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会计规章制度十篇-尊龙凯时最新

时间:2024-02-27 17:57:40

小企业会计规章制度

小企业会计规章制度篇1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

1前言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在我国大陆成立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为社会提供各种需求服务的较小规模的所有企业都可以称之为中小企业。当前,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在其中的作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中小企业已经多于一千万个,在所有企业中占到了百分九十八,其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百分之六十,其利税为全国的百分之四十,其出口额为全国的百分之六十。此外其还为我国提供了百分之七十五的就业。但在中小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其却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当前的经济市场中无法与当前大企业进行竞争。而这个过程中会计核算造成的影响非常的大,由此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在当前企业会计核算的发展中,有着主体界限不明确,基础落后、业务专业化程度低,管理不规范以及职业素养低等问题。而企业从内部进行自我提升,也就是提升企业领导的职业素养,以及引入高素养的职业会计人员;以及强化中小企业中会计规章制度的完善,包括会计规章制度的规范化以及国家部门的监督等。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规范会计核算进行了探讨。

2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当前的中小企业中,存在着会计核算的主体不明确的问题。企业的产权在很大程度上跟个人的财产没有很明确的分割的问题。相比于大型企业,在中小企业的经营中,其所有权在很大程度上与经营权无法分割开,通常存在着投资者同时也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的情况。而且也存在着企业资金与个人财产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状况。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的会计核算带来了麻烦。

第二,在当前的中小企业中,存在着会计基础非常差的问题。这在形式上主要为:

(1) 中小企业的会计部门以及从业人员与会计的规章制度不符合。在很多中小企业中会计部门非常简单,有些甚至没有专门的会计部门。这就使得企业中会计工作具有分工不清楚、层数不明确的问题。而且很多时候都是让亲朋好友担当财务的出纳,外聘的专职人员作为企业的兼职或全职会计。此外,在中小企业中,还存在着会计相关人员的资质不确定的情况,很多企业中会计人员没有会计资格证,甚至财务部门经理也没有财务技术资格的情况也非常的多。

(2) 中小企业的会计部门在财务建账中不依据规章制度进行,存在着违规的会计核算方式,甚至出现非常混乱的无账模式。其他的企业还会采用两套以上的账本进行核算。此外,还存在着会计从业人员技术知识落后而导致的先进会计方式以及技术的不能使用的状况。

(3) 中小企业的会计部门的监督机制没有行使相应的功能。在企业的运转过程中,会计监督是其本身具有的职能,其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同时也保障会计方式的合法化。在目前的中小企业中,领导者会在很多程序上对会计环节进行影响,这就会造成会计从业人员在领导的干涉下违背会计的规章制度,也就无法正确的行驶会计的监督。

第三,中小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对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具有证明作用的票据具有较大的成本。这就会造成企业间的交易就会牵扯到票据的成本问题,因此就存在着开具发票以及不开具发票两种状况下的两种价格,通常需要发票就要以较高的价格进行交易。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有在低位价格进行交易的预期,而这时没有业务往来的票据,企业会通过其他不符合规范的收据来代替。

第四,中小企业的会计相关制度的缺乏。在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中,会计相关的制度非常的缺乏,像会计的稽核、资金的管理、财务资金核查、产品成本核算以及财务资金审批等制度在很多企业中都不存在。也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会计规范制度,但在其实际工作中却远没有执行。当前,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的领导者也充分的注意到相关的问题,但由于档期企业管理的不足或者员工素养的不足就导致了会计规章制度制定的流产。而这种规章制度不完善的模式也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多不良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企业资金使用的问题,也造成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不稳定。

3规范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策略

第一,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逐步的改善。在面对中小企业中的会计在其运行过程中的规范这个议题时,必须要将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解决为前提。而解决企业问题的方式通常是提升企业职工素养、构建财务组织以及规章制度、提升企业的特色文化等方式。

(1)首先就是提升企业领导者的素养。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其运行过程中有着管理落后、对会计部门核算环节不负责任等问题,其主要是由企业领导者的素养所决定的。这样就要求提升领导人员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专业知识培训、新型法规政策等的宣传等活动来提升领导人员的职业素养。此外,还应对其在会计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进行充分的说明,使其对会计的规章制度进行掌握,对会计行为的合法与否进行准确的判断。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我们正在逐步的推行新型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企业在先进会计模式的引入过程中要将传统的制约企业发展的会计模式放弃。只有不断的吸收先进的会计管理新模式,或进行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建设才能使其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此外,在提升惬意领导人员职业素养的同时还有积极的提升企业所有职工的职业素养。

(2)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强化从企业内部开始的监督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借鉴成功企业的优秀实践经验,并紧密的依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制定出具有自身企业特色的监督制度。比方在企业构架中开设内部审计部,其在形式上与财务部门没有任何的联系,并对财务部门进行监督。当然也可以由企业员工代表构成的监督人员对企业进行适时的监督。这些会计规范化模式的构建将有利于企业从内部进行监督,不仅可以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也可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小企业会计规章制度篇2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经济发展迅速,虽然我国制定着各种法律法规,各个中小型企业内部也制定着各种工作注意事项和工作原则,可是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朝钱看的现代社会中小型企业在会计环境下,为了企业的眼前利益:投资成本小、时间短、风险低并且迅速获得大量资金。以河南的中小型企业为研究对象,这些中小型企业,规模小、抗击风险的能力弱、资金链脆弱以及各个中小型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因此,这些基于会计环境中的中小企业舞弊现象严重,以至于他们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有关企业诚信的危机。南此可见,现在加大对河南省的中小型企业会计舞弊的监管力度刻不容缓。因此,我们以河南省为例,基于会计环境中的中小型企业的舞弊现象进行研究并给予解决。改善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会计环境的中小企业舞弊现象产生的原因

1.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合理分开

虽然,我国经济持续飞速发展,但是中小型企业在经营方面受传统理念的影响的情况依然很普遍,对于河南省会计环境的中小企业舞弊现象产生的原因的相关研究来说,河南省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他们的企业经营权和企业所有权处于高度统一的状态,领导在对一个问题做出决定的时候,往往采用独裁的方式,这就意味着河南省的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和组织的水平较低,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也没有企业内部相关人员的相牵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内,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都在企业所有者的一人独裁下,会计人员完全没有独立性,在出现问题时造成决断失误的情况更容易发生。而且,这些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来源,都来自自己的投资和亲戚朋友的支援,这样导致企业内个人的消费支出和企业的支出相混淆在一起,导致企业资金的实际支出和正常支出不想符合,加上企业的管理不当,又有大量的企业所有者的亲朋好友在企业内就职,管理制度宽松,导致大量的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不认真,出现失职现象的情况时有发生,以至于会计环境的中小企业舞弊现象产生。

