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范文10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03-20 04:13:20

小企业

小企业范文篇1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的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发展要求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销手段有待改进。

从总体上来看,市场营销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众多的中小企业经营者所接受,传统的销售理念正在被新的营销理念所代替,一些中小企业已经学会采用先进的营销方式来武装自己。但是,许多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信息渠道不宽、对市场营销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往往把市场营销简单等同为一般的推销,这在现实的营销发展过程中则具体表现为营销手段落后。例如,许多中小企业还不知道借助现代化的互联网、专业信息机构、相关主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它们所需要的信息,而仅仅依靠企业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从市场中收集信息。

(二)营销创新动力不足。

目前,各级政府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但由于行业市场竞争过度、竞争无序等种种原因,导致了不少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仍然比较困难。一些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企业,技术和质量处于同一水平层次,它们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不惜竞相压价,挑起价格战。究其原因,是低水平的重复生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事实上,通过简单的价格战,压制竞争对手而夺取有限的市场份额,这无异于“壮士割腕,比赛流血”。简单的价格战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不愿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营销创新。

(三)营销战略缺乏理性。

营销实践的发展表明,那些随机应变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尽管生存下来了,但由于缺乏理性的营销战略的指导,企业难以发展壮大。这些中小企业也意识到,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地,就必须发挥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生产与众不同的产品,通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许多中小企业产品同质、放弃质量比价格,忽视促销的作用,同时,受人力、财力和技术力量的限制,信息面相对较窄,获取信息手段有限,造成营销渠道过窄等现象。总之,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营销理性缺乏现象。

(四)营销人才相对不足。

人才是企业资源中最具能动性的一种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从营销人才的发展现状分析,在人才市场甚至出现这样的现象:最好找的是营销工作,最容易失去的也是营销工作。客观地分析,广大中小企业营销人才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中小企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引进、培育和使用机制。营销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许多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根软肋。

二、提升中小企业营销能力对策分析

借鉴国际中小企业营销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要全面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能力,就应该从营销文化、营销管理体系、营销发展战略、营销组织团队等四个方面入手,打造一支本领真正过硬的营销队伍。

(一)培养创新的营销文化。

培养创新的营销文化,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价值观。事实上,价值观是企业员工精神的动力源泉,它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创新的营销文化建设,培养与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并使之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进而形成一种向心力与凝聚力,这样,员工们才能不断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并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创造性地工作。总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价值观来培养创新的营销文化,对于规范营销人员的行为,提升中小企业的营销能力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科学的营销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营销管理体系,其重点是营销人员的分配制度和营销人员的日常管理制度。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对营销人员采取的是典型的单一销售额目标考核体系。这种分配制度对于销售人员的成长,尤其是新进人员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改革中小企业营销人员的分配体制成为提升其营销能力的当务之急。具体做法是:第一,变过去单一考核销售额的目标考核体系为多目标考核体系,将考核的指标由单一销售额变为销售量、回款率、新客户开发率、销售增长率、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等多项指标。第二,适当提高基本工资,建立富有挑战性的激励制度,并帮助营销人员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营销人员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对营销人员的日常管理,则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行政管理制度的建立,规范营销人员的行为;第二,通过业务管理制度的建立,规范业务流程和个人业务行为;第三,通过行动管理制度的建立,规范个人的市场行动,以保证必要的工作时间。制度的具体执行则可以依靠营销例会制度。通过营销例会的召开,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共同探讨市场问题,同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培养营销人员归属感、荣誉感。

(三)选择合适的营销发展战略。

进行中小企业的营销发展战略定位,无外乎是确定企业的产品、价格、渠道以及促销等几个方面,其关键是中小企业如何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来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目标市场,同时千方百计地寻找比其他竞争者更有竞争优势的产品。

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其可以选择的市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市场范围比较分散、大企业进行生产时难以产生规模经济的市场规模,同时,顾客对商品的需求是小数量、多样化的,而且尊龙凯时最新的售后服务要求较高、交货速度要快;第二,产品的生产周期相对较短、更新速度快,顾客需求的地域性较强。值得指出的是,中小企业在所选择的市场上必须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能力。此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将其获得的竞争优势准确地传播给消费者,并得到目标顾客的认同理解。

(四)塑造优秀的营销组织团队。

小企业范文篇2

上周三,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上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消费增长趋旺,物价基本平稳,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并呈加剧之势,货币信贷投放仍然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加大等。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更加重视从体制机制上解决深层次问题,把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促进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

我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各项主要指标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2.24亿元,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56.89亿元,增长33.2%,工业效益考核得分258.47分,增幅和得分均列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47.8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6.09亿元,分别增长20.4%和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9.6亿元,增长23.4%,其中工业性投入144.13亿元,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4亿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5元,农村居民人均现今收入4819元,分别增长9%和14.1%。但是,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不高、规模企业较少、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要素制约矛盾突出、环境保护压力较大、资源集约利用不够等情况依然存在。

上半年,全市金融运行稳健,存贷款双双保持稳步增长,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7.79亿元,比年初增加89.32亿元,同比多增31.8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28.37亿元,比年初增加66.97亿元,同比多增23.73亿元。概括起来,呈现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金融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年,全市金融机构信贷总量继续保持了去年以来的良好增长势头。到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新增66.9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增量11.28亿元,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96%,余额同比增长17.7%,为200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62.94亿元,同比增长86%。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和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全市gdp增长15.3%,贷款增速高于gdp增速2.4个百分点。

二是银政、银企合作成效明显。在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基础上,通过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了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机制,在此框架内互通银行与经济主管部门、企业之间的政策信息,协调解决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难点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降低了经济金融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金融运行效率,银企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上半年,除政府主办的专项银企对接活动外,各金融机构自主举办各类银企洽谈会14次,签约企业143家,签约金额25.55亿元。同时,银政、银企合作在有效引导信贷投向、拉动贷款总量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3.2%,与之相适应,全市新增工业企业贷款29.9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4.6%。

三是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各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工作氛围有所增强,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健全,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较多,在信贷准入上有所倾斜,授权授信总体有所放宽,差别化授权管理特征更加明显。如:市农发行开办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商业性信贷业务;市工行扩大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转授权限,并推出微型企业贷款业务,对微型企业贷款无需评级和授信;市农行积极发放个人经营性贷款用于支持小企业发展;市中行对于原来须纳入公司授信的由自然人出资组成的小企业法人,纳入个人投资经营贷款范围;市建行推出“速贷通”和“成长贷款”等新的信贷品种;市交行推出“展业通”,并积极向上争取对中小企业的授信审批权限;市商行推出“小企业特定抵(质)押物全额抵(质)押贷款”等创新产品;市农村合作机构加大对涉农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全市经济金融运行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当前,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国家把坚决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列为重点工作,措施之一就是切实把好信贷闸门,合理调控货币信贷增长,采取综合措施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着力优化贷款结构。浙江省年初计划今年发放贷款规模是2300亿元,上半年已经发放了2500亿元。我市上半年发放贷款已经达到年度计划的96%。综合分析预测,下半年信贷资金将是很紧张的。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金融单位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应对,保证全市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

二、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工作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当前经济金融领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难题。这一问题的产生,既有金融机构服务体系不完善的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管理和外部环境制约的因素。作为加快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多种形式、搭建各类平台缓解这一矛盾。近年来,在多方协作配合下,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下面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有所突破。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家有关促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要求,近年来通过积极引导,加强培育,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较快,对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提升中小企业信用、分散金融机构信贷风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年4月初,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发展多元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明确对担保机构及基层金融机构开展担保机构贷款担保业务进行奖励,引导银行与担保机构进一步深化合作。到6月末,全市已有担保机构24家,注册资本金2.39亿元,累计为3323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开展担保业务7413笔,担保总额31.21亿元。

二是在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带动作用方面有所突破。去年,借全省开展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工作的东风,政府承诺,一市三县财政按1:1配套,积极申请实施试点,开创了“政府补偿银行、破解小企业融资难”的先例。贷款风险补偿作为一种间接扶持办法,弥补了以往补助或贷款贴息方式在扶持企业范围上的局限性,更能发挥财政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符合“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经过审核,省市县三级财政实际支出风险补偿专项资金179.6万元,带动市工行、市农行银行贷款增量达到17993万元。

三是在开展金融服务创新方面有所突破。近几年,通过“金融服务创新年”、“中小企业金融扶持工程”、“规模质量品种效益年”、“创建先进银行”等活动的开展,全市金融部门在创新融资工具、改进信贷方式和打造中小企业个性化信贷产品的同时,积极运用开户、结算、结售汇、理财投资、信息咨询等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各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相继进行了调整,在信贷投向上突破了原有的局限,不只盯在基础设施建设或少数几家大企业上,授权授信总体有所放宽,部分权限下放,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明显增加。到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317.58亿元,比年初新增39.78亿元。

对中小企业贷款,省政府在7月18日的全省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暨中小企业贷款推进会上作了明确部署和要求,会上下发了《关于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金融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浙江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的通知》和《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金融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省、市会议和相关文件的精神要求,总结经验,创新破难,进一步推进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工作。

三、关于下半年金融工作

国务院电视电话会议后,新一轮加强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金融单位要全面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和全市经济运行态势,既要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又要围绕**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率先崛起的要求,主动适应政策带来的变化,把目前好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下去,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稳定政策,保持增长,着力促进经济金融稳健发展。稳定的信贷政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防范金融风险最有效的手段。必须保持贷款的平稳增长,避免信贷运行的“大起大落”而导致经济运行的波动。

一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力度。新一轮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之一主要是抑制贷款投放偏快势头,确保信贷总量增长适度和均衡投放,实现信贷增长“软着陆”。各金融单位在坚决贯彻宏观调控的同时,要加强监测分析和调查研究,及时跟踪了解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特别要关注企业资金链情况,准确、及时进行调控效果反映,提供政策建议。

二要合理把握贷款节奏。按照实现信贷增长“软着陆”的宏观调控目标,合理把握贷款节奏。防止“急刹车”。各金融单位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宏观调控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客观分析我市经济发展现状,坚持“有保有压”,灵活运用信贷政策,合理调整信贷投放节奏,保证重点领域的资金需求,确保信贷有效增长。

(二)创新机制,部门协作,着力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部门协作,在近几年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的职能和作用,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状况。

一要进一步做好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工作。今年省政府对补偿政策做了调整,实施风险补偿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范围扩大到各类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和衔接,保证这项政策落到实处,起到实效。年底,市政府将加强考核,兑现补偿。

