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十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03-31 19:10:03

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

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篇1

一、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和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一般都是为了应付税务检查,往往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其财务分析也常常流于形式,不能利用科学规范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其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分析,从而找出问题的症结点,并对症下药,使企业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同大企业相抗衡的关键所在。

2.成本费用控制不力,抗风险能力削弱。不少中小企业重钱不重物,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生产经营过程中也缺乏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等方面的预算控制,导致一些不合理的消耗。另外,中国的中小企业对人员利用率低或不恰当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负债结构问题造成的利息损失、各种非必要性支出增加的成本费用过高等问题尚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市场情况乐观时,掩盖了这些问题,当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时,这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生产成本过高不仅使企业在谈判中的议价空间不大,进而导致市场份额小,市场占有率低,企业的竞争力不强,而且难以在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赢取促销的主动权等,此类连锁反应会将企业置于倒闭的边缘。

3.融资难,担保难,资金紧缺。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同时很多中小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生产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瓶颈。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由来已久,即使是在国家放松银根、信贷增长的情形下,这种局面也没有改观。中小企业受资金规模、技术支撑等条件所限,融资渠道本身就少。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推行集约化经营和授权经营,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贷款审批权限逐渐上收。这种高度集中的信贷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信贷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投入力度。同时,商业银行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和执行严格的不良贷款率考核制度,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也相当谨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必须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财务管理策略,加强现金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变压力为动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分析机制

中小企业应摒弃凭经验管理的落后方法,将财务分析纳入到企业管理的正常轨道中去。首先,用比较分析法对报表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前后期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以便改进工作;其次,用比率分析法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找出本企业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企业不同年度财务比率的增长变动趋势,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用趋势分析法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预防资金链断裂,加速现金周转

1.对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预防资金链断裂。编制现金预算表,确定现金收入,计划现金支出,要时刻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企业每天要将收入和支出及时编制收支日报表,月末形成月报表,及时将现金收支的实际情况与预算数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调整现金预算,提早做好资金的统筹安排。

2.减少预付款项,提高预收账款比例,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首先,在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方面,要对客户信用度以及经营状态进行事前全面调查。不仅要调查客户提供的会计报表,还应调查客户的电费单、税单、海关进出口单。此外,还应调查与客户有往来的企业对其信誉的评价。企业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赊销政策,并尽量要求客户使用银行承兑的应收票据以减少坏账的产生;其次,加强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在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企业的坏账损失。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一般情况是由财务部门管理,销售部门催讨。部门之间应及时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纷争。财务部门对发生的应收账款应定期与客户对账,要形成合法有效的对账凭据,并将对账结果适时反馈到销售部门,以便及时追讨以及制定下一步的赊销政策;最后,应收账款一旦逾期拖欠,企业应高度重视。一方面加强催讨;另一方面应与客户进行交流沟通,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对于恶意拖欠、品质不良的客户,可以联合其他被拖欠的企业诉诸法律。

3.加强存货管理,努力防止资金沉淀。企业要适时关注分析市场动向,科学制定内部存货数量,坚持以销定产,调整产品结构,以有效平衡与控制存货的风险。比如,原材料的采购周期可以由原来的定期采购改为根据生产的安排进行灵活的不定期采购,并积极降低采购成本,以此降低存货的成本,节约资金。

(三)控制成本费用

1.拓宽进货渠道,降低外购成本。面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市场价格波动,业务人员在采购前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工具了解进货渠道,争取合理价格。对采购价格的审核人员,应该加大询价的密度和力度,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手段货比三家,制定基准价,对采购价格偏离基准价一定限额的进货,要求供货商作出解释或价格折让。对大宗商品要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增加进货的透明度,尽量消除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降低采购成本。

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篇2

1.行为动机、环境不确定性与管理会计控制系统

2.关于小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讨

3.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

4.对加快推进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5.我国家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6.信息化环境下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7.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

8.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对策——基于a公司的案例研究

9.《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新形势下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里程碑

10.我国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研究

11.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用效果的问卷调查

12.论公司治理与会计控制

13.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14.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控制观 

15.非营利组织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16.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17.基于环境不确定性的管理会计对策研究 

18.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构造及其分层设计 

19.现代公司的控制权矛盾与会计控制目标实现

20.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考

21.会计控制的委托分析

22.荣信公司内部会计控制改进研究

23.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会计信息质量

24.hf有限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优化

25.环境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26.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研究

27.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28.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研究

29.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30.erp系统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31.tz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32.cpdl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33.我国高等学校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34.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策

35.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控制研究评论

36.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37.lnfl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38.dx辽宁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39.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辨析

40.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1.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分析和策略

42.内部会计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43.内部会计控制整体架构及其应用研究

44.浅谈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

45.高管集权、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46.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47.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与反倾销应对

48.企业目标、会计目标、内部会计控制

49.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50.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  

51.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探讨

52.高校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5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讨

54.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55.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研究

56.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局限性问题分析

57.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

58.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59.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

60.环境会计控制与企业环境业绩关系研究

61.天津港口集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研究 

62.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63.内部控制有效性、会计稳健性与商业信用模式

64.关于构建和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

65.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

66.关于烟台恒源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研究

67.高等学校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研究

68.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提高资本市场信息质量的新理念

69.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70.内部会计控制若干问题研究

71.公允价值会计的内部控制研究

72.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73.会计信息化环境内部会计控制设计研究

74.国有大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改进性研究

75.21世纪以来我国内部控制研究主题及述评

76.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研究

77.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78.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实证研究

79.基于会计控制论视角的资产概念重述

80.公路施工企业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81.z市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案例研究

82.分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8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4.多维复式会计研究

85.基于企业税务风险的内部会计控制完善性研究

86.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控制力

87.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88.浅析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89.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90.对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91.论内部会计控制及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改进

92.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稳健性——来自深市a股公司2007—2010年年报的经验证据

93.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94.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95.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6.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97.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98.sd煤炭集团公司基于所得税风险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篇3

摘 要 小型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营主体之一,在市场经济中占据着极重的位置,其企业的经营管理直接关系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小型企业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特殊性,在实施会计制度标准时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种问题对小企业的经营产生了非常大的不良影响。因此,经济界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探讨为小企业制定合适的会计准则问题。本文通过简单讲述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必要性,分析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及优化问题。

关键词 小型企业 会计准则 必要性 制定及优化

小型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经营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其企业的会计制度实施问题,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型企业的发展。小型企业在实施会计制度时,经常面临着颇多的困难,这些困难致使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落于一种非常低下的处境。因此,目前各相关部门都加大了对于小型企业会计制度制定问题的研究。本文接下来通过简单讲述小型企业单独制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型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优化等问题。

一、小型企业制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种经济力量都开始在市场中崭露头角,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日益增加。而小型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一个主要的经营群体,其经营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但是,就当今时代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而言,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一直存在着非常多的不足,整个市场换环境下的小型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普遍呈现出一种比较低下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小企业会计标准将小企业定位为经营规模小,且不对社会责任做出承担,既不属于某企业集团母公司也非其子公司的一个经营群体。这个经营群体的工作人员比较少,经营管理结构也非常简单,对于企业的管理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且其经营权和管理权是合在一起的,这就使得小型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呈现出其独有的特性。市场统一的会计准则在小型企业中的应用,远无法达到大型企业的灵活自如,这就将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置于一种极大的负担中,从而延缓了小型企业的发展。

由于小型企业在经营规模、经营管理方式、管理设施建设以及经营管理人才等方面,皆不如大型企业正规,小型企业在实施通行的会计制度时,往往就会产生一种无法协调的问题。这种无法协调的问题,使得小型企业会计制度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有名无实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不到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失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在比较随意的情形中,这种经营管理方式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推动小型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完善其财务管理问题,成为小型企业获得长久发展的必要措施。

二、小型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优化对策

小型企业作为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对市场的发展壮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规范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使小型企业获得健康发展,就成为一种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从各方面的要求来看,小型企业单独的会计准则的制定都成为一项不可避免的工作任务。本文接下来就简单谈论一下小型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以及其优化对策:

(一)小型企业的会计准则制定的相关原则

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小型企业的会计准则时,首先要从大的方面实现国家对于会计准则制定的统一规划,使整个市场环境下的小型企业能够按照统一的特殊标准实施会计工作,这样可以通过对小型企业的会计准则进行一定的监管,从而充分地推动小型企业会计制度的落实。再者,会计准则的制定,还必须严格落实对于小型企业的界定问题,尽量使整个市场环境下小型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都达到合理的规范,促进小型企业对于市场经济作用的发挥。再者,对小型企业进行会计标准制定时,还必须做到针对小型企业经营管理特色的不同,实现对于小型企业不同行业的会计准则规范制定,使每一个行业都有切实可以的会计标准。此外,国家在制定小型企业的会计标准时,还必须将会计标准的时效性考虑在内。相关人员要随着小型企业整体发展规模的变化,对其会计标准进行一定的调整,实现小型企业的会计准则制定与国际和时代的接轨。同时,在为小型企业制定会计准则时,地理因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国家每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都不一致,针对发展程度的不同,实施对于小型企业不同的定量和定性,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会计准则制定原则。

(二)小型企业的会计准则制定优化对策

针对小型企业制定的会计准则,并不必须要在整体的会计制度模式下,另外制定一种独立的准则,还可以在现有的会计制度及准则下,对原有的会计制度进行一定的简化,使会计准则实现针对小型企业的量化与定性。因此,在制定小型企业的会计准则时,可以从现有准则的体系出发,在每一项会计准则后增加一项符合小企业发展的准则,使小企业在行使自己的标准时,也能够在大的企业会计制度标准下行事。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简化原则是要从简便易行出发,在减轻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负担的前提下,使小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规范。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小型企业会计准则时,还可以将之作为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其中一个部分,使关于小企业的会计准则和其他的会计准则形成一种并列的状态,这样同样能够保证小型企业在大的企业会计制度下实现自己独有的经营管理。

三、结语

小型企业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群体,推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是整个国家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努力研究小型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争取制定出适合小型企业发展的良好的会计准则,以推动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玲.对中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纳税筹划的思考.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3).

[2]倪海红,王辉,张善红.论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的制度设计的发展.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篇4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对企业的健康有序运营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环境较差,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很多企业忽视企业管理会计这一项工作,致使管理会计工作没能得到有效开展。为了更进一步推动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重视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优化这一工作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角度为优化管理会计应用环境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管理会计;优化环境;企业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104

1前言

环境因素对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应用不仅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企业内部工作环境和管理环境的影响。由于管理会计一方面能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性的管理意见,另一方面能够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类中小型企业的兴起和发展,优化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环境这一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2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企业管理会计体系

由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时间较短,缺乏专门的理论研究机构,因而会计体系建设不够健全。纵观我国各大类型企业,其管理会计发展完全按照国外的制度体系进行,缺乏自主性。这当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息息相关,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对管理会计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使得目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缺乏专门的技术指导以及系统的理论方法,很多操作缺乏可行性,完全照搬外来企业管理的方法模式,使得很多的理论并不能完全解决我国管理会计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缺乏完善的企业管理会计体系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2.2缺少专业型的会计工作人员

从事有关会计工作的人员专业素养匮乏,这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管理会计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管理会计是一项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以及操作技巧有着严格要求的工作,整个操作过程对会计工作的效率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很多企业的管理会计从业者专业基础薄弱,缺乏电算化等计算机操作技能,缺乏分析能力,对企业日常账务很难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这严重制约了整个企业会计工作的运行。

2.3企业管理水平低、经营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内部的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管理的不善,导致整个企业日常经济活动都很难及时有效地运行。而管理会计工作与整个企业的管理质量的高低、内部风气建设的好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经营和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很多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内部管理这一工作,十分不利于一个企业的健康可持续经营,加之有的企业管理层管理的理念陈旧落实,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注重会计记账工作忽视会计管理工作。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制约我国企业管理会计这一工作的开展。

3优化我国管理会计应用外部环境建设的措施

3.1建立系统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

前面在分析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问题时,我们提到了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缺乏系统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因而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体系。然而这一工作过程是漫长的,并非一蹴而就,这一体系的建立必须要有着成熟的理论支撑,我们都知道目前我国在理论体系建设这一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单单只依靠西方国家的那一套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企业发展需求,对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到我国发展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客观的评论。

3.2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的研究机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小型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不断增加、会计工作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在优化我国管理会计应用外部环境建设这一方面,国家可以加大对会计发展的重视力度,建立会计师协会,让注册会计师能够充分发挥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而不再只是称号。

3.3注重管理会计理论与管理会计实际工作的结合

无论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还是我们不断地摸索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体系,都要注重将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与我国企业管理会计这一具体实际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去不断检验这套理论,提高理论的可操作性。每一个企业都有自身企业管理会计的特点,一味地生搬硬套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一个企业内部管理会计工作的运行。

3.4注重会计软件的开发、增加经费投入

会计的计算统计工作难度的增加对会计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有的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软件落后,在处理大数据时通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在计算时会出现错误,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有的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账簿记账上,工作效率极低,且出错率很高,很难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优化管理会计应用的环境,这就需要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会计软件的开发力度[2]。

4优化我国管理会计应用内部环境建设的措施

4.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针对我国很多企业内部出现管理不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我们主张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管理会计自然也属于企业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对整个企业环境的整治,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优化管理环境,以此来带动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权责分明,通过明确分工的方式,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建立专门的奖惩制度,从而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当然在建立整个企业管理体制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加强对管理会计制度的建设,从两头抓起,从企业内部做起,为管理会计应用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4.2注重企业管理层管理会计意识的培养

企业的管理层在企业的经营决策方面基本上起着支配性的作用,而有的企业领导层管理理念陈旧,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实际上会起到制约作用。很多管理者直接忽视管理会计工作,根据我国企业会计管理发展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转变领导层观念、注重企业管理层管理会计意识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加强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管理者或领导层的培养,定期开展培训会,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会计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地向一些大型的企业管理者学习,相信公司管理层观念的转变和管理会计意识的培养,对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环境的优化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黄京霞.加强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应用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5(10):26.

