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工程范文10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11-09 17:43:51

数字经济工程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篇1

“数字黄河”工程是借助现代化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数字黄河”工程将能为流域治理开发及调度管理提供信息及技术手段的支持:

(1)提供全面、系统、及时、可靠、权威的信息资源;

(2)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手段(规划决策);

(3)提供解决实时调度(防汛调度、水量调度)问题的方法及手段。

“数字黄河”工程除了现阶段提出的在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质监控、水土流失治理与监测、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等五个应用方面之外,“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研究中也有巨大的作用。规划研究工作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基础,需要在探索流域各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提出流域各种可能的治理开发方案,然后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最终找出流域治理开发的最优方案。流域规划研究目标是追求整个社会效益最大化,而调度管理工作是追求在现有的工程条件下调度管理效益最大化。流域规划研究工作更需要采用“数字黄河”的方法提高规划决策水平,保证所有对于“原形黄河”的规划方案都是最优的。

通过“数字黄河”的建设,可以把黄河上几乎所有的研究问题通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信息平台集成到一起,可以对各种问题进行集成分析综合研究,同时“数字黄河”的建设将为流域水管理提供一个先进的、多方位的信息平台,基于此也可以结合各种可能的新技术对黄河流域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管理、决策,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实现流域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2流域规划工作主要内容及工作流程

流域规划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特性、治理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按照统一规划、全面安排、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原则,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流域治理开发的方针、任务和规划目标,选定流域治理开发的总体方案及主要工程布局与实施程序。

现状黄河流域规划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规划:流域整体规划、流域水资源规划、流域防洪规划、干流工程布局规划(流域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规划等。以上几个规划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单方面考虑任何一个规划都是不全面的,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应综合考虑以上规划内容,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流域规划总的工作流程如图1。

对规划工作来说,工作流程比较简单,但方法复杂,需要深入的研究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流域规划成果的质量决定规划工作者对于自然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而要很好的认识规律关键在于掌握全面系统的基本资料及探索规律的技术方法及手段。

3“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中应用设想

从流域规划工作的内容及工作流程可以看出,一个高水平的流域规划需要建立在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丰富性和现势性,以及规划方案的完备性、方案论证的充分性和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之上。规划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特别是流域规划工作,需要从大量的信息资料之中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对未来的各种水需求进行预测,拟定各种可能的规划方案,采用尽可能先进的手段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评价,最终找出总体最优规划方案作为流域治理开发方案。

“数字黄河”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通过先进的技术及时获得流域内全面系统的各种信息资源,同时还提供了各类信息的集成分析环境及先进的方案评价手段。“数字黄河”工程将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技术支持。

“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资源;二是“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三是“数字黄河”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综合模拟、研究、决策的可视化分析环境。

3.1“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资源

规划工作的基础是全面系统的基础数据,其所需数据涉及领域较广,如流域水资源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就涵盖了流域自然概况、经济社会、水文、水资源利用、空间基础信息以及研究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发展规划、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多领域的数据。在以往的及现在的规划工作中,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庞大的工作。

根据“数字黄河”工程的功能描述,“数字黄河”的“数字采集系统”将可以提供大量的与流域空间数据相对应的自然环境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水文气象数据、防汛与工程管理数据、水资源保护数据、水量调度数据、水土保持数据等。这些数据将被存贮在“数字黄河”的数据中心被共享使用。这就方便地为规划工作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规范的基础数据,为做好规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

“数字黄河”工程将为流域规划方案的生成、模拟、比选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模型和算法:

(1)反映水文气象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产汇流分析数学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降雨径流预报数学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洪水演进模型;河道及水库泥沙模型;水库群调度模型;水文分析计算模型;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等。

(2)反映社会发展规律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数学模型;人口增长预测模型;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经济分析评价模型等。

(3)反映流域工程地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渗流稳定性分析模型、边坡稳定分析模型、围岩分析模型、地下水流场分析模型等。

(4)反映水资源承载规律数学模型,主要有:水资源评价模型;需水预测模型;环境容量分析数学模型;污染扩散数学模型;供需平衡分析模型;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模型等。

(5)反映流域土壤侵蚀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壤侵蚀模拟模型;区域产沙模型等。

3.3“数字黄河”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综合模拟、研究、决策的可视化分析环境

“数字黄河”工程将建立内容全面的知识库,知识库应涵盖诸如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历史上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流域规划、区域规划、工程规划的布局及其具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等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方案决策的大背景,将数学模拟的各种方案结果置身于这一大背景下进行优化分析,从中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同时能提供可视化的决策分析环境。

通过“数字黄河”工程提供的决策分析环境,建立黄河流域规划决策支持应用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把所有的规划内容及规划方案放到流域规划综合大背景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直观的表现不同的专项规划与流域总体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在可视化的条件下进行优化决策,确保所有的规划方案对于流域整体来说都是最优的。

4结语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篇2

关键词:数字化林业工程;关键问题;探讨

1数字化林业工程特点

数字化林业工程通俗地讲,就是通过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和通信技术实现传统林业工程的信息作用和价值目标,是大数据经济和互联网推动下的产物。目前林业数字化工程主要是利用3s技术对工程项目中涉及的数字进行处理、分析、传输以及应用,而且该技术的应用是基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对林业工程建设和管理有着较大的帮助,对提高办公效率、促进数据经济发展意义重大[1]。在数字化林业工程的推进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和共享是对接生产实践的两个端口,也是该项工程的主要特点。我国的数字化林业工程正在全面发展时期,是林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挑战和机遇并存。

2现阶段数字化林业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国的森林资源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民经济取得较好的成绩后,国家对林业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科学,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性的政策。2.1数字化的基础条件还没有满足。要求,发展不均衡数字化林业工程虽然是虚拟的数字资源,但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满足相关的客观要求才能开展。现阶段的林业发展中,林业工程项目虽然全面展开,但是数字化同步进行的项目并不是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林区的基础条件不满足要求,计算机系统、专业性软件开发都比较欠缺,根本无法实施数字化林业工程。而且有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的林区,也由于全国其他地方的条件没有跟上,导致没有共建和共享的对象。这种发展的不均衡,严重制约了数字化林业工程的前进步伐。2.2专业性的数据库平台开发、融合程度不够。林业工程的数字化,不仅需要符合要求的基础设施,而且需要专业的数据库和平台。在现阶段的林业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林业工程涉及的专业种类多、专业性强,而相关的数据库平台开发投入不够、建设力量薄弱,直接影响了数字化林业工程的推进。虽然部分区域性的数据库或者平台运行比较成熟,但是由于各个环节的融合程度不够,也无法实现设计阶段的全部功能,效益大打折扣。2.3林业职工的数字化建设、运用意识不强。林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林业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的人才参与。在数字化林业工程运行时期,缺乏操作熟练、专业技能高超的人才队伍,有些岗位的林业职工思想落后,针对数字化建设的运用意识不强,不仅不能发挥推动作用,而且形成了一定的阻力。信息化技能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还没有全面落实生效,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还没有被完全吸收,这就减缓了数字化林业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步伐。