2.企业内会计账务制度的不规范

中小型企业在企业内部会计财务的制度不规范,在河南省中有很多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只是在企业内部以一个形式存在着,其管理制度并不规范,不符合企业的正常管理,面对这些中小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想混淆的问题,这些会计更不会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工作,而且,正因为管理的制度不规范,这些会计人员在工作上的决策全依靠自己的经验和企业最高管理者的命令,他们在工作上发生的失误也时常被忽略。加上这些中小企业的公章管理也不规范,企业内的财务章、公章等其他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物品,不注重管理,或疏忽这项管理,就导致这些对企业来说的贵重物品很容易会被一些有非分想法的人窃取,从而危害到企业的利益,公章以及财务章的使用关系着企业的命运,但是这些中小型企业,没有对这些对企业重要的物品有合理的管理制度,加上企业领导的独裁性以及企业和对会计人员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导致会计环境的中小企业舞弊现象产生,并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3.企业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河南省的好多中小型企业的老板都是白于起家,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上了企业领导人的位置,但是这些人普遍社会经验丰富,但是只是水平不高,文化素质较低,自身修养不够对企业的管理方面也不够了解,而且,这种中小型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工资待遇、企业福利方面较差,企业的盈利也较少,这些企业招的员工也较少,经常人于不够用,但是招太多新人,又要支付员工一部分工资减少了企业的利润,因此,选择了使用少量的人于,甚至有些中小型企业,没有设置会计这个职务,只是在企业内设置了记账的职务,一些有关于资金的使用都有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来决定,有些企业设置了会计这个职务,但是在企业分工:上也不明确,企业的管理方面制度也不完善。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差,导致会计环境的中小企业舞弊现象产生。

4.企业内缺少会计人才

在企业平时的运行中,有许多地方都需要凭借会计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和决策,但是河南省的很多中小型企业,他们缺乏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人才,这些中小型企业聘请的会计人员水平较差,没有丰富的经验而且他们的竞争意识也不够强烈,加上企业的管理不规范,这些会计人员在工作上的失误也常常被忽略,导致会计环境下中小型企业舞弊现象的产生。

5.经济利益的诱惑

虽然我国经济现在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但是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并不长,其信息的传递不够及时、信息不透明,虽然将税收作为重要的管理机制,但是偷税、漏税现象时有发生,而且,这些中小型企业,规模小、抗击风险的能力弱、资金链脆弱以及各个中小型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因此,这些基于会计环境中的中小企业舞弊现象严重,这些中小型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加快企业融资,为了减少投资成本、减短工作时间、降低投资风险并且迅速获得大量资金。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处于有利地位,于是便产生了会计环境下中小型企业舞弊现象,影响了市场秩序。

三、会计环境的中小企业舞弊现象的解决措施

1.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在面对会计环境的中小企业舞弊现象的问题时,应该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完善中小型企业的立法,明确权利和义务。并且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中小型企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样,这些中小型企业才能减少对未来预期不确定的压力,从而减少他们的顾虑,缓解会计环境的中小企业舞弊的现象。在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要注重这些中小型企业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的对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这些中小型企业遵循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可以有效缓解会计环境的中小企业舞弊现象的发生,从而改善市场秩序。还应该利用市场的运作,来改善融资的环境,就日前来看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依靠银行,但是这些中小型企业和银行的信贷契约是一种不完全对称不完全合理的信贷契约。因此,银行和其他的金融机构,应该采取信贷契约对称的公平契约,金融机构和中小型企业一起承担风险,共同分享收益的信贷契约。更应该加快税收制度的改革,推进税收制度,增加税收的透明度。加大司法惩戒的力度,对中小型企业内违反规定的行为,明确到对单位以及个人依法追究行政、民事、刑事责任。来有效缓解会计环境的中小企业舞弊的现象。

2.完善企业内部机制

中小型企业应该,建立以强化公司内部管理,建立系统的管理体系,和政企分开的科学的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并且完善企业内部人员的奖罚制度,个人表现直接与年终奖金挂钩,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来完善企业内部机制还应该对企业内会计环境下舞弊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增加法律意识的培训,促进这些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和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加强对会计环境下的中小企业舞弊的现象的处罚程度,使得企业内部会计环境下舞弊获取个人利益的人,付出高昂的成本。以完善企业内部机制来有效缓解会计环境的中小企业舞弊的现象。

3.健全和强化社会监督措施完善企业内部机制

我国应该健全和强化社会监督措施,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真正对发挥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并且,要提高会计在中小企业工作中造假舞弊的风险,加大打击力度,从根本上来防止会计舞弊的存在蔓延,并且在对待做假账以及出现会计环境中的中小企业舞弊现象时,企业在处理过程中,要根据会计环境的中小企业舞弊现象产生的各方面的原因,具体到单位以及个人的责任,进行严厉的处分来有效缓解会计环境的中小企业舞弊的现象,改善市场秩序。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增强其独立性

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人员,是企业财务活动的主体人员,中小型企业会计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且,会计人员的素质以及这些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也直接决定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的质量,这些中小型企业,应该对企业内的会计定期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会计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在工作中的独立性,将不做假账以及禁止出现会计环境中的中小企业舞弊现象,作为河南省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基本素质,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增强其独立性来有效缓解会计环境的中小企业舞弊的现象,改善市场秩序。

小企业会计规章制度篇3

摘 要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扩大就业,活跃城乡经济,满足人民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进行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但目前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会计基础工作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本文就其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会计基础 工作规范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的“底座”,不仅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旺盛的创新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动力。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对其影响大等因素的存在,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会计基础工作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甚至影响了中小企业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本文就其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

一、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的聘用不规范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持有会计证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但目前很多中小企业是由家族作坊发展而来, 对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考核不规范,会计人员多为企业管理层的亲属,如有的丈夫是经理,妻子是会计、出纳,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下,造成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从而使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而有的中小企业仅聘用兼职会计,定期来做账,会计管理缺位,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二)原始凭证的取得不规范、不完整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了取得原始发票的基本要求,但是目前有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在取得原始凭证时不规范,如收款时收款人不签字盖章;支出没有正式发票,多以白条入账且无经办人签字;购买商品物资支出大额现金的情况普遍,且无正规发票,只能用收据或对方的出库单作为购买商品物资的原始凭证,诸如此类依据不合规定的原始凭证办理会计业务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 会计核算不规范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再加上很多管理者只注重经营业务的管理而忽视财务核算,因此,许多中小企业没有按规定设置会计账薄和科目,造成账目不清;固定资产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或有总账无明细账且不按规定计提折旧;同一经济业务,前后会计处理不连贯,科目处理不一致,总账和明细账不一致;存货的核算没有采用永续盘存制,而是只采用实地盘存制,期末通过实地盘点实物,确定财产物资的结存数量。这样就无法及时掌握各种原材料的库存情况,容易造成超量采购,占用过多采购资金;或是库存不足,影响生产。仓库管理中多发少发、物资毁损、盗窃、丢失等情况,在账面上均无反映,而全部隐藏在本期的发出数内,不利于检查监督,很容易掩盖存货流失的真正原因。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受生产资源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限制,企业组织机构及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如物资购销制度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部分中小企业由于不懂现金内部控制 的作用,出纳插手会计工作,或一个人既管钱又管账,这为有关人员贪污创造了条件。