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篇5

基金项目:全国会计科研课题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5kja01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二期项目“现代审计科学”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7-0011-06

摘要:文章提出一个将理论、信息含量理论、保险理论、信号传递理论融于一体的民间审计需求理论框架。企业存在多种委托关系,在各种委托关系中,由于人性自利,人可能产生问题,由于有限理性,人可能产生次优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次优问题,委托人存在审计需求,表现为经济行为主题、制度主题、财务信息主题、非财务信息主题,解释经济行为主题和制度主题审计需求的是理论,解释财务信息主题和非财务信息主题审计需求的是信息含量理论和保险理论。人也存在审计需求,表现为经济行为主题、制度主题、财务信息主题、非财务信息主题,解释其审计需求的理论是信号传递理论。

关键词:审计需求 理论 信息含量理论 保险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

一、引言

16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商业城市中出现了一批具有良好会计专业知识且专门从事查账和公正工作的专业人员,这是民间审计的起源。1720年,英国议会组织了一个特别委员会对“南海泡沫”事件进行查证,由于牵涉到许多会计问题,特别委员会特邀了精通会计的查尔斯・斯内尔(charles snell)参与调查,他于1721年以“会计师”名义出具了“查账报告”,这标志着民间审计师的正式诞生(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1)。时至今日,民间审计已经成为企业审计的主力军,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然而,企业为什么需要民间审计机构来审计?或者说,是什么力量驱动了民间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审计?上述问题一般归结为民间审计需求。现有文献对民间审计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息含量理论、保险理论等多种观点。然而,民间审计需求还有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解答,例如,不同的委托关系是否有不同的审计需求?不同的需求者是否有不同的审计需求?针对不同的审计主题是否有不同的审计需求?现有的审计需求理论对这些问题未能系统的回答。本文拟在现有审计需求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回答上述问题,并提出一个将各种需求理论整合于一体的民间审计需求理论框架。

二、文献综述

民间审计的主要业务是财务信息审计,现有文献主要从财务信息审计视角来研究民间审计需求,并形成了四种主流观点: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息含量理论、保险理论(刘明辉,薛清梅,2000;陈汉文,2012)。

理论是目前审计需求理论中的主流理论,它以企业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为基础,股东是委托人,管理层是人,认为审计是委托人抑制人机会主义行为,进而降低成本的一种制度设计(watts,1977;chow,1982;watts &zimmerman,1983;watts & zimmerman,1986;defond,1992;abdel-khalik,1993;barefield,gaver & o’keefe,1993;王艳艳、陈汉文、于李胜,2006;高雷、张杰,2011)。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企业实际控制人为了某种目的,会通过审计向市场传递信号,以表明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审计发挥的是信号传递功能,是否审计、何种审计师审计都有信号作用,如果选择了审计,与未选择审计相比,向市场传递了一种信号;如果选择聘请大会计师事务所,与选择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相比,也向市场传递了信号。很显然,通过审计传递的这些信号,能给企业实际控制人带来某种利益(datar , felthman & hughes,1991;胡晓,2007;肖小凤、唐红,2010;潘克勤,2010)。

信息含量理论认为,企业可能会操纵财务信息,而审计可以抑制企业对财务信息的操纵,可以增进财务信息的可信性,进而增加其决策有用性(titman&truman,1986;陈梅花,2001;宋常、恽碧琰,2005;郭志勇,2008)。

保险理论认为,审计具有保险价值,在审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下,审计费用类似于保险费用,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审计,将其所面临的财务信息风险全部或者部分地转移给审计师(wallace,1987;dye,1993;menon&williams,1994;薛祖云、陈靖、陈汉文,2004;章雁、黄美玉,2014)。

此外,一些文献研究内部控制审计需求,涉及民间审计需求(陈毓圭,2012;吴秋生,2010;杨瑞平,2010;胡继荣、徐飞、管小敏,2011;黄秋菊,2014);一些文献研究社会责任审计需求,涉及民间审计需求(park&brorson,2005;simnett,vanstraelen&chua,2009;沈洪涛、王立彦、万拓,2011);还有一些研究内部审计业务外包、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文献,涉及民间审计需求(赵亚娟、林涛,2002;徐向真,2014;贾云洁,2014;郑石桥,2015)。

上述文献综述显示,现有文献对民间审计需求有了较深刻的认知。然而,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第一,不同委托关系、不同需求者、不同审计主题,是否会有不同的审计需求?第二,各种需求理论中出现的审计需求,哪些要由民间审计机构来供给?第三,各种审计需求理论能否统一于一个框架?本文拟致力于上述问题,并提出一个整合的民间审计需求理论框架。

三、理论框架

企业作为一个存在于社会的组织,有多种委托关系,从外部来说,有股东、债权人这些资金提供者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有政府、社会与企业之间的委托关系;从内部来说,上一层级与下一层级形成委托关系。多种类型的委托关系,派生了多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这些相关者对审计的需求多样化,有些审计需求由民间审计机构来供给,有些审计需求由其他审计机构来供给,由于产生民间审计需求理论的多样化,所以,从逻辑上来说,正是委托关系多样化,导致了审计需求多样化,正是审计需求多样化,导致了民间审计需求多样化,从而导致了多样民间审计需求理论,但是,不同的民间审计需求理论中,有共性因素,这就形成了整合的民间审计需求理论,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框架(图1)。

(一)企业委托关系及利益相关者多样化

委托关系是信息不对称的利益相关双方的关系,具有信息优势的是人,具有信息劣势的是委托人,一般来说,委托人和人之间具有某种相关利益,围绕这些相关利益还有相关信息。企业具有许多的利益相关者,并且很多情形下存在利益相关者信息不对称,进而形成了许多的委托关系,从外部利益相关者来说,主要包括:企业股东及债权人等供资者之间的委托关系,企业与顾客、供应商等经营伙伴之间的委托关系,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税务机关等政府机关之间的委托关系,还有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委托关系;从内部利益相关者来说,有各管理层级之间的委托关系,有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委托关系,对于非独资企业来说,还有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委托关系,对于股权分散的企业来说,还有小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多样化的委托关系,势必带来多样化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主要的委托关系的类型及利益相关者如表1所示,如此多样化的委托关系及利益相关者,势必产生多样化的审计需求。

(二)多样化的潜在审计需求

审计需求有两个层级,一是潜在需求,二是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潜在需求中能得到满足的部分,这种审计需求很有可能转化为审计行动。我们先来分析多样化的潜在审计需求。

表1所示的10种委托关系中,都存在潜在的审计需求,并且,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可能会有不同的审计需求,从而需要不同的需求理论来解释其需求。

1.政府监管部门与企业的委托关系下的潜在审计需求。政府设置了许多行业监管部门,企业从事业务经营活动中,涉及到什么行业,就会受到负责该行业监管的政府部门之监管。一般来说,对于所监管的活动,企业最清楚自己干了什么,处于信息优势,而监管部门对于企业究竟干了什么,当然不如企业自己清楚,处于信息劣势。

政府监管部门会存在审计需求,审计需求理论中的理论、信息含量理论、保险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政府监管部门的审计需求。根据理论,通过审计,可以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例如,银行业不遵守金融法律法规、制造业不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各类企业不遵守劳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等,这类审计需求属于经济行为审计主题。根据信息含量理论,通过审计,能增加企业提供相关信息的可信度,从而增加了这些信息对监管部门的决策有用性,这类审计需求属于非财务信息审计需求。根据保险理论,通过审计,如果发现审计师对特定事项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监管部门可以要求审计师承担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给企业造成的损害,这类审计需求可以是经济行为主题,也可以是非财务信息主题。

企业作为人,具有信息优势,但是,其提供的各类信息(这里的信息是广义的,包括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及财务、业务相关的量化信息),政府监管部门可能持有怀疑态度,通过审计,增加了企业提供信息的可信度,审计类似于一个信息可信的信号,这类审计需求可以是经济行为主题,也可以是非财务信息主题。信号传递理论能解释企业的审计需求。

2.税务机关与企业的委托关系下的潜在审计需求。对于特定企业的纳税事项,该企业存在信息优势,税务机关存在信息劣势。一般来说,纳税是以财务信息为基础的,所以,税务机关希望企业以真实的财务信息为基础来纳税,审计需求理论中的理论、信息含量理论、保险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税务机关的审计需求。根据理论,通过审计,能检查企业的纳税行为是否符合相关税务法律法规,这类审计需求属于经济行为主题。根据信息含量理论,通过审计,能增加其财务信息、纳税信息的可信度,进而增加这些信息对税务机关决策的有用性,这类审计需求属于财务信息审计主题。根据保险理论,如果审计师对纳税相关主题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税务机关可以要求审计师承担责任,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企业少纳税带来的税收损失,这类审计需求属于纳税行为(经济行为)主题或纳税信息(财务信息)主题。

企业作为纳税人,也存在审计需求。信号传递理论能解释企业的审计需求。如果企业告诉税务机关,自己的纳税行为是合规合法的、纳税相关信息是真实的,但是,税务机关未必相信企业的上述陈述。通过审计,增加了企业这些陈述的可信度,从某种意义来说,审计给企业的陈述或信息贴上了可信任的标签,审计发挥了陈述或信息可信的信号作用。这类审计需求,既可以是针对纳税行为的,也可以是针对纳税信息的,前者属于经济行为主题,后者属于财务信息主题。

3.社会与企业的委托关系下的潜在审计需求。企业不但要增加其价值,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就特定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来说,企业自己当然最清楚,处于信息优势,社会没有企业自己那么清楚,处于信息劣势。

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之承担存在审计需求,理论、信息含量理论和保险理论可以解释社会的审计需求。根据理论,可以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检查,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的不适宜行为,这种需求属于经济行为主题。根据信息含量理论,通过审计,可以增加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信息的可靠性,这些信息可能是财务的,也可能是非财务的,这类审计需求属于财务信息主题或非财务信息主题。根据保险理论,通过审计,如果审计师就企业社会责任特定事项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相关机构可以要求审计师承担责任,从而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适当行为带来的损失。这类审计需求,可以是针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这属于经济行为主题,也可以是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这属于财务信息主题或非财务信息主题。

企业作为社会责任的人,也可能存在审计需求,信号传递理论能解释这类审计需求。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可以发表陈述,表明其社会责任行为是恰当的,也可以发表信息,表明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但是,这种陈述或信息,并不一定为社会相关机构或个人所相信,通过审计,增加了企业社会责任相关陈述或信息的可信度,审计对陈述或信息可信性发出了信号。

4.债权人与企业的委托关系下的潜在审计需求。债权人作为委托人,担心企业实际控制人违背债务合约,从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因此,主观上存在审计需求。审计需求理论中的理论、信息含量理论、保险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债权人的审计需求。根据理论,审计可以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违反债务合约的机会主义行为,例如,将负债获得的资金用于风险更高的项目、超过约定的负债水平而增加新的债务等,从审计主题来说,这属于经济行为主题审计需求。根据信息含量理论,通过对债务相关信息的审计,增加信息的可信度,从而有利于债权人监视债务合约履行情况,以便于及时采取相关行动,从审计主题来说,这属于财务信息主题审计需求。根据保险理论,如果审计师对审计主题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债权人可以要求审计师赔偿自己的损失,支付给审计师的审计费用类似于保险费用,从审计主题来说,可以是经济行为主题,也可以是财务信息主题。

企业作为债务人也存在审计需求,希望债权人相信其提供了真实信息并遵守了债务合约,审计需求理论中的信号传递理论能解释企业的这种审计需求。因为企业自己告诉债权人,说没有违约、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债权人可能持怀疑态度,通过外部审计师的审计意见,就传达了一个信号,这个信号表明,企业的信息是真实的、行为是遵守合约的,从审计主题来说,包括财务信息主题和经济行为主题。

5.顾客与企业的委托关系下的潜在审计需求。顾客从企业购买商品或服务,对于该商品或服务及相关信息,处于劣势,企业处于信息优势。顾客作为信息劣势方,存在潜在的审计需求,信息含量理论、保险理论能解释顾客的这种需求。根据信息含量理论,通过审计,能增加企业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及相关信息的可信度,从而增加这些信息对顾客的决策有用性,这些信息主要是关于该商品或服务品质及生产销售方面的,属于非财务信息主题。根据保险理论,企业提供了商品或服务及相关信息,审计师对这些信息的可靠性发表了意见,如果审计师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则顾客可以要求审计师承担责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顾客的损失。

企业作为人,也存在潜在审计需求,信号传递理论可以解释这种审计需求。企业给顾客提供了商品或服务及相关信息,但是,顾客未必相信这些信息,通过审计,相当于由第三者告诉顾客,这些信息是可信的,审计发挥了信息可信的信号作用。

6.供应商与企业的委托关系下的潜在审计需求。供应商为企业提供商品或服务,对于该商品或服务来说,处于信息优势,这属于顾客与企业的委托关系。但是,企业购买商品或服务是要付款的,对于企业的支付能力,供应商则处于信息劣势,企业处于信息优势。

供应商作为信息劣势方,存在潜在的审计需求。信息含量理论、保险理论能解释顾客的这种需求。根据信息含量理论,通过审计,能增加企业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从而增加这些财务信息对供应商决策的有用性,这类审计需求属于财务信息主题。根据保险理论,企业提供的信息经过审计后,如果审计师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而企业又未能如约支付货款,供应商可以要求审计师承担责任,一定程度上弥补货款损失,这类审计需求属于财务信息主题。

企业作为人也可能存在潜在审计需求,信号传递理论能解释企业的这种审计需求。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给供应商提供了证明其支付货款能力的相关信息,但是,供应商未必相信这些信息,通过审计,告诉供应商,企业提供的相关财务信息是可信的,这类似于给企业财务信息贴上了可信的标签,审计发挥了传递财务信息可依赖信号的作用,这种审计需求属于财务信息主题。

7.员工与企业的委托关系下的潜在审计需求。员工的收入来源于企业,个人事业前途也与企业休戚相关。但是,对于相关信息来说,企业处于优势,员工处于劣势。员工作为信息劣势方,有潜在审计需求,理论、信息含量理论和保险理论能解释员工的这种潜在需求。根据理论,通过审计,能检查企业是否存在损害员工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例如,是否存在违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行为,这类需求属于经济行为主题。根据信息含量理论,能增加与员工利益相关的信息的可信度,从而增加这些信息对员工决策的有用性,这些信息既有财务信息,也有非财务信息,这类潜在需求属于财务信息主题或非财务信息主题。