3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力量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数字化林业工程面临的问题上,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3.1建立完善、全国性的林业数字化目标和标准。数字化林业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林业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行业经济的繁荣发展。因此,在初始展开阶段,必须通过建立完善、全国性的林业数字化目标来促进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引导并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逐步消除区域间的不均衡局面。通过设置全国性的统一标准,规范林业数字化的建设和流通方式,让原有的信息系统更高效便捷,让新建的信息系统能够对接融洽。3.2加强与数据科技企业的合作,解决数据库和软件问题。数字化林业工程是一项浩大、复杂的工程,对数据库的建设和运用要求高,维护难度大,如果仅仅依靠林业部门内部的信息技术团队,很难开发建设起一个成熟的平台和数据库。所以,必须用好国家提倡的互联网+模式,加强与专业的数据科技企业合作,通过他们的技术团队来解决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维护问题,通过他们开发出更多符合林业生产管理要求的软件。3.3提高职工的先进意识,引进更多的科技人才。人才是21世纪的力量源泉,在林业数字化工程的发展中,必须提高职工的先进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数字化的必要性和操作优势,促使其不断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等知识。同时,要引进更多的科技人才,让专业的人才做专业的事,支持并鼓励工作模式和技术创新。

总之,在信息技术主导的发展时期,数字化林业工程是林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必须全面落实各项国家政策,不断地解决发展中的疑难问题,不断地提高我国林业数字化程度和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篇3

“数字黄河”工程是借助现代化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数字黄河”工程将能为流域治理开发及调度管理提供信息及技术手段的支持:

(1)提供全面、系统、及时、可靠、权威的信息资源;

(2)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手段(规划决策);

(3)提供解决实时调度(防汛调度、水量调度)问题的方法及手段。

“数字黄河”工程除了现阶段提出的在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质监控、水土流失治理与监测、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等五个应用方面之外,“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研究中也有巨大的作用。规划研究工作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基础,需要在探索流域各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求提出流域各种可能的治理开发方案,然后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最终找出流域治理开发的最优方案。流域规划研究目标是追求整个社会效益最大化,而调度管理工作是追求在现有的工程条件下调度管理效益最大化。流域规划研究工作更需要采用“数字黄河”的方法提高规划决策水平,保证所有对于“原形黄河”的规划方案都是最优的。

通过“数字黄河”的建设,可以把黄河上几乎所有的研究问题通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信息平台集成到一起,可以对各种问题进行集成分析综合研究,同时“数字黄河”的建设将为流域水管理提供一个先进的、多方位的信息平台,基于此也可以结合各种可能的新技术对黄河流域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管理、决策,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实现流域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2流域规划工作主要内容及工作流程

流域规划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针对流域特性、治理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按照统一规划、全面安排、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原则,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流域治理开发的方针、任务和规划目标,选定流域治理开发的总体方案及主要工程布局与实施程序。

现状黄河流域规划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规划:流域整体规划、流域水资源规划、流域防洪规划、干流工程布局规划(流域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规划等。以上几个规划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单方面考虑任何一个规划都是不全面的,流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应综合考虑以上规划内容,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流域规划总的工作流程如图1。

对规划工作来说,工作流程比较简单,但方法复杂,需要深入的研究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流域规划成果的质量决定规划工作者对于自然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而要很好的认识规律关键在于掌握全面系统的基本资料及探索规律的技术方法及手段。

3“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中应用设想

从流域规划工作的内容及工作流程可以看出,一个高水平的流域规划需要建立在基础资料的真实性、丰富性和现势性,以及规划方案的完备性、方案论证的充分性和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之上。规划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特别是流域规划工作,需要从大量的信息资料之中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对未来的各种水需求进行预测,拟定各种可能的规划方案,采用尽可能先进的手段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评价,最终找出总体最优规划方案作为流域治理开发方案。

“数字黄河”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通过先进的技术及时获得流域内全面系统的各种信息资源,同时还提供了各类信息的集成分析环境及先进的方案评价手段。“数字黄河”工程将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技术支持。

“数字黄河”工程在流域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资源;二是“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三是“数字黄河”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综合模拟、研究、决策的可视化分析环境。

3.1“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资源

规划工作的基础是全面系统的基础数据,其所需数据涉及领域较广,如流域水资源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就涵盖了流域自然概况、经济社会、水文、水资源利用、空间基础信息以及研究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发展规划、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多领域的数据。在以往的及现在的规划工作中,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一项非常复杂和庞大的工作。

根据“数字黄河”工程的功能描述,“数字黄河”的“数字采集系统”将可以提供大量的与流域空间数据相对应的自然环境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水文气象数据、防汛与工程管理数据、水资源保护数据、水量调度数据、水土保持数据等。这些数据将被存贮在“数字黄河”的数据中心被共享使用。这就方便地为规划工作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规范的基础数据,为做好规划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数字黄河”工程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

“数字黄河”工程将为流域规划方案的生成、模拟、比选提供先进的模型和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模型和算法:

(1)反映水文气象基本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产汇流分析数学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降雨径流预报数学模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洪水演进模型;河道及水库泥沙模型;水库群调度模型;水文分析计算模型;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等。

(2)反映社会发展规律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数学模型;人口增长预测模型;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经济分析评价模型等。

(3)反映流域工程地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渗流稳定性分析模型、边坡稳定分析模型、围岩分析模型、地下水流场分析模型等。

(4)反映水资源承载规律数学模型,主要有:水资源评价模型;需水预测模型;环境容量分析数学模型;污染扩散数学模型;供需平衡分析模型;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模型等。

(5)反映流域土壤侵蚀规律的数学模型,主要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壤侵蚀模拟模型;区域产沙模型等。

3.3“数字黄河”可以为流域规划提供综合模拟、研究、决策的可视化分析环境

“数字黄河”工程将建立内容全面的知识库,知识库应涵盖诸如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历史上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流域规划、区域规划、工程规划的布局及其具体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等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方案决策的大背景,将数学模拟的各种方案结果置身于这一大背景下进行优化分析,从中选择一个可行的方案。同时能提供可视化的决策分析环境。

通过“数字黄河”工程提供的决策分析环境,建立黄河流域规划决策支持应用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把所有的规划内容及规划方案放到流域规划综合大背景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直观的表现不同的专项规划与流域总体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在可视化的条件下进行优化决策,确保所有的规划方案对于流域整体来说都是最优的。

4结语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篇4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目标;任务;重点布局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据工信部数据,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将超过16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9.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15.4%。新年伊始,我国各地两会陆续召开,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数字经济等关键词频繁出现,各项重点任务相继提出,进一步呈现出以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闵三角和以西安、成都、武汉等为龙头的中西部地区各具特色集群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1环渤海区域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能力