二、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建议

(一)建立尊重会计人才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 ,规范雇佣财务人员

首先,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专业工具,会计工作质量的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影响到企业利润的提高。而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因此,中小企业应树立重视会计工作、重视会计人员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摒弃“家族式”管理理念,根据《会计法》、会计制度等法规的要求,聘用具有任职资格的会计人员,避免企业管理人的内部人雇佣,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此外,针对中小企业由于待遇问题和发展问题无法吸引较好的人员进入会计岗位这个事实,中小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自我发展的重视,定期不定期对表现良好的会计人员进行表彰,并引入会计人员专业晋升通道,激励和鼓励他们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二)加强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直接影响企业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进行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因此,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同专业知识培训结合起来,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1.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工作责任感和荣誉感。会计工作时常处在各种利益的交叉点上,要求会计人员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公平地对待利益各方;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综合治理会计秩序,采取有效措施,净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并且敢于坚持原则,在处理会计事务中坚持秉公办事,克服不良动机。2.加强普法教育,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会计人员法制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增强遵纪守法观念;提高会计人员自我接受监督意识,引导会计人员自觉抵制各种拘私舞弊行为;教育会计人员严格按照国家会计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法行事。同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对违反财经纪律、违反会计法规、条例的单位和个人,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人员,都必须依法严惩。这样,才能维护《会计法》的权威性,从而促进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3.加强专业技术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各中小企业应当保证会计人员每年有一定的业务学习时间。会计主管部门或单位领导应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从严考核,从严要求,杜绝因为业务不熟练而出现的差错行为,防止由此给舞弊行为制造可乘之机。会计人员要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不仅要懂得业务知识,还应具备参与管理、决策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三)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外部监督

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够的,应该借助外部监督,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从行政干涉、行政审批向监督管理转变,大力简化事务性工作,强化监督意识,扮演好会计工作监督员的角色。通过调查研究,督促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完善且适合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培养各小企业遵章守纪的理念,真正将会计工作规范化变为自觉行动。进一步完善以会计质量为重点的检查制度,对会计工作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加大对《会计法》实施情况的监督力度,依法查处设置账外账,“小金库”、虚假核算等各种检行为,对重大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并督促各企业整改措施的落实,推动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自我机制。其次应加强对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严格执行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资格证书的管理制度,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坚决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情节严重的要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责令其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税务部门也应改进查核方式,侧重于进行实质性查核,确实扫除逃漏税企业,以建立公平的纳税环境。

(四)构建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记录的真实、准确和经营业务的有效开展而采取的一系列制度、措施、方法。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强化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的重要措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内部牵制和内部稽核两大部分。内部牵制主要着眼于业务流程中的职能分解和人员的职责分工,以便形成互相制约、牵制的机制。内部牵制的主要手段包括职责牵制、分权牵制、物理牵制和簿记牵制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很多。当前,要根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地抓好如下方面:

1.建立和健全分工分责制,明确职权,落实责任。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即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经办人、财物保管人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从而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如汇出一笔采购货款,规定要由采购经办人填写请款单,供应计划员(或供应部门负责人、审查请款数额、内容及收款单位是否符合合同和计划,会计员审核请款单的内容并核对采购预算后编制付款凭证,最后由出纳员凭手续完整的付款凭证办理汇款结算(出纳员开出汇款结算凭证,还要通过会计员审核),前后须经四人分工负责。而采购汇款的报账业务,则规定要经过采购经办人填写报账单,货物提运人员提货,仓库保管员验收数量,检查员验收质量,以及会计员审核发票、账单及验收凭证,编制转账凭证报销。

2.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实行回避。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常见的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如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银行票据的签发印鉴,必须有两人分别掌管;向银行提取较大数额现金时,必须由两人以上对领款、点验安全入库的全过程共同负责;仓库材料明细账要设专人稽核或另设记账员记账;管钱、管物、管账人员因故离开工作岗位或调动工作时,规定要由主管领导指定专人或接替,并监督办理必要的交接手续或正式移交清单。规定管钱、管物、管账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旨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3.完善凭证、账簿、账表体系,严格会计操作规程凭证制度。如对各种自制原始凭证,在格式、份数、编号、传递程序、各联的用途、有关领导和经办人签章、明细数同合计数及大小写数字一致等方面作出规定;对各种账簿记录,要求账证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统驭关系的规定;还有会计核算中规定的双线核对、余额明细核对、各种报表相关数字核对,以及由此而规定的内部稽核制度等。

4.会计部门严格复核、审批制度。严格财务开支审批手续,确保各项财务开支合规合法,手续齐全;此外,现金收付的复核制,物资收发的复秤制、复点制等,也都是防错防弊的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小企业会计规章制度篇4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法律法规;披露分析

一、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1、最新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这一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从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实施,并且鼓励其他的企业执行这一体系。这是我国目前采用的会计准则体系,即新会计准则体系。

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我国法律法规体系一般包含四个部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目前,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由以下四个层次所构成: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该法律是指导我国会计工作和制定会计标准的基本法律法规,由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实施的。在会计法中,具体规定了单位组织进行会计核算以及编制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和相关责任主体。该法律中明确提出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财务报告必须做到真实、完整。真实性和完整性已经成为我国财务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并对我国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二是国务院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与会计工作的行政法律法规,其中,《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与会计标准相关的行政法规。该条例对我国境内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原则、编制依据、编制方法、对外提供、责任主体以及法律责任等作了详细的规范,同时,还对财务报告的构成、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做出了规定。重新给出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的概念,这一概念更加严格,基本与国际通行的定义相一致。对于财务报告基本内容的规定和会计要素概念的重新界定为我国会计标准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三是财政部颁布的关于会计核算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包括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补充规定、会计制度的问题解答、预算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规章或文件,这些会计规章和文件是我国会计标准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内容。

四是会计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对部门规章进行解释的指导性文件,各级地方政府根据财政部会计规章制度,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财政部会计规章制度所作出的补充与说明。

2、企业会计准则

目前,我国采用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该准则体系包含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并且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趋同。该准则体系的颁布是我国会计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对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规范上市公司会计行为、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国际贸易交流和投融资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提高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加强政府部门对市场的监管、促进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以及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3、企业会计制度

近些年来,企业会计制度得到了不断的改革和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适用于我国企业的会计制度,该体系较为完整和统一,主要应用于非上市公司或者企业组织。具体构成如下所示:

(1)企业会计制度体系

该体系适用于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类企业以外的在我国境内成立的企业。企业会计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制度、特殊行业会计核算办法以及特殊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等三部分内容。其中,企业会计制度是于2000年12月29日颁布的,在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在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施,于2002年1月1日起在外商投资企业开始实施,在2005年1月1日开始在国资委所管辖的国有企业进行实施,各地区国资委管辖的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也已经实施这一会计制度。