企业作为信息优势方,在委托关系中处于人的地位,也可能存在潜在的审计需求,信号传递理论能解释企业的这种审计需求。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可能为员工提供了一些与其利益相关的陈述或信息,但是,员工未必相信这些陈述或信息,通过审计,用第三方告诉员工,这些陈述或信息是可信的,这种审计发挥了陈述或信息可信的信号功能,这种审计需求,可以是针对员工相关管理行为的,属于经济信息主题,也可能是针对员工相关量化信息的,属于财务信息主题或非财务信息主题。

8.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委托关系下的潜在审计需求。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就非最高管理层经管责任履行来说,最高管理层存在信息劣势,非最高管理层存在信息优势。最高管理层作为信息劣势方,存在潜在审计需求,理论、信息含量理论、保险理论可以解释这种审计需求。根据理论,通过审计,能检查非最高管理层是否遵守了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及最高管理层制定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等,这种审计需求属于经济行为主题;也可以检查非最高管理层是否建立和执行了有效的制度及业务流程,这种审计需求属于制度主题。根据信息含量理论,通过审计,可能增加非最高管理层提供的经管责任履行相关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从而增加这些信息对最高管理层的决策有用性,这种审计需求属于财务信息主题或非财务信息主题。根据保险理论,通过审计,对于非最高管理层的经济行为、制度、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进行检查,审计师如果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最高管理层可以追究审计师的责任,一定程度上弥补错误审计意见带来的损失,这种审计需求的类型要根据审计师发表意见的特定事项而定,可能包括经济行为、制度、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这四类主题。

非最高管理层作为信息优势方,也可能存在潜在的审计需求,信号传递理论能解释这种审计需求。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审计是一种信号传递机制,非最高管理层可能给最高管理层提供了一些关于其经管责任履行的陈述或信息,但是,最高管理层未必相信这些陈述或信息,通过审计,告诉最高管理层,这些陈述或信息是值得依赖的,审计发挥了陈述或信息可依赖的信号作用。这种审计需求的类型要根据非最高管理层提供的陈述或信息而定,可能包括经济行为、制度、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这四类主题。

9.小股东与管理层的委托关系下的潜在审计需求。当企业股权分散、不存在大股东时,管理层成为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小股东(也就是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关系是企业的主要经济关系。很显然,关于企业的相关信息,小股东存在信息劣势,管理层存在信息优势。这种情形下,小股东存在潜在的审计需求,理论、信息含量理论、保险理论可以解释这种审计需求。根据理论,通过审计,能检查管理层是否存在损害股东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类审计需求属于经济行为主题;同时,还能检查管理层是否建立和执行了有效的内部控制及业务流程,这类审计需求属于制度主题。根据信息含量理论,通过审计,能增加管理层提供的陈述或信息的可信度,从而增加这些陈述或信息对小股东的决策有用性,这类审计需求可能包括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根据保险理论,通过审计,对管理层提供的陈述或信息进行检查,如果审计师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则小股东可以要求审计师承担责任,从而一定程度上弥补小股东的损失,这类审计需求的类型,要根据审计师发表意见的特定事项而言,可以包括经济行为、制度、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这四类主题。

作为处于信息优势的管理层,也可能存在潜在的审计需求,信号传递理论可以解释管理层的这种审计需求。根据信号传递理论,管理层可能给小股东提供了其经管责任履行情况的陈述或信息,但是,小股东未能相信这些陈述或信息,通过审计,告诉小股东,这个陈述或信息是值得依赖的,审计发挥了传递陈述或信息真实性的信号作用。这类审计需求的类型,要根据管理层提供的陈述或信息而定,可能包括经济行为、制度、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这四类主题。

10.小股东与大股东的委托关系下的潜在审计需求。当企业存在大股东时,大股东成为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的相关情况具有信息优势,小股东难以影响企业,有信息劣势。大股东对企业的掌控直接影响小股东的利益,小股东与大股东之间形成委托关系,作为委托人的小股东,有潜在的审计需求,理论、信息含量理论、保险理论能解释小股东的审计需求。根据理论,通过审计,能检查大股东是否存在损害小企业利益谋取大股东利益的行为,这类审计需求属于经济行为主题;同时,通过审计,还能检查大股东是否精心经营企业,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等是否存在制衡,这类审计需求属于制度主题。根据信息含量理论,通过审计,可以发现企业提供的信息中所包括的舞弊或错误,从而增加信息的可信度,进而提高这些信息对小股东的决策有用性,这类审计需求属于信息主题,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根据保险理论,经过审计的陈述或信息,如果审计师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则小股东可以要求审计师承担责任,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小股东的损失,审计费用类似于保险费,这类审计需求的类型,视审计师发表意见的陈述或信息而定,可能包括经济行为、制度、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这四类主题。

大股东作为人,也可以存在审计需求,信号传递理论可以解释大股东的这种审计需求。作为掌控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也可能给小股东提供了一些陈述或信息,但是,小股东未必相信这些陈述或信息,通过第三方审计,告诉小股东,这些陈述或信息是可以依赖的,这种审计发挥了传递陈述或信息是真实的信号作用,这类审计需求的类型,视大股东提供的陈述或信息而定,可能包括经济行为、制度、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这四类主题。

以上所述的10种委托关系下的审计需求及解释理论,归纳起来如表2所示,委托人和人都可能有四个类型的审计主题需求,但是,解释不同需求者、不同审计主题的需求理论却不同。

(三)多样化的潜在审计需求向有效审计需求的转换

上述分析表明,不同委托关系下,不同需求者的审计需求存在差异,这些需求都是潜在的需求,这些潜在需求能否得到实现呢?也就是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些潜在需求才能转换为有效需求呢?我们认为,这里的关键条件有三个,一是需求者的成本效益比,二是需求者的行动能力,三是政府关注程度。

首先,审计肯定会带来某种收益,但是,需求者也可能要为此付出某种成本或代价,需求者会比较审计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时,需求者才有可能将潜在需求推向有效需求。也许在一些情形下,需求者可以转嫁审计成本,但是,转嫁审计成本可能带来需求者以其他的方式付出代价。由于一些潜在的审计需求不具有显著的成本效益比,所以,这些需求未能转换为有效需求。

其次,需求者的潜在需求要得到实现,必须要有能力建立审计机构或聘任外部审计师,这都需要潜在的需求者具有行动能力,如果没有行动能力,审计需求只能处于难以实现的状态。例如,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小股东有潜在的审计需求,但是,单个小股东本身没有能力推动这种审计需求得到实现,只能是潜在的需求;又如,员工可能关注企业的相关信息,有潜在审计需求,但是,单个员工无法推动这种审计需求得到实现,这种需求只能是潜在需求;再如,社会公众可能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潜在需求,但是,单个的社会公众没有能力推动这种潜在需求得到实现。

第三,无论需求者是否有行动能力,也无论需求者自身认为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政府对于某种潜在的审计需求很关注,则政府可以作为推动者,通过立法的方式,将潜在的审计需求转换为有效审计需求。当然,政府对审计需求的立法,也会考虑审计的成本效益,这种考虑通常会从宏观角度,而不是从单个需求者的角度,只有认为从宏观角度来说,审计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才有可能以立法的形式来确定某种审计。

现实世界中,一些潜在的审计需求,由于不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没有转换为有效审计需求。然而,就某种特定的潜在审计需求来说,上述三个方面的条件可能是变化的,而这些变化的条件,可能导致一些潜在的审计需求变为有效审计需求,例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审计,多数国家没有强制性要求,主要处于潜在需求阶段,但也有少数国家实行强制审计,潜在需求已经转为有效需求。

(四)需要由民间审计来供给的审计需求

潜在审计需求转换为有效需求之后,哪些需求要由民间审计来供给呢?一般来说,审计师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原则,一是独立性,二是成本效益(郑石桥,2015)。然而,根据表1的归纳,审计需求者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委托人,二是人,不同的需求者,上述两个原则的内涵不同。

对于委托人来说,关于独立性,审计师生产的审计产品由自己使用,并不需要他人来使用,所以,委托人并不需要考虑审计师是否要独立于自己,而要考虑的是审计师能否独立于人,所以,一般不能依赖内设于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只能依赖外部审计机构。委托人虽然要选择外部审计机构,但是,委托人仍然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己建立一个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审计,二是委托民间审计机构对企业进行审计。究竟选择何种形式,委托人会权衡成本,何种审计主体的成本低,就会选择何种审计主体。一般来说,如果委托人的审计需求数量具有一定规模且较稳定,则可能选择自己建立审计机构,政府、企业集团母公司作为委托人,就是这种情形;而审计需求数量不多或不稳定时,则可能选择聘任民间审计机构,上市公司外部审计就是这种情形。

对于人来说,关于独立性,由于人是将审计信号作为传递手段,其审计产品由委托人来使用,必须让委托人相信审计产品,所以,审计师必须独立于人,只能选择与人无利益关联的外部审计机构来实施审计,只有这样,审计才能真正发挥信号功能。从理论上来说,对于企业,外部审计机构有政府审计机关和民间审计机构,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无法选择政府审计机关,只能选择民间审计机构,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如果审计信号是发送给政府相关部门,则选择政府审计机关是可行的,如果审计信号是发送给非政府组织,则选择民间审计机构是可行的。至于成本效益原则,由于基于独立性的要求,人的选择范围受到限制,只能是对于民间审计不同事务所的选择,因为不同的事务所有不同的收费政策,人会基于其性价比从不同事务所中做出选择。

(五)企业组织对民间审计需求的一般理论框架――整合民间审计需求理论框架

以上分析了不同委托关系、不同需求者、不同审计主题的潜在审计需求,并且将匹配到不同的审计需求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潜在审计需求转换为有效审计需求的要求以及由民间审计来供给的审计需求。根据上述分析,下面提出一个整合各种审计需求理论于一体的民间审计需求理论。

企业存在多种委托关系,不同委托关系实质上都是实际控制人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前者是人,后者是委托人。在各种委托关系中,由于人性自利,人可能产生问题,由于有限理性,人可能产生次优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次优问题,委托人和人都存在审计需求(郑石桥,2016)。

从委托人来说,会担心人是否最大善意履行经管责任,从而希望通过独立于的审计对人进行检查,一方面,检查人会有损害人利益的各种行为,这就产生了经济行为主题的审计需求;另一方面,检查人是否建立了适宜的内部控制及业务流程,这就产生了制度主题的审计需求。解释上述两方面需求的理论是审计需求理论中的理论。另外,委托人还会担心人提供的信息是否存在舞弊或错误,从而希望通过独立于人的审计对人提供的信息进行检查,这些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这就产生了信息主题的审计需求,区分为财务信息主题和非财务信息主题。解释这种信息审计需求的理论是审计需求理论中的信息含量理论和保险理论。

从人来说,即使其没有问题和次优问题,但是,委托人并不一定相信委托人的陈述或信息没有问题和次优问题,所以,需要一个信号来告诉委托人,其没有问题和次优问题,独立于人的审计可以充当这种信号,这种审计需求的类型,视人的陈述或信息而言,可能包括经济行为、制度、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这四类主题。解释人审计需求的是信号传递理论。

虽然委托人和人的审计需求并不一定都由民间审计机构来实行,但是,由于民间审计同时独立于委托人和人,如果还具备成本效益优势,则民间审计机构就成为有效审计需求的供给者。

四、结论和启示

企业为什么需要民间审计机构来审计?现有文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息含量理论、保险理论等多种观点。本文在现有审计需求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将各种需求理论整合于一体的民间审计需求理论框架。

企业存在多种委托关系,在各种委托关系中,由于人性自利,人可能产生问题,由于有限理性,人可能产生次优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次优问题,委托人存在审计需求,表现为经济行为主题、制度主题、财务信息主题、非财务信息主题,解释经济行为主题和制度主题审计需求的是理论,解释财务信息主题和非财务信息主题审计需求的是信息含量理论和保险理论。人也存在审计需求,表现为经济行为主题、制度主题、财务信息主题、非财务信息主题,解释其审计需求的理论是信号传递理论。

本文的研究启示我们,企业审计需求是复杂的,不同的审计需求针对的审计主题不同,需求者希望通过审计来得到的效果也不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企业审计,要从审计师的聘任者来分析这种审计的需求者,进而能够判断这种审计的价值何在。这种认知,对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何使用审计产品及监管部门如何监管民间审计,都具有意义。x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201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刘明辉,薛清梅.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动因的观点述评[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0,(9):11-13.

[3]陈汉文.实证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watts r l.corpo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a product of the market and political processes[j].australian joural of management,1977,(3):53-75.

[5]chow c w.the demand for external auditing:size,debt and ownership influences [j].the accounting review,1982,(57):272-291.

[6]watts r l,zimmerman j l.agency problems,auditing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some evidence[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26(3):613-634.

[7]watts r l,zimmerman j l.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m].prentice-hall inc,1986.

[8]defond m 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client firm agency costs and auditor switching[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1992,11(1):16-31.

[9]abdel-khalik a.why do private companies demand auditing? the case for loss control[j].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e,1993,(8):31-52.

[10]barefield r,gaver j,o'keefe t.additional evidence on the economics of attest: extending results from the audit market to the market for compilations and reviews[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1993,(12):74-87.

[11]王艳艳,陈汉文,于李胜.冲突与高质量审计需求――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经济科学,2006,(2):72-82.

[12]高雷,张杰.成本、管理层持股与审计质量[j].财经研究,2011,(1):48-58.

[13]datar s m,g a felthman,j s hughes.the role of audits and audit quality in valuing new issues[j].jour nal of a 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1,14(1):3-49.

[14]胡晓.公司业绩与审计需求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3):73-86.

[15]肖小凤,唐红.新股发行市场的审计师选择――来自2006年―2008年的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6):37-43.

[16]潘克勤.实际控制人政治身份、自律型治理与审计需求――基于ipo前民营化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0,(4):57-65.

[17]titman s,b truman.information quality and the valuation of new issue[j].journal of a 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6,8(2):159-172.

[18]陈梅花.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证据[d].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19]宋常,恽碧琰.上市公司首次披露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5,(1):32-40.

[20]郭志勇.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7):68-72.

[21]wallace w a.the economic role of the audit in free and regulated markets:a review[j].research in accounting regulation,1987,(1):7-34.