北京。围绕5g、半导体、车联网、区块链等领域,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开展战略协作和联合攻关,加快底层技术和通用技术突破。围绕量子、光电等领域,推动设立科学研究基金、颠覆性技术创新基金,超前谋划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紧抓价值链调整机遇,实施制造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计划。以通用芯片、特色芯片制造为基础,以装备为依托,以设计为龙头,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链创新生态。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落实产业行动方案。推进以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为重点行业场景应用。推出“ai 医疗”“ai 政务”等一批应用场景,建设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天津。深入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专项,加快建设滨海新区科大讯飞北方“声谷”项目。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北京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打造国家基础软件创新中心。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行动,做强软件、集成电路等高端产业集群,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区块链、5g等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突破100个,力争企业上云突破6000家。实施“互联网 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示范等工程。山东。培育数字产业生态,支持浪潮集团打造中国“算谷”。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建设海尔、浪潮两个部级“双跨”平台,争创国家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布局“新基建”,2020年内新开通5g基站4万个,建设省级区块链产业园区,加速在金融科技、电子政务等领域的场景应用。实施数字经济园区建设突破行动,支持建设50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深入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培育轨道交通、动力装备、智能家电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布局8k超高清视频产业建设。打造医养结合示范省,实施“互联网 医疗健康”,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全力推进企业“上云用云”。河北。聚焦信息技术产业等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推进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数字河北建设,加快布局5g基站、物联网、ipv6等新型基础设施,促进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制定实施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加快雄安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辽宁。以智能制造等为主攻方向,布局建设一批国内顶尖的研发中心和制造业中心,谋划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一批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100个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试点示范项目,促进工业2.0、工业3.0、工业4.0并联融合发展。

2长三角3省1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思路清晰

上海。全面实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一批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功能型研发转化平台。大力培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创新基地、嘉定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市西软件信息园、闵行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西岸智慧谷等重要产业载体。推进5g网络市域全覆盖,建成有线无线双千兆宽带城市。基本建成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资源平台,完善“城市大脑”架构。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应用,实施智慧城市场景开放计划。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推动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创新。江苏。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物联网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大力发展“5g 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转变。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快5g通信网络和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浙江。培育发展数字安防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强集成电路、软件业,加快推进软件名城建设。超前布局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下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快绍兴部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谋划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力争在役工业机器人累计突破10万台。加快推进“1 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连接5000万台工业设备,服务1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全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大力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培育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改造。全面实施城市大脑、电子发票、移动支付之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5g基站5万个,实现县城以上全覆盖。安徽。大力推进国家实验室争创。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建成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一期工程。超前布局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等产业,加快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等产业化步伐。加快建设合肥先进计算中心、未来技术综合研究基地、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推进合肥先进光源实验研究设施等预研。加快建设合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国声谷”入园企业超千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创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0个,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6000台。

3广东及福建加快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着力提升制造业能级和水平,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做强做优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加快建设湛江巴斯夫、深圳华星光电11代线等项目。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力争推动4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稳步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年内新建5g基站4.8万个,力争实现地级以上市5g网络覆盖、基本实现珠三角中心城区连续覆盖。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完善4k/8k产业生态体系。支持云浮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智能传感、移动支付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区块链产业集聚区。福建。在数字产业、先进制造等领域,培育壮大新的主导产业,打造更多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工业互联网“十百千万”工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深化数字福建建设,高起点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专项行动,加快5g商用步伐,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4以西安、武汉、成都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

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陕西。依托工业互联网拓展“智能 ”,加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领域攻关。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应用推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20户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加快建设咸阳新型显示产业园、汉中航空智慧新城,积极培育规模优势明显、产业链整合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西安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推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促进信息、软件、物联网、供应链等行业加快发展,支持西安、渭南供应链创新应用试点。实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卫星应用等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四川。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建设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基地。支持成都市以建设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为目标,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网络6大重点领域,明确第三代半导体、网络视听、5g等18个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重庆。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发展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装备产品,推动机器人放量生产和数控机床提档升级。巩固提升“芯屏器核网”(芯片、液晶面板、智能终端、核心零部件、物联网)全产业链,打造万亿级智能产业集群。建设“云联数算用”(数字重庆云平台、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智能中枢核心能力平台、智能化应用场景)要素集群,集中力量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湖北。加快国家存储器基地二期、天马g6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依托3个部级创新中心,重点突破中高端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支持武汉打造全球智能终端高地。加快培育壮大以“芯屏端网”为重点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瞄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通信和智能网联汽车等细分领域,培植一批龙头企业,集聚更多第二总部和独角兽企业。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通用技术引领带动。启动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促进汽车等重点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产业生态,加快ipv6规模化改造和5g商业应用。湖南。提升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规模和水平。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鼓励传统产业拓展“智能 ”,创建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车间,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在人工智能、区块链、5g与大数据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打造以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为目标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5结语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篇5

[关键词]数字经济;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消费模式的服务化、销售市场的分散化与智慧物流的普及化带来了复杂结构的物流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物流各项指标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翻倍增长态势,同时,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物流路线、选址及仓储等,都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即时服务的终极目标。数字经济作为经济的一个新业态,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中非常重要的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改变着工作和职业的性质,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提供的就业岗位为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数字技术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也会减少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到2030年,可能有多达2.2亿中国工人需要换工作,占中国总劳动力的30%,而物流一直被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这样的冲击,势必需要快速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空间布局、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方法与技术等已经无法适应工业4.0背景下物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创新体系缺乏系统性

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体思想要求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新文科建设要求通过跨专业、跨学科、跨界甚至跨域整合突破界限壁垒,运用“新”(新经济、新技术)、“融”(嵌入式、交融感)、“通”(跨学科、跨领域)、“特”(有特色、很特别)的新文科思维,创新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产学合作协同优化、创新设计新时代文科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科教融合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推动跨学科深入交叉互渗、跨领域深度融合贯通。这与物流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谋而合,因此融合新文科建设思路是深化物流管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物流观看了创新教育需要将改革策略及具体举措集成在一个系统的、立体的、全面的适应性体系建设上,只是通过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无法形成一体化的课程计划;单纯运用一些类似翻转课堂、课堂app等授课技巧也只是旧有教学模式的完善。

1.2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与社会发展趋势没有保持一致

需求的刺激、市场结构优化和技术变革等改变促进了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增长,“互联网 ”促进了传统物流产业的变革升级,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的结合,正在让物流行业发生一场效率革命,这些都带来了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紧缺,从而制约了物流产业链的迭代更新。而物流管理教学的目标更多是旧有知识的输出,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更加关注课程的设置与质量,培养物流管理人才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竞争力、领导力、新技术开发能力及社会责任等素养。

1.3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对课程研究较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较少

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分析结果可知,物流管理教改研究中“物流课程”的中心性最高,围绕该关键词,出现了“物流课程”,“国际物流”,“教学质量”,“教学改革”等高频词,也有结合行业发展背景进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例如徐龙闪,肖红波(2021),吕雪(2020),潘鹏(2021)等学者主要研究了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但教改领域中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研究较少。

1.4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应用不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持续深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层出不穷,日益创新,发展迅速。其中典型的成果是北美地区高校教学技能培训机构caffarellars(2002)提出的boppps教学模型,因强调激发授课对象的主动性,被全球超过100所大学和产业培训机构所推崇。因为物流同时根植于工程和管理实践的,既体现了工程与管理门类学术研究主题的综合,也体现了物流实践中工程技术与管理方法的交叉融合,因此麻省理工大学创立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物流管理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也为我国的物流管理新文科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cdio的核心思想在于鼓励学生以主动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之间相互交融和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cdio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逐渐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界重要且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改革行动之一,迄今为止,cdio在中国的发展已逾十年,但cdio模式多数仍局限于机械、电气、化工、土木、农业类专业,因此结合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现状,我们认为“boppps-cdio”教育模式更能够有助于复合型、多元化创新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1.5提高管理管理课程群教学效果的需要

物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物流行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和教学效果并不匹配。目前整个教学环节与实践中存在着重传授理论知识、缺乏系统化的学生能力培养,理论实践相互脱节、学生兴趣不浓的现象,教学模式难以匹配学生数学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