(2)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体系

该会计制度体系主要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金融机构和组织,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信用社以及财务公司等组织。

(3)小企业会计制度体系

该体系适用于不公开发行债券或者股票,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于2009年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界定的中小企业,但是不包含以个人独资方式或者合伙方式设立的小企业组织。由于小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小,也不对外公开发行债券或者股票,因此外部投资者对小企业的信息需求比对大中型企业的信息需求相对要低一些,并且要求所有的小企业都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体系的话,也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从国际形势也可以发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英美等发达国家都为小企业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制度体系。我国财政部也于2004年4月27日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从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进行实施。

二、企业会计信息的内涵

会计信息作为经济信息的一种,在学术界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分析了会计信息内涵。

1、从会计的本质角度来理解会计信息内涵

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指出会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会计工作是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程序,以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有依据参考去作出决策和判断。同时,学者们指出会计也是一种人造的经济信息系统,既然作为一种人造的经济信息系统,那么人们就可以给予其相应的目标,该系统的产出物会计信息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会计目标。在上述认识的前提下,监管部门制定了相应的会计规范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建立了相应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使得会计信息能够更好地完成会计目标。

2、从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角度来理解会计信息内涵

该观点是基于会计信息产生的技术过程来理解会计信息内涵,会计信息产生的技术过程如下:首先,会计人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有关会计准则、会计法律法规规定,设置企业的会计账户,对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形成原始凭证,然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根据复式记账方法,将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登记入账,最后汇总编制出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这一流程充分说明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根据一定的会计准则制度而产生的,会计信息既受到会计人员的影响,也受到会计准则制度的影响。

3、从会计信息的社会属性角度来理解会计信息内涵

该观点是基于不同的经济学派来认识会计信息的社会属性。会计信息的社会属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效用及其生产和消费方式,但是学者们对会计信息社会属性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些学者认为其社会属性是公共产品、私人产品或者混合产品等属性。乔旭东(2001)从产权经济学角度,指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社会属性。因为上市公司的股东人数没有上限,只有下限,因而会存在着大量的潜在投资者,所以需要上市公司对外公开披露包括会计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后,无法精确估计会计信息需求者的数量,当然也存在着大量的搭便车的信息使用者,同时,公司的会计信息,可以由大量主体同时享用,相互之间没有排斥性。而蒋尧明、王庆芳(2002)则从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理论角度来分析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他们认为会计信息是一种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商品。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是指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合理分配资源,从而达到资源最优配置,实现价值最大化;会计信息的价值是指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耗费了人类的劳动,包括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对经济活动产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所耗费的劳动,也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而耗费的劳动。

三、结束语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会计信息进行阐述和解释,说明会计信息具有丰富的内涵,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关于会计信息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从会计的本质角度来理解会计信息内涵,这一视角突出了会计信息受到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会计信息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发挥依赖于人们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设置,为深入了解会计信息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提供了支撑。从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角度来理解会计信息内涵,这一视角突出了会计信息的产生要受到会计自身技术的影响,为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会计技术提供了依据。从会计信息的社会属性角度来理解会计信息内涵,这一视角突出了会计信息在经济社会中所去扮演的角色,为会计信息的监管提供了理论支撑。(作者单位: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

[2]陆建桥.关于我国会计标准体系及其建设问题[j].财会通讯,2005(1):11-12.

小企业会计规章制度篇5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会计人员;会计核算;原始凭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对内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就钢铁企业而言,由于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钢材价格在低价位上运行,钢铁企业盈利空间极小。又加之我国钢铁企业多,市场竞争白热化,使我国的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生产经营困难。在困境面前,众多的钢铁企业乃至所有企业,依据生产经营的实践,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资源的占有状况,确立了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不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形成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就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钢)而言,根据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积极把握市场变化,也明确了本钢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并要求本钢所属厂矿企业强化和夯实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使本钢财务管理实现了:思路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重点是突出的,措施是有效的局面,本钢对全面加强和改进企业财务管理,着力夯实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了统筹谋划。实践证明:不断加强和改进会计基础工作,对补短板、降成本、增效益,规范企业会计工作秩序,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做好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等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一、企业应高度重视夯实会计基础工作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有反作用力。现代心理学也告诉我们:意识产生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向行为。笔者认为要不断加强和夯实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极为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抓好夯实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从抓提升大力夯实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意识入手。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本钢的主线厂矿企业组成,也是本钢的上市公司。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极为重视夯实企业会计基础工作。首先,近几年来,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管都亲自主持财务管理工作会议,并在会议上多次强调加大夯实企业会计管理基础工作力度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整体要求。其次,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及时编写和下发了本钢财发【2014】1号文件“关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单位遵照执行。并相继下发有关“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补充文件,定时对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厂矿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评比,对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好的厂矿、企业进行表彰,并适时组织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企业到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好的厂矿、企业去学习,以先进带后进,旨在把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搞好。再次,组织财会人员加强会计理论知识学习,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岗位的确定、会计人员的合理配备、会计核算、会计原始凭证、规范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会计档案、会计业务交接、内部会计控制、会计监督检查等十部分会计基础工作具体内容与要求进行培训,要求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的财会人员掌握和应用这些专业知识。最后,是建立健全一系列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规章制度,用规章制度来进一步规范财会人员的工作行为。实践证明:只有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是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先导。

二、着眼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规范与会计核算的规范,夯实企业会计基础管理

笔者认为:应依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以上经历。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掌握本系统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身体状况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要求。应当根据企业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税务核算、总账报表、稽核、会计电算化管理、档案保管等,这些岗位要根据单位的规模大小、业务繁简,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但出纳员不得兼管总账报表、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非出纳人员不得经管现金、有价证券和票据(不含支票);会计电算化的出纳员、程序编制人员不得兼任微机录入工作,不得进行系统操作。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认真进行会计监督。认真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办理会计事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熟悉本企业的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企业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企业领导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近亲属不得在本企业从事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近亲属不得在同一会计机构从事会计工作。

三、立足于企业会计原始凭证的规范管理,来加强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原始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执行或完成,用以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最初的书面证明文件,在法律上具有证明效力。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在发生时必须填制或者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进行会计核算:款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支出、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对原始凭证的基本要求。原始凭证应具备以下内容:凭证名称、填制日期、填制单位名称或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签名和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当经济业务内容涉及实物的原始凭证还应填写实物名称、规格、计量单位、数量、单价、金额、小写和大写金额合计。从外单位取得和对外开出的发票或收据,必须印有税务部门或财政部门监制章和填制单位的印章。自制原始凭证必须有经办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人签名或盖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本单位印章。收、付款项的原始凭证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从个人处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收款本人和经办人签名或盖章。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凡填有大写和小写金额的原始凭证,大写与小写金额必须相符。填制原始凭证要求内容齐全,书写规范,文字简明,用词确切,数字计算准确。不得涂改、挖补。