二要保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供给。现行宏观调控背景下,各金融单位更加要把握好资金投放的力度,防止出现信贷资金一旦紧缩就先压缩中小企业贷款的情况。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完善信贷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建立健全小企业贷款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灵活的利率定价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下放审批权限,扩大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合作范围,努力满足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

三要继续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各金融单位要继续加强和改进资金结算、委托咨询等其他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突破贷款、票据等现有金融产品的局限,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上市、招商、发债、信托等多种融资手段,调整融资结构,扩大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领域,帮助中小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财务核算机制,改进结算方式,增强资金运用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要进一步健全部门协作机制。中小企业局、人民银行、银监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协调机制,定期沟通情况,相互支持。通过部门联动,积极向银行推荐业绩优、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帮助解决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切实推动全市中小企业融资工作。

(三)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着力确保全市金融安全运行。防范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要高度重视上半年货币信贷增速过快、下半年信贷投放一旦紧缩而带来金融风险加大的问题,加强预警预测,加大监管力度,防患于未然。

一是银行要加大对贷款企业的监管。金融机构也是企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与企业投资一样,同样讲求效益和风险。各金融单位在加强对企业服务的同时,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控,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对不良信息要及时报告,特别是放贷后要及时监测资金的流向,加强贷后跟踪服务,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小企业范文篇3

低价竞销,导致竞争无序,扰乱市场秩序低价竞销是一种低级的竞争方式,是一种短期行为市场购买力就这么大,大幅的降价只能造成购买力的提前实现,同时造成了众多的企业在保本或亏本的边缘上经营,无法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错觉,认为降价前的产品利润过高,进而影响正常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无视配销通道建设,渠道选择急功近利许多中小企业在营销中,不重视自己的渠道建设和培育,具体表现:不管市场,只抓销售大户不注重对经销商服务,而让经销商自然成长靠单一的广告拉动策略,片面注重所谓的公关效应,靠广告轰炸来吸引经销商是不明智的

促销组合策略运用不当许多中小企业不明白促销只能是暂时性营销活动的道理,过于频繁的促销活动和不恰当的降价促销方式,实际上是在提示和不断告知该品牌的消费者:上次的购买行为值得后悔另一方面,在促销的过程中,只注重自己产品的销量情况,而忽视促销行为中应承担的社会道德与法律责任

营销决策与营销环境不相适应市场营销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环境力量的变化,既可以给企业带来市场机会,也可能对企业营销形成某种威胁企业虽然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认识它,并利用它来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进行目标市场营销时,往往只重视微观环境,而忽视了宏观环境中小企业营销的对策思路

挖掘中小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特质,在营销模式上突破创新中小企业势单力薄,靠自己单枪匹马的奋战和与强大对手的硬拼是难以成功的,而应该凭借自身的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战略模式

中小企业在弱小阶段要避免和大企业发生正面冲突,即避免生产和大企业拳头产品雷同的产品,避开大企业的强势市场大本营,避开大企业传统的分销渠道,避开使用大企业惯使的促销手段否则,采用和大企业相同的营销策略,不仅会竭力与之拼抢市场而得不偿失,还会总是生存在大企业的巨大压力下而难以得到充分发展

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外来的资源发展自己中小企业的开发研究能力、市场销售网络均有限大企业所拥有的良好商誉和响当当的品牌,宽广快速的营销网络,充裕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中小企业应积极恰当借鉴同时,中小企业要具有整合资源的良好能力,借助大企业培育出来的市场需求,以及大企业先进的理念,不断改善自我,借大企业之优势,一切为我所用

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的联合与支撑即若干个相互独立的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以契约为纽带,在营销资源和项目上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市场

中小企业依靠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在市场中寻求“补缺基点”,通过市场补缺使自已获得发展具体可采用:“做大小产品”选择大企业认为工艺复杂、利润不高而不愿做或不值得做的产品或大企业不重视的小规模顾客群的需求空缺,将其做精、做专、做大;“提供特色产品或服务”通过对细分市场的再分或多次细分,以顾客的需要为基准,发现市场空缺,提供特色或有个性的产品或服务而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

中小企业应把创新作为首要资源和根本发展手段,通过不断创新形成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发展的模式可采用: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创新、引进改造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创新;市场需求创新——通过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来拉动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经营管理创新——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的同时,通过经营管理的创新来提升竞争优势;综合创新——在不排斥单一创新的基础上强调技术、市场需求和经营管理的有效结合创新;集成创新——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市场竞争的信息进行系统集成创新

灵活实施整体营销组合组合营销即多种营销手段的组合运用,它比单一的营销手段更具有针对性和冲击力市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客观要求进入市场的企业,营销手段不能局限在“产品优”或“低价渗透”上,而必须根据各地市场需求的特殊性和购买行为的差异性,安排和制定由多种营销手段不同组合搭配的众多组合营销方案具体对策:

产品方面中小企业资金有限,无法像大企业那样进行大批量生产,并通过公关、广告宣传等促销手段或低价格战术等来占领市场中小企业的特点比较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所以中小企业应将市场定位在个性化、独特化的生产领域,尽量实现产品的差别化和高级化对能有效发挥企业特长的市场空间实行重点投资,密集型经营,走专业化经营道路,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强化产品的基本功能和效用,改善商标、包装和产品形象设计,树立品牌观念和意识,拓展附加产品空间,实现知识经济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价格方面针对不同细分市场采取不同的价格策略高端客户可定价较高,使企业利润得以实现,低端客户可根据企业战略目标来决定如果要赢取或维持市场份额,可采用同质化的产品跟进对手价格,也可以控股“同质化产品成本领先”的二线品牌同时,加强综合运用信息、知识和实用的数学模型确定价格,采取成本导向、心理导向、竞争导向、区域导向等价格策略,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最优动态定价

渠道方面大型企业可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建立起遍布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庞大的销售网络,来向市场推销其产品而中小企业受实力所限,往往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所以,对中小企业来说,需要借助企业外部的销售网络,如传统的批发商和零售商,或通过与大企业的分包,借助大企业的销售网络来销售其产品,提高销售量,降低销售成本,并实现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同时,也应加速营销信息化进程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大网络营销业务,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效的企业营销渠道网络体系,尤其应注意建立农村市场营销网络,开拓农村市场

小企业范文篇4

1.1模型的假设

博弈参与人包括银行和申请贷款的企业,由于我们假定双方是在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博弈,故不存在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申请贷款的企业有两种类型:“诚实守信”的企业和“做假骗贷”的企业。“诚实守信”的企业在投资成功时能够按期向银行交付贷款和利息,“做假骗贷”的企业在投资成功时欺骗银行投资失败,试图骗取贷款。企业投资于生产项目的资金为k l,其中,k为企业的权益资金,l为企业的债务资金,为突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贷款分析,我们假设企业的债务资金全部来源于银行贷款,并假设企业的贷款成本为il,贷款利率为r,贷款期限为t,银行的贷款成本为ul。当企业投资项目成功时收益为a(k l)。a(k l)>k [1 r(t)]l,企业应按时向银行交付贷款和利息[1 r(t)]l;失败时,银企双方收益均为零,因此当企业投资成功时存在道德风险。银行向“诚实守信”的企业贷款,当企业投资项目成功时能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1 r(t)]l,银行向“做假骗贷”的企业贷款。当企业投资项目成功时将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

我们认为存在信息不对称,即企业知道自己的类型,而银行不知道企业究竟属于哪一类,银行只知道企业投资于生产项目的平均成功率为p。“做假骗贷”的企业通过做假欺骗银行投资失败,欺骗成本为wl;“诚实守信”的企业则向银行提供真实的类型。银行核查的成本是vl,贷后“核查”的效率是100%,即贷后“核查”可以准确判断企业的类型。若银行核查到企业在做假骗贷,企业必须承担事发后的惩罚成本r,r同时是银行的收益,[1 r(t)]l1.2银行与企业双方的收益分析

而我们知道,当企业成功时,企业方为:{[1 r(t)]-vl-ul,a(k l)-[1 r(t)]l-il};我们则从表2可以看出,在企业欺骗银行的情况下,如果银行采取“核查”策略,那么银行的得益为p(r-vl)-(1-p)vl-ul,企业的期望得益p[a(k l)-r-wl]-il。如果银行采取“不查”策略,银行的得益为-ul,企业的期望得益p[a(k l)-wl]-il。

1.3银行与企业的进化博弈分析

假设x为银行对企业申请的贷款项目采取“核查”策略的比例数,那么“不查”的比例是1-x,y为企业投资项目成功时,采取“欺骗”策略的比例数,那么1-y为采取“诚实”策略的企业比例。这样银行位置的“核查”、“不查”两类博弈方的期望得益为μ11,μ12,则通过计算的出整个银行群体的平均得益m为:

m=xμ11-(1-x)μ12,(1)

企业位置的“欺骗”、“诚实”两类博弈方的期望得益为μ21,μ22,整个企业群体的平均得益为:

n=yμ21-(1-y)μ22,(2)

而d(x/t)=x[μ21-m],(3)

我们再把(1)和μ11带入(3)中则推出:

d(x/t)=x(1-x)(μ11-μ12)=x(1-x)[yp(r-vl)-(1-p)ul];(4)

同理可以得到企业群中,企业投资项目成功时,采取“欺骗”策略的比例数y的基因复制动态方程为:

d(x/t)=y(1-y)(μ21-μ22)=y(1-y)[p(1 r(t)l-wl-xr];(5)

我们联系以上5组方程式能得出,当企业群体中采取“欺骗”策略的比例数为(1-p)vl/p(r-vl)时,银行采取“核查”、“不查”两类策略是无差异的。当y≠(1-p)vl/p(r-vl),x=0或者1,d(x/t)=0,则将x=0或者1列为定点。如果y<(1-p)vl/p(r-vl),μ11-m<0。选择“核查”策略的银行群体的期望得益小于整个群体的平均得益,所以这时x=0才是基因复制动态下的一个进化稳定策略。因为在x=1的稳定状态中,一旦有银行一次采取“不查”策略,银行就会通过试错学习,相继采取“不查”的策略。而x=0对少量错误具有稳健性,即能“抵御”变异的入侵,并且在动态策略调整中能够达到,所以是一个进化稳定策略,如果y>(1-p)vl/p(r-vl),x=1是这个基因复制动态下的一个进化稳定策略。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企业成功率p越大,企业承担的惩罚成本r越大,银行“核查”的成本vl越小,银行“核查”的动力越大。银行“核查”的成本vl越小,意味着银行为“核查”付出的代价小,银行自然也要加大“核查”力度。另外,从(4)还可知贷款成本ul对银行的“核查”力度没有影响,这可以从贷款成本对银行两种策略的影响效果相同来理解。贷款成本ul虽然对银行的“核查”力度没有影响,但他会降低银行的收益,所以应当努力降低贷款成本。

