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数字化范文10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3-12-09 16:07:19

智慧交通数字化

智慧交通数字化范文篇1

1智慧城市发展现况分析

智慧城市构建必须要将数字城市作为基础,数字城市则需要是彻底数字化的城市。数字化城市构建过程得到的成果是把中国城市信息化构建往前推进了一步。数字化构建驱动力来源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就城市化内容虚拟现实为特点,数字化城市构建的内容就是通过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把城市管理与构建、经济等信息和空间地理信息位置相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智慧服务。在此阶段数字化城市构建中的主要支撑就是空间地理信息与有关技术。因而出现的问题就是该城市数字化进程停滞于建筑以外城市中大型建筑空间为数字化,因而如此的数字化城市应归属于不彻底的数字化城市。

2it新技术智慧城市结构

智慧城市结构就是一种分层的架构,智慧城市架构可以划分成感知与网络层、应用与平台层这几个层次。(1)感知层次就是通过具备视频采集技术以及射频技术、传感技术等设备对城市里面的基础环境与安全信息、空间与设施信息展开数据收集,给人与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与运用。(2)平台层次,这是智慧城市构建过程中比较关键的一个部分,该层次涵盖了每一个行业或领域、部门、企业数据仓库,具备计算功能与管理功能、决策功能以及储存功能等各种功能,该目的在于经过挖掘数据、联系数据等技术处理城市信息孤岛问题。智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集各种行业与应用等为一体的综合体,在这样多的应用系统间达到共享信息以及交互的目的,同时可以安全运营,必须要思考到在云计算技术网络结构基础之上,构建云计算数据中心。设置各种应用系统的公共云,比如说交通与生态云、教育与医疗云等,给各种下层应用提供必要的支持。(3)网络层次,这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城市里面的高速公路,就是多种容量大且带宽高、可靠的光纤网以及覆盖整个城市的无线网络构成,给智慧城市各种功能顺畅以及安全提供了保障。现阶段,智慧城市在加快速度进行以光纤宽带技术为核心的高速接入网络建设,光纤到村率为90%以上,同时在人流聚集的场所构建无线热点上万个,移动4g网络覆盖城市各个地区,包括县级与乡镇地区。(4)应用层次。也就是构建在网络层次、感知及平台层次基础之上的多种应用系统,可以经过多种终端设备访问这部分系统,查找多种信息数据。

3it新技术在智慧城市构建中的合理运用

3.1智慧交通。城市交通是大多数人所关注的问题,采用以it新技术为主要的智慧交通可以解决好城市交通拥堵以及浪费资源能源等方面的问题。在智慧城市构建过程中,充分采用多种感知技术,在主要干道与交叉路口设置微波检测以及视频检测设备,可以得到道路车流与交通事故等信息,给管理交通的人员提供综合的城市交通运行情况。采用整合的大数据,对交通情况进行诊断与评估,提升交通管理决策水准。居民们仅仅需要通过互联网来登陆城市交通运行指数监控平台以及城市出行网下载手机app就能够查找到所需要的路段堵塞问题,并且还能够提供非常好的驾驶线路,找到停车位置等各方面交通息息。除此以外,居民们能够享受到一卡通服务,用在自行车以及公交等交通费用支付上,为城市居民们出行提供便利。3.2智慧医疗。在现代化社会中,看病很难,而且价格高昂,这是困扰人们的一大医疗问题,在it技术持续进步与发展的现在,采用it新技术为重要的智慧医疗给该问题开辟了最佳途径。对于医疗机构而言,采用移动计算与数据结合等多种it新技术,提升每一个层次的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达到电子病历共享与跨机构服务的目的。采用物联网技术,病人能够和医疗工作人员以及设备等进行交互,从而达到远程医疗的目的。再者,也可以对康复医疗时期展开远程监督与控制。比如,临海智慧医疗服务在智慧城市率先开启,推行的临海健康卡内容涵盖了城市居民结算功能与自助服务机支付功能等。如此一来,伴随着it新技术的持续发展,智慧医疗可以给人们带来非常安全且有效的医疗保障服务。3.3智慧环境。通常来说,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本就是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公民以及政府等的责任和义务。采用it新技术对城市中的空气、噪音以及水资源等环境质量展开采集和检测,并且随时随地进行监督与控制,有益于提升城市环境管理方面的能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采用现代地理信息与云计算等新型技术构建地市级治水平台,比如某地区在几年前就构建了地市级治水平台,并且投入了运行中,这一平台结合信息传输与管理、监督以及考核这几个工作机制,将市平台当成云处理中心,县平台当成信息终端,积聚为一个大型的数据库,互联互通,共同治水。经过构建环境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把环境保护与水利部门等信息资源整理起来以后,可以有效实现环境数据共享与全面使用,不但能够将环境数据管理及分析水平提升,并且还可以给多种决策提供必要依据。

4结束语

总之,it新技术在智慧城市构建过程中的运用价值是无需置疑的,it新技术在智慧城管理以及智慧交通、医疗等中的运用,可以为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便捷之处,可以提升智慧城市构建的效率及质量。现如今,智慧城市构建过程中it新技术作用并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且技术使用率低,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强化it新技术的运用,促使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加快。

参考文献

[1]耿宗信,何丹青,姜山.测绘新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05):111-112.

[2]曹阳,甄峰.基于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城市空间发展模型总体架构[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04):430-437.

智慧交通数字化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对、对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坚持“集约利旧”,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工作目标

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加快建设以人为本、需求引领、数据驱动、特色发展的新型智慧城市,全面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社会主导、政府指导、全员参与”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新模式。2022年年底前,市本级和30%的县达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四星级以上,全部县达到三星级以上。2025年年底前,力争市本级打造五星级标杆城市,60%的县达到四星级以上。

三、主要任务

围绕建设目标,对标领先城市,全力打造市新型智慧城市“1411工程”。建设1个“城市大脑”,实现数字基建新设施、数字治理新格局、数字惠民新模式、数字经济新动能4大目标任务,创建商贸物流1个特色品牌,打造高铁新城1个区域示范。构建善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新型智慧城市生态体系。

(一)建设“城市大脑”

构建感知设施统筹、数据统管、平台统一、系统集成和应用多样的“城市大脑”,推动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汇聚共享开放,实现各级各部门智慧应用与指挥调度的横向互联、纵向贯通及条块协同。2022年年底前,初步搭建集精准分析、监测预警、指挥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大脑”,支撑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

(二)夯实数字基建新设施

1.优化信息通信网络。推进5g网络建设和规模组网,布局大容量光通信高速传输系统,持续提升网络带宽和质量。利用窄带物联网、增强机器类通信、远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加快物联网络建设与应用。2021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城区、重点乡镇(街道)5g网络全覆盖,10000座5g通讯基站具备开通条件。2022年年底前,全市建成13000个5g基站,200mbit/s以上固定宽带用户占比70%,ipv6网站支持率80%,移动通信网络平均下载速率25mbit/s,家庭光纤宽带入户率达90%。(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移动、联通、电信、铁塔,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统筹数据中心建设。基于现有条件和地理位置,统一数据中心布局,编制《市数据中心建设实施意见》,为市各级政府部门、各行业提供多层次、专业化的云服务,支撑相关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汇聚。2022年年底前,争创2个以上省级绿色数据中心。促进分布计算、边缘计算和超级计算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移动、联通,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3.统筹公共视频监控资源。加快全市公共视频、监控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统筹协调机制,强化集约建设和统筹管理,构建市县一体化运维保障体系。依托省级视频监控资源服务目录价格体系,统筹推动全市视频点位建设、资源汇聚共享和规范管理,推进视频分析能力建设,开展智能化视频应用试点。2021年年底前,全市视频监控联网总数继续保持18万路,开展视频监控深度开发应用工作。城市重点公共区域高清视频监控覆盖率、视频监控摄像机完好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全市重点区域和领域公共视频监控资源“应汇尽汇”。2022年年底前,形成管理机制健全、系统功能完备、覆盖领域全面的公共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体系。(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

4.完善融合基础设施。推动5g、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交通、水利、市政、能源等基础设施深度融合,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统筹推进公交车视频监控、营运车辆监控、道路运输监管等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要素采集齐全、传输稳定可靠的一体化水利感知网,提升水利设施数字化水平。推广智能井盖应用,支持现有通信基站、交通指示牌、监控杆等各类挂高资源开放共享和数字化改造。提升地下管线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建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机制,逐步提高地下管线管理水平。推进“互联网 充电设施”建设,2022年年底前,全市智能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万个以上,智能联网充电桩比例达到60%以上。(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5.构建城市数字底座。基于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加强城区范围地上和地下bim、cim模型构建,为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轨道交通建设等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创建数字孪生城市底座模型,为城市敏捷管理和精细化治理提供支撑。2022年年底前,城市规划区1:1000或1:2000比例尺地形图覆盖率达到90%,补充完善空间信息平台有关数据,初步形成自然资源空间大数据。(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大数据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三)建设数字治理新格局