2.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管理创新人才的新需求

2.1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就业的影响

数字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dontapscoti在20世纪末提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20年)》中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定义:“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造成了物流管理劳动力市场两极分化。一方面,数字经济催生了很多新模式和新业态,例如尤其在消费市场创造了大量物流新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由于人工智能的特点,物流业中重复性、机械性劳动更容易被机器和软件替代,此类岗位大幅减少,一线工人的工作日也将因自动化而重新配置。

2.2数字经济时代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

我国非常重视物流产业人才培育,截至2018年,全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就达396所,而物流智能化,物流平台,物流资本化,物流新零售等创新经济所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规模过小。从物流行业细分领域人才需求表(见表1)不难看出,数字经济时代对创新型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逻辑思维能力强、具备数字化思维和能力。二是熟悉物流服务行业的业务模式及流程。三是能通过数字的牵引,具备整合管理、业务和技术的能力。

3.数字经济时代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3.1基于数字经济背景建立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分层教学模式

3.1.1融合数字经济设定层次化培养目标通过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调研走访,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对物流管理就业状况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同时整理物流领域需要的数字技能,建立通用的数字技能分类,例如物流数字化开发类,物流数字化运营类等,根据技能分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指导,制定和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在教学目标上,融合数字经济设定层次化培养目标,促进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机结合,按照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建立分层次教学体系,确定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体系,对学生进行基础层、应用层、创新层分层次分阶段教学的培养。通过层次化培养目标解决学生基础差异,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将课程理论内容相互衔接与融合,形成较完整的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与思路。教学计划上,拟定培养高水平管理人才的教学计划,使课程的教学计划能够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企业实际需求实现良好的对接。3.1.2提升教师数字经济和专业知识水平当今的物流业很难避免数字化竞争,现代物联网,人工智能,云技术,区块链,流程自动化rpa等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迫切需要提升高校教师的数字经济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通过让教师参加数字经济及相关技术的培训、学习、讲座和研讨等方式,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让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数字经济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双导师制度,引进企业教师,充分发挥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企业教师不限于物流行业,互联网、新零售、电子支付等高科技行业,这些导师一方面能弥补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够生动还原企业营运环境。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职业指导三重师资队伍结构,进行通识教育,物流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教学,着力培养既具备物流知识技能又具备计算机、大数据知识技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3.1.3丰富物流数字经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上,坚持理论与需求、经济、技术、产业链等环境变化以及物流与金融,it,工程学,建筑等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增加物流数字化运营管理的知识体系与发展动态知识学习内容,保持知识结构的前沿性和时代性。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在设置经济、管理、工程等一般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不断更新迭代的细分领域,例如物流与金融学科的融合产生出的仓管质押、代收支付、货车信贷等细分领域;物流与it的融合产生出的车货匹配、智慧物联网等领域;物流与工程学的融合产生出的agv、无人机、自动化仓储分拣等领域,合理设置区块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智慧物流营销与管理、互联网金融与管理等课程方向,将物流与供应链的知识进行深度融合,突出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特色。

3.2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多渠道学习和教学

一是加强数据资源建设,搭建“数字技术 物流”教育平台,平台教程和案例数字资源库由教师和企业共同参与、设计和完成;运用“boppps有效教学模组”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基本架构”,充分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在线课程,智慧课堂、学习通等方式丰富教学过程,并合理利用这些平台对学生学情等数据进行分析,营造参与式教学氛围,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践上,持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达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契合,增加物流仿真实验等实践项目、企业实地研究和实习机会,激发学生对实用技能的兴趣,培养学生考虑数字经济背景下解决复杂物流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与高级思维;二是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和完善教学实践。通过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学科交融讨论平台和课外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强化实验教学。结合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充分应用实训场地、设备、软件指导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动手完成各项模拟业务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竞赛活动。每年由学生组建团队,参加全国各项物流大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合作意识。用“课程 兴趣 社会”的教学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鼓励学生观察家乡或者身边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物流成本、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等物流管理等文科知识提出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解决方案。增加校企实习实践考核力度。企业实习不局限于熟悉物流日常操作,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向沟通渠道,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同学物流实习,鼓励企业问题进课堂,课堂理论企业应用,利用app,qq,微信,腾讯课堂等数字手段,进行现场讨论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案。

3.3多维度考核评价机制,解决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实行过程性考核与多形式考核的有效契合,提高考核的全面性、实践性。构建多维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参与度和过程考核,课程考核包括试卷考核,线上答题,线下调研,成果汇报等多种形式。评分采用试卷评分,课堂和线上讨论评分,同学互评等方式。优化评价方式。加大线上考核比例。线上考核内容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权重设计,比如线上考勤,学情考核,课堂app讨论等,提高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现象,自发拟定讨论话题。线下学习布置进阶式任务,提高可操作性,增强学生物流方案设计能力。优化实践环节评分体系。除了考核学生现场实习表现,同时要求学生针对企业问题提出独立的方案,在最后的评选环节,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和同学组成的评分组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综合得分。该分数是小组间横向评比、集体评议的结果,能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

4.结语

麦肯锡研究院发现,数字化推动力可以实现相当于货运和物流行业总收入三分之一的价值转移和创造,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化,这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人才需求分析,为高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创新路径。只有融入产业的变化,突破教育行业壁垒,通过物流与数字经济的充分融合,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培养面向新时代需要的具有数字素养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和平,唐丽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j].开放导报,2020(1):50-55.

[2]吴禀雅.赋能数字经济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视界,2020(12):98-100.

[3]黄浩.数字经济带来的就业挑战与应对措施[j].人民论坛,2021(1):16-18.

[4]徐龙闪,肖红波.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经济师,2021(1):154-155.

[5]吕雪,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20(2):84-85.

[6]潘鹏,数智化物流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商贸人才,2021(2):174-177.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篇6

一、水利工程测量中的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

1.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地图数字化技术gis技术即地理信息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一种空间信息技术,主要解决与地球空间住处有关的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分析与应用等问题,它的技术优势不仅仅在于它能够集地理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三维可视化显示与成果输出于一体,还包括着它对于空间的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因此在建立gis系统时,要对原有的地图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为专业信息系统提供及时、准确、标准化、数字化的基础空间信息,从而提高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准确性。

2.水利工程测量中的数字化成图手段测绘工作是水利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进行工程图以及比例尺较大的地图的测绘时,要使用数字化成图的手段来最大限度的提升地图的质量,降低野外测绘的复杂程度,缩短测绘的周期,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保证数字化测绘的精度。传统的测绘成图方法工作量较大且作业的程序复杂,还要处理繁琐的内业数据,这就使得成图的周期较长,且精度较低。而数字化成图手段可以将地表和地理要素转化为数字量,然后再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从而形成电子图形,这种数字化成图手段的优点在于精度高,工作量较小且易于保存和管理,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测量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3.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也称为gps技术,是由空间系统、用户设备和地面控制三部分组成的,其主要功能在于能够全天自动化高精度地实现军事及民用交通的导航、摄影和大地测量,并且实现快速准确地定位三维坐标,在水利工程的测量过程中,gps技术正是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且定位的准确度较高的特点使得其在工程的测量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总体来说,gps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其能够准确的定位、测量的时间较短、且操作简单能够及时地提供三维坐标,并且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就可以进行测量,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间断地连续作业,水利工程的业外实施工作包括选点、测量以及数据传输和数据预处理等都可以由它完成。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优点