[22]menon k,williams d.the insurance hypothesis and market price[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4,(69):327-342.

[23]薛祖云,陈靖,陈汉文.审计需求:传统解释与保险假说[j].审计研究,2004,(5):20-25.

[24]章雁,黄美玉.审计需求保险假说成立吗?――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商业研究,2014,(1):117-125.

[25]陈毓圭.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审计制度重要意义 将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做好做实做到位――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12-15.

[26]吴秋生.内部控制审计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4):60-64.

[27]杨瑞平.内部控制审计有关问题探索[j].商业研究,2010,(4):63-67.

[28]胡继荣,徐飞,管小敏.风险导向下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12):216-220.

[29]黄秋菊.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3):66-72.

[30]park j,brorson t.experiences of and views on third party assurance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ility report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5,13(10-11):1095-1106.

[31]simnett r,vanstraelen a,chua w f.assurance on sustainability reports: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accounting review,2009,84(3):937-967.

[32]沈洪涛,王立彦,万拓.社会责任报告及鉴证能否传递有效信号?――基于企业声誉理论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1,(4):87-93.

[33]徐向真.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相关问题探讨[j].审计月刊,2014,(7):15-16.

[34]贾云洁.澳大利亚政府审计外包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审计研究,2014,(6):63-71.

[35]郑石桥.交易成本、审计主题和政府审计业务外包[j].会计之友,2015,(7):130-136.

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篇6

论文题目《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贸易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最重要的象征。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日益为各个国家所认同,所有国家都已经把出口贸易作为自己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战略提上了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来。对于中国来说,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立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就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对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主体,世界各国都把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国家整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竞争日趋激烈和饱和的情况下,帮助中小企业扩大出口, 使其在国际市场立足、发展, 便成了各国政府经济增长突破点。

在我国,虽然中小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中小企业户数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在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占60%和40%左右,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我国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战以来,中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美各国十分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并采取一些措施限制大企业的发展,防止其垄断,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对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涉及面比较广泛,包括对中小企业的理论研究(如中小企业存在形式和存在领域研究、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支持系统研究、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中小企业政策与法制建设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经验研究等)和较为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专题调查》报告,张炳申的《广东中小企业问卷调查与分析》,陈雪梅《中小企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林汉川的《广东、湖北中小企业问卷调查的比较分析》,欧江波、张赛飞对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调查等)。

自从2005年以来,我们已进入后wto时代,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出口贸易国。中国gdp以平均每年9%左右的高速增长和外汇储备的急速增加都部分得益于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所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国现阶段,出口贸易确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之一。正确认识出口贸易的任务和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9%以上,它们是许多成功大企业的孵化器。随着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问题的解决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小企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5%,但在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内部科技创新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如管理不当、人才匮乏、技术创新能力差、融资难、发展空间受限、环境污染严重等主要问题。

综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否提出合理的对策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论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背景,然后对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如何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研究方法:

首先,应通过访问、查阅综述性文献以及统计资料等方法,初步获得资料并弄清资料的基本内容,涉及基本的研究框架。其次,根据研究框架的需要,从各种国内外数据库、年鉴、书籍、杂志、报刊以及各种统计资料中获得数据资料。最后,把这些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通过对数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

预期目标:

加强自己的认识深度和理论水平,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锻炼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和文字处理水平。通过大量阅读、查阅资料,系统剖析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对如何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四、所需要的条件:

1、需要国际贸易学,国际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

2、利用图书馆、internet广泛收集各种相关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与同学就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并向老师请教。

五、课题分阶段进度计划:

周次

起止日期

工 作 内 容

阶段成果

5

4.14.5

论文选题

收集文献、确定论文题目

6

4.84.12

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并撰写开题报告

完成开题报告

7-9

4.155.3

撰写论文初稿

完成初稿

10-11

5.65.17

修改初稿

完成二稿

12-14

定稿

15-17

6.106.28

论文总结,毕业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20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工作总结

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包括任务书中规定的工作内容、研究目标等,如未能完成须说明原因):

在论文的整个完成过程中,我首先根据课题的写作目标做出详细的框架,通过查阅网络和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料,收集相关的数据和案例,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在全面掌握资料内容的基础上,对相关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整理,并严格按照研究的课题目标,作出相关内容的深层分析,从而为论文的撰写做好准备工作。

其次,在论文的内容上,从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现状开始分析。按照写作目标,分析中小企业的作用于存在问题两个方面,并根据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关于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存在问题的研究对策建议,完成了任务书和开题报告中规定的工作内容。在论文写作的后期阶段中,虚心接受指导老师的意见,对论文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和修改,使论文的观点更加鲜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后期工作。在研究目标的完成情况上,把目标的论证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分别研究,通过对论文内容的修改和完善,使论文内容逐步接近预期目标,并使论文内容的完成情况与论文的预期目标基本上一致。

总之,在论文的完成情况上,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和最初的论文写作框架,使论文内容不断的完善,论证更加充分,预期目标基本得到完成,也完成了指导老师制定的各个阶段性任务。

主要创新点:

由于现有文献,分析的不够全面只是单独分析了有关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某一方面,或者分析的时候没有抓住要点,不够犀利。本文从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现状着手,分析了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分析比较全面、深刻、犀利。

工作状况(包括工作态度、刻苦精神、协作精神、个人精力投入、出勤等情况):

在毕业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我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和刻苦努力的精神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各种相关资料,认真翻阅国内外各种相关文献资料,并且进行严格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为论文的完成作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情况分阶段进行各项任务,并且注重工作效率,按时完成了指导老师安排的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按时出勤,积极参与老师的论文指导,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认真修改毕业论文,同时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并以小组为单位定期进行论文计划的讨论,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认真听取学校有关毕业论文写作的最新要求,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论文修改,从内容和格式上针对论文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强化和优化。努力达到指导老师的要求,从而使自己的毕业论文能及时较好地完成。

收获、体会及建议:

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篇7

商业银行客户服务管理研究解涛 (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的关键控制点研究沈燕 (3)

人民币国际化前景探析张钰 (5)

农村资金互助社缘何被“山寨化”——基于吉林、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的案例分析张文皓 薛超 刘海龙 张洋子 李斯曼 (6)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李苒 (8)

浅谈政府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改革思路何振宇 (9)

浅谈城市开发建设中的融资战略——以杭州萧山钱江世纪城开发工作为例高慧娟 (11)

浅谈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苏菲 (12)

建立以人为本的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叶丽萍 (13)

我国证券业市场寡头垄断趋势分析郭训 (14)

浅谈政府出资担保公司的功能定位刘冬 单华勤 (15)

中小银行零售业务困境及对策分析李超 (16)

政府如何规范民间投资我之见曹傑 (17)

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戴铭华 易政 (18)

浅议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与风险管理戴郁林 (19)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李东林 (21)

家电补贴惠民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穆万科 穆万树 (23)

浅谈优秀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王璇 (24)

我国中小企业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人才招聘现状研究周玲玲 (26)

我国建筑业增加值核算统计数据失真原因及对策分析郑细钦 (27)

浅析后金融危机对企业现金流的冲击和应对葛常伟 (29)

论高职院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在示范校建设中的意义及运用许云川 (30)

新形势下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张春茹 (32)

低碳经济下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思考王莉 (33)

进口总额与gdp内联关系的实证分析张大为 (35)

浅议归核化及其相关理论林中清 田甜 (36)

浅析中国加工贸易模式刘凝霜 (38)

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陈佩茹 (39)

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问题研究——基于交易费用理论和委托理论的思考胡晶 (41)

决西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基于不同收入阶层的实证分析门丽琼 胥巍 杨晨光 (43)

浅谈“中国制造”引领国际市场优势师炫铴 (46)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探讨黄禹铭 (47)

农村公共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因果检验孙继琼 (48)

浅谈厦门港、高雄港城经济合作发展策略胡小进 (49)

统计技术在供水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分析孙明珍 (50)

论村级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易宇飞 (51)

政府传播与政府形象塑造——以白山市政府“节庆”传播为例高尚 葛宇田 田苗苗 刘琦 (52)

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的成本分析王珏 (53)

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如何转型发展——宁波百年电器有限公司创新发展之路胡柏年 (54)

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机理及其决定因素林志军 (55)

浅谈基于ppt战略的旅游扶贫开发——以丽江市玉龙县黎明傈僳族乡为例齐丹 王荣红 (56)

浅谈公路行业人才资源开发与应用任国义 (57)

当前公路职工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小兵 (58)

浅议基建项目财务控制工作李巍 (59)

浅析农村人口外出情况与外迁趋势--以山西运城临猗县为例李元丽 (60)

服务贸易理论发展研究述评包艳 (61)

开元公司实施节能减排的途径及改进措施邓沛 (62)

以创新应对挑战——浅析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杜桂芳 (63)

论新经济时代下的循环经济廖晖 (64)

预防消防部队财务职务犯罪的对策研讨汤贤伟 (65)

浅析国内汽车企业国外扩张的风险与利益——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章小平 (66)

数字交瓦式活动营销的起源探究彭燕 (67)

浅议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价值管理中的应用邱俊新 (68)

人力资本——一个被“误用”半个世纪的概念王索然 (69)

几何型亚式期权的定价研究王千杭 (72)

浅议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及其应用李睿祎 (74)

石油销售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薛顺杰 (76)

针对我国当前居民消费行为的剖析张琳 (78)

浅议虚拟经济杭品厚 (80)

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刘睿聪 (82)

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宁夏同心羊绒产业园区为例田广星 (84)

浅析现行准则对房地产企业理财的影响罗珊 (86)

浅谈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策略赵建勇 (87)

建筑企业流动资金的财务分析陆英 (89)

企业存货管理探析戴钜旺 (90)

关于6000点行情的新思考周美超 (92)

基于erp探讨中国制造业资金管理的改革措施杨冬梅 (93)

差异化实现成本领先战略分析刘元利 (95)

浅谈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任哲 (96)

物业管理行业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战略研究卢纯 (98)

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提高集团公司资金使用效率——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有益尝试张达斌 刘洋 (99)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分类及其应用浅论苏国栋 吕爱兵 (102)

浅析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及应对措施史燕芳 (105)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面面观宋玮 胡宾 (106)

试论财务核算和存货管理之间的关系孙国英 (107)

财务公司内部结算业务的创新分析王璐 (108)

浅谈科研院所的产成品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陈月旺 (109)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宋琼慧 (110)

探讨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朱迎娟 (111)

事业单位资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赵新征 (112)

浅谈现阶段医院财务分析的问题及对策张道明 (113)

财务规划——中小企业策略管理的重要因素周兰英 (114)

公路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韩世生 (115)

试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陆洁 (116)

浅析基层工会的财务管理王艺 (117)

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探讨魏玺红 (119)

公司治理与财务控制研究温东华 (120)

房地产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探讨奚坚 (122)

浅谈中职学校财务管理杨淑萍 (123)

我国疾控中心会计基础管理问题研究姚钦 (125)

浅谈加强煤炭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对策孟庆芳 (126)

从有效市场理论看公允价值计价王芳 (128)

基于会计伦理的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失信问题研究叶海 (129)

中小型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控制模式概论周建明 卜庆丽 赵明玲 (131)

浅析美国cpa行业的竞争艾子君(aizijun) (132)

集中核算体制下的财务管理高全明 (134)

论供水企业实施二级核算的必要性米广磊 (135)

论施工企业建造合同收入确认的利和弊王伟彤 (137)

基于战略目标选择下的公司财务规划初探魏秀云 (138)

我国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智庆现 (140)

如何提高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杜文鑫 (141)

资产负债表观在《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中的体现刘建葆 (143)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许绍坚 (144)

浅析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现状周拥军 (146)

浅谈如何加强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张宏涛 (147)

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曹红霞 胡冷夫 陈欣 (149)

试论我国战略管理会计刘勇 (150)

新准则条件下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探讨孙震坤 (152)

基于中小企业视角下的会计工作现状研究李跃兵 (153)

关于互联网时代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完善刘佳 (155)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分级核算创新体系研究杨静侠 (156)

探究企业应收账款全面管理李纯 (158)

基本建设项目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帐日处理分析苏宪成 徐熙 (160)

浅议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陈迪 (162)

浅析建筑施工企业按收入确认完工百分比的必要性江兵 (163)

浅析如何发挥财务管理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作用李爱宁 (164)

浅议国有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魏增玮 (165)

论企业上市前财务规范的几点内容张慧中 (166)

浅议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的应用丛中岳 (167)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和对策蔡小平 (168)

试论财务管理与会计之间的关系赵晓云 (169)

关于基层财政加强会计建账监管的几点思考陈帮富 邓光军 段军 (170)

浅析会计核算在房地产企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李海燕 (171)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分析李丽光 郝举玲 (172)

浅议新准则下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相关完善曹兴娥 (173)

浅谈钢铁企业的成本控制吕清军 (174)

北岙镇村级(社区)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探讨倪晓珍 (175)

浅析财务管理体系与成本管理体系杨胜奇 (176)

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研究马梅 (177)

共同治理机制下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完善研究赵爽 (178)

浅析成本控制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蔡之仙 (179)

关于新时期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探讨邓建辉 (180)

试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利得与损失的会计处理刘丽 (181)

关于校建产业财会管理的探讨谢向影 (182)

试论施工企业会计监督冯英姿 (183)

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黄颖华 (184)

国有旅游企业会计成本控制李雪芬 (185)

浅析如何降低医院成本徐静 (186)

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改革之我见狄艳辉 (187)

论血站人力资源会计及应用前景冯秀端 王燕 (188)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分析王莹瑞 周东生 (189)

产品研发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洪健敏 (190)

我国企业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浅析林小丹 (191)

财务会计对企业的目标创新影响论刘殿君 (192)

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研究刘晓霞 (193)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罗秋香 王丽琴 (194)

事业单位转制企业会计方法研究汪皆斌 (195)

国有资本财务信息监管研究徐学毅 (196)

财务管理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浅议付建林 张邦龙 (197)

如何改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陈利明 (198)

新时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探讨赵莉 (199)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研究和探讨王慧娟 (201)

刍议会计行业中的职业判断与信息质量管素娟 (203)

浅论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完善高政伟 (204)

基于e-cell、u8、ur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探讨杨晓苑 (205)