6.深化“一网通办,一号通行”。积极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优化“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实现“一网通办,一号通行”。完善提升“爱”app分厅、“爱·容沂办”app功能,加快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电子签名、电子印章推广应用,积极探索“无感审批”新模式,推出“刷脸办事”“免证办事”“秒批秒办”事项。优化不动产登记服务,推动证明材料网上核验,努力推行“交房即办证”模式。以公民身份证号码或法人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加快推进居民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个人证照信息互通互认,推动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就医、入学等领域广泛应用。2022年年底前,实现1800项服务事项“掌上可办”,电子证照使用率达到80%。(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大数据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7.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完善全市统一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平台,推动全市社会综合治理“一屏统览”、基层矛盾化解与调度“一网统管”、社会稳定预警“一网统防”、公众服务“一网统办”。2021年年底前,全市基层网格专职网格员移动终端配备率100%,社会治理基础信息采集上报、事件事项流转处置、日常监管考核信息化率100%。实现省、市、县、镇、村、网格六级网络连通、信息融通、指挥贯通,构建形成管理机制健全、系统功能完备、覆盖领域完善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8.拓展社会信用体系。强化市级信用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完善共享交换平台功能,支持行业信用信息平台开发,提升信用创新应用水平。2022年年底前,社会信用信息部门实时共享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大数据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9.优化城市综合管理。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构建全域覆盖、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智慧城管体系,重点建设“一网”“一库”“一图”“一端”“一平台”。2022年年底前,市级建设完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业务指导、指挥协调、行业应用、公众诉求、数据汇聚和数据交换等重点应用的建设和拓展,各县区按照市级要求有序推进。(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0.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整合应急、公安、消防、气象、交通、城管等领域信息资源,建设全市智慧应急“一网四平台”项目。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实现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科学决策和快速处置,建成重大公共安全应对信息化体系。2021年年底前,建成市灾害信息预警和信息资源汇聚中心。2022年年底前,实现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完成的应急指挥事件率达到80%。(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1.完善环保监测体系。强化生态治理能力,完善黑臭水体治理监测平台,推进城市水环境监测一体化。提升环境监测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构建市县两级业务贯通的“智慧环保”应用平台,实现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联防联控。2022年年底前,实现空气、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全覆盖,城区气象自动监测站点密度间距低于5公里。(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气象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四)探索数字惠民新模式

12.推进智慧出行服务。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感知体系,加快城市交通信号灯、电子标识等智能升级,应用绿波带、交通诱导屏等智能管控方式,提升通行效率。推进各类停车资源数据联网,逐步实现中心城区停车场“一网运行”。推行“掌上公交”、乘车电子支付、电子站牌,提升群众出行体验。2022年年底前,打造一批无感支付、反向寻车等智慧停车应用优秀案例;实现公共汽电车来车实时预报率达到100%,公共交通电子支付使用率达到80%,公交电子站牌覆盖率达到10%。(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3.强化智慧教育服务。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优化义务教育入学服务,整合户籍、常住人口、居住证、不动产、社保、医保、税务、防疫接种、婚姻登记等数据资源,为学区划片提供数据支撑;逐步推行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网上办、掌上办”,实现学生家长“零跑腿”。2022年年底前,全市中小学校、职业院校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50%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4.完善智慧医疗服务。建设统一的数据采集和交换平台,推行“一码就医”,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打造全市统一医疗健康码工程体系,推进健康码在全市医药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应用覆盖。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医学影像信息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着力推进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进一步提高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和两定机构应用覆盖率,全面实现省内医保个人账户“一卡(码)通行”,探索拓展“互联网 医保”场景和服务模式创新,重点推动医保电子凭证在医疗机构挂号、就诊、结算、取药等全流程应用。2022年年底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实现全市电子健康卡(码)应用覆盖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疗保障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5.推动智慧文体发展。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拓宽人脸识别、微信、支付宝等不同借阅图书渠道。建设数字文化馆,实现省市县(区)数字化建设一体化。整合数字博物馆资源,建设在线导览展示系统,实施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工程。2022年年底前,实现与省数字图书馆、省文化馆平台资源信息共享,全面建成市级数字博物馆,完成县区级数字博物馆试点建设。深化体育场馆、器材设施资源共享,推进网上查询、预约等功能的应用。(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6.拓展智慧社区服务。加快完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推动各领域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实现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综合集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场景、一站式综合服务。2021年年底前,主城区及试点县建成智慧社区(村居)18个。2022年年底前,燃气自动化采集覆盖率30%以上,水自动化采集覆盖率50%以上。2025年年底前,全市建成智慧社区(村居)不少于300个。(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委网信办、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五)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

17.培育数字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超前布局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新兴产业,巩固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新型电子材料等优势基础产业。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数字经济园区建设,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区,带动九县优势产业发展,实现各行业数字技术普及应用格局。2022年年底前,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显著提高,万人有效发明增幅达到1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就业人口占比达到5%,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4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8.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制造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推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加快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努力构建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加快企业上云,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实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2022年年底前,实现企业上云数量1万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19.促进农业、旅游业数字化改造。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发展智慧红色旅游、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景区互联网售票、电子验票和无感入园,同步发展以vr旅游 vr景区(景点)的互动沉浸式旅游体验。2022年年底前,实现景区非接触式支付体验,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六)创建特色品牌

20.创建智慧商贸物流品牌。发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主体功能,融入国家“通道 枢纽 网络”物流运行体系,一体化推进“商、仓、流”。

“商”方面,坚持“线下抓布局优化、线上抓业态创新”,打造直播基地,不断提升电商交易额度。2022年年底前,实现网络零售规模达到380亿元。新建、改建(直播)电商园区、(直播)电商专营区20处以上。

“仓”方面,坚持“以商定仓、仓配一体”,在国际陆港打造现代化仓储集聚区,引进罗滨逊智能化仓储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解决方案,建设京东亚洲一号仓,搭建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仓储系统。2022年年底前,新增标准仓储面积240万平方米,新建仓储50%以上应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流”方面,坚持“提档升级、降本增效”,加强“陆向通道疏通、空中航线畅通、港口业务拓展、等级枢纽合作”,大力发展网络货运平台,开展网络货运业务,促进物流业集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发展。2022年年底前,培育6家左右网络货运骨干信息平台。推进标准化、智能化、可视化智慧物流云平台建设,引导物流企业提升智慧化水平,2021年年底前,完成相关物流行业信息化改造提升及物联智慧云平台建设;2023年年底前,实现80%本土物流企业改造升级。(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商城管委会,兰山区政府)

(七)打造区域示范

21.推动高铁新城建设。支持天河超算淮海分中心建设,推进天河产业园建设。构建精准高效功能片区现代治理体系,搭建高铁片区城市信息聚合规建管大数据平台,打造数字孪生城市试验区。实现规划一张图,推动智慧交管系统、智慧停车系统、智慧照明系统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将高铁新区打造成新型智慧城市试验区和示范区。(责任单位:市高铁片区推进办,市城投集团)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21年8月)。加大对试点城市建设的宣传,《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压实责任,推动各项重点任务有序开展。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9月-2022年3月)。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化智慧场景应用,加快推进重点智慧应用项目建设,确保顺利通过中期评估。

(三)检查验收阶段(2022年4月-2022年6月)。对照中期评估建议和省验收要求,开展市级自评,找出自身建设不足、找准工作短板。

(四)巩固提升阶段(2022年7月-2022年10月)。针对建设薄弱环节,抓好整改提升,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全市迎检试点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组织实施,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健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考核制度,数字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统筹推进、考核评估、示范推广等工作。市直相关部门及主城区(五区)要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分工,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明确时间节点,全力以赴推动实施。各县政府要根据《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要求,按照市级统一部署,突出“一县一品、千城千面”制定建设任务书,细化实施方案,经数字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后备案实施,同时做好相关智慧应用开发工作,积极争创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责任单位: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智慧交通数字化范文篇3

关键词:保定;数字化;城市转型

当前,数字化特征在全球经济中的趋向性越来越明显,数字化生产力逐步成为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当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70个国家了国家数字战略,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火热赛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十四五”时期,数字技术将成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点方向,数字转型将作为重要引擎为培育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数字经济也将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关要求,保定市《数字保定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以“12346”的发展思路支撑起数字保定建设总体架构:以推动全面数字化改革发展为一条主线,以机制创新、数据赋能为两大动力,以强支撑、促融合、紧联动为三大攻坚方向,瞄准“强基、兴业、善政、惠民”四大目标,部署“建设新设施、激活新要素、培育新动能、推进新治理、发展新服务、构建新格局”六大重点任务。纲要目标明确,催人奋进,如何切实落实“12346”发展思路,构建切合保定实际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城市数字化转型关乎城市未来发展,已成为当前亟须研究的问题。因此,以保定为例,探寻全国其他城市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所遇到的共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寻求适合自己城市的发展方案,以得到全国城市在城市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系统化路径,为未来中国城市更加科技化、数字化、便民化提供思路。城市数字化转型既有利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也有利于城市治理模式优化与服务质效提升,同时助力提高政府内部效率。越来越多的城市以解决实际痛点、提高治理质效、突出创新实效、体现地方特色为出发点,重视需求驱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国内构建数字化城市现状

随着数字化转型在全国各个城市实践的不断推进,关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成果也逐渐显现出来。赛迪白皮书《2021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中针对2021年中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根据城市排名进行区域划分,排名前十位的按顺序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青岛市、重庆市、天津市、成都市和苏州市,从区域分布上来看,我国城市数字能力呈现东强西弱态势。基于对各城市信息基础、城市治理、社会服务、产业经济、创新保障、低碳发展六个维度的综合考量与评价,赛迪顾问将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城市整体数字能力全国领先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杭州,处于我国城市数字化转型领先水平;第二梯队是城市整体数字能力相对较强的以青岛、重庆、天津、成都为代表的36个城市;城市整体数字能力还有待提升的第三梯队,包含金华、昆明、保定等的59个城市。总体来看,城市数字能力与其gdp水平正向强相关,gdp水平低的城市其数字能力也相应较弱。

二、保定市建设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必要性分析

(一)实现保定高质量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需综合自然环境、经济背景及社会要素等多个因素,并且要将城市中居住民众的主观感受作为城市是否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而数字化背景下保定市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居民营造更加高效活跃的经济环境,推动公共服务创新及社会运作的完善,从而达到实现保定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二)构建保定高品质生活。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是建设高品质生活之城的重要内涵。在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中,数字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将愈发普遍。保定市高品质生活之城必然是将数字化与生活、文化、旅游及实体经济的融合,形成新产业和新模式,并进行智能物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如发展数据服务、联网智能汽车、数字农村、服务机器人、智能制造等,因此保定高品质之城是构建保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