同理我们可以推得:当x={[1 r(t)]l-wl}/r时,d(y/t)=0对于所有的y值都是稳定状态。当银行群体中对企业投资项目成功时,采取“核查”策略的比例数为{[1 r(t)]l-wl}/r时,采取“欺骗”策略的企业群体数是随机的。当x≠{[1 r(t)]l-wl}/r时,y=0和y=1是y的两个稳定状态。如果x>{[1 r(t)]l-wl}/r时,μ21-n<0,选择“欺骗”策略的企业群体的期望得益小于整个群体的平均得益,所以这时y=1才是基因复制动态下的一个进化稳定策略。即当银行的核查比例x(可以理解成企业对欺骗银行后受到惩罚的预测)的值超过时,企业的策略会发生偏离,如同发生生物进化一样,企业通过试错学习,相继采取“诚实守信”的策略,而不会因少量企业的行为偏差发生偏离,如果x<{[1 r(t)]l-wl}/r时,y=0是这个基因复制动态下的一个进化稳定策略。这些影响因素从现实世界中也不难理解:企业承担的惩罚成本r和“欺骗”的成本wl越大,意味着企业为“欺骗”付出的代价越大,自然“欺骗”的动力就小。贷款利率r越小,贷款期限t越短,企业偿还给银行的就越少,自己得到的就越多,所以企业的“欺骗”动力变小。同样,从基因复制动态方程(5)也可知贷款成本尼对企业“欺骗”的动力没有影响,这也可以从贷款成本il对企业两种策略的影响效果相同来理解。贷款成本il虽然对企业的“欺骗”动力没有影响,但它会增加企业的负担,所以应当努力降低企业的贷款成本。

2银企贷款难问题的解决途径2.1加快征信体系的建设

日前,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约束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中劣质企业相对较多,而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劣质企业粉饰成优质企业的成本很低(远远小于其非投资收益),另外银行的甄别能力太差,从而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约束;信贷历史较短或没有信贷历史的优质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贷款的原因是,银行试图促使企业注重自己的借贷声誉。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主要是加快信息流动,减少博弈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关键是要加快以银行信贷征信系统为基础的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2.2完善政府立法和信用制度

我国相关立法起步较晚且其内容多为指导性意见,较为笼统,缺少相应的实施细则,无法妥善解决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间信息不对称的具体操作间题完备规范的法律体系和高效的司法程序是企业自觉守信的制度保障,优化法律环境,可以提高企业还款的意愿,降低银行核查的成本开支,直接驱动银企动态博弈过程向最优均衡解发展,呈现双赢局面,各有所获,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和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2.3推动适合中小企业的机制创新和担保创新

在贷款方式上,建立适应中小企业贷款发放特征的授信体系,增加基层行的贷款自主权和积极性。实行限时服务制度,中小企业贷款最多实行两级贷款审批制度。加快机构整合步伐,尽快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职部门,或者选择几家分支机构作为专司中小企业服务的特色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灵活的金融服务;在银行内部应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经营和管理特点,重新构建区别于传统信贷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科学制定中小企业客户信贷人员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建立和完善信贷人员的评定、考核、激励和约束等制度,将中小企业信贷人员的收入与其业务量、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指标挂钩;在担保方式上,要探索创新灵活的担保方式,如可采取合同质押担保、原材料及库存物资担保、由企业法人代表和主要股东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保证等方式,借以分散贷款风险。还可以进一步发挥社会担保体系的积极作用,利用中小企业相互合作担保基金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但不管是哪类担保机构,都应按照市场化、股份制原则进行运作,不能把担保公司办成政府行为的担保公司,不能走政府指令、银行办事的老路。担保公司要独立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服务于中小企业和私营经济发展。同时,对担保公司加强监督管理,严禁超范围经营和变相经营金融业务。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

[2]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小企业范文篇5

商超节庆促销——细节定成败

眼看圣诞节,元旦,春节等节日将至,一些商超经营者纷纷进入状态,又一次开始为其节庆促销的创新而殚精竭虑。

这两日,我本来正在梳理《有效沟通和促销的方法》,谁知对节庆促销的咨询接踵而至,今日只好借管理传播网将一些想法和见解说与朋友。

早些年,节庆促销原本是很多商家青睐的一把利器,现在很多商超的经营者却将其视为“鸡肋”,不搞心有不甘,搞又感觉没有新意意,味同嚼蜡.看着别人红红火火,自己却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为此常常苦恼不已.

细细瞧来,就会发现这些失利的商家虽然也和别人一样做了相同形式的促销计划,但由于其缺乏传神之笔,因为"形备而神不备"的缘故,最后才落到“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境地.

那么传神之笔在哪?在这个细节决定成败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还是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细节的问题吧:

一预热媒体是否有针对性:由于商超的目标顾客大都有地域性限制的,是按商圈来划分的,所以媒体要针对这些目标顾客,争取一网打尽.一般不建议用电视和报纸等覆盖面广,且针对性散乱的大众媒体;最好是采用廉价的和有针对性的传单,海报,甚至是对会员的一对一沟通,这样即节省了成本又能确保其有效性.

二预热媒体的信息内容是否到位:信息内容的编撰要能聊起目标顾客的欲望,要符合其需求;并且文字要有吸引力.以传单为例,首先内容的标题从字型,色彩和文字上要强烈的撩起受众的兴趣和欲望;然后吸引其仔细看下去,"一则优秀的广告应该是让人看了标题就想看正文的第一句话,看完第一句话就想看第二句,......直至读完为止".

然而不幸的是无论在哪个城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在街头巷尾和一些人流量大的地方,常常有一些年轻的员工在为商超发dm传单,他们在极殷勤的递给几乎每一个过路行人一份传单,而大部分的人是z在匆匆扫过一眼后,随手将其丢在了风里.......

传单和dm彩页,这一司空见惯的东西,恐怕任何商超都不会遗漏,然而他们辛辛苦苦的写了,印了也发了,最后却形同废纸一般,被目标受众所丢弃.主要的原因还是内容不到位,也就是"形备而神不备".

记得有一年的母亲节,我为一个朋友的商超支招,当时我把商圈内的目标群体进行了细分,每一目标群体我都有针对性的撰写了不同内容的传单.其中有一个区域的分布以成功人士和白领阶层为主.我深刻挖掘了其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用浓厚情感笔墨写了一份散文题材的传单,据说后来很多的青年白领是噙着泪水跨着商圈到这儿来购物的(当然我对购物的刺激赠品也进行了精心的策划),活动搞的红红火火,相当成功,而其他商家无一例外的也在发传单和进行买赠活动.却依然冷清.

三促销刺激物要有所选择:有些商家搞活动时选择赠品刺激或者特价商品时往往是凭感觉,粗枝大叶的随手拈来.其实这些物品的选择是很有学问的.

1特价商品的选择要是大众化的普及性商品,这些商品往往是无利润或负利润的,设置的目的只是想以此为诱饵来吸引更多的人气.

2赠品的选择要符合目标人群的需求,要是他们强烈想得到的,或一些时令性的商品.绝对不可设置一些顾客不需要或可要可不要的商品!

3折扣商品要拉开档次,前面所说的特价和赠品的目的都是为了吸引人气,却都不能带来利润;而我们搞促销的目的是为了销售和利润,所以在折扣商品上要拉开战线,提前规划和设计好,争取利润达到最大化.

四活动的节奏要"短,平,快":我们进行节庆促销的目的一般就两个,一是为了提升销量,二是为了提升商超的品牌形象;而象这些通过各种方式来变相让利的销售促进活动,在某些时候是降低品牌形象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优势品牌是整天玩价格战的!所以商超在举行活动时要注意创造一种紧销气氛,活动时间不易过长,要"短,平,快",要象放爆竹一样急响骤停.

五结合公关活动树立品牌形象:吆喝叫卖的时代已一去不在,最好的方法是融销售于活动和娱乐之中,结合一些挈合的公关活动,进行品牌积累提升品牌形象。

六活动管控不可忽视:所有的策划都仅仅是一种思路和方法,要想成功还要把这种思路完善的贯彻下去,对执行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不可忽视.

1前期媒体预热的管控:可采取抽样目标考核法,专人监督管理法,分组实施组长负责制法,同时还要注意给传播者教授一些怎样落实到位的具体的技巧和方法.公务员之家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版权所有

2活动组织中的环节管控:由于活动往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比较多且复杂,所以要提前专门为活动设计一种临时性的组织------活动组委会,然后分工实施,责权到位.如此才能够将一个复杂的活动有条不紊的穿成线,做到多位一体.

3对突发事件要未雨绸缪:由于一切不可抗力或突发事件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在活动前就要专门对未来种种结果进行预测和准备对策.公务员之家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版权所有

小企业范文篇6

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主席在报告中提出了新要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随着创业者的增加,创业型小企业不断壮大。创业型小企业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由于其自身资金、技术、管理等环节薄弱,导致企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在企业创业初期的发展过程中举步维艰,小型创业企业者仅靠“想创业、敢创业”的热情已经远远不能保证创业的成功。创业者通过对行业以及市场的分析,做出与企业自身实际相符的营销策略,使目标消费者了解该企业,并接受该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创业型小企业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关系到企业长久的发展。但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创业型小企业的营销策略必然会遇到问题,忽略此方面问题将会使企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困境。因此,创业型小企业在初创期应高度重视营销策略问题的研究。