高等学校内部财务控制与风险预防的研究陈德洪 (207)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陈晓琼 (208)

刍议我国企业新型财务内部控制模式的构建张恒梅 (210)

内部审计的发展及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比较黄英 (211)

浅谈中钢集团山东富全矿业有限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章伟 (213)

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对预算单位财务的影响李展 (214)

浅谈当代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与治理规范张艳红 (216)

企业做好资金内控工作的探索任聪艳 (217)

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强化欧阳清生 (219)

浅谈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潘立江 (220)

医院内部控制探讨陈红涛 (221)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监管制度的探索李石政 (222)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于明珍 (223)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刍议郑萍 (224)

浅析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郭彩利 (225)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风险中的作用麦靖怡 (226)

基层财政预算执行分析的思考及对策张虹 缪志安 (227)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程晓峰 (228)

浅析事业单位如何加强预算管理段秀朝 (229)

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的互渗 优化成本管理甘霖 (230)

浅议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孙晓媛 (231)

信息系统审计分步实施的探讨崔春 陈冬 (232)

内部控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重要性秦德伟 (233)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敬玉 (234)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探讨陶涛 (235)

审计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困难与对策王琳琳 (236)

关于石油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几点思考赵为旭 (237)

杭州市教育系统基建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初探姚坚 陈金飞 楼洪伟 陈秋君 (238)

基于平衡计分卡基础上的全面预算管理探讨王晓航 (240)

论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与分析陈贵泽 (242)

借鉴其他国家经验,推进我国房产税改革胡国华 (244)

浅谈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税务筹划徐安赛 (245)

企业税收筹划研究杨雪云 (247)

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问题探究周爱霞 (248)

新企业所得税给企业带来的思考程美淋 (250)

论地税文化建设理念龚著作 熊爱国 (252)

浅析企业税收筹划乔智芳 (253)

浅谈“收支脱钩”与非税收入的规范执收唐艳华 (254)

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几点思考夏祥钢 陈沁华 李立 (255)

浅谈企业税务风险与管理彭军卫 (256)

加强税务信息应用化的探讨与思考葛峰 傅重辉 (257)

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中的问题与改革鲁若楠 (258)

发挥地税职能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考左卫荣 刘友成 黄俊鹏 (259)

高新科技企业会计以及税务处理赵秀清 (260)

牵手创意李佩森 (1)

年产2亿支飞利浦荧光灯生产基地拓展中国绿色照明市场张平 (2)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丽达 (3)

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夏敏 (5)

健全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监督机制的思考薛瑜 (6)

论我国信用卡业务的现状与发展魏冬 (8)

浅谈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化解林洁 (9)

试论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问题夏承艳 (10)

浅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依据施伟南 (11)

关于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境况的思考宋婧怡 (12)

银行业务中洗钱的运行机制分析翁恺悦 (13)

关于银行小额信贷的营销策略胡容 (14)

略论当前基础教育经费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姜洪祥 (15)

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许可 (16)

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周益群 (17)

农村金融深化中非正规金融发展与政府行为选择——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夏峥 (18)

试论高职院校国有资产管理彭艳丽 (19)

行政事业单位在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改革研究赵爱民 (20)

基建项目贷款信托融资的策略研究李乐 (21)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央行统计数据大集中洪银玉 (22)

目前商业银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几个难点季春泉 (23)

机关事业养老金与退休待遇不挂钩的探讨李文焕 (24)

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理念及模式发展成丽敏 (25)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下如何进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审计冯涛 (26)

农村信用社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建设研究刘小红 (27)

金融危机后财政政策选择与经济发展洪云亭 (28)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机颓改革后的几点问题探讨郑红 (29)

金融市场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分析刘金柱 (30)

关于我国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研究马维娟 (32)

a银行东莞分行东莞分行营业网点排队问题实证分析刘伟 (33)

试论旅游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孙乔 (35)

浅谈我国展会电子商务的定位与出路孟淑娟 (36)

基于swot分析法的东北煤炭市场研究连茂君 (38)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竞争现状及策略分析姚惟頔 (39)

施工企业合同风险防范初探王仁杰 唐艺宁 (41)

突破经济发展困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谢宥根 (42)

关于我国土地管理改革的思考付志旗 (45)

浅谈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葛云梅 (46)

行政中心选址的原则探讨——以山海关区行政中心的选址为例郝志玖 (47)

面向国际贸易的电子商务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解决方案分析刘苗 (48)

关于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邓建国 (49)

杭州大旅游产业集群概况分析刘洁 (50)

基于混合指标多目标决策方法下的城市配送中心选址邹美凤 廖文婷 (51)

论人民币升值的紧迫性熊智飞 (52)

浅析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林士华 郭丁乓 (53)

三峡通航管理公共规制的作用及意义探析梅竞艳 (54)

物资供应工作中的库存控制研究刘伟 (55)

内需拉动转型经济增长方式探析孙国敏 (56)

品牌定位与品牌延伸的关系研究徐梦园 (57)

天津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刘勇 (58)

对药价虚高现象的多方利益主体博弈分析——兼论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任龙洋 (59)

饭店业异业联盟发展动因与模式研究胡建英 (6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张魁 (62)

关于加强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分析黄凡 (64)

a公司经营活动六状态分析探讨魏丽艳 (66)

浅析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意义姜正旭 (69)

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互动营销的策略分析钟卓群 (70)

我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经济性分析于强 (72)

浅谈企业融资管理刘现忠 (74)

应用营运资产分析法对东北制药信用销售限额计算及修正冯雪菲 (76)

浅谈外汇汇率改革对港航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杨悦 (77)

浅析我国融资租赁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朱海鹏 (78)

对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探讨邓益仲 (79)

煤炭企业筹资管理王玉江 (81)

对全员持股的股份合作制转制企业的几点探索朱安国 (82)

基于金融危机视角的企业存货成本管理探讨与分析曹之荣 (84)

构建符合发展需要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张雷 (85)

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探讨秦桂英 (86)

浅谈公司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发挥张晓静 (87)

发电集团融资方式创新的探索夏慧芸 (88)

erp在企业项目管理中带来的思考黄大明 (89)

浅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孔杰 (90)

试论加强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薛倩倩 (91)

刍议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素质的具体途径刘文勇 (92)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浅析赵晓宁 董凯斌 (93)

浅论电信号码百事通业务的发展模式伍咏芳 (94)

建筑企业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黄柳英 (95)

建筑行业中如何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康素素 (96)

论完善交通运管的财务管理牛敏 (97)

浅析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李茂松 贾义 (98)

浅谈完善企业融资杨妉 (99)

浅谈降低施工成本的可操作措施王海霞 (100)

部队医院成本控制研究熊春玉 (101)

试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商懂 (102)

浅析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与机制创新秦晋 (103)

探讨收入确认标准变化对建造合同收入确认及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朱丽平 (105)

会计税务处理对于资产减值的差异王雪梅 (107)

企业预算管理若干问题刍议吴琳 (108)

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及监控机制研究励俊明 (110)

新医疗改革形势下加强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考陆启发 (111)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革研究崔春花 (113)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和防范对策程世红 (114)

医院会计信息披露的缺陷与改进陈妙莲 (116)

新时期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与创新举措研究叶菁 (117)

关于计入损益的利得以及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的比较、原因梁蕤 (119)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孟晓兰 (120)

浅议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中的集权、分权问题单志健 (122)

浅议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财务报表要素王月凤 (123)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李超 (125)

对构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几点思考王敏 (126)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国庆 (128)

现金流量表主表的编制方法黄斌 张梅青 (129)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覃莉鹃 (130)

浅谈企业外销收入确认王涛 (131)

浅谈企事业单位中的往来账会计丁娟 (132)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税收角度的分析范妙云 (133)

浅析环境污染整治形成的或有事项会计廖淑霞 (134)

计算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方法探讨赵芳 (135)

高校在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王刚 (136)

管理会计最新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探讨徐远东 (137)

关于新时期加强基层气象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郑慧 (138)

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探析刘昱 (139)

企业的财务灵魂——创新的财务理念岳本祯 (140)

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刘永芹 (141)

关于集团化企业会计核算的分析王艳 (142)

加强会计监督强化财务管理张建兵 (143)

经济效益的提升与项目预算管理刘慧丽 (144)

浅谈会计电算化和企业信息化杜凤莲 (145)

浅析我国企业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孟庆亮 (146)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探讨周国庚 (147)

丢疗改革下医院会计制度的完善詹毅 (148)

完善我国会计信息市场内部性管制分析云文 (149)

我国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显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陈瑾 (150)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岑洁玲 (151)

如何防范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王师 (152)

浅议会计诚信问题刘伟 (153)

橡胶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方法王淑娟 (154)

金融衍生产品的会计计量研究杨光 (155)

对目标成本管理在汽车修配行业中的应用张文菊 (156)

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探析章为丕 (157)

对优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的研究周红琴 江建平 (158)

浅析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朱骅 (159)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几点思考齐晓华 (160)

做好对口援建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唐好军 (16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浅谈龚民民 (162)

如何处理会计核算中常见的弊端郭峰 (163)

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对策的研究蒋潞 (164)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探析聂微 (165)

国有地产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谭贤国 (166)

浅析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杨玉芹 (167)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尹艳芳 (168)

教育系统往来款项中长期挂账问题浅析孙文元 (169)

浅谈如何规范和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王冠会 陈洪珍 逯金红 (170)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王战峰 (171)

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可行性分析左小凤 (172)

浅议材料调差业务的产生及会计处理探讨刘涛 (173)

目标导向的高职会计教育改革孙海艳 (175)

浅议工程财务管理标准化模式李雪梅 (177)

对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陈小才 (179)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及其对策成畅 (181)

浅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路海霞 (182)

浅谈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王桂华 (184)

论我国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唐文婷 (185)

从会计信息出发浅议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的途径苏欣 (186)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支萍 (187)

浅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雷才伟 (189)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锒与行政运行成本间的关系左小凤 (190)

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王静 (192)

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程绍波 (193)

试论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谭群 (195)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的对策吴剑涛 (196)

从统计管理体制看统计数据失真的根源王秋兰 (198)

浅析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芙蓉 (199)

基层审计机关在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中的实践与思考陈文勇 (201)

强制性审计需求与审计质量研究单吉荣 (202)

试论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何锐平 (203)

试论工业企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朱蓓芸 (204)

谈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梁广启 (205)

内部审计增值研究钱坤 (206)

我国社保基金审计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方升栋 (207)

试论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李罡 (208)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发展趋势鲍平 (209)

建立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铜对改善应收账款的重要性蒋晓婷 (210)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医院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林凤兰 (211)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刘真 (212)

浅谈我院加强内部控制的做法及体会王立云 (213)

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浅议吴亚生 (214)

以某进出口公司为例的税务筹划方案探讨王军 (215)

绩效工资制度下公立医院医务人员个人所得税筹划卞凡 (216)

针对会计报表如何进行税务分析童萍 (218)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鉴证业务中会计差错与财税差异分析马玉芬 (219)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对税收筹划的影响陈彬 (221)

建立税收法制员制度推进执法责任制建设的思考肖礽芳 刘莎 宋长青 (222)

兼营免税项目进项税额转出的计算方法之我见苗峰 (224)

增值税纳税筹划技巧探讨史芳丽 (225)

浅谈外资企业所得税如何进行纳税筹划李明珠 (226)

建筑施工企业营业税的税务筹划许柏青 (227)

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审计符儒芳 (228)

怎样保增长 保怎样的增长——关注金融产业安全 共促国家经济发展——第三届中国产业安全论坛演讲选编张梅颖 (5)

关于国家外汇储备安全的思考厉以宁 (7)

加强自主创新 保障产业安全刘燕华 (10)

维护保险产业安全 促进经济金融发展周延礼 (13)

增加我国黄金储备 缓解外汇储备风险季晓南 (16)

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安全性问题思考杨再平 (18)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奠定未来产业安全的基础李朴民 (21)

突破贸易保护主义重围 切实维护国内产业安全杨益 (22)

以新思维审视我国外汇储备风险吴念鲁 (26)

科学发展观是抵御和化解金融危机的利器张国祚 (28)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3季度) (30)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9年秋季) (50)

中国经济季报(2009年第3季度) (67)

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域又一新的增长点——回眸“2009经济和信息化年会”张荫芳 (80)

货币政策的选择、目标与评估甄艺 (81)

我国积极而稳健的货币汇率政策走向实证研究——汇率走向是大国博弈,还是国内需要?顿明 (84)

浅谈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研究刘军徽 (86)

构建我国合理财政体系探讨王远军 (87)

新会计准则下茶叶销售企业的所得税处理徐宏 (88)

企业合并的一般性税务处理探讨杨俊高 (89)

政府采购与国库集中支付适应性研究张兰香 (90)

浅议企业政府补助收入的所得税纳税调整及会计核算卿秀华 (91)

关于完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的探讨王韶华 (93)

“金融危机”后对外贸易下滑对短期汇率的影响李梦瑜 (94)

论农村信用社如何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贷风险雷春晓 (96)

浅谈人民币升值及其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张魁 王成峰 宫学东 (97)

商业银行利用债委会对企业实施债务重组的法律问题研究郭喜田 (99)

浅谈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刘时阳 (100)

试谈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及其风险防范李铁林 (102)

浅探我国典当业务的创新汪新培 (103)

现代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战略探讨岳晗 (105)

浅谈银团贷款收费问题周炜 张邯 (106)

我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改革创新郭毅飞 (107)

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现行制度的解析与评价赵忠梅 (109)

浅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刘欣 (111)

从制度运行审计着手切实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方升栋 (113)

浅谈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表的若干影响吕冬梅 (115)

会计监督现存问题及对策包菁云 (116)

小议地铁施工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问题董福龙 (118)

浅析所得税法与所得税会计发展历程郭剑涛 (119)

浅谈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志强 (121)

新形势下完善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周彬彬 (122)

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研究丁美红 (124)

金融危机挑战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陈洪亮 (125)

对完善资金安全运营内控制度的探索王静月 (127)

如何改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杨旻 袁智 覃曼 (128)

论如何加强会计人员管理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郑建国 (130)

道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及正确核算问题探讨管涛 (131)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考张宏 (133)

后金融危机时期外贸企业财务问题探析王东 王晓杰 (134)