(三)落实保定高效能治理。数字时代的新趋势下,数字化治理是未来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保定市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整个城市固有治理模式的改革、治理体系的重新构建、治理能力的提升,协同推进数字政府的转型和数字社会的建设,以达到高效能治理助力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满意的高品质生活,从而全面提升保定构建数字化标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四)深化京雄保一体化格局。保定市数字化转型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借助京雄数字化发展态势,顺势推进自身数字化建设。2021年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及2022年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需更加完善,数字技术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更加广泛,数字经济的首都示范辐射能力持续扩张。雄安新区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数字化转型、代表性和引领性较强试点地区,已经推出《雄安新区数字化主动配电网建设方案》《关于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智能出行城市等交通强国试点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方案,在政策扶持及区位规划方面有很大优势与经验。而保定与北京、雄安相邻,更应在数字城市发展的洪流中强力拥护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借鉴其数字城市建设相关经验,力争在深化京雄保城市群的建设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保定市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构建路径

(一)发展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化载体。数字基础设施是在数据成为关键生产力要素的时代背景下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底层架构和技术基础。继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为数字化转型打牢地基,为城市数字化发展提供支撑。保定当前处于稳步发展阶段。2020年,保定市各运营商共建设室外5g基站3,176个,总投资11.67亿元,实现市区室外范围5g信号基本连续覆盖,高碑店、涿州主要场景5g信号连续覆盖。2019年底至2020年,保定市智能交通(ai交管大脑)一期建设项目完成了保定市智慧交管体系的搭建,实现了根据车流量自适应及时调整信号灯的时间,得益于交管大脑,保定市整体交通出行效率提升20%~30%。保定市需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化发展的基础。一是继续加强5g基础设施布设。推动高可靠、低时延、广覆盖的5g网络共建共享工作,对乡镇基站改造投入更多,为后期数字化城市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二是推进城市数字化平台的建立。加强对数据中心、数据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全市网络基础服务水平,力争发掘城市问题数字化解决途径。三是通过与各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共同搭建保定市数据库,完善公共数据治理体系,构建保定市数字化运作体系。

(二)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引领数字化进程。王孟嘉(2021)提出数字政府是城市数字化的核心枢纽及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保定多地多部门已经实现了“掌上办”“指尖办”,也在积极落实与北京和天津多地区实现政务事项“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区通办”,平台“一张网”整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实现政务服务数字化,需要对社会治理层面进行一场变革。一是将大数据管理与政府政务服务等职能整合一体,实现整个政府部门向上接入国家、省电子政务外网,向下接入各级部门终端网络,从而打通内外政务服务系统。二是搭建便民服务数据平台,并制定相关考核制度。在得到市民办理诉求后第一时间进行回应和处理,做到社会诉求“一键回应”,从而强化从数据到治理的制度联系,提高数字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服务质量及效率。

(三)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发展新动能。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根基,其目的是使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企业向高效率、高品质发展,从而重塑产业分工协作新格局、孕育数字化新模式。目前,保定市工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形成了先进制造业、新能源及智能电网、生物医药健康三大优势产业,食品、纺织服装、建材三大传统产业的主导产业格局,成为保定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保定市工信局与河北酷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立保定企业数字化赋能公共服务中心,以线上方式与企业链接,面向企业提供关于信息化、数据化方向的政策宣传、专项辅导、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解决方案等服务。截至2022年2月17日,云平台已上云33家企业、已调研企业118家、信息化企业92家。因此,要推动保定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着重发展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经济主导力量培育。结合保定产业基础,围绕“1 3 3”产业体系,着力发展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导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及智能电网、生物医药健康三大优势产业和大数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在招商方向上,以大项目为推手,以央企、强企为主攻目标,招大引强,积极引进一批产业带动作用大、关联度高、辐射能力强的优势项目,推动保定市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二是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工业互联网赋能水平。首先应提高制造业企业在战略发展及未来布局方面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其次在生产各环节均进行数字化改进,提升生产效能。三是督促中小企业数字化。鼓励中小企业向数字化发展转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新业态、创新型企业在发展初期提供更加宽容的制度环境,并继续完善保定企业数字化赋能公共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另一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资金支持,结合国家“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以专项资金、金融扶持等形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四)开展数字创新,启动高质量发展引擎。目前,数字创新已成为商业创新、促进产业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动力,不断推进数字化进程向更高质量、更新业态前进。2021年11月5日开园的保定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园,目前已吸引包含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近150家意向企业,总投资达到7.3亿元。而深圳湾(保定)创新中心,保定数据服务产业项目开园也有18家互联网头部企业入驻保定。保定市集聚先进科技企业、加快数字核心技术突破。一是攻关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产业园区建立、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专利、标准等核心知识产权的标杆型企业。二是构建各层级数字化人才培训及人才引入计划。2021年保定市政府、河北金融学院、科大讯飞携手打造的数据服务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启动的基础上,增加与高校、企业合作,为数字经济发展汇聚人才力量。三是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协同发展高地。保定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功能区,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好、发展势头良好,应努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对接雄安新区,构建京雄保融合发展新格局。

(五)构建数字生态体系,建设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数字生态体系是数字化发展到各个领域更高层次的体现,也是引领各个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指南,数字生态体系与数字城市相辅相成。保定铁塔与市行政执法局路灯管理处合作,拟采用多功能杆塔进行5g基站建设。多功能杆塔上面将加装通信设备,中间加装路灯,下面可安装充电桩、换电柜等其他设施,并为其他功能后续加装预留空间。多功能杆塔的引入,有望实现多种功能融合、基站与周边环境融合,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保障。一是拓展数字化应用实践边界。推动“5g ”计划,与医院、高校等进行垂直行业合作,开启保定“5g 智慧交通”“5g 智慧医疗”“5g 智慧校园”等新型产业生态,扩大服务业的数字化发展。二是提升数字化安全程度。在搭建各类数据平台的同时,还应加强数据安全方面的设施建设,如对数据安全统筹协调机构的构建,以保障关键信息的安全和基础设施数据的稳定运行,增强对数字安全威胁的预警、分析判断,提高数字安全应急能力管控,有效保护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综上,随着全国范围内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展开,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成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构架是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布设;数字政府的搭建是核心枢纽;产业数字化转型是重要根基;数字创新是商业创新、促进产业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动力;数字生态体系则是数字化引领各个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指南。当前,保定市已确定出科学准确的数字化转型目标,落实好“12346”发展思路,通过发展基础设施、构建数字化政府、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方式,为保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路径,以期切实把握大数据时代的新机遇,将保定市打造成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推动保定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全国其他城市可从保定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共性,借鉴保定数字化转型路径方案,结合当地发展优势,找到适合本省市数字化转型的最优路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雁争.2030年北京将建成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n].上海证券报,2021-08-03.

[2]贾祎玮.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n].保定日报,2021-05-17.

智慧交通数字化范文篇4

【关键词】智慧城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数字底座;平台建设;数字化治理

目前,举国上下都在开展智慧化建设,大到智慧中国,小到智慧工厂,智能时代正加速到来。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新型智慧城市是城市变革的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一种模式,其囊括了“智慧城管、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多领域场景应用,而在这些应用中,智慧城管的建设则处于核心地位,其与百姓、政府的关系最为密切,直接关系到一座城市的环境、形象和民众幸福指数。近年来,阳城县城市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距离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为迫切解决信息系统支撑平台缺、部门间的联动机制不畅、精细化治理水平低等城市管理诸多突出问题,需依托全县统一的大数据中心数字化平台,加快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一屏总览、一键指挥”的模式势在必行。

1.相关概念论述

1.1城市综合管理

城市综合管理是依照法律授权或行政授权,维护城市基础功能、管理城市公共空间,保障城市健康运行,促进市民和谐相处的行政行为。在大城管治理格局下,构建“一级监督、一级指挥”的城市管理体系,管理进一步下沉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各专业部门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关联,协作参与城市的营运维护,解决各级之间、部门之间衔接不畅的难题,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分派、解决、反馈[1]。

1.2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是城市综合管理的关键工具和重要抓手,贯穿城市管理中的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各个环节[1]。综管平台主要包括常态化运行管理和应急性事件处理,涉及城市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电力通信、供水供热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平台需实现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的转变,通过分析城市管理问题发生的规律,找出其中本质的原因,从根本上加以预防,提高决策和管理的水平。同时,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将推动政府管理理念和城市治理模式进步。

2.智慧阳城总体架构

围绕华为“1 1 n”设计理念,统筹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形成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以模块化云数据中心为物理根基,在其基础上部署分布式云计算平台、视频融合平台、时空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和能力开放平台等作为1套数字化平台;借助数字化平台逐步开展融媒、城管、林业、旅游、交通、教育、水务、应急等重点领域智慧化应用项目建设,打造直达“善政、惠民、兴业”的丰富应用场景;最终将各智慧应用打通、集成,构建全数集成、万物智联的城市治理中枢系统ioc,实现数据展示、预警、决策、指挥等综合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数字化平台即数字底座,是以华为云为基础,通过优化整合新ict技术和融合数据,实现业务协同与敏捷创新,打造数字世界的基础。其包括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视频云平台、时空信息服务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和能力开放平台,实现大数据资源、物联网资源、视频资源、地理信息资源的统筹管理,同时在信息资源之上构建人工智能平台,针对城市管理提供基础的算法库。这些能力通过能力开放平台对外开放,政府单位可以调用这些能力,直接开发上层应用,大大节省基础资源的投入[2][3]。

3.综管平台总体架构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是以网络基础设施平台、软硬件平台、基础资源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相关标准和信息安全为依托;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核心,以各类信息化终端为服务和表现手段,以组织领导、政策法规和运营机制为保障环境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体系。系统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基础环境体系包括物联感知和云端服务。物联感知通过传感器激活城市神经末梢,实现声光、位置、图像、状态等多方面感知,全面增强城市管理监测预警能力[4]。云端服务借助大数据中心数字化平台,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连通。数据体系集合了城市管理所需的基础数据、部件事件监管数据、行业应用数据、公众诉求数据、网络舆情数据等,同时构建主题分析库,满足数据深度挖掘分析要求,为上层应用体系提供数据支撑。业务体系包括支撑、应用、用户层。支撑层包括业务支撑平台和智能支撑服务平台,主要对各类资源、服务进行统一监控与调度;应用层针对不同应用目的,拓展不同功能系统;用户层通过平台成果建设,服务于协调指挥、市政监管、综合执法等。