二、创业型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营销问题分析

(一)企业自身的营销团队欠佳。每个创业者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创业团队,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将有共同理想和目标的人组合在了一起,让创业团队有激情、有年轻的活力、有敢闯敢拼的劲。[1]但是这样的弊端显然易见:在创业型小企业中,大部分创业团队是由大学生(在校或应届毕业生)成员组成,而这种创业团队在创业前期,一味地强调大学生“自主”创业,为了创业而去创业,而不估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否具备了创业的条件和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在创业中期具体经营过程中,创业团队所存在的问题明显的暴露相关经验的人才做支撑的。而学生创业团队往往因为资金缺乏,知名度低,很难招到高水平人才,尤其是很难招到有经验的企业营销人才,进而无法摆脱企业在创业初期的营销困境,所以企业即使有很好的技术和产品也很难在市场上推广。[2](二)创业者营销管理理念落后。创业营销管理在整个创业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企业能否长期稳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3]随着社会不断的变化,市场环境不断的更新,营销管理也紧跟着市场的要求在不断的更新完善。而多数创业企业的营销管理理念不能及时的遵循新的市场要求,从而影响创业过程的前进。尤其是在“互联网 大数据”的背景下,许多创办的小企业在营销管理过程中对当前的经济政策判断不准确,认识不到位。营销管理理念陈旧,导致许多初创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三)产品定位不明确。创业者在创业前期并没有细致的做市场调查,而是在创业以后才进行市场调查和营销活动。盲目的选择目标市场,产品定位不明确,导致主观感觉与实际情况产生巨大差距。前期目标与后期实际不符,最终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企业在创业前期会进行市场调查、市场细分,从而将产品与目标市场相对应。但是对于创业型小企业来讲,受实力、规模、资金、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局限,导致对市场、目标顾客群体定位不清晰。最终产品进入市场后由于定位不清晰、不准确而滞销,影响企业正常发展。(四)产品缺乏科学的促销策略。企业在某些特殊的时期通过改变自身的销售行为来对消费者进行消费刺激,是促销的有效手段之一,以让利的方式通过短期的行为达到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1]目前已经成熟的企业都具有属于自己完整的促销策略,使产品进入市场后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处于创业初期的小企业,大多数由于企业规模小,资金和实力具有局限性,自然对于产品、促销、服务等方面的费用相对就投入的少,因此在制定促销策略时受到局限,[2]大多采用跟随和模仿的策略。而这种跟风策略对于创业初期知名度原本就不高的企业来讲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同。再加上创业者的营销理念陈旧,许多创业者在创业前期缺少营销管理和策略的实践性知识。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导致创业型小企业的发展受阻。(五)缺乏可靠的社会关系渠道。一般小企业在创业初期营销渠道狭窄,缺乏可靠的社会关系。企业生产出的产品难以推向所在的目标市场。创业型小企业在创业初期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时存在很多困难,没有有利的社会关系和营销渠道,导致产品没有市场,产品卖不出去,企业难以生存。多数企业在创业初期只是盲目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一般采用的都是人员推销,不去构建关系渠道,导致后期发展受到阻碍。

三、创业型小企业经验借鉴———mp烘焙店营销模式探索

(一)mp烘焙店发展现状。mp烘焙店成立于2015年9月,注册资本8万元。是一家由大学生创办的小型企业。门店选址在xx大学大门附近,其mp烘焙店目标客户群体主要以大学生群体为主要消费群体。目前mp烘焙店人员配备为:店长1名、烘焙师1名、收银1名、服务员2名、配送人员5名。主要生产经营蛋挞、披萨、千层蛋糕等产品。mp烘焙店开店初期,产品在推向市场时采取促销手段以及开展限时买赠活动,受到广大大学生消费群体喜爱,达到预期效果。渐渐地步入成长期,为了店面推广,走进校园与校内各大社团合作,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销量,另一方面也开拓了校园市场。平稳期采取优化自身产品策略,对产品的口感做了改良,迎合学生市场。[3]目前随着网红一词的兴起,带动了许多美食界的网红产品,其中不妨有许多的网红烘焙食品。此时mp烘焙店看到机会,再一次对自身产品的口感、造型、包装进行改良,塑造产品特色,抓住了大多数消费者味蕾,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4]mp烘焙店从2015年9月创业至今,在这2年的时间中,从最初默默无闻的烘焙小店到现如今大学生消费群体眼中火爆的网红小店,即将成立分店。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办的小企业,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能在2年的时间里将企业发展壮大,这里一定有一些营销模式是值得其他创业型小企业学习和借鉴的。(二)mp烘焙店营销模式探索。1.摒弃传统的营销理念在创业过程中,要用一种全新的理念管理企业,对于创业过程中的营销管理,要彻底摒弃传统的理念和方式。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选择自主创业是对传统就业压力的一种缓解,mp烘焙店选择在当前形势下创业,想要自己创办的企业长期生存且能够很好的发展,创业者就必须要在创业的过程中做好营销。mp烘焙店创业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创业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地对传统的企业销管理理念进行改革。借助互联网 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加强对信息化管理在创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同时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不断改进管理制度,使得烘焙店在营销管理过程中更加规范。2.明确产品定位创业者在选定目标市场后,很好的将mp烘焙店产品与目标市场相对应,这与创业者在创业前期做了细致的市场调查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在创业以后不断的完善市场调查、细分营销活动。在mp烘焙店运营后,不断地分析市场上主要的竞争对手,对目标消费者进行调查,与多次购买者进行回访。通过创业者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可以了解到目标消费群对烘焙食品的理解通常是:带来美味的感觉、朋友聚会共同享用、追剧必备零食等。例如,mp烘焙店推出的千层蛋糕主要诉求点就是“带来美味的感觉”,这一点也为大多数的消费者所接受。在蛋挞市场中,竞争对手非常多,例如竞争对手xxx烘焙店推出的蛋挞主要强调的是“原味、口感正宗”。而相比较竞争对手,创业者将自己的蛋挞产品则是强调朋友聚会共同享用,并推出一系列套餐活动。在活动刚一上市就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明确产品定位就像是找到了成功的钥匙,创业者找到目标消费群体并抓住目标消费者对产品的理解,找准自身产品在目标消费市场的定位。这对企业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有很大的帮助。3.专业互补型团队在创业团队组建的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团队成员同质化,无法做到专业互补性。最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意见无法统一,难以协调一致。导致企业发展受到阻碍。mp烘焙店创业团队共3人,其中有1名是在校大学生,1名是专业烘焙师、1名是从事食品采购行业的应届毕业生。这种创业团队组合在一起,既有年轻的活力与激情又有一定的专业互补性。在创业具体营销策略和资源分配方面,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长处,在校生创业者负责校园的市场推广工作,定期在校内做企业宣传,与校内各大平台做长期的赞助活动。烘焙师针对消费群体的反馈不断地改良自己的产品,做到自身产品满足大部分消费者喜爱。采购人员凭借自身优势,挑选优质食材,食品安全得到保障。(三)成功因素分析。mp烘焙店发展依托优越的校园地理位置,明确市场定位。在创业前期做了细致的市场调查,[5]不断地分析市场上主要的竞争对手,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分析,与多次购买者进行回访,最终将自身产品与目标客户群体相对应。同时在创业团队建设工作中做到了分工明确、目标统一、专业互补。创业者在“互联网 大数据”背景下改变了创新了陈旧的创业营销管理模式,增加了信息化管理在创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同时在创业过程中不断摸索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在营销管理过程中更加规范。

四、改进创业型小企业营销策略的对策建议

(一)组建互补型的企业营销团队。多数创业型小企业在组建团队时只考虑将志同道合的人组建在一起,忽略了团队人员同质化这一关键的不良因素,导致企业在营销模式上容易产生分歧,难以协调一致。因此,企业在组建团队时不光要考虑团队成员是否有足够的市场营销意识,更要考虑如何建立一支帮助企业发展的技术团队。使得企业拥有一支专业、技术互补型的营销团队。首先企业要从最初的创业团队进行改变,也就是企业的合伙人或第一批员工,为他们提供机会,让这些人接触营销,包括营销知识的培训、实际营销经验的积累等,树立全员营销意识。[4]其次根据企业自身产品,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技术团队,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最后在企业发展平稳后,可以通过员工激励机制,最大化吸引外部优秀人才,为企业长期发展储备实战型人才。(二)新时代下的营销管理理念。创业者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不光要站在企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更应对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最符合企业当前发展的管理理念。对于新时代下的营销管理并不是要彻底摒弃所有的传统理念和方式,要根据自身情况,对于之前企业管理奏效的保留并加以完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随着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 大数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数据信息透明的大背景下,企业的营销管理理念也应跟随时代的进步而做出反应。充分利用“互联网 大数据”这个媒介,加强信息化管理在创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使得企业在创业发展过程中不断规范规章制度,使其与创业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一致,并要认清信息化、科学化管理对企业成功创业的重要意义。(三)明确产品定位。用脚投票这种方式是当前绝大部分消费者对产品好坏以及口碑营销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好的产品不光能给企业带来高的利润,还能促使消费者进行免费的口碑营销。由此可见,产品定位在企业营销过程中的重要性。1.创业者在创业前期要明确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分析当前形势与政策是否对企业有利,找准企业定位,从而找准目标客户,找到竞争对手,与其相比较找出自身优势与劣势。2.创业者在选定目标市场后,将产品与目标市场相对应。在产品进入市场初期,企业应将侧重点放在产品与消费者上。应继续进行市场细分和消费者的回访调查。目的在于找到产品在消费者身上所体现出的诉求点。并抓对诉求点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下一阶段的发展带来帮助。3.在产品大量投入市场进行销售时,从产品的诉求点出发,找准产品与目标客户群体之间的关系与定位。最终使得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与最初保持一致。(四)制定科学的促销策略。产品促销是提高企业知名度的策略之一。创业者在企业初创期,由于企业规模小、资金和实力均有局限性,自然对产品、促销、服务等方面的费用投入较少,因此在制定促销组合策略时受到局限性。对于这一时期的创业者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促销策略。“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单纯依靠传统的营销思维和手段是无法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信赖的。所以创业者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这一优势,将线上线下促销相结合,线上做企业推广、促销产品宣传,线下注重服务质量。在服务的同时加入情感因素,减少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给予消费者亲人般的服务,从心底打动消费者,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五)建立可靠的社会关系渠道。创业型小企业在创业筹办阶段需要一定的社会关系,缺少有利的社会关系和营销渠道,导致产品没有市场。这种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内部团队、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创业者在企业创办初期最缺乏的就是资金方面的支持,小型创业企业的创业资金来源主要以家人或亲朋好友为主,向银行、政府寻求帮助很少。创业者应利用创业团队的每一名成员的优势,制定企业发展计划,责任落实到每个人。从而进行市场调研、项目计划、产品推广、寻找项目投资,为企业的初创阶段打下良好的关系营销基础。要充分分析当前形势与政策,寻求政府的帮助,尽可能与政府协商让其提供免费办公场地、法律援助、资金支持等。利用和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既能对企业的产品推广提供很大的便利和支持,又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解决了当地人口就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光.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虚拟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7):111-113.

[2]孙宁宁.大学生创业营销模式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营销策略,2015(1):3-5.

