政府的组织来建立社会关系网时,什么样的阶级或阶层将控制这些和更高层的组织。但在对这些问题下结论之前,还有必要考虑经常出现在我们讨论的村民自治模式之外的许多因素,即:除了民营化过程是在大体上接受了新自由主义视角的“党-国”机构的指导下进行,而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强调在将中国整合到全球经济之中时对农村产生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重要影响之外,还要注意不断增加的经济上的两极分化,以及缺少全国性的、特别是横向非党派组织等缺陷。特别是最后这个因素指出了一个重要的矛盾,即乡村自主授权/村民自治这个概念和全球化影响下的市场化趋势之间的矛盾,因为全球化已导致农村中最有活力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其后果尚属未知。同时,旧的更多以政治取向为基础的精英和新的更多以经济取向为基础的精英,正在不断地增强世界范围内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成长为经济和政治相结合的精英,并同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进行复杂的相互间的支配或拉拢的博弈。这反过来意味着这些团体之间正在进行的斗争和矛盾的局面在其他方面正在影响村民自治,并且潜在地导致精英们以牺牲普通村民为代价的进一步整合。换句话说,要充分理解农村政治结构难以置信的重要变化的原因和这些变化的潜在后果,有必要超出农村之外,不仅仅是在全国范围内,而且是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里来探究他们之间的联系。这一点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村级范文篇3

一是统一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市、县、乡都成立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配齐配强工作人员,负责有关具体工作;全市先后召开了各层次的动员大会,对换届选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专门文件。各县(市、区)建立并实行县级领导和县直单位分别挂钩联系乡(镇)、村委会制度,深入第一线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各乡(镇)党政领导建立了换届选举分片包干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据统计,全市共安排选举专项经费****万元。

二是摸底调查,充分掌握情况。在换届选举准备阶段,各县(市、区)、各乡(镇)党委、政府专门组织人员对上届班子的工作情况摸底调查,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深入各村调查“两委”干部现状,把握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群众最关心的村级财务问题,各地在换届选举前就组织力量对各村委会的财务问题进行认真的审计,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及时处理和反馈,扫清选举工作障碍。

三是广泛宣传,搞好舆论引导。全市各级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办法广泛发动宣传教育。据统计,自换届选举工作启动以来,共播放电视新闻****条、广播宣传****次、报刊宣传490篇、张贴标语****条、印发宣传材料****份、出板报墙报****期。通过宣传发动,村民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参与选举的热情高涨。据统计,在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共登记选民****名,参加投票****名,参选率达****%。

四是强化培训,严格依法办事。各地结合实际分阶段、分层次、分重点进行了各种业务培训,培训形式多样,普遍采取集中办班、现场观摩、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层层培训选举骨干。据统计,乡镇以上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次,乡镇以上培训骨干****期(次);培训骨干41204人次;市、县、乡共抽调工作人员****名。通过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大大提高了业务人员的法律、政策水平和操作能力,为换届选举工作依法、依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做好信访,及时化解矛盾。各地根据实际,专门成立了村选维稳组,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抽调业务水平高、办事公道、会做思想工作的人员负责信访工作。市换届办接待群众来访****人次,处理来信****件,解答电话咨询****次;全市共接待群众来访****人次,处理来信****件,解答电话咨询****次,及时解答了群众的疑问并及时纠正了一些反映强烈的问题。

六是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建设。选举工作结束后,各地及时把工作转移到后续工作上来,建立健全了村委会配套组织,并逐步搞好新一届村组干部的培训工作,指导各村委会制定、修改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发展规划、村民民主评议、任期目标岗位责任制、奖惩及财务管理等制度,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

村级范文篇4

村级组织换届后,把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任用机制。目前,全市已建立起一支****名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52%;**周岁以下者占**%;党员占**%;女性占29%。