4.综管平台建设关键技术

4.1技术路线

综管平台8大业务系统均部署于大数据中心,利用物联技术,借助vpdn专线网络将终端数据回传至数据中心云平台服务器中进行存储及分析,监督指挥中心仅放置电脑和大屏幕,通过专线获取服务器数据,此种方式部署速度快、资源利用率高、维护成本低。

4.2综管时空云平台构建

现已完成建城区18.5平方公里城市管理部件普查工作,共收集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市容环境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其它部件5大类93小类部件数据59869个,形成准确可靠的基础地形数据、地理编码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等,依托超图gis时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将相关数据进行,采用可视化、动态化模式,以图层形式投射叠加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综合信息“一张图”展示功能,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智慧。云基础设施采用华为云stack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解决方案,设计三个功能区,分别为互联网区、政务外网区和管理区,其中互联网和政务外网区用网闸进行隔离,确保网络安全。综管平台95%的系统部署于政务云,通过云管理系统自动发放虚拟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备份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终端安全管理系统控制端服务器等,其安全级别较高,最终通过一条专线与监督指挥中心实现高速连接。

4.3网络及安全架构设计

网络环境中主要包括业务网络和无线网络两部分,业务网络主要实现城市管理相关专业部门能够访问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能够达到案件的实时传递和反馈。大数据中心到城管监督指挥中心采用100m专线连接;专业部门接入到平台的电子政务网络带宽为2m,有线网络无法覆盖的专业部门,采用2m的vpn进行连接。无线网络采用运营商vpdn网络接入大数据中心,主要用于无线数据采集,vpdn专网具有极高的安全保密性。拓扑如图3所示。在共享大数据中心现有的网络安全体系之外,还配备的安全设备(系统)有:网闸1台;下一代防火墙1台;终端安全管理系统1套、企业移动管理系统1套。主要保证城管大队接入大数据中心政务外网边界安全,终端安全管理系统是保证坐席终端、服务器系统安全,企业移动管理设备是对口业务部门、监督员手机app应用、vpn接入等。

4.4城市事件视频分析服务

cvs_ca传统城管指挥中心往往会雇佣大量审核人员,每天都在监控大厅紧盯着成百上千路城市摄像头,逐个调整角度、焦距查看是否有城管事件发生。此外,通过网格员线下巡逻的方式发现问题,其效率低、漏识别率高,无法保证长期高效的市容监控。本次引入百度事件视频分析服务cvs_ca软件平台,采用restfulapi的形式对外提供,并通过输入图片或视频,输出分析结果的方式进行对接。此项目充分利用雪亮工程的视频点位126路视频资源,采用ai视频智能分析设备分析视频流,从而发现违规占道、路边撑伞、私拉乱接等19种违规事件,并将事件及时推送至综管平台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为下一步协同工作系统提供城市管理的问题和立案服务。

4.5市政公用智能监测体系

市政公用系统包括智能井盖、智能路灯、低洼积水点监控系统,我们将新阳东西街将打造成特色亮点,加入125套路灯控制器、507套井盖检测器,3套水位检测器,实现城市部件智能化、精细化管控,从而有效降低城市管理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市政公用设施隐性问题的发现能力。如:智能井盖,内置加速度和三轴传感器对井盖的倾斜状态进行探测,当井盖被掀起时,可自动产生告警信息,同时采用nb-iot广域物联网协议做数据回传,也可监测井盖是否发生持续移位,当井盖被人挪走过程中,可及时触发告警等。

5.平台应用

综管平台包括业务指导系统、指挥协调系统、行业应用系统、公共服务系统数据汇聚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城管大脑ioc、统一门户系统等8大系统,含31个子系统。界面如图4。目前项目尚在建设之中,指挥协调、综合执法两大系统已投入使用。指挥协调系统包括9个标准子系统和3个扩展子系统,实现城市管理问题“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考评”等7个阶段的闭环管理,有效保障城市管理问题的高效处置;综合执法系统包括12个子系统,规范调查取证、处罚审批、处罚执行等执法程序,完善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实现执法信息资源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

6.结语

城市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推进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的速度和高度。城市综管服务平台建设为城市管理提供了强大尊龙凯时最新的技术支持和平台保障,是“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华丽转身的关键所在,虽然有国家建设指南和技术标准,但建设之时也应结合地区实际,秉承高标准、快部署、低成本的原则,在满足城市管理基本需求外,还需不断拓展其管理内涵和辐射领域,使其能真正发挥其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综合管理价值,让城市品质得到提升、群众生活更加舒心。

参考文献

[1]金浩然,翟宝辉.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框架探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06):135-140.

[2]张锋,董李鹏.县区级新型智慧城市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解决方案研究——以阳城县大数据中心项目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5):70-72.

[3]张锋,董李鹏.数字阳城智慧规划[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11):34-37.

智慧交通数字化范文篇5

一、高速公路智慧化信息化研究背景

1.国际形势和潮流欧美日等世界强国在未来交通发展方向上都选择了道路交通的智慧信息化作为重要目标。从20世纪开始,世界强国在一些重大项目上均从不同角度对交通智慧化进程作了具体计划,目前已经在一些地区部署和实施。比如,欧洲各国推行的联网化、自动化及标准化、车路协同智能化;美国侧重立法、商业驱动、单车智能研发;日本侧重车路协同和智能驾驶等。2.符合我国交通行业发展需要交通强国战略作为立足国情、着眼全局的重大决策,是指导交通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标。智慧化交通、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立足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开展智慧高速建设,实现交通智慧化感知网络全覆盖,也是未来交通基建的目标。交通运输部开启公路智慧化、新一代交通控制网试点工作,基本确定了6个主要试点发展方向,即基础设施数字化、北斗高精度定位综合应用、路运一体化车路协同、“互联网 ””路网综合服务、基于大数据路网综合管理和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建设智慧高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纾解运输压力、提升道路安全水平和通行效率的可行性方法,建设智慧高速加速公路智能化进程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3.符合人民高品质出行需要把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关注出行人员的安全、成本、拥堵、服务等问题。比如,不良天气状况和夜间的行车安全,出行道路的拥堵原因和堵多长时间等相关信息服务,智慧高速信息化即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民出行更安全、更满意。4.符合交通行业智能化发展需要以信息化智能化扩容取代传统物理扩容模式,不但带动企业管理、技术、商业模式等创新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能推动交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新时代国家经济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转化,同时与智慧化城市建设接轨,将全国智能化物联网体系发展完善82022年第4期总第374期起来。高速公路智慧化是为满足资源饱和条件下出行人员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通过各种智能化的传感、通讯、大数据分析判断等手段,以期满足现代社会出行要求,解决交通拥堵等问题,提升人们出行的舒适度。

二、道路服务水平未来发展对智慧化的需求

1.完善的监控设施,连接网络大数据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相关要求,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等级分级一般采用v/c值作为拥挤程度的度量标准和重要指标,同时以小客车实际行驶速度与自由流速度之差作为次要指标,对服务水平进行评价。交通量的大小、服务水平的高低、处理偶发性事件的能力,都是道路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考虑远期交通量的增长幅度可能会较大,服务水平下降会导致行车速度和运行条件的同步下降,影响出行感受,因此,为了在初步阶段保证公路的通行和运营,以及出行人员的基本需求;后期,保证运营处于较高的水平,需要在一些重要的路段配备较为完善的监控设施并连接网络大数据。2.高速公路交通流运行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在交通运输部《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符合通道型高速公路交通流特点的运行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及指标的计算方法,提出通道高速公路运行状态的综合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阈值的合理划分,实现对高速公路预警等级的划分。高速公路运行状态综合评估与预警指标体系可以直观地在gis地图上展示出来,主要体现为道路的拥挤与饱和度、交通特征指数、通行中断率及通阻度、天气气象指数等相关内容。3.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智慧化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总体遵循“现有技术用足,未来技术预留”的原则,通过高速公路顶层设计、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3个层面推动方案的实施工作,实现高速公路泛在感知、通信全覆盖、高精定位全覆盖和自动驾驶支持等能力,为公众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和良好出行体验,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参考。4.车辆安全自动驾驶技术采用智能交通工程设施设备与公路泛感知系统相结合方式,实现“准全天候”通行,用以保障在天气恶劣的条件下车辆能安全通行。将现有高速公路由路段管理级提升为车道级管理,对重点分、合流区及危险路段提供安全预警和智能管控服务,提高路面畅通水平和路网运行效率,逐步建设完善可实现全自动驾驶的路段。5.智能可视化、数字化控制管理根据部分道路交通流大小不同、货客车占比不同及管理决策不一样等特征,运用5g信息化、大数据网络、物联车联网、定位及高精度地图、人工智能、云平台计算等技术,打造“改扩建工程 智慧高速”创新型建设模式,将公路基建从传统化向新一代智能化推进,实现全过程全路段的智能可视化、数字化控制管理,保证道路全天候安全通行并实现高舒适度全方位的出行服务。以现阶段大数据网络等高新信息化技术,通过智能感知的方式构建一个多元多维度的大数据全息智能感知体系,实现对道路沿线运行状态、路网环境状态和设备安全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交通运输部对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智慧化及信息网络控制,在试点省份推行了6个试点建设方向,主要为道路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大数据路网综合管理应用、高精度北斗定位系统综合应用、车路协同一体化、互联网与路网综合服务应用、国家新一代交通控制网系统等。6.构建交通工程智能化体系基于各试点省份高速公路项目的需求和功能定位,以“智慧化高速”为理念设计建立系统框架,对传统的公路机电系统进行业务提升,构建出一套“安全、便捷、智能、环保”的交通工程智能化体系,实现高速公路的“可控、可测、可视化”服务,全面提升道路通行的安全便捷性和人们的出行体验感。