[3]林蒋叶.大学生创业营销模式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商贸人才,2016(9):184-185.

小企业范文篇7

首先,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是主要原因。小企业的自有流动资金普遍较紧,真正不依靠融资而是靠自身积累扩大再生产的企业极为有限。众多农业小企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大多是从技术含量要求较低、资金投入较少的产业做起,产品结构单一、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同时,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农业小企业是私人企业,实行的是家族管理,高级管理人才医乏,员工素质普遍不高,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则一务体系,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大部分小企业信j自、化基础薄弱、信自、化人刁‘医乏、信息处理落后,企业生产、成本、库存、采购、资金、市场等信自、流无法实现及时收集、分析和共享,普遍存在信启、不畅,开拓市场能力较弱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都给银行与小企业间良性互动形成一定障碍。其次,小企业经营环境不佳是客观原因。一是促进和规范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不完善、不配套、不具体,缺乏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和与其配套的规定制度。笔记本行业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制订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但由于配套措施跟不上,执行效力不够高,至今仍未建立起真正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二是有关部门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不到位,还存在着职责不明、体制不顺,多个部门多头指挥、多头管理的现象。三是企业税费负担较重。职能部门管理指导较少,收费名目较多。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公.益性、扶持性服务机构数量少,中介服务机构收费高、管理不规范,对小企业所需的创业辅导、技术创新、融资担保、教育培一训等服务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2、银行方面从银行角度分析。

首先,银行提高了企业准入门槛。金融机构出于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更为严格,强调抵押、质押、保证担保的作用,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抵押。不少中小企业场地为租赁经营,资产主要是流动资产,无固定资产可抵押,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其次,银行审批流程仍然较长。根据农发行相关规定,一般小企业出于成本考虑,融资需求一般在200万元到300万元左右。基层行上报一笔农业小企业贷款,同样要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调查、审查、落实抵士甲担保等措施,与上报一笔几千万元的贷款手续和流程是一样的,因此基层行对营销农业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再次,银行基层人员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农业小企业贷款业务涉及众多领域,行业跨度较大,多数行业是银行信贷人员所未接触过的全新领域,而目前多数银行信贷人员的业务能力仍然有待提高,还不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随着商业化改革的推进,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普遍遵循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的经营原则,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现模小、风险大的农业小企业自然不能获得银行的青睐。银行业普遍存在着对小企业贷款意识不强,对小企业信贷政策不配套,贷款担保方式不灵活,创新意识不足,业务产.显!推介不够等问题,农业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重重。硕士论文

3、宏观融资环境方面从宏观融资环境角度分析

小企业范文篇8

日本中小企业共508.9万家,占企业数99.7%;中小企业从业人员4168万人,占从业人员比重72.7%;制造业中小企业生产产值164兆日元,占总产值比重50.8%;零售业中小企业销售额112兆日元,占零售业销售额75.7%。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中小企业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目前登记注册中小企业为3570万户,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而中国城镇包括农村进城工作的灵活就业者总计达7000万人。目前,中小工业企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部工业总量的60%、57%、40%、60%;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1978-1996年间从农村转移出的2亿劳动力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1998年中小企业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460万人。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日两国中小企业在数量比率、促进就业和创造产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非常相近。比较研究两国中小企业将对借鉴日本先进经验、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起到积极作用。

二、界定方法比较

世界各国政府界定中小企业标准的目的,是为分析把握企业的规模结构,了解不同规模企业情况,为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提供依据。因为,中小企业不仅户数众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和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由于规模小又是市场竞争的弱者。由于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中日两国对中小企业的具体确认标准和办法也不同。

日本针对不同行业采用资本额和雇员人数两项指标确认中小企业,其中制造业等行业的资本金为3亿日元以下,批发业的资本金为l亿日元以下,零售业的资本金为5000万日元以下。上述三类行业的职工人数分别为300人,100人,50人。服务业的资本金为5000万日元以下,职工人数为100人。

中国于1986年在国务院企业工资研究小组下设划分企业类型协调小组。1988年由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联合制订下发了“关于《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的通知”,划分企业类型的对象主要是工业企业,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以实物产量反映的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原值,目前,中国尚未出台专门为中小企业政策服务的企业规模确认标准。即将出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所称的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且符合有关中小企业标准的各类企业,中小企业的具体标准由国家有关部门另行规定。目前在中国,中小工业企业规模的确认仍执行原标准。中小企业不仅仅是一个概念问题,而且是一个如何界定企业规模的实践问题。中小企业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大企业而言的概念。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在社会认同和制订扶持政策的实践中,各界人士对中小企业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中小企业,一般是指除国家确认为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狭义的中小企业则不包括微型企业。通常认为微型企业是指雇员人数在8人以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和家庭经济组织等。

按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进行统计的情况看,总体上讲与日本的确认标准相比,日本的界定标准更为详细、明确,而实际上中国中小企业的人数规模相对偏高,但是,资产、资本和营业额规模相对偏低,这反映了中国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基本国情。

三、地位作用比较

近年来,对于日本中小企业的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已将中小企业看作富有机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日本经济活力的源泉”。认为中小企业可以发挥如下作用:市场竞争的先锋队,推动市场竞争,促进经济新陈代谢;技术创新的领头人,不断创新技术、开创新兴产业;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发挥企业家精神,提供自我发展机会;区域经济的火车头,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对工商业区域集聚起到核心作用。

1999年3月,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宪法作了重要修改。其中引人注目的内容之一是不再认为非国有经济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之一就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②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中小企业以其占全部企业48.5%的资产创造69.7%的就业岗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小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的成本比大企业低得多。统计分析,在中国,大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需投资22万元,中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需投资12万元,小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岗位只需投资8万元。③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是稳定财政收支的基础,也是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中小企业通过承担69.7%的就业岗位,不仅为国家减少了在社会保障方面(如失业保险等)的财政开支,同时还为国家创造了43.2%的工商税收。1994年以后,中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除增值税的75%和中央企业所得税等属于国税外,增值税的25%和营业税、地方所得税等均为地税。④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是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⑤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是政府集中精力抓“大”的保证和必备条件。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为国有大企业下岗职工创造就业岗位,可以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也可以成为以大企业为龙头的企业集团的小成员。可以说,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政府集中精力抓“大”的保证和必备条件。⑥中小企业是鼓励民间投资的重要载体。⑦中小企业是发展和建设小城镇的主体。在上述地位与作用中,解决就业实现社会稳定成为中小企业的重要使命。

中日两国中小企业都在各自国家经济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各国经济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经营形式比较

目前,日本中小企业几乎都是家族企业。(一)现代企业型。这类企业领导人是由家庭成员所构成,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主要是由家庭人员以外的人员所构成,技术力量、设备水平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企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都比较完善,并有相当程度的积累;(二)标准企业型。这类企业大多是按照现代公司制来建立的企业,家族成员是企业经营主体。企业经营核算比较清晰,企业财务和家庭财务、利润和工资等都处于分离状态,财务帐目清晰,积蓄一定的经营资源,并雇用一定量的从业人员。而且,大部分企业正在向现代企业型转化;(三)维持生计型。这类企业是以维系家庭生存发展为目的,家庭成员既是企业管理者,也是企业劳动者,而且,管理水平处于比较低的阶段,往往企业财务和家庭财务混为一体,利润和工资等也不分离;(四)副业型。这类企业主要以补充家庭收入为目的所创办的家族企业。这类企业往往并不强调企业的经营组织形态,也不要求具有更多的经营资源,在不影响家族成员主业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及闲置人员创办的家族企业。二战后,虽然日本进行了全面改革,废除了家族制度,但是这一制度却广泛传留在日本各种经济组织中。日本将西方企业的公司制度与家族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家族企业这一古老的企业组织焕发着青春与活力。

日本的中小企业很少搞小而全,它们往往与大企业合作,大企业愿意把一些中间环节和零部件的生产包给中小企业,它们根据资金、设备、人才、技术、商品的不同,实行垂直分工或水平分工,把产品做精、做细、做专,做深。如果中小企业做不到精、细、专、深,那它注定是要破产的。这种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在实行法人累进所得税的日本,可以起到减少利润总额,降低税率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中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是国营和集体经济,个体和私人经济还处于争取生存权的阶段中。在这种环境中,根本不利于依赖市场机制作用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当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也不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除了极少数具有先天垄断特质的行业,如航空、炼油、供电、金融等之外,绝大多数的产业,都能使企业内部的分工外部化,变为社会分工。这种趋势非常有利于中小企业形成集群合作关系。随着中小企业集群的建立,中小企业在此产业基础上突破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刚性企业经营模式,以柔性、虚拟、合作共享和快速相应原则进行制度创新,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目前我国有以下四种经营模式。(1)分工协作经营模式。即把为大企业配套作为企业发展、走向市场的途径。成功的中小企业非常注意避免直接与大企业竞争,而是尽可能与大企业合作,做大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伙伴。

(2)特许权经营模式。这是连锁经营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指特许经营机构将自己拥有的商标。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支付相应的费用。(3)利基经营模式。利基经营模式是指通过对市场的细分,企业集中力量于某个特定的目标市场,或严格针对一个细分市场,或重点经营一个产品和服务,创造出产品和服务优势。作为中小企业,大多是市场补缺者。作为市场补缺者,他们应精心服务于市场的某个细小部分,不与主要竞争对手竞争,通过专门化经营来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通过选择一个特殊的利基市场,企业的战略更突出表现为企业家对顾客和竞争对手的决策。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的方面最具竞争力。(4)虚拟经营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正在发生一场由物质型经济向知识型经济的深刻转变。知识和信息通过对传统生产要素即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整合和改造,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即虚拟企业经营。在虚拟企业中,企业只掌握核心功能,也即把企业知识和技术依赖性强的高增值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把其他低增值部门虚拟化。通过借助外力进行整合,其目的就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企业资源。

我们还发现,与日本中小企业比较,中国中小企业的差距首先就是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但这种落后首先表现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落后,主要是精湛工艺上的落后。中国的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日本中小企业在生产产品质量和精湛工艺上的不懈追求的精神。其次是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方面,比如,人才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经营理念,现场管理,开发创新等等,中国应积极学习日本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五、立法支持比较

日本中小企业立法自成体系。日本中小企业立法工作起步子战后初期,形成了目前的一套完整配套的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体系。其主要特点:一是对中小企业采取专门立法的方式,凡是涉及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问题,基本都在中小企业立法体系中解决。二是这一立法体系中,既有基本法,又有一系列涉及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方方面面的专项法律。三是中小企业立法属政策性立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灵活性和诱导性等特点,各部中小企业立法一般不设法律责任的章节或条款。