一、采用“三推二考三访”方式,开展公开选拔活动。从8月份开始,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活动,扩大选用范围,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每村可用后备干部达到3名。在选人实践中,重点把好三关。一是通过“三推”把好举荐关。采用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三推”方式,广泛开展村级后备干部推荐工作,扩展选择范围,有效避免了因举荐人数不足导致村级后备干部“选不出”的问题。二是通过“二考”把好素质关。规定列为村级后备干部必须通过“二考”,即必须在所在村的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会议上进行竞职演讲,由与会代表投票决定是否将其列入村级向上推荐的后备干部名单;必须通过镇党委组织的举荐人选集中笔试和面试。根据“二考”综合情况,确定考察对象。三是通过“三访”把好考察关。镇村派出考察组,开展民主测评、座谈了解、个别谈话为主要内容的“三访”活动,广泛听取村三套班子、退职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再分析确定后备干部人选,并公示三天接受群众监督。

二、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并重,加大综合培养力度。一是综合素质培训。以镇党校和各村远程教育网络为平台,采用集中学习和网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村级后备干部全面开展政治理论、农业政策法规、农村工作方法和农村事务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规定村级后备干部每年参加镇党委的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进行网上学习的时间不少于**学时。二是实岗挂职锻炼。聘任村级后备干部为村群团组织负责人、暂口管理员或村主任助理、社长助理等,因人设岗定责。如庵东镇已有**名后备干部担任暂口管理员、社长助理等职务,占该镇村级后备干部的1/3。三是师徒结对帮带。指定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镇村干部与后备干部进行“一对一”帮带,定期走访了解其思想动态,指导村级后备干部参与处理一些村中心工作,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管理村级事务的能力。

三、坚持“优胜劣汰、备用结合”,加强动态考核管理。一是强化监督考核。实行村级后备干部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汇报制度。要求每位村级后备干部定期或不定期以书面形式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和镇村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实行跟踪考察制度,对村级后备干部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民主评议。建立年度考核制度,每年年底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一次综合考评。二是实施动态管理。健全村级后备干部台帐,以镇(街道)为单位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名册和档案。根据村级后备干部日常学习培养、年终考核以及各村班子建设实际需求情况,综合确定备用动向。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后备干部,直接提拔任用,进入村党组织、村委会班子;对部分工作突出、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后备干部,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接触群众的机会,着力在群众中树立威信,如在村委会、经济合作社班子调整时,作为候选人参加选举奠定群众基础;对部分不适合继续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的,及时进行调整,并适时补充优秀人才进入后备干部队伍,确保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数量稳定、素质优良、活力明显。

村级范文篇5

仲兴乡探研问题创新做法构筑村级治安防线

仲兴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治安防范的新路子,认真落实新时期治安防范措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自取消农业税费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白,原来依靠村补助的办法,发动群众站岗巡逻已经没有经济支撑;随着农民市场经济观念不断增强,大量青壮年劳力农闲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大都是“389961”部队,原来的义务联防也日见脆弱,失去了持久性;再加上并村并乡之后,村(居)大了,干部少了,仅靠村(居)几位干部抓防范,短期迎接检查还可以,长期坚持根本就不现实。针对以上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乡党委、政府集思广益,认真研究对策,提出了从选优留守人员,建立二支向下延伸的队伍,补充治安防范力量;同时采取有偿与义务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一事一议、社会救助、乡村办公经费补贴等渠道解决队伍报酬问题。

一是从优配强治安联防户长组织开展自防、自卫,发挥他们发现及时,协防迅速,处理得快的前沿作用;提供社情动态、治安信息和案件线索;启发引导联防区居民积极参与,遇到行迹可疑人员跟踪、盘查,当好义务“警察”,实现户户联防。

二是组建村专职巡防队。从各村(居)的应参加五保的对象中,挑选了4---8名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热爱此项工作的中老年男同志,组成了村(居)专职巡防队伍,报酬除五保补助金外,另从乡财政和村经费中按每月每人补助50元标准解决。全乡共有129名专职巡逻队员,143个两委干部组成了25个村(居)街道小喇叭警示巡逻队。使我乡治安防范网络延伸到了每一个角落,实现了村村专防。

村级范文篇6

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在推进,为了承接村级集体经济资产经营管理和发展的功能。区委、区政府要求区供销社主动承接发挥作用,并作了顶层设计。