四、着力于记账凭证的规范管理,加大企业会计基础管理

笔者认为:记账凭证是本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载有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及简要内容,直接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文件。其特点是载有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记录,指明了经济业务应记入的账户、应记的方向及相应的金额,并附有相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种类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两种。记账凭证应具备以下内容:记账凭证名称、填制日期、经济业务内容摘要、借方总账科目、明细科目、贷方总账科目、明细科目、金额、金额合计、记账符号、记账凭证编号、所附原始凭证张数,会计主管、记账、稽核、制单签章,由付款的记账凭证还应有出纳签章。

五、着重于会计账簿的规范管理,推进企业会计基础管理

小企业会计规章制度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产权监管;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一、中小企业集团公司产权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集团公司是适应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规律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不断自我完善的结果,中小企业集团公司的前身是属于集体企业的多种经营公司,多种经营公司由于产权不明晰,未能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随着成立中小企业集团公司,公司制明确了出资人、经营者等相关各方的责、权、利,形成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激励董事会和经理层去实现那些符合股东、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奋斗目标,也可以提供有效的监督,从而激励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本。

二、中小企业集团公司产权管理的目标及存在的问题

产权管理目标是最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利润的实现,实现投资中心的作用,产权管理不是对被投资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而是从理顺出资人与被投资企业关系的角度出发,重点在于对其进行公司治理,中小企业集团履行出资人的角色,对投资进行管理,把监管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行为作为资产监管的切入点,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

在产权管理中,中小企业集团公司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集团公司一般控股或参股的企业很多,十几家甚至上百家企业,面对如此多的被投资企业,关键在于制度建设,面对众多的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的管理和多业发展、下属企业较多、投资较为分散的特点,中小企业集团与所属企业以资本结合为主,以投资收益率、盈利状况等为评价标准,在经营和管理上的渗透并不太强,中小企业集团作为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运作,作为股东,需要有一种机制来有效地监督和制约经营者,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权力制衡、科学决策、规范操作和民主监督,推进董事会的规范运作,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

三、中小企业集团公司加强产权监管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集团的产权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规范子公司的行为,立足于建立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小企业集团以股东身份参与子公司的管理。特别是建立委派董事、监事制度。而子公司涉及重大事项的,应事先征得中小企业集团书面同意。

1.统一章程制度

章程是企业的宪法,制定相对统一的子公司章程,对子公司章程的主体框架、主要内容、制定原则和程序、工作规程和监督重点等事项进行具体规定,制定中小企业集团公司章程指引、企业章程管理办法、公司章程管理内部工作规程等制度,明确公司治理结构权责制衡的基本框架,使产权监管行为和企业的运作按照章程更加趋于规范。

2.规范企业运作制度

督促子公司依法设立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监事会(或监事),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及三会制度,确保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能合法运作和科学决策。

中小企业集团公司依照其所持有的股份份额,对各子公司享有获得股利利益分配权,依法召集、主持、参加或者委派股东人参加股东会,并行使相应的表决权,依照法律、法规及子公司《章程》的规定转让、赠与或质押其所持有的股份,收购其他股东的股份,查阅子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记录、监事会会议记录等子公司重要文件,子公司终止或者清算时,参加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享有按出资比例向子公司委派或推荐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

3.明确投资回报制度

在管理各所属单位的投资行为上,应明确相应的程序,即涉及重大事项的投资、按照 “三重一大”的程序,必须由各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集体决策或者执行联签制度,然后报送中小企业集团审批、备案。在股权管理中明确投资回报制度,要有明确的投资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

(二)建立企业集团化模式的财务管理制度

1.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

委派财务负责人(或总监)进入子公司管理层,业务上接受公司总会计师管理、监督和指导。主要负责协助子公司总经理参与公司的日常决策和管理,对所在子公司的投资经营运作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控制,负责建立健全子公司的各项财务控制体系,有权对所在子公司董事会或经营层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相关政策、子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贯彻执行中小企业集团财务目标、财务管理政策、财务管理制度。子公司财务主管以上人员的提职,需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批准、备案。子公司不得违反程序更换财务负责人(或总监),如确需更换,应向公司报告,经公司同意后按程序另行委派。

2.财务报告规范制度

控股子公司要及时编制财务报表,并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财务报表须合并到中小企业集团公司的合并报表中,统一上报。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向管理者、股东及政府管理机关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文件的总称,是企业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形式,是中小企业集团公司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报表还要接受外部审计的监督和国家财政、国资委等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

3.资金统一调度制度

如何使企业集团的资金循环周转顺畅、高效迅速,是财务管理者所普遍关注的问题。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中小企业集团对成员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各企业集团应加强资金管理,提高对资金的调控能力和使用效益,借鉴银行资金管理模式,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理财手段,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充分发挥资金集中优势,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集团的融资能力,增强企业集团的信用扩张能力,盘活企业集团的内部资金。

4.经济责任考核制度

完善与经营目标考核相衔接的制度建设,制定督查考评办法,开展多种形式的督查考评工作。研究制定测评指标体系,对制度建设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实行考核测评结果与奖惩挂钩,奖优罚劣。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惩戒和责任追究,使以人为本原则体现在制度制定环节中。

5.收益分配制度

子公司的利润分配由中小企业集团公司统一制定办法贯彻实施。收益分配要坚持一下原则:(1)注重效率原则。效率的关键是极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潜力,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必须重视效率,视效率为生命。(2)发展优先原则。在进行收益分配时,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分配的关系,企业的分配必须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保证企业的健康成长。如积累的比例太大,中小企业集团的利益得不到实现;如果上缴比例过大,积累能力削弱,不利于企业自我发展和承担风险的能力,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胜。(3)制度约束原则。收益分配要严格执行公司内部制度和规定,坚持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严格遵守企业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杜绝收益分配的不合理及随意性。

总之,中小企业集团公司应以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产权监管制度体系为主线,整体推进,和谐发展,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重点,抓紧建立健全产权监管的制度体系,为中小企业集团的改革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

[1]陈小红.以产权登记为切入点加强企业国有产权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国际商务财会,2011,1.

[2]刘剑钊,李秋淮.企业混合产权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10,8.

[3]李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寻求产权管理的实现形式[j].广东审计,2002,3.

[4]谢军,黄建华.混合所有制经济下我国企业国有产权管理模式[j].中国市场,2012(52).