1.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成图精度较高传统的绘图方式主要是人工完成的,相比于传统的手工绘图,数字化测绘技术成图技术的精度要高很多,并且数字化测绘技术在进行外业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时,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全站仪现场自动采集的地形地物点的三维坐标进行自动的保存和处理,另外在进行内业的数据处理时,会尽量减少误差,提高和保持测量的精度。除此之外,在进行数字化的测绘过程中,还可以省略传统绘图方式中的计算、读数等步骤,大大地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作业量,缩短测量的绘图时间,提高外业工作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

2.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更好地存放数字化产品传统的测绘技术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数字化产品的形成和保存,因此人们在经过大量地研究和实践之后逐渐形成了对于数字化产品形成以及保存的现代化技术,通过运用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对各种有效的数据和要素实施数据的加工和整理,并且使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媒体技术将这些数据形成各种不同用途的图件产品,即我们所说的数字化产品,进而对其进行报关和存放,以此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3.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订正,因为数字化测绘技术形成的测绘结果在进行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客户可能还会根据实际的设计和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例如对城市道路网络进行相应的设计规划,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更加详细的统一规划等等,这些都是在测绘成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进行相应的修正。现代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提供相应的修正,并且通过一定的修正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测图内容方面的应用

在水利过程的测量过程中,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对原图实施数字化以及进行地面数字测图。在对原图实施数字化的过程中,有扫描矢量化及手扶跟踪数字化两种方式。扫描矢量化在测量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工作效率也明显比手扶跟踪数字化要高很多,但是用这种方法获取的数字图与原图相比精度较低,数字化的处理过程有一定的误差。除此之外,这种扫描矢量化的方法所呈现出的各个地表及地物的外貌成图过程的实时性比较弱,因此这种方式一般应用于水利工程测量的应急处理措施中。在工程测量中,地面数字测图则是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方法中比较典型的方法之一,适用于测量进度要求较高,比例尺较大的地图,可以获取较高精度的数字地图。

2.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数字地球中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的测量当中,数字地球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地理坐标的构筑进行统一,进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可以对重要的社会信息和数据资料进行保存和维护,客户也可以通过通信网络对数据进行访问。由于数字地球的科技含量较高,且系统工程复杂、庞大,综合性和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因此在这个体系当中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数字化测绘是空间技术部门、信息科学部门、地球科学部门以及多个部门的关键工作内容,对于水利工程的测量和数据的获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也要注重对于空间信息的建设和管理。从事测绘工作的专业人员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完整的信息源,以此来保证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

四、结语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篇7

1.1信号处理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成为各行各业在实现自身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关键选择。同时,加强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还需要相关人员进一步加强对其应用研究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其中,数字信号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分析研究。1.2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理解。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科技水平的较大提升、以及信息化时代步伐的加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较多领域实现了较大范围的普及。近年来,随着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力度的加大,集成化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也实现了较快的发展。这将为推动建设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计算机领域、通信领域以及电子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理论保障。在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理解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只有掌握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数字信号处理基本的概念分析方法,并基于对基本含义了解之上,恰当的利用数字信号基本理论及其体系内涵,建立完善的数字信号与计算信号相统一的约束关系。

2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环节的实践分析

2.1实现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分析的意义。电子信息工程的具体应用环节,涉及内容十分广泛。要实现对其内容的综合把握,必须利用现代化的方式手段,将电子信息工程实现综合实践发展。关于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践分析,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及通过实验手段和实验设备实现实践研究的必要性,则表现出较大的复杂性和落后性。此外,由于实验设备分布的离散化,则可能导致实验过程的可操作性差,以及对复杂信号精确性把握的困难些。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则有效克服了上述弊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自身具备较强的信号处理能力,其在实现信号处理过程时,能够实现便利的信号接口。同时,其较强的信号处理优势也使得其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最后,电子信息工程在自身综合实践过程中,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信号处理算法的采用和实践处理,为此,将进一步为电子信息工程的综合实践创新提供了发展思路。2.2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的设计思路分析。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单元在处理方式选择过程中,进一步强调了对数字信号的作用表现,并通过这一环节,实现对大多数信号的处理工作。相关人员在实践研究中认识到,实现数据信号的输入输出通道的便利化,并进一步强调计算机微机与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单元链接的有效性,能够实现在整个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中,计算机微机主导作用的最大化。在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的设计思路分析过程中,实现计算机对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单元的高效控制,能够进一步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数控控制的有效性。最终,为实现数据控制的科学性和传输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2.3电子信息工程中数字信号处理具体环节。当单元处于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机构当中时,当完成信息的输入工作后,一般可以通过模拟低通滤波器,实现对信息真实度和可靠性的筛选和保持工作,从而有效避免失真状况的产生。当单元处于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机构时,由于在输入端放置放大器的作用,导致其输入信号的额定电压出现一定程度的放大,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则可能出现电压的要求与实际输入通道的具体要求相背离。

3数字信号在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存在问题的分析

3.1核心技术把握的不完善。在对数字信号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现状研究过程中,需要正视当前由于现代化技术发展的不完善,导致其应用在核心技术把握方面,存在产生缺陷的可能性。当前,在我国的电子信息建设工程发展实际分析环节,通过与国外先进国家的数据对比,得出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在核心技术方面表现出的滞后性特点。其中,自主专利权的缺乏是主要原因。3.2发展战略制定的不科学。在实现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建设与发展高速度的同时,需要正视其发展环节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当前,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数字信号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得到了较大的物质保障。而在实现发炸环节,电子信息工程还需要将数字信号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变化和发展机遇严格把握。但是,对该环节的把握还需要相关主体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发展保障。否则,由于对发展战略制定的不全面,而导致出现电子信息工程建设将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度。3.3缺乏专业技术平台的保障。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的不断实现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信号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强调对信息化发展步调的追求。而这一环节的开展,需要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专业技术平台,为数字信号实现具体应用提供专业的平台保证。而当前,由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起步较晚,且处于实践探索环节,为此缺乏专业技术平台的保障,成为数字信号在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环节存在主要问题。

4结语

在实现数字信号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分析研究环节,必须明确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过程的复杂性。针对其复杂性的认识,需要对传统实验手段以及实验过程的合理改革,并注重对简单化、便捷化操作手段的重视和强调。而这一发展目标的追求以及应用效果的研究,伴随着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开发和实践应用,其意义和作用效果进一步彰显。同时,伴随着对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分析研究的开展,实现对复杂信息的有效化处理,为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践实现更好的发展,提高了较大的可能性。

作者:罗嘉锐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篇8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王雅安书记李永宏市长对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传输建设工作非常重视,要求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传输建设工作。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当前广播电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加快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推动广播电视由模拟向数字转换,推动广播电视由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资讯信息需求。结合全省的发展规划和市政府建设"数字*"的战略构想,我市的具体目标是,到2008年底城区实现有线电视从模拟到数字整体平移、农村实现无线数字电视覆盖。要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目标,需要我们各级充分认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下步工作任务,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全力以赴做好我市广播电视数字化传输建设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