三、高速公路智慧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1.大数据提供支撑目前,国内智慧信息化高速项目主要是利用国内及各省既有的“高速云”建设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基于大数据的统计、分析、云存储、gis技术、bim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汇聚与预处理、大数据分析梳理、存储共享、对路况管理的可视化智能化,为实现全过程数字管控、准全天候安全通行和全方位立体服务提供支撑。2.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提供决策方案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分一般为“云-边-端”三级节点,即为智慧网联云控平台、路段级管理单元、公路沿线感知及物联网设备,边缘节点通过干线网络与云端节点相连。从终端处理器或传感器收集数据上传至数据库,经过数据分析及各级存储再由大数据云计算二次分析,而后到各宣传管理运营平台进行数据汇总和分类展示,最终提供决策方案。3.精确控制工程造价高速公路智慧化不但带来了传统交通行业与信息化技术上的飞跃和融合,也同时带来了公路工程造价与信息工程造价更多的深度融合。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全过程的应用,基本实现了从设计、施工到后期运营的全方位智能化可视化管控,虽然从软硬件相关技术及设备设施上有一定的投入,但同时也能更精确地控制整体工程造价,对于高速公路后期运营管理的便利与节能增效也有显著效果,更符合未来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发展方向。2018年交通运输部颁布的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中新增了一项的“建设项目信息化费”,主要包含建设单位用于质量安全管理、进度及费用控制等工作所必须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维护等相关费用,如全寿命周期及bim模型应用。这项费用的增补代表了交通行业造价专业向智慧化发展靠拢的趋势。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智慧化项目造价的整体框架及传统机电设备部分,仍是参照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概预算编办及概预算定额。但与高速公路智慧及信息化有关的部分,尤其是涉及到的专用软件及模块,可以结合交通运输部的概预算编办、定额与工信部的电子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办、定额作为相关计价依据,用以计算软件开发和集成费用。4.新型功能软件研发适应未来规划目前,高速公路智慧化相关内容还处于一个初步发展完善的阶段,其涉及到几大主要的系统还在拓展研究,较为成熟的bim技术、北斗定位、智能云平台、车路协同、智慧服务区等相关服务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应用软件研发已经有固定的产品及模块,一般不需要太多研发费用,工程造价计费时也可采用市场报价,并套用相关定额计价即可。但还有一些处于拓展研发阶段的新型功能软件,或者根据不同项目的特征和服务定制的软件,暂时还没有比较成型的市场价格、软件的集成和研发费用,就需要结合电子建设工程的编办及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之后,从功能模块到功能点按相关规则来计价。软件开发人员的人工费,可参考项目当地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局的最新职业工资指导价位,按一定的开发成本系数,并综合企管费、规费、利润、税金等计取应用软件开发费。智慧高速设备及配套功能软件都处于技术及市场较为先进的水平,造价在满足设计方案的前提下,也应考虑满足后续服务及配套设施等相关费用,在符合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的前提下适应未来的规划。5.智慧高速智能联网开发应用对于智慧高速智能联网等设备及软件,系统研发和软件集成费与传统交通机电系统的联调费用以及与现有的设备设施、路网建设网络相适应,需要计取相关费用。智慧高速项目较传统机电项目而言,工程造价费用中包含专项评估费、课题研究费和5g通信服务链路所需费用。专项评估费主要是安全等级测评、国密及商业密码等一系列评估费用。专项评估和课题研究费用占一定比例,需要根据项目的情况来确定,但要注意切实满足实际应用及后续相关功能的开发和应用。综上可见,高速公路智慧化项目基本是在传统机电系统基础上,增加智慧化专项和系统联合调试等内容。传统机电部分造价基本与原来差异不大,而智慧化的部分增加的造价,根据每个项目不同的要求和特点,从目前国内建设或试点项目来看,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较传统机电系统造价有所增加。因此,智慧化体系的应用对高速公路整体建设造价水平,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均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于国家交通路网信息及道路安全控制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结语

智慧交通数字化范文篇6

关键词:四个平台;电子政务;数字化治理

1背景

从2016年年底,绍兴市柯桥区以杨汛桥镇为试点,积极探索基层数字化治理的创新实践。中广(绍兴柯桥)有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柯桥”)为当地政府打造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四个功能性平台,并通过平台深化了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优化了行政资源配置,增强了乡镇(街道)管理服务功能,初步建立起职能清晰、权责统一、功能集成、便民高效、执行有力的乡镇(街道)综合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出内在要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将广电网络打造为“政用、民用、商用”相结合,集融合媒体传播、智慧广电承载、智能万物互联、移动通讯运营、国家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基础设施。中广柯桥的“雪亮工程”累计汇聚视频监控数量达到2万多路,高质量建成涵盖了所有区、镇、村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应用体系,引导了各级各类社会化视频图像接入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积极推动了视频图像资源与网格中社会治理基础数据有效融合、开放共享,为治安监管、应急管理、重大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利用政府数字化转型契机,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转型方向,积极参与柯桥区政法委牵头的“社会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助力当地政府推动数字化转型撬动经济治理、社会治理、民生治理、生态治理、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领域全面发展,引领多领域融合升级,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

2创新实践

2.1业务架构的创新实践

柯桥区社会治理数字化指挥中心占地800多平方米,是由柯桥区政法委牵头的一个建设项目,整个社会治理数字化平台主要基于1 3 n的构想来进行规划建设,集中展示以“整体智治、唯实惟先”为核心的现代政府建设理念以及在基层治理、信访调解、“雪亮工程”等平安城市民生方面的应用成果,在乡镇的“四个平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整合当地政府部门局办政务、综合执法、交通、住建、教育、旅游、农业、安监等部门的智慧化建设成果,通过安全可靠的广电网络电子政务专线以大屏展示、远程调度、实时互动等方式,充分展示经济、社会、民生、生态、应急管理、政府运行领域精准治理和高效服务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图1为1 3 n建设架构。整个平台的基础设施构建在政务云平台和城市大脑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池上,因为基于安全的需要所有涉及政府类项目的数据必须都保存在政务云上。数据层包括业务数据库、专题数据库、配置库、统计数据等数据,通过网格采集、数据共享、社会反馈构建本地数据存储管理中心,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基础。平台层构建了集“统一信息采集、统一分拨受理、统一交办流转、统一综合评价”的网格化统一协同平台,为柯桥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统一的网格化“流转办件”支撑,具体包括网格巡查子系统、视频上报子系统、视频智能分析子系统、浙政钉上报子系统、网格走访子系统、数字城管专项任务子系统等。应用层主要包括业务系统及综合数据库、综合指挥及分析展现两个模块。其中,业务系统及综合数据库包含统一pc端工作台、统一移动端工作台、基础治理四平台、“雪亮工程”等内容;综合指挥及分析展现模块包括城市运行一张图专题、城市管理专题和社会治理专题等内容。用户层的作用是面向指挥中心、系统管理员、专业部门、网格员等提供信息系统服务。图2为社会综合治理指挥平台系统架构。社会治理数字化平台实现对全区来自“四个平台”、“雪亮工程”和应急管理等事件统一受理、统一分拨的功能,从前端事件上报的角度,对政府内部流转处理的各类事件进行拆分、消重、合并等融合处理,制定出统一的事项分级分类标准,并明确每个事件的责任主体;将原来以系统进行分类的原则改为完全以业务进行分类,打散事项分类标准,按业务分项罗列,将类似类别排列在一起。

2.2技术手段的创新实践

(1)可视化的分布式管控系统由于整个指挥中心由多个系统组成,各个系统分别有独立的功能界面,用户需要同时对多界面和功能进行操作。而同时使用多系统多界面导致使用非常复杂,且使用者一般是由多人组成的操作团队,需接受复杂的培训并通过长期的应用才能掌握全部子系统的使用方法。非专业人员完全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使用方法,也难以根据需要实时变更应用场景,造成用户的体验较差。为了更加高效地管理柯桥区社会综合治理指挥中心的所有多媒体硬件设备,实现联动控制,中广柯桥为指挥中心定制了可视化的分布式管控设备来统一管理指挥中心的智能化设备,提升整个指挥中心的设备可操作性,有效克服了指挥中心空间大、展现多导致设备操作繁琐、容易出错的问题。(2)智能便捷的讲解控制指挥中心接入了当地各个政府部门的管理系统,配合可视化的分布式中控app,在给重要嘉宾做参观讲解时能够智能便捷地操控不同的管理平台,完成从硬件设备切换到对应平台内容的全部讲解任务。

2.3项目建设中的创新管理

在本项目中,中广柯桥承担了总承包商的角色,既负责硬件集成和软件开发,又负责建筑装饰等工作。广电智慧化项目往往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从项目运作开始到实施,再到后期维护,需要处理的事务非常繁冗复杂。如果仍然局限于广电传统业务模式下的管理方式,将很难如期完成项目中所有的任务。中广柯桥以社会综合治理指挥中心项目建设为契机,打破了传统广电工程管理模式,建立了矩阵式项目组织架构,以便若干个部门协同开展工作。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引入了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即capability、maturity、model、integration),并且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认证了cmmi3认证(定义级)。在该水平,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标准流程,将这套管理措施与流程予以制度化,以保障同类项目和不同类项目均能够得到成功实施。科学的管理已成为中广柯桥的一种事业环境因素。在实施柯桥区社会综合治理指挥中心项目建设中,中广柯桥将项目全生命周期分为了启动、计划、执行、监督和控制、收尾等5个管理过程组,使得从项目策划、建设实施、维修服务到问题反馈的全过程都能够提供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例如,项目竣工后为了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在“96371”的7×24小时服务热线里,提供了专家座席,受理报修服务以及不定期联系用户,收集用户使用情况信息,完善系统的应用。中广柯桥通过该大型综合性集成项目实践,实现了在工程管理上的业务创新。