小企业会计规章制度篇7

一、《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主要内容

《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一套单独的准则,该准则由第1章至35章的正文和术语汇编组成,其与前言、资料来源表、结论基础、解释性财务报表和列报与披露一览表一并,具体内容如下:

(一)前言在前言中,该准则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解释了通用财务报表旨在充分满足广大使用者(比如股东、债权人、雇员和公共部门)的一般信息需求和满足那些无权要求主体按其特定信息需求编报报告的广大使用者的一般信息需求,包括单独列报的报表或在其他公开文件(例如年报或招股说明书)中列报的报表,还解释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权威性、结构及维护问题。

(二)正文正文的内容主要源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共35章。第1章明确了中小主体的范围。规定中小主体是这样的主体:一是不负有公共受托责任;二是向外部使用者公布通用财务报表。外部使用者包括诸如不参与管理业务的所有者、现有和潜在的债权人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等。同时规定,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则主体负有公共受托责任:一是其债务或权益工具已在公开市场(国内或国外的证券交易所或场外市场,包括当地的和地区性的市场)交易或者正发行这样的工具以备在公开市场交易;二是作为其主要业务之一,以信托方式持有广大外部人士的资产,如银行、信用合作社、保险合作社、保险公司、证券经纪人和经销商、共同基金和投资银行。第2章确立了相关概念和一般原则,指出中小主体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有关主体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以帮助那些无权要求主体按特定的信息需求编制报告的广大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报表也呈现了管理层受托责任的结果。确立了编制中小主体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概念和一般原则,指出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的要求,是基于来自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和完整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一般原则。第3章至第10章确定了财务报表编制的标准。该部分解释了财务报表的公允列报,确定了财务报告(财务状况表、综合收益表和收益表、权益变动表和收益与留存收益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附注)中列报的信息以及如何列报,界定了主体应列报合并财务报表、单独财务报表和联合财务报表的相关情形及编制这些报表的程序,还提供了对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所使用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财务报表中差错的更正的相关指南。第11章至第31章规定了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定了金融工具(包括基本金融工具和其他金融工具)的确认、终止确认、计量和披露,还规定了存货、联营中的投资和合营中的投资、投资性房地产、不动产、厂场和设备、商誉以外的无形资产、企业合并和商誉、租赁、准备和或有事项、负债和权益、收入、政府补助、借款费用、以股利为基础的支付、资产减值、雇员福利、所得税、外币交易、恶性通货膨胀的会计处理。第32章至第35章定义了报告期后事项,并规定了确认、计量和披露这些事项的原则,规定了关联方披露的范围和内容,提供了关于中小主体涉及农业、采掘活动及服务特许权这三种特殊活动时的财务报告指南,还规定了首次使用《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主体应如何过渡。

(三)其他术语汇编对准则中涉及的术语进行了归纳,资料来源表对准则中涉及内容的资料来源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对照分析,结论基础对该准则的立项、讨论过程、讨论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解释性财务报表和列报与披露一览表对财务报表的列报与披露给出了详细说明。另外,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还规定,为了更好的减轻中小主体的负担,初步定于每隔三年对《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做一次有限的调整,修改的生效日期与其日至少间隔一年的时间。

二、《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主要特点

《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主要特点包括:在制定模式上采用了分立法;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逻辑起点;内容源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体如下:

(一)在制定模式上采用了分立法从实质上来看,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实施差别报告制度的一种措施,而实施差别报告制度的方法主要有一体法和分立法。一体法是指在一个会计准则框架下考虑和处理中小企业问题并且在准则中提供报告豁免条款的办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则制定者必须关注中小企业的报表使用者对每一个特殊问题的特殊需求,也迫使准则制定者考虑让中小企业参与准则制定过程,缺点在于中小企业在应用自己的准则时,迫使到主导会计准则体系中寻找,增加了执行成本。分立法是指单独制定一个准则,将其他准则中阐述的所有与中小企业有关的问题都集中在该会计准则中。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符合规定的中小企业可以直接按照相关的准则执行,降低了企业的执行成本,但其缺点在于准则制定者在制定的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基于使用者需求,选择使用分立法制定《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二)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逻辑起点《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概念框架、原则以及解释公告中摘录基本概念,并且考虑使用者需求和基于成本效益的原则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适当修改,其对资产、负债、权益、业绩、收益、费用等的基本界定都源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因此《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逻辑起点。

(三)内容源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具体内容是源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容体系制定的,但又存在着一些变化。一是与中小主体无关的准则都删除了。如删除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4号――保险合同,因为保险公司以信托方式持有广泛外部主体的资产,负有公共受托责任,还删除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3号――每股收益、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因为这两部分的内容往往针对的是有债务或权益工具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的主体,属于赋有公共受托责任的范畴。二是该准则只保留了简单的会计政策选项。如不允许不动产、厂场和设备、无形资产的重新估价选择,投资性房地产只能选用成本模型不能选

择使用公允价值,除非主体无需付出过度的成本或努力就能可靠计量其公允价值等。三是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的原则都简单化了。比如借款费用和开发成本全部费用化,不允许资本化,取消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的分类,中小主体应用于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的计量基础主要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等。四是对财务报表的披露要求大幅度减少。该准则简化了业务的具体确认与计量原则,与这些具体原则相关的披露也随之简化。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于使用者需求和成本效益的考虑做出了适当简化,即满足了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使用者比较中小主体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现金流动情况的需求,也减轻了中小主体编制财务报表的负担。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还决定,最后是否采纳《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将由各个国家自行决定。

三、启示与建议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司实施。刘玉廷(2009)指出力争2010年除小企业外,所有大中型企业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届时,将全面废止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等原有规定,从而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统一会计标准和指标口径,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并完善资本市场。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作为我国当前唯一的中小企业会计标准,自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从其设计的合理性还有执行效果来看,都存在不尽人意之处,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会计标准的改进势在必行。处于保持一致并便于衔接的目的,可考虑将我国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命名为“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建立小企业会计准则启示如下:

(一)引入“公共受托责任”界定其适用范围按照认识问题的一般规律,应先明确什么样的企业属于小企业,然后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界定什么样的企业属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使用范围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建议可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践经验,引入“公共受托责任”的定性概念,再结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小企业的定量概念。时发奇(2009)将公共受托责任的本质内涵定义为:存在众多外部利益相关者,并且该利益对于这些外部主体是切身而直接的,并且这些外部主体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他们所需的企业财务信息,因而只能依赖企业提供的通用财务报表。刘永泽(2007)认为,我国具有公共责任的企业包括:一是上市公司;二是其他具有公共责任的企业,主要是指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组织机构,其活动涉及到大众的利益,主要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基金投资公司等。基于以上论述,我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应适用于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一是没有“公共受托责任”;二是规模符合国家规定的小企业的标准。这样的话,无论什么行业、什么组织形式的小企业,只要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小企业范畴的,就应当遵循小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规章制度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会计 管理

我国中小企业多数属于“家族式”企业,因而中小企业在管理方面特别是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财务会计管理过于随意、缺乏规范化等等,已经严重的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号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加强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在新一轮市场化改革中的市场竞争力。

1、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1.1、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

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都是改革开放后期才纷纷建立起来的,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另外,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会计制度也是针对国有企业制定,中小企业的制度建设有先天的不足。但是随着国企改制和经济全球化,会计制度几经变革,制度的建立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的核心。