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数字化是当今世界广播电视发展的潮流,是广播电视诞生以来面临的最大的技术革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数字化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工程,各级政府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信息化规划都对广播电视数字化提出了要求。

(一)广播电视数字化的实施,将给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重大的变化。一是扩大了服务内容。有线电视分配网传送的频道容量可从几十套增加到上百套。用户安装数字机顶盒后不仅能看到现有的电视频道,还能欣赏到新开办的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节目。二是拓展了服务领域。用户不但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而且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例如即时的天气预报、生活信息、交通信息、股票信息等等,还可以享受到新型的服务,例如电视政务、电视商务、短信、彩信等。三是提高了服务质量。用户可以看到dvd般清晰的电视图像,享受到电影院的音响效果。四是改变了服务方式。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业务的不断开展,今后用户还可以利用机顶盒存储,并在自己方便的时候随时调看已播出的节目,享受在线游戏等多种交互式的娱乐服务,从被动地收看到主动地选择,享受到"一对一的服务"。

(二)广播电视数字化将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是广播电视数字化将大大加快我市信息化进程。中央要求加快"三网融合",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础,是"三网融合"的基础。广播电视是最普及的信息工具和最好的信息载体,广播电视数字化将使目前的电视机成为一个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广播电视实现了数字化就意味着家庭进入了数字化,每个家庭的数字化是城乡现代化、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广播电视数字化是实现我市信息化的基础和有效途径。二是广播电视数字化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促进高技术产业、软件业等信息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广播电视数字化将极大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广播电视数字化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带动文化、媒体、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形成新的文化娱乐消费市场,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三)广播电视数字化将是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提高村村通水平的有效途径。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规定要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占领农村宣传文化活动阵地。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的讲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上的报告和李长春、刘云山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上的讲话都明确要求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播电视数字化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良好的覆盖方式,可以较好地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提高村村通水平,无论节目数量、节目质量,还是服务水平都能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资讯信息需求,适应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四)广播电视数字化将为广电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我国广播电视已到了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时期,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随着数字化的推进,将为广电提供了新的发展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从青岛的实践看,数字化使有线电视不仅拥有数字广播电视平台,还拥有电视信息平台、电视商务平台,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仅依靠广电自身的力量无法满足平台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和市场经济的机制,走产业发展的路子。数字化给广电带来了产业运作的新机遇,为广电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明确工作任务和实施步骤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结合我市实

际,我市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工作,总的任务是: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和无线数字微波传输覆盖两项工程。其中,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主要在城市和有条件的部分乡村实施,无线数字微波传输覆盖工程主要在广大农村实施。

具体任务和步骤是:

(一)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

第一阶段,2006年9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数字节目平台和骨干传输网络系统测试、平移节目集成、试点及宣传推广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从2006年11月开始,全面启动整体平移工程,主要涉及榆次、太谷、祁县、介休、灵石、寿阳、昔阳、和顺、左权、榆社县(区、市)。

第二阶段,2007年底,全市10个县(区、市)城区居民集中居住小区完成整体平移,发展数字电视用户9万户。

第三阶段,2008年底全市10个县(区、市)城区完成整体平移,发展数字电视用户11万户。

第四阶段,重点发展乡村有线电视数字化。到2015年,关闭所有模拟电视传输发射设备,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

(二)无线数字微波传输覆盖工程

第一期工程:2006年9月底前,完成市级数字节目传输平台、市局数字微波发射中心站、榆次罕山数字微波发射主基站系统测试(目前已完成)。2007年底,建设5个数字微波发射中心站、6个数字微波发射主基站,发展无线数字电视用户3万户。

第二期工程:2008年底前,建设6个数字微波发射中心站、7个主基站,发展无线数字电视用户5万户。

三、正确把握以下原则

推进全市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工作,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好事一定要办好,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政府主导,行政推动。广电数字化是我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组成部分,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发挥行政推动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应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为广电数字化建设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各级广电部门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加强沟通和协调,充分依靠行政力量来推动这项工作。

(二)市场运作,资费合理。根据省物价局《关于我省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标准的通知》(晋价服字[2006]221号)文件,全市有线数字电视节目收视费采取"一卡一费"的收费模式。基本收视频道的基本收视维护费标准:居民用户每卡每月23元,同一居民用户分机每卡每月2元,其它用户每卡每月27元。对低收入家庭要给予优惠的资费政策,保证低收入人群能够享受到有线数字电视服务,低保户每卡每月收取12元。具体减免办法由市广电部门会同财政、物价、民政等部门制定;特定频道付费电视节目及其他增值业务,由用户自主选择服务项目。

对无线数字电视用户,我们充分考虑到当前农村群众收入水平,调低了收视维护费,执行每户每月12元的标准。

广电数字化为社会搭建了一个新的信息平台。推动广电数字化,必须以市场运作方式发展,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借助市场的驱动作用,紧紧依靠硬件设备和内容服务两个市场,加快广电数字化进程。

(三)整体平移、统一配送。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要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实施整体平移。整体平移期间,对每个用户免费提供一台数字电视机顶盒,分区域逐户登记、签约、发放、安装和接入数字信号。在整体平移的区域,对确有特殊困难的用户,可暂保留6套中央、省、市台模拟电视节目,供用户免费收看。

推进无线数字电视覆盖,要在有线电视光缆网未通达的农村地区,采取用户直接接收或集中接收、分配网传输的方式进村入户。用户通过安装微波接收天线、机顶盒,接入数字电视信号。

此外要做好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安装维护等服务工作。要充分与用户沟通协商,尊重用户的权利,维护用户的利益。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建高效灵活的专业服务队伍,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要向社会公布有线数字电视的服务项目和服务规范。开通热线电话,方便群众投诉监督,规范机顶盒发放、安装、维护等服务项目。

四、做好广播电视数字化工作的几点要求

今年是实施我市"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我市广播电视数字化工作由试点转向全面推开的关键之年。2008年要基本完成城市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的转换,任务非常艰巨,我就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确保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的有序推进,我市成立了"*市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传输建设工程领导组",领导组主要负责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的指挥与协调工作。各县(区市)党委、政府也要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工作,要成立专门的领导组,要把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扶持力度,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落实工作责任,把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工作纳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中。各级广电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强领导,把数字化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切实使数字化的各项任务落在实处。

(二)加强协调,各负其责。在领导组的领导协调下,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做好本职工作,各级各部门以及各街道办、乡镇、社区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物价部门依据广电网络的服务内容和运行维护成本,按规定程序制定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标准;财税部门按照国家扶持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的有关规定,及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精神,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城建部门要把整体平移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将发展数字电视列入城市建设设计规范,使新建住宅区具备直接安装有线数字电视的条件;工商部门在政策范围内优先办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的相关手续;行政执法部门加大力度,为整体平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市广电局要加强指导,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市网络公司要认真实施,科学高效地推进数字化建设工程。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做好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的宣传解释工作,要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数字化建设工作的舆论环境。要充分利用街道、社区等各方面的力量,向居民推广普及数字电视知识,努力让数字电视家喻户晓。

(四)丰富内容、扩大服务。有线电视数字化后,频道资源和传输容量大大增加,对节目内容和信息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我们要充分发挥有线电视的网络优势、用户优势和内容优势,不断提供新业务、新服务,不断满足用户的新需求、新要求。要大力引进开发具有个性化、对象化的付费节目和视频点播、电视购物、电视商务、游戏、短信等互动服务的特定频道。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引进国内外优秀影视节目频道,不断丰富数字电视节目内容。