一是层级设计。在区级层面组建兴农供销服务集团公司。由区国资委、区农投、区供销社共同出资发起设立。注册资金5000万元,其中区供销社占40%的股份。在村级层面出资4440万元,按照“1 n”的模式,成立兴农供销服务子公司(简称村供销社),由集团公司相对控股。村级供销社可以吸纳村集体的“三变”资金、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贫困户的资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共同入股。二是管理设计。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以管资产运营为主。党建工作由村级党支部进行管理。三是机制设计。村级供销社的重大决策报集团公司备案,由股东会决定,村级供销社的日常运营要按照公司法执行并接受村支部和村委会的监督。四是经营设计。根据村级集体经济经营和发展需要,围绕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公共事业运营、资产经营管理、现代农业生产全程化服务、城乡居民生活服务、农副产品种养加工等板块进行布局经营。

二、村级供销社运营情况

当前,我区正在强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暨“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为承接村级集体经济资产经营管理和发展的功能,做到村级供销社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联结。村级供销社吸纳村集体的“三变”资金、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贫困户的资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共同入股。村级供销社在兴农供销集团的指导下,一方面充分发掘本村的资源禀赋,建立特色产业;另一方面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吸纳贫困群户就业。根据村级集体经济经营和发展需要,围绕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公共事业运营、资产经营管理、现代农业生产全程化服务、城乡居民生活服务、农副产品种养加工等板块进行布局经营,74村级兴农服务公司按照“供销社 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政权建设 脱贫攻坚 美丽乡村”的“1 4”模式开始运转。村民作为村级供销社社员享受种养殖培训、平价农资、粮食代储代销、土地托管、生活所需等服务;村民作为供销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还享受分红,截止2018年12月底,村级供销社为村集体提供收益合计510万元,村均收益6.9万元,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目前,74家(村级供销社中从事特色种植的22家,特色养殖的13家,贸易加工的46家,乡村旅游的3家)村级供销社扶贫基地吸纳贫困户1072户,户均增收955元;今年3月份53家非贫困村兴农公司也已经注册成立,进一步增强了村级供销社的服务能力。

三、村级供销社运营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全区74个贫困村村级供销社用于组建的4440万元(每村60万元)资金偏少,在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存在流动性资金不足,难以开展一些风险低盈利前景好的项目,不利于公司的持续性经营。同时,全区的村级供销社(服务公司)法人代表和公司员工都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兼任,缺少相关经营人才,公司的经营要兼顾全村的行政、人口、经济等多项业务,对于公司业务工作难以做到及时、有序的开展。

四、关于村级供销社发展的下一步计划

村级范文篇7

我们在2001年向j市近50名乡镇党委书记发放问卷,让他们回答“你认为当前农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几乎所有乡镇党委书记都回答最大的问题是村级债务或乡村债务。

一、现状与过程

1、村级债务的数量与构成

那么,j市农村村级债务究竟如何?我们从j市下属三县各乡镇获得的村级债务不完全统计数字汇总如下: 表一:村级债务的数量(不完全统计)单位:万元、元、个

债务总额

乡镇平均

村均债务

农民人均

最高乡镇

无债村数

s县

28,960

2,227.7

74.0

573.4

5,000

17

g县

13,635

1,048.9

34.0

340.9

2,143

z县

33,422

2,228.1

71.9

402.7

7,000

2

合计

76,017

1,854.1

59.5

412.4

7,000

19

说以上村级债务统计数字不完全,一是我们未能得到有些乡镇村级债务的具体数据,二是乡镇上报村级债务倾向低报。以s县为例,县经管局内部统计的村级债务是3.8亿元,g县人民政府2001年7月提供的全县村级债务为1.75亿元,分别比我们不完全统计数高出27.8%和28.3%。即是说,村级债务的实际情况较上表反映出来的情况更为严重。

根据我们调查获得的官方公开数据,分别统计j市、s县和a镇村级债务的情况如下表:

表二:村级债务的构成略。

说明:上表的数据分别来自j市经管局1999年6月、s县经管局2000年4月、a镇经管站2000年12月的统计。因为统计项目不完全相同,上表中有些数据为笔者合并所得。至2000年底,a镇村级债务总额为s县倒数第三,村均村级债务和人均村级债务为s县倒数第二,是s县村级债务最少的乡镇之一。