1.2、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不足

尽管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都高度重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涉及方方面面,这就使得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更加复杂和繁琐,如果只是做好收支工作,则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还缺乏规范性,尽管对财务会计人员有规范性的要求,但还没有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而且专业财务会计人员十分短缺,预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会计等现代会计在中小企业基本没有应用。

1.3、财务会计管理透明度不足

中小企业90%以上属于民营企业,很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害怕“露富”、害怕别人窃取“商业机密”等现象,因而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透明度不高。因而中小企业在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十分滞后,通常都是对中小企业有利的就披露、不利的就不披露,甚至为了融资出现财务会计信息作假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而且也对中小企业信誉造成重要影响。

1.4、会计造假、违法违规严重

中小企业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意识淡薄,财务管理人员主观上水平不高,客观上管理基础薄弱,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出现大量会计造假、违法违规行为。例如,公账私账随意转账,成本费用随意挤占,偷税漏税行为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进行。

2、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2.1、建立健全会计管理控制制度

良好的管理环境就需要相匹配的管理制度,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也一样,要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就必须有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这是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解决财会管理问题的基础。财务管理控制管理制度作为规范企业日常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的规章标准,能够有效弥补财务管理漏洞、克服资产流失的缺陷、优化资金结构等问题。财务控制管理措施必须要以财务科学管理为核心,落实控制制度,用规章制度制约行为,用规章制度约束工作,从而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与财务管理环境相适应。

2.2、创新财务会计管理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解决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轨道,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必须创新财务会计管理理念。这就需要中小企业深刻认识信息化给财务管理带来的机制和挑战,特别是电子商务、大数据、云存储带来的良好机遇,改变“家族式”、“控制式”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将财务会计管理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当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特别是要树立“不惜血本引进财务会计人才”的理念,为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提供人才基础,推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3、完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

在全球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已经不是财务部门的事,而是涉及到中小企业所有部门和所有人员的大事,这就需要中小企业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建立“价值链”管理模式,将财务会计管理与企业采购、生产、营销、物流、客户、人力资源等紧密结合起来,将财务会计管理渗透到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效能;另一方面,应建立由财务、采购、生产、营销、行政等部门组织的“联席会计制度”,定期研究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形成财务会计管理合力。

2.4、强化财务会计管理功能

如前文所述,目前制约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因素,除了自身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外,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范围较窄,将财务会计管理变成了财务收支管理。中小企业必须改变这种财务会计管理功能,从中小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将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会计等现代会计逐步应用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当中,使财务会计管理在调查研究、资金预算、决策辅助等方面发挥作用;要进一步创新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平台,大力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将政府管理部门、中小企业、供应商、经销商等紧密联结起来,建立财务收支、会计报表、交易磋商等信息化平台,使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3、结束语

总之,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大力实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条件下,中小企业要高度重视财务会计管理问题,特别是要从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以改革精神积极推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创新,努力使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步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小企业会计规章制度篇9

[关键词]规章制度 有效性

张先生与女友是某电信公司的业务骨干,工作出色,深受上司的赞赏。两人谈恋爱多年,感情稳定,决定年底结婚。当两人邀请总经理出席婚宴时却被告知公司内部有规定“公司同事间不允许结婚,已经结婚的有一人要辞职”。结果张先生选择了结婚,公司也严格执行了规章制度,与张先生解除劳动关系。张先生不解也不服,每个公民都有婚姻自由,结婚不影响两人的工作,也不影响企业的发展,单位同事之间不可以结婚的规定是毫无道理的。于是,张先生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经审理,张先生胜诉,双方恢复劳动关系,继续履行原劳动合同。

这是有关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不合法的纠纷。为了加强管理,规范管理运作,企业都会制定各种各样的内部规章制度,作为法律法规的延伸和具体,实现劳动过程的自治规范。目前我国没有专门关于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根据《劳动部关于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劳动规章制度备案制度的通知》(劳部发[1997]338号)的规定,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企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其他相关的制度,例如员工招聘制度、考核标准、晋升条件,等等。那么企业应如何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预防劳动纠纷的发生?

一、规章制度具有法律效力的四个要件

1.规章制度内容要合法

在实践中,我国不少企业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违反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例如:员工入职要交500元保证金,待劳动合同终止时予以退还;工资每月结算一次,平时支付工资的80%,余额在年终结清;员工提出辞职,应交纳岗前培训的培训费,按月工资的30%计算,等等,严重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本文开篇案例中电信公司败诉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不符合法定要求,违反了国家《婚姻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婚姻法》第二条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制度。”因此,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在现行法律的框架之内进行制定,不能违反现行法律法规。这里的“合法”应作广义的理解,指符合所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具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民族自治地方还要依据该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关于劳动方面的行政法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所以,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合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基础。

2.规章制度要科学合理

法律将规章制度的制定权利授予用人单位后,除了合法性之外,还产生“规章制度合理性”的问题。《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如果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或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法律并没有对什么是“严重违纪”和“重大损害”做出具体的规定,这些都需要用人单位在规章制度中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企业如果不予界定或界定不合理,界定权就交给仲裁机构或法院,企业失去主动权,多一层败诉风险。企业如何把握好合理和不合理的“度”是一个难点,因为这是相对而言。一般情况下,如果这个规章制度能被企业的大多数员工认同,那就是合理,如果大多数员工认为不合理,那么这个规定就存在问题。

小李在公司担任仓库保管员,她在没有告知单位的情况下,拿了仓库里2盒餐巾纸。公司发现餐巾纸缺少后在内部开展调查。当问到小李时,她承认是自己拿了这几盒餐巾纸,随后将餐巾纸归还了公司。公司认定此行为是盗窃行为,根据奖惩制度规定,“偷窃或盗用公司或同事财物”属于严重违纪,予以开除。但小李辩称她看到食堂的餐巾纸快用完,预先准备好让饭堂管理员来拿,但饭堂管理员一直没来拿,就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下,认为自己并不属于严重违纪,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最后裁决小李的违纪行为并没有达到严重程度,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本案中小李擅自拿了餐巾纸,在第一时间做出检讨,并将原物归还,单位的利益并未遭受损害。因此,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

3.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民主程序

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管理能否起到有效作用关键在于执行,如果规章制度在制定过程中让员工参与讨论,体现员工的意愿,得到员工的认可,就能更顺利地得到实施。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2款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这就要求企业规章制度制定的行为是一个民主表决和集体协商的行为,而不再是企业职能部门制定、高层管理表决的过程。

某公司《员工手册》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员工迟到3次即解除劳动合同。李某为该公司生产部一名车床工,在2007年5月~8月期间由于个人迟到3次,造成部门的停机事故,公司决定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李某拒绝接受,理由是《员工手册》不是依民主程序制订,只是总经办讨论通过的。最后仲裁机构裁决:公司做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无效,不符合民主程序。