无线数字微波传输覆盖网,集成中央、本省市、部分省级卫视及当地县市数字节目和农业信息节目,实现36套高质量数字广播电视节目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农业信息节目由市农业局主办的晋商农网提供,要制作播出新闻速递、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农特产品、供求信息、致富经验等节目。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篇9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建筑工程;应用思路

市场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传统工程测量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其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领域也比较宽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的数字化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各种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得以应用和研究。这些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能够有效的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1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研究

1.1数字化绘图技术的应用

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研究首先就体现在数字化绘图技术的应用。当今时代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各种信息和资源都在向数字化靠拢。建筑工程测绘中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在引进数字化技术之后,可以改善很多传统绘图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建筑工程测绘中使用数字化绘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手工绘图的很多弊端以及局限性。数字化绘图克服了工作量大,作业程序复杂,数据生成繁琐,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等缺点,符合现代飞速发展的工程需要,能够有效的促进建筑工程绘图的质量,提高绘图的水平。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的应用也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绘图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与发展。

1.2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

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研究,其次还体现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方面。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工程测量方面得到了应用,而且还在城市规划以及工程测量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是一种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在众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足以凸显出其重要性。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使得我国的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与发展,也使得我国的工程测量服务领域扩展到了经济发展的各个部门。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使得工程项目的各种信息得到全面的覆盖,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降低了工程施工的工期。全球定位系统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可以防止数据的丢失,防止数据被盗取,提高数据的有效性。因此说,全球定位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能有效的提高工程测量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

1.3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研究,再者还体现在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进一步的发展,摄影测绘已经代表了当今建筑工程测绘的一种新阶段,这一阶段也充分的展示了测绘方式的发展水平。这种测绘技术的精准度很高,而且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能够高效准确的体现测绘数据。摄影测量产品已经从影像图等向其他方面转化,为建立各类专业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证。摄影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实践,大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测量的准确度和速度,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节省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实现了建筑工程成本的节约,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手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4对未来测绘技术的展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测绘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对于未来测绘技术的预测与发展,其信息化测绘技术将是数字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之后的测绘技术的发展之中,要不断的加强对测绘新技术的研究,争取在数字化测绘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工程测绘技术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发展,从而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测绘技术代表着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能够为我国的工程测量提供极好的科学指导,也能够为我国的工程测量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为工程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实践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为了进一步的得到工程勘测技术的发展,应该在原有测绘技术的基础之上,不断的更新数据,提高我国工程测绘的质量和水平,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结语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测绘新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数字化和信息化必将是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一大发展方向,其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也会提高到更高的平台。现代工程测量逐渐会朝着测量内外作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并且处理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数字化、测量信息条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当今社会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更多的信息资源以及科学技术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中,更应该提高技术的创新性和时代性,提高工程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建筑工程工作者受益,得到灵感,做好建筑测量工作,提高建筑测量的水平和水准。

作者:刘琳娜 王鑫 单位:1. 赤峰市维衡房地产测绘大队2. 北方时代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文伟.数字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06).

[2]沈春光,郑成娟.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风,2009(18).

[3]马琛.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08).

数字经济工程范文篇10

一、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成为世界潮流和发展趋势

(一)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

美国地面卫星数字电视已基本覆盖全国,覆盖率达99%,卫星数字电视用户超过1500万,有线电视已完成光纤化、数字化改造,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2000万,数字电视用户已占总户数的42%,宣布2006年关闭模拟电视;英国有家庭2500万户,已有1100万户实现了电视数字化,其中卫星数字用户700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00万,地面数字电视用户超过200万,数字电视用户占总户数的44%,计划两年内达到90%以上,宣布2010年关闭模拟电视;芬兰数字电视覆盖人口已达到90%以上,计划2005年达到100%;不少国家已宣布关闭模拟电视时间表,澳大利亚计划在2005年,加拿大计划在2007年,韩国计划在2010年,日本计划在2011年。

(二)我国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

中央领导非常重视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紧密结合现代传媒的发展,根据人们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探索运用高新技术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手段。2004年6月21日,总理在青岛视察有线数字电视时,对通过增加服务、增加收费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明确要求加快在全国的推广普及。2004年1月11日,李长春同志视察了青岛有线电视,他指出“青岛有线电视数字的做法是一个很好的经验,不仅为广大观众提供优质的广播影视节目,而且为政府、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形成一个多媒体信息平台,…………要召开会议,推广青岛经验,加快数字化步伐”。黄菊、刘云山、曾培炎、陈至立等中央领导对广电数字化也作过许多重要的批示和明确的指示,要求把广播电视数字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全国文化发展纲要和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务院2004年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对广播电视数字化的高度重视和重要指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国家广电总局提出,到2005年实现台内电视数字化,到2008年,实现省会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广播电视数字化,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到2015年停止模拟电视广播。省局提出,到2005年,武汉、黄石、襄樊、十堰、荆州、宜昌、和部分经济发达的县市完成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2008年,其他市州(除25个国家贫困县市外)完成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到2010年,全省完成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停止模拟电视播出。截止目前,我省武汉、黄石、十堰、襄樊、宜昌、荆州、孝感等市已开通有线数字电视。

(三)我市电视数字化发展状况。

广播电视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节目的数字化、网络的数字化、传输的数字化和接收的数字化。目前我市,一是实现了节目制播的数字化。2003年,市电视台投资300多万元,实现了节目制作、硬盘播出系统的数字化;二是实现了网络的光纤化。2001年—2004年,市网络公司和各县市区网络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了市—县市区—乡镇的光纤网,进行了城区、县市区城区和大部分乡镇的光纤化改造,为全市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目前我市与全国、全省数字电视发展状况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是传输的数字化。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数字电视传输平台,只能传输模拟电视节目;二是接收的数字化。用户电视机 数字机顶盒便能实现接收的数字化,但由于我市数字电视传输平台未建起,数字机顶盒无法使用,我市目前尚没有数字电视用户。

二、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广播电视数字化,是推进国家信息化从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最新增长点。

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收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广播电视是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拥有5亿多台收音机,4亿多台电视机,平均每个家庭拥有1.5台以上收音机,1台以上电视机。电视数字化,将使我国每个家庭的电视机从单一的电视节目用户终端转变成一个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从而使每个家庭步入数字化、信息化,这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信息化的广泛基础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所谓“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国民经济部门和社会各领域,就会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家庭进入数字化、信息化后将带来城市的现代化和社会的信息化,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快速增长。广播电视数字化,能够促进信息产业、民族工业和文化产业、内容产业的发展。据有关部门预测,电视数字化需要的机顶盒将形成上万亿元的市场,能够传输500套节目的容量,将带动巨大的节目制作、文化消费市场,从而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广播电视数字化,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最佳切入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一是对节目的要求,不仅要求看得更多,而且要求看得更好,不仅要求有公共服务类的节目,而且要求有对象化、个性化的节目;二是对信息的要求,不仅要求有新闻信息,而且要求有生活信息、市场信息、政务信息;三是对娱乐的要求,不仅要求观看娱乐节目,而且要求参与娱乐节目;四是对社会的要求,不仅要求有单向的接受服务,而且要求有双向的互动交流、互动服务。