构成村级债务的贷款,是向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当村级债务不高,村级具有资金偿还能力时,银行愿意向村集体放贷。随着村一级负债的增多,放贷的风险越来越大,银行越来越不愿向村集体放贷。从a镇的情况来看,银行在1996年前后收紧对村一级的放贷。这个时候,农村合作基金会作为由农村经营管理局下设的具有金融性质的机构在农村大规模发展起来。农村合作基金会名义上是股份制金融组织,国家允许基金会以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吸收存款,然后以高于银行的利率向外借款。村一级在向银行借贷困难的情况下,转而以较高利率向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因为镇合作基金会由镇经管站代管,事实上与经管站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而镇经管站又由镇政府管辖,镇政府为了让村一级及时将各种款项上缴上来,也鼓励甚至施加压力让基金会向村一级借款,基金会高息吸蓄之后,也需要将存款借出去,有时还利用自己管理村财的优势,强行向村一级高息放贷。至1998年,乡镇一级农村合作基金会因为放贷太多,债权不良,无法及时收回借款,而发生金融风险,至1999年7月被整顿取消。

在1998年前后,基金会也不愿且无力向村集体借款,村一级便以更高的利息向民间借贷,这就是构成当前村级债务主要方面的借款产生的原因。刚开始的民间借贷,第二年甚至年底就可以还上,月息一般在2分。有些村民向村集体放贷偿到了甜头,当一些村集体以超过2分的月息借贷时,一些村干部以将钱借给村集体获得利息收入作为生财之道,村民则找关系将钱借给村集体。随着村一级债务的迅速增加,村集体的还款能力越来越弱,很多将现金借给村集体的农户无法收回自己有时是急需的用钱。月息2分的诱惑力被村集体还款能力不足的风险所抵消。村一级必须向上缴各种税费,村集体便以3分的月息甚至4分的月息向农户借款。c镇一个村甚至以5分的月息借贷了2万元现金。

从表二村级债务的构成看,村集体欠农户借款所占比重最大,这些借款的大部分就是1990年代中期以来向农户高息借款的本息。表上反映出来的村集体欠基金会的借款不是很多,与j市清理整顿基金会的办法有关。具体讲,j市将本来是村集体欠基金会的借款,因为村民在基金会存款形成对基金会的债权,而化转为村集体欠村民的借款。表二中的各种应付款,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或举办村办企业中的应付款。

2、村级债务的产生与发展

村级债务普遍出现的时间,大致在1990年代中期稍前,j市村级债务在1993年前后已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大多数只在数万元,超过10万元就是触目的数字。举例来说,c镇1993年全镇村级债务171.4万元,债权71.8万元,债权中,相当部分为镇直机关向村级的借款。以c镇26个村来计算,村平债务为6.6万元,村平债权为2.76万元,村平净债务3.84万元,仅相当于当年全镇村平共同生产费7.83万元的49%,可见不高。到1997年,全镇村级债务已达1,201万元,村平46.2万元;1998年村级债务为1,701.6万元,村平65.5万元;1999年增至2,149.3万元,村平82.65万元;2001年达到3,242.8万元,村平124.7万元。

从s县来看,1994年全县统计的村级债务仅6,484万元,1996年为9,786万元,1997年猛增至16,757万元,1999年增至22,880万元,2001年内部统计数字,村级债务已达3.8亿元。若按s县372个村平均,1994年村均债务为17.4万元,1996年为26.3万元,1997年为45.0万元,1999年为61.5万元,2001年为102.2万元。

从j市来讲,1995年村均债务仅10万元左右,至1998年,村均债务便已超过40万元,翻了两番多。而在1998—2000年大约三年时间,村一级债务继续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再翻一番。2000年,不止s县,也不止j市,而是全国忽然发现村级债务相当严重,大家开始惊呼村将不村的时候,村级债务已经积重难返了。