3成果与影响

3.1项目建设成果

柯桥区社会综合治理指挥中心分为“综合指挥大厅”“会商指挥中心”“智慧城市”三大组成部分,并以“时空走廊”进行连接,整体设计呈现超现代的科技感,同时还融入了柯桥轻纺之都的特色。在综合指挥大厅可以通过广电的电子政务专线与各乡镇的指挥业务系统进行分屏展示,实现与各乡镇智慧治理中心的实时互动。柯桥区社会综合治理指挥中心自建成以来,已多次接待部级、省市区级各级领导的参观视察工作,在绍兴市乃至浙江省内起到了示范引领工作。该项目已成为中广柯桥助力当地政府部门全力打造“城市大脑”交互融合的典型项目,其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综合执法、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智慧建设成果全部进行数据可视化呈现,连接了散落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数据资源,打通了“城市大脑”的“神经网络”,让各个单位的智慧治理发挥出最大的效力。同时,柯桥区社会综合治理指挥中心成功建立了客观有效的“平安指数”,使智慧治理的建设效果可参考、可比较,提高了各个管理部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大脑”的建设。

3.2项目影响分析

(1)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形象中广柯桥电子政务专线覆盖柯桥全区,为当地政府部门的智慧管理系统汇聚展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柯桥区社会综合治理指挥中心是一个“城市大脑”建设成果对外展示的窗口,公司融合广电自身的传统业务,打造完整的参观体验,通过有效的推广与宣传,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2)有效地助动了传统业务发展通过柯桥区社会综合治理指挥中心等智慧化项目的建设,让广电的尊龙凯时最新的业务范围从原先的有线电视、宽带、互动等传统业务,逐渐拓展到一些大型综合性的集成类业务,并对将来拓展类似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中广柯桥已经实现了综合信息运营商的转型,成为柯桥区政府智慧治理建设的主力军。

4总结与展望

智慧交通数字化范文篇7

2020年在全球经济受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减缓的背景下,“新基建”再次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应对疫情、经济下行和推动改革创新的有力一招。国家发改委近期对“新基建”概括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涵盖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诸多的技术手段本质上都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技术手段为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硬件、软件、应用场景相结合,构建出高效安全的信息网络系统,将城市的信息系统和服务系统打通,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提升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能够从根本上变革城市的运行、管理、服务模式,使得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国家发改委近期印发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同时也明确提出实施新型智慧城市行动,完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感知系统,打通社区末端、织密数据网格,整合卫生健康、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支撑城市健康高效运行和突发事件快速智能响应。基于5g、“新基建”新技术和重点任务新政策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将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智慧社区建设作为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将会进一步催化“新基建”的应用落地。智慧社区拥有大量的智能设备终端,并产生海量数据,可以构建出各种适用于“新基建”的服务场景,作为城市数据融合的代表,智慧社区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框架之下整合了居民的医、食、住、行、消的大量数据,消除了数据孤岛,优化了数据融合的资源调配,成为了“新基建”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的代表,并能有效提升城市管理部门的快速决策能力和社区个性化服务能力。

二、5g、“新基建”推动下智慧社区建设的新机遇

当前5g网络作为“新基建”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其高带宽、覆盖广、能耗低、延时低、高可靠而著称。5g网络其峰值速率将是4g网络的10倍以上,场景理想的峰值速率将达到20gbps,5g建设将会形成云、管、边、端的模式,依托边缘计算,实现社区、城市的区域化自治,使得超高清视频采集、视频实时通话、虚拟购物等得以实现。5g网络不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不仅能够提供对海量用户的支持并保障数以亿计的设备安全接入,而且能够将消费到生产的全环节、人到物的全场景覆盖,达到各种设备通过高速网络互联高效协同工作即“万物互联”的目标。智慧社区通过5g实现多元化数据采集、分析,可以更好地追踪和解决社区管理行业的诸多问题,必将有效解决当前智慧社区建设中设备、数据、体验和服务割裂的诸多问题,实现社区智能设备真正的万物互联、万物智能。5g网络不仅能够解决终端分布范围广、数量众多带来的网络传输问题,而且具备超千亿连接的支持能力,满足100万/km2连接数密度指标要求,同时还保证终端的超低功耗和超低成本,适合应用到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环保、智慧农业、智慧林业等传感采集点位多、采集数据类型多、数据包数量大、数据文件小的应用场景。智慧社区的智能化是通过各式各样的物联网终端、传感器采集数据来实现的,通过5g全方位的覆盖,能够实现万物互联的采集数据传输,使得通过采集的这些数据经过人工智能技术追踪解决行业问题变为可能。“新基建”建设的推进将支撑智慧社区落地的大量物联网技术实现突破,使得以前无法实现的应用得以落地,为社区的交通、创业、健康、教育、邻里、治理、服务、建筑、低碳等诸多大场景提供信息高速公路。“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实现城市、社区数据内部融合,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赋能、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成为更加强大的智能引擎,有效解决社区治理综合性、复杂性、创新性问题,从根本上变革城市的运行、管理、服务方式,使得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化。

三、基于5g、“新基建”打造数字化的社区数据中心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已经成为一个城市信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社区作为城市最基本构件,其大量的人口数据和传感采集数据仍未充分完成汇总,形成城市大数据的有机组成,因此构建智慧化的城市首先需要完成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的数字化智慧社区数据中心建立。这个数据中心将横向涵盖城市内所有社区人员的医、食、住、行、消的海量数据,涵盖社区内各类传感采集设备的采集数据,纵向实现社区与城市相关部门数据标准的统一、数据便捷、即时的联动共享,让智慧社区成为智慧城市的基础支撑。未来智慧社区数据中心的落地必将是在海量的多元数据、智能的算法、强大算力、安全且容量充足的存储基础之上的。当前海量、多元、异构的社区数据规范化采集、分析、处理以及在此之上的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仍存在瓶颈困难。5g、“新基建”的提出从根本上为城市智慧社区数据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手段支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诸多的技术应用不仅能够实现深层次、多元化的社区数据采集,更能够将原有的单一的社区数据采集向深度的数据挖掘、分析、研判进行跨越。当前城市社区信息数据同样面临数据标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导致政务、公共安全、生产、生活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以及数据与场景融合等方面无法提供标准的数据基础,同时数据质量不高,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不足,也影响城市管理整体决策的有效性,最终也拖住了智慧社区建设的脚步。5g、“新基建”能够推动技术融合、数据融合和业务融合,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分割,促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区管理服务相融合,解决当前智慧社区建设中数据体系的诸多问题。5g、“新基建”将为智慧社区数据中心的建立提供强大的算力和服务支撑。当前海量的数据分析离不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城市中每一秒钟产生的数据大到惊人,这对网络带宽要求非常大,而且在很多城市应用场景中对数据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非常苛刻。这些就要求数以万计的信息节点必须实现智能化,每一节点都应具备自主智能计算、分析、处理能力,综合运用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仓库等多种数字技术,形成一张分布广且具有自学习能力的智能网络,5g、“新基建”的建设也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四、基于5g、“新基建”打造多维度的社区管理平台

1.社会综合治理方面。当前智慧社区建设主要是以基础设施智能化、社区治理现代化、社区管理自主化、公共便民服务多元化为目标,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区域人、地、物、情、事、组织和房屋等信息,统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资源,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务到位,提升社区治理和社区管理现代化,促进社区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门禁、车辆抓拍、人脸抓拍、视频监控等多维的信息采集,初步建立起“人防部署到位、物防设施完善、技术手段先进、应急处置高效”的集管理、防范、控制于一体的社区保障体系。通过完善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车辆等“一标n实”数据采集来源,实现对社区实有人口、实有车辆信息的实时、精确掌控,实现对重点关注人员的动态管控。同时对各类事件做到预知、预判、预防、预警和有效处置,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由从事后研判到事前预警转变,切实加强社区的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为全面建成智慧城市提供了基础保障。5g、“新基建”新推动下的智慧社区建设将实现社区感知智能化,以社区信息模型为基础,集成和融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的智慧社区。利用5g网络的广域覆盖和高带宽等特点,依托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建立传统安防采集与新感知相结合的全新的智慧社区感知系统,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把物业管理、安防、通信等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社区感知系统的整合,对社区内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形成以视频监控、道闸门禁、智慧物业、智能家居、建筑温感、烟感探测、危化品监管、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为感知手段的完整感知体系,实现社区治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能和质量。同时将城市地理信息数据、管网数据、城市空间信息数据、城市地下空间数据、人口、证照数据以及社区物联网节点数据进行分类、融合、汇总后形成标准的智慧社区数据,依托智慧社区数据中心按照不同职能部门的业务需求以及数据安全的不同级别进行数据的按需分流推送,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5g、“新基建”推动下的智慧社区建设将实现社区管控的无痕化,社区的“感知触角”采集各个领域的海量数据,实现精准识别新来和外来人员、车辆,统一汇聚社区内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安防设备、安防力量、报警数据等信息,将社区状态以量化的形式体现给管理者,社区中的各个组织都能对社区中的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对社区中的事件有提前的预测,由此将社区内居民管理、人员出入、车辆通行、消防烟感等情况的管控从局部迟缓模糊变为全面快速准确,且过程非接触、不停留、无感知,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通过对社区从里到外的层层防护,实现可防性案件数量大幅减少,百姓更感安全。在本次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基于物联网的非接触式测温及信息采集技术手段助力社区高效安全战疫,有效解决人力参与度高、重点人员监管难、交叉感染风险大等难题,非接触式识别、自动采集和远程监控,贯穿于疫情的防、查、控、管、治等环节,有效发挥了“技防”优势。5g、“新基建”新形势下的智慧社区建设将实现政务决策精细化,将虚拟网络空间与实体物理空间融合,将城市融为一体,以数据和事件为脉络,以时空信息图层为基础,通过将社区基础设施感知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把对社区居民的治理和服务在线化。实时产生用户数据,洞悉用户需求,形成贯通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立体化运行全景图,呈现社区总体态势,解决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匮乏、协同支撑不足、重复采集录入等困扰,提升社区监测能力,以便于政府职能部门及时调整相应处置方法和政策,科学决策实现“一张图管到底”。形成“数据说话、数据决策、数据管理、数据创新”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政府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从而形成大数据驱动、多主体协同、智能化运行的智慧社区可持续发展道路。