中期财务报告的审计制度研究周莉 (136)

信息化系统软件在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焦志明 (137)

浅谈新时期医院中的会计工作要君 (139)

电子商务模式下会计信息处理的方案探讨张崇明 (140)

论企业应收账款的科学化管理林朝杰 (142)

企业应收账款的审计方法探讨秦燕 (143)

浅谈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谢燕群 (144)

浅谈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和对策叶海平 (145)

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探析刘昱 (146)

试论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许建峰 (147)

新医改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探讨张丽婷 (148)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在企业的应用郑可珍 (149)

矿业企业财务审核的实现史桂风 (150)

企业预算编制浅议谢志兰 (151)

论集团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颜双林 (152)

加强公司内部审计资源管理之浅见王继 (153)

试论如何加强医院财会规范化管理张洁 (154)

浅论当前企业会计工作中面临的诚信问题张艳 (155)

浅议如何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防范控制财务风险付宝红 (156)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谢兰姣 肖晋平 (157)

浅析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对策陈苇 邓晓丹 (158)

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陈玲玲 (159)

浅谈如何加强会计专业教学魏延军 (160)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研究钟全汉 (16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李飞 (162)

创新机制 完善制度 努力开创医疗卫生新局面崔晏 (163)

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情况分析——以湖南省涟源市为个案雷辰欣 刘姗 朱碧金 (164)

略论秦皇岛生态旅游经济的精髓——湿地观鸟和农业生态观光园的案例分析马秀兰 (166)

创业板上市决策前的思考董富波 (167)

肇庆产业转移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韩银娥 (169)

油价波动对深圳股票市场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李晓莹 (171)

探讨辽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基于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张秀芬 (173)

论经济复苏与新兴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张新 杨颉 (174)

计划颠覆与经营预算管理任艳民 (176)

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靳鹏钰 (178)

由ho模型所想到的两个问题铁瑛 (179)

试论医院如何应对新医改肖燕 常琳 (180)

小议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的影响赵宁宁 (181)

施工企业资产管理探析郭晓彬 (182)

浅议应收帐款的过程管理胡淑娥 (183)

关于市政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的产生与科学化管理李福炜 (184)

试论事业单位专户资金管理张燕 (186)

物业服务行业税负问题浅议马红梅 (187)

房地产施工企业资金管理探析韩健 (189)

野外施工单位经营管理初探任党宏 (190)

浅谈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许敏 (192)

加强企业集团集中监控,降低集团财务风险顾裕梅 (193)

浅析高速公路企业经营中的风险问题党伟 (195)

简论iso9000质量管理与产品销售王正品 邬红琴 (196)

武夷山茶品牌如何御风而行徐枫 (198)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高速公路企业筹资管理张洪花 (199)

模糊评价法在海洋石油平台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杨晓龙 姜蕊 乔斐 (201)

条形码在石油销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赵冬梅 (202)

合理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医院的经营状况李艳丽 (204)

浅析影响我国企业持续发展的财务因素谭晓春 (205)

论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对提升企业发展的分析陆文明 (206)

浅谈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改革杨光 (207)

新时期加强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李建国 (208)

浅谈企业品牌经营刘莉 (209)

论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成本控制连宏伟 (210)

浅谈优化成本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宋美娜 (211)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设想钱梅 (213)

现代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手段郭震峰 (215)

加强湖南省气象部门财务监控的对策与建议梁红兵 (217)

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反思及改革路径的选择粱彦 (218)

我国燃油税的政策取向及其国际比较王彩玲 (220)

“三妾争产”分配方案的博弈分析及数学建模——诠释广义平均分配原则的人性化应用成克利 (223)

论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与转换邓素娥 (227)

中国通信设备行业运行报告 (28)

中国汽车行业运行报告 (30)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行业运行报告 (32)

中国橡胶制品行业运行报告 (34)

中国水泥行业运行报告 (37)

中国钢铁行业运行报告 (39)

中国交通运输行业运行报告 (42)

中国房地产行业运行报告 (45)

中国医药制造行业运行报告 (48)

新能源产业有望成经济新增长点 (50)

神华风电:助力中国新能源发展—大风起兮铸伟业——神华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风电科学发展纪实吉喆 苏云峰 (54)

坝上高原唱响大风歌——神华国华(河北)新能源有限公司创业之路吉喆 苏云峰 (62)

昔日滩涂地 今日展英姿——国华(东台)风电有限公司跨越发展之路吉喆 苏云峰 (64)

立足美丽草原 奉献绿色能源——神华国华(通辽)风电有限公司纪实吉喆 苏云峰 (66)

华锐风电:好风凭借力 振羽正当时——专访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韩俊良吉喆 苏云峰 (68)

打造精品龙滩、绿色龙滩、和谐龙滩 建设我国水电工程的典范——专访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戴波吉喆 苏云峰 (7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足迹 (76)

oecd报告认为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强势增长但需增加社会支出赵晓萌 (80)

加强财源建设 壮大东营财力 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提供财政保障李敬涛 (81)

新企业所得税法引发的思考罗秀玉 (82)

刍议电网企业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纳税筹划朱涉世 (84)

谈会计与所得税法的对接与协调——从企业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的核算谈起张遂华 (85)

中国税收增长的实证分析——以1978年~2007年数据为例黄龙卿 (87)

浅析如何开展房地产行业纳税评估田效先 (88)

施工企业纳税筹划浅析王凤 (89)

浅谈薪酬纳税筹划方案的制订黄磊 (90)

税会确认基础不同所产生差异的研究——基于宝连公司劳务收入和投资收益的确认李高栓 高洪义 (91)

纳税服务考核与评价探析 (93)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若干思考林肖立 (96)

我国外汇储备出路分析——人民币国际化曹灿 张强 黄晶晶 徐学鹏 刘彦强 (97)

适度运用供应商融资及其风险控制浅议—基于a公司的案例分析许明丰 (99)

金融刺激居民消费需求途径的思考——以平顶山市为例杨振坤 (100)

浅析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特点贺永革 (102)

基于散户视角的股市投资策略研究孙春雨 王青 (104)

装备制造业上市企业财务情况分析郑立立 (107)

危机后世界金融监管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颜博 (110)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段周畅 (111)

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探析梁先明 (112)

小议基层石油销售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孙萍 (114)

企业内部控制浅析胡建萍 (115)

论创建完善的出纳管理制度练红霞 (117)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和途径郭计川 (118)

浅谈医院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王英 (120)

对完善集团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周秀华 (121)

长期待摊费用科学核算之我见朱勤 (123)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海外工程资金管理陈艳 (124)

浅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何文仲 (126)

对整合区级国家审计资源的思考沙朝阳 (127)

新时期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苑一出 (129)

浅谈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叶肖剑 (130)

谈新形式下公路部门的财务管理何湘杰 (132)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新问题及其对策纪晓黎 (133)

所得税会计浅析卢成能 (135)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余维桓 (136)

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整体思路胡政需 (138)

erp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浅析苏怡 (139)

风险投资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思考林桂 (141)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高速公路企业筹资管理张洪花 (142)

内部审计角色处理周艳兵 (144)

浅论企业社保资金的财务管理运作框架邹晓珊 (145)

浅议加强预付账款的管理张蕊 (147)

乡镇机关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实施应用安丽敏 (148)

浅谈信息时代企业的内部控制陈争跃 (149)

电信企业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思考李伟玲 (150)

完善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委派制的有效途径练庆慧 (151)

浅谈如何加强消防部队的财务管理刘颖霞 (152)

施工企业bt项目财务核算浅析王春波 (153)

谈会计职业道德韦梅桂 (154)

如何对企业加强财务审计工作赵永彬 (155)

论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边永玲 (156)

论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陈大会 (157)

对医院内审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郝栋梁 (158)

新准则“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实例胡志坚 (159)

浅析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张胜菊 (160)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探究马晓凤 (161)

内部控制评审余洪贵 (163)

从新《企业财务通则》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贾桂艳 (165)

浅议新时期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何学伟 (167)

浅谈国有林场财务管理科学化策略张吉丽 魏占场 (169)

对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相关问题的探讨任士伟 (170)

试析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陈琪 (172)

技术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戎梅 (173)

谈县(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难点及对策张庆华 (175)

刍议企业如何在市场中提高自身竞争力高扬 (177)

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反思——以《交强险条例》第二十二条为立足点王雪丹 (178)

私营建筑经济发展探究张培波 (179)

迪拜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影响李硕 (180)

可持续消费的现实难题与解决策略路宏广 (181)

优秀的基金经理有共同点吗?——基金经理特征及其业绩的文献综述吕麟俊 (182)

外语人才对保定经济发展所起作用的战略研究李闻梅 郑悦 (183)

浅谈可持续发展与建立企业环境经济体系洪立梅 (185)

基于osl估计的中国技术进步就业效应实证研究刘浩宇 (187)

关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指标体系和总量测算方法的研究张玲 (189)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策略分析罗强 (191)

产生我国楼市泡沫的影响因素分析翁晓峰 许俊菊 (194)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司利润操纵的分析祝静 朱自求 (197)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评体系严玉娟 (198)

浅析提升我国出版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曾鸣 (200)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绩效评价初探吕志军 (201)

论人力资源市场中工人技术考核工作的管理齐云生 (203)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郑京英 (204)

集团公司多元化投资的风险分析和规避王若文 (206)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分析周鸣 余萍 (207)

加强品牌建设 提升烟草商业企业竞争软实力马学军 (209)

重组整合企业集团化管理探析卢彤书 (210)

卫生事业单位员工满意度与责任心成因分析叶清 (212)

对有色联合企业推行目标成本管理的浅探张政 余利燕 (213)

银行风险内控防范和整治陈一平 (215)

论传统文化与建筑企业管理刘冠含 (216)

纺织企业困难时期如何留住核心员工吴芗 (217)

浅析国有企业的管控张筠 (218)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及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赵阳 (219)

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理论研究刘艳红 (220)

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篇8

关键词:会计文化;问卷调查;功效系数;直观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080-03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文化是会计实践的理论升华,是会计事业发展进步的思想结晶。改革开放后,中国会计事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会计文化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沉淀。当前,中国的经济建设正迈向一个新台阶,更要求会计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加大会计改革的步伐,以适应新形势下会计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不仅需要会计业务的开拓,更需要会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目前业内人士主要是对会计文化的理论、建设等进行定性的分析,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定量分析的还比较少见。所以本文采用了对问卷调查形式,对问卷进行直观分析法,功效系数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二、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调查总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回问卷385份,收回问卷占调查总问卷的77%,调查的问卷回收是有效的。

1.从企业类型和所占比例来看:

从企业类型和所占比例来看,调查选取的调查对象能代表目前中国大部分的企业类型,且各自所占比例较为科学。从企业分布看,东部企业较多,中部和西部地区企业所占比例较小,这和中国现在的基本经济状况,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好,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状况相对欠缺是相吻合的。

2.从公司规模和国有性质看:

大中小企业分别占36.88%,31.17%和31.95%,企业数量相差不大,呈均匀比例。国有和非国有比例相当,符合实际。

3.从公司性质看:

多种性质的公司均存在,符合中国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现状。

4.从参与调查的会计人员性别看,男性占32.21%,女性占67.79%;年龄为30岁及以下者(156人)占40.52%,31~50岁者(136人)占35.32%,51岁及以上者(93人)占24.16%;学历为大专及以上者占69.61%,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62.07%;职称为初级的(149人)占38.7%、中级的(165人)占42.86%、高级的(71人)占18.44%。从事会计工作年限十年及以下的(142人)占36.88%、十一至二十年的(173人)占44.94%、二十一年及以上的(70人)占18.18%。

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女性偏多,且年龄分布比较偏于年轻化,且参与调查的人中,高学历的人比重也大,经验丰富。可说明,调查的对象选取是合理科学的,其结果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三、会计文化现状调查分析

(1)单位有无会计文化。(2)文化内容下面又分设了七个研究方向:1)会计文化注重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2)会计组织的松散或紧密程度高低。3)组织的忠诚度高低。4)组织的权利距离大小。5)不确定性的回避程度。6)阳刚与阴柔。7)男性度与女性度。

(一)分析前提

1.用5点量表来回答,以表明您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

2.把五点量表看成是调查人员对此问题的打分,随着分数的逐渐提高,说明人们对此问题的认可程度在逐渐提高。

3.参加调查的总人数为162人,人数81为平均状态。

(二)分析方法原理

1.简单直观的分析方法:直接从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了简单加权终值和从选择完全同意两方面进行了观察。

2.加权的方法:利用公司x′=x1*5 x2*4 x3*3 x4*2 x5*1求出每个问题的加权终值。

3.功效系数法:采用功效系数法进一步说明企业目前的文化现状,由小及大。

利用公式x′i=*40 60可以把数据限制在[60,100]之间在把数据进行了简均。

(三)分析过程

1.简单从终值分析结果如下:(1)单位有会计文化方面下的14个小问题,其中问题8的加权终值最大为796,其次是问题6的721。对最终结果分析,问题8和问题6对“单位有会计文化”产生主要影响,其中问题8(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建设应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员工参与,发挥组织)的影响最大。(2)企业无会计文化方面下的6个小问题。其中,问题20(单位肯定存在会计文化,但没有进行具体规范,所以不清楚)的加权终值是最高的,为775远大于其他几个问题,其对最后结果分析影响较大。(3)注重集体主义下的11个问题,问题21(中国会计规范由国家制定的做法会长期保持)和问题30(会计管理中上下级之间经常交换意见)的加权均值为793和782,他们对“注重集体主义”影响较大。问题22(单位认为,只有将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经营)加权终值为776对此项研究也有很大影响。(4)注重个人主义的4个问题,其中,加权终值为710的问题32(存在个人利益背离集体利益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领导的个人利益受到损害)影响较大。(5)紧密程度高方面下设立7个问题。其中,问题36(你单位会计组织结构紧密性程度很高)和37(单位会计核算以集中核算为主)的加权终值为357和358,影响均较大。(6)紧密型程度低方面下设立6个问题。问题45(单位会计组织紧密性程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完善,各行其是)是526,其对最后结果有较大影响。(7)忠诚度高方面设立了12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60(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加权终值是788,具有较大影响。(8)忠诚度低方面设立7个问题。问题62(会计人员对会计组织不忠诚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能力强,单位对自己无所谓)和问题65(当会计管理中出现不明晰性条款时,会计人员更愿意遵守职业判断,即遵守法规的能力弱,但职业判断能力强)的加权值均为674,具有较大影响力。(9)权利距离大方面设立9个问题。问题76(在公开场合,下级不应该表达与领导不同的意见)加权值为674,其具有较大影响。(10)权利距离小方面设立6个问题。其中问题81(绝大多数会计都深入参与到他们的工作之中)加权值为782,具有较大影响作用。(11)回避程度高方面设立5个问题。问题87(资产负债观比全面收益观更容易保持稳健性)的加权值为651,对“回避程度高”产生最大影响。(12)回避程度低方面设立6个问题。问题91(会计人员只喜欢遵守法规)是689,对“回避程度低”产生最大影响。(13)注重阳刚方面,设立了10个问题。问题94(会计制度在中国刚性很强)加权值是733,对“注重阳刚”产生很大影响。(14)注重阴柔方面,4个问题中问题105(会计人员注重团体利益,很少考虑个人价值)和106(加班是单位的需要,需要就应当加班)的加权值为692和691,这两个问题对“注重阴柔”产生很大影响。(15)男性度设立4个问题。加权值为642的是问题111(单位主要会计领导由男性担任),这一问题对“男性度”方面产生最大影响。(16)女性度设立3个问题。其中问题114(女性是一般会计工作的主体)加权值最高,为667,它对“女性度”的影响是最大的。