2000年s县下决心治理村级债务,三令五申不能再增加一分村级债务。但在2001年夏秋之交,我们仍然发现不止一个村以高于4分的利息向村民借贷以上缴税费。有一个村向村民借款三个月,实际借款4,000元,但在借条上写借了5,000元现金,三个月后还5,000元钱。还有一个村以0.80元/斤的价格与农户结算超收的稻谷,而后以0.50元/斤的市场价格卖出,以上缴税费。农户是很愿意以0.80元/斤的结算价格超售稻谷的,虽然拿不到现金,却可以抵第二年的税费。这些办法既变通了县政府强调不准高息借款的措辞,又应付过去乡镇政府强大的税费上缴压力。因为村干部根本无法向农民收取足够的税费,尤其是在村集体欠农户大量借款,农户以村集体借款抵上缴任务时,村集体在上级催收压力下唯一可以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寅吃卯粮。

回过头来,村集体为什么自1990年代以来不断向外借款,以至产生如此严重的村级债务?

先看一看是什么原因形成了村级负债。我们根据调查获得的资料,将村级债务产生的原因列表如下:略。

也就是说,当前村级债务的构成中,举办企业和调整产业结构形成的村级债务,约占原始村级债务的1/4,应付以“普九”验收为主的各种达标检查形成的村级债务,约占1/4。另有2/4的原始债务为村集体垫付农户上缴款。需要注意的是由原始债务引起的借款利息,s县2000年统计的借款利息占全部债务的19.9%,这还是在2000年县政府清理村级债务,扣除近2,000万元高息后的比重。此外,农民高息借款给村集体时,习惯于每年存本取息,村级债务的实际利息支出就会较最后统计数高出很多。c镇2001年曾对村级债务的形成进行细致清理,发现高息一般可以占到现有村级债务的47%,可见村级原始债务的严重后果。而农户欠款也就是村集体的债权中,很多农户早已搬出村庄,或人已去世,欠村集体的债已无法收回。一些高额负债村,如负债超过300万元的d镇高阳村,为了弥补高额负债,竟在1999年以亩平450元向农民分配税费任务,亩平450元甚至比有些农户亩平毛收入还高,农户当然是交不起也不会交了。村里也不准备农户上缴这么高的提留税费,但他们从帐面上提高了村集体的债权,使300万元的村级债务看起来不那么让人害怕。

3、村级债权与农民负担

来看看村级债权的情况。据a镇2000年村组两级债权债务统计,村组两级债权主要是农户欠款。全镇832.8万元债权,应收款仅71.4万元,占8.6%,农户欠款761万元,占了全部村组债权的91.4%,占了当年a镇村组1,115.4万元债务的68.2%。从s县看,据2000年4月的统计,全县村组债权为1.83亿元,其中农户欠款1.36亿元,占74.3%,占全部统计债务3.1亿元的44.2%。农户欠款以前并不是构成村级债务的主要方面。大致在1997年以前,农户欠村组两级税费款是很少的,而当前的农户欠款其实就是农户欠交的税费款。在1990年代之初,农民负担迅速上升,农民负担过重的呼声不绝于耳,但农民的皇粮国税意识仍然很强,除极少数农户因为经济过于困难不能及时上缴税费,只有很少所谓“钉子户”因为各种具体原因,诸如存在与村组的债权债务纠纷,对村组干部处理问题不公不满意等而拒交提留。1997年之前农户欠款很少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实行粮食“户卖村结”,村组根据上级下达的税费任务及村组加码的数额,直接从农户应得卖粮款中扣除。有些部门如耕牛保险、畜禽防疫部门通过村组干部向农户搭车收费,村干部得到的高额回扣可以占到搭车收费款的20%。因为农民对日益沉重的负担不满,不愿卖粮,催粮日渐成为乡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和难度最大的工作。

j市是粮产区,1990年代中期正是国际上关心“谁来养活中国”的时期,对粮食的重视便是粮价一提再提。农民负担也在迅速增加,只是曾达0.80元/斤的稻谷价格抵消了农民对沉重负担的感受。自1996年以来,粮食价格一路下滑,一度只有0.30元/斤,农民负担却不仅未减,而且继续上升,并在1998年左右达到最高峰,农民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少,真正交不起税费提留的农户越来越多,开始是5%,第二年10%,第三年20%,第四年便开始有一半的农户不再上缴提留。农户欠款便越来越多。