日本中小企业法律制度覆盖了中小企业稳定经营、企业结构、现代化、组织化、团地化等方面。概括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涉及中小企业金融的法律。二是关于促进中小企业现代化和升级的法律。三是关于保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获得市场机会的法律。四是关于中小企业组织化的法律。五是关于中小企业诊断指导活动的法律。六是促进中小企业经营稳定的法律。

日本的中小企业政策的实施体制依法有序。通过中小企业立法,日本建立了一套专门制定和实施中小企业政策的组织结构体系和政策运行机制。一是依法设立统一的中小企业政府机构,即通产省中小企业厅,主管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管理和指导专门的中小企业事业机构。二是依法设立各种专门的负责实施中小企业政策业务的事业机构。三是通过有关立法和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将中小企业的民间社团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吸引到积极参与支持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来。四是这套组织结构由于是依法设立,依法行事,因此,在中小企业政策的运行过程中,基本实现了责任明确,顺序分明,相互协作,运作高效。总之,通过立法体系确立的这一机制,保证了中小企业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为中小企业的创业、经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日本中小企业立法的侧重点不断调整。日本中小企业立法中,既贯穿着保护弱者、防止大企业排挤吞并、提高中小企业素质的指导思想,同时又结合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对不同类别的中小企业分别予以程度不同的扶持,使中小企业立法的目标和内容始终与国家的产业政策保持同步合微,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与日本经济政策调整相对应,中小企业立法的侧重点也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的调整滚动过程:一是在战后经济恢复期,中小企业立法的侧重点主要是以救济“弱者的中小企业为主”。二是在经济高度增长期,中小企业立法的侧重点转向以制造业为中心,鼓励中小企业专业化、设备现代化。企业集约化。三是在经济稳定发展期,立法的侧重点转向了鼓励中小企业知识密集化、产业融合、帮助特定产业调整结构的方向。四是在经济转换期,立法特别强调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高技术化、信息化、知识化过程中的创新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开创新的事业。

日本的中小企业基本法是日本中小企业的母法,该法颁布于1963年,当时日本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予以高度重视,视其直接关系到日本“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该法不仅总结了此前已实施的中小企业政策,而且为此后的中小企业立法指出了方向。其主要内容是,明确了中小企业的地位作用、范围界定、中小企业的政策目标、制定具体扶持政策法律的依据、政府扶植中小企业的责任、以及中小企业政策法律实施情况的调查审议等等。1999年12月,鉴于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对中小企业基本法作了全面修改。一是立法的指导思想由缩小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间的各种差距,转向培育发展具有多样性、独立性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在创造新的产业领域、促进市场竞争、扩大就业机会、搞活地区经济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二是对中小企业政策体系进行了较大调整。(一),过去实行的促进中小企业结构升级政策,包括促进企业设备现代化、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合理化,合理引导企业规模,完善中小企业共同事业机构等等,转向促进中小企业经营革新和促进中小企业创业的政策,包括从技术。设备和软件方面支持中小企业经营革新,为中小企业创业提供信息、培训和充足的资金,从研究开发、人才、股票发行、债券筹措方面促进风险企业的创造性活动;并且继续在设备、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继续充实中小企业的经营资源。(二),过去实行的纠正中小企业的外部不利条件政策,包括防止过度竞争、完善与大企业的交易条件、保证取得政府订单等等,转向促进中小企业尽快具备环境应变能力,包括促进中小企业顺利转换生产经营领域、建立共济制度、完善破产法制等等。(三),在金融、税制方面,由过去实行的适度调整融资渠道,使中小企业顺利充实资本,并适度调整中小企业税负政策,转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多渠道资金供应手段,使中小企业能够顺利获得资金。三是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作了调整,如本文前述。

中国通过中小企业立法,依法保障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借鉴日本的经验,我国加快制定颁布相关法律是完全必要的。由于立法采取基本法加若干专门法的体例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目前正在制定当中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应带有基本法的特征。中小企业促进法出台后,将是中国继公司法、乡镇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之后出台的又一部事关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经济法规。中小企业促进法是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力图明确立法指导思想和扶持重点。关于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指导思想,目前的共识是通过立法确定对中小企业实行积极扶持、加强服务、保障权益的方针,规范中小企业的促进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曾宪林,2000)。在即将出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讨论稿”中对这一表述所做的具体努力,是在保护权益,扶持发展、提供服务、政策引导和规范行为等方面作出了相应规定。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从总体上讲作为市场经济中的这一弱势群体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保护。这尤其表现在中小企业财产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以及由此派生的中小企业对乱“揩油”、乱摊派、乱收费无力或不敢拒绝等方面。中小企业促进法“讨论稿”因此明确提出,“国家保护中小企业及其出资人的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中小企业财产及其合法权益”。在扶持发展和提供服务方面,主要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采取必要的财税、金融措施,以及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技术、信息、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作了规定。同时针对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大量不规范行为,明确提出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内容。此外,初步确定了中小企业促进法扶持的重点是“高新科技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企业及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企业”。该法初步界定了法律的调整范围。国内目前关于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调整范围,有几类不尽相同的观点:(1)以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为依据确定调整范围;(2)以在职职工人数和资产总额为标准;(3)不宜把中型企业划入调整范围;(4)以资本额和在职职工人数为标准并兼顾行业特点。考虑到国家正在拟订中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尚未出台,而且中小企业情况复杂、千差万别,“讨论稿”对调整范围的表述是:本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且符合有关中小企业标准的各类企业,中小企业的具体标准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在总体构架上设定了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服务体系等4大章;每一章下设计的措施因事而异,虚实有别。可以说,中小企业促进法“讨论稿”在有限的法律文字构架内,包涵了体系较完整、内容较具体、比较贴近中国现实的中小企业法律扶持措施。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日本的中小企业立法很完善,而中国的中小企业立法则刚刚起步。由于中日两国相近的东方文化,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日本先进的、成熟的并适合我国国情的经验,来加速我国中小企业的立法进程,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六、国家政策比较

日本中小企业政策主要有:1.中小企业财政政策。政府每年在预算方面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日本在2000年度的预算方案中,整个政府的中小企业对策预算为1943亿日元。用于完善经营支持体制、刺激创业者和风险企业、促进技术革新和产学官合作、补助新产品试生产费用、搞活地区产业和中心市区。设立各都道府县贷款机构,为准备创业者和小企业提供无息贷款,为找不到担保的企业代其采购所需设备并以分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或租赁给该企业。设立“改善小企业等经营贷款制度”。向信用度和担保能力较弱而贷不到资金的小企业以无利息、无担保人发放贷款。2.中小企业税收政策。为了进一步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日本在2000年度税制修改中对于从创业到继承事业各环节继续减税。中小企业实行低税率法人税,中小企业税率为22%,普通法人的税率为30%。为使个人投资家能够搞活投资企业,实行“天使税制”,即对满足开发实验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超过3%,创业未满五年等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个人投资家进行股票投资而股票出现转让损失时,就转让损失的部分个人投资家可以享用结转扣除等课税特例。对于创办10年以内的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停止适用保留金征税。改革事业继承税收制度。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风险企业的养老金制度,确保公积金免税额度。延长中小企业促进投资税制、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基础机制和购置信息通信设备税制。3.中小企业金融政策。日本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做法灵活,形式多样,效果明显。一是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通过所属的信用保险金库和信用担保协会向中小企业发放政府的补助。贴息贷款,为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间接贷款。二是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商工组合金融公库等政策性金融机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一些特定的中小企业。三是中小企业投资有成株式会社、新规创业资源株式会社等全国性专业公司对新成立企业提供补助,带有风险投资性质,本金是政府拨付的。另外,还有一些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风险投资的支持,四是日本商工会议所、中小企业团体中央会及其所属的地方民间团体,为中小企业提供广泛的咨询计旨导服务。如有些中小企业制度不完善,甚至没有正规的会计帐目,不符合贷款要求,这些民间社团帮助他们完善条件,使其达到融资要求。日本民问团体还有“诊断士”制度,这是民问团体对小企业金融扶持的一种制度。诊断土类似于我国的税收专管员,他们站在第三者立场上,每人管十多家小企业,不一定很快对企业做评价。可能跟踪一段时间,掌握各个企业的强项和弱项,与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一起研究如何改善弱项。由于诊断上立场中立,而且享有较好的声誉,他们的推荐一般能给小企业带来融资便利,极大地促进了小企业的发展。4.中小企业科技政策。近年来日本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科技活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制度。该制度是以新事业创业促进法为依据,有关省厅合作,对于有望创造出新产业的新技术开发所需要的补助金、委托资等,以特别补助费等形式予以认定,并制定出对中小企业特别补助费的支出目标,增加对中小企业提供资助的机会。以课题形式的新技术研究调查事业及以课题形成的新技术开发事业。为了促进中小企业自主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使中小企业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对其研究开发所需原材料费、机械设备费、技术指导费等经费,由国家和都道府县给予补助。利用互联网将大约4000万件专利情报免费公开,使其有效地促进了技术开发。在中小企业风险投资方面:由专家给予全面的重点指导,并对风险援助小组进行资助,或向投资事业合作组织出资。支持创造性中小企业的创业事业,各县的基金会(风险基金会)灵活运用高度化融资制度中的无息融资,并开展风险租赁事业。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于1999年底在东京证券交易所设立创业板,降低发行股票与上市交易的门坎,支持风险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获得发展资金。5.中小企业机构组织。日本涉及中小企业的有关社会机构组织,从性质和职能上看主要有三类:一是政府的相应行政机关,如日本在通产省设立中小企业厅,都、道、府、县设立了中小企业局,并设立中小企业政策审议会,制定对中小企业的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措施,行使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二是依公法成立的相应机构组织,如日本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具有半官半民性质,这类组织依法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三是民间社会组织,如日本中小企业团体中央会,由市场需要自发产生,按市场运行机制运作。6.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日本围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官方、半官方、民间服务机构,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依照专门法律设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逐步完善服务体系。日本1953年制定“中小企业安全法”,扩充了工商会议所的组织和职能。除了国家公共机构外,日本还存在着大量的民间企业服务机构。在日本,有全国中小企业团体中央会,在各都道府均有中小企业公会、事业合作社、联合会等。这些机构在政策咨询、诊断、建议、技术开发等方面细致入微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日本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作用非常之大,不仅覆盖了企业从诞生到解散的全部过程,而且对潜在投资者、劳动者也发挥了影响和作用。日本政府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都非常重视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日本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大学,全国共有9个,主要是对企业家或潜在企业家的培训以及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创业思路和计划、经营管理能力、新技术产品、市场、成本、销售和还贷计划等。在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日本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派遣专门顾问,通过电脑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信息,根据国家的课题指示对开发新技术等与大学共同实施技术开发、调查研究。日本商工会议所和工商会,配置了经营指导员对小规模企业进行改善经营的个别指导,并配合税理师对企业进行税务指导。日本专门培养了约15000名诊断士,帮助中小企业进行企业诊断。