目前我市的电视仍停留在仅仅提供单一电视节目的模拟时代,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我市绝大部分农民只能看到1—2套信号低、效果差的电视节目,且看不到本地电视节目,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电视数字化,不仅拥有数字电视平台,可以提供近500套高清晰数字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而且还拥有信息平台、电子政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可以提供多媒体信息和多功能服务。由此可见,电视数字化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最佳选择。

(三)广播电视数字化,是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实现政府服务公众的最好结合点。

党的十六大指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2]17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我市是湖北省电子政务建设试点示范城市,按照《市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设计方案》的要求,投资1500多万元的我市电子政务第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基本竣工。

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在政务,建设目的是为了应用。但目前我国人均拥有的电脑比例并不高,家庭拥有的电脑比例很低,农村家庭拥有的电脑更少。以我市为例,全市家庭电脑1万台,家庭普及率为0.125%。电脑拥有量的低比例,使我市政府实施的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我市电视家庭拥有量则不同,城市家庭普及率为130%以上,农村家庭普及率接近100%。加快推进电视数字化,使每台电视机都变成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就能够让每个家庭通过电视机既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电子政务服务,又能更多地了解政府,更好地监督政府,以实现电子政务应用与服务的最大化。

(四)广播电视数字化,是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最强支撑点。

我国已基本建成了固定与移动并存、地面与空间互补、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实现了由人工向自动、模拟向数字的跨越式转变,长途传输、本地交换、移动通信全部实现数字化。数字化推动电信行业高速发展,我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都超过了2.5亿,通信业务年收入5000多亿元(仅短信收入就有200多亿元)。我市通信业发展迅猛,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均已超过25万户,年业务收入超过2亿元。由于我国广电没有实现数字化,技术水平、网络水平仍停留在仅能提供少量电视节目,服务方式单一,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广播电视的发展空间在不断缩小。全市有线电视用户不足20万户,年业务收入3000万元左右。广播电视数字化是广电部门生存的需要,是拓宽发展空间、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最好途径。我市约80万户,在近二、三年内,推进我市现有的20万户城镇有线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新发展农村数字电视用户20万户,达到总户数的一半,即40万用户,不仅可以推动我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广播电视节目和多功能的服务,而且可以推进我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实现数字电视业务收入过亿元。随着用户的进一步扩大,多功能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增多,数字电视的经济效益会稳定持续提高。我们要站在广电生存和发展的高度,站在拓宽舆论阵地、满足群众需求的高度,站在推进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充分认识电视数字化,大力发展数字电视。

三、推进我市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基本思路和主要对策

针对我市电视数字化严重滞后的状况,为了适应国际、国内电视数字化迅速发展的趋势,发挥电视数字化的重要作用,市广播电视局决定,计划投资500多万元搭建我市数字电视传输平台和无线数字电视发射平台,确保年底前建成,以抓紧推进我市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

(一)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积极推进的方针。

当前,广播电视正处于由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的关键时期。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必须按照广电总局提出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积极推进、分步实施”的24字总方针和“有利于党的喉舌作用的发挥、确保政令畅通,有利于广电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管理、保证信息安全,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方便用户、服务用户”的5条“有利于”原则来进行。

1、加快电视数字化传输平台建设。今年内,市里统一建设数字电视传输平台(包括管理服务平台、节目集成平台),在京山、沙洋、钟祥、屈家岭建设数字电视分前端传输系统;通过一个数字电视传输平台,有线数字电视传输、无线数字电视发射两种方式,使我市近期实现城镇有线数字电视传输60套广播电视节目,农村无线数字电视发射36套广播电视节目,同时实现生活信息、股市信息和电子政务信息等多功能服务,以后逐步增加广播电视节目和多功能服务项目。

2、大力推广数字机顶盒。制订《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实施方案》,采取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的方式,大力推广普及数字机顶盒,力争2006年内实现全市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2007年关闭模拟电视,并在农村积极发展无线数字电视用户,更好地解决农村看电视难、听广播难、接受信息难的问题。

3、积极拓展多功能服务。有计划地不断增加数字电视节目传输内容,新增视频点播、电子商务等服务项目,同时完善生活信息、股市信息和电子政务信息等,并积极推进双向互动,实现网上办事等多功能服务。进一步发展用户,为做强做大我市数字电视,为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部门和家庭的信息化做出贡献。

(二)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必须以信息化为目标,以服务为根本。

电视数字化发展必须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融为一体,与我市的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融为一体,与我市城市信息化、现代化和家庭信息化融为一体,以信息化为目标,以服务为根本,使数字电视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新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家庭通向社会的新的窗口和平台。我们不能把数字电视简单地视为数字电视节目,更不能错误地认为只是付费电视。电视的数字化发展,一是要增多广播电视节目,让公众享受到更加丰富、更高清晰的广播电视节目服务;二是增加信息内容,让公众在家庭能够接受到生活信息、政务信息、商务信息等多种信息服务;三是增加服务项目,让公众足不出户能够通过互联网进入万千世界,可以向政府部门投诉、求助、咨询,并办理证件,缴纳税费等。

(三)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重点是普及推广,关键在整体转换。

推进电视数字化,难点不是技术,而是普及。我市电视数字化设计的一个数字平台、两种传输方式的方案,通过对有线电视用户的有线数字传输,对广大农村用户的无线数字发射,能够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电视数字化服务。推进电视数字化,难点不在传输平台建设,市州数字电视传输平台建设投资一般只需500万元左右。难点在推广数字机顶盒,由于数字机顶盒价格比较昂贵,每台机顶盒需600元左右。现有的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0万户,整体转换成数字电视,需投入机顶盒资金1.2亿,其中城区有线电视用户5万户,需机顶盒费用3000万元;如果新发展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用户20万户,仍需投入机顶盒资金1.2亿元。从全国各地电视数字化发展的经验教训看,推进电视数字化,关键在整体转换,单纯依靠卖机顶盒,靠推销境外电视和视频点播节目的方式,就不可能普及数字电视,不普及数字电视,就不可能尽快地充分发挥电视数字化的作用,更好地实现电视数字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通过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才是实现电视数字化的根本出路。

(四)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必须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继续实施对国民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数字电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系统等重大技术工程。”广播电视数字化是促进社会信息化、现代化的“信息工程”,是推动政务公开、为民服务的“阳光工程”,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这无疑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工程。数字电视工程的实施,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把广播电视数字化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行政推动、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重点是解决普及机顶盒、推进整体转换的措施和方法,如制订电视数字化整体推进、关闭模拟电视时间表,给予财政补贴或贴息贷(借)款的资金支持,核定成本、调整安装费和收视费、减免税收等政策支持,支持单位列支公益金给予补足,政府补贴低收入人群等,大力支持和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通过电视的数字化,带动家庭的信息化,实现城市和农村的信息化。

广电部门要在政府的主导下,积极进行市场运作。

一是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电视数字化,宣传机顶盒,让百姓家喻户晓,了解数字电视、了解数字机顶盒。

二是需求拉动。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推进电视数字化的根本目的,让百姓真正享受到电视数字化的多样化、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三是发展带动。要把电视数字化作为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来发展,切实加大产业开发力度,既要发展数字化电视用户,又要努力扩大影视、信息和本地化服务等业务,以增量发展带动电视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