根据我们对a镇24个村(缺a镇另外5个村的资料)2000年合同兑现情况的统计,24个村中,有13个村的兑现率不足80%,有21个村交清全年负担税费农户的比例低于总户数的70%,其中有14个村有接近或超过50%的农户未交清当年税费。有4个村竟有70%以上农户未交清当年税费。

村级范文篇8

第一条服务必须符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遵循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基础上,各服务机构依法与各村(居)民委员会签订会计委托服务协议。实施服务后,维持村(居)委会各项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

第二条服务主要采取自愿委托管理的形式,实行村级财务与村级资金的“双委托”管理,即各服务机构在接受委托后,各村集体不再设会计和出纳,只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报账员,其资金和账户由机构根据自愿签订的委托协议,以及《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有关要求进行统一管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资金账户、统一报账时间、统一报账程序、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可对村级财务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

第三条服务机构应加强内控管理,科学设置工作流程和工作岗位,明确各环节、各岗位的分工和职责,实现权责一致、相互监督。

1.负责人。村级集体组织法定代表人是村级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对本村(居)委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报账员。由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居)委会干部兼任或由通过民主程序产生的村民担任,主要负责村级收入、支出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村级备用金的领取、保管和定期向服务机构报账。报账员产生后应及时向服务机构备案,并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的前提下,不宜随意更换。

3.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服务的行政村应通过民主程序产生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收入、支出情况逐项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不得由村(居)委会干部以及与村(居)委会干部有直系亲属关系的人担任。民主理财小组组成人员应向服务机构进行备案,并预留相关印鉴。

第四条实行备用金制度。实行服务的村级资金采取备用金方式进行管理。备用金的金额由各村(居)委会与机构协商决定。备用金的使用额度标准由村民会议讨论确定。实际开支时,需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加盖印鉴后,由村集体组织法定代表人审核签字。如遇重大开支事项,还需先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

第五条实行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开展服务后,各村(居)委会应编制村级财务预算,并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报服务机构备案,作为其当年资金运转的依据。年度终了时,服务机构根据当年各村(居)委会资金实际收支情况,编制决算报告,提交村民会议审议。

第六条实行村级财务定期报账制度。开展服务后,村级财务实行村(居)委会报账员向服务机构定期统一报账,具体报账时间由服务机构与村(居)委会协商确定。

第七条实行村级报账审核制度。开展服务后,服务机构在受理村(居)委会报账员报账时,应逐一核实有关凭证,凡符合村(居)委会财务预算内容,手续、印鉴齐全,凭证合规的开支方可报销入账。

第八条实行村级财务会计定期公开制度。开展服务后,服务机构应定期向村(居)委会提供详细、完整的财务信息。村(居)委会收到服务机构提供的村(居)委会财务信息后,应定期予以公布,包括村(居)委会资产负债表、收益表、收入明细表、支出明细表等,接受村民的监督。

第九条实行村级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开展服务后,服务机构应研究制订村级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对村级财务会计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对各村(居)委会的财务会计档案进行单独管理,编制档案目录,并妥善保管。

第十条实行村级财务会计审计制度。开展服务后,应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农业、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配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服务机构管理核算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和审计监督工作,并公开审计结果。村(居)委会换届、服务机构主要负责人轮换时,还应组织相应的离任审计。

第二章服务机构设置

第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要组建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负责本乡镇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

第十二条服务机构岗位设置。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岗位设置为:总会计1人,核算会计、资金会计(出纳)若干人,原则上由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担任。主要负责发放备用金,审核报销票据,处理日常账务,汇总编制明细账、总账和月报、季报、年报,并对各村(居)委会的财务档案进行归集管理。担任服务机构总会计的人员应当熟悉农村财务工作,原则上应具备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有专门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第三章村级债务和农村票据的管理

第十三条开展服务工作前,各乡(镇)要做好各村(居)委会债务的清理工作,尽快收回外借资金,并根据具体情况,研究制定消除村级债务、防止村级债务继续增长的相关政策,核销欠账,锁定旧账,确保村级资金核算由原方式向服务的平稳过渡。同时,各乡镇要规范票据使用,加强对票据使用的监管,消除“白条”入账现象,有效控制村级债务的增长。