200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这是在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已取得明显进展的情况下国家出台的这项重要经济政策。该《意见》在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结构调整、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支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和加强组织领导等8个方面,作出了25条原则规定与具体要求。文件还决定: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安排资金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创业资助等方面;探索组建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并对纳入全国试点的担保和再担保业务给予3年免征营业税;进行中小企业产权交易试点,探索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等。

2000年10月正式组建了由国家经贸委牵头,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科技部、税务总局、工商局、证监会以及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在内的全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2000年12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中小企业工作会议,会议决定陆续《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行业管理办法》、《关于中小企业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管理规定》、《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意见》、《关于中小企业质量工作的意见》、《关于鼓励创办中小企业的意见》等配套文件。同时,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59号文件的过程中,科技部加大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金支持力度,外经贸部出台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国家开发银行开展了对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转贷款业务试点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研究制订担保贷款管理办法,证监会也做好了开设创业板市场的准备工作。中国政府与日本、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政府中小企业发展合作项目也陆续起步,国家经贸委与加拿大政府国际开发署联合召开了“中小企业融资与社区发展国际研讨会,重庆(南岸区)、长春、包头、巴音郭楞、天水、宝鸡等城市开始进行“中小企业融资与社区发展示范工作;中英合作在辽宁、四川探索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德选择在安徽、湖北进行“中小企业融资试点,与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在镇江组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也深化为中小企业综合性服务机构。

通过对中日中小企业政策的比较可以看出,两国政府在政策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都非常大。日本在政策实施方面非常扎实,中国许多政策都处于刚刚出台或即将出台的过程之中,政策的落实和适应性及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逐渐显现出来。

参考资料:

1.陈小红、关键我国中小企业经营模式及政策扶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10期

2.2001: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华工商时报》2001.8.30

3.夏汛鸽中小企业促进法评析《工业企业管理》2001年第5期

4.施禹之日韩两国中小企业政策立法及其借鉴全国人大财经日韩中小企业立法考察团《经济要参》2001年第39期

小企业范文篇9

关键词:银行业并购,中小企业,贷款

金融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因此,金融业的并购历来存在。但在分业经营与政府管制下,各国金融业的并购活动一直相对比较平稳。20世纪80年代以来,迫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带来的竞争压力,西方各国逐步放松了对金融业的管制,就此掀起了一场全球金融并购的浪潮。实证研究和经验数据都表明,商业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来源,因此银行业的并购浪潮势必会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重大影响,这一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

一、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国外学术界关于银行业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银行的资产规模和中小企业贷款可得性之间的关系上。实证研究表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与银行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负相关性(strahanandweston,1996)。由此推断:银行之间并购带来银行资产规模的普遍增大必然会导致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减少。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研究发现,银行业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问题不存在某种单一的结论。鉴于早期研究在银行规模与中小企业贷款可得性之间关系的分析上过于简单,在后续研究中学者们引入了银行并购的类型、参与并购银行的类型等因素,对银行业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得出了形形色色的经验结论。通过对不同规模银行并购的实证分析,strahanandweston(1998)发现银行的并购规模与中小企业贷款比率之间呈倒u型的非单调函数关系,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比率随银行并购后的资产规模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peekandrosonpen(1996)实证研究表明,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合并或大银行之间的合并倾向于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strahanandweston(1998)又证实小银行之间的合并倾向于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而大银行吞并小银行或大银行之间的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没有显著影响。zardkoohiandkolari(1997)从合并与收购两个方面来研究银行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造成的影响,认为合并比收购更倾向于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二、银行业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潜在效应

以往学者大多都是单纯地从静态的角度分析银行业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认为并购表现为参与并购的各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组合,而没有考虑银行合并后引起的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可能给中小企业贷款造成的影响。事实上,银行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不但有静态效应,还存在动态效应。

(一)静态效应

静态效应是指参与并购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合并表现为银行资产规模的绝对扩张对中小企业贷款造成的影响。如前所述,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与银行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负相关性,因此银行并购的静态效应导致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减少。

(二)动态效应

动态效应着重考虑了银行并购后引起银行内部组织结构、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地位等的变化以及同一信贷市场上其他金融机构的反应,具体包括重组效应、直接效应和外部效应。

(1)重组效应。重组效应是指并购后各银行的资产规模、财务特征、地方市场的竞争地位都要进行重组和整合,这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产生一定影响。银行合并后可能会剥离部分合并资产,收缩信贷规模以减少其在信贷市场的过剩能力,即并购行的资产不是参与并购的各银行资产的简单合并,合并完成后银行的总资产通常小于其预期资产值,从而导致劝中小企业贷款相对增加。此外,并购后银行资本结构和财务比率的变化,风险管理技术、营运效率以及风险偏好的改变等可能导致银行在地方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改变。这些因素都会使并购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倾向有所变化。

(2)直接效应。直接效应强调并购重组后的大银行与近期未参与并购但与并购行具有同等规模、相同财务状况、在地方市场上拥有同等竞争地位并且处于相同经济环境下的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方面的差别。通常,并购银行比其他同等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更高,金融产品也更加多元化,因此更有优势和可能扩张其信贷规模。

(3)外部效应。所谓外部效应,是指银行并购可能打破地方信贷市场原有的市场格局,导致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或者未参与并购的银行改变经营策略。当信贷市场发生银行并购,并购后的大银行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时会留下一个市场空间。如果该地区信贷市场的进入壁垒低,将会有新生银行(denovobanks)或未参与并购的银行来填补这一市场空间。因此,在进入壁垒低和存在众多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中,银行并购反而可能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三、银行业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影响的实证研究

根据美联储调查的关于企业的银行贷款(stbl)的基础数据,伯杰等人证实了银行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潜在效应。

(一)静态效应、重组效应和直接效应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

合并的静态效应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率减少了0.533%,说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与银行规模之间的确存在着很强的负相关性;重组效应对该比率的影响很小,只增加0.隔7%,直接效应也倾向于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加了0.049%.可以看出,静态效应的负面影响只有很小一部分被重组效应和直接效应抵消,合并的综合效应仍然倾向于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银行购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同上,静态效应为负,重组效应较小,直接效应为正。与合并不同的是银行购并的直接效应很大,可以绝大部分地抵消静态效应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负面影响。因此,银行购并的整体效应将中小企业的贷款维持在原有水平。

银行购并显示不会减少被收购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这可能是因为银行合并后被收购银行拥有很大的自主权,能够保持原有的信贷政策和信贷程序,基层信贷员通常也不会改变,而被收购行的信贷员一般都与当地社区保持着较多的联系,这使得银行能够继续对那些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从而使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合并将会使一方完全附属于另一方,不再保持其区域特征继续对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因此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会明显减少。

(二)外部效应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

外部效应强调同一信贷

市场上其他金融机构对并购的反应。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合并的外部效应表现为地方市场上其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加了0.085%.同样,购并的外部效应也导致地方市场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增加,增加0.039%.可以看出,虽然并购银行本身会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然而无论合并还是购并,都会改变原有的市场格局,使地方金融机构对牛小企业贷款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在外部效应很强的信贷市场中,地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能够弥补并购缩减的中小企业信贷,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不但不会减少,反而有可能增加。

(三)并购活动的综合效应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合并的静态效应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减少2580亿美元,重组效应和直接效应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分别增加了350亿美元和260亿美元,但难以抵消静态效应的负面影响。然而,外部效应使中小企业贷款增加了4860亿美元,远大于静态效应的影响。积极强势的外部效应表明银行区域合并减少了对本地区中小企业的贷款,但区域内其他金融机构会做出相应反应,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弥补银行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不利影响。对购并而言,外部效应同样会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此时由于直接效应已足以抵消静态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外部效应将导致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绝对增加。因此,银行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影响并不一定是消极的,并购活动的综合效应表明银行并购后整个信贷市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总供给或者不变,或者增加。

四、结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在进入壁垒较低、存在众多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市场中,银行并购后整个信贷市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供给或者不变,或者增加,说明银行并购对中小企业贷款能否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取决于并购的外部效应是否足以抵消静态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在准人管制和非管制壁垒很高的信贷市场中,一般难以产生上述外部效应。因此,上述结论难以适用于集中度高、进入壁垒高和以大银行为主的我国信贷市场。

小企业范文篇10

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随着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的深化,在与大企业的激烈竞争中,中小企业却暴露出明显的弱势。由于遭遇了原材料成本上升、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人民币升值和从紧货币政策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目前正面临困难。据官方统计数据,2008年上半年共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融资难却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先天性问题。在各种融资方式中,银行信贷是重要的资金来源,由于中小企业有天生的劣势,即一方面,中小企业尽管有些资产总额较大,但负债率高,因此企业拥有处置权利的自有资产少;另一方面,企业拥有的资产往往不符合银行对变现能力、保值能力的偏好,抵押率不高,所以。银行从自身利益出发,通常不愿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融资难已成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为减轻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税收负担,中央财政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包括新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按照2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征收,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以及近期提高纺织业等企业的出口退税税率。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企业感到税负较重,而中小企业对解决就业的贡献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是非常重要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府应该施展组合拳:财政、金融协同政策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解决途径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成分之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着,但融资难已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近年来,能源、粮食和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成本支出,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资金越发困难。尤其是目前,我国经济出现下滑的势头,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胚,就成为事关中国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融资一般是通过以下几个渠道完成的:一是直接融资,即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企业股票上市等形式;二是间接融资,即主要通过银行贷款;三是民间借贷,民间融资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企业向个人借贷;四是政府设立基金直接扶植。融资难已成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1我国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银行和证券市场。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和证券市场。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人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由于我国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影响创业投资的退出,中小企业也难以通过股权融资。我国还没有专门对中小企业的政策银行。