以上16个方面是对本次调查结果的一个初步大概分析,分析的结果可大致预测出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可预测大致分析结果的方向。

2.根据选择完全同意的人数和max(5 4)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到了同上面相同的结论。

3.功效系数法分析。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是哪些问题在影响企业有无文化以及会计内容中的各个小点。但是没有分析出中国企业目前文化的具体存在形式,会计内容中的是注重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紧密性程度,忠诚度,权利距离等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下面我采取功效系数法进行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利用各个问题的加权终值,引入功效系数法,用来弥补加权平均法的缺陷。

简单介绍一下本文所采用的功效系数法,首先我把问题数据进行了分组。把会计有无文化作为一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作为一组,紧密性程度高和紧密性程度低作为一组,忠诚度高和忠诚度低作为一组,权力距离大和权利距离小作为一组,回避程度高和回避程度低作为一组,注重阳刚和注重阴柔作为一组,男性度和女性度作为一组。利用公式x′i=*40 60可以把数据限制在[60,100]之间在把数据进行了简均,下面对数据结果进行详细阐述:(1)从资料的分析来看,在企业有无会计文化方面,单位有会计文化和无会计文化的功效系数分别是76.856和77.350。两个指标很接近,说明在所调查的人员中,认为企业目前有无会计文化呈现一种均等状态。(2)在注重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方面,注重集体主义的功效系数是82.426,注重个人主义是82.83。说明在这方面,调查者反映的会计文化,认为是注重个人主义的稍多。(3)在组织紧密型程度方面,紧密程度高的系数为91.339,紧密程度低的系数为73.542。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企业中,紧密程度高的企业多于紧密程度低的企业。(4)在忠诚度方面,忠诚度高的系数为82.879,忠诚度低的系数为79.11。可以看出,被调查企业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所反映出的忠诚度偏高。(5)在权力距离方面,权利距离大的系数为70.763,权利距离小的系数为81.293。可以看出,被调查企业中,权利距离较小。(6)在回避程度方面,回避程度高的系数为80.382,回避程度低的系数为79.692。可分析出,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回避程度较高。(7)在注重阳刚和注重阴柔方面,系数分别为73.876和88.727。多数企业是偏阴柔的。(8)在男性度和女性度方面,女性度系数为94.264,男性度系数为79.767。女性度系数高于男性度系数,调查企业的女性化程度高于男性化程度。

(四)分析结果

结合以上两种分析方法来看,会计文化对会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建设应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员工参与,发挥组织学习作用。企业单位文化建设的不好主要是因为企业单位肯定是存在会计文化的,但没有进行具体规范,所以概念不清楚。中国会计规范由国家制定的做法是会长期保持的。大多数单位认为只有将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经营。

四、结论

从调查问卷中也暴露出目前企业会计文化的一些问题。如目前会计文化建设并不是很广泛,在这一方面公司是应该加强的;在企业中注重个人主义的思想还是稍微偏多的,我们还需要进行思想道德的建设;还有很多的会计工作都是由女性担当的,在男女比例协调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篇9

团队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论《西游记》的团队管理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初步设想及拟解决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一些适应新环境要求的生产方式也应运而生,这也就导致了竞争格局的改变和竞争的激烈程度的加剧。从表面上看一直是商品和服务决定着竞争力的大小,然而细作研究不难发现这一切的进步终归是背后的人在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衡量一个企业的财富不再局限于金钱的多少,厂房的大小还要加进强大的团队这一标准。事实证明,在商界风云四起的今天只有那些实施团队战略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是走向未来舞台的企业。

在世界上很多企业的管理舞台上人才扮演的角色早已完成了由人力向资源的转变的时候,我国的一些企业管理舞台上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人才依然扮演者人力这一古老的角色。如果企业不能很好的发挥团队这一强大地动力,不仅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还极有可能使企业被知识经济的浪潮所湮灭。所以为了我国的企业能够稳步健康的发展,正确对待商业系统团队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相出适当的解决对策是当下急需采取的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双重影响下,企业团队的职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是团队的职能由经营性向战略性的转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另一层次的影响就是竞争的全球化,当国外的企业将团队管理提升到战略层次的时候我国的企业仍然坚守着传统意义上的团队管理。相对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高薪留用人才的思想、针对性的人才培训这种团队管理模式我国的一些企业的人才管理模式难免会受到外企的冲击更别说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全球化经济正在冲击着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国际化很深的商业,这时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改革无疑是缓解冲击压力的关键所在。

如何在新的环境下通过团队管理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其他方面工作的进步,是企业在与日加剧的竞争中获胜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个别率先实施团队管理改革的国有企业的成功先例有力的说明了团队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其他国有企业认清知识和团队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在新的形势下及时转变思想,对自己在团队管理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以有效的团队管理模式来经营管理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有效的实行对团队的管理,使之发挥出强有效的力量以推动企业乃至整个商业的可持续发展。

《西游记》是一部讲述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一路上师徒四人经历了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战胜形形色色不同的妖魔鬼怪,最后终于功成圆满,修成正果的神话小说。这部小说能够跟《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并列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其可读性可想而知,通过阅读这部经典小说,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可以让我们对团队管理有更深刻的认识。

《西游记》这部书的灵魂人物是孙悟空,孙悟空本来是是一块灵石,因为受到天地间日月精华的照耀,进化而成的一只猴子。因为胆识过人,本来在水帘洞中过着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神仙生活,但是忽然感受到生命的有限,于是他抛下了现有的一切,出家拜师学道,由于他天资聪敏,行动敏捷如风,还会七十二变,只要筋斗云一驾,就能够做到上天入地。孙悟空能够天不怕,地不怕,天生有着一种冒险的精神,敢于闯龙宫,闹地府,大闹天宫,而且还敢于与佛祖进行较量。由此可以看出他叛逆的性格,这种不愿意受到世俗和权力的拘束,敢于打破陈规的个性,都充分展现出他充沛的生命力,他不怕吃苦,勇于面对取经路上的一切挑战,在他的性格中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但是由于他争强好胜、性急如火,这些性格上的弱点,让他在取经的道路也吃了少的苦头。猪八戒是一个性格温和,单纯憨厚,但是好吃懒做,喜欢占一些小便宜,虽然也有一些法力,但是却只有三十六变,和孙悟空相比较来说,就会显得憨蠢笨重。

所以经常会成为悟空取笑的对象。猪八戒在小说所表现出的特色就是贪吃懒惰,同时又十分重视物质享受,在取经的旅途中经常会受到一些美女和金钱的诱惑,这些诱惑让他经受不起考验,放下修行之路,只是使猪八戒没有想到的是,这些都是菩萨以化身,来考验他修行的功夫。猪八戒也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出丑的笑料当中,从不同的角度使读者对人性贪欲不断地进行思索。沙僧则是在保护唐三藏西天取经的道路上,能够任劳任怨,是忠心不二的样板,虽然对他的描述比较少,但是在小说却表现出刚毅木讷,踏实可靠的性格。

《西游记》中,唐僧率领性格各异的、能力不同的四个徒弟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实现了求取真经的目的,这不得不使我们对唐僧的团队管理能力引起重视。《西游记》的推出,不但受到了当时我国社会的青睐,还引起了整个世界文坛的注意。时至今日,《西游记》不但因为其反映的现实主义精神、乐观向上,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受到广大读者的热评。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西游记》不但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还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这部小说是吴承恩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该书的故事内容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并对生活真理进行了详尽的诠释,因为该书中蕴含着十分深刻的生活哲学、人生道理,所以对《西游记》的研究一直是该书爱好者,和文学专家们孜孜不倦的一件事。

《西游记》作为一部文学著作,其富含的文学价值和哲学思想,一直都是为人津津乐道的两大亮点。自《西游记》受到追捧以来,围绕其主题思想中蕴含的社会主义精神、人生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并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几大主流学术观点,在不断的摸索中这些学术观点也逐渐发展成熟,与当今社会发展建立了相互连接的切合点。团队精神在《西游记》中的体现,一直都是《西游记》文学价值的有力体现,但是随着人们对《西游记》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西游记》中所富含的团队精神对当今商业发展具有很深刻的启发。

(二)意义

虽然从传统意义上来看,西游记的故事是精神人格化的楷模,与多数人乐于安逸闲适生活不同的是,唐僧在冒险、挑战遭遇挫折、几经丧命之后,对新事业进行拓展的意志仍然十分坚强,恰恰与当时工业革命前资产阶级不断进取,开发新天地的时代精神相互契合。当代商业发展中,很多企业都应该在《西游记》中得到启发,不要躺在利润丰厚的业务上唯我独尊,要通过不断改善经营体验,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实现商业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的目的。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本文要深刻分析该书中能体现唐僧具有团队精神的部分,将唐僧的团队思想与当代商业发展联系起来,结合唐僧所具有的团队精神给当代商业发展提出建议。

2.研究内容

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性格,总结出能够反映鲁滨孙身上团队精神的情节,归纳唐僧团队精神的特点,分析唐僧团队精神对当代商业发展企业团队方面的启发。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西游记》中反映主人公团队精神的情节有哪些?

2.《西游记》中体现主人公团队精神的情节有哪些?

3.唐僧团队精神对现代商业活动的启发有哪些?

二、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时,我们应该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确实是有着这样一位伟大的唐朝高僧玄奘法师,他是一位精通三藏的法师,他曾经穿越危险的沙漠,历时了十九年的时间,远赴西方的印度去求取佛经,他总共带回国内的佛经有六百多部,这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就是后来吴承恩写成《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演绎的根源。玄奘法师在《西游记》这部书中,也就成了故事的主角唐三藏,虽然书中的唐三藏跟历史的原形玄奘法师,还存在的很大的差别,但是对于真实人物的理解,更有益于解读这部作品。在这部《西游记》小说里,唐三藏代表的不像是圣僧的形象,反而更接近于一个凡夫俗子,这跟真实的历史上的玄奘法师,根本就不能等同而论,所以以原著本身为基础,总结、归纳出该书反映的团队精神,分析出唐僧团队精神对当代商业发展企业团队方面的启发。

三、论文撰写纲

一、概述《西游记》

二、《西游记》的团队精神分析

(一)《西游记》情节中的团队精神分析

(二)《西游记》主人公团队个性分析

三、《西游记》团队精神对商业发展的意义

(一)促进综合实力提升

(二)加强企业发展动力

四、《西游记》团队精神对商业发展企业的启示

(一)树立明确一致的目标

(二)明确分工

(三)优势互补

(四)优化激励和管理机制

总结

为发挥团队管理的效果,每位成员须先了解小组目标与使命及个人角色和责任;其次成员亦须了解如何完成小组任务;最后要能积极投入小组目标的达成。

财务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意义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本选题旨在对柏杉林木业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而反映出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但是单纯从财务报表上的数据还不能直接或间接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经营成果的高低,因此通过各种方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不足,为企业的管理者更好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并且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陈晓红(21)在《完善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思考》一文中认为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于企业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张新民、钱爱民在(28)《财务报表分析精要》中指出,目前常用的财务状况的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荆新、王化成(29)在《财务管理学》中写道:财务报表的分析经历了由资产负债表到利润表再到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也经历了一个由外部分析扩大到内部分析的过程。

戴维.f.霍金斯教授结合实际的企业情况写出了《公司财务报表与分析一书》(22)一文,文中对财务报表在公司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日本著名会计学专家森疼一男(28)针对日本企业活动对财务的影响写出了《企业经济活动与财务分析》,其中指出现金流量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使财务报表充实完善。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办法

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是:

1、介绍柏杉林木也业有限尊龙凯时最新的概况。

2、对柏杉林木业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主要进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分析,以及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

3、通过以上分析找出公司存在的问题。

4、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拟采取的方法有:

1、趋势分析法:根据企业近几年的会计报表,比较各个有关项目的金额、增减方向及幅度,从而揭示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增减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2、比率分析法:在同一财务报表的不同项目之间,或在不同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进行对比,以计算出的比率反映各个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据此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因素分析法:确定影响综合性指标的各个因素,按照一定的顺序逐个用是技术替换影响因素的基数,借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

四、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难点及解决办法

主要难点:

1、由于理论知识不足,在做财务报表分析时有些问题分析不透彻。

2、资料收集困难,大量重要信息可能获取不全面。

解决办法:

1、系统学习财务报表,会计,财务管理相关书籍,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分析方法,针对企业现状进行分析,就相关问题与同学讨论分析或咨询指导教师。

2、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参阅相关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情况,及时与企业沟通以获得更多的内部资料,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向指导老师咨询,与同学互相讨论。

五、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

第六周至第七周 开题报告准备及开题答辩

第八周 撰写论文提纲

第九周至第十周 论文初稿,外文译文

第十一周至第十三周 论文修改

第十四周至第十五周 论文定稿、输出、答辩准备

第十六周 毕业论文答辩

六、主要参考文献(或资料)

[1]曹阳. 我国新旧合并财务报表相关准则差异分析[j]. 会计之友. 27(7)

[2]高敏,唐洪广.合并财务报表处理规定的主要变化[j]. 财会月刊. 27(19)

[3]张新民. 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问题剖析[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7(6)

[4]李刚. 谈合并财务报表新会计准则的特点[j]. 商业会计,27(7)

[5 ]刘文辉. 实体理论: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选择《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变化[j]. 商业会计, 27(3)

[6]王治安. 合并报表问题研究[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8(1)

[7]张俊龙. 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缺陷及其改进[j]. 财会月刊. 268(18)

[8]崔晓钟. 不同合并理念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j]. 财会月刊. 28(7) [9]孙长学. 合并会计报表理论选择[j]. 财会研究. 29(1)

[1]王慧萍.浅谈财务报表分析[j].财务与会计,21(9):75-77.