智慧交通数字化范文篇8

疫情期间城市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执法不严。在预防和控制流行病起源方面,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和法规,但实际的执法力度不大、监督力度不足。2.储备不足。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虽然迅速完善了医疗物资储备制度,但仍存在很多未落地的情况,导致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都迅速出现医疗物资短缺危机,许多一线医护人员连基本防护用品都不够。即使湖北之外的广东、四川、河南等多地,多家医院也因为防护物资紧缺,公开接受社会捐赠公告。3.科普缺位。在健康保护意识方面,相当多的人意识落后、固执并且缺乏良好的健康习惯。4.形式主义。各个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壁垒,疫情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基层工作人员的精力被消耗在大量的重复汇报中。疫情对城市治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突发疫情对城市治理中政府治理、市场监管、风险应急、公共安全、城乡治理等五个方面提出严峻考验。从对抗疫情角度,城市治理信息化建设对城市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提升城市应急响应能力,构建高效应急响应体系;二是提升政府协同工作效率,构建跨层级跨部门协同体系;三是保障城市稳定运行,构建医疗资源共享体系;四是提升城市资源统筹协同能力,构建智能供储体系;五是提升城市应急保障能力,构建透明可信的监管监督体系。

应对疫情的城市治理具体措施

智慧交通数字化范文篇9

一、主要任务

(一)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5g商用。优化5g基站布局,推进通信设施及挂高资源共建共享,逐步提升室内分布系统建设规模,到2023年建成5g基站1600个,实现全区5g网络连续覆盖,并向乡镇、农村延伸覆盖。搭建5g示范网络,5g高清/超高清广播覆盖网、有线无线融合高清/超高清传输网、基于700m的5g物联网等精品网络,实现重点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行业应用密集地区连续覆盖。搭建5g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测试认证实验室,开展产品认证、应用测试、试验外场、网络性能监测、产业监测分析等。搭建5g创新应用平台,推动5g产业与垂直行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批5g 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等智能化提升尊龙凯时最新地址的解决方案。加快培育产业聚集度高、智能化水平高的智慧产业集群,到2023年,形成2个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场景应用等方面具有5g深度应用的5g 产业园。〔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中国电信区分公司、中国移动区分公司、中国联通区分公司、中国广电网络区分公司、中国铁塔市分公司办事处、各镇街园区〕

2.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强化新建数据中心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维,进一步降低能耗,提升新建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水平。优化存量数据中心,重点针对老旧数据中心开展节能与绿色化改造工程,加快数据中心节能技改和用能结构调整。支持pue值低于1.3、上架率高于65%的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上架率达到60%以上的可申请扩建。优化提升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加快推动数据湖数据中心规划建设,到2023年打造300pb存储计算中心。〔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局、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电信区分公司、中国移动区分公司、中国联通区分公司、中国广电网络区分公司、中国铁塔市分公司办事处、各镇街园区〕

3.加快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行动,面向轴承及保持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钢管四大产业,打造一批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app,推动大中小微企业深度应用,鼓励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到2023年,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以上。深化两化融合、企业上云专项行动,到2023年,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达到6家左右,全区上云企业达到3000家左右。积极推广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数字 制造新模式,培育一批示范企业、项目。〔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街园区〕

4.完善升级物联网。建立nb-iot(窄带物联网)、4g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系统。nb-iot网络实现主城区普遍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有序推进工业、农业、旅游、交通、能源、物流、家居等领域示范应用工程,到2023年打造1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物联平台。〔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电信区分公司、中国移动区分公司、中国联通区分公司、中国广电网络区分公司、中国铁塔市分公司办事处、各镇街园区〕

5.加快普及应用人工智能。到2023年推动人工智能与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广应用一批智能辅助驾驶客车、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家居、高端遥感应用、智能穿戴等新技术。到2023年,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000万元。〔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各镇街园区〕

(二)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1.推进充电桩和加氢站建设。推动城区及所有镇驻地的住宅小区周边停车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3年充电服务示范小区达到2个以上。推动公共停车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运河博物馆、腾龙广场等充电项目,到2023年公共停车场充电桩占车位比不低于15%。推动公交、环卫、物流、通勤等企业专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企业运营需求。新建公用充电桩一律接入全省充电基础设施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车桩互联、便捷充电。到2023年,全区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900个以上,基本建成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充电保障体系。〔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行政执法局、区公安局、区交通运输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镇街园区〕

2.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围绕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加快构建坚强骨干网架,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深化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能源技术融合应用,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配电自动化和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接纳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并网,支持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服务网络建设,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围绕供冷供热、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推进电能替代,打造一批有特色、可推广的精品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3.大力发展城际高速铁路。构建高速铁路交通网络。加快郑济高铁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雄商高铁,配合市推进邯长高铁规划设计,打造区域性高铁枢纽城市。配合市研究启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1.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主动对接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展规划,优化布局,在我区重点疾病领域建设区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创建省、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奠定坚实基础.聚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能源等可能发生革命性破的方向,超前谋划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构建形成重大技基础设施集群.〔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卫计局、区发展改革局、各镇街园区〕

2.建设新型研发创新平台。加强与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建设10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融入“1+30+n”省创新体系建设。到2023年,全区新型研发机构超过2家。加强与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大学等共建合作,吸引更多高校、科研院所来我区建立合作机构。〔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发展改革局、区教育体育局、各镇街园区〕

二、打造应用场景

(一)“智慧 产业”

1.智慧工厂。聚焦轴承及保持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制造、钢管四大产业,开展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示范建设,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及装备深度应用,打造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管理、运维等全流程智造体系。培育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远程运维服务、众创众包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加快制造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建设智慧工厂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实施“智安化工”工程,支持化工企业机械化换人、智能化二道门等智慧化管理措施。〔责任单位:区エ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区应急管理局、各镇街园区〕

2.智慧农业。推广农业物联网、智能设施、北斗导航、智能追溯监管、数字公共服务等应用,提升农业生产实时监控、精准管理、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水平。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电商快递服务农产品出村示范行动,完善农村物流系统,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包装、运销各环节数字化改造提升。着力打造以特色粮经、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和林特产品等五大特色产业为基础的智慧农业应用基地。〔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区发展改革局、区委网信办、各镇街园区〕

3.智慧文旅。积极探索开展文旅融合数字经济创新实践,推动人工智能、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在旅游领域渗透应用。加快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建设,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线上线下一起办,提升传统文化活动吸引力、感染力。〔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

(二)“智慧 民生”

1.智慧教育。完善智慧教育发展环境,建设高速安全的教育城域网,推进5g校园网络环境建设。建设区智慧教育平台,进一步扩充区平台资源服务内容,完善平台各项应用基础信息建设、教学助手、资源上传、师生学习空间、人人通app、活动广场、名师工作室、教研等应用的建设。建设数字校园和智慧教室,强化云终端设施配备,优化学校管理服务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高标准完成“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2.智慧医疗。构建完善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持续改造医疗机构开展电子健康卡应用环境,逐步提升患者持电子健康卡就诊体验满意度。〔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3.智慧交通。建设智慧交通出行服务平台,加快交通运输数据资源整合、开发应用,提供运行状态査询、出行路线规划定制交通等智能服务。建设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提升交通疏导、应急救援、车辆引导等可视化管理能力,实现“两客一危”智能化主动预防。推进交通运输便民服务应用,推出学驾考一体化服务平台,推行公共交通一卡通用、无缝换乘。开展智慧运输示范,鼓励发展互联网 车货匹配、无车承运人等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建设“货运一单制、信息一网通”电商、物流运作体系。〔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财政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公安局〕

(三)“智慧 服务”

1.智慧城市。以创建“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为目标,构建智慧“城市大脑”,打造集城市运行监测、精细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运营智慧中心,完善智能感知、预警、决策和调控体系,实现社会治理关键领域一站式决策指挥。优化提升“智慧”、“爱分厅”app建设应用,推进便民服务资源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互联互通,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加快智能楼宇、智能水电、智能安防等技术综合应用,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到2023年,实现数字社区服务模式主城区全面覆盖,并向乡镇和村居进行延伸,努力争创全省智慧社区建设样本。〔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中国电信区分公司、中国移动区分公司、中国联通区分公司、中国广电网络区分公司、中国铁塔市分公司办事处、各镇街园区〕

2.智慧政务。依托数字建设、市政务服务平台,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结合我区实际,推动企业开办等高频事项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利用数据共享、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行无感审批,实现事项找人的主动服务,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积极开展“数聚赋能”行动,加快基础库、主题库建设,推动数据共享开放,打造20个左右数据应用典型案例。推进政务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提升“爱分厅”app掌上服务。〔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局、区行政审批局、各镇街园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同推进。按照全市部署建立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机制,结合我区实际,突出优势特色,制定具体细化的实施方案。各重点领域成立工作专班,加强工作力量。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多措并举、高效有力的推进机制。〔责任单位:区直有关部门,各镇街园区〕

(二)强化项目实施。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围绕“新基建”发展重点和推进方向,深入谋划实施一批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建立新基建重点项目库,根据建设需求和推进情况,滚动更新项目库。将新基建项目推动情况列入督导考核重要内容,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定期调度项目进展,发现存在问题,找准梗阻部位,通报实施情况。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破解瓶颈制约,提高配置效率,为项目建设提供重要支撑。要优先确定当前急需项目,优先集中资源重点支持,尽快形成示范引领效应。〔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三)强化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政策资金支持,落实好区政府自筹资金。强化政银企保合作,用好用足国家、省、市和我区出台的一系列金融财税、降低成本、援企稳岗等政策。公益性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经营性项目以市场化推进为主,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定期向社会推介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包,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各镇街园区〕