2银行信贷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以后,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定的,使信贷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而且近两年来,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在商业银行尚未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前提下。这就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3民间融资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中小企业缺乏自有资金,为求得发展,这类企业往往只能从非正式金融活动中寻求资金。主要渠道就是民间借贷,民间融资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企业向个人借贷。但民间借贷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直接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

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必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现阶段,应采取积极措施,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1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由于在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是来自银行的贷款,因此,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未建立是造成融资难的原因之一。中小企业自身应提高其信用度,构建融资信誉。中小企业为取得融资信誉,必须比一些大中企业多付出成本,即可称为信誉成本,为取得银行的金融支持而做好自身的努力。

2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运用必要的政策扶持,创造条件重点扶持一批经营业绩突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担保机构,加快组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目前,我国的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还比较单一,几乎都是由政策出资建立的,担保机构也是官方或半官方的。今后,随着改革的深化。担保基金应当逐步扩大到由民间筹集;担保机构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3解决间接融资问题的关键是银行。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批程序复杂,手续繁琐,贷款门槛高,与中小企业贷款“短、小、急、频、快”的特点相矛盾。在现行金融体系中,多数金融机构主要面向大型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服务范围、服务品种难以满足中小企业需要。中小企业数量多,资产规模小,信用水平低或尚未建立起信用、可抵押资产少、财务制度不健全、资金需求数量少但频率高等问题,银行部门不敢轻易放款,贷款条件也相当严格。因此,金融机构要及时整合现有资源,针对中小企业资金运作的特点,建立有别于其他法人客户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处理流程,简化业务处理流程,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合理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各商业银行要积极为中小企业(包括国有中小企业、城镇集中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等)提供贷款服务,各家商业银行要设立小型企业信贷部;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要把主要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各种中小企业和个体经济单位的发展。

4建立支持高新科技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国家对高新科技发展十分重视,并逐步扩大此项基金。加之对高新科技企业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将会更快地促进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

5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资金市场,适时推出创业板。在金融政策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应享受一系列政策优惠。对中小企业创业和创新的小额贷款,政府应提供财政资金给予支持,并逐步完善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比较宽松的融资环境。

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措施

中小企业行业种类繁杂,行业门类齐全、所有制形式多样化,投资规模小,资金人员少,竞争力、抗风险度差,个别企业的投资人和经营管理者为了企业或个人的利益。往往重经营、重效益,忽视对企业财务的重视程度,忽视对国家税收政策的研究和运用。

为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央财政将加大支持力度,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种是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补贴,即财政贴息的方式,另外一种是通过政府投资公司直接投资中小企业。

近年来,财政部先后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平台式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等六项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为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减轻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税收负担。中央财政还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

中央政府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施展组合拳,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措施。逐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中央财政自2006年起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门支出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开展,逐步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损失补偿机制。财政部相关统计显示,2006~2007年,中央财政共安排2.38亿元,支持了266家担保机构。2006年开展的中小企业担保业务总额约700亿元,占全国担保机构担保业务总额的22%。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1.88亿元支持的188家担保机构,约占全国担保机构总户数的5%。

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将安排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此外,对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对其从事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

财税政策对担保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增强了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地激励了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的积极性,促进了担保行业的规范发展。同时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信用度,扩大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政府在财税政策上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非常及时的。我国现行税收政策中有一些减免税优惠政策,如企业所得税政策、福利企业政策、乡镇企业政策、新办企业政策、技术企业政策、贫困地区政策、鼓励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促进再就业的政策。这些优惠政策虽然不都是专为中小企业制定的,但受益的基本上是中小企业。这些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总体来看,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比较零散,而且有一定的局限性。现行的税收政策在实际上还存在对中小企业不公平的问题。

四、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存在的不足

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远非自身努力所能解决,任凭市场的自发调节只能使中小企业的劣势地位更加不利。鉴于中小企业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在就业、创新和结构转换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亟需建立和健全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尤其是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事关重大,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不足,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倾斜不够,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主要表现在:

1税收优惠的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有按所有制性质和经济性质制定的,也有按地区制定的,还有按产业导向制定的,但没有从中小企业本身的特殊性考虑,对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

2税收优惠政策的法律层次不高,稳定性差且内容零散。我国税收优惠政策都是在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制订的,立法层次不高,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的政策,在各种税的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里的规定都不是很多,且很少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更多的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变化以通知、规定等形式随时下达的系统性、完整性较差。

3中小企业的负担偏重。中小企业大都被划为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相对于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而言,其税负仍偏高,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就企业所得税而言,由于中小企业税前扣除项目少和经济效益低,根据量能负担的原则,更显得中小企业税收负担重。而且外资企业和内资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明显存在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过少,费用列支标准过严,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规定过死等问题。在税收征管方面,有些基层税务部门往往对中小企业不管是否设置账簿,不管其财务会计核算是否健全,都采用“核定征收”,人为扩大“核定征收”的范围。在正常的税收负担之外,中小企业的“费负”过重已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地方财政在难以收支平衡的情况下,把收费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手段,这无疑增添了企业发展的困难。

4税收优惠形式单一。税收优惠形式单一,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税收优惠的主要形式是减免税和优惠税率,其他形式较少。实行的基本上是直接优惠,间接优惠较少。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的力度也有限。

五、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研究

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确保财政收支稳定、实现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决定中小企业的发展理应成为政府支持的重点。但中小企业仅靠自身努力是不够的,这决定了政府必须对中小企业加以政策扶持以促进其发展,而其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是税收政策。因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确保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对中小企业给予税收上的减免优惠是世界各国扶持和保护其发展的通常做法。我国目前虽然有一些对中小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但扶持力度不足,范围较窄,也不够规范化和系统化。因此,建立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体系乃是当务之急,我国当前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应做以下改革和完善:

第一,继续完善中小企业保护法规、政策制度。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与大企业相比的弱者地位需要国家的保护和扶植。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发展中小企业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务院决定自09年1月1日在我国范围内全面推广“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核心是在企业计算应缴增值税时,允许扣除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

增值税条例主要作了五个方面的修订:一是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二是为堵塞因转型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税收漏洞,规定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自用消费品所含的进项税额,不得予以抵扣;三是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由6%降为3%;四是补充了有关农产品和运输费用扣除率、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资格认定等规定,取消了已不再执行的对来料加工、来料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设备的免税规定;五是为方便纳税人纳税申报,将纳税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经测算,2009年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亿元。中小企业也要抓住增值税转型这个时机。提高设备技术含量,提升产品档次。

第二。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制度,加强所得税征管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于2008年1月1日同步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税制的进一步完善,为各类企业创造了新形势下公平竞争的税收法制环境。两税合并之后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税负从33%降到了25%。2008年是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第一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数据,2007年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两税合计96749359万元,2008年前3季度合并后的企业所得税收人为102731232万元。但由于企业所得税实施汇算预缴,税负下降的好处要到2009年二季度初才能显示出来。

从减轻企业负担的角度来看,应改为由一个税务部门统一征管,避免国地税交叉管理造成职责不清、征管不统一、税负不公平、漏征漏管现象。着力解决征管力量不足的矛盾。要切实制定简捷高效的办税程序,公开办税规程,实行所得税专业化管理,严格做好按季申报、按季征收等日常性征管工作,把日常管理和汇算清缴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人员精干、管理科学、效益明显的目的。尽快开发、推出所得税新型征管软件,使管理人员尽快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以减轻征管力量不足的压力。充分发挥纳税评估作用。

第三,要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行为给予特殊的税收扶持,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如对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允许实行加速折旧和特别折旧办法。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对极富创新精神而又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无疑能极大地激发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政府应从政策上予以引导,为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企业创造—个宽松的税收环境。对于特别小的企业的科技投入,给予更深层次的优惠措施。此外,对于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经费方面的支出,引进科技人才方面的支出也可适当给予税收优惠。

对急需发展和需要扶持的产业、行业的中小企业给予特殊的鼓励和照顾。这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例如,通过对科技、教育、社会福利、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产业给予特殊的税收优惠。降低其税收负担,可以吸收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这类领域,从而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第四。加强国、地税间的协作,建立税收信息传递制度。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交叉和不统一问题,国税和地税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所得税征管范围界定、政策执行及税基管理等问题,以沟通配合,交流有关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分歧。对按规定划分的征管范围,国税局、地税局不得争抢或推诿,要按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既要防止出现漏征漏管户,也要防止出现国税局、地税局两家重征重管,给纳税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国、地两家要讲团结、讲大局,本着既坚持原则,又注意沟通协商的精神,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解决,沟通协商不一致的,要向上级税务机关请示。同时,在执行所得税政策上。国税局、地税局要多通气、多协调,尽量取得一致意见。一是国税、地税在计算机未联网的情况下,要相互及时传递有关征管、稽查、会计等相关资料,作为双方征管税收的依据和参考。二是地税与工商部门要及时沟通联系,互通情况,按月交流新登记企业信息,以把好所得税征管范围的源头关。

第五,要加强税收管理,增强服务功能。要改变按企业性质和规模分别征管的做法,实行统一管理,尤其是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上,税法把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据有关部门测算,许多地区的一般纳税人税负小于小规模纳税人,这就大大加剧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在税负上的不公平,剥夺、压缩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只要企业会计制度健全,可准确核算增值税纳税额,均应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为了加强税收管理,利用我国现有的税务机构及税务人员,帮助中小企业建账建制,加强财务和会计核算管理,实施财务、会计、税法培训,同时协助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宣传和税收监督工作。这些必将大大推进目前正在实施的中小企业建账建制、查账征收这一举措的进程。我国税收的征收方式基本上为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两种。对此,应严格按照标准,严控核定征收范围,严禁随意扩大,人为约定。实行核定征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特别要注意根据各个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实事求是,公平客观,科学地核定应纳税额。切实维护中小企业的权益。

第六,注重税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及办税场所。加强对企业的入门税法宣传,特别是《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的宣教工作,重点抓好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违纪违章、信息化建设等六个工作环节上的宣传,做到纳税人经营之处,也就是税法宣传之地。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辅导,首先,注重税前辅导,对新办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和办税人员以授课的形式进行培训,以提高申报纳税的准期率、正确率、入库率;其次,做好事中辅导,平时要及时把企业所得税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传达下去,以便企业掌握。对个别企业要采取上门辅导等方式,使其提高业务水平,避免由于政策理解偏差造成少缴或多缴税现象的发生;再次,完善事后辅导,纳税评估、稽查人员要利用评估、查账的机会,对纳税人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帮助其健全会计核算,督促其调整账户,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加大纳税等级评定力度,大力营造诚信纳税光荣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