4.规章制度制定后要向员工公示

作为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要对其适用的对象进行公示,未经公示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员工无所适从,不知道哪些行为属于违纪行为,对员工不具有约束力。《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不少企业将制定好的规章制度挂在公司内部的网站或者贴在宣传栏、食堂门口等视为已经将规章制度告知员工。企业如果将网站公布、公告栏公布作为告知的证据,容易引起劳动纠纷,也将面临败诉。因为员工可以说我去食堂吃饭,并不是去看通知或者“我从来不上网,不知道有这样的制度”等等。因此,有效的制度必须经过公示,常用的公示方法包括:

(1)员工手册发放法:企业可以制作一份《员工接受书》,放在《员工手册》最后一页,一式两份,公司一份,员工一份。《员工接受书》内容如下:“本人确认已阅读了由x年x月x日起生效的公司《员工手册》,清楚了解了手册的全部内容,并同意接受此手册的全部内容”,让员工签上本人姓名和日期。

(2)会议宣传法:企业通过召开会议向员工介绍规章制度,并设计一份《与会人员签到表》,做好会议纪要,把会议的主题、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会议内容等详细记录。

(3)劳动合同约定法:将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并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下列规章制度作为合同的附件,与劳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用,乙方(员工)知悉并认可下列制度。”

(4)传阅法:公司将制定好的规章制度每个部门发一份,并要求每名员工阅读后签名确认,表示知悉并认可该份制度,公司人力资源部收回有员工签名的原件作为公示的证据保留。

二、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中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规章制度的效力范围

规章制度制定时要明确其效力范围,也就是对那些人有效、在哪些场合有效,适用于哪些事情,什么时候生效,有无溯及力等。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在制定《考勤制度》时为了讨上司欢心,将适用人员改为“该《考勤制度》适用于除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外的所有员工”,在制度公示后不久,公司的王副总整天无心工作,并连续旷工15天,董事长要人事专员根据《考勤制度》相关规定与王副总解除劳动合同,却发现该制度不适用于副总。因此,企业在制定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一般性制度时,适用对象宜广不宜窄。另外,在外资企业,规章制度最好有两种文本,对规章制度的各种文本的效力进行规定。

2.规章制度不能规定本应在合同中约定的事项

规章制度是企业单方面制定的,虽然有民主程序,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的讨论、协商,但由于受很多程序上实际操作的限制,企业仍然享有较大的自。而劳动合同中的事项,都是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的事项。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规章制度并不一定要与全体员工讨论。因此,在实践中,凡是应当由双方协商确定的事项,没有经过协商,而由企业单方面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时,一般情况下,都不会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

3.规章制度的执行结果要送达给员工

规章制度的制定为了执行,将执行结果运用于员工管理的前提条件是将执行结果送达给员工,没有送达给员工的执行结果无效,对员工不具法律效力。某公司根据内部奖惩制度,以小李记大过两次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小李承认上星期五由于上夜班睡觉被记大过1次,但怎么计算也没有2次。公司拿出一张半年前小李上班私自外出记大过1次,却没有小李签名的通知单作为证据。法院判决半年前的记过通知单没有送达,该次执行结果无效,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因此,企业必须将规章制度的执行结果进行有效送达,具体方式有:

(1)直接送达。将执行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给员工本人,由其签收。

(2)间接送达。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将书面的执行结果送达给员工的成年家属代收,并设计一份书面签收单,由代收人签字证明某年某月某日收到了公司的xxx规章制度的执行结果。

(3)邮寄送达。通过邮局挂号信或快递方式送达,并在快递单上注明快递的内容,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4)公告送达:在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采取上述方法均无法送达时,而将需送达的执行结果予以公告,公告经过60天视为已经送达。例如:xxx同志,根据公司的《奖惩制度》,你营私舞弊,虚报假账,公司决定与你解除劳动合同,合同解除时间为2008年5月10日。因公司与你联系未果,请你自本通告刊登之日起30日内到公司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等相关手续。逾期不办,后果自负。特此通告送达。”

只有遵循合法性、合理性原则,符合民主程序并向员工公示后的规章制度才具有法律效力,才能保障员工依法享有的劳动权利和履行的劳动义务,避免劳动纠纷的发生。规章制度建立并完善后,企业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将劳动关系纳入正常有序的制度管理范畴。

参考文献:

小企业会计规章制度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其作用和地位随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日益突出。但在发展的同时,有相当一部份小企业倒闭,其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失效。内部管理混乱,成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因此,研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严重不足

很多中小型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较原始的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是做给别人看的。或者认为强化内部控制就是增加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方法不明确;或者认为由于受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很难进行内部控制。

(二)会计制度流于形式

会计处理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具体表现为:随意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一些单位或因为内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或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认为做账不过是为了应付各主管机关的检查。摆样子:无视会计法律法规的存在,有章不循、执法不严,使会计制度失去了刚性和严肃性,流于形式,纸上谈兵。

(三)没有充分认识到内外审计的重要性

现行的内部审计带有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这种过多依靠行政干预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很难受到企业重视。被调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多从财会部门转来,而且一般未经过专门培训。缺乏审计专业知识。这种情况下组建起来的内部审计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而外部审计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带有目的性、强制性,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很难顾及到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而外部审计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

目前。有些中小企业开始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也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从总体看。仍缺乏科学性与连贯性,致使会计控制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如有的企业仍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只偏重事后控制而忽略了事前预防控制,没有建立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实际工作中通常是待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后设法堵塞或予以惩罚,这样就导致内部成本较高。收效甚微。使会计控制失去效力。

(二)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管理职责不清

中小企业因用人不足,工作无法分工,一个人常要分担多种工作。所以按照功能划分部门、确立权责、工作分工及相互制衡的管理办法实施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对于会计机构,一方面,有的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会计、出纳都由一人兼任;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岗位责任制不明确、不落实,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无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真正的地位和作用。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中小企业出于成本费用等因素极少考虑设立内部监督机制。随着企业发展,即使有些企业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得不到重视与支持,再加上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不适应工作的需要。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监管不力,种种监管形同虚设。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要实行预算控制。企业的经济业务一般情况下须由工作人员编制预算,并报经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企业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其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权。严格执行。其次。要实行实物控制。企业的资产是内控管理的主要对象。为防止企业资产被挤占、挪用和贪污,企业应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再次,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

(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逐步完善与积极推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消除制度的盲区逐步实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使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步入正常运行的轨道。第二,逐步由制度形成习惯,全体公司员工积极主动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第三,建立合理、良好的组织机构。重视员工的发展。规范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营造良好的尊龙凯时最新的文化氛围,为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供环境保证。

(三)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企业应加强管理者代表检查公司财务、对中高层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和章程等行为进行监督的作用。其次要建立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在企业一线“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第二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第三建立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审计机构,保持其相对独立性。确保出具较为客观、真实的报告。