(四)强化人才引进培育。建立健全与新基建相适应的人才发现、引进、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依托国家、省重大人才工程、“人才联络站”“毕业生就业服务站”等平台与高校密切配合,推广“政策找人”“无形认证”等便捷化政策落实机制,做好各项惠才政策的落地,为我区新基建各类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新基建人才服务机制工作。加强新基建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强专业性、技能型人才培养。鼓励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培育产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科技局、区教育体育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

智慧交通数字化范文篇10

关键词:智慧城市;构建;框架体系;要素;创新技术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物质、文化、技术的不断积累,促使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去享受新技术的服务,而智慧城市体系的建立使人们享受这种便利成为可能。当前无论是国家还是政府都非常重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1智慧城市简要介绍

1.1基本概念

所谓智慧城市就是指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他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理念,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资源环境控制与保护、社会环境管理与保护、经济体系建设与管理等多方面的市政管理领域,将信息技术应用当中,建立物联、互联、云计算等体系,从而实现城市各个体系间的互联、处理和协调,使城市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构建出高效和谐的社会、经济、人文城市体系,使城市各系统更完善、更智能、更协调、更发达、更和谐[1]。

1.2基本特征

智慧城市能全面透彻地感知城市中的各个体系,通过各类智能传感器的识别、分析、处理,从而保障城市体系的正常运行,通过普及宽带网络实现全面化的互联互动,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随时随地应用各种软硬件。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创造社会协同的智能化空间。

1.3与“数字城市”的区别与联系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历程中更为高级的形式状态,在“数字城市”当中应用了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融入到其他信息当中,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和相互操作,更加注重数字化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而“智慧城市”基于“数字城市”信息化技术水平,综合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智能识别等最新的信息技术形式,实现感知、互联、融合的城市。“数字城市”当中的信息相互分割、封闭,形成过程中重视信息数据的产生和积累;“智慧城市”中的信息自动、实时,形成过程更为高效、协同,注重数据应用模型的建立[2]。

1.4发展概况

当前城市信息化已经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两个阶段,正在逐步向着智慧化发展。在数字化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各类城市、服务、个人信息转换为数字形式的信息资源;网络化城市建设实现了这些信息的共享,在某个区域当中将各个分散采集的信息进行互联互通;而智慧化充分融合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此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集中起来,进行协同工作,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我国智慧城市从提出概念到规划建设只用了3年时间,自2009年提出“感知中国”,2010年两会将物联网、智慧城市列入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十二五”规划提及智慧城市建设,截至2016年6月,我国95%的副省级城市、76%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均在政府工作报告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要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3]。

2智慧城市构建框架的组成要素

2.1认知方面

充分认识智慧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并明确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创新举措,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要求、框架、远景、规划等多个方面都要有专业化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深入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理论和尊龙凯时最新的技术支持。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进来,通过不断宣传,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作为一项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的同时,智慧城市也是一件普惠性的公益实事,需要多方支持合力推进,也就离不开适宜的人文环境构建[4]。

2.2技术方面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城市化和新技术的融合,离不开大量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因此需要对各类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沿进行细致了解,通过加大技术投入,研发出更为先进、实用的技术类型,并不断应用和推广。坚持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智能城市建设进程的首位,推进“三网融合”、信息网络工程、大型数据库的建设,确保信息能有效集中的同时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制度建设。

2.3制度方面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研究制订完备、实用的政策体系,从根本上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环境,将政府主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确保各类基本性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编制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明确相应阶段划分,并依照相应的重点和步骤逐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制定科学的标准规范体系,将基础的信息技术标准、信息资源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应用标准、管理标准进行规范化[5]。

2.4组织方面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树立大科学、大工程理念,明确组织领导体系,以便进行统一组织协调,不断推进城市建设进程。建设过程中整合信息资源,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注重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保障,形成系统的综合性建设方案。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在全国设置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以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推进重点领域试点工作,加强相互间的合作交流,将先进的做法和经验推广出去,促进区域间智慧城市建设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共同发展进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商业流程再造,形成核心竞争力,将产品、服务推广至全社会或全球范围内,实现科学的商业化运作管理模式。

2.5其他方面

智慧城市建设只有在大量、稳定的资金支持下,才能保证顺利实施,因此,需要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渠道的投资体系。培养城市建设所需的领导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确保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重大项目的土地资源保障,紧抓项目的生成、储备、落地、推进等工作内容[6]。

3智慧城市构建过程中涉及的部分技术类型

3.1智慧型信息系统

当前城市信息化体系包括管线基础设施、计算机软硬件、智慧网络连接等内容,其中管线基础设施主要是以光纤为主体构成;计算机软硬件涉及系统固定形式、流程管理、邮件新闻、网络搜索等多个方面内容;智慧网络连接主要以物联网、4g以及正在建设的5g网络体系为基础的网络连接方式。新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以无线网络、无界面计算机和无键盘输入的方式来普及信息网络,将时间、地点等多个方面的限制逐步排除出去。以3s技术为基础建设智慧信息系统,包括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可实现远距离物体识别、收集整理空间地理资料,提供位置服务。城市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多年发展,已经可以逐步实现通过数据寻求相应的思想、财富等内容的时期,通过信息分析和数据挖掘,最终为知识发现和系统决策提供稳固的支持。从已有数据中寻找规律,形成数学模型,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辅助相关部门处理事务、制定正常,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规划,逐步实现决策智慧化。

3.2市长决策支持系统

市长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对各方信息进行实时掌握,进而为管理和运营城市提供保证,市长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1)政府信息中心政府信息中心负责全面收集、整理、上报、城市信息。通过汇总各部门信息,城市领导部门可以直接通过政府信息中心随时随地了解情况[7]。2)市级数据仓库将各部门数据统一到一个数据平台上进行分类,便于查找调用,为有效使用这些数据需要建立数据仓库存放政府信息中心的原始数据,并保持数据库的实时连接,同时组建信息分析机构,负责挖掘可用的信息、规律等内容,数据分析是市长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为建立系统运转模式和流程,让计算机实现自动提取、分析,最终形成有效的分析结果供管理人员进行参考。3)智慧报表市长决策支持系统中各级部门间存在大量信息上报和互通需求,智慧报表可以根据数据库自动生成报表,将常用内容设计成指定格式,然后定期进行自动发送。

3.3智慧交通管理系统

现阶段城市交通状况堪忧,交通堵塞已经成为城市运行过程中非常严重的问题之一,实现智慧交通管理是全球各地城市管理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将交通信息、通讯、定位等系统获取的信息,经智能化分析,然后提供最优的交通路线,主要包括交通信息采集、,车辆定位、指挥这部分体系内容。

3.4智慧人口、土地资源管理系统

人口、土地等作为城市资源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管理对象,其中的人口、土地等是城市信息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及时了解不同地区、时间、人群的流动情况是人口管理的关键。可通过扩充社保卡功能,建立融合公安、社保、金融、人口等内容的数据中心,建立人口信息自动采集系统、数据分析挖掘系统、报告和展示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对城市人口资源进行系统的管理。对于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城市建设发展速度快,频繁出现大量拆迁,原始地貌、归属变化快,需要较为准确的土地使用版本,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仍旧缺乏相应的土地版本数据库;由于土地类型变化快,部分土地又存在历史原因,不少土地、房产所有权不明确;部分城市中的文物、珍贵建筑需要保护的非常多,而一个建筑就要对应一个图像,以及基本的描述数据才能提供良好的考证、修复需要。通过智慧型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采集、存储、分析、展示实现土地资源管理智能化。

3.5智慧社区系统

针对社区范围,利用计算机、通讯与网络、自控、ic卡等方面相关的技术来完善信息化治安管理工作,这些技术结合有效的网络传输,使基本的信息为社区物业、安防提供良好保障,实现社区服务的快捷高效。为家庭防火、防盗,避免燃气泄漏,提供紧急救助和医疗保护提供便利。采用动态在线式的巡更方式,严格规范巡更工作的同时确保巡更人员安全。还能实现便利的远程抄表计费,其计量精度高,数据安全性高、完整性好、可靠性高。同时还可提供社区住户信息、住宅区图形数据,将各个监控体系与物业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建立社区综合信息服务数据库,提供需要的交通、服务、购物、商业、生活、教学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内容。在城市主要路段、街道设立监控设备,定时将城市情况传递给监控中心,及时记录犯罪经过、人流汇集、异常人群聚集等情况,特别针对大桥、隧道、地铁等重要建筑和公共设施要全天候监控和保护,设立相应的实时监控、信息采集和预警等信息系统进行识别、记录、反馈等工作。

4结束语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的综合工程,是对数字城市的成果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各地政府充分重视技术、政策、环境、基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不少地方将智慧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借助各种智能化手段来提升城市整体素质和形象,呈现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但是仍旧要注意,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少地方政府在管理与组织、治理结构、发动民众等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需要充分认识智慧城市构建框架以及相关技术的重要性,突破智慧城市应用的局限性与技术瓶颈,确保智慧城市的各种建设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吴掠桅,王芙蓉,孙玉婷.智慧城市多规信息融合可视化系统构建研究与实践[j].建设科技,2017(13):26.

[2]赵亚星,王红春.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7(5):113.

[3]张唯,毛炜青.上海城市高精度dem空间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j].城市勘测,2017(2):5.

[4]张永民.新型智慧城市“三中心一平台”的构建和技术框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6(19):54.

[5]秦笠膑,黄纯峰,丁钰.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公交出行云平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24):25.

[6]吕欣,韩晓露,李阳,等.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体系框架研究[j].信息安全研究,2016(9):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