第四章工作职责

第十四条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要为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条件。要健全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探索新的服务工作模式,加强软硬件建设,加快人员培训,建立健全服务工作电算化模式下的内控制度,确保服务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第十五条财政、农业等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沟通协作,对各乡镇开展服务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并向市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汇报有关情况。村级会计委托工作转入正轨后,按以下分工履行职责。

1.农业部门。负责对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的业务进行指导;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财务进行监督管理;对农村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2.财政部门。负责制定、修改、完善乡镇核算中心服务的相关制度和办法;组织对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及农村会计人员的注册登记和继续教育。

村级范文篇9

1.1账面模糊。通过检查,大多数乡镇村级运转经费支出大额发票比较多,而且只注明办公费,没有明细清单,资金用途不明确。

1.2监督不够。大部分乡镇村级财务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透明度不高,比如村级部分设施维修等大额支出,不经过民主议事程序,没有资金预算申请报告及批复,无协议和合同,整个过程随意性强。同时,部分村委主任实行“一言堂”,对大额资金的开支,不协商、不研究,私自签字报账。

1.3使用不合理。部分乡镇对村级资金使用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比如大庄、巴州、古鄯等乡镇,召开村干部会议时,用村级运转经费发放会议补助。

1.4票据不规范。部分乡镇支出原始票据基本为收据或白条,没有正式发票。同时,部分乡镇村级运转经费支出发票无村干部签字盖章,无村民理财小组签字或由一人代签。

1.5管理混乱。各乡镇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兼职、交叉任职比较多,并且领取双方报酬,有些乡镇村干部报酬超额发放或未按标准发放(主要为其他组织人员),领取报酬时由一人带领。同时,大多数乡镇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干部指定,形同虚设,民主理财活动走过场,起不到监督作用,使村级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或搞半公开甚至不公开。

1.6虚列开支。有的乡镇采取序列项目的形式套取现金,且个别乡镇税务发票套现比较频繁,甚至出现无发票发放现金现象。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认识不足,对村级财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二是意识不强,主要是村委会把关不严和村级会计业务不熟;三是监管不到位,缺乏财务公开、审计监管等严格监督措施;四是惩戒力度不大,没有起到震慑作用。

2对策建议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村级财务作为农村经营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三农”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各乡镇要从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认识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强化宣传,尤其是加大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立法精神的宣传,消除农村财务属村民的事,乡镇党委没必要参与的错误思想;要健全工作机制,改进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建立村级财务管理规范运行的长效机制。

2.2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建立规范的人财物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一要建立预算制度,结合村级财力,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科学制定符合本村实际村级财务预算,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通过后及时执行,对中途确需变更的仍然按照村民代表大会的意愿变更执行。同时,按照农村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如针对村级运转经费支出大多数无法取得税务发票(如从小卖部购买办公用品、拉运煤炭、沙石等)的情况,能否用收据或白条作为报销原始凭证;对一肩挑、兼职、交叉任职的村干部报酬如何发放等情况,通过制度给予明确,报上级部门请示认可后,下发各乡镇遵照执行。二要建立限额制度,对涉及村干部正常开支的电话费等费用明确上限,不得超额。三要建立财务制度,明确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及出纳在村级财务管理上的职责分工,做到各司其责,各行其事,相互约束,相互监督。四要建立票据管理制度,对票据的合理合法明确规定,杜绝不正常的开支。

2.3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村级财务的规范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鉴于此,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一要强化培训,定期对村级财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杜绝流水账等不符合要求的记账行为,同时,也要开展新形势下村级财务人员的责任、义务等方面的教育,提要从事村级财务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要吸引人才,公开招聘事业心和责任性较强的专业人员,补充村级财务领域新鲜血液,保证村级财务管理队伍的稳定、高效。三要开展交流,组织村级财务人员到管理先进地区开展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四要严格把关,要求财会人员的任免和调换由村民委员会提名,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经乡镇农经管理机构审核方可任命。