[11]袁淳.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财务报表分析,28(5)

[12]韩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浅谈[j].财会通讯,28(1):81-82.

[13]华杰.浅谈如何分析企业财务报表[j].内蒙古煤炭经济,29(4):65-67.

[14]邵辉.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业务技术,28(8):42.

[15]周守华,肖正再. 权益均衡论: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思考[j]. 会计研究. 29(1) [16]贺志军.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列示与披露.(j)电子工业出版社 27.(3)

[17] 胡明霞,叶文宏. 购买法和权益联合法合并会计报表的特征比较及其选择[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9(1)

[18]altman. corporate financ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8:98-13.

[19]de servigny.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m]. beijing:china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29:234-243.

[2]freixas x. the lender of last re sort: a twenty-first century approach[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9:123-145.

小企业会计问题论文篇10

1961年7月中旬,我们到了北戴河,康生等人也来了。本想在这里继续做《刘少奇选集》的工作,但来了新的任务,就是准备“七千人大会”的文件。《工业七十条》是三个主要文件之一。另外两个文件是少奇同志的报告和《六十条》。当时还没有确定七千人的规模,只是讲开中央工作会议。

在八届九中全会上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出“1961年是调查研究年”,并亲自带领三个调查组进行农村调查。领导工业工作的负责同志也积极响应,进一步搞调查研究。还在1960年底,李富春同志就根据中央书记处的意见,组织国家计委、经委等单位的同志,成立调查组,到北京第一机床厂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1961年3月,为响应的号召,计委、经委又组织人力到北京、天津、山西、山东等地的一些单位调查。李富春同志还亲自带领一个工作组到北京西城区调查城市工作。中央政治研究室也对天津第一钢厂和天津机床厂做了调查。薄一波同志于5月上旬在北京主持国家经委召集工业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各中央局经委主任,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江苏等11个省市主管工业的党委书记。调查材料和座谈会材料集中说明了当时工业战线存在的问题,形势严峻,迫切要求中央采取重大措施,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扭转困难局面。

早在5月广州会议之前,中央书记处就酝酿要搞一个工业文件。5月20日,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薄一波同志汇报工业座谈会的情况后,又谈到了搞工业文件的事。这时,《六十条》草案已发到党内讨论。6月12日,以修改《六十条》为主要议题的中央工作会议开到最后一天,在全体会议讲话中指出:城市也要搞几十条。接着,6月17日,小平同志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落实主席的指示,正式安排了起草工业条例的工作,确定由薄一波主持此事。鉴于当时钢煤产量下降,李富春提出要由负责同志分头调查,解决重点企业的问题。小平同志同意李富春的意见,认为只有结合调查研究,条例才能搞得出来。

这次书记处会议后,薄一波同志亲自组织一个组到沈阳调查,成员有马洪、梅行、房维中,人民日报社的张沛,还有计委的廖季立等人,在那里一边调查研究,一边起草条例。7月初,草拟出了一个比较简单的稿子。这个稿子题为《国营工业企业管理条例》。这时,中央书记处要求早些拿出初稿,以便大家酝酿、讨论、修改。薄一波同志又到哈尔滨、长春征求意见,经过修改,改题为《国营工业管理工作条例(草案)》,于7月16日报送中央书记处。7月下旬,薄一波同志等到北戴河,向小平同志作了汇报。

邓小平主持书记处会议

讨论及会后的修改

小平同志很重视,说要交书记处讨论,把这个条例确定下来。7月29日,在北戴河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我也被吸收参加。大家认为,现在搞工业管理条例为时尚早,条件不成熟,还是只搞工业企业的管理条例,着重讲企业内部的问题,有关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与企业等外部关系问题,也可以涉及一点,但不在这个文件里解决。我建议在条例中加上一段“序言”。小平同志赞成。

书记处会议之后,指定由我主持序言(定稿称“总则”)的起草和整个条例文字的修改工作。原来参加起草的人,马洪、梅行、房维中和张沛等人,继续参加。还找田家英、胡绳、吴冷西和王力来一起搞“总则”。我们就讨论一章修改一章。经讨论修改,形成一个稿子,题目为“国营工业企业管理工作条例”,共十章六十五条,于8月10日送中央书记处。

我们在对《国营工业企业管理工作条例》草案讨论、修改的时候,收到几个大区寄来的意见。计委在对国营工业企业做调查研究的时候,大约也给六个大区发了通知,要求他们同样进行国营工业企业调查,并总结经验,提出意见。各大区送来的意见中,陶铸那里(中南区)有一条意见很有价值。这条意见说,根据以往的经验,看来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还要坚持,但要增加一个新内容,即:对于党委的意见,如果厂长不赞成,可以请示报告上级,由上级来裁决;在此期间,厂长不同意党委意见,可以暂不执行。我们几个人觉得,这一条对减少由于党委的过分干预而使厂长无法负责,可能会起好作用,可以加进“加强党委对企业的集体领导”这一章里去。大家推我去向小平同志汇报。

我到小平同志那里去的时候,他正在俱乐部打桥牌。我在旁边看着,他问我:“有什么事啊?”我说:“有一点意见,大家让我来向您汇报一下。”我就把情况向他讲了。小平同志这个人处理事情有一种举重若轻的气派。听我讲完,他就说:“看来,也只好如此。”

得到小平同志同意,我们就把这一条写上了。

修改过的稿子印发给了中央书记处诸同志。8月11日起,小平同志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这个条例稿。逐条讨论,边议边改。没有想到,加写上去的关于加强党委对企业的领导那些内容,在讨论时引起轩然大波。有人首先质问:这不是了党委领导的原则吗?这不是复辟一长制吗?这位同志讲完之后,还有好几个人发言。最后,小平同志说:“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这一章由我来修改和构思,我先好好考虑一下。

在讨论工业条例的第二次书记处会议上,关于“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这一章,就由小平同志在会上口授,我们记录。在文字上当然没有出现厂长有否决权的字眼。会上,大家听小平同志这么一讲,也就没有什么意见,都表示赞成。

小平同志讲这一章怎么修改,对企业中党委的工作确实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他还指出:党委要把反映群众意见、了解实际情况作为经常工作。党委的经常工作,就是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要向上下左右做调查,要进行深入的、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通过这些调查研究来考虑党委应该做些什么工作,怎样做工作。对厂里的日常工作,不应过多干预。

按照小平同志口授写成并讨论通过的这一章――“第八章 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可以说是小平同志的手笔。这一章共有四条,即第54、55、56、57条,全文如下:

五十四、在企业的生产行政上,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企业党委对于生产行政工作的领导责任是: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保证实现上级行政主管机关布置的任务。

(2)讨论和决定企业工作中各项重大问题。

(3)检查和督促各级行政领导人员对国家计划、上级指示、企业党委决定的执行。

在企业党委的领导下,企业生产行政工作的指挥,由厂长负责。

五十五、企业生产行政中的下列重大问题,必须由企业党委讨论和决定。(1)企业的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和实现计划的主要措施,(2)企业的扩建、改建和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方案,(3)生产、技术、供销、运输、财务方面的重大问题,(4)劳动、工资、奖励、生活福利方面的重大问题,(5)重要的规章制度的建立、修改、废除,(6)企业主要机构的调整,(7)车间、科室以上行政干部和工程师以上技术干部的任免、奖惩,职工的开除,(8)企业奖励基金的使用,(9)企业工作中的其他重大问题。

企业党委无权改变国家计划。企业党委的决定,不能同中央决定、指示和企业上级行政主管机关布置的任务和下达的指示相抵触。

企业党委对生产、技术、财务、生活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以后,应当由厂长下达,并且由厂长负责组织执行。

五十六、企业党委应当支持以厂长为首的全厂统一的行政指挥系统行使职权,应当认真维护各级的和各方面的责任制。

五十七、车间、工段和专职机构的党总支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团结全体工人、技术人员和职员,贯彻执行企业党委员会的决议,贯彻执行厂部的指示、命令。如果对上级行政的决议、指示、命令有不同意见,应当请示企业党委员会处理,不能自行决定。

车间、工段党总支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对本单位生产行政工作的完成,起保证和监督作用。在车间、工段,不应当实行党总支委员会、支部委员会领导下的车间主任、工段长负责制。

专职机构的党支部委员会的作用,相当于机关党支部委员会的作用。在专职机构中,不应当实行党支部委员会领导下的科长、室主任负责制。

此外,关于“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及党委的工作、厂长的权力,在条例的总则和各章中还有明确的规定。如“总则”第6条规定:“在国营工业企业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管理上的厂长负责制,是我国企业管理的根本制度。”“企业内的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党委讨论决定。”第七章“责任制度”中第49条规定:“每个企业,都应当在党委领导下建立以厂长为首的全厂统一的生产行政指挥系统,集中领导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活动,保证全厂生产有秩序地进行。”第十章“党的工作”中第69条规定:“企业党委的主要领导干部,应当用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努力发现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性问题,认真研究解决的办法,提交党委会讨论和决定。”

看了《工业七十条》

表示满意

北戴河会议一个来月,差不多就是搞这一个条例。8月中旬,在小平同志主持下,经过中央书记处四天会议逐条讨论修改,这个文件已经同最初的面目大不相同了。小平同志很满意。书记处会议后,薄一波又同李雪峰和我一起,将整个文件的文字从头至尾推敲了一遍。

8月15日,邓小平、彭真、李富春、薄一波四人联名向和政治局常委写了一封信,送上这个《工业条例草案》。这时,文件的名称是《国营工业企业管理工作条例(草案)》,共70条,故简称《工业七十条》。整个文件前面是“总则”(1-6条),后为十章:第一章,计划管理(7-11条);第二章,技术管理(12-19条);第三章,劳动管理(20-24条);第四章,工资、奖励、生活福利(25-31条);第五章,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32-41条);第六章,协作(42-47条);第七章,责任制度(48-53条);第八章,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54-57条);第九章,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58-61条);第十章,党的工作(62-70条)。

据说,看了,表示满意,说:我们终究有了一个自己的管理工业的条例,有了我们自己的东西。

8月15日当天,中办就将《工业七十条(草案)》和邓小平、彭真、李富春、薄一波四人的联名信印发给即将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各同志,要他们提意见。

庐山会议上的讨论

1961年8月23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庐山开幕。薄一波同志就条例的起草经过和主要内容,特别是它的针对性作了说明。小平同志在讲话时说,这个《工业七十条(草案)》提交会议讨论,将采用《六十条》的办法,会后发下去试行,在试行中再修改。

没有想到,在庐山会议上又引起了风波。上海的柯庆施,还有北京的什么人,在小组会上发难,指责这个条例总结总路线、的正面经验不够,大搞群众运动不突出,没有提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想敢说敢干,对政治是统帅是灵魂阐述不够,对党委领导写得不鲜明,等等。总之,是否定的成绩,否定群众运动,否定党的一系列正确主张,照这个条例办,就要回到以前的老路上去了。还有人说了一句很尖刻的话:看来看去,这个条例是刚从苏联回来的人起草的。

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这些议论可能汇报到那里了。主席就责成彭真主持起草一个执行这个条例的党中央指示,把人家提出的那些问题,时代的语言,解放思想、群众运动那些话,都写到指示里面去。这样,就形成了《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1961年9月15日),通称“工业八条指示”。这八条指示是:一、切实地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二、在工业管理中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三、在全面安排的基础上,抓住中心环节,集中力量,解决问题;四、努力增产日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稳定市场;五、加强经济协作;六、切实整顿企业的管理工作,从“五定”着手,严格实行责任制和经济核算制;七、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八、加强纪律性。仔细看,它同《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和为试行这个条例而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讨论和试行〈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的指示》(1961年9月16日)完全是两个调子。

1961年9月16日,彭真同志将指示信和修改后的《工业七十条》报送政治局常委,附信说明:“六个大区的同志已阅,均无意见,认为很好。”17日凌晨,批示:“指示及总则已阅,很好。”主席和总理审阅时都把原来题目上的“管理”二字圈掉。七十条最后定稿的题目是《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

邓小平对庐山讨论的反应

庐山中央工作会议召开的时候,小平同志到朝鲜访问去了。《红旗》是胡绳去参加的,我在北京看家,没有上庐山,马洪、梅行去了庐山,回来一肚子意见。

后来,在酝酿开七千人大会的一次书记处会上,说起上述情况,小平同志才听到那些讨论中很尖锐的话。那句有代表性的话是:看来,这个条例是刚从苏联回来的人起草的。小平同志听了很反感,立即说:“我倒是留过苏,但不是刚从苏联回来的。”

为进一步贯彻《六十条》和《工业七十条》,有必要开一个政治局扩大会议。当时确定的主题是反对分散主义,强调集中统一。小平同志主张让全国的县委书记都到会,这就有两千多人,加上省级干部就有三千多人了。我建议是否让大中型国营企业的党委书记也参加这个会?因为这个会既要贯彻《六十条》,又要贯彻《工业七十条》。小平同志同意,于是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没有过的七千人的扩大会议。会议的正式名称叫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共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重要厂矿党委及军队的负责干部,共七千多人,习惯称“七千人大会”。

会议的正式文件有三个:一个是《六十条》;一个是《工业七十条》,会上就发小平同志主持定的那个七十条,小平同志也没有反对;一个是后来定名为《同志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和在两条战线上的斗争》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