2.4严格监督,公开透明。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加大监督力度,确保规范运行。一是强化内部监管,就是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对村级财务的运行情况定期进行公开,通过公开栏、意见箱等形式,提供运行的透明度。二要强化外部监管,就是组织纪委、审计、农业等部门,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通报检查结果,对管理混乱、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直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到村级财务规定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

村级范文篇10

目前,我县村级领导干部有相当一部份仍属于半文盲或准文盲,他们缺乏相应的文化基础,难以吸收科学技术知识更是无法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在今天突飞猛进的科技时代里,他们更是科技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这根杠杆,尤其是欠发达、欠开发的边远落后地区。要使城乡经济和谐、协调发展,要改变欠发达、欠开发的面貌,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不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不运用科学技术这根杠杆是不行的,尤其是村级领导干部。要使我县农村经济出现质的飞跃,促进城乡和谐、协调发展,提高村级领导干部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且势在必行。

首先,选准一个好的村级干部领导班子是前提。

村级领导干部应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排头兵”;应是村民群众可以信赖的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的强人与能手。因此,在村级领导干部的选取问题上首先要行成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和导向,不能凭领导个人好恶或一己之见去决定村级领导干部的选取。要上下左右联动,多方位考察,发扬民主,尊重民意,从认真、细致、负责的高度把那些德才兼备、作风过硬、思想超前、思维活跃、进取心强、责任心重、有文化、有能力、敢抓敢管敢带头、办事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干脆利落的人选进村级领导干部队伍中来。俗话说,把住茅厕不拉屎,不能让那些平庸的人老是把住位子,一事无成,而那些有文化、有能力、想干事又能干事的人却远离施展抱负和才华的平台。

同志说过:“我们要相信群众,我们要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惑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孰优孰劣,谁最有资格、最有能力作为他们的带头人,群众心里有杆秤,他们心里最有数。绝不能流于形式,徇私情、拉关系、走过场、搞不正之风,应把村级领导干部——村民群众的带头人的主要决策权力真正交到人民群众手中。

要使我县农村改变欠发达而落后的面貌,选准村级领导干部尤为关键。李瑞环同志说过:“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永远也打不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

其次,着力强化村级干部队伍的培训是基础。

蓄电池是要充电的,通过充电,才有可持续性,如果不加以充电,则能量是有限的,用完辄止。时代是发展的,科技是进步的,知识是随时需要更新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选准选好了一支强有力的村级干部领导班子之后,着力强化村级干部队伍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坚实基础。

一是要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要用政策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他们具有熟练掌握政策和运用政策的水平和能力;二是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有人说过:“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不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军队”。同样,一支没有文化的村级干部队伍是愚蠢的干部队伍,不是一支特别能搞好建设和发展的干部队伍。文化知识水平得不到提高,要想接纳科学技术并将之运用于实践,那是十分值得惑疑的。三是要丰富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除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外,还应聘请农业技术专家举行专业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真正掌握几门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真正拿到合格证书;在实践中能真正具体运用并指导实践;真正成为技术能手。四是要培养他们扎实的工作作风,端正工作态度,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思想、精神和顾全大局而不谋私利的观念,屏弃只顾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狭隘思想意识。在发展中要有人口意识、科技意识、环境意识。五是要给他们提供外出考察、学习、“取经”的机会,让他们开阔视野,看看外面的世界。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发达,什么是落后,取回“真经”,然后“虔诚念经”。应优化村级干部学习、工作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有施展技能的平台。六是要将提高村级干部素质的措施制度化、经常化,不能犯“冷热病”,时而“热”,时而“冷”,更不能一哄而起,一哄而散,要使之经常、持久地开展下去。.

要树立他们“敢”字当头,“勤”字领先,“实”字为要的思想;要培养他们有“铁肩担道义,妙手做`文章`”的理念,勇于思考,勤于探索,敢于创新,扎实工作的作风;要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提高村级干部的领导能力必须建立在提高村级干部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否则,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而要提高其领导能力,那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最后,实施村级干部考核制度是保障。

没有考核机制作保障,制度的建立,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都将会是一纸空文,绝不能决心在嘴上,行动在会议